首页 > 美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淮阳王刘武

淮阳王刘武

时间:2018-11-20   来源:心情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心情随笔】

第一篇:淮阳王刘武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0课 过 秦 论

第10

课过_秦_论

(一)作者简介

(二)人物轶事

深谋远虑的贾谊

汉文帝十一年,梁怀王刘揖入朝,骑马摔死了,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国事为重,为文帝出谋献计。因为梁怀王刘揖没有儿子,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贾谊感到,如果这样做,将对整个局势不利;不如加强文帝的两个亲子淮阳王刘武和代王刘参的地位。为此,贾谊建议,为梁怀王刘揖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黄河,后者南到长江,从而连成一片。这样一来,如果一旦国家有事,梁王国足以抵御齐赵,淮阳王国足以控制吴楚,陛下就可以安然消除山(指华山)东地区的忧患了。文帝听了贾谊的建议,因代王封地北接匈奴,地位重要,没有加以变动,就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坚决抵御的作用来看,根据贾谊的这个建议所作的部署,确实是深谋远虑的。

(一)背景链接

贾谊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汉所谓的“太平盛世”时期,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

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形象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明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爆发社会危机。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论文。

Ⅱ.文化常识

地名

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简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荒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4.山东: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秦孝公 据 崤 函 之 固, 拥 雍州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这样险固的地势,拥有雍州这样

之地, 君 臣 固 守 以 窥 周 室, 有广大的地区,君臣牢固防守,以便伺机夺取周朝的政权,怀有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席卷天下,控制寰宇,统一四海的意图,吞并各国的野心。

险固的地势。拥:占有。以:来,以便,表目的的连词。窥:窥视。[固:] 席、包、囊: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席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当是时也, 商君佐之, 内 立 法 度, 务 耕 织, 在那个时候,商鞅辅佐他,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于农耕纺织,

修 守 战 之具, 外 连衡 而 斗 诸 侯。 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战具,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来使诸侯们互相争斗。

于 是秦 人 拱 手 而 取 西 河 之 外。就这样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就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在„„时候。是时:这时。内:名词作状语,对内。务:致力,从事。[当:] 修:修造。具:器械、武器。外:名词作状语,对外。斗:使„„争斗。

孝 公 既 没,惠文、 武、 昭襄 蒙故业, 因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

遗 策, 南 取 汉中, 西举 巴、蜀, 东 割 膏腴 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向东割占了肥沃

之地, 北收 要害之 郡。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非常重要的地区。

南、西、东、北:名词作状

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故:旧有的。因:沿[袭。 遗:遗留下来的。诸 侯 恐惧, 会盟]各国诸侯 非常害怕,他们集会结盟,

而 谋 弱秦,不 爱珍 器 重 宝 肥 饶来图谋削弱秦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和肥沃富饶

之地, 以 致 天下之 士, 合 从 缔 交,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贤士,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

相 与 为 一。 当此之时, 齐 有 孟 尝,赵 有 平 原, 相互援助成为一体。正当这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

楚 有 春申, 魏 有 信 陵。 此四君者,皆 明 智 而忠信, 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个人,都明达聪慧又忠诚守信,

宽 厚而爱人, 尊 贤 而 重士, 约 从 离 宽容仁厚又爱护人民,尊敬贤才又重视士人,相约为合纵之盟而离散

衡, 兼 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连横之策,同时拥有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军队。于是六国 之 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 之属为 之从此六国的贤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

谋,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 出谋划策,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

徒 通 其 意,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 颇、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 之 伦 制 其 兵。 尝 以 十 倍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九国诸侯曾经依仗十倍于秦国

之 地, 百万之 众, 叩 关 而 攻 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尊:尊敬。贤:有德[有才的人。 重:器重。①离:使离散。①之:与“之徒”“之伦”中的“之”都是“这些”之意。 为:替。“之谋”的“之”:代词,他们。以:凭着,用。众:军队。叩:击。而:表承

接的连词。秦 人 开 关 延 敌, 九国]秦国人敞开函谷关,迎接敌军进去,可是九国

之师, 逡巡 而不敢进。 秦 无 亡 矢 遗 镞 的军队,却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及一个箭头

之 费, 而天下 诸侯已 困矣。的费用,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困敝不堪了。

费:损耗。

而:可是。亡、遗:失去。矢: 箭。镞:箭头。于 是 从 散 约 败 , 争 割 地而]就这样,合纵瓦解,盟约破裂,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来 赂 秦。秦 有 余力 而 制 其弊, 追亡逐贿赂秦国。秦国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赶逃走的

北, 伏 尸 百 万, 流 血 漂 橹; 因 败兵,倒下的尸体上百万,流出的血可漂起盾牌;秦国乘着

利 乘 便, 宰 割 天 下, 分 裂 山 河。 强 国 请 服,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诸侯,分割各国的土地。强国请求投降,

弱国入 朝。 延 及孝文王、庄襄王,

弱国前来朝拜。秦国延续到了孝文王、庄襄王,他们

享国之日浅,国家 无 事。在位的时间短,国家没有发动侵略诸侯的战争。余:充足。制:控[制,制服。 其:他们。

亡:动词作名词,逃跑的军队。因、乘:都是“趁着”之

意。利、便:同义,有利的形势。请:请求。服:臣服。]

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 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到了秦始皇即位,他发展六代留下的功业,挥动长鞭驾驭天下,

吞二周而 亡诸侯,发展。余:遗留。烈:功业。振:[奋:] 举起。策:马鞭子。御:驾驭、统治。吞并了东周、西周,灭掉了六国,

履 至 尊 而 制六合, 执 敲 扑 而 鞭 笞 天 下, 威 登上了帝位控制着整个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

振四海。

震慑在四海。南取百越之地,吞:吞并。亡:使„„灭亡。履:登上。]至:极。制:控制。执:拿、握。向南夺取百越地区,

以 为桂 林、象 郡;百越之君, 俯 首 系 颈,委命 把它设臵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系绳投降,把性命

下 吏。 乃 使蒙恬 北 筑长城而守藩篱,交给秦的狱吏处臵。于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防,

却匈奴七百 余里; 胡人不敢 南下而牧马,士 不敢 弯 弓 而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到南边来放马,士人不敢拉满弓来

报怨。报仇。于是 废先 王名词作状语,在北方。却:北:] 击退。下:动词,到„„去。在这个时候,秦始皇废除了先王【淮阳王刘武】

①之 道, 焚 百 家之言, 以愚黔首; 隳 名城, 的法度,焚毁了诸子百家的书籍,来使百姓愚昧;毁坏六国的名城,

杀 豪杰;收天 下 之兵, 聚 之咸阳, 销

屠杀六国的豪杰;收征天下的兵器,聚集到都城咸阳,销毁

锋 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弱天下 之民。 兵刃箭头,熔铸成十二尊金人,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②

然后 践 华 为 城, 因 河 为池, 据 亿 丈之城,然后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作为帝都护城河,占据亿丈高的城墙, 临不 测 之 渊, 以 为 固。下临不可测的深渊,把这当作坚固的屏障。

金:指铜。②以:来。弱:使„„弱。

为:作为。因:依靠。池:护城河。以:表目的,来。愚:使„„① 愚昧。收:聚集。兵:兵器。 良 将 劲 弩 守 要害之] 又派良将手执强弓守卫着战略要处,信臣 精卒 陈 利 兵 而 谁 何。 地,可靠的大臣领着精壮的士兵携带锋利的武器,来巡查盘问过往行人。天 下 已 定, 始皇之心, 自以为关 中 之 固,金 城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心里自认为关中这样险固,坚固的城池

千里, 子孙帝王 万 世 之 业也。千里,正是子孙当帝王的万代基业呀。

利。兵:兵器。帝王:名词

作动词,当帝王。业:基业。

弓。信:忠实。精:精良。[弩: 卒:士兵。陈:摆开。利:锐] „„以后。[既: 余威:留下来始 皇 既 没, 余 威 震 于 殊 俗。秦始皇死了,他的余威还震慑到边远的地方。

的威势。殊俗:不同的

【淮阳王刘武】

风俗,指边远的地方。然 陈 涉 瓮牖 绳]然而陈涉 不过是个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 枢 之 子, 氓隶 之人, 而 迁徙 之系门轴的贫家子弟,替人种田帮工的农民,又是个被征发的

徒也; 才能 不及 中人, 非有仲尼、墨翟 之民夫;他的才能赶不上平常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

贤, 陶 朱、猗顿 之 富; 蹑 足 行伍之间, 而倔起 德才,也没有范蠡、猗顿那样的财富;他插足在戍边队伍中间,崛起于阡陌之中,率 疲 弊 之 卒, 将数百 之 众, 转田野之中,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

而 攻秦; 斩 木 为 兵,揭 竿 为 旗, 天下来攻打秦国;他们砍来木棍做兵器,举着竹竿做旗臶,天下百姓

云 集 响 应, 赢粮 而 景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

从。

跟着他。突出,突起。将:率领。众:军队。为:当作。揭:举。云、响:倔:]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景:古“影”字,像影子一样。山 东 豪 俊 遂并 起 而 亡秦 族矣。崤山以东的六国豪杰就和他一同起来灭掉了秦国。

且 夫 天 下 非 小弱也,雍州 之地,崤 函 之 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

固, 自 若 也。险固,仍和从前一样。陈涉之位, 非 形容词作动词,小、弱:] 变小,变弱。固:险固。陈涉的地位,并不

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 棘 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锄头、榔头、

第二篇:淮阳王刘武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冯至《杜甫传》

少儿时代

公元712年正月,春天的绿色脚步,缓缓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黄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湾村,一个新的生命伴随哭声而降临.像每个新生儿一样,光赤而稚嫩的身子偎依在母亲怀中,贪婪地吸吮着乳汁.他的父母,亲戚以及前来祝贺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幼儿,将会成为照耀中国诗坛的一颗万古璀璨的巨星.

他就是杜甫.

杜氏家族世代奉儒守官.先世居于杜陵(今西安 市东南).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 ,是晋代名将,著名学者,封当阳县侯.十世祖杜逊在东晋初年迁到襄阳 (今湖北襄樊),任魏兴太守,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今属河南)县令,遂迁居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今属山东)司马,奉天县(今陕西乾县)县令.近世官职虽不如远祖那样显赫,但家境仍是富裕的,这为杜甫的 成长,读书和漫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杜甫的母亲是清河大族崔家的女儿,在杜甫尚未 记事时便死去了.继母卢氏过门后,杜甫寄养在洛阳仁风里的二姑家.姑母为人贤德,对幼小的杜甫关怀 备至,胜过亲子.有一次,两个孩子同时患病,她为了保住杜甫的性命,忍痛舍弃了儿子.此事是杜甫稍 大以后从仆人口中听到的,对他的触动很深.天宝元年(742)姑母逝世,他以无限悲痛和崇敬的心情 撰写墓志,称其为"有唐义姑"."义姑 ",是春秋时鲁君对一妇人的赞称.据《列女传》载,齐军来攻鲁 国,逼近郊外,见一妇人抱子携侄而行.妇人见形势危急,子侄不能两全,便舍弃儿子,抱起侄子逃难. 齐军问其故,答曰 :"弃子而行义 ."齐军感慨道: "鲁郊妇人犹能持节,何况朝廷 !"遂罢兵.此事与 杜甫二姑所为十分相像,故以"义姑"称之.杜甫后来的同情弱小,怜悯民瘼的思想形成,与姑母的身教有一定的关系.

童年的岁月烂漫而朦胧,许多珍奇的生活浪花无 可挽救地泯灭于记忆的长河里.使杜甫到晚年仍然记忆犹新的,是他6岁时在偃城(今属河南)见到的公 孙大娘舞"剑器".公孙大娘是当时最优秀的舞蹈家, "剑器"是一种戎装舞蹈,动作刚劲,节奏铿锵.杜 甫晚年回忆当时公孙大娘的舞姿,说她忽而自空而落, 光彩夺目,如同后羿射落的九个太阳;忽而拔地而起, 凌空飞腾,如同一群天帝驾着蛟龙飞翔;她上场时神情端庄,如同雷霆初止,天地一片肃穆;她收舞时英姿卓立,如同江海停止翻腾,凝聚着清冷的光辉.这说明,幼年的杜甫就已对艺术有了较强的感受力和丰 富的想象力.舞蹈,书法,绘画,音乐,诗歌,是彼此相通的.据说,当时草书家张旭观看了公孙大娘的 舞蹈之后,书法大有长进.事实说明,这种激昂顿挫的舞姿,对此后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也起了一 定作用.

杜甫7岁时,开始创作诗歌.儿童作诗,往往以 动物为题材.初唐诗人骆宾王也是7岁时开始作诗, 那首《咏鹅》诗确实写得不错.杜甫所咏的却非平凡 的鹅,而是神鸟凤凰(诗已失传).在古人心目中, 凤凰是祥瑞之鸟,它象征着王朝的兴盛.杜甫开口便咏凤,这说明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萌生出对国家富强的期盼.这似乎是一个预兆,因为杜甫终生都是心系国家,心系民族的,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份苦恋, 真可感天地而泣鬼神.中国有句老俗语说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以杜甫观之,此言不差. 练习作诗的同时,杜甫还学写大字,很勤奋,很 刻苦,到9岁时,已写满了一口袋的习作.同写诗一样,书法也是家传.祖父杜审言和父亲杜闲都于书法 上有一定造诣.杜审言曾自夸其书法"当得王羲之北 面 ",虽属虚张,但看来也确有相当的水平.宋人蔡 居厚家

藏杜闲所书《 豆卢府君德政碑》,称其书法" 简远精劲 "(见《 苕溪渔隐丛话》).杜甫在家庭翰 墨的熏陶下,书法日有长进,步入壮年后终于形成" 瘦硬"的风格,明朝人胡俨曾见过杜甫书写的《赠卫八处士》(此诗为杜甫47岁作),称其"字甚怪伟" 杜甫晚年所作《李潮八分小篆歌》中表述了"书贵瘦 硬方通神"的主张 ,"瘦硬"是杜甫的艺术审美观, 无论对书法,对绘画,对诗歌艺术都持有这种观点.

杜甫十四五岁就已在诗坛崭露头角,他出入于文 人荟萃的场所,与当时的文坛名流交往.郑州刺史崔尚,豫州刺史魏启心,曾褒奖杜甫的文才有似汉朝著 名文学家班固和扬雄.这二人的年龄当大于杜甫几十岁,他们乐与少年杜甫交往,颇能说明杜甫文才的超 卓.这期间,他还得到岐王李范的赏识.李范是睿宗第四子,好学工书,雅爱文士.杜甫经常出入于李范 的府第.中书令崔憬的弟弟崔涤任秘书监,与玄宗款密,此人也对杜甫很器重,常邀杜甫来家中作客.杜 甫晚年飘泊潭州( 今湖南长沙),遇到了当年著名歌唱家李龟年,曾感慨万端地写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就是回忆少年时与李,崔二人的 交往. 杜甫虽然成熟较早,但作为少年的他,仍未完全 脱掉孩子气.幼儿时他身体不太好,经常闹病,在姑母的精心照料下,长到十几岁时,已经健壮得像个" 黄犊 ",一天到晚欢蹦乱跳没个时闲.他家的院子里种有梨树和枣树,八月秋风送爽时,树上梨黄枣红, 他简直就像只顽皮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欢声笑语飞满庭院.这时的他决不可能想到,命运之神已悄 悄地为他安排了一条艰难困苦的生活道路,他将在这条坎坷的人生旅途上洒汗,流泪,泣血,哀歌.但此时,他距离这条道路还远,因为他还有一个颇为快意的青年时代.

壮游足迹

唐代知识分子不囿于书斋生活,读书之外喜好游 历天下.特别是盛唐时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已然成为时尚.杜甫出生的那年,玄宗正好即位.这 位天子在执政初期的二三十年间,尚能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姚崇,张说,张九龄这些贤人为相,也能采纳 一些批评,建议,终于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当时社会财富充足,国库殷实,民生安定,道路畅 通,社会秩序也好.这为读书人的漫游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他们被昂扬的时代精神所鼓舞,被祖国的大好 河山所吸引,走出书斋,广泛地接触社会人生,广交天下诗友,寻求从政的道路.

杜甫正是抱着这些心愿而开始漫游的 .从20岁 起到34岁止,共有三次长途远游,第一次是游吴越. 开元十九年( 731),他从洛阳出发经水路抵达江 宁(今江苏南京).在秦淮河北岸的瓦棺寺里,他终于见到了渴望已久的晋代名家顾恺之的壁画.瓦棺寺为 晋武帝时所建,寺内建有高阁,高达24丈 ,极其壮观据《京师寺记》载,东晋兴宁年间,瓦棺寺准备重 修,寺僧请人捐款 .最多者也不过10万钱,而顾恺之出口便是百万.等到兑现时,他让僧人粉好一面墙 壁,自己关在这间屋子里达一月之久,精心绘制维摩诘的画像,画完身躯,将点眸子,便对僧人说:请告 知世人,第一天来观此像者,捐10万钱 ,第二天可 捐5万 .世人皆知顾恺之丹青绝妙 ,前来观画者挤 满寺院,不消片刻,便得钱百万.杜甫早已得知这段 艺坛佳话,今日得以目睹此画,心中异常兴奋,瞻顾之间,不禁深深遗憾未能与这位艺术大师生在同时.

离开江宁以后来到苏州.苏州是春秋时吴国国都. 在苏州阊门外,他凭吊了吴王阖闾的坟墓.此墓建在城西北的虎丘山上,传说当时曾以扁诸鱼肠剑3000柄 作为陪葬,封土三日,有金精结成白虎踞于坟上故将此山称为虎丘.杜甫前来凭吊时,此地已十分荒凉了. 虎丘山中有剑池,相传

是秦始皇为挖掘阖闾墓而形成的深涧,水深莫测,旁有几丈高的石壁.杜甫游览了 剑池,又去游城西南的长洲苑.这里是当年吴王游猎的场所;水汀沙渚间早已消失了帝王的踪影,唯留荷 花菱叶,在天水之间吐着清香.城西北有吴太伯庙, 太伯是周朝祖先古公父的长子,传说古公预见其幼子 季历的儿子姬昌 (即后来的周文王) 会为君.太伯深明大义,为让父亲的愿望顺利实现,便出走避居勾 吴.杜甫怀着仰慕之情,几次拜谒太伯庙,为其礼让精神而感动落泪.

杜甫原想从苏州东渡日本,古代传说那里是太阳 出生的地方,当然很吸引人.杜甫已经租了航海的船只,却终究没能成行,于是南渡钱塘江,到了会稽(今 浙江绍兴).会稽是春秋时越国国都 ,有勾践庙.杜甫凭吊了卧薪尝胆,终报国仇的越王勾践,对秦始皇 留在会稽的古迹也作了游览.会稽城南三里有鉴湖( 又名镜湖 ),时当盛夏,杜甫站在湖边,享受着湖面 送来的阵阵凉风.又乘船游览了剡溪,那里山水秀异竹茂林深,使他大开眼界,徜徉不已.

开元二十三年(735),他24岁时从吴越回到 巩县,准备参加这年在东都洛阳举行的进士考试.他自视颇高,认为自己的文才可以匹敌屈原,贾谊,可 以俯视曹植,刘桢.结果却未能考取,但也不以为意, 着手准备第二次漫游.

开元二十四年( 736),他去漫游齐赵(今山 东和河北南部 ).这期间,他结识了好友苏源明.二人曾于春日登临邯郸赵王丛台,缅怀古人,翘首放歌.

又在冬天射猎于齐景公畋猎过的青丘(今山东益都附 近 ),在皂枥林中,云雪冈上呼鹰逐兽.杜甫箭术不错,有一次,射下一只大鸟,把苏源明乐坏了,称他 为晋代的将军葛强(征南将军山简的爱将).

杜甫之父杜闲此时任兖州(今属山东)司马,杜 甫前往探望父亲,登上兖州城楼,极目而望,但见浮云连绵于大海和泰山的上空,平野苍茫,远远伸向青 徐二州.他的心神由空间跃入时间,想到兖州东南的峄山上还留有秦皇的功德碑,曲阜城东还留有汉景帝 儿子鲁共王所建的灵光殿.物是人非,宇宙悠悠,登临怀想之际,不禁生发万千感慨.

泰山素称五岳之宗,杜甫初次目睹它的雄姿,内心产生强烈的震动,写成名篇《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目此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中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象,表现了青 年诗人的凌云壮志和阔大胸襟.据杜甫晚年诗《又上 后园山脚》,可知杜甫当时于望岳之后确曾登上泰山 绝顶,未能有诗传于后代,大约是笔力不敌《望岳》而被作者自行淘汰了.

这一时期,他还游历了任城(今山东济宁 ),与 任城许主簿同游南池,那清澈的秋水,疏淡的秋色, 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与巳上人,张隐士交游,写 诗赞美他们的幽雅居处和淡泊情怀.此

次漫游齐赵共历五年之久.

开元二十九年(741),他从山东回到洛阳,在 洛阳东面,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建造一座"土室" (即窑洞),名曰"陆浑庄".首阳山有他远祖杜预和 祖父杜审言的坟墓,建造土室是为了便于祭奠祖先. 这年寒食节,土室建成,他写成《祭当阳君文》,表 示要以杜预为楷模,建功于当世.大约就在这一年, 他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成婚.夫妻恩爱,感情融洽, 相依相守,白头偕老.

从天宝元年(742)到天宝三载( 744), 杜甫居洛阳,其间曾与秘书监李令问,驸马郑潜曜等有过交往,拜访过初唐诗人宋之问遗留下的山庄别业, 游历过龙门奉先寺等地.天宝三载三月,翰林学士李白因傲岸不羁得罪了朝廷权贵,被玄宗赐金放还,路 过洛阳时,和杜甫初次相逢,二人一见如故.一年多的京都生活,使李白对腐败的朝廷加深了认识,他想 隐居名山以求精神的愉悦;而杜甫在洛阳居住期间, 对世俗的伪劣也十分厌恶.当他得知李白欲往梁宋漫 游,便欣然相约同往.这是他的第三次漫游. 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是当时繁华城市, 人口密集,建筑壮观.汉文帝少子梁孝王刘武以淮阳 王徙封于此,在开封城东南建"东苑"(又称兔园), 园林规模宏大,方圆三百余里.梁孝王在其间赏游驰 猎,广纳宾客,当时名士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均为座上客.园内有春秋时师旷吹乐之台.梁孝王增筑 曰明台.因梁孝王常案歌于此,故亦称吹台.杜甫与李白,高适(时高适寓居于梁宋)畅游梁园,登临吹 台,环顾大野,思怀古人,并对当时玄宗崇尚武力, 频动开边之战表示忧虑.其后,他们又同游单父台, 单父是春秋鲁国邑名,故址在今山东单县南,与宋州 (商丘)邻近.孔子弟子宓子贱作单父宰时,很得民 心,终日弹琴而单父治理得很好.后代人思念他,称 其弹琴处为琴台 ,即"单父台".杜甫他们登此台时 已是冬季,天上万里风云,地上大泽霜冻,树叶纷飞, 禽兽哀鸣,萧飒的景象唤起他们对时局的忧怀.天子好武,边将多以武功求宠,连年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 力财力,这与宓子贱的鸣琴而治形成鲜明的对比.抚今追昔深为国事而惆怅.

不久,高适离开梁宋南游楚地,杜甫同李白渡过 黄河去王屋山寻访道士华盖君,不料华盖君已死,唯余三五弟子守在清冷的道观,只得失望而去,于天宝 四载初到达齐州(今山东济南 ).当时李邕的族孙李之芳作齐州司马,李邕作北海(即青州,今山东益都) 太守.李之芳建造新亭竣工,李邕前来观赏,得知杜甫在齐州,便请求相见.李邕的诗文和书法闻名于当 时,声望颇高.杜甫与他交游,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所作诗篇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 被清人何绍基书写( 何氏改"海右"为"历下")挂 在大明湖历下亭上.

困居长安

天宝五载(746),杜甫35岁,结束了长达十 几年的漫游,来长安求仕,以实现扶世济民的政治理想.然而,此时的玄宗皇帝已然不是开明天子,他好 大喜功,穷兵黩武,信用奸臣,堵塞言路,昏庸迷信, 生活极端腐化.早在开元二十四年( 736),他就 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导致了乱政的发生.正直的杜甫 在这样的朝政下而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已如白日作梦.不过,他对玄宗仍然抱有幻想,以为 通过忠臣的努力辅佐,迷途天子还是可以返回正路的, 国家仍可回到开元盛世的局面.于是,他积极寻求从 政的道路,在艰难困苦中咬紧牙关,坚持既定观念, 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

他来长安不久,父亲便去世了,这使他的生活失 去了经济来源.渐渐地,他需赖亲友的周济了.有时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采些草药,经过加工,拿到市场 出售以糊口.有时去买政府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 食.甚至有时竟过上乞讨的生活 :"朝叩富儿门,暮 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

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 丞丈二十二韵》)是他卑屈生活的真实写照."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衣衫褴褛,经常挨饿,动不动就是十来天没米下锅. 他的族孙杜济住在长安城南郊,为了叨扰一顿饭吃, 他每每前去走动.这位族孙生活也不宽绰,见长辈来 了,心里老大的不乐,嘴上不好说什么,却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打井水淘米,使劲摆动水桶,把水搅得挺 浑;到园中砍菜,放手乱砍一气.杜甫对此 感慨万分,人一贫贱,就连同族晚辈也要给点脸色看了.使他深受感激的是有一位叫王倚的青年朋友对他 的款待.有一次杜甫闹疟疾,很厉害,在生死线上徘徊了100来天,折腾得面黄肌瘦,头白眼花.大病初 愈,他拄着拐杖出门散步,来到王倚家门.王倚见杜甫这般模样,问清原委之后,十分同情,虽说家境也 不富裕,还是买肉买酒,热情地招待了他.杜甫于艰难困苦中受此厚遇,激动得手脚轻旋,病体顿时松快 了许多,写诗对王倚说 :"但使残年饱饭,只愿无事 长相见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饥饿之苦,可以 想见.杜甫曾一度把家属接到长安城南的下杜城,不 久便因生计问题而被迫迁移到长安东北240里的奉先 (今陕西蒲城县),寄居在县署公舍里.

生活的艰难并未使杜甫后退归隐(当然,他也时 时在诗中表露隐逸的念头,但终未实践 ),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它使杜甫始终处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 中,从而有可能对社会人生加深认识.

天宝六载(747 ),也就是杜甫来长安的第二 年,玄宗诏令天下之士通一艺以上者皆到京都就选. 此时正值李林甫频频制造冤案之际,他怕参加考试的 人在对策时指斥他的奸恶,便施展阴谋诡计,把考生全部落选.杜甫满怀信心地参加了这次考试,不料竟 是这样的结果,他沉痛而且愤慨,在其后所作的多首诗中表达了这种心情.

考试的路子走不通,杜甫便向显要投诗,以求他 们的援引.这些投赠诗一般都是这样的格局:颂扬对方的功德,讲自己的经国济世的抱负与才能,目前的 困境,或明或暗地呼唤对方给予提携.他首先寄希望于韦济.韦济作河南尹时,曾慕杜甫的诗名而几次去 陆浑庄寻访,向人打听杜甫的情况.杜甫得知后,作《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一诗,对韦济表示感谢,并希 望得到他的汲引.天宝七载(748 ),韦济迁尚书左丞入京后,杜甫又有《赠韦左丞丈济》诗,诗中颂 扬了韦家门第,并大声呼吁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 一呼 ."希望对方大力提拔.韦济也确曾在百官会集 的场合为杜甫张扬过诗名,但于杜甫的进入仕途却未能起到作用.这使杜甫感慨万端,在其后所作的《奉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痛痛快快地发了一通牢骚. 韦济之外,他还赠诗给汝阳王,赠诗给京兆尹鲜于仲 通,痛苦言道 :"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 ."赠诗给左丞相韦见素,叙及韦,杜两家原是世交,盼望给 以照顾.又曾赠诗给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当时他的诗 友高适在哥舒翰幕府中掌书记 ),提出愿去幕府参谋 军事的请求,并赠诗给哥舒翰的判官田梁丘,寄望他 从中帮忙.哥舒翰是个讲义气,重贤才的人,如果不是身患重病,还京居家的话,杜甫很可能就此参军了.

在投诗求引的同时,杜甫还直接向玄宗献赋,以 求天子赏识.天宝十载(751),投献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

【淮阳王刘武】

玄宗看重了他的文才,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宰 相考他的文章.那一天,杜甫来到中书堂应试,由李林甫出题,集贤院的学士们都来监考.这次考试,杜 甫只是获得了一个"参列选序"的资格,使他大失所 望.此后 ,杜甫又献《封西岳赋》和《雕赋》,仍不 见有任何进展.直到天宝十

第三篇:淮阳王刘武

园林史笔记 周维全

第一章 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 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 《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 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 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⑵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

⑶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淮阳王刘武】

⑷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

⑸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

⑹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中国园林直接越过了工业文明而进入现代文明,中西园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小型的在0.5公顷以下,中型在0.5与3公顷之间,大型在3公顷以上。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

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

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

1、狩猎(或称围猎)

主要在郊野的皇室宫苑进行,供皇室成员观赏、兼有训练禁军的目的,还有在贵族的庄园或山林进行。

2、游玩(或称游戏) 中国人称为“游山玩水”。

3、观赏 对园林及其内部各景区、景点进行观赏和欣赏,有静观和动观之分。

4、休憩 古典园林中设有建筑、供园主宾朋居住或休息。

5、祭祀 古代的陵园、庙园等。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一、皇家园林 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

陵寝园林 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 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 清中叶到清末。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话的情趣

四、意境的蕴涵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

第一节 总说(时代背景)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囿

⑴ 狩猎→再现祖先生活方式的一种娱乐活动;

⑵ 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2、台 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⑴登高可以观天象、通神明;

⑵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3、园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2、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

⑴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协和”思想。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⑵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从功利、伦理德角度来认识大自然。

⑶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淮阳王刘武】

第三节 贵族、皇家园林

一、贵族园林——奴隶社会(殷、周)

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

例:1、商纣大修闻宫别馆,称朝歌。

2、西周宫室制度趋渐完备:⑴囿人分职定责:作为园林之囿,周人已有明确、具体的管理人员,《周人?囿人》记载了囿中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额;⑵囿、台、沼——山、水、植物的完美结合。

3、从囿到苑的发展——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

二、皇家园林——始自秦始皇时代

1、秦代宫苑

园林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此时期的主要皇家园林建设:大咸阳规划

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表现。

秦代有代表性的离宫、御苑

●上林苑 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

①上林苑内有专为圈养野兽而修筑的兽圈,如“虎圈”、“狼圈”等,并在其旁修建馆、观等建筑以供皇帝观赏动物和狩猎之用。

②上林苑内森林覆盖,天然河、人工河等河流纵横。

●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

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

2、西汉宫苑

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西汉代表性宫苑: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等。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内容

⑴山水

⑵植物、动物 上林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丰富——是一座特大型的植物园。 ⑶苑即园林 《长安志》引《关中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即三十六处“园中之园”。

⑷宫 宫殿建筑群

⑸台

⑹观 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

⑺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3、东汉宫苑

东汉建国初期,朝廷崇尚简约,反对奢华,宫苑兴造不多,后期统治阶级日益追求享乐,形

成东汉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

东汉皇家园林称“宫苑”,有宫、苑之别。同时也有称之为“园”的。

总的看来,东汉的皇家园林相对较少,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

第四节 私家园林

两汉私家园林:非国库开支所建的为私人独家所有的苑囿。

秦代,因秦始皇晚年滥用民力财力,私家园林未见端倪。两汉时期,是私家园林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的时期,它包括王侯官僚、富豪的苑囿和文人的宅园。

一、王侯官僚的园林

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

1、梁孝王兔园

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

【淮阳王刘武】

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

2、梁冀苑囿

特点

1、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

2、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

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二、富豪巨贾苑囿

以西汉时茂陵袁广汉为代表。

三、文人宅园

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致仕归田隐士。 小结

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殷、周;二、秦、西汉;三、东汉

其中:殷、周为生成期的初始阶段;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是园林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第一节 总说(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以很大的发展。

一、社会动荡、民生凋蔽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3年,魏灭蜀。两年后司马氏篡魏,建立晋王朝。公元280年吴亡于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中国又恢复统一,史称西晋。

西晋之后,由于庄园经济和豪强势力日益壮大,并转化为门阀士族,士族拥有自己的庄园和

第四篇:淮阳王刘武

汉朝历代皇帝及子嗣简介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0年

第五篇:淮阳王刘武

两汉皇帝全览(上篇-西汉)

两汉皇帝全览(上篇-西汉)

目录

两汉皇帝全览(上篇-西汉) ............................................................................................... 1

西汉皇帝: ........................................................................................................................... 1

一、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 ............................................................ 1

二、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 ................................................................... 2

三、前少帝刘恭:(前190年—前184年) ............................................................... 2

四、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0) .......................................................................... 3

五、文帝刘恒:(前202年1月15日—前157年6月) ......................................... 4

六、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 ................................................... 4

七、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 ........................................................................... 5

八、昭帝刘弗:(前94年-前74年) ....................................................................... 6

九、废帝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 ....................................................... 7

十、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 ..................... 7

十一、元帝刘奭:(前74年―前33年) ................................................................... 8

十二、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 ..................................................... 9

十四、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 ......................................... 10

十五、汉孺子刘婴:(6年—8年11月在位) ......................................................... 10

西汉皇帝:

一、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

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

刘邦子嗣

汉高祖刘邦原配夫人皇后吕雉,此外还有夫人戚氏、薄氏等众多的妃嫔。刘邦与她们共生育了8个儿子:庶长子刘肥(封齐王)、二子刘盈(即孝惠帝)、三子刘如意(封赵王)、四子刘恒(即文帝)、五子刘恢(封梁王)、六子刘友(封淮阳王)、七子刘长(封淮南王)、八子刘建(封燕王)。

二、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

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

人际关系图:

父亲:刘邦、刘季

母亲:吕雉

妹妹:鲁元公主

儿子:汉前少帝刘恭、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襄城侯刘弘(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后改封常山王)、轵侯刘朝、壶关侯刘武(后改封淮阳王)

刘盈之后的继位皇帝:刘恭(刘盈跟一个宫女的儿子)

妻子、皇后:张嫣(刘盈的亲外甥女,也就是亲妹妹鲁元公主的女儿)

男宠:宏籍孺(也作宏孺)

刘盈的一生:

在刘盈小时候,父亲刘邦还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不可能使他过那种贵族的生活,所以,他和母亲以及姐姐要经常到地里干活。后来,父亲反抗秦朝,他和母亲、姐姐也就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后来母亲和爷爷被楚军抓去,他和姐姐在和父亲一起逃跑时还被心狠的父亲几次推下车去,以便父亲能跑得快一点。刘邦的属下夏侯婴抱怨刘邦不该这样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下车又将他们姐弟抱上了车。直到后来他们姐弟被送到了关中,才在战略后方过上了安宁的生活。到了刘邦消灭了项羽的势力,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后,就立刘盈为太子,这时的刘盈才刚刚九岁,童年的苦难终于没有白受。

三、前少帝刘恭:(前190年—前184年)

西汉前少帝刘恭(前190年—前184年),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

位,汉朝第三任皇帝。皇太后吕雉命令汉惠帝皇后张嫣(汉宣平侯之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佯为有身,取周美人之子名之,立所名子为太子,同时,吕雉命宫女鸩杀周美人。

汉前少帝,刘姓,名恭,是西汉第一个被废的皇帝,也是西汉王朝第三位皇帝。父亲是汉孝惠帝刘盈,母亲是惠帝时期的美人,一个被政治牺牲的女人。因为惠帝皇后张嫣没有生孩子,而惠帝年纪轻轻就驾崩了。于是吕雉找来惠帝妃子中一个美人的儿子过继到皇后张嫣身下,并杀了美人,接着立这个儿子为皇帝,是为汉前少帝。吕太后开始了临朝称制。

继承皇位

汉惠帝七年秋八月戊寅(公元前188年),孝惠崩,九月辛丑,葬。太子刘恭即位为帝,即前少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前187年为汉少帝元年。

帝王作为

(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位4年,3岁—7岁)

1.傀儡皇帝:吕雉太后称制,掌实权,分封吕氏。

2.无为之治:吕后延续道家黄老学说,实施无为之治。

怨言致死

吕雉成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并分封吕姓诸王,极力扩展吕氏势力。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前184年,吕雉得知后,囚禁他于永巷(即宫廷监狱),对外声称皇帝重病,拒绝接见任何人。吕雉又对朝臣说皇上重病,无法治理国家,应有人接替,得到朝臣肯定。于是,刘恭被废黜,并被处死。

四、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0)

西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0),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吕雉命刘义继任帝位,并改名为刘弘,即后少帝。公元前180年9月,吕雉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吕氏家族力量被铲除。朝臣认为少帝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应废黜。朝臣选定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并迎入长安,遂于11月14日诛杀刘弘。

生平事迹

西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0年),前184年6月15日—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汉朝第4任皇帝。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生母不详。

公元前187年四月二十八日,被封为襄成侯。前186年七月,常山王刘不疑死后,刘山于七月二十七日接封为常山王,并改名刘义。

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吕雉命常山王刘义继任帝位,并改名为刘弘,即后少帝。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一般改称明年为元年,但因太皇太后吕雉临朝听政,故未改称元年。

公元前180年9月,吕雉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铲除吕氏家族

力量。朝臣认为,少帝刘弘及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等并非汉惠帝亲生儿子,应当废黜。待朝臣选定汉高祖与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即汉文帝),并迎入长安后,于11月14日诛杀刘弘等人。

历史遗留

对于刘弘、刘太、刘武等人是否真的不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一直有争论。

五、文帝刘恒:(前202年1月15日—前157年6月)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1月15日—前157年6月),汉代第五位皇帝,汉高祖中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前157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

人物简介

生于前203年腊月十一(1月15日),是汉朝的第五个皇帝,汉族,汉太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8岁被立为代王,曾有代王王后一位,代王王后生有四个儿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儿子相继去世。后有宠姬窦漪房窦美人。公元前180年吕后死,齐王刘襄兄弟兴兵伐吕,周勃、陈平见势亦响应,夷灭吕氏一族,史称“荡涤诸吕”,功臣派认为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又畏齐王势壮,贪代王势孤,于是拥立24岁的刘恒为皇帝即位。

刘恒登基后窦漪房儿子刘启被立为皇太子,窦漪房成为皇后。刘恒个人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6月,汉文帝刘恒驾崩,在位23年,享年47岁。葬于霸陵。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

有一次,汉文帝病了,身上流脓。邓通侍候汉文帝,每每把脓疮的脓血用嘴吮吸干净。文帝很感动,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邓通回答:“当然是太子。”太子看望文帝,文帝指着脓疮,让他吸脓。皇太子面有难色,很不情愿。后来,太子听说邓通常为皇上吸脓,心里惭愧,同时怨恨邓通。文帝死后,皇太子即位,就是汉景帝。邓通被遣回家居。不久,有人告发邓通铸钱,并言此举危机国家金融政策,也就是危机皇权。邓通于是被逮下狱,最后真的在狱中贫饿而死。

六、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

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孝景皇帝,无庙号。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大事年表

吕后当政时期,刘启出生。具体生年不详。(《史记·外戚世家》: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 文帝元年正月(公元前179年),刘启被立为皇太子。

文帝后元七年六月(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同月丁未日,刘启即位。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10个月后被平定。 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夏四月丁巳日,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春正月甲子日,刘启驾崩未央宫。二月癸酉日,葬阳陵。谥号孝景皇帝。

汉景帝刘启的皇后

薄皇后:薄太后侄孙女,无子失宠,被废。

王皇后:王娡(原为金王孙之妻,生女金俗;王儿姁的姐姐),原封夫人,生一子三女。

七、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

汉武帝刘彻简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499550/

推荐访问:淮阳新网 淮阳天气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