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诗歌随笔 > 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时间:2018-11-16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诗歌随笔】

第一篇: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杜甫诗的风格特点

杜甫诗的风格特点

杜甫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无论杜甫自己评论家,都公认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何谓“沉郁顿挫”?“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沉”即“深”,“郁”即“积”,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讲的是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即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词评家陈廷焯说:“沉郁之中,运以顿挫,方是词中上乘。”不独是词,诗也如此。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的“沉郁”通过“顿挫”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了解杜诗“沉郁”的思想内容,必须了解杜甫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思想倾向。另外体会他诗歌“顿挫”的艺术特点,还应了解一点诗歌格律常识。

杜诗无处不在的忧国忧民的现实内容和诗人不惜牺牲自我的思想情情怀构成了他“沉郁”的诗歌风格,并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他的风格特点是由现实主义内容所决定的。

首先,杜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人民百姓的关注和同情。“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赴奉先咏怀》)不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刻同情,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百姓受剥削凌辱的现实。他还在一些诗歌里为人民代言:“县官虑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活随百草。”(《兵车行》)他甚至对统治者提出抗议:“君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前出客》)在人民的痛苦生活前,他不惜牺牲自己。屋漏天寒,稚子不嗳,彻夜难眠之时,他还发出这样的慨叹:“君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其次,杜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衰紧密相连的。安史之乱危及国家前途时,面对破败的山河,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他又“涕泪满耶裳”,在漫长的期待和奔走中他甚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苏联停浊酒杯。”

杜诗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与的颠涕流离,作者的诗情寄托其中,郁结深度而寄寓深广。

杜甫“顿挫”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五、七言近体诗中,杜甫的叙事诗大多采用五、七言的古体诗,而抒情诗多用五、七言近体诗。他们近体诗讲究结构的回环照应,音节旋律的铿锵顿挫,对仗的工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理解杜诗风格特点,应了解风格形成的原因,即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及诗歌特点。

杜甫35岁之前,主要是学习游历。那时社会富足安定,是其创作的准备期,同时在思想上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确立了“致君克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45-48岁,社会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诗人曾陷敌阵,曾逃难于危急,也曾积极抗敌。国家命运危险、人民灾难深重,使他感到彻骨的国破家亡之痛。49岁开始,经历了长达十一年的西南漂泊生活,虽然他生活困窘,甚至常常挨饿,但他却定下了一千首诗,反映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襟。”然而时时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诗人最后竟死在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儒家思想“民为贵”“治国”“平天下”的意识,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都是形成杜甫诗风格的主要因素。

杜甫以五、七言近体诗写生活及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和国家大事,发挥了近体诗的功能。杜诗特别讲究音律,对仗的和谐之稳,形成独特的音律美。创作中,他还特别注重诗歌结构上

的回环照应,起承转折,令人体味其中的审美趣味。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前人早有论述,我们以杜甫的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登高》为例详细讲解,加深认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潜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今诗的前四句绘景,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天高”“沙白”“猿啸”“鸟飞”都是三峡秋季的典型景物,境界雄浑高远;天高风急才闻落木“萧萧”,才见波涛“滚滚”。在萧索荒凉的景象中,饱含诗人无穷的情思,仿佛读到一个兀立高台的穷儒无尽的“悲秋”之情,只是这难以言尽的情绪不是直接点明的,而是渗透在画面之中。

五、六两句中上文自然过渡,抒写自身疾病缠身漂泊不定的苦难生活及触景生悲的内心感受。“万里”“百年”包容时空,尽写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秋风萧瑟,暮年多病、登台远眺这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强烈地表达出蕴于诗人内心的沉郁悲抑的情感。而尾联“艰难者恨”田字,不仅包含着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怀和难以排遣的羁旅愁思,写出个人身世的飘零,处境的困窘,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民的颠沛流离。这些都使他“繁霜鬓”,这一切都需酒来排遣,

但又因生活困窘,年老多病不得不暂停饮酒,那么这郁积又从何抒解呢?

诗歌曲折顿挫的笔法,使作者的情感更深刻,凝重。

从艺术形式上看,《登高》前三联对仗工稳。诗句多用双声叠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其中“艰难者恨”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读时一字一顿,四声之美令人赞叹,“繁霜鬓”“浊酒杯”平仄相对,平仄交错,节奏分明,在全诗曲折顿挫、抑扬有致中,表现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

“沉郁顿挫”是杜诗唯一的风格特点吗?

当然不是。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在论杜诗风格时说:“杜陵之诗,包括万有,空诸依傍,纵横博大,千变之中,却极沉郁顿挫,忠厚和平。”这个评价是历来所认可的。但这“沉郁顿挫”是其主要风格,并不是唯一风格。杜诗风格可以说是多样性的。既有沉郁顿挫的,也有淡泊闲静的,或清新自然的,或奔放率真的。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行诗洋溢着诗人无限欢喜之情,它从思想感情到语言的气势节奏都是那样的激越直率。

杜甫诗歌的“顿挫”能否说仔细一些,以便我们理解。

好。诗歌在唐代近体诗发展状大。由于它极讲究字句的平仄,对仗,形式结构的照应,于声律抑扬顿挫中,尽量审美意趣。

绝句、律诗讲究用字平仄交错,古诗的平声与现代汉语的一声,二声大体相当,仄声与三声、四声大体相当。近体诗还必须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今诗都必须押平声韵,不换韵。近体诗中的律诗第二、三联要对偶。这种节奏、声韵,对仗的严格要求令诗歌产生音乐之美。

近体诗的创作上,作者很注重结构的安排,以杜甫的《蜀相》为例: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二篇: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二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三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基础字词。

1.同音字

烟(烟波) 西(西方) 等(等候) 路(马路) 舟(小舟)

焰(焰火) 夕(夕阳) 灯(灯火) 陆(陆地) 州(神州)

炉(炉灶) 瞄(瞄准) 猫(小猫) 加(加工) 神(神州)

芦(芦苇) 描(描红) 锚(铁锚) 家(家乡) 身(身体)

2.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个)炉灶 一(个)荷塘 一(片)枫叶 一(首)渔歌

一(座)城楼 一(盏)红灯 一(门)礼炮 一(张)桌子

一(匹)白马 一(只)小猫 一(张)嘴巴 一(支)铅笔

一(把)铅笔 一(棵)禾苗 一(双)大脚 一(条)尾巴

3.容易写错笔顺的生字:歌、陆、焰、龙、张、匹、准、脚、偏

4.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火 烟(烟波) 欠 歌(渔歌) 犭 狂(狂欢)彡 彩(彩色) 灯(灯火) 欢(欢迎) 猫(小猫) 形(方形)

弓 张(张大) 斗 斜(歪斜) 钅 铁(铁块) 月 脚(脚尖) 强(强大) 科(科学) 锚(铁锚) 朋(朋友)

5.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和《秋天到》。

二、能力训练。

1.《识字1》的词串写话。

金秋十月,水乡的景色非常迷人。河边的芦苇在风中飘荡,好像和人

们招手问好。清清的荷塘里一朵朵粉红的荷花就像盛开的笑脸。荷塘

里的菱藕就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可爱极了。夕阳西斜,枫叶

显得更加火红,树叶纷纷往下落,就好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渔

民们架着归舟,唱着渔歌满载而归。晚上,皎洁的月光洒在河面上,

水面波光粼粼,渔船上灯火点点,就像天空中的星星在一闪一闪的。

金秋的水乡真是太美丽了。(作为参考)

2.《识字2》的词串写话。

国庆大典上,雄伟庄严的城楼高挂着红灯,金水桥两旁站满了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检阅军队。这些军队分别来自海陆空,战士们的表

演整齐划一,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自豪。礼炮轰鸣,五彩的焰火

照亮了整个天空,为了庆祝祖国的生日,人们整夜狂欢,度过了一个

狂欢夜。神州大地一片欢腾,我们日益强盛的祖国,不正是一条腾飞

的中国龙吗?

3.学会祝贺,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写贺卡。

三、知识拓展。

1.我们祖国的生日是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中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今年是建国63周年。

2.在秋天开放的花是:菊花、桂花、一串红。

秋天的水果:柿子、柚子、桔子、石榴。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三册第二单元知识整理

1.同音字

望(名望)名(名字)野(田野)机(机场)首(首先)

忘(忘记)明(明天)也(也是)击(打击)手(双手)

2.形近字

京(北京)员(人员)米(大米)怀(怀抱)

凉(凉快)圆(圆形)来(回来)坏(坏人)

3.换偏旁组词

郊(郊外)逐(追逐)环(花环)思(思念)

校(学校)家(大家)坏(坏事)苗(禾苗)

妈(妈妈)菜(青菜)层(云层)

蚂(蚂蚁)彩(彩色)会(开会)

4.多音字:背 bèi (背书) 曲qǔ(歌曲)

bēi(背包)qǔ(曲折)

5.反义词老——少静——动坏——好

6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群白兔几只绵羊一片农田一面旗几名运动员

一首歌曲一首古诗一束鲜花一层霜一位诗人

一片草叶一只蝴蝶一篮野菜一串小鱼一朵野菊

二.能力训练

1.把句子写具体

(1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正在你追我赶地玩耍; 有时像几只绵羊,在悠闲地吃着青草;有时像一匹骏马,撒开蹄儿迎风奔跑。

(2)农田里,稻子黄了,像铺了一块金地毯;高粱红了,像一个个高举的火把; 棉花白了,像天上的白云落在了地上。

2仿写“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1) 春天到了,花园里,杏花红了,梨花白了,柳树绿了。

(2) 秋天到了,果园里,柿子红了,桔子黄了,葡萄紫了。

3仿写“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

(1) 天上的云真美啊,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狮子,有的像一只温顺可爱的兔子。

(2) 下课了,同学们都去操场活动了,有的同学在玩乒乓球,有的同学在玩篮

球,有的在玩羽毛球。

(3) 花园里的花真多呀,有的花儿粉红分红的,好像小女孩的脸蛋;有的花儿,

金色耀眼,好像春日的太阳;有的花儿,长得好高好高,好像要爬到天上;

有的花儿,又瘦又小,好像个瘦小的老头儿!

4.用“如同”写一句比喻句。

(1)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如同一个个小灯笼。

(2)外国小朋友的眼睛真漂亮,如同蓝色的宝石。

(3)月亮升起来了,远远的,亮晶晶的,如同一个银盘。

5仿写《乡下孩子》

摘一根柳条,能编出美丽的花环。

撒一把米粒,乐坏了馋嘴的小鸡。

捉几条蚯蚓,乐坏了可爱的小鸭。

扎一只风筝,装扮了美丽的天空。

撑一只小船,采回了新鲜的菱藕。

三.知识拓展

1.描写天空一眼望不到边的成语:

一望无边一望无际无边无际一望无垠

2.第29届奥运会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第30届奥运会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

第31届奥运会将在2016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

3.其他思乡名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三册第三单元知识整理

一、基础字词。

1.同音字:

枝(树枝) 浓(浓绿) 香(花香) 伸(伸手) 邻(邻居)

知(知识) 农(农民) 乡(乡村) 身(身体) 林(树林)

2. 换偏旁组词:

邻(邻近) 达(到达) 易(容易) 较(比较)

领(红领巾) 因(因为) 物(动物) 校(学校)

居(居住) 童(童年) 难(困难) 困(困苦)

苦(苦笑) 埋(埋没) 准(准备) 闲(空闲)

3. 多音字:难 nán(难处) 教 jiāo (教书)【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nàn(难民) jiào (教学)

4.近义词: 乐呵呵——喜滋滋 疲倦——疲劳 逐渐——渐渐

著名——有名 特别——十分/非常 经常——常常

5.反义词: 难——易 香——臭 浓——淡

伸——缩 反——正 容易——困难

6. 又( )又( )的词语:

又香又甜 又白又胖 又大又圆 又瘦又小 又细又长 又跳又笑

7. ABB结构的词语:

笑眯眯 兴冲冲 水灵灵 亮晶晶 气冲冲 泪汪汪 气呼呼

8. 词语搭配:

(绿色)的蝈蝈 (丰收)的田野 (浓绿)的小院 (绿色)的枝叶

(美丽)的小花 (可爱)的笑脸 (流淌)的清波 (快乐)的童年

9. 拟声词:

绿叶儿沙沙地响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 北风呼呼地吹

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淌 小鸟叽叽喳喳地唱 心里怦怦地跳

轰隆隆的雷声 哗啦啦的水声 滴答滴答的钟表声

二、能力训练。

1.仿写句子:歌声会——。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闻到淡淡的花香。

歌声会领您走到大街,看到热闹的商场。

歌声会把您带回草原,看到奔跑的骏马。

歌声会把您带到树林,听到清脆的鸟叫。

2.仿写“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拟人句。

⑴ 春风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⑵ 苹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⑶ 小溪唱着欢歌向前奔跑。

3.用“要么„„要么„„”这对关联词造句。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表示只有两种情况,意思与“不是„„就是„„”相同。

⑴ 星期天上午,我要么去图书馆看书,要么去公园散步。

⑵ 每天做完作业后,我要么看书,要么看电视。

⑶ 自修课上,我们要么做作业,要么看课外书。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岛上三种昆虫的情况。

⑴ 那些翅膀大的昆虫,因为能顶住大风,所以生存了下来。

⑵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所以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淹死。

⑶ 那些翅膀小的昆虫,因为会飞却顶不住大风,所以很容易被刮到海里淹死,逐渐就消失了。

三、知识拓展。

1.赞美老师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春夜喜雨》

2.古今中外有名的科学家:

中国:张衡 徐光启 钱三强 钱学森 邓稼先

外国:居里夫人 牛顿 爱因斯坦 达尔文 诺贝尔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三册第四单元知识整理

一、基础字词。

1.同音字:

登(登高) 级(年级) 摇(摇动) 颗(颗粒) 倒(倒流)

灯(彩灯) 极(南极) 遥(遥远) 棵(棵数) 到(到达)

珠(眼珠) 赔(赔礼) 惊(吃惊) 刚(刚才) 道(道路)

株(株连) 陪(陪伴) 经(已经) 钢(钢笔)

2. 形近字:

失(失去) 喝(喝水) 脸(笑脸) 粮(粮食) 级(高级)

夫(大夫) 渴(干渴) 检(检查) 狼(狼烟) 极(北极)

惊(惊吓) 差(差劲) 捉(捉虫) 浪(浪花) 吸(吸气)

凉(凉快) 着(着急) 促(促进) 扑(相扑) 外(外面)

3. 多音字:

旋 xuán(盘旋) 转 zhuàn(旋转) 倒 dào(倒车)

xuàn(旋风) zhuǎn(转学) dǎo(倒下)

脏 zānɡ(弄脏) 喝 hē(喝水) 差 chà(差不多)

zànɡ(心脏) hâ(喝彩) chā(和差)

chāi(出差)

【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4.近义词: 一溜烟——一眨眼 动听——好听 漂亮——美丽

得意——骄傲 故意——有意 失望——灰心

5.反义词: 呼—吸 双—单 善—恶 总—分 温—凉

二、能力训练。

1.用“已经”写一句话。(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了。)

⑴ 天已经黑了,他们还没有收工。

⑵ 昨晚爸爸回家的时候,我已经睡着了。

⑶ 我已经8岁了,可以帮着爸爸妈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2.把反问句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⑴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⑵ 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你不登上山顶,就看不到大海 ⑶ 这有什么难的!——这不难。

3.把句子写具体。(画线部分形容漂亮的程度)

⑴ 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第三篇: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倦夜杜甫阅读答案

篇一:倦夜杜甫阅读答案

篇二:倦夜杜甫阅读答案

杜甫《倦夜》阅读练习及答案杜甫 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倦夜 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 “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1分)。 (2)、融情于景。(2分)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4分)篇三:倦夜杜甫阅读答案

1、前三联中,哪些词句暗示了从入夜到天明的时间推移,请简要说明。答案:(1)首联 竹凉侵卧内 ,写凉气渐渐侵入卧室内; 野月满庭隅 写月光洒满庭院:表明时已入夜。 (2)颔联 稀星乍有无 写月升中天、群星暗淡,似有若无: 重露成涓滴 写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凝成的水滴不时从竹叶上滚落下来:写出夜已经深了。(3)颈联 暗飞萤自照 写黎明前大地渐暗,唯有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 水宿鸟相呼 写水边栖宿的鸟,已经睡醒,互相呼唤着:说明天已破晓。2、本诗为什么以 倦夜 为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以 倦夜 为题,突出表现诗人为 万事干戈里 彻夜难眠。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本诗描绘了一幅 秋夜图 ,试分析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透过这幅 秋夜图 ,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答:主人公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听到窗外竹叶萧萧,一会儿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对着旷野心事浩茫 从月升到月落,诗人彻夜不眠,真可谓寂孤老倦。二:①.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 倦 意的?答案:①.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忧国忧民,报国无门。②.从两个方面体现诗人的 倦 意: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三:(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题为 倦夜 ,但全诗却有 夜 无 倦 ,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 倦 意的?(4分)答案:(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0.5分),后两句是直抒胸臆(0.5分)。(全对1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1分)(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2分)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2分)四:1.本诗是怎样以 倦夜 统摄全诗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5分)诗人融 情于景,通过对秋夜里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2分)写景紧扣 夜 字,写情扣住 倦 字。(1分)前六句写景勾画出一副清凉月夜图。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出诗人一夜不曾合眼, 含蓄地道出了 倦 意。(2分)2、(6分)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报国无门的感伤,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2分)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写诗人倦夜的情景,后两句直抒胸臆,告诉我们诗人倦夜的原因, 万事干戈里 使得 空悲清夜徂 。(2分) 前六 句写景,由近及远,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后两句抒情,使诗歌情景皆活。翻译: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好一个清秋月夜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像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这已经是深夜了。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

新的一天。 这一夜作者杜甫思考着千桩万桩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是多么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赏析】 起句云: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好一个清秋月夜! 竹 、 野 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 绿竹助秋声 ;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 三四句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这已经是深夜了。 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 诗的最后两句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对全篇起了 点睛 的作用。读了这两句,读者回过头来再看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仿佛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无一不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 竹凉侵卧内 ;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 重露成涓滴 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 野月 ,使人会联想到诗人思绪的广阔和遥远;那乍隐乍现、有气无力的 稀星 ,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的孤寂心情。 万事干戈里 ,这一夜他思考着千桩万桩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是多么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作者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云: 空悲清夜徂! 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逝去。 空悲 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 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 情眼 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 夜 ,不言 倦 ,只写 耀乎外 的景,不写 融乎内 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 情中之景 里鲜明地流露出来。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读之令人一咏三叹,味之无尽。 相关阅读:篇四:倦夜杜甫阅读答案

篇五:倦夜杜甫阅读答案

倦 夜杜 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1)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2)融情于景。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意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

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鉴赏六读: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

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

第四篇: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描写桥的诗句

描写桥的诗句

1.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赋西汉》魏徵

2.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蒲津迎驾》宋璟

3.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4.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5.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游侠篇》陈子良

6.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咏史其二》卢照邻

7.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卢照邻

8.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

9.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阙题》杨师道

10.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和銮舆顿戏下》虞世南

11.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12.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13.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还珠桥》华镇

14.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药

15.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赋得浦外虹送人》陈润

16.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17.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畴昔篇》骆宾王

18.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

19.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相和歌辞·相逢行》崔颢

20.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刘宪

21.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22.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23.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24.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舞曲歌辞·屈柘词》温庭筠

25.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26.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27.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长相思》苏颋

28.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送冷朝阳还上元》韩翃

39.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

30.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31.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32.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33.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34.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

35.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

36.玉节随东阁,金闺别旧僚。若为花满寺,跃马上河桥。《留别》杨凝

37.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38.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39.横遮野水石,前带荒村道。来往见愁人,清风柳阴好。《板桥》司空曙

40.几处白烟断,一川红树时。坏桥侵辙水,残照背村碑。《闲步》司空图

41.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晓行巴峡)王维

42.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感怀》董思恭

43.凄清回泊夜,沦波激石响。村边草市桥,月下罟师网。《青弋江》顾况

44.渐入新丰路,衰红映小桥。浑如七年病,初得一丸销。《归路》陆龟蒙

45.南桥春日暮,杨柳带青渠。不得同携手,空成意有馀。《赠别》皇甫冉

46.翠色晴来近,长亭路去遥。无人折烟缕,落日拂溪桥。《途中柳》 李中

47.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上洛桥》 李益

48.桥上车马发,桥南烟树开。青山斜不断,迢递故乡来。《早发汾南》王建

49.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江南旅情》祖咏

50.九十九冈遥,天寒雪未消。羸童牵瘦马,不敢过危桥。《汉东道中》蒋吉

51.故国歌钟地,长桥车马尘。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扬州怀古》李益

52.驿步堤萦阁,军城鼓振桥。鸥和湖雁下,雪隔岭梅飘。《杂题九首》司空图

53.还乡不见家,年老眼多泪。车马上河桥,城中好天气。《路中口号》皇甫曾

54.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燕子龛禅师》王维

55.欲上祝融峰,先登古石桥。凿开巇嶮处,取路到丹霄。《登祝融峰》李徵古

56.穷阴初莽苍,离思渐氛氲。残雪午桥岸,斜阳伊水滨。《和晋公三首》李绅

5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58.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59.秦作东海桥,中州鬼辛苦。纵得跨蓬莱,群仙亦飞去。《续古二十九首》陈陶

60.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61.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62.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63.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上元夜效小庾体》陈嘉言

64.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看得浅黄成嫩绿,始知造物有全功。

《柳》陆游

65.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枫桥》张祜

66.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宫人重暮妆。

《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卢纶

67.梅市桥边弄夕霏,菱歌声里棹船归。白鸥去尽还堪恨,不为幽人暖钓矶。

《晚归》陆游

68.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堕时有声。柳桥东岸倚筇立,聊借水风吹宿醒。

《即事》陆游

69.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

《柳桥》陆游

70.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秋思》陆游

71.市桥岸下泛湖舟,雕槛疏帘半上钩。春事几何君惜醉,明朝赤帜插谯楼。

《暮春》陆游

72.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

《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崔融

73.题桥贵欲露先诚,此日人皆笑率情。应讶临邛沽酒客,逢时还作汉公卿。

《升仙桥》汪遵

74.汉朝卿相尽风云,司马题桥众又闻。何事不如杨得意,解搜贤哲荐明君。

《升仙桥》汪遵

75.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

《五云桥》陆游

76.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寄乐天》元稹

77.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

《天津桥》刘叉

78.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张旭

79.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

《秋日杂咏》陆游

80.青帝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正是吾庐秋好夜,上桥浑不要人扶

《柳桥秋夜》陆游

8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枫桥夜泊》张继

82.鹊桥织女会,也是不多时。今日送君处,羞言连理枝。

《孙长史女与焦封赠答诗》孙长史女

83.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李白

84.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

《题情尽桥》雍陶

85.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衰杨叶尽空枝在,犹被霜风吹不休

《小桥柳》白居易

86.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洛桥晚望》孟郊

第五篇: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漫成一首 杜甫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 。

【注释】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②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这首诗作于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

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4、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译文】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风灯照着夜空,马上就要到三更天了。栖息在沙滩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唯有船尾鱼儿跳出水面时偶尔发出响声。

【答案】3、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4、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的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赏析】《漫成一首》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诗写夜泊之景。诗人以景抒情,全诗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

此诗作于766年诗人漂泊巴蜀时期,描写的是夜泊之景。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月影(“江月”),抓住了江夜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水中月影离诗人很近,这从侧面表现了江水的清澈透明。诗一开篇便给我们描画了一幅碧波荡漾、月影摇曳、江天一色的夜景图,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次句写风灯。诗人乘坐的小船上挂着灯笼,灯笼随着江风飘来荡去,发出朦胧而柔和的光。这两句看似在写夜景,实际上在写一个孤独的未眠人——诗人自己。描写了“江月”和“风灯”之后,诗人开始描写江岸之景。在月光的照耀下,岸边的景物依稀可辨:白鹭蜷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地栖息在沙滩上,看上去是那样安恬。这一描写,既突出了夜的静谧,又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使夜显得不那么死寂。这平和、寂静而又洋溢着生之气息的夜景,唯有饱经丧乱的诗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看着“沙头宿鹭”,诗人不禁赞美起夜的“静”之美来。就在这时,忽然从船尾传来“拨剌”的一声,使凝神静思的诗人受惊,他向声音发出的地方看去,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跃起一条大鱼,在夜空中画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弧线后,又潜入水中。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江夜的“静”,而末句却以鱼跃之声打破了这种静谧,颇有“以动破静、愈显其静”的意味,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处。“宿鹭”和“跳鱼”,这一静一动之景,相反相生,互相映衬,显得逼真而又传神,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体物之功。【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赏析】前两句诗人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写到江岸,又是由近移远。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略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禁衷心赞美夜的“静”美。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睇视着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实际

感受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1、C(选项A说“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原诗说“江月去人”,江月是不是水中月影呢?可以讲得通,但如果你认为有疑点,可以标注一下;B项是对第三句进行了鉴赏,很多同学不知道“联拳”是什么意思,选项说“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是不是“屈曲”就是“联拳”呢?如果有疑问,也可以勾画一下,如果你觉得讲得通,它就帮助你读懂了第三句;C项说“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这里是不是在写“动”?是不是和“静”对比鲜明?带有一点鉴赏的性质,但是这个选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江风吹打桅灯”不是对风灯的正确解释,风灯不是说“风吹打桅灯”,它只是一种防风的灯,当然你也可能判断不出来,那就先把它画上,留存置疑;D项说“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是不是透露出诗人的这么一种感情呢?我没有读得太懂,那也可以把它画上。这样我们画出若干个疑点,同时又借助选项把诗歌读得差不多懂了。我们再对这些疑点进行一些比照:“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这实际上带有赏析人的很多主观色彩、主观的猜测、推想;而“江风吹打桅灯”不是“风灯”的正确解释,这绝对是客观性的东西。我们在进行判断、排除疑点时,就可以用它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做一个评判的标尺,大约都是那种客观性的错误是高考应该选择出的答案,是它的错误选项,而那种主观性的错误往往是一种干扰性的选项„„)

2、C(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从写法上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杜甫喜欢用这种体裁。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的图画。此题正确选项为C,写了“日、风、燕、鸳鸯”四景。)

第六篇:杜浦关于灯笼的诗句

关于桥的诗歌

关于桥的诗歌

关于桥的诗句欣赏

1、凄清回泊夜,沦波激石响。村边草市桥,月下罟师网。——《青弋江》顾况

2、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长相思》苏颋

3、湖水绿于染,野花红欲燃。春当三月半,狂胜十年前。小店开新酒,平桥上画船。翩翩幸强健,不必愧华颠。——《题跨湖桥下酒家》陆游

4、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诗经。大雅。大明》

5、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6、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秋日杂咏》陆游

7、三两渔庄老树边,渔娃补网橛船头。板桥茅屋湖南埭、带雨拕花更可怜。——《鉴湖柳枝词十二首》

8、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游侠篇》陈子良

9、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10、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题情尽桥》雍陶

11、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12、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

13、祓除情景烟波上,放荡胸怀诗酒中。禹会桥边潮落处,夕阳几度系孤篷。——《闲游》其三》陆游

14、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15、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赋得浦外虹送人》陈润

16、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

《天津桥》刘叉

17、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18、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19、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蒲津迎驾》宋璟

20、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水调歌头》

21、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498397/

推荐访问:有关灯笼的诗句 描写灯笼的诗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