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经典美文 > 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时间:2018-11-12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第一篇:春天的脚步近了

诗意春天主题班会串词

“诗意春天”经典诵读

活动目的:

1、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陶冶心灵,享受春光的无限美好。

2、通过接触古诗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热爱之情,积累更多的诗句,形成文化积淀。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

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

甲:春天,是一个梦,梦的名字叫成长。

乙:春天,是一首诗,诗的主题叫希望。

甲: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伴着春日的暖阳学习生活在这个充满活力和诗意的知识殿堂。

乙: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四年2班全体师生共同埋下了充满诗意的种子,等待它们生根发芽,散发出迷人的书香气。

合:西苑小学四年级2班《诗意春天》经典诵读展示现在开始。 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个读书的好季节,听,琅琅的读书声在我们耳畔响起。(配乐朗读课文《春》)

(1人)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1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

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合)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乙:同学们,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第一小队: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第二小队: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第三小队: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第四小队: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甲:是啊,春天来啦,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乙: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你们看,我们的小诗人吟着春天的诗,唱着春天的歌,来到了我们的面前。请欣赏诗歌诵读(1)《村居》(2)《咏柳》(3)《春夜喜雨》4《》

甲:多么优美的诗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诗还重在感悟呢!

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的《春日》诗,是一首借泗水游赏美景来宣扬儒家学说的哲理诗。读后,只觉春光满眼,好象身游其间,反而不觉得是在说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故为后世所传诵,并被列入《千家诗》的第二首。诗的字面意思在于说明大自然具有无限蓬勃的生机。而实际上朱熹用“万紫千红”来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他将圣人之道比喻成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当今常用来形容形势一派大好。

2、“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主持甲、乙:春天是诗,春天是画,春天是生命。我们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我们拥抱春天!四2班 “诗意春天” 经典诵读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1人)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1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合)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第二篇:春天的脚步近了

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句后括号内所标注的不符的是( ) A.东风来了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第三篇:春天的脚步近了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卷

第一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得分: )

基础知识(46%)

1.看拼音写词语。(9%)

chūn zhuāng shān gāng tāng yuán

( ) ( ) ( )

fâi tãng xī lì huā xù

( ) ( ) ( )

fēng zhēng áo xiáng pǐn cháng

( ) ( ) ( )

2.多音字组词。(8%) ǎìn( )

漂禁

àīn( )

ùǎn( )

吐散

ǔàn( )

3.比一比,再组词。(6%)

蝴( ) 颊( ) 佛( ) 湖( ) 荚( ) 沸(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

盼望( ) 包括( )

匆忙( ) 嗔怪( )

长进( ) 愉悦( )

5.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6%)

个 朵 头 串 张 双

一( )眼睛 一( )风筝

一( )葡萄 一( )面孔

一( )水牛 一( )小花

6.选词填空。(6%)

望而却步 忘乎所以 绿草如茵 成群结队

(1)贝尔太太看着这群快乐得( )的人们,越看越生气。

(2)游客们依旧( )地走进花园里游玩。

(3)游客们看到警示牌,对这座花园( )了。

(4)年轻人在( )的草坪上挑起了舞蹈。

盼望 希望

(5)新学期开始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都寄予了很大的( )

(6)( )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7.造句。(3%)

水灵: 纯洁:

8.默写诗句。(2%)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阅读理解(24%)

(一)蜜蜂和蚂蚁(13%)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妒忌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 ‛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 ‛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妒忌蜜蜂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

讨厌( ) 懒惰( )

批评( ) 羡慕( )

2.填空(4%):

蚂蚁妒忌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 ,

蜜蜂勤劳为的是 ,蚂蚁勤劳为的是 。

3.联系上下文,在“ ”上补全对话。(2%)

4.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

(二)小草(11%)

我喜爱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喜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草坪,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满了一片地。细看,它们是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面,有时左摇右摆,真像小孩在跳舞嬉戏。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呢!

你别看小草那样柔弱,可它们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暴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啊!小草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慢慢地又挺直了,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骄傲地说:‚你看,我是多么顽强啊!‛是啊,小草没有鲜花那样娇,没有白扬那样挺拔,可是它们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这首诗写得多好啊!是的,严寒的冬天一过,小草又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1.照样子写词语。(3%)

例:绿油油(ABB)

2.填空。(3%)

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把小草当作_____来写,把春风后的小草比作 ;风雨后的小草被折磨得 了。

3.你对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如何理解的?(3%) 4.在横线上写出文中的中心句。(2%) 作文(30%)

请以“我爱 ”为题把你熟悉的一个地方的景色写下来,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语句通顺,不少于200字。

第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得分: )

基础知识(43%)

1.给下列词语注音。(8%)

( ) ( ) ( ) 督 促 演 算 临 近

( ) ( ) ( ) 诧 异 杂 志 掀 掉

( ) ( )

静 悄 悄 火 辣 辣

2.加部首组字并组词。(8%) )( )

户旁 )( )

) )

罗月

(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

弱小( ) 软弱( )

冷淡( ) 甜蜜( )

拮据( ) 凶恶( )

4.照样子写词语。(4%)

例:亮堂堂(ABB)

例:漂漂亮亮(AABB)

5.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

森林是那么美好,林中长着一丛丛野蔷薇。花儿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香扑鼻。

(1)句中表示“多”的词语是( )。

(2)句中表示“色彩”的词语是( )。

(3)句中表示“香味”的词语是( )。

6.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

不但„„而且„„ 只„„却„„

(1)我( )攒了一百元钱,( )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

(2)这个圣诞节,她( )送给我们棒棒糖,( )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7.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用“√”标出来。(4%)

(1)微微她们的小队(悄悄 偷偷)商量过了。

(2)作业本也不(整洁 整齐),总是涂涂改改,皱巴巴的。【春天的脚步近了】

(3)夏明一直闷声不响(保卫 保守)着的秘密也终于解开了。

(4)新年到了,玲玲(分别 分明)也长高了。

8.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3%)【春天的脚步近了】

例: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

(1)她伤心地哭了, 。

(2)明明笑了, 。

(3)苗苗大声地叫着, 。

阅读理解(27%)

(一)课外小能手(11%)

我们班有四个课外小能手,他们分别是小红、小明、小贝和小丽。

小红是弹琴的小能手。你听,她弹的琴多好听呀!就连不习惯听琴声的人都忍不住停下来听她的琴声。小明是跳舞的小能手。你看,她跳的舞多姿多彩,多好看呀!就连不喜欢跳舞的人都会发出热烈的掌声。小贝是朗诵的小能手。你听,她朗诵的多流利,多么有感情!只要她一朗诵,在玩的人都会跑过来听她朗诵,她还被评为我们班的朗诵大王呢!小丽是唱歌的小能手。你听,她唱的歌多好听呀!只要她一唱歌,马上就引来一大群人听她唱歌。他们四个小能手为我们班争得了许多荣誉,我们为他们感到自豪。

我看到他们在课外表现这么好,我决心向他们学习,争取超过他们,赢得课外小能手的称号。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

热烈( ) 流利( )

自豪( ) 超过(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

我们班的四个课外小能手分别是 、 、 、 。 小红擅长 ,小明擅长 ,小贝擅长 ,小丽擅长 。

3.文中的“我”是怎样做的呢?(3%)

第四篇:春天的脚步近了

绕口令

绕口令

1) 一二三,爬上山,上山要喊一二三,三不能说成山,山也不能说成三,三山分得清,

说话才好听,三山分不清,说话不好听。

2) 山前山后三座山,我家住在山石山,山下有座水电站,山上大树三丈三。

3) 王强家有四张床,三张短一张长,短床比长床短,长床比短床长。

4) 柿子树上结柿子,柿子树下站狮子,狮子跳起摘柿子,柿子落下打狮子。不知是狮子

摘到了柿子,还是柿子打到了狮子。

5) 四个小孩上菜市,提着四个小篮子,买了四个西红柿,路上拾把小石子,回到家里吃

柿子,吃完柿子玩石子。

6) 慢慢爬着的是蚕,唱着知了歌的是蝉。蚕说蝉懒,蝉说蚕馋。到底是谁懒谁馋?仔细

看看蚕各蝉。

7) 四个孩子摘柿子,一个摘了四十四,一个摘了四个十,一个摘了十个四,一个摘了十

四又四十。你说说,摘柿子最多的是哪个孩子?

8) 青柿子,红柿子,硬柿子,软柿子,大柿子,小柿子,桌上放着十个柿子。小斯想吃柿子,又怕拿的是涩柿子。请你想一想:该怎么选择柿子,才能吃到不涩的甜柿子?

9) 手有十个指,脚有十个趾。手指和脚趾,个个都伸直,有长也有短,有粗也有细。大

家团结起,才能多做事。

10) 炮兵攻打八面坡,炮兵排排炮弹齐发射,步兵逼近八面坡,灭敌八千八百八十多。

11) 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白猫的黑鼻子碰破了黑猫的白鼻子,黑猫的白鼻子碰破了

白猫的黑鼻子。

12) 白石塔,白石搭,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大。

13) 小妞妞,围兜兜,坐在地头看豆豆,地边来了一头牛,小妞怕牛踩坏豆,跨过小土丘,

跳过小水沟,忙把牛绳拉在手,小牛羞得哞哞叫,大伙都夸小妞妞。

14) 和和口渴要水喝,可可喝水口不渴,和和要喝可可的水,可可的水给和和喝,和和喝

水解了渴,谢谢可可给水喝。

15) 肩背一匹布,手提一瓶醋,走了一里路,看见一只兔,卸下布,放下醋,去捉兔,丢

了布,撒了醋,跑了兔。

16) 小女孩儿,扎小辫儿,多好玩儿,小哥俩儿,红脸蛋儿,胖乎乎儿。

17) 南园一堆葫芦,结得滴里嘟噜,甜葫芦、苦葫芦、红葫芦、鼓葫芦,好汉说不出二十

四个葫芦。 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

18)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姑娘来摘果,七个花篮手

中提,七个盘子摆七样,苹果、桃、柿子、石榴、李子、栗子、梨。

(二)

一、平翘舌音及零声母y的绕口令:

19)史老师,学时事,常学时事长知识。时事学习看报纸,报纸登的是时事。常看报纸要多思,心里装着天下事。

20)认识从实践始,实践出真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知道说不知道,也不要不知道装知道,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一定要做到不折不扣的真知道。

21)施小石在柿树下拾到十个熟柿子,交给了看柿树的单实。单实表扬了施小石,给施小石四个熟柿子。施小石不拿四个熟柿子,单实捧着柿子追施小石。“施小石真是好孩子,明天要把拾柿子的事告诉史老师。”

22)石之智跟着迟老师学知识。迟老师告诉石之智,学习知识要老实,心里要装天下事,实事求是看世事,石之智说:“是,是,是,学到真知识,不怕没本事。”

23)桌上放着钻,地上有块砖。桌上的钻砸到地上的砖,地上的砖被桌上的钻砸成四块砖。

24)任命是任命,人名是人名,任命人名不能错,错了人名就下错了任命。

25)日头热,热日头,日头不热不是日头。

26)早晨早早起,早起做早操。人人做早操,做操身体好。

27)操场前面有三十三棵桑树,操场后面有四十四棵枣树,三嫂把三十三棵桑树认作枣树,四嫂把四十四棵枣树认作桑树。

28)四十四个字和词,组成一首子、词、丝的绕口词。桃子、李子、梨子、栗子、桔子、槟子和榛子,栽满院子、村子和寨子。刀子、斧子、锯子、凿子、锤子、刨子、尺子,做出桌子、椅子和箱子。名词、动词、数词、代词、量词、助词、连词,造成语词、诗词和唱词。蚕丝、生丝、熟丝、缫丝、晒丝、织丝、自制粗丝、细丝、人造丝。

29)小四学识字,老师一天教四十字,小四一天学四十字。老师让小四一天学四小时,小四终于学会四十字。

30)三月三,小三练登山。三次上下山,连登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31)司小思、苏小慈四点四十上集市。司小思买了四十四斤西红柿,苏小慈买了四斤四两细蚕丝。司小思说:“我的四十四斤西红柿可以吃。”苏小慈说:“我的四斤四两细蚕丝可以使。”司小思要拿四十四斤西红柿换苏小慈四斤四两细蚕丝,苏小慈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司小思的四十四斤西红柿。

32)上桑山,砍山桑,背着山桑下桑山。

33)锄长草,草长长,长草丛中锄长草,锄尽长草做草料。

34)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准四十,十四,四十四,谁来试一试。

35)四十个十四十,十四个四十四,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说十四是“时事”就打

谁十四,谁说四十是“事实”就打谁四十。

36)大柴和小柴,帮助爷爷晒白菜。大柴晒的是大白菜,小柴晒的是小白菜,晒好的白菜做成干菜。

37)我说四个石狮子,你说十个纸狮子。石狮子是死狮子,四个石狮子不能嘶;纸狮子也是死狮子,十个纸狮子不能撕。狮子嘶,撕狮子,死狮子,狮子尸。要想说清这些字,必须读准四、十、死、尸、狮、撕、嘶。

38)人是人,银是银,人银要分清。银不是人,人不是银,发不清人银,弄不清语音。

39)肉眼不念右眼,仍然不念迎言,远山不念软山,入口不念路口,然后不念言后,日夜不念易夜。假使念错了,语言不准确。

二、舌面音j q x 绕口令:

40)七巷有个锡匠,西巷有个漆匠,七巷的锡匠给西巷的漆匠的壶上锡,西巷的漆匠给七巷的锡匠的家具上漆。

41)吉吉鸡鸡一起去席市卖席,席市寂静吉吉奇。稀奇稀奇真稀奇,难道今天不赶集。

42)西边七巷的芹芹爱学习,七层西边的奇奇爱集体。七层西边的奇奇要西边七巷的芹芹不光爱学习还要积极爱集体,西边七巷的芹芹要七层西边的奇奇除了爱集体还要爱学习。

43)齐小喜与戚小七是亲戚。戚小七是戏迷向齐小喜学戏。齐小喜要戚小七虚心学戏细学习,戚小七立雄心表决心学戏有信心。

44)小谢小薛一个做鞋一个做靴。斜街的小谢会做靴,前街的小薛会做鞋。前街的小薛向斜街的小谢学做靴,斜街的小谢向前街的小薛学做鞋。小谢小薛都学会做鞋和靴。

【春天的脚步近了】

45)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六,八十岁的老头躲在摇篮里。

三、双唇音b.p.m.f的绕口令:

46)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47)白庙外蹲一只白猫,白庙里有一顶白帽。白庙外的白猫看见了白帽,叼着白庙里的白帽跑出了白庙。

四、唇齿音f绕口令:

48)飞飞佛佛捉凤凰,凤凰藏在凤山上,飞飞捉黄凤凰红凤凰,佛佛捉粉凤凰黄凤凰。红凤凰黄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粉红凤凰,飞飞佛佛头昏眼花。

五、舌间中音d t n l绕口令:

49)调到敌岛打特盗,特盗太刁投短刀。挡推顶打短刀掉,踏盗得刀盗打倒。

50)老谭挑着一担炭去炭摊卖炭,老杜挑着一担蛋去蛋摊卖蛋。半道老杜招呼老谭谈起炭蛋,老谭耽搁了卖炭急得挑起炭担,不料炭担撞着了老杜的蛋担,破了一担蛋。老谭没有卖成炭,老杜更是赔了蛋。

51)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赶牛牛不走。妞妞护柳扭牛头,牛牛扭头瞅妞妞。妞妞拉牛更拗,牛牛要顶妞妞,妞妞捡起小石头,吓得牛牛扭头走。

52)卢家有个炉,鲁家有个壶。卢家的炉烧破了鲁家的壶,鲁家的壶碰破了卢家的炉。卢鲁两家发怒,卢家扯着鲁家要赔炉,鲁家扯着卢家要赔壶。

六、舌根音g、k、h绕口令:

53)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

54)诗人何贺,画家郭克,一人写诗歌,一人刻木刻。何贺帮郭克刻木刻,郭克帮何贺写诗歌。二人共同搞创作,何贺写完了诗歌,郭克刻完了木刻。

55)红混纺、黄混纺、粉混纺、粉红混纺、花红混纺、灰混纺,各种混纺做衣裳。

七、韵母绕口令综合练习:

56)一个胖娃娃捉了三只大花活蛤蟆,三个胖娃娃捉了一只大花活蛤蟆,捉了一只大花活蛤蟆的三个胖娃娃不如捉了三只大花活蛤蟆的一个胖娃娃。

第五篇:春天的脚步近了

汉语修辞学2015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 2015期末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书面语句:指主要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句子,广泛用于各种语体。

2.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运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以便使得音调和谐优美。

3.对偶: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

4.回文:回文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顺序不同的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5.修辞格: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手段。

1. 修辞: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1.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

2.散句:散句是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不齐的句子。

3.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就是否定句中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为双重否定句。

4.夸张: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对描述的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

5.顶真: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2.别指: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别指。

3.排比: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4.交韵:四句一组的诗,第一、第三句一韵,第二、第四句一韵,这种押韵方式叫交韵。

5.仿词: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这种修辞方法叫仿词。

1.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

2.易色: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叠用: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的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

4.四字格: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2.整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

3.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单句中的某个(些)句子成分或复句中的某个(些)分句颠倒了通常的顺序,这样的句子称作倒装句。

4.双关:双关就是借助于语境的特定条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后一个意思往往是主要的。

5.拈连: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物。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修辞是依据 题旨情景 ,运用各种表现 手段方法 ,提高语言 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2.排比是 对偶 的扩大和发展.

3.成语的修辞作用是 意蕴深厚、文字精练、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颖别致。

4.我曾看过一幅对联:“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一句使用了 引用 、 对偶 和顶真 的修辞格。

5.叠用的修辞特点是 整齐一致 、集中突出和 清晰醒目。

1.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 陈道望 著的《修辞学发凡》。

3.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 双声,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 叠韵 。

4.长句是指句子的 形体 长, 词语 的数量多, 结构 比较复杂的句子.

5.从内容着眼,夸张可以分为 扩大夸张 和 缩小夸张 。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运用了 对偶(正对) 和 比喻 辞格。

7.“不占不贪,理得心安”中的“理得心安”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中的 易序 。

1.先秦两汉 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4.“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 《文心雕龙》 。

5.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 精心挑选 、 修饰点染 、 巧妙配合 。

6.现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四类,其中 阴平 、阳平 为平声, 上声 、去声 为仄声。

7.“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语音段落是“ 2+2+2+1 ”式。

8.运用比喻的要求是 贴切 、 新颖 、 巧妙 。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 孔子 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 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 《语法修辞讲话》 。

4.“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 贾岛 的诗中。

5.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准确朴实 、简洁有力 、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是 排韵 。

8.比拟可以分为 拟人 和 拟物 两种类型。

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 陈骙 著的《文则》 。

2.在撰文时对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 和 生动形象。

3. 押韵 是韵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句运用了 设问 和 拟人 辞格。

5.“他写的字看上去龙飞凤舞的”中的“龙飞凤舞”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中的 易色 。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 孔子 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2.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 《文则》 。

三、判断题(下列各个说法,正确的画“√”号,错误的画“×”号,每小题1分,共5分)

1.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2.“春雪舞津城”中的“舞”用的不好,应改为“落”。 (ⅹ )

3.副词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但表示情态的副词一般修饰的是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 ( ⅹ )

4.“解放军把土匪打得夹着尾巴逃跑了.”一句使用了比喻辞格。 ( ⅹ )

5.“阴谋鬼计”“计日程功”“情不自尽”“坐无虚席”四个成语都有错别字。( ⅹ )

1.“老气横秋”“老牛破车”“老弱残兵”都是成语. ( √ )

2.“津城如画,游人如潮”是对偶句中的正对. ( √ )

3.“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让我们拥抱春天吧”这里用的都是拟人辞格. ( ⅹ )

4.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运用的韵母相同的字,以便使得音调和谐优美. ( ⅹ )

5.“我们写文章切忌不要胡编乱造”,这句话说的对. ( ⅹ )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晋陆机的《文赋》把文章分为( D、十种)文体。

2.解放后,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专著是( B、《语法修辞讲话》 )。

3.《易•乾卦•文言》中提出了“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其中,“修辞”的意思是( C、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 )。

4.针对某些调查组,在茶叶上市时节以调查为名到茶农处“吃喝带”的现象,某报刊以“茶农怕来调茶组”为标题写了一篇报道。这一标题是利用语境因素中的( D、话语的具体环境 )来提高表达效果的。

5.“百里改诗”的典故说的是( B、任蕃 )。

6.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写了他建在山上的小屋。这里“空中楼阁”的选用,使成语修辞( B、新鲜别致 )。

7.《人民日报》曾以《杞人胜天》报道河南杞县大旱时,当地人民满怀必胜信念与大旱斗争的事。该题目是成语活用的例子,其修辞作用是( B、内涵丰富 )。

8.下列各句属于叠用的是( C、群鼠已经扑上来。有的撕鞋袜,有的啃脚趾,有的缘裤上蹿,咬腿肚子咬膝盖。(刘征《鼠辈的变异》) )。

9.从修辞学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对长句子和短句的理解正确的是(D、句子的短和长是相对的,它们最大的区别是结构简单还是复杂。 )。

10.下列对反问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

11.“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状语后置,使假设复句的从句和主句之间意义联系更紧密,并强调了状语。 )。

12.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 B、双音节化 )。

13.下列对声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古诗中平仄安排可概括为:同句中相互交替,对句中彼此相同。 )。

14.下列对语音段落和语法结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字音节的语法结构关系和语音停顿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例外。)。

15.在中国最早提出修辞格概念的是( C唐钺 )。

16.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B、墨子 )。【春天的脚步近了】

17.“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C、把人拟作物 )。

18.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道是晴无却有晴”属于( B、谐音双关 )。

19.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是( B、借指“三年 )。

20.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D.比喻 对比 夸张 )

①普通话听说能力已成为年轻人在香港求职的一道门槛。

②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律人,则害了别人。

③他小心得连吐口唾沫也要看看是不是淹死了蚂蚁。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自于( B、《左传》 )。

2.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是以( B、《修辞学发凡》 )的出版为标志的。

3.主张“言必近真”,提出“拨浮华,采真实”,倡导“文约而事丰”的专著是( C、《史通》 )。

4.下列爱护草坪的说法中,比较有艺术性的是( D、足下留青 )。

5.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数枝”改为“一枝”的诗人,被后人称为“一字师”。他是( C、郑谷 )。

6.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用“人声鼎沸”形容孩子们在老师严厉督促下“放开喉咙”的读书声,使成语修辞( D、风趣诙谐 )。

7.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B、别指 )。

【春天的脚步近了】

8.下列各句都是对偶句。属于正对的是(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

9.下列肯定句和否定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一般来说,否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肯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 )。

10.下面对“书面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整齐的句子相对口语句较多。 )。

11.下列句子后括号中的话是对倒装句修辞效果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D、老北京见面就说:吃了吗您?(主语后置,表示强调主语) )。

12.“家书抵万金”的平仄情况是( A、平平仄仄平 )。

13.下列对三音节语音段落在现代汉语中地位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C、起调节作用。 )。

14.下列对双声和叠韵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

15.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 A、38种 )。

16.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B、墨子 )。

17.“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 B、部分代整体 )。

8.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属于( B、直接、

扩大夸张 )。

19.“人穷志不穷”的修辞格为( C、拈连 )。

20.“利剑腰斩罪恶——厦门特大走私案查处始末”中,“利剑腰斩罪恶”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格,对这项修辞格的运用解释最正确的是( B、将自己的褒贬爱憎寄托在被比拟物上,使要表达的内容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共10分)

1、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答:借代

2、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答:比喻(借喻)

3、旗杆上插鸡毛,好大掸子(胆子)!答:双关

4、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答:回环

5、说是“咸与维新”了,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二次革命的时候,就突然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人。答:比拟(拟物)

6、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答:顶真

7、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答:拈连

8、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答:夸张 比喻 对偶

1、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答:借代

2、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答:比喻(明喻)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答:双关

4、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回环 对比

5、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答:比拟(拟人)

6、后来这终于从浅闺传进深闺里去了。答:仿词

7.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答:顶真

8、六月十五日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象着了火。答:比拟 夸张

四、综合分析题(共45分)

1.下面的标题均有两种说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4分)

(1)万人争听李政道学术报告。(2)万人争听李政道论“道”。

答:第二种说法好。李政道作为著名华裔科学家,做学术报告乃份内之事,因此这种说法不足为奇。而科学家论“道”让人颇感新鲜。在“道”字上加上引号,表明此“道”非彼道,究竟道貌岸然出什么,这一悬念足以引吊起读者的胃口。

2.下面各例是报刊上的标题,它们在词语搭配上有什么特点?(每小题3分,共6分)

(1)“高钙”多高才算高 “高营养”高在何处

答:采用的是相同词语或语素配合的方法,使表意突出,产生互相映照、衬托的效果,使语言含义深刻。

(2) 品味 品位 (老醋)

答:两词为同音词,但意义不同。品味为动词,充当述语,而品位为名词,充当宾语,二者配合新巧。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每小题3分,共6分)

(1)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答:好。“摸”使读者从中本能地预感到孔乙已生活的穷困潦倒和买酒时的窘迫。

(2)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 .答:好。“洒”写出了美帝国主义以救济粉为钓饵,以施舍的姿态来引诱某些人上钩,这是对美帝国主义所作的深刻揭露。

4、指出下面各例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格,并说明其作用。(共15分)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答:双关,寓意深长,耐人咀嚼。路指人生之路,夜是黑暗的社会。

(2)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答:拈连,心与聋的超常规组合,能引起人们感悟,发人深思。

(3)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鲁迅《这个和那个》)

答:仿词,使表达带上同中有异的对比性质,惊警深刻,含有幽默讽刺的意味。

(4)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吴伯萧《菜园小记》)

答:比喻,反问。 “一畦菜”是本体,“一道清新的诗”是喻体,整个句子又是反问句。通过比喻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反问使语气得到加强。

5.按要求变换下列各句的句式(6分)

(1)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改为短句)

答: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十一”快来了,尝到了“五一”旅游节甜头的商家有谁愿意放弃这个好机会呢?(改为否定句)

答:“十一”快来了,尝到了“五一”旅游节甜头的商家有谁不愿意抓住这个好机会呢?

6、 请标出下面诗句的平仄。(用“-”表示平声,用“︱”表示仄声,分别标在每个字的下面即可。8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下面的标题均有两种说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4分)

(1)窗关好,门锁好,安全防范不可少

(2)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外出时要关窗锁门

答:第一种说法好,“窗关好,门锁好”采用的都是主谓关系的短句,既简捷明快,又具体形象地表达出安全防范的措施,且“安

全防范不可少”进一步强调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好”、“少”都押ao韵,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2、下面各例是报刊上的标题,它们在词语搭配上有什么特点?(每小题3分,共6分)

(1)文化名人 文化情结

答:采用的是相同词语前后配合的方法,使语言显得新鲜活泼,增强了语言的份量,提高了语言的力度。

(2)大家动手扫“大家”

答:第一个大家为代词,第二个大家为偏正词组大家庭之意,二者形式相同构造意义不同。标题让一个充当主语,一个充当宾语,使语言富有趣味性,提高了人们的公民意识。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每小题3分,共6分)

(1) 红杏枝头春意闹。 .答:好。用动词“闹”字,使人想到鲜花怒放,蜂飞蝶舞,还把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联想和想象都调动起来,用来丰富诗的意境。

(2)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和女孩儿似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同坐车,好不好?” .答:好,它把一个孩子在马上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所以给人的印象很生动,很形象。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请简要分析其修辞效果。(15分)

(1)这孩子人小心不小,好好培养,将来是个人才。

答:拈连。拈词“小”和本体“人”,拈体“心”分别组合成的两项,彼此互相映衬,使孩子“心不小”,即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更深切地表达出来。

(2)现在有些地段的人行道被小摊贩们和乱停乱放的车辆占满了,又脏又乱,真是人行道上难行人。

答:回文。本体为“人行”,变体为“行人”。本体和变体两词语内部成分顺序不同,结构不同。人行道本来就是供行人走的,由于乱摆乱放,侵占道路却使行人难以行走,两相对照,对这种反常的混乱的社会现象给予有力的曝光批评,吸引起有关部门注意,加强了语言讽刺效果。

(3)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鲁迅《这个和那个》)

答:仿词,使表达带上同中有异的对比性质,惊警深刻,含有幽默讽刺的意味。

(4)昨天下午1时30分左右,守护者“胖墩”用望远镜观察到已经有两只小雁出壳了,它们和小鸭儿大小相当,毛茸茸的。今晨其中一只已经下水“散步”了。

答:借代,拟人。借本体所属的特征代本体,具体鲜明,突出特点;把运用于人的动词性词语“散步”用于刚出壳的两只小雁,颇有情趣。

5.按要求变换下列各句的句式(6分)

(1)这劳动场景深深地感动了老戴。(改为被动句)

答:老戴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感动了。

(2)这是小说《祝福》中记叙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后对人们讲述她丈夫如何害伤寒死去以及儿子如何被狼叼去吃空了五脏的悲惨遭遇的一段。(改为短句)

答:这是小说《祝福》中的一段。这一段记叙了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后,向人们讲述她的悲惨遭遇:她的丈夫如何害伤寒死去,她的儿子如何被狼叼去,吃空了五脏。

7、 请标出下列诗句的平仄((用“-”表示平声,用“︱”表示仄声,分别标在每个字的下面即可。8分)

山居秋瞑(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下面的标题均有两种说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8分)

(1)①喝“明天”的牛奶 吃“明天”的面包 生产日期,你和谁逗着玩

②厂家弄虚作假 今天出厂的牛奶、面包竟然标上“明天”的日期

答:第一种说法好。生产厂家在“生产日期”上弄虚作假、欺骗顾客,对于广大消费者可以说已见怪不怪了,因此采用第二种说法直陈其事,恐怕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而第一种说法,喝“明天”的牛奶,吃“明天”的面包,看似不合逻辑,恰恰是这种超越常规的写法,才能抓住读者。“生产日期,你和谁逗着玩?”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一种轻松活泼的调侃中却能揭示出耐人寻味的话题。另外,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很上口。

(2)①我们要注意点点滴滴的节约,避免铺张浪费

②浪费好似河决口 节约犹如燕衔泥

答:第二种说法好。“浪费”和“节约”相对,运用对偶的反对、匀称整齐的表达形式对照地表达了浪费之易和节约之难,以提高人们对两者的认识,有对照、有比喻,采用了对偶手法,表达效果十分鲜明。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12分)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好。“绿”字更准确恰当,新鲜活泼,形象地描绘出春风吹过,万物复苏,草木葱郁的景象,这种视觉上的刺激更能激起人们的绵绵的乡情。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答:好。“排”字立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孔乙己当时生活的阔绰和他慢条斯理的文雅神态,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拘谨和迂腐。

(3)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答:好。“飞”更形象地写出跑得速度快和兴高采烈,张着胳膊连跑带蹦的扑过来的状态。

(4)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忍不住动怒,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好。意思是把东西用力一推,表示生气和责怪,充分显示了七斤嫂对七斤的怨恨情绪。

3.指出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它在修辞上有什么效果?(6分)

(1)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答:这是双重否定句。以此来表示范围,强调一个不差,比“都变忧为喜”的肯定句表达得更加肯定。

(2)当华灯初上的时候,当巨大的喷泉喷出如雪似玉的水花的时候,当五颜六色的灯光把花坛映得锦绣斑斓的时候,人们便从四面八方走来,观赏这一年一度的广场花园。

答:叠用句式。“当„时候”共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充当的状语,它像优美的和声,浓重的彩笔,渲染了广场之夜和平幸福的气氛。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请简要分析其修辞效果。(15分)

(1)“天鹅”翩翩越海峡,中央芭蕾舞团赴台演出。

答:借代,“天鹅”是芭蕾舞名剧“天鹅湖”中的主要角色,代指中国芭蕾舞演员,说她们飞越海峡,为台胞演出,突出事物特征,使人获得鲜明的感受,显得活泼风趣。

(2)这些人真是胆大包天,至今仍不顾国家法令,在盗猎珍稀动物藏羚羊。

答:夸张, “胆大包天”刻画违法分子印象强烈,表达了对他们置国家法令于不顾,“仍在盗猎珍奇动物”的恶劣行径的极度愤慨。

(3)他太忙了,忙得饭都顾不上吃。

答:顶真。上文的词“忙”作下文的起头,首尾相连,上递下接,互不相扣,使其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充分表现,连贯紧凑,十分感人。

(4)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 (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

答:对偶、比拟和比喻。由于运用了对偶,使音节匀称整齐,语句流畅优美,再加上运用了比拟和比喻,就把列车飞奔时所见到的“灯火”“山岭”描写活了,使之更加形象、逼真。

5.按要求变换下列各句的句式(6分)

(1)老王同志被上级分配到教育部门来检查督促工作。(改为主动句)

答:上级分配老王同志到教育部门来检查督促工作。

(2)《母亲》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1906年写的,深刻反映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工农革命运动由不自觉到自觉斗争过程的一部激动人心的长篇小说。(改为短句)

答:《母亲》是一部激动人心的长篇小说。它是由伟大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1906年写的。它深刻地反映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工农革命运动由不自觉到自觉斗争过程。

6.请标出下列诗句的平仄(8分)

春 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反问句与设问句的异同。

答:都不是有疑而问;(2分)设问句主要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反问句则表示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2分)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在问句之中,已经暗示了出来,(2分)设问句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2分)举例共2分。

2、借代与借喻的区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①借代和借喻的不同点关键在于一个是“代”一个是“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虽然关系密切,但不存在比喻关系;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也可以说关系密切,但仅仅是比喻关系。(4分)②由于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某些共同属性或特征,所以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2分)以上两点举例共4分。

1、 举例说明成语的修辞作用?

答:①意蕴深厚②文字精炼③生动具体④风趣诙谐⑤新鲜别致(每点理论、举例共2分)

2、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①借代和借喻的不同点关键在于一个是“代”一个是“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虽然关系密切,但不存在比喻关系;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也可以说关系密切,但仅仅是比喻关系。(4分)②由于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某些共同属性或特征,所以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2分)以上两点举例共4分。

1、举例分析叠音的修辞作用。

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语意鲜明突出。(2)表情细致生动。(3)语音和谐流畅。(以上要点各2分)举例(4分)

2、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日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作者曾经用过“到” “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选定了“绿”。你认为“绿”为什么比其他字好? 答:从春天的景色描写来看,“到” “过”“入”“满”等十几个字,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但是,诗人之所以要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就是艺术化描写的需要,也是修辞的需要。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看了,人们眼前立即就会出现垂柳飘丝、芳草如茵、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有颜色,有情态显示了景物的具体形象和变化的过程。一个“绿”字给人以无穷的联想,比之“到”“过”“入”“满”等字更具形象。联系全诗,特别是最后一句“明月何日照我还?”我们还可以体会到,诗人面对春天的美好景色,产生了浓浓的思乡情怀;一年一度,江南岸枯了又绿的变化,一片盎然春意,充满美好的欢乐气氛,可是我在外地,又过了一年,现在离家不远了,“只隔数重山”,但不知何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呢?这个“绿”用得太妙了,生动异常,使全诗诗意盎然,境界全出,成为世代相传词语选择的典范。(本小题10分,视表达情况灵活掌握)

1、举例分析长句的特点。

答:(1)信息丰富。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所以能负载较多的信息。(2)气势充畅。长句内容较多,常常蕴蓄丰富的情感,读来显得很有气势。(3)脉络分明。运用长句可以使句子的脉络清楚地显示出来,既突出句子的主要信息,又使其内部的关系表现得很

第六篇: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天的脚步

春天的脚步

“北方的春天是在冰封万里,雪覆大地的时刻降临人间的”。这句话是谁说的已不记得,但是却很贴切。早已过了立春,柳林虽没下雪,但近来连日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任谁都不会认为北方的春天,已经来了。

清晨起来,窗上布满了美丽的冰花,这是在寒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97254/

推荐访问:春天的脚步近了作文 春天的脚步近了手抄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