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公祭大禹陵

公祭大禹陵

时间:2018-09-07   来源:心情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心情随笔】

公祭大禹陵 第一篇_游大禹陵

游大禹陵

国庆长假,爸爸带去绍兴游览大禹陵。别提有多高兴了!

从上海乘火车到杭州再转乘中巴车,约三个小时就到了大禹陵所在的会稽山下。一路上,我的心情不能平静,好像小蚂蚁在胸膛上爬来爬去。我不时地问爸爸:“为什么大禹陵在绍兴?好像还有一个叫鲁迅的人也出生在绍兴?”。爸爸笑着说:“书上不是都学过的吗,去看了加深理解。”

一到会稽山下,远远望去,青山绿油油的,显得特别嫩。一座座小山峰还犹如小姑娘似的,不肯露出脸,被一簇簇雾气环绕着。在最一边的山峰旁,有一座高高耸立的塑像。他张开双臂,举目远眺,好像领军打仗的将领冲在第一个,后面叠叠的山峰像千军万马,气势浩荡。爸爸指着那塑像说:“看!那就是为了治水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你书本上学到过的。”我说:“大禹为了国家,顾不上自己的家,所以人们敬仰他。”

我兴冲冲地拉着爸爸的手,一眨眼就到了大禹陵脚下,沿着台阶爬了上去,一会儿爸爸被我甩在身后。走了无数级台阶我终于到了大禹塑像脚下。这时候再仰望大禹的塑像:“哇!太高大了,十几米高,像待命飞向蓝天的火箭,他张开的双臂像要拥抱整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也不听指挥,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下山的时候,爸爸说:“你现在该真正明白大禹治水的故事了吧。”我心里默默地想: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也要为别人做些有意的事。

公祭大禹陵 第二篇_必修1历史第一课

1.启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是

A.建立夏朝 B.开创王位世袭制度 C.实行分封制度 D.完善礼乐制度

2.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

A.商朝完全照搬和继承了夏朝的制度 B.周朝完全照搬和继承了商朝的制度

C.夏、商早期制度对西周的影响微弱 D.夏、商、西周三代的制度是相沿袭的

3.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封建”的含义是

A.封建制度 B.分封诸侯国

C.王位世袭制 D.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5.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这里的“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6.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公祭大禹陵,】

A.巩固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势力的增长

7.《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主要说明

A.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B.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

C.商王朝在商纣王统治时期出现政治危机

D.周武王举兵伐商,得到各地部族支持

8.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包括

①定期朝贡②提供军役③提供力役④维护周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反映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器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10.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11.宗法制度是

A.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的制度

B.以性别为基础来进行土地分配的制度

C.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选拔官员的制度

D.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分封诸侯的制度

12.商周时期社会区分尊卑等级的依据是

A.经济实力的强弱 B.血缘关系的亲疏

C.担任官职的大小 D.拥有奴隶的多少

13.在西周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14.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

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公祭大禹陵,】

15.西周实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有

①保证王权的稳定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③扩大周人的势力范围④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宗法制度下的“大宗”是指

A.可承位奉祀始祖的嫡长子 B.周王嫡妻所生的男子

C.从卿大夫到士嫡妻所生之子 D.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

17.关于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过来②确立和巩固了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③是血缘纽带同政治结合的一种制度④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能够正确表达宗法制内涵和特点的材料,不包括

A.“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B.“立子以贵不以长”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兄终弟及”

二、非选择题

19.节日承载着历史,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习俗和传统文化。阅读以下材料

公祭大禹陵 第三篇_大禹陵游而后感

参观伟人故居,感受伟人气息

————游周恩来祖居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清晨的日光铺在柏油路上。在四通八达的小巷中转了半个小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周恩来祖居。

祖居的入口住户我的想象,在我的脑海中,伟人的家乡应该都富丽堂皇,但这门口却出奇的简陋,就连门前的大匾也只是一块掉漆了的木板。

这也许是周总理的正义和清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为人朴素,不看重外表,他会深入别人的内心去了解他,这也是伟人具有的善良品质。而我认为,一个坚强的外表下,也许有一颗脆弱的心灵。相反,一个娇弱的外表下,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正是因为周总理有一颗坚韧的心,而这颗心在他的坚强意志下拥有了无坚不摧的力量,是他打破了无边无际的黑暗,用身躯保护着娇嫩的新中国。

周总理以其高风亮节,行为高蹈,为后人竖立起了一座丰碑,赢得了世人的由衷崇敬,但一个共和国对他的奉献所给予的回报,是否同样禁得起历史的尊敬?

我曾经看过前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梁衡写的一篇纪念文章,谈到周总理当时在文革期间的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他的心怀共和国,心系天下苍生百姓,以及因此所付出的日夜辛劳,心力交瘁,以至于最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少,历史,对于周总理,是一种负疚! 所以我祈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可以在远离烽火中,远离动乱中,静静地生长,让我们的每个人都拥有生的权利,无人能夺。

让我们平静的走完一生。。。。。。

公祭大禹陵 第四篇_大禹陵讲解词(普通篇)+(1)

大禹陵景区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会稽山景区,景区包括大禹陵、百鸟乐园和香炉峰三个核心景点,现又新增了恐龙园和花卉展等景观。

会稽山是古已有之的名山,《周礼·夏官·职方氏》曾将会稽山列为九大名山之首。会稽山与我国古代开国圣君、治水英雄大禹有着不解的渊源,它是大禹娶妻、封禅的地方,同时也是大禹的陵寝所在地。早在隋代,会稽山就被列入镇山之一。“五镇”在古书上是与五岳并举的,指可为一方之镇的大山,包括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这里就是南镇会稽山。

大禹陵是会稽山景区的核心部分,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着九条青铜蛟龙环绕着的 “九龙坛”,云雾缭绕,四周清水泛流而下。传说当年九条蛟龙在人间兴风作浪,使华夏大地洪水为患,勇敢的大禹降伏了蛟龙,造福百姓。

行至神道,乘坐交通工具的游客就要下车步行了,青铜所制的“龙杠”已在眼前。按照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步行进入神道,祭拜陵寝。两侧的“拴马桩”则供官员拴马。

这座大禹陵牌坊建于1995年,坊额正中的“大禹陵”三个大字,是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大禹陵后亲笔题写的。

穿过牌坊,缓步于神道上。可以看到各种神兽,称之为石像牲,共十二对。依次为辟邪、天鹿、龙马、巨象、獬豸(xièzhì)、卧牛、石虎、黄熊、三足鳖、

九尾狐、野猪和应龙。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些神兽,它们都曾帮助过大禹治水,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故事。

矗立在神道尽头的是2008年4月建成开放的禹迹馆。此馆是反映大禹治水足迹的一个专题陈列。在序厅中,巨大的屏风正面是“大禹治水”浮雕,背面是“禹贡图”,此图选自清代学者胡渭所著的《禹贡锥指》。穿过屏风,列于展版上的是古代祭禹典礼的六篇祭文,对大禹的光辉业迹作了高度评价。

下面我们将参观《禹迹馆》的主体陈列,陈列内容分两个体系。一为《大禹在绍兴》陈列,这部分由绍兴禹迹与绍兴禹典两部分构成,以此表现绍兴与禹的特殊关系和历代祭禹概况。另一体系为《江淮河汉思明德——大禹史迹陈列》,由三部分内容组成:治水英雄、立国始祖和华夏之子。以此体现大禹治理洪水与建立夏朝二大业绩和后人对大禹的缅怀之情。

在绍兴的地域中,有着丰富的大禹传说和古迹留存。大家请看,这是《绍兴禹迹示意图》,大禹的传说故事可谓是遍布绍兴的角角落落。

禹疏理了溪:了溪位于嵊州,是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地。

禹禅会稽:祭地曰禅,大禹在治水成功后选择了会稽山作为禅地,会稽山亦由“茅山”之名改为“会稽”。

禹会会稽:禹会会稽和禹禅会稽,是同一个历史事件的两个侧面,指的都是大禹在会稽山会诸候,祭诸神,明确君位,创建中国第一王朝的开国大典。基于这一历史传说,至今还留下了禹会村、金帛山、型塘、德清防风神祠等遗迹。

禹娶会稽:关于禹在涂山娶妻的历史,《吴越春秋》作了具体的记载。该书说,大禹为治理洪水,奔走全国,到了三十岁还没有结婚 。他走到涂山,怕自

己年纪太大了会违背婚姻制度,在遇到女娇后,两人情投意合,便结婚了。婚后四天,即出外治水。

禹葬会稽:根据《吴越春秋》的叙述,大禹在会诸候以后就留在大越。临近老弱时,他叹道:“我已到晚年,即将寿终,要在这里安息了。”对众臣下令说:“我百年之后,葬在会稽山,用芦苇作椁,桐木作棺,挖墓穴深七尺,不要触及地下泉水,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进行埋葬就好了。”

大禹治水在华夏大地上众多的遗迹,接下来请各们参观大禹史迹陈列。第一部分是“治水英雄”。

相传在4000多年的前的尧舜时代,我国黄河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舜命鲧治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失败后为舜所杀。鲧之子禹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堵为疏,终于治平了水患。因此大禹被尊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说中第一位杰出的卓有成效的治水专家。下面的一些图片与资料主要介绍大禹治水的足迹。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长江三峡景。江水奔流,雄伟奇俊,据史料记载,是由大禹所疏凿,沿途禹迹丰富,传说众多。照片中看到的是巫县授书台。

这些展示的工具都是依照大禹所处时代的器具复制,它们都十分简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治水的艰辛,如木耜、有段石锛、石斧等。

这是应龙与九尾狐等瑞兽雕像,传说,群兽辅佐大禹治理洪水,其实是大禹颇具领袖风范,曾率领崇拜各种不同图腾的部落集体治理水患。

宛委山,山名。据传说大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金简”与“河图”传是上苍赐予大禹治水的两件法宝.其实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吸取了父亲鲧的教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科学观得到了充分应用。

国画《过门不入》说明大禹牺牲小我以忠于事业,是大禹治成功的过人之处. 下面各位欣赏的一组照片都是绍兴的一些禹迹。绍兴夏履桥、安昌涂山、陶里禹降桥、上虞夏盖、嵊州了溪等。这些景点说明大禹也在绍兴治水,至今绍兴镜内禹迹众多,任人凭吊。

大禹治水足迹还涉及全国其它地域,如:山东禹城,大禹在此率众治水而得名。禹城是大禹治水"导三川、疏九河、会一泽、开二水"导洪入海、功成名就所在。大禹治水曾驻留此地,建“禹息城”,为“导流入海”的施政中心。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河南禹州禹王锁蛟井、古钧台街“禹王庙”、三门峡、开封禹王台等,这些留存至今的禹迹既是大禹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更是人们缅怀大禹的凭借。

第二部分“立国始祖”。

在大禹立国以前,华夏民族是多元的,没有一个中心,是大禹把多元的华夏建成了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国家,因此我们说大禹是华夏的立国之祖。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传世文献支持的“信史”迄于西周即公元前841年,而从此上溯的历史是模糊不清的。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仅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名字,没有具体在位的年代,这种状况被称为“有世无年”。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启动,经过来自各个领域的200多位专家学者的团结协作,于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该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推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禹为立国之君。这是青铜历史柱模型。

大禹在治理洪水过程中,每巡视到一个地方,就召见那里的酋长、贤人,向他们了解当地山川的脉络条理、土壤和地方物产、人民的生活习俗等情况,

并记录下来。治水成功以后,便将疆土划分为九个州,以九州进贡的青铜铸了九只鼎,鼎上分别雕铸九州物产、奇禽异兽的图像,精致无比,代表当时的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象征天下九州尽归于夏。九鼎因此成为镇国之宝,王权之象征。

《禹贡》一书则根据九州的划分,分别叙述各地的山川、湖泊、土壤、物产、田赋、贡品和交通等情况。又根据距离“都城”的远近,划分甸、侯、绥、要、荒五服,各服承担不同的赋税和部落联盟公共事务的义务。这种分区而治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大禹的雄韬伟略和作为政治家的才能。

会稽山列于王屋山、太行山等九大名山之首,而且还是中国五大镇山之一,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得名和大禹有关?司马迁《史记》中云:“禹会诸候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相传,会稽山原名茅山,大禹即天子位后,三年考察功绩,五年稳定政局,就视察全国。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会四方群臣,对有功劳的进行封赏,对有德行的人授以爵位,后来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会稽即“会计”,会诸候,计功绩。大禹在会稽大会诸候这一重大政治活动体现了禹作为伟大政治家的成熟气度和宽容襟怀。大禹文武兼施平服了三苗,说明了禹兼有政治家的远见和军事家的谋略;而三苗的平服则使华夏之势直达长江流域。这是国画《禹征三苗图》。

涂山大会四年后,大禹再次来到古越巡狩,命各地的诸侯第二年春天来茅山相会,以考核各诸侯的政绩。在这次大会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叫防风氏的诸侯才姗姗而来。防风氏的居住地距茅山不远,大约在今莫干山一带,他是古越人中较有势力的一支,经常侵夺其它部落的财产和土地。禹对无视王权,姗姗来迟的防风氏非常不满,下令将其斩首,以严明政令,以儆效尤。据说防风

公祭大禹陵 第五篇_2010导游培训 大禹陵(新)

大禹陵

1. 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绍兴会稽山景区,来到会稽山,先来说说这座山的历史吧。会稽山是古已有之地名山,《周礼·夏官·职方氏》曾将会稽山列为九大名山之首。会稽山与我国古代开国圣君、治水英雄大禹有着不解的渊源,它是大禹娶妻、封禅的地方,同时也是大禹的陵寝所在地。早在隋代,会稽山就被列入我国的“四镇”之一。唐代时,又封霍山为中镇,与五岳并举,称为“五镇”,即:东镇沂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这里就是南镇会稽山。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大禹陵。

这被九条青铜蛟龙环绕着的圆坛名为“九龙坛”,上下是雾状喷泉,四周清水泛流而下。传说当年九条蛟龙在人间兴风作浪,使华夏大地洪水为患,勇敢的大禹降伏了蛟龙,造福百姓。“九龙坛”左侧向北延伸的水道称为“无极水道”,它是一条通往南镇庙的“虚拟”水路。行至神道,乘坐交通工具的游客就必须下车步行了,青铜所制的“龙杠”已在眼前。按照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步行进入神道,祭拜陵寝。两侧的“拴马桩”则供官员栓马。眼前的大禹陵牌坊建于1995年,坊额正中的“大禹陵”三个大字,是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大禹陵时亲笔题写的。

穿过牌坊,我们就进入了神道。神道内原有五对石像牲。2003年大禹陵扩建时,增至十二对。缓步 慢行,依次可以看到辟邪,天鹿,龙马,巨象,獬豸(xie zhi),卧牛,石虎,黄熊,三足鳖,九尾狐,野猪和应龙十二对石像牲。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些神兽,它们都曾帮组过大禹治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

神道尽头的巨型广场是举行祭祀典礼的地方。广场中央矗立着钟亭和鼓亭。九鼎台浮雕墙则介绍了大禹生平的一些事迹。禹得天书、涂山娶妻、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会诸侯等千古称颂的传说都能在这里看到。

浮雕墙上方醒目地摆放着九只大鼎。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从此鼎成为了王权的象征,显示国家统一,政令统一。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地面上的三幅铜雕。分别是龙、凤、狮,取吉祥、胜利之意,中间则是道教中的太极八卦图。这也暗合了会稽山佛、道合一之意。

广场东侧的方形平台就是祭坛。大禹因治水成功历来受到人们的崇拜,从大禹的儿子启开始,历朝均有祭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禹陵祭祀活动,民间的祭禹活动不断延续。每年的阳历4月20日,大禹后裔以及其他一些崇敬大禹的社会团体和个人自发举行祭祀活动。1995年,省政府组织大型的公祭活动,来自中央、省、市地方部分领导、港澳台同胞、大禹后裔及群众代表参加了公祭,场面盛大而隆重。此后,五年一次的公祭活动被保留了下来。2004年起祭祀典礼改在祭禹广场举行,祭坛和禹陵在同一轴线上,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祭禹陵。祭坛四壁分别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案,被称为四方神,守卫着大禹的陵寝。祭坛左侧这三根气势雄伟的石柱是图腾柱,他们由花岗岩制成,高约8米,石柱上盘龙环绕,向上翻转,就像翻腾的洪水,顶端雕刻着的云龙,威严肃穆。穿过告成桥,我们即将进入大禹陵核心区域,分别有禹陵、禹祠和禹庙。

禹陵,即大禹葬地,为大禹陵景区的核心部分。《汉书·地理志》说:“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前方耸立的“大禹陵”碑是明朝绍兴知府南大吉请当时的专家考证陵址后镌刻立碑的,“大禹陵”三字也为他所题写。禹陵南侧即是禹祠。禹祠是禹的第六代子孙无余所建。后来作为供奉、祭祀大禹及其后代的宗祠。几经兴废,现存的禹祠是198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内有一尊大禹塑像,两边陈列着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的文物图片、历史资料及绍兴姒氏宗谱。据传无余守墓时在绍兴繁衍下了子孙,均为姒姓,现已传至144-146代.

大禹陵历史悠久,古碑众多,为便于游客观看,近年修建了碑廊,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碑安放于此。如《会稽刻石》,《往生碑》、《水利碑》等等。其中《会稽刻石》又称《李斯》碑。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上会稽、祭大禹”时,等上秦望山,眺望南海,感叹之余,命他的宰相李斯写了一篇歌颂秦德的文章,立碑传世。

禹庙是祭祀大禹的庙堂。现存禹庙,始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梁代。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佝偻碑、午门、拜厅、大殿,顺山势逐渐升高,气势宏伟,尉为壮观。看到那块字形奇特的佝偻碑了吗?因原碑在湖南衡山佝偻峰上,故称“佝偻碑”。留存于此的则是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张明道根据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拓本翻刻而成。因其字形独特,历来为专家学者所关注,根据明代学者杨慎考译,碑文由77个字组成,记

述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当然这只是杨慎的一家之言,供参考而已。午门为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拜厅,也称祭厅,是帝王及文武百官祭祀大禹的地方。“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由著名书法家钱君匋所书。两边陈列着1995年、2000年公祭大禹陵时的文字图片资料及部分中央、省、市领导莅临大禹陵时留下的珍贵照片。大殿是整座禹庙的最高建筑物,原殿已于1929年倒塌,现存建筑为1933年时重新修建,仍保持了明清的格局,大殿正中的大禹塑像端庄严肃,后以九斧作为背景,蕴意深刻。殿中悬有四幅对联,都是赞扬大禹的丰功伟绩以及他的高尚品德。分别为康熙,乾隆两帝以及赵朴初先生和启功先生或撰或写。窆石亭”,因窆石而得名。“窆石”相传是下葬的工具。上有后人题刻多处,最早的为东汉永建元年刻,距今已有1800多年。“窆石亭”旁还有两块石碑,“石纽”和“禹穴”碑。分指大禹的出生地和葬地。这两块碑是清光绪年间依大禹出生地拓片复制在此的。

2. 与大禹有关的传说和关键词

【大禹治水】 【禹得天书】 【娶妻涂山】 【启诞会稽】 【三过家门】 【禹会会稽】

【禹禅会稽】 【禹葬会稽】 【禹的贡献】 【禹的精神【了溪】 【禹穴】 【禹(余)粮】 【禹(余)杭】

4. 具体分类,描述:

守陵村:大禹陵附近的村落建成“中国第一守陵村”, 实际上,目前大禹陵附近的禹陵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守陵村。禹陵村住户多为姒姓,他们是禹的后代,世世代代在此守陵,如今传至144世,已有4000多年历史。禹陵村中已有一部分姒姓人家外迁,但仍有40多户姒姓人家在此居祝可以说,禹陵村是目前大禹后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大禹死后,禹子启即位,每年春秋派人祭禹,并在南山上建了宗庙﹔禹的五世孙少康即位后,派庶子无余到会稽守禹塚,并建祠定居。据介绍,将要建设的守陵村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300万元。守陵村将以河水环绕,形成特有的水巷空间,房屋结构将与大禹陵相协调。守陵村建成后还将回迁一批姒姓人家,并推出“为大禹守一夜陵”、“寻根游”等旅游项目。

牌坊:始建于1995年4月,“大禹陵”三楷字为江泽民主席题写。牌坊高12米,宽14米。柱端为鸠鸟,柱中系应龙,枋是双凤朝阳,枋下为椒图(守门龙),柱下立辟邪(镇墓兽)。牌坊前横大铜管称龙杠。直竖左右大铜管称栓马桩。按古代帝王陵寝制度,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步行进入神道,祭拜陵寝。因此,特设“龙杠”示禁,立“栓马桩”供官员栓马。龙杠,栓马桩系青铜铸造,纹饰则取自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大禹陵碑亭:陵坐东朝西,前有石筑甬道,前端为青石牌坊,高7.08米,宽10.10米,入内有青石甬道长123.6米,宽2.3米。此处为“大禹陵”碑亭。现亭于1979年按原貌重建。大禹陵碑通高4.05米,宽1.9米,端严敦厚,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

享殿:大禹陵享殿的历史渊源深厚。明代嘉靖初,大禹陵就立有“大禹陵碑”,并在碑后建“陵献殿”(享殿)一座。清光绪二十六年《重修大禹庙碑》有:“享殿久成荒芜”的记载,可知当时享殿已倾圮,至今不存。1998年绍兴文物部门在禹王山享殿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明代大禹陵享殿的存在及大致规模。2007年4月,市文物局对禹王山享殿遗址再次进行探测和发掘,确定了禹陵享殿建筑的复建方案。重建后的享殿建筑风格布局与禹庙大殿相同,保持明清规制。正殿五间,重檐歇山顶,南北配殿各三间。钢筋混凝土结构,殿高十余米,红墙青瓦,丹柱辉煌。享殿正面是三间神龛,正中是“华夏圣祖大禹之神位”,陈列祭器祭品,东西两壁为“立国”、“治水”大型彩绘,并配制楹联匾额。享殿主体建筑两旁有配殿各三间,分列历代谕祭告祭等石碑。大禹陵在原址上重建享殿,标志着大禹陵的格局真正完整。也结束了长期以来只能在大禹陵碑前谒陵的状况。【公祭大禹陵,】

禹祠:是大禹后裔供奉、祭祀大禹的宗祠,几经兴废,至夏少康时重建。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祭祀不绝,而且还有相当的规模和规范的礼仪制度。现在的禹祠为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有大禹塑像一尊和《大禹治水》、《稽功封赏》砖雕两块,形象生动、古拙朴实。还陈列了大禹在绍兴的遗迹照片、《祀禹录》、《姒氏世谱》。廊下壁间嵌有《禹穴》、《禹穴辩》碑刻两方。《禹穴》碑为清康熙年间会稽县知县昝(zan)尉林所书。祠前为放生池。祠匾为我国著名书画家吴作人先生所题写。

其联云:”削平水土穷沧海 畚(ben)锸(cha)东南尽会稽 . 此联出自唐李绅《禹庙》诗首联,由周庸村先生所书。意为大禹用疏导之法将滔滔洪水全部导入大海,使天下安居乐业。大禹治水足迹遍九州,而最后归葬于会稽。另一联云: 峻德鸿勋媲美前古 显谟伟烈垂浴后昆. 意为大禹山一样崇高的德行和水一样深的丰功伟绩与尧舜可以媲美;著名的治水方法和功劳为后代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公祭大禹陵,】

禹井亭:此井在汉代的文献中即有记载。《吴越春秋》引《地理志》云:“会稽山上有禹井。”《越绝书》又有“祠白马禹井”之载。又说“井者,法也。”可见禹井非实指,而是指祭祀规范,礼仪制度。或是祭坛形制,或是舞祭形式,因禹创制而名。也有的认为禹井是禹洪范九畴应用于祭祀的祭坛之布局。

咸若古亭: 始建于宋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咸若”一词,源于《尚书·皋陶谟》中皋陶和禹讨论如何实行德政治理国家时大禹的话。意为万物皆能顺其性,应其时,得其宜。建此亭是为了颂扬大禹的教化之德。此亭为石质结构,六角、攒尖、三层,镂空雕饰,极富特色。

碑廊 :1986年所建,陈列有秦《会稽刻石》等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狩南方,“上会稽,祭大禹。”时,命李斯写了这块歌颂秦德政的碑。这块碑在我国的文字和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佝偻碑:此碑因最早立于湖南衡山佝偻峰而得名。传为大禹所书,故又称“禹碑”、“禹王碑”或“夏碑”。因其字形象蝌蚪之状,又称其文字为“蝌蚪文”。该碑为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冬,由绍兴知府张明道据湖南岳麓书院拓本摹勒上石立于此处。

碑文凡七十七字,现碑文为明代大学者杨慎(升庵)翻译,意思是说:1.作为天子左右手辅助治国的大臣,应该登上被洪水围团的陵陆,进入鸟兽出没的地方,投入到抗洪的斗争中,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我接受了帝命之后,在外奔走了许多年,把自己的家也忘记了。我住宿于山麓原野,动透了脑筋,累弯了身体,但始终一心一意,没日没夜地为平定水土而努力。我走遍了华山、泰山、衡山诸岳(劳苦于三山五岳之间),因集中精力忙于治水大事而忽略了朝拜、祭祀祖宗,只有治水大功告成以后,来祭奠神明和祖先,将大功告成的消息祭告他们。3.现在,受过灾的地方又早木茂盛,百姓们已纷纷返回家园安居乐业。南方平原的河渠已都被疏通而排除了水患,过着丰衣足食、安宁祥和的日子。人们长久地欢跳狂舞,奔走相庆,庆祝生平永久。碑亭是清咸丰五年为保护此碑而建,名“佝偻碑亭”。

照壁:高4.37米,长14.34米。正中圆雕“贪兽顾日”图案,一只似麒麟非麒麟的动物贪。这贪心不足之物,竟然妄想把太阳吞进肚里去,结果掉到海里淹死了。意在警告各级官员切莫滋生物欲贪心。照壁四角分别画“凤凰牡丹”、“白鹤荷花”、“秋鸟黄菊”、“喜鹊梅竹”图案,表示春夏秋冬四季。

禹庙:禹庙是大禹陵的主要建筑之一。由午门、拜厅、大殿组成。整个庙宇顺山势而逐渐升高。布局精当,其斗拱的设置更是巧夺天工。午门和拜厅皆为单檐歇山式,大殿为重檐歇山式结构。这两件缵zuan禹之绪鼎为九五年浙江省暨绍兴市各界公祭大禹陵时所铸造。缵禹之绪,意为继承大禹事业(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午门有三个门,而中间这扇门的门槛特别高,这也是古代封建社会官阶的象征。据说中间这扇门平常都是关着的,只有皇帝才可以进出,一般的文武百官只能走两旁的边门。

【三过其门 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于外 平成河汉江淮】

意为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都不回家而一心一意致力于治水之事,即使是结婚,也只与妻子住了四天就匆匆忙忙地走了。经过八年在外的劳苦奔走,终于治服了神州大地的洪水之灾,使人们安居乐业。大殿,是整个禹庙建筑群的最高建筑物,曾在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倒塌。现存大殿是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动工重建。至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竣工的。殿内大禹塑像高6米,头戴冕旒liu,手持玉圭,身披朱雀双龙华衮,雍容大度,令人望而起敬。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二月十四日,康熙皇帝联、沙孟海补书:

【江淮河汉思明德 精一危微见道心】

意为大禹治水成功,使神州大地都受到其恩惠,后人无不缅怀大禹光辉而宏大之德。(后人又以大禹为治国安邦的典范)只要精心一意地按照道德规范立身处世,治国安邦,就能超凡个人私欲,而具有高尚的道德。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三月八日,乾隆皇帝赐联、书法家王蘧qu常先生补书:

【绩奠九州垂万世 统承二帝首三王】九州: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全国划分为冀、兖yan、 青、徐、扬、荆、豫、梁、雍州。三王:禹、汤、周文王。二帝:尧、舜. 意为大禹平定了九州的水患,其功德永

垂万世。

赵朴初撰联:

【乃圣乃神,疏九河人免为鱼,万世永赖; 不矜不伐,拜嘉言贤无遗野,四海攸同。】

意为大禹道德超群,智慧过人,是圣又是神。大禹治九河使人免为鱼腹之灾,万世皆依赖其功德;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和业绩,善于听取批评和建议,使有贤意为滔滔洪水之灾经过大禹的疏导之后皆各归其流;各路诸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朝拜大禹,歌颂大禹的丰功伟绩。

德、才干的人都能各尽其才,国家太平,天下大同。启功先生撰联:【二仪清浊还高下 万国衣冠拜冕旒】.

窆石亭:重建于1980年。因由窆石而名,亭中这块石头,古称窆石,传为大禹下葬的工具。此石呈长秤锤状,高2.30米,底围2.30米,中围2.21米。上端有一圆孔,孔径9厘米。石上留有题记残字多处,以东汉永建元年(126年)所刻汉隶为最早,因年代剥蚀,大多难以辨认。另有清乾隆至民国间钱泳、陈广宁、吴国宝等人题刻。现窆石残存汉隶铭文数字,已模糊不清。鲁迅先生也曾做拓解。传说此石是远古生殖崇拜的遗迹。旧时有人用铜钱卜卦,投进上端圆孔的就生男孩,投不进者即生女孩,当属迷信。“窆石”为大禹陵,禹王庙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

禹穴、石纽二碑:在窆石亭东侧,称“生死碑”。二碑均高1.59米,宽0.68米,篆书,未署名。传原碑在四川省北川县。“禹穴”碑阴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陈沛熊题跋。“石纽碑下端有陈沛熊再跋。据说大禹生于四川北川的石纽乡,死葬会稽。司马迁曾“上会稽,探禹穴。”“禹穴”、“石纽”传为唐李白手书。

1、欢迎词、绍兴简介: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古城绍兴观光旅游。我叫***,来自***旅行社,在我右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本次旅程,由我和***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在旅途过程中,如有服务不周之处,请及时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最后预祝大家在绍兴旅游期间,玩的尽兴,住的满意。下面请允许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下绍兴的基本概况

我们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至今,已近2500的历史,早在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命谋士范蠡在这里筑城建都。2000多年来,绍兴不仅是郡,州,府的所在地,而且曾两度成为南宋王朝临时都城,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绍兴总面积7901平方公里,人口433万,下辖三市两县一区。绍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和称谓。夏朝称绍兴为“于越”,春秋设“会稽郡”,“越州”这称谓是从隋唐开始的。到了南宋年间,设立“绍兴府”。绍兴还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酒乡,水乡,桥乡,名士之乡及书法圣地。绍兴的水域面积占整个城市面积的10%左右,故享有“东方威尼斯”美誉。有水必有桥,绍兴桥的数量已超过万座,是名副其实的“万桥市”。好水酿美酒,绍兴黄酒闻名天下,现年产量已超过百万吨。黄酒是世界上三大古酒之一,绍兴已有近7000年的酿酒史和2500年的酒文化史。绍兴人杰地灵,历代以来名人辈出。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大禹、越王勾践、西施、陆游、贺知章、鲁迅、秋瑾、周恩来、蔡元培、马寅初等。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都会在绍兴兰亭举办一年一度的“兰亭书法节”到时世界各地的书法名流都齐聚绍兴,流觞怀古,一展书艺。绍兴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浓厚的水乡民俗风情,一定会让各位不虚此行,流连忘返。谢谢大家!

2、咸享大酒店:

右手边灰灰灰白色为主调的建筑是一家涉外五星级的酒店----咸享大酒店。"咸享"出自《易经坤卦》"品物咸享"句,意为"万物得以皆美","咸"指都、皆解,"享"是通达、顺利的意思,含意为"生意兴隆、财源通达"。如果你是初来乍到,想去尝尝咸享酒店的茴香豆加热老酒,可要跟司机说清楚了;因为在绍兴有三个咸享酒店;一个是我们眼前这个,另一个呢在鲁迅中路上,古玩市场旁边,1981于鲁迅诞辰时按三星标准修建的;旁边还有一家,上书"咸享酒店",门口一尊孔乙已塑像,黑白瓦房,古色古香,里面用到的柜子和桌凳也都是用木头做成,再涂上黑色油漆,但凡来到这里的客人都要温一碗酒,戴着乌毡帽,重温鲁迅先生先生笔下的风情;

旧时的咸享酒店开设于清光绪甲午年间(招94年)在绍兴城内都昌坊日,和鲁迅先生故居隔一条石板路。是一家单间门面,坐南朝北的小酒店,实为酒摊,由鲁迅的族叔周伸翔经营,带一个徒弟,用一个伙计。

那时的顾客多为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在繁重体力劳动之后,打着赤膊,挂着汗水,喝一碗黄酒,舒展一下筋骨。偶尔也有穿长衫的也类似"孔乙己"这种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取三、二文铜钱,斟上一碗酒,一碟茵香豆,以酒消愁,打发时光。咸亨酒店和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一样,苦撑了二三年,终于摘下了咸亨的招牌。自诩为孔乙己同乡的著名导演谢晋五次莅临咸亨酒店,曾邀谢晋电影回顾展的百余影界名流、酒友聚会咸亨酒店;留下"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 "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士,玉壶生春";的题咏„„

3、海港大酒店:

海港大酒店是一家三星级旅游饭店,由香港伟业集团投资兴建,酒店餐饮善长做粤菜和绍兴本土菜,因此海港的餐饮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绍兴市以建设旅游大市为目标,旅游接待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中;住宿方面,目前绍兴全市共拥有星级饭店88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6家,三家38家,二星34家,一星6家;绍兴交通区位优越,可进入程度较高,航空、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十分便捷,主要道路的交通指示标识比较完备,全市"一小时经济区、二小时旅游区"的目标早已实现,特别是杭州国际机场距绍兴仅50公里,境外游客来绍十分方便; 全市拥有旅行社9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家;景区方面:有4A级旅游区6个,3A级旅游区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个,鉴湖高尔夫俱乐部已颇具影响,具备了一定的国际旅游接待能力。

塔山是绍兴市级文保单位;越王句践曾在此修建"游台",是我国最早见诸文字的天文台。应天塔原系宝林禅寺之七级浮屠,始建于东晋,唐时改名应天塔,高30米,呈六边形,共七层;市区有"三山三塔"的格局:三山指的是塔山、府山和蕺山;二塔指塔山上的应天塔和城市广场的大善塔;先来讲山,绍兴出口下高速后进入城区看到的第一座山取名"蕺山",又名"王家山",因王羲之故居在山脚,山上建有王家塔,城区第一所官立高等小学--绍兴市蕺山中心小学就位于山脚下;吴越争战,越王勾践从吴国被释放回来后,第一年就遇到了大灾荒,越王勾践就亲自带领民众挖蕺草充饥度过了灾荒;府山在整个绍兴建城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绍兴建城有史料记载的是2500多年前越王勾践建的"大越城",当时正是以府山为中心,连同周围八座大小山丘建了大越城,并建有九个水陆城门,正城门朝北,表面上以示对吴国的臣服,实际上是为了麻痹吴王和便于出兵攻打吴国;再说塔,王家塔当然为了纪念王羲之而建,而城市广场的大善塔,是因为有时有个风水先生看了绍兴的地形后说绍兴就像一只漂浮在水上的船,只有在船头和船尾建有桅杆,这样才不会漂浮不定,于是"船头"的撑杆就建造在大善禅寺的内院。

4、塔山:

塔山位于绍兴古城南部,穿过鲁迅街区古玩步行街,在解放路延安路口附近即是塔山公园。

塔山又名飞来山、宝林山、怪山、龟山等。据《吴越春秋》载,范蠡所筑之城既成,“琅琊东武海中山一夕自来,故名怪山。”因此而得名怪山和飞来山,因形状如龟又得名龟山。南朝时,惠基法师在山上建宝林寺,故又名宝林山。山上有应天塔,因唐代将宝林寺改名为应天寺而得名。现名塔山,因有应天塔。塔山石绍兴古城内三座小山之一,因有较多的古迹而颇有身价。最近,绍兴市政府在保护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拆除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恢复了东武亭,重修了清凉寺。为方便游人参观,有关部门还在整修环境的同时,修建了楼阁与长廊,形成了瀑布飞泄,林木苍翠,紧邻闹市而又不失幽静的休闲区。应天塔可登高望远,瞭望绍兴市内主要街道,尤其是观望城市南部及古城南郊的较佳选择。

5、花鸟市场、古玩市场:

【公祭大禹陵,】

对面就是05年总投资5100万无新建成的花鸟市场,位于塔山公园旁,与原花鸟市场隔路相望,建筑布局呈"口字型",配有大型停车场。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故里就位于鲁迅路上:在前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478337/

推荐访问:公祭大禹陵典礼 2016公祭大禹陵大典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