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创业 > 残疾人自强不息

残疾人自强不息

时间:2018-12-03   来源:励志创业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创业】

第一篇:残疾人自强不息

有坚强就没有绝路——一个残疾人的自强诗篇

身 残 志 坚 写 壮 歌

——记**市**镇**宏生电脑公司法人 张**

在**市**镇,提起张**,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他身残志坚,勇于创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赞歌。“有坚强就没有绝路,甘心付出就有希望”,这是一位残疾党员的肺腑之言,的确,他一直坚强地生活着,也一直在“希望”的路上默默奉献着。他就是**市**镇**宏生电脑公司,婚纱摄影公司经理,今年刚刚40岁的肢体残疾党员张**。

张**是个非常要强的人。1989年高中毕业后,开始搞家电维修,照相这一行。他聪明。善于研究,家电维修和照相技术完全靠自学,刻苦钻研,成为行家里手。在照相的同时,他还兼任司仪这一职务,客户对他的照相技术和主持风格都很佩服,成为十里八村的名人。

可天不随人愿,2002年张**因患恶性肿瘤,不幸右腿截肢,导致右下肢肢体残疾,从此对他一生的行走和生活注定在比健全人要多付出得多,那年他才刚刚32岁。但张**在家人、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他始终以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一切困难,并坚强地走过了卧床的3余年。他坚持用知识改变人生、创造美好生活,用知识回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他右腿截肢后,自学电脑维修知

识,建立农村致富信息咨询中心,先后在本村培养多名电脑信息员和维修员,2005年6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近八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家乡人,特别是被贫困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村民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创业,默默奉献,切实广泛地在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他不但自强不息,坚强创业,而且还帮助更多的贫困村民,特别是残疾人创业和脱贫致富,尽显了一名身残志坚的优秀共产党员本色。

**镇共有残疾人81人,其中:有肢体残疾44人,智力残疾1人,视力残疾13人,听力语言残疾12人,精神残疾3人,多重残疾8人。针对不同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和残疾人生产生活需求,张**无视自身残疾,亲自下到村屯农户调查残疾人的生产生活,耐心寻问和详实的登记,未办理残疾证的则帮他们补办残疾证,竭力帮助残疾人朋友拟写各类申请书、诉讼状等,还积极协调资金和物资帮助困难残疾人,他自己却从不伸手向组织求助,至今,已帮助残疾人办理残疾证50余份。

面对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村民小组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他先后为两名一级肢体残疾人协调残疾人专用轮椅2辆,帮助5户特

贫困残疾人户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从根本上帮他们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每年助残日他都从公司仅有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慰问特困户和残疾户外,拟写40余条助残、助困标语张贴到镇区公共场所,广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倡导全社会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让残疾人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同走小康之路。

2008年7月中旬连降大雨,导致两户贫困户危房开裂,梁木下掉,无法居住,张**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并组织村民群众参与自救。经协调,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市民政局的支持和帮助,共协调7865元资金帮助两户贫困户家庭重修住房。为了给残疾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在公司有限的空间里,张**积极与镇村班子协调,建立了“残疾人之家”,家长无疑是由张**担任。残疾人之家设立了《残疾人之家活动薄》、《残疾人之家慈善薄》、《残疾人之家救助薄》及聋人协会、盲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力残、精神残亲友会等11个档册,规范化建成了残疾人活动室。

如前人所说“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在“残疾人之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高了残疾人的技能水平,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帮助他们树立了自尊、自立、自强、自爱、自信的“五自”精神,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残疾人之家

设立以来,推荐了2名视力残疾人参加按摩培训已学成就业了,推荐了5名残疾人到市区企业就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009年5月,张**经市镇残联推荐,到市里参加市残联举办的为期近一个月的残疾人电脑培训班学习,年近40岁的他自信地说:为了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为残疾朋友服务,更好地溶入社会大家庭中,要学的东西很多,知识可以创造幸福,知识可以成就未来,生命一息尚在,学习就更应该永无止境,特别是电脑这东西,我非得学好它,以后就可以为广大残疾朋友获取更多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快地进步,这样舍小家、顾大家,质朴憨实的言语,足可见这是一位心中装有残疾人,对残疾人充满爱心和激情的共产党员

2010年,**镇因松花江放流,沿江几个村遭受历史罕见洪涝灾害,造成了几十户村民的住房成了危房,需要搬迁,其中就有24户贫困户。张**想为贫困户所想,急为贫困户所急,他不厌其烦地奔走,安抚受灾贫困户,与有关部门协商,筹措资金,落实地基,顺利完成了贫困户的搬迁。房子盖得最好的是贫困户的,地点最好的是贫困户的,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贫困户感激地说道:“张经理,你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现在,张**的电脑公司已吸收15名农村青年就业,帮助几十户农村贫困户和残疾人解决生活难题。

肢体残疾的张**不甘沉落,立志创业,扶困济贫,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收到了组织的好评。他先后被评为**市优秀党员,**市党员“创业之星”,**市“双帮双带”先进个人,全国家电维修先进个人。

**镇党委

20**年**月**日

第二篇:残疾人自强不息

残疾人自强模范事迹

残疾人自强模范事迹

——xx镇xx村委会xx村小组 xx

在涌入集镇生活的农民中,靠诚实劳动,取的人们的信任,立下足,生存下来,发展起来的人很多,我就认识其中的一个,他叫xx,男,汉族,1969年6月生,初中文化,出生于xx县xx,现居住于xx镇xx村委会街头村。他一个人来到集镇,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人缘背景,靠的是一双手,从事的是人们不屑一顾的废品收购,多年来,靠着自己的勤劳与诚实,创下一份产业,叙写了身残志坚、质朴平凡的人生路。

3岁时,他不幸因摔倒,造成左腿粉碎性骨折,因家境贫穷,没有及时医治,落下终身残疾。幼年折翼的雏鹰并没有因此断掉翱翔的念头,15岁初中毕业,他踏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与命运顽强抗争,怀揣20元出门创业,一路摸爬滚打,一路风雨泥泞……在党和政府惠残政策及身边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在集镇购买了自己的房子,组建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开了一个废品收购站,白手起家创造了40多万元的资产。

——身残志坚,走完坎坷上学路。1969年,xx出生在xx县xx镇xx村委会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3岁那年,因为

一场事故,限于当时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落下了终生残疾。幼小的他还没有懂得生命的骄傲,便开始领略逊人一筹的自卑。但是,性格倔犟、身残志坚的他,把怯懦的自卑转换成高傲的自强,事事爱琢磨、勤思考。干农活,他总比一般健全的孩子干得快而好。由于对学习文化知识的无比渴望,他以顽强的毅力,经过许多个春夏秋冬,一瘸一拐坚强地走完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路。小小年纪的他,把超越别人特别是健全人,当作一种挑战,他坚信,只要他愿意,他一定能比别人做的好。

——历经艰辛,赚得人生第一桶金。15岁初中毕业,他就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思索了。身体的残疾,让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出门打工,他寻思着做点别的事。xx属于战区,战后群众家中收集的废铁比较多。偶然听说收购废铁的价格好,他便向亲友借了20元钱作为本钱,走村入户收购废铁破烂,当时全镇各村的路况很差,他常常要凌晨四、五点钟起床,带上一把杆秤,步行到各村各寨,挨家挨户的收购废铁,几乎每天都是七八点钟才回到家,辛苦劳累自不待说。一个星期下来,他将受到的废铁卖给废品收购站,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赚到了战胜生活的一份自信。据他回忆,那个时候,经常一个人出门在外,饱一顿饿一顿,早一顿晚一顿,生活特别没规律,经常是碰到路边有干净水的凑合吃一些随身携带的干粮,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将他压倒,确越发坚定了

他战胜生活的信心。

——诚信经营,走上勤劳致富路。今后的日子,他看准了废品收购的巨大商机,坚持一走就是20多年。由于他枰足守信,在镇上口碑很好,各单位及商户有东西要卖,只要呼他,很快就会来到,他的诚信与勤劳使他业务不断发展壮大,随着资金的积累,他购买了三轮车,后来又换成了三轮摩托,收购的废品种类也越来越多,生意红红火火。

如今的xx,靠收购废品,办起了一个废品收购站,保守透露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在xx这个边境小镇,收入算得上丰厚的了。他有一个同他一样勤劳质朴的妻子,有2个乖巧的小女儿,一家人和和美美。靠着勤劳的双手,他实现了人生自尊、自强、自立的理想。他的自强,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了残疾人自强创业的模范。

他的平凡经历,再次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改革开放后的大好环境,人人都可以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人人都可以勤劳致富,诚信致富,知识致富!

第三篇:残疾人自强不息

残疾人自强队【残疾人自强不息】

“残疾人自强队”不止一个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冉金 2010-12-23 11:15:57 来源:南方周末

/content/53858

在12月15日“残疾人自强队”曝光后,隶属渠县救助站的太平寨救助中心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所有关押的智障奴工全部分散转移到各个乡镇敬老院。

水口乡敬老院接收了4名智障残疾人。敬老院金培荣院长称,运送者正是救助站运送股股长杨军义。杨告诉金将4人放在他这里一下。金很诧异,问原因。杨回答,渠县闯了一个滔天大祸,县上要求转移。

4个人留在了敬老院,让金惊讶的是他们的饭量。当天晚上4人吃了一盆饭加两斤面条。第二天中午每人吃了三四碗饭加4个肉包子,好像都很久没吃过饱饭了。

曾经在太平寨呆过的敬老院五保户白龙全认出了这4个人,正是太平寨救助站里被关押的智障奴工。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分别是1号、6号、瘸子和爪手。

今年7月,白龙全曾被太平寨救助站的管理员李明华以一个月300元找去帮忙管理。白龙全一去,李明华就给了他一双皮鞋和一根电棒,告诉他不听话就打。

在太平寨救助站里,李明华对奴工们进行了分工,分别锄草、喂猪、放牛等等。最开始只有六七个人,后来李明华陆续送人进来。到12月份白离开时,里面还有10个人。他证实,除了智障残疾人,还有正常人也被抢拉进来关在这里。

奴工们的生活极为悲惨,每天只吃一碗红苕稀饭,极少的米。睡在3层楼房最下面的水泥台子上,盖的是棕垫或者救灾的被子。每天早晨6点半,奴工们起床干活儿,两个小时后吃早饭,然后再一直干到晚上。

太平寨曾是渠县麻风病医院,2000年医院解散,被征用为渠县收容遣送站。2003年,改为救助站,另外还挂起了婴儿托养中心和退伍军人培训基地两块牌子。

家住旁边的老社长王恒清记得,2000年建站时就运上来二三十个人。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四十多人。陆续有人跑,又陆续有人被收来。记者在太平寨里找到的奴工5号和在水口乡卫生院发现的奴工瘸子都向记者证实,里面关押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七八十人。5号带着记者走了底楼和二楼,示意都是关押奴工的住所。二楼有两道门将楼上和楼下隔为两个世界。5号已经在这里待了5年。看见李明华,他的眼神里就是恐惧。虽然没有人叫他干活,他也执意要去喂猪。

渠县太平寨救助站内仅剩的智障奴工“5号”。 (南方周末记者 冉金/图)

村民们回忆,除了外出务工,收容站常带奴工帮附近砖厂干活儿,常有饿慌了的奴工偷村民家里的猪食吃。

长年有面包车和摩托车往这里送人。村民指认不仅有残疾人,也有正常人。只是神智正常者呆不久翻墙就跑了。和曾令全的培教基地一样,李明华常年带着一根警棍,只要进入这里的人,都会先被他狠狠地打一顿。然后第二天就开始上工。

记者在水口乡敬老院找到的奴工瘸子说,他是今年11月份在路边被一辆面包车抓进去的。挨过李明华两顿打,此后一直在干锄草的活,还帮里面挖了两个鱼塘。太平寨村民反映,今年3月,有个奴工死了,此前还有奴工从悬崖摔下来过。

警方的调查仍在进行,救助站运送股股长杨军义和“残疾人自强队”负责人曾令全已被刑拘,其间的勾连内幕仍未完全曝光。12月19日晚,救助站站长刘定明极为紧张地约请南方周末记者喝茶。席间,他回避了与“自强队”互送奴工的内容,但承认自己认识曾令全。

事情曝光后,政府调查组在当晚就赶到曾令全的培教基地搜走了大量资料。曾令全和妻子李素琼被控制,曾家一片慌乱,曾令全的女儿曾德凤和妹妹曾令菊带着16个经过挑选的工人包车从北京返回渠县。前一天晚上,5辆政府的车深夜赶来,将“培教基地”四个字砸毁。 所有的智障者又回到了他们被强制务工的起始地。从北京被送回来的智障残疾人小马看见曾令全的弟弟曾国华就喊“领导好”。他悄悄向记者承认,他们已被事先警告不准说挨过打。而平时只要不干活就会挨打。

曾家通知了民政局和镇政府。民政局工作人员赶来逐一审核这些智障奴工的身份,然后就把他们接走了。在渠县救助站,对于这些政府解救的智障奴工怎么处置,工作人员说还要等上级安排。

奴工背后的“善人”——四川渠县残疾人自强队调查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冉金 朝格图

本文网址:/content/53856

渠县官方声明强调:“渠县收养所系渠县农民曾令全个人行为”,没有得到任何审批,属于非法组织,政府对此一无所知

曾家出示多份当地政府官员慰问照片、媒体正面报道、政府盖章证明和民政局批复文件,证明“残疾人自强队”自成立以来的15年间,一直获得当地有关部门的许可甚至支持

曾令全夫妇和他们培训的智障奴工

一份签订于2008年9月9日的《劳务协议》,将近来的残障奴工事件指向四川省渠县。在这条布满血泪的黑色利益链条的终端,是一个名叫曾令全的人,和他的“渠县残疾人自强队”。 这份实质等同于“人口贩卖”的协议显示:甲方石材厂“雇用”乙方曾令全“渠县残疾人自强队”5名“队员”,付给“残疾人自强队”的费用为每人每月500元。

据清查石材厂的警方介绍,5名“队员”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或精神残障,其工作与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且长期遭受非法拘禁、打骂虐待等非人待遇。

奴工事件一经曝光,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当晚,“残疾人自强队”实际控制人曾令全被渠县警方刑拘;次日下午,曾令全的妻子李素琼亦被警方控制。在随后发布的仅200字的声明中,渠县官方强调:“渠县收养所 (渠县残疾人自强队)系渠县农民曾令全个人行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渠县官方亦反复强调,曾令全所谓的“渠县乞丐收养所”和“残疾人自强队”没有得到任何审批,纯属个人行为,属于非法组织,政府对此一无所知,并于12月14日以涉嫌“非法经营罪”的罪名将曾令全正式批捕。

曾令全的家人对这份声明表示强烈不满,曾家向南方周末记者出示多份当地政府官员慰问照片、当地媒体正面报道、政府盖章证明和民政局批复文件等多项证据,证明曾令全的“残疾人自强队”自成立以来的15年间,一直获得当地政府的许可甚至支持。

南方周末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事实上,正是在当地政府赋予的“慈善”光环下,曾令全的“残疾人自强队”逐步形成“收容残障人士——进行初步劳动技能培训——以佣工方式贩卖牟利”的经营模式,而当地民政机构与个别腐败官员深度参与其中。15年来,“自强队”通过残忍暴力手段奴役控制大量残障人甚至正常人,剥夺其人身自由,实施非法强制劳动。

一个渠县农民,是怎样建立起他的奴工队伍,其间助力与推手来自何方?而在最终伏法之前,曾令全又是借助什么力量多次逃脱法网?

光环

在1996年之前,曾令全还只是一个不太成功的生猪养殖户。他拥有一个小型的猪场,由于习惯在卖猪前把猪“撑饱”,同村的屠户从来不愿收他的猪。

1996年元月,曾令全偶然碰到了捡食垃圾的智障流浪汉李兵。正缺帮手的曾令全将李兵带回家做了小工。其后数月,他又陆续收留了两名智障人。

在后来他写的一份《关于创办私立乞丐儿收养所为社会献爱心的报告》中,他这样描述自己最初的动因:“这几年我经常在街头看见一些乞丐小子,衣不遮体,赤裸于街头,吃喝残汤

剩水,霉烂水果,既十分可怜,又十分可恶„„”

曾的妹妹曾令菊回忆,最初家人都不能接受曾带回家的智障人,但在曾令全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训练后,三个人居然干完了猪场的全部事情。

不久,“农民收养乞丐”的消息传开,引起了渠县政府的兴趣。

位于四川东部山区的渠县是一个典型的西部农业县,经济薄弱,大量家庭无力照顾的残障人长期流落街头,以捡拾垃圾乞讨为生。时任渠县人大主任熊克志称,对于这些“又脏又臭,好吃懒做”的乞丐,县政府惟一的对策就是:一遇检查,就拉一车送到邻县去,而邻县遇到检查又拉一车送到渠县来。

曾令全的出现恰逢其时。短短数月,渠县各级官员先后七次去曾家考察。1996年11月15日,时任渠县县委书记张家林与县人大主任熊克志,在区委书记熊忠华及民政局局长刘福全陪同下亲赴曾家。

看见三名曾经流落街头蓬头垢面的“讨口子”在曾家衣容整洁地养猪干活,“自食其力”,县委书记张家林兴奋不已,盛赞“我们国家官员想不到也做不到的事情,小曾做到了!”并在渠县党员大会上号召向曾令全学习。

渠县开始宣传曾令全的事迹。《四川日报》以“一个猪倌和三个乞丐”为题,做了报道。报道称,“民政部门对于曾令全收留乞讨者的方式很感兴趣,认为曾令全的做法为解决乞讨者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自此,曾令全收养使用智障流浪汉的行为,被戴上了“慈善”的光环。此后,这个光环一直被曾令全牢牢地抓在手里。

政府的宣传表扬,让曾令全踌躇满志。1996年底他写申请雄心勃勃地表示,将变卖房屋投入所有资金创办一所乞丐儿收养所,扩大10倍的养猪规模,“力争明年内把渠县的乞丐儿(除了严重疾病的)统统都管起来。”

在渠县政府允诺拨款15000元之后,“扩大10倍”的养猪场迅速建立起来,但这却成了曾令全的灾难——市场的变幻使他的生猪生意大亏,而猪场的大批残障人成了负担。

在后来的一份关于残疾人自强队的自述中,曾令全称自己养猪“入不敷出,痛定思痛,自1999年始,带领队员外出务工。求得一些工头、老板的同情,施展仁爱之心,让他们打打下手,干干杂活,自己养活自己”。

这正是曾令全的奴工生意的开端。无论其本人最初有意或无意,这一意外之举正如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在贪欲的驱使、监管的缺失与当地民政机构的主动参与之下,其后事态的发展加速滑向犯罪的方向。

【残疾人自强不息】

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曾令全发现,他找到了一条比养猪更旱涝保收的经营之道。他带着这些智障人,从渠县周边打零工开始,一直走出渠县前往省外。就是在1999年,他给自己的队伍取了一个名字:“残疾人自强队”。

【残疾人自强不息】

合谋

2000年,渠县首次对“残疾人自强队”做出官方认定。县民政局将“渠县私立残疾人收养中心”隶属于渠县收容遣送站管辖,定名为“渠县收容遣送站渠西教育场”。此时,“自强队”共收养智障工人16名。

奇怪的是,对于官方承认,曾令全却向达州市政府、四川省政府、中国残联等处写信上访,信件内容显示,曾认为“隶属于收容遣送站,定名‘遣送站的教育场’改变了其个人自筹自办公益事业的性质”。

在被警方拘捕前,曾的妻子李素琼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她解释,其中曲折在于,官方收容站眼红曾令全的盈利前景,试图以隶属的方式合作,曾当然不愿意。

李素琼回忆,渠县收容遣送站以内部承包的方式,在位于水口乡太平寨的麻风病医院原址上建立了一个官办收容基地,准备同样进行“劳务输出”。收容站站长刘定明还曾提出让曾令

全去管理,月工资1000元,但遭到曾令全拒绝。

为此,收容站以没有户口为名突袭曾家,将“已经培训好,可以打工”的智障残疾人全部拉走。而曾令全申办合法“自办公益事业”的申请也被搁置。

时任渠县人大主任熊克志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了曾家这一说法,称当时确有收容站一位股长多次找曾谈合办,“目的说穿了就是想得到好处”。但不愿被官方合并的曾令全为此四处申诉。而据曾令全的父亲曾永明回忆,这位股长就是收容基地运送股股长杨军义。最新消息称,杨军义目前已被渠县警方刑拘,而收容站站长也被停职。

在“收容站突袭曾家拉走全部工人”后,曾令全终于妥协。“残疾人自强队”与渠县收容遣送站的合作自此达成。

双方的合作模式为:收容站将残障人士送到曾令全处实施“培训”,然后外派务工,所得收入与收容站分成,具体比例目前仍然不详。此外,收容站在接到生意但人手不够时,也会向隶属曾的工人派工。曾家向南方周末记者出示的一份签订于2006年的劳务协议显示,运送股股长杨军义与曾令全协定:杨从曾处带走3名智障工人,按每月1000元给付工资。

双方的合作在2006年经历了第一次危机。曾令全的父亲曾永明回忆,2006年在湖南耒阳,派驻湖南的务工负责人罗政(曾的妹夫)打死一名流浪汉被抓捕判刑,警方调查牵扯出了曾令全的“残疾人自强队”。

但出了人命的耒阳案并未影响曾令全的“慈善事业”,曾只是出去躲了一下。时任渠县城北派出所民警、现任渠县临巴镇派出所所长王斌解释:耒阳警方发了协查通报,但渠县警方“找不到人,也就不了了之了”。

就在2006年4月,几乎在湖南耒阳案判决的同时,成功“避险”的曾令全居然顺利拿到了一份政府认可文件:渠县渠江镇民政办批复同意“残疾人自强队”改名为“渠县渠江镇残疾人自强队”。

在这份《渠江镇民政办关于成立渠江镇残疾人自强队的批复》的文件中,渠江镇仍然对曾令全的“事业”充满了期望,鼓励曾令全“为促进我镇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冠名“渠县”之后的“残疾人自强队”自此进入高速发展,曾令全给渠县政府的一份申请文件显示,在2006年,“自强队”已先后收养137人。而在湖南被判刑的罗政则向警方交代称,此时曾令全的“残疾人自强队”已有数百人的规模。

疯狂

2007年,通过村委会的牵线,曾令全买下了村小学,陆续投资二十多万装修,改建为培教基地。基地内外贴上“八荣八耻”等各种口号标语,大门口则悬挂残疾人自强队和乞丐收养所的牌子。基地办公室内悬挂大幅组织结构图:董事长为时任渠县人大主任熊克志,曾令全自任负责人。

此外,他主动联系几名“自强队员”的家人来接人回家。其中南充蓬溪县徐家镇三村村民何仕华家的“傻儿子”走丢十多天,突然接到电话称在渠县。何仕华夫妇找到了曾,在给了300元生活费和一幅锦旗后接走了儿子。那幅“救助弱势群体,倍感温馨如家”的锦旗被高高悬挂在了曾令全的办公室里。

曾令全志得意满地宣称,经过不懈努力,自强队已初具规模。“全队设有八个工作组,经过本队精心培教达到自食其力的已在北京、天津、深圳等大城市务工。”曾所言不虚,就在12月17日下午,四川渠县的调查组还在北京市南郊亦庄的一个大型工地和房山稻田村的一个工地上,解救了总共11名来自渠县“残疾人自强队”的残障工人。

曾令全称自己的自强队创办之初,就秉承“服务大众,为民办实事”的观念,收留的成员主要是智障乞丐、精神病患者和父母送来的好吃懒做、装疯卖傻之辈。

但事实上,此时的曾令全已近乎疯狂。其工人来源也更加复杂。除了来自救助站,曾令全还

第四篇:残疾人自强不息

残疾人演讲稿

篇一:残疾人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们五(1)班演讲的题目是

做阳光天使,帮助身边的残疾人

同学们,今天是2012年12月3日,也是第20个世界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更美好世界,造福全民,造福参与发展的残疾人”。

由于生理、法律和社会方面的障碍,残疾人往往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享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权利。这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1976年,为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 “国际残疾人年”,并确定了“全面参与和平等”的主题。1982年12月,第37届联大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宣布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同时呼吁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增进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使他们享有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大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国际残疾人日”的确立,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事业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开始形成一个共识,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又光荣的事业,是人类进步和正义的事业。庆祝国际残疾人日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改变对残疾人的态度,并消除影响残疾人充分参与到生活各个方面中来的障碍。

帮助残疾人

我们要帮助残疾人走出阴影,让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让春天的阳光早点照在他们的身上。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种人,但大致可分为四种:1.有权势的人;2.有钱财的人;3.普通人;

4.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中最受人们歧视的是残疾人。

虽然有人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但大多人都会对他们置之不理甚至给予嘲笑,想要帮助残疾人,第一点就是不小看他们,因为,残疾人也很伟大: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它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高位截瘫的张海迪,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残疾人自强不息】

还有桑兰、阿炳等许多人。他们虽是残疾人,但也很伟大。所以我们不能小看残疾人,要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残疾人往往非常自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所以需要我们用爱心去感化他,让他感到很自信。 如果邻居是残疾人,我们要多陪陪他,多关心他,家里有什么好吃好用的,尽量分给他一些,让他感觉这世界有爱,有温暖,有关心自己的人。

我们要帮助残疾人走出阴影,让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让春天的阳光早点照在他们的身上。让我们行动起来,帮助残疾人实现生命的价值吧!篇二:残疾人演讲稿

我们只有这辈子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只有这辈子?》,有这么一句话:生也容易,死也容易,生活不容易。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有限的生命,活得更精彩更快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聊下去。。。

常听人抱怨:我时运不佳,没摊上一个好岗位,否则咱也能体面体面!是啊,和谐年代,普通工作,我们很平凡。但我要说,伟大往往在平凡之中显现,平凡也可将生活过得很精彩!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故事。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无私无畏,默默奉献。这个人,就是我工作上的领导,大智街泰宁社区的书记---汪**。他身上的两个闪光点是让我这个身体健康的人所欣赏和深深敬佩的。【残疾人自强不息】

汪**,如此坚毅的名字也铸就了他一生“自立自强”的性格。41岁的汪**从1995年在社区工作已经有16年了。从毛头小伙子干到社区群干,并当选为社区书记。2006年获“省优秀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2007年度武汉残疾人自强模范。更带领社区整个团购多次获得“省级和谐社区”“武汉市先进集体”等一系列光荣。

这些荣誉放在普通人身上,大家都会笑笑说,努力后就可以达到的吧,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样一位凡事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让人尊敬的书记是一位残疾人时,大家是否也有某些情愫在内心感动着,是否也想进一步去了解这位平凡而又处处彰显着不平凡的残疾人书记呢。

汪**不是天生的残疾,在他6岁时因为一场意外而失去了自己的左臂。上帝关了一扇门,同时也会开一扇窗。命运很奇妙,成为残疾人,以为一生就此萎靡不振,不曾料想,只因在马路上看到一位独臂残疾人自已骑车的瞬间,年少自闭的他,内心顿时感悟:“失去了健康,但我还拥有很多,人都是空空地来,空空地去,最后能带走的就只有心中的那点东西,心的快乐才最重要。”于是,他默默给自己下了决心,身残志坚,要用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以后的每一天。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汪**18岁就只身一人来到武汉闯荡,办过工厂、开过门面、值过夜班,脏活累活、人生的大起大落他都经历过,如今还能以乐观的心态努力的工作着、生活着,并感染着身边所有的人。

汪**长的不算帅,真的,谈不上帅。但男人重要的是什么,内在!

记忆中有这么一个插曲,一位腿不方便的残疾居民没有工作经历,面对可以去沃尔玛应聘收银员工作时,他犹豫了,自卑的数落自己没长相,没信心,腿又残疾,哪个公司敢用啊。汪**听到他胆怯的心声后,笑了笑,说:“是啊,现在的社会,人的外貌往往就是自己的广告”,听到这里,我们都倒抽一口气,怎么这样说呢,不鼓励反而更打击呢?不料,汪**说了句更经典的话“但是,现在你要对自己说,我要把广告砸了,靠质量取胜!”。一个回转峰下来,我们大家都听笑了,原来还是激励啊。最完美的结局是这位残疾朋友立即去参加了面试,并且如愿成功了,他在自我介绍中引用了书记的这一席话引得面试官的认可。更通过努力很快适应了自己第一份工作转为正式员工,现在工作得很开心,很满意。其实,类似这样积极乐观的幽默经常出自书记的口中,书记的帅气不是存浮于外表,他那强大的内心才是最让人欣赏与敬佩的。

自08年当选为社区书记后,我们团队也跟随着他的16字口号“坚持学习,热情服务,勤奋工作,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快乐生活”而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共享辛酸,共享快乐。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宛如就是自己第二个家。

汪**是位残疾人,对残疾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有的不方便深有感触,但他却抓住了上帝之窗,就是这扇积极向上,乐观心态的窗户,促使他一生都在自强不息努力向上。这就是他的第一个闪光点。他用这份乐观感染着社区所有的残疾朋友,更是以身作则感动着身边所有健全人的心灵。

貌不惊人的汪**,在运动场上却是战绩标标健将,残联运动会上标枪第1名,保龄球第1名,800米跑第3名,400米跑第3名,羽毛球第3名,这些荣耀都闪耀着他的汗水和努力。带给我们的更是精神上巨大的震撼,一种身残志坚的执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记者曾访问他“作为残疾人,你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汪**内敛的笑说“我哪里算成功【残疾人自强不息】

的人,只是脚踏实地的在做应该做的工作而已”。

是啊,如果汪**是健全的人,也就是众多社区工作人员中普通的一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的工作。但,身有残疾却能得到如此多人的尊敬和荣誉时,您还觉得他普通吗?他以自己积极乐观的工作热情温暖着每一位社区居民,更以持之以恒的信念让自己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扎实。他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他的存在,他的坚强,他的荣耀更是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同志。

我们只有这辈子,若都能像汪**一样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坚持的决心”这两点品质,我想任何人包括残疾朋友们,我们这辈子都可以活得很精彩。

3岁患小儿麻痹从此失去双腿的台湾残疾歌手郑智化,有首歌叫《水手》,这是汪**最喜欢的歌,今天,我就用其中的一段来结束与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谢谢大家。篇三:残疾人代表发言词

残疾人代表发言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

您们好!

我是。。。,非常荣幸我能有这个机会代表我身后的广大残疾朋友站在这里发言!感谢市政府,区政府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长期以来一直的关注和关爱,你们的支持,让我们由衷地感到温暖和感激!

作为一名肢体残障者,我深深地明白身体的不便带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多大的改变也同时给我们至亲的家人带来多大的痛苦。但我相信痛苦总是孕育着幸福,正是那成长过程中一路遇到的各种艰难和不易磨砺了我们,让我们不再悲观,抱怨,我们的内心也因此变得真正的强大。感谢那些绕不开的挫折,感谢爱,是你们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勇敢并愉快地接受了自己,虽然身体上不再完整,但生命依然可以美满,绽放她独特的光彩。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知道每一天的生活都需要坚强,需要奋发向上,才能不落后,才能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先进。而我们也只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可以重新开始,证明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一份工作,对于我们的意义,不仅是解决温饱,对于家庭我们所应承担的那份责任,更是意味着一份人生的尊严!

可以说,我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向我们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残疾≠残废,残疾人不是家庭的负担,更不是社会的负担,他们一样可以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样可以成为企业的主力军。

我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各位企业界的同仁,进一步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树立新的残疾人观,摒弃和改变对残疾人的歧视和误解,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尽一份社会责任和义务,用实际行动,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岗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回报社会的舞台!

我也衷心地希望广大残疾人朋友,树立生活的勇气,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回报社会,成就自我!同时也预祝各位残疾朋友能早日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实现幸福就业,共享发展成果!并祝愿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最后,预祝本次残疾人招聘会圆满成功!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历年来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以及新闻媒介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谢谢!

二0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可以说,我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向我们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残疾≠残废,残疾人不是家庭的负担,更不是社会的负担,他们一样可以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一样可以成为企业的主力军。

我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各位企业界的同仁,进一步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树立新的残疾人观,摒弃和改变对残疾人的歧视和误解,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尽一份社会责任和义务,用实际行动,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岗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回报社会的舞台!

我也衷心地希望广大残疾人朋友,树立生活的勇气,更加“自

尊、自信、自强、自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回报社会,成就自我!最后,预祝本次残疾人招聘会圆满成功!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历年来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以及新闻媒介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谢谢大家!

第五篇:残疾人自强不息

用五心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用“五心”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记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残联专职委员齐德群 在亚圣孟子曾经讲学的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有一位残疾人专职委员。他其貌不扬,但是全乡15个行政村的所有残疾人都认识他、了解他、赞扬他。他们的难事、心里事都愿意对他说,他们的困难都装在了这个人的心中。他一年到头奔波于区残联、乡政府与各村的大街小巷,竭尽所能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他被残疾人深情地称为贴心人。他就是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残联专职委员齐德群。

2006年,他被选聘为乡残联专职委员。在此之前,他曾在村里担任了10年的支部书记,有着36年的党龄,群众工作相当熟悉,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村里享有极高的威望。1978年,他因公致右手伤残,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热情,反而以更大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生活。他担任乡残联专职委员后,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用一种“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吃亏”的精神,做到了用“热心、诚心、耐心、贴心、真心”去服务乡管辖的每一位残疾人,用“五心”为全乡残疾人撑起了一片蓝天。

一、热心学习,打好为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基础。

2006年担任乡残联专职委员后,齐德群同志平时喜欢读书看报,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大事,喜欢听新闻广播,与时俱进。在生活中坚持学习,增长新知识,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学习与残疾人事业有关的政策法规及专业知识。他认为,只有多学习、多思考,才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通过对残疾人事业相关专业知识的

学习,他牢固树立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提高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立志把党的温暖送给残疾人兄弟姐妹,使他们每个人都能看到美好的希望,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使他们有尊严的生活。

二、诚心待人,让残疾人家庭燃起生活的希望。

通过培训学习,他本人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在头脑里经常思考着怎样做好残疾人的工作。他首先想到的是残疾人的自信心不足,于是他就走街串户,与残疾人拉家常,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驶向美好的愿望,让他们自觉意识到:要与正常人一样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残疾人冯利同系孟轲乡中孟轲村人。在2010年患精神病分裂症,经医治后效果不理想,留下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长年卧床不起。家里有年老体弱的父母,还有两个正在小学读书的孩子。家庭的重担落在妻子王慧一个人的肩上。王慧为了维持家庭生活,不辞劳苦,但却遭到了公爹和婆母的误解和指责,他们认为儿媳有外遇。王慧多次说明情况仍消除不了公爹和婆母的疑虑,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去残联求助了。老齐了解情况后感到非常痛心。本来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却因一个人的残疾给这个家蒙上了生活的阴影。眼看着这个家庭马上要破裂了,老齐心急如焚,如何消除公婆的疑虑,怎样让这个家幸福的生活下去。经过详细的询问和了解,他苦口婆心地给两位老人做思想工作,摆事实,讲道理,消除了各种不利于家庭和睦的疑虑和隐患。为了解除他们的生活困难,他向乡政府以及区残联反映实际情况,又联系到慈善协会大病救助部门,给他们协调办理

了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和阳光校园救助。王慧最后专门到乡里找到齐德群同志深鞠一躬,说:“您的诚心帮助,让我坚定了生活的信念,我一定会照顾好这个家的,谢谢您啦。”

三、耐心服务,不遗漏一名残疾人。

他积极鼓励残疾人办理残疾证件,宣讲办理证件的好处和意义。全乡共有15个行政村,2.2万人,2.2万亩耕地,残疾人1560人。截止2015年底,全乡持证残疾人1342人,持证率达86%。办理好的证件,80%都是他亲自送到残疾人的手里。凡重残者不能到站办理的,他和办证工作人员到残疾人床前办理,持证后对残疾人服务到家。在办证后,他积极与乡政府协调,将全乡所有重度残疾人纳入到农村低保,全部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补贴、医疗救助。为残疾人发放的康复器具都能及时发放,对特困家庭、残疾儿童就学救助以及国家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都及时兑现到位。

惠寨村精神残疾人惠金峰,因精神病复发,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不愿再借钱为他治疗致使他的病情越犯越严重,没有约物治疗,病情就得不到有效控制。他犯病时,就像疯了一样,见人就打就骂,连自己的父母和孩子都不认,有一次差一点没把孩子摔死。他还见到东西就砸,把村民吓得都日夜不敢开门。当他把邻居家的树砍了,大门砸坏了,邻居向他家人提出抗议,他家人也无法管制。有一次,他的病又犯了,村民们怕他闯祸,后来十几个人用铁链捆绑住他的手脚,把他装在铁笼子里才把他控制住了。村干部和监护人赶到乡残联反映情况,齐德群同志了解后认为事不宜迟,就马不停蹄地到区残联联系,

精神残疾药物免费,甚至可以住精神病医院治疗。康复部随时联系医院,不到二十分钟就办理了入院手续,让病人住了院。这件事让村干部和群众以及病人家庭都松了一口气,一场大的风波被平息了。经过两天的治疗,病人情绪稳定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工作中,齐德群同志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尤其是把残疾人家庭住房、危房改造及时上报,得到政府救助的全乡共有10家,使他们住上了干净美丽的房子,实现了安居乐业。住上了新房后的残疾人惠金峰的爸爸含着泪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永远忘不了党的恩情。”

四、贴心助残,尽己所能,不遗余力。

几年来,齐德群同志始终是为残疾人之急而急,为残疾人之忧而忧。随时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不论大事小事琐碎事,一句话就是“马上办”。北里商村村民齐培贤、张燕二人的婚姻,是齐德群同志为他们牵线搭桥,让他们喜结良缘的。几年后,他们生下一双儿女,聪明可爱,大的在上小学六年级,小的在上小学三年级,家庭幸福和睦。但天有不测风云,张燕因病导致精神失常,夫妻关系紧张,最严重时大打出手。张燕一气之下,回到娘家长达半年未归,丈夫托人调解多次无济于事,快导致离婚了。娘家来闹事纠集的亲戚达20余人,老齐听说后,主动劝解和说服,了解到了原因主要是经济困难,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家庭纠纷。老齐亲自到张燕的娘家调解多次,不管刮风下雨,天湿路滑,都阻止不了解决这个家庭矛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积极调解下,两人终于重归和好。他还积极与民政部门协调,为这个家庭发放了面粉、衣服等救济物品。全村人

都高兴地说:“残疾人专职委员啥都管,真是残疾人的贴心人啊!”

五、真心帮扶,让残疾人早日奔向小康。

为了让残疾人早日脱贫,自2006年担任专职委员以来,他始终想着如何带头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了给其他轻度残疾人带个好头,他力所能及地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因为他家居住在濮阳市城郊村,他认为,圈养优质羊是一条适合残疾人的致富路子。经几年实践,他自己养羊30多只,就鼓励动员几位残疾人发展养殖业,他免费提供养羊技术经验,使他们很快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成立了濮阳龙湖绿源良羊基地合作社,扶持带动了全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根据不同情况,他还鼓励支持残疾人和家属发展经济,创办企业6个。其中服装加工一个,按摩店一个,家具加工厂一个,种植花卉一个,养殖信鸽一个,小型养猪场一个。他积极帮助残疾人办理证件,信贷、销售等服务,使他们的企业办得红红火火。全乡几年来通过残疾人培训工程,安置200多人,形成了一批残疾人企业家。魏巧玲、魏明杰、杨留香、赵进伍等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胆创业,每人年创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齐德群同志就是这样用“五心”为全乡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用“三不怕”的精神诠释着一个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大爱。

第六篇:残疾人自强不息

残疾人自强模范的推荐材料

勇于拼搏 绣出精彩人生

——XXX县XXXXXX店店主 XXX

(2011年8月)

一九八四年三月春暖花开时节,在XXX县田园镇达丙村小前进村民小组的一户人家里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全家人喜出望外,对新的生命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希望她在人生中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智慧拥抱明天,用勤奋奔向未来,于是取名叫XXX。

XXX的降临,给XXX家带来了无穷的喜悦和快乐,X岁零三个月时呀呀学语的她不幸患了骨髓灰质炎,天真无邪的她,从此留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童年永远难以忘却的伤痛。父母、亲友更疼爱她。为了锻炼她,XXX岁那年妈妈含着泪把身患残疾的XXX送进了学前班,可爱的XXX在老师关心下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一天天开心起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较困难,她没有继续上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到打印店打工,并以诚信赢得了老板和顾客的信任,XXX年她又到另一家店打工并用她的热情和耐心打动了顾客,使店家的生意逐步红火起来。XXX年6月参加了XXX市残联举办的“XXX”培训班,培训结束后被XXX市一家“XXX”店聘用,在店中她利用自己以前帮人打工积累的经验,再加上勤奋苦练掌握的“XXX”技能,业绩突出。随着

年龄的增长,她意识到自己身体残疾,不能一辈子靠打工来生活,于是XXX年初,她不顾父母亲及亲友的反对,谢绝了“XXX店”老板的一再挽留,毅然回到XXX城东挪西凑筹集了几千元钱创办了“XXXXXX店”,刚开业时,因县城较小,人们对“XXX”认识较少,营业额低,只能基本维持业务运转。但她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凭借自己的热情,耐心和精湛的技能,赢得了顾客的信任,生意逐步红火起来,年收入增到XXX万余元,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小老板。随着市场竞争加大,为了赢得市场,她从单一卖“XXX”扩展到上门传授“XXX”技术,提供一切原材料,按要求回收新产品,提供装裱等一条龙服务。XXX致富不忘相邻,她走亲串户,上门传授“XXX”技术。发展了XXX余人参与“XXX”,特别对残疾人,她更是关爱有加,她不顾自己行走困难,多次上门到下肢瘫痪的王某某家中,做耐心细致工作,不但教会了他“XXX”技术,还亲自把原材料送到老王家中,完工后又把新产品收回,她用一颗炙热的心使老王看到了希望之光,使他月收入增加到800—XXX元,切实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让他在轮椅上绣出了精彩的人生。

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身残志坚的XXX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残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强自立,敢于面对现实,乐观面对生活,勇于面对挑战,以平淡的心态面对人生。虽说在别人的看来,她没有传奇故事,但她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乐观身上的开拓精神改变了她的人生。

第七篇:残疾人自强不息

残疾人自强模范事迹

村民几十年的梦想由他来实现

XXX县XXXXXX公司XXX XXX

(XXX年XXX月)

在XXX县XXX乡XXX自然村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XXX日子好过路难走,家家有车路不通”,残疾人村民小组长XXX上任就改变了这一状况。这位曾连续两届当选县政协委员的创业能人垫资上百万元,带领乡亲们建造了一个全新的XXX村。

一、村民几十年的梦想实现

XXX村位于XXX乡南部XXX公路线上方,是一个民风淳朴,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自然村,有XXX户人家,XXX多人。XXX寨子住户密集、人口多,寨子里的几条通道弯曲狭窄,坡坎较大。村民建盖房子,所有建材都是用肩膀硬挑,用鸡公车运送。村民XXX家建盖平房,请挑工运建材,运费就花了XXX多元。

XXX村人盼望着有一条能通到家门口的道路已经几十年了。2007年4月,XXX村民小组长改选的时候,群众异口同声一致推选XXX担任村民小组长。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和要求,就是要让大小车辆能够畅行寨子,作为县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XXX生产企业——XXX县XXXXXX有限公司XXX的XXX

想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毅然挑起了村民小组长的担子,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脱贫致富。他说,“是XXX山水养育了我,是XXX乡亲们成就了我,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的责任。”

社里修路,据初步核算,最节省的投资也要XXX万元左右。XXX和党小组长XXX发昌多次召开群众会,讨论决定筹资问题。通过全体村民一事一议,最后一致决定村民每人集资XXX元,每户投劳XXX个,每工折资XXX元。XXX首期捐助XXX万元,并承诺预先垫付道路建设资金,在路修好后,等群众筹集资金全部落实后再逐步归还,这样,乡亲们建设幸福家园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攻坚战在村民组长XXX带领下于2007年12月中旬全面打响。

二、让村民让地让院他先让

要修路,修好路,成为XXX村人的共识。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碰到了不少困难,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XXX寨子道路弯曲狭窄,坡坎较大。村民一家挨着一家,房屋随意建盖。为了修建一条高标准、高质量的村庄道路,XXX和其他干部一起每天深入到涉及迁让的群众家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对扩路需占用的耕地、园边、地坎、核桃树的群众,协商一个合理的补偿额度。

XXX的家就在寨子中心,也是XXX寨子四方枢纽部分,他家院场脚是最窄的一处,如果那里过不去,整个寨子都无法

通行。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XXX二话不说,先从自家让地开始,需要扩路多少就让多少。到路修好,他家院场已被占了一半,园子地让出了2分多,补偿一分不要。群众看到XXX组长带头割舍XXX家风水宝地,对让地、让房,纷纷表态,为了修自己的路,为了让儿孙世代走上幸福路,该让地就让地,该拆园边就拆园边。于是,征地、拆迁、补偿、修路稳步协调推进,没有发生一起因工作不到位引发的纠纷。

三、修路比企业更重要

人心齐,泰山移。大家有人出人,有车出车,村庄道路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看到XXX村人干劲冲天,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同一个XXX自然村的XXX村民组的群众也坐不住了,纷纷找到XXX村民组长XXX,要求和XXX一样,让宽敞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面对群众强烈愿望,XXX找到了XXX,请求他帮帮XXX人,带着XXX人一起修路,一起实现那个梦想。XXX一口应承了下来。他说,“只要XXX人有决心、有信心、有干劲、肯吃苦,资金由我来垫。”原本就是一个寨子的两个村民组全体村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

XXX担起了两个村民组修路这个家,修路成了比企业更重要的大事。他把企业委托别人管理,每天忙忙碌碌奔走在建设工地,了解工程进度,监督检查工种质量,现场研究解决施工

中遇到的难题,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常常是施工队还未到,他就已经在现场看了半天,琢磨工程质量,破解一道道难题。半年下来,人晒黑了,身体累瘦了。

经过XXX两个村民组全体村民的奋战,共投入劳动力XXX个多个,折资XXX万元,完成村庄道路路基工程建设XXX米,完成XXX米宽的水泥路面铺筑XXX多米,支砌各类挡墙XXX多立方米,支砌涵洞XXX个,埋设XXX厘米地下渡水管道XXX处,XXX全部支垫建设资金XXX多万元。群众盼望几十年的路终于在XXX组长的带领建设下通了。

瑞虎创办了XXX县XXX有限公司,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县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带动作用大的领军企业,主要从事青茶、红茶及XXX的精加工,目前已拥有固定资产XXX多万元,职工XXX人,其中安置残疾人XXX人,帮助残疾人找到了自食其力的路子,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他热心公益事业,以一颗炽热的心回报乡亲、回报社会。目前,XXX又有了新的想法,要把XXX完小师生们每天经过的那条时常摔伤学生的羊肠小道彻底变样,要把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每一丘水田旱地,延伸到所有的茶园、核桃园,瑞虎正在朝这个目标迈进。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512667/

推荐访问: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资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