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郁孤台笑了

郁孤台笑了

时间:2018-04-08   来源:心情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心情随笔】

郁孤台笑了 第一篇_阅读

(一)郁孤台笑了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

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

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

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

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

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

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①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

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

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

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

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

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②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

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

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

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

③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缺,让奸佞当

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

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

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

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

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

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

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

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

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

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

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

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

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

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

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

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11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

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选自《语文学习》2006年第6期,有改动)

[注]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

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

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1.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

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3分)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分)

历史的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

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

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

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6分)

[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神越关山哭柳侯 毛眉

①在去柳侯祠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那柳侯柳宗元,官已做到了礼部员外郎,何曾

想到会拐个弯最终贬到柳州,死在柳州?如果他“烟花三月下扬州”呢,如果他被贬杭

州呢,岂不在“苏堤”“白堤”之外,又多一道“柳堤”?

②柳宗元是那个时代的人,也是超越那个时代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对那个时代持有

异议的人,这就使得他被一贬再贬,使得他的命运雪上加霜。

③但,他的命运与上苍所赋予他写下的那些清冷游记的笔力和独钓的定力,是多么.....

相得

益彰!

④我找到柳侯祠,进入园内。晨练的人们还未退去,满园里抡剑舞棍的老人个个精

神饱满,这就是当年受惠柳候风化的柳州子民。原来是来看柳侯祠,来看柳侯的衣冠冢,

来看柳侯碑文的,却不想,一进园子,便看到了活得更长远的百姓。还有,柳树。这里

每棵树都活着,还有每片叶子。

⑤树,一棵棵地伫立。树木像那些能把世界史照亮的伟人,伟大而独立,尽管树叶

沙沙,竟夕不绝,树根却从不迷失,那么自信、自尊,怡然自得。一切树木都有着香喷

喷的叶片,像符号般喧哗。我驻足不前,隐隐感到柳宗元与这柳树有某种生命的联系。

他是作为一片树叶融入了大自然,还是像树干一样,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呢?

⑥小树,小路,散落的树荫中,沿着晨练老人们的指点,我来到衣冠冢前。据说,柳宗元的灵柩在其死后的第二年便运回了长安,这里仅余衣冠冢。柳侯留给柳州的绝不是一个空空的衣冠冢。在柳州,每一棵活着的柳树,都在遥祭着他。那柑香亭,不用近

前便柑香扑面;那思柳轩,不用思柳便柳意盎然。

① ⑦元和十四年冬,年仅四十七岁的柳宗元在柳州赍志以亡。临终前,柳宗元通过

挚友刘禹锡把撰写《墓志铭》一事委托给了韩愈。韩愈在文中对柳宗元政治上的失败充

满惋惜,他认为柳宗元的遭贬使朝廷失去了一个杰出的人才,使得像自己这样的庸才掌

管了朝廷大事,使得一些小人得以飞黄腾达。

⑧柳侯祠是新近重修的。大殿上,柳侯塑像端坐着,“芒寒色正”;旁边站着三个

②魁伟的武士塑像,胄甲整饬。我不解:柳宗元,人乃文人,官亦文官,被这武士一显

衬,俨然一个红脸关公,是何道理?原来,当年柳宗元不惧触动既定阶层的既定利益,

在这三位部将的辅佐之下,动了一些“真格的”,故而柳侯这位文弱书生能够“粲焉如

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了。

⑨连着两天,我盘桓在柳侯公园,熟悉了它的角角落落,流连在石碑石刻之间。古

文古句古香古意,令人贪恋古文化中那些温热的熨帖人心之处。在这些后人的吊唁中,

不该放过刘禹锡。

⑩《旧唐书》里,有一段简短的叙述,说是元和十年,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

史,制书下,宗元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

连州。自己水深火热,还要解救自己一同由朝而野的同类,冒着再度获罪的危险,这才

叫古道热肠。因此,刘禹锡的《祭柳员外文》动人至深:“忽承讣书。惊号大叫,如得

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魂魄震越。得君遗书,绝弦之音,凄怆彻骨。”

⑪读至此,我不觉神越关山,为古人落泪:或许因为他是失败者?或许他是因失败

而不败?他给自己的时代留下了记录,也给后代留下了思想。

⑫回过神来再找罗池。只因柳侯托梦“馆我于罗池”,柳州人在罗池边立庙纪念,

罗池因此地以人传。

⑬呵,柳侯,柳大人!旅居柳州的第三个夜晚,在月色里醒来,我有两滴泪滴落,

一滴滴在你垂钓的冰河,一滴滴在你居住的罗池„„

(选自《在文化深处取暖》,有删改)

【注】①赍(jī)志以亡:志未遂而死去。 ②胄(zhòu)甲整饬(chì):盔甲整齐。

1.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到柳树?(2分)

2.联系下文,解释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独钓的定力”的含义。(2分)

独钓的定力:

3.说说第⑪段开头“读至此,我不觉神越关山,为古人落泪”这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

的作用。 (4分)

4.阅读文中第⑥段和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1)柳侯留给柳州的绝不是一个空空的衣冠冢。(2分)

(2)或许因为他是失败者{或许他是因失败而不败?(2分)

5.“他给自己的时代留下了记录,也给后代留下了思想。”自古以来,像柳宗元这样

名垂后世的先贤不胜枚举。请再列举两位这样的人物,结合其诗文作简要表述,要求句

式与示例基本一致。(6分)

【示例】柳宗元:他曾在小石潭边流露悲凉的心绪,他曾在《捕蛇者说》中表达同

情百姓的情怀。

(三)淡竹 苏沧桑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②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

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③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一般踌躇满志。

④银杏,不惜褪去了一身浓艳,企图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⑤兰花,像极薰衣草,所有的花都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

⑥浮萍无根,却有心机,幻想挣脱随波逐流的命运。

⑦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⑧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⑨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

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尽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

利爪,依附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

献媚,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⑩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

机。

⑾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

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

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

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⑿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⒀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

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

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⒁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郁孤台笑了】

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⒂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

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干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⒃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岳飞、辛弃疾„„

⒄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

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⒅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

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有删改)

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⑪他可以很入世: ..

⑫他也可以很出世: ..

2.划线句“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既说淡竹是“空”的,又说淡竹是“满盈”的,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3.阅读③—⑧段,请你分析作者写作这几段的意图。(3分)

4.阅读全文,请你揣摩文中 “淡”字的丰富意蕴。(4分)

5.古今中外,像作者这样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者不胜枚举,请仿照例句再列举两例,..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不得引用选文中已出现的诗文。(6分)

【示例】莲,周敦颐借赞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四)拥你入睡 肖复兴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

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

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

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

郁孤台笑了 第二篇_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十四校联

【郁孤台笑了】

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十四校期中联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试题。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交卷前请再次检查密封线内所填的内容是否疏漏和正确。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句)(6分) ....6..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 ②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④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⑦ ,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⑧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默写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的下阕。(4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郁孤台笑了】

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kān称黄山美景之“三绝”。而黄山的.

松树更是以“奇”闻名于世。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于泥土里,而是靠着分泌一种酸性物质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峭壁夹缝里。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态,让人眼花潦乱。玉屏楼上举世闻名的迎客松,独伸一枝的送客松,始信峰上霸气十足的黑虎松,天都峰上探寻云海的探海松……黄山之松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大观。

(1)加点字“虬”的读音是__________;“云海”后面应填的汉字是____________。(2分)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1分)

蔚为大观: 。

(4)根据短文的描述,说说黄山松被我们安徽人都赋予了哪些精神?(至少两点)(4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的积累知识,完成(1)—(2)题。(4分)

(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 小说。全书的高潮部分是

;全书的低潮部分是(3分)

(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修成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

为 。(1分) 命题人:罗岭初中 桂迎忠 审题人:罗岭初中 吴昌荣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相信你能在150分钟内完成所有

4.某学校举行“做文明中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10月22日(星期一),校学生会研究决定在10月26日下午4:00举行“做文明中学生”演讲

比赛,比赛地点设在学校礼堂,要求全体学生参加,请你代学生会拟写一则通 知。(4分)

(2)围绕“学生上课要不要给老师鞠躬、向老师问好”的问题,初三(1)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

下面是反方一位代表的发言,如果你是正方代表,请你写一段话进行反驳。(3分)

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让全体学生给老师鞠躬,表现出师生双方人格上的不平等。喊“老师好”也显得多余,我们能真正在内心尊重老师就行了,何必在乎形式呢?

你的辩驳:

(3)一位同学撰写了一则有关主题教育活动的报道。下面是报道的部分内容,请你读后完成下列问

题。(5分)

过去,有些毕业生在离校前为表达对母校的情感,喜欢在教室的墙壁、课桌上签名留言,学校公共财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A】自从学校开展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后,使同学们告别了这一陋习。临近毕业,【B】初三(2)班同学发动了“校服签名纪念”活动,以表达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同学和老师们欣然在大家的校服上题字、签名,留下美好祝愿。刘义同学说:“毕业了,我们的校服就要脱下了,但脱不下的是同学的真挚友谊,【C】忘不掉的是有着深厚恩情的老师。同学和老师们的祝福写在校服上,必将成为我们珍贵的记忆。”

①画线句【A】有语病,可修改为(不得改变原意):(2分) ②画线句【B】中,“ ”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 ”。(2分)

③画线句【C】与上句的句式不够协调,句【C】可调整为:(1分)

二、阅读(55分)

【一】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18分)

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

地吃着草。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我不觉

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失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③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坚持写作,终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够了,够了,不必再例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譬如,十六、七岁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

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 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6.第③段中的事例论证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四个事例进行论证?(4分)

7.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4分)

8.第⑦段中的“草地”比喻 _______________,“瘦马”比喻 _______________。(4分)

9.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或“弥补”原有条件的。(3分)

【二】郁孤台笑了(22分) 彭世强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11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

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选自《语文学习》2006年第6期,有改动)

【注】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

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10. 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

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6分)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分)

历史的霉点:

12.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

分)

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13.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分)

14.“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

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6分)

【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三】出师表(节选)(15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

(3)恐付托不效( ) .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

(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郁孤台笑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7.选文第一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一个什么建议?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18.“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文中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三、写作(55分)

19.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真情。真情包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深厚父子情、融融师生情、纯真朋友情、亲密兄弟情、互助邻里情、温暖社会情……而这些真情都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事物表达出来。

请你以“真情在 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将你要写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且不准抄袭,否则被扣分。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四、卷面书写(5分)

郁孤台笑了 第三篇_初二语文练习11.24

初二语文练习(11.24)

一、改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二、名著阅读

1.汤姆为什么关心老法官费雷泽的病情?

2.问题、汤姆和哈克为什么要去牢房看望波特?后来谁证明波特的清白?

三、诗歌鉴赏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 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

四、阅读理解

《郁孤台笑了》

彭世强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

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434436/

推荐访问:郁孤台笑了的线索 郁孤台笑了阅读答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