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经典美文 > 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时间:2018-09-30   来源:经典美文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美文】

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第一篇_如何提高农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借以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特别是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语言交流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途径之一。我们班的孩子地处农村,在语言发展方面较为不足,上课多数孩子不敢上来发言、不敢大方地面对集体发言,回答问题时总是语句不完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环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欲望

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幼儿听、说的内部诱机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它有助于幼儿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并为他们创设理解、宽容、平等、合作的心理氛围,幼儿在这种气氛中才会想去说。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胆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多采用表扬、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星星、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地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最

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第二篇_关于改善农村孩子早餐现状的建议

关于改善农村孩子早餐现状的建议

漳州市芗城区林内小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儿

童们的营养状况已得到显著的改善,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并存等。在这其中,农村儿童的营养状况尤其需要我们关注。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显示,农村儿童的营养状况普遍劣于城市儿童的营养状况。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农村儿童的营养结构不协调,他们的食物以谷类蔬菜为主,乳制品严重缺乏。其次,由于缺乏对早餐重要性的了解与重视,多数儿童没有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并且缺少对营养均衡的关注。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儿童的茁壮成长极为重要,而早餐作为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对儿童成长发育期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不吃早餐或吃质量不高、营养不均衡的早餐都会使儿童的血糖水平不稳定,降低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使其注意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下降,长期如此甚至会导致贫血等严重的健康问题,影响儿童的长远发展。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很多儿童不吃早餐,而在所有吃早餐的儿童中竟有五成以上儿童的早餐质量较差,没有做到营养均衡,其中农村儿童的问题尤为突出。另外,由于农村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其早餐的供应及早餐的质量明显低于城市也成为导致农村儿童营养状况不如城市儿童的原因之一。

据营养专家提醒,在每日三餐中,早餐相对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人在晚餐和第二天早餐之间间隔10小时以上。在这段时间内,人依靠体内储存的能量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在早餐之前,由前一天晚餐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基本消耗殆尽,这时急需补充能量与营养,才能及时供应人的活动所需的能量。如果孩子不吃早餐或吃得很少,就会出现饥饿感,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差等,严重者还会有头晕、乏力、出虚汗等低血糖反应。孩子不吃早餐不仅影响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而且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

习成绩也有影响。长期不吃早餐或吃得很少,还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因此,早餐是孩子良好饮食习惯重要的组成部分,千万不容忽视。现在农村的孩子早餐情况如何呢?最近,本人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学生的早餐情况令人担忧。

本校外来工较多,家长着急上班,没时间照顾子女,只好拿

钱给孩子吃早餐。据了解,五年级班40人,20人吃早餐,占50%;四年级班35人,只有16人吃早餐,占45.7%;三年级班35人,只有18人吃早餐,占51.4%。没吃早餐的原因是:一、学生学饮食的意识薄弱。二、大约1/3的学生因为路远,担心迟到了,来不及吃早餐,大约2/3的学生不喜欢吃早餐。三、有些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不喜欢吃饭。四、甚至有的学生没吃早餐,把家长给的早餐钱积攒起来去网吧上网打游戏,不仅影响了身体的发育,还严重影响了学习。因此本人建议:

一、提供农村学校孩子免费营养早餐。

吃早餐对补充孩子大脑所需的葡萄糖很重要。如果不重视

孩子的早餐,孩子想学好功课,脑子就不太听使唤了。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吃好吃饱早餐,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通过学校食堂供餐对学生实施免费营养早餐,供餐提供蛋、奶、肉、蔬菜、水果等加餐或课间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营养的食谱,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保证质量。并由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二、改善学校食堂条件。

我县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因交通不便,学校分散,部分学校未建设学校食堂(伙房)。针对这种情况,对未建食堂,学生相对集中,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县财政统筹安排学生食堂建设资金,力争在2年内分期分批修建学校食堂。教育局要对不完善和不符合条件的由于学校没设食堂,所以需要依据学生规模,增添食堂以及必备的设施。食堂建设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的标准,

并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颁发食品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后,方可为学生供给营养餐。

三、向家长们宣传早餐的重要性,发放宣传资料。

向更多的人宣传早餐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养成吃营养的早餐的良好习惯,并养成吃营养早餐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大家都有健康的体魄,使儿童们能够健康成长。家长们了解早餐对孩子生长发育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高为孩子提供营养早餐的意识,督促孩子吃营养早餐;一些因经济原因而引起的早餐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2013年12月6日

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第三篇_教农村孩子学作文

教农村孩子学作文

青山铺中心小学 任利辉

参考文献:

1、田荣俊:《田老师教小学作文》,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

2、田荣俊:《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原子能出版社,2005。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7.11

4、《教材教法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DIV< div>

5、《打造精彩课堂有妙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是一个从事二十多年的农村小学教师,我认为小学生初学作文,总感到无从下手,一提起写作文就愁眉苦脸,总觉得无话可说。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农村学生平时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社会接触相对较少,社交能力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我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我对此深有体会。但农村学生们生活在广袤的乡间土地上,可感知的新鲜事物还是非常丰富的,在他们周围发生的事、出现的人、各种建筑、山间田野的风光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由于在学生平时缺乏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的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不会把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成作文中优美词句。下面我就该如何指导好农村学生初学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谈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搜集素材、快乐入门

学生感到写作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写出来的文章又怎能做到用词确切,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熟读成诵,积累词句。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朗读和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在课堂上我非常注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逐渐学会纠正自己的发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错误,提高朗读能力。背诵能发展学生思维,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又能从中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教师应抓住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

2、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农村学生朝夕面对的青山绿水,常有摘野果、捉小鱼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丰富多彩的事物记下来。

3、创设条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国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说过:“美好的阅读是为了给学生的精神打底。”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作铺垫,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走进阅读,是为写好作文播下收获的种子。很多人都知道并认可这一句话:“通过读书学习读书,通过写作学习写作”。但据我了解,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课外书籍少之甚少,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无疑是纸上谈兵。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每到假期我都

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两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这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引导学生多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必定有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4、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内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或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分门别类用日记或片断形式记下来,也可以用小卡片的形式摘录下来,还可以开展比赛活动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培养兴趣,轻松写作。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又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兴趣之火。”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首先讲明道理,引起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离不开作文。如学校要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我就在班内开展了评选活动,选出优秀少先队员,然后让同学们讨论他为什么是“优秀少先队员”。最后我提出一个作文题目:记一名“优秀少先队员”。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也觉得写文章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就有了作文的兴趣和自觉性。

2、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在玩中学,学中玩必定能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譬如写《一件有趣的事》时有关“老鹰捉小鸡” 的游戏片段,我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参加游戏时的场面,回想老鹰、母鸡、小鸡的神态,重点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如“张开、闪、扑、躲、抓”等,再带学生到操场上做游戏。学生在紧张、兴奋又快乐的气氛中领会到老鹰、母鸡和小鸡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然后再开始写作,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得内容充实,语句生动条理分明。真可说是学中玩,玩中学,寓写于乐,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课堂上,我先将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学生一听,个个迫不及待,互不示弱,拿起笔一鼓作气地将故事完整地写出来了。并且多数学生写得都很具体、生动,有些学生还增加了一些情节,使故事变得更有趣。通过这样形式的训练,学生既感兴趣,写作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4、在教学中应将起点放低,激发他们写作积极性。学生写作时每一点成绩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他们从教师对待这些成绩的态度中判断老师对他们期望值的高低,老师要用诚恳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功。根据小学生喜爱表扬、鼓励的特点,每次习作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时刻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学生作文的进步,及时鼓励学生,对差生更不能忽视,要努力去发现作文中的亮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作文进步的喜悦,增加写作的内动力,从而使学生爱上作文。同时要求学生把优秀作文抄下来,布置成作文园地,在交流中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这样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鲁迅曾经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点内容。

1、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教学作文,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抓住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从内容入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概括归类,逐步认识,从实际出发,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也可以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观察。如观察植物,往往先看它整个的模样、大小,再看平时是什么样?风吹起来是什么样?然后再深入一步,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最后再看整体。观察有一定顺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会层次分明,让人看了头绪清楚,印象清晰。

2、观察要学会比较。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运用比较,可以深化学生对观察的理解,是培养他们认识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我还引导学生对一些事物进行长期观察,如气候的变化,春天到了,学校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田野里的植物又有了哪些变化?每天作好观察记录,每天进行好词好句评比,这样经过一个多月,学生基本掌握了对自然气候花草树木的描写了,我还鼓励学生在家种豆芽,或利用跟家人到菜园瓜地帮忙的机会抓些小蝌蚪回家饲养,用心观察,注意发现动植物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并细心作好观察纪录。

3、观察要有想象。在指导学生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时,要重视启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为了把作文写的内容充实、生动感人,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展开想象,让静止的图画在我们脑中动起来,“活起来”。如观察文具盒上的“两条小金鱼”,我启发学生从画面内容出发,抓住事物的神情姿态进行思考想象。两条小金鱼在水中干什么?看,它嘴边怎么鼓起了一个个小泡泡,那只小金鱼怎么沉在了缸底?通过观察写作实践,画面就会在头脑里动起来。画面动起来了,文章也就活了。观察时只有充满激情,才能使我们观察的事物充满生机。我鼓励学生用比喻,拟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把平放在桌上的尺子,会是“静静地躺在桌面上”,陶瓷猫的耳朵会是“竖在脑袋上边”,蘑菇就像是一把把小雨伞,柳树姑娘的辫子在风中轻轻摆动……观察时,只要满怀激情,展开联想,作文用字会更丰富,更有儿童情趣。

四、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我认为作文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作文批改可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1、指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学生首先检查自己写的选材内容是否合题意。然后检查有无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连贯。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最后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好文章,工整地抄一遍,使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相互改。教师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要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请同学们提出意见帮助修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的作文进一步完善,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

3、教师要认真批改。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对观察细致,表达得体,富有创见的作文,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写上赞扬、鼓励的批语。对语句不通或词不达意的作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对这类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最好叫学生当面批改,不能不改,更应该详改,这样才能逐步填补他们过去缺陷的知识,使他们建立作文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但小学作文教学之路又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今后我会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

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成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使作文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

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第四篇_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对个人至关重要,而且对促进整个社会文明与进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人表达能力是从小培养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学会表达与交流,用语言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在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比起书面语言来.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作用。可就当前农村小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呢?我认为至少得从三方面入手

一、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现状。

1、学生在校语言表达的现状:学生发言积极性普遍不高。老师提出问题后,举手的很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分角色表演,根本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时语言表达不完整。在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老师特别重视孩子们说完整话,但是到了高年级,学生说话的重点变为对说话内容对错的关注,老师们对说完整话的训练也就没了那么重视,于是在高年级,孩子们回答问题往往都是半截话。在课外的语言交流中更是趋于 “土”语化。

2\、学生生活中,学生们与人交往时,也存在着诸多毛病:一是自信心缺乏,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不敢说,很多学生只愿与家人交流,在外则沉默如金。二是缺少语言积累,不会说。说话内容不完整并缺乏逻辑!乱说一气!

二、认真分析农村小学生口语现状产生的原因。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机制中对口语表达能力评价的缺失,导致语文教师对学生该项能力培养的轻视。

虽然新课程改革实施到现在已经有些年头,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手段在老师们的努力下,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但就农村小学来说,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考试仍然是评价的重中之重。教育领导单位用其评价学校,学校用其评价老师,老师用其评价学生。而平时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鼓励性评定似乎只是一种无关

大局的过场了。从而导致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口语训练偷工减料。我们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上,每个积累运用中都有一个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题。这在教学要求中是让老师们用一个课时指导学生进行交际训练。可是大部分老师没有按照要求上好这节课,要么提示一下,一带而过;要么丢掉几个,只选择好准备情境的几节让学生做做。胆小的,不肯说的很少得到锻炼。

2,农村小学生口语现状除了学校教育有关外,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还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交往的基本上都是自己身边的长辈。在和长辈们交往时,孩子们说话的口吻往往是命令性的,例如:“爷爷,奶奶,给我„„”;或者是“爸爸妈妈,我要„„”等等,让听话人听不到商量的语气。如果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或许就会用哭闹来要挟长辈,若是长辈们没有足够的耐性就会让孩子要么频繁使用这一招,要么就是长辈武力解决问题,孩子从此再不敢向大人提要求。其实,这是培养孩子和大人们进行口语交际的良好时机,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没有抓住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流动性日益增强。“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辈对他们一般都比较溺爱,一般只管穿暖吃饱。孩子们往往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愿意张口说话。在农村,本来人口就比较稀少,加上现在青壮年劳力基本上已经出去打工,孩子们见到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理所当然的见到陌生人的机遇就更少,要和陌生人交谈的机会那真是微乎其微了。于是,万一和陌生人交谈出现躲躲闪闪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三、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方法。

首先,引起重视,把口语表达作为教学重点。

让各位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各位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重对孩子头表达能力的评价;在教学工作安排中要注意教师对口语交际课是否正常教学;在教研活动中要重视对该课的听课评课。

其次,多管齐下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从不愿说到愿意说。要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话题发表自己的【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教师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共同“拉家常”、聊天,一起讲故事,续编故事,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尤其是通过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更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起学生的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增大口语交际面。

2、在活动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组织“丢手巾”、“画嘴巴”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说;可提示: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组织劳动活动。如组织学生拔除草坪杂草等。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春游秋游,让学生讲述自己所见景色及感受等。

3,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表达。鲁迅曾经说过:“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其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能懂、该问,或可取的。”一方面,老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家长忙里偷闲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班级、路上听到、看到的新鲜事),说来听,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学生是最愿意和自己的亲人交谈的,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是语言训练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家长本人更应当善于倾听并有良好的习惯。二是设计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布置家庭作业“打电话”:让孩子和妈妈“打”电话,爸爸做评委;让孩子和爸爸“打”电话,妈妈做评委;让爸爸和妈妈“打”电话,孩子做评委。模拟家里有客人的场景,提供孩子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家庭中多交流、多表达,注意运用礼貌用语,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性格开朗,语言流畅,有自己的见解。

第三、合理给学生加担子。

虽然给学生减负是当前学生的主流,但农村学生缺乏监管。很多学生回到家中,电视、游戏的吸引吸引力远超过对学习的性趣。在此情况下课外作业必不可少。要求学生在课余听、说、读、看并持之以恒的对其进检查督促是老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老师的坚持必然带给学生持之以恒的动力。比如让学生听新闻、讲新闻,不但能让学生知识得以丰富,还能让其学会很多表达技巧。以看引说 ,以读学说,以听导说,让学生真正做到“能说会道”。

总之,语言运用的最终目的是口语表达,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农村孩子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我们多多关注,多想办法,让孩子们个个愿说,敢说,能说,会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徐吉华.让“羔羊”不再沉默——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现象的思考及策略.小学语文教学,2003,(9),22。

[3] 秦敏.巧用课程资源,优化口语教学.小学语文教学,2003,(6),28。

[4] 杨再隋.夏家发.刘仲林.倪玉婕.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10), 77。

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第五篇_竹乡孩子话翠竹日志

活动准备阶段【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3月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天气晴朗。五年级教师组织本年级学生召开本次实践活动的动员大会,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下是老师的部分讲话记录:

“世界竹子看中国,叙永竹子看向林”,向林是我县的竹子之乡,“以竹兴乡”是我乡的主题。而且,竹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很熟悉的,对于能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竹在给我们带来生命力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我们身边有哪些竹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带着一份好奇,去亲近它们,了解它们,研究它们。

3月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到临时学生干部处报名。从报名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参与度极高。下午,临时学生干部根据学生报名的情况把学生分成了5个小组,每个小队10个队员。

3月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周末,大队长余铤组织其余的4名学生干部和4名小队长在学校五年级教室召开第一次会议。内容是明确各学生干部和小队长的职责,并共同讨论本次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经过大家的协商,一致同意,大队长为总策划,总监督;其余五名学生干部分别深入各小队指导开展工作,各小队的小队长负责各小队的具体事宜。会议还明确了各小队的实践调查任务,并在时间上做了统筹的安排。大家还根据各小队的分工为各小队取了名字,并有了自己的口号。

(1)缤纷面点组。

(2)琳琅满目组。

(3)翠竹富民组。

(4)翠竹种植组。

(5)绚烂竹文化组。

活动调查阶段

各小队分别按照各自的研究内容,在小队长和学生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农家、压板厂、竹编厂、网络、图书馆等地方,对竹展开调查了解。通过采访,查阅,亲自实践等方式从各个方面带领学生走进竹的王国并在调查表中做好记录。

3月9日——4月8日【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活动整理汇总阶段

4月9日 星期四 雨

各小队根据近段时间调查的结果,组织召开小队会议。内容是汇报他们收集了解到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汇总、归类、整理。

4月20日 星期一 雨

各小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再次召开会议,根据汇总的资料,讨论以怎样的方式汇报,既能激起大家的兴趣,让大家耳目一新,又能很好地把我们收集的信息传递给大家。通过一个上午的讨论,得出了一下结果:

1、缤纷面点组。

介绍向林乡竹的分布及种类(常见竹种和稀有竹种),用快板展示世界竹的种类。

2、琳琅满目组。

学生用打油诗的形式交流竹在生活中的的应用。

3、翠竹富民组。

(1)、交流在调查中了解到的向林乡竹业资源的概况,切料厂、竹编厂、压板厂的情况及向林乡政府对竹业发展的规划。

(2)、小组齐唱歌曲《向林我的家》

4、翠竹种植组。

(1)介绍竹头的选择、挖掘、栽种、护理及上网调查竹子为什么会开花。

(2)小品《种庄稼与栽竹》。

5、绚烂竹文化组。

(1)交流收集到的诗词歌赋。

(2)说说有关竹的成语、歇后语。

(3)自己写的有关竹的习作片段。

(4)介绍自己的画。

活动汇报阶段

4月23日 星期三 晴

【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同学们根据近段时间的收集整理,已经做好了汇报交流的充分准备。

有关鼓励农村孩子的语句 第六篇_寻找童谣

寻 找 童 谣

固镇县杨庙中心小学

2012年03月21

桑道兰 日

寻 找 童 谣

安徽省固镇县杨庙中心小学:桑道兰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性,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到社区、家庭和地方上,挖掘身边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拓展语文课堂窨,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自然和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用知识思考生活与人生,在实践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

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似乎学习的路越来越窄,学习的知识越来越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教师还不十分清楚如何改变目前的教育方法。农村语文课堂实施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就其中童谣的寻找,在开发教学资源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寻找童谣”之念的产生。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是的,老人心里留下了许多现在孩子所不知道的见闻,有上世纪人的生活经历,有旧中国的故事,有祖先的神话传说。那样丰富,那样珍贵。可是在今天的社会生活和传媒环境下,这些历史文化如学校图书馆的陈旧的书一样,已经没有多少人对它感兴趣,它怎么能吸引孩子呢?它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丰富变幻的动态,静静地,就如一条古老的河流,不肯停下脚步。孩子们喜欢最新的、他们在电视和电脑上所熟悉的东西。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你为他们痛心。阅读太多那些类似快餐和垃圾食品的东西,他们的精神会变得空虚,他们的情感会变得冷漠,他们的心会变得浮躁。我们许多老师就在感叹:现在的孩子难以树立人生的理想,太难教育了;我们的家长就在痛心:虽然现在经济在发展,但孩子们缺乏幸福感;我们的社会就在惶恐:现在整个社会道德缺失,文明败坏,孩子不懂得感恩„„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目前的问题呢?是他们接受的教育与身外世界的隔离,是他们接受的文化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断裂。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思考:人在哪里生存,人从哪儿来,人将留下些什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思想情感与精神链接起来。

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与学习,我决心从眼前的细微处朝向它努力,这时我想到了童谣。

许多中老年教师可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童年时躺在老人怀抱里所听的歌谣,那样质朴,那样温馨,悠然回荡在我们灵魂深处,不曾远离。今天的父母,纠缠于繁忙的工作、个人交际与生活,使得今天的孩子被电视动画片和网络游戏包围着。那些曾经为我们带来美好记忆的童谣渐渐地远了,为人们淡忘了。

“冷冷,小狗等等,”,“冷冷,小狗等等„„”回忆童年的时光,耳边常常响起这歌谣,眼前出现外婆一边摇晃着怀里的弟弟,一边用勺子在茶碗里搅着的情景。那蒙蒙的热气袅袅地升腾着。那简单得几乎没有什么内容的歌谣,让我的心总是那么感动,外婆的慈祥温暖着我细小的心灵,那温暖一直伴随我成长。

大约是年岁的增长吧,我越来越怀念那遥远的童年,怀念那童年的歌谣。它会永远地在生活中湮灭吗?它真的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成为过时的、应该被淘汰的陈旧的东西吗?既然它来源于生活,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情感,滋养了一代代人的灵魂,它就应该有自己的历史价值。寻找那存在于百姓中间的文化——童谣的计划在我心里酝酿了。

二、“寻找童谣”行动的实施过程。

可是寻找童谣这个计划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启动的,在农村,家长们与孩子交流与沟通的意识薄弱,他们有时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平等对话,农村孩子在口语交际方面表现拘谨、羞赧,这项工作耗时肯定很长,对教学进度有一定的影响,还需要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阅读了萧红《呼兰河传》,童年的记忆再一次被呼醒,我的心一次次激动得不能自抑。原来童谣是给予孩子最早最好的启蒙教育,原来童谣是值得珍藏和继承的传统文化。于是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创造了诗歌朗诵会、节日联欢会、“走向生活”手工制作展、读书交流会和课本剧表演等各种展示机会,逐渐使班里的学生具备了大胆自信、积极主动的特点。而六年级下册教材恰巧安排了关于诗歌的综合性学习,为我的计划实施建立了平台。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有幸被谱写成歌曲的童谣,传唱非常广泛,

深受孩子们喜欢。从这首童谣开始,我给学生讲了自己小时候的许多故事、见闻,激发了学生对上一代人生活经历的了解兴趣。顺水推舟,我布置了寻找童谣的作业。每天我都要询问他们搜集的情况,遇到哪些问题,给予鼓励,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农村孩子有的也是童谣陪伴长大的,甚至他们今天在一起游戏时还在歌唱着,像“你拍一,我拍一,马兰花开二十一„„”等歌谣,所以他们乐意去寻找。搜集历时两周才结束,随之我们专门搞了一个展示活动。首先,所有同学把自己搜集的童谣抄写在黑板上,大大丰富了搜集内容。同学们一边抄写自己没有的童谣,一边兴致勃勃地议论着,笑着,感觉非常有趣新奇。接着,我们共同交流和讨论了对这些童谣的理解、疑问。童谣越来越显出它丰富的蕴藏和深远的影响力,学生对童谣的情感也更浓厚了。后来,我们围绕这个主题写了小作文、出了一期《手抄报》。

三、“寻找童谣”活动的意义。

首先,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世界文明是人类几千年不断创造、发现、积累的结果,其中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离不开它产生的条件,如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创作者的个人思想情感和阅历等等。童谣同样有它产生的历史和存在价值。搜集和研究童谣的活动,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如,学习中,大家感受到童谣都和生活密切相关,童谣像诗歌一样押韵,语句简短,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童谣还具有故事性,形象生动。诵读“拉~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请闺女,请女婿,就不让那小坏蛋去。”这首童谣时,我引导同学们想象老人把孩子抱在怀里,拉着他们的手,一边唱一边逗他们笑的情形。孩子小得可能根本不懂那语言的意思,但他们感受到了爱,感受到快乐。“小坏蛋”没有讨厌之意,而是充满了喜爱之情。纯朴的浓浓亲情氤氲着孩子们的小小心灵。我给他们介绍了相关的传统习俗,过去出嫁的姑娘是不能随便自己回娘家的,必须娘家去接,还得婆家同意才能接回来。如果看到女儿自己回家来,娘家人是非常惊诧悲伤的,因为只有女儿被休了才会自己回家来。所以家乡唱大戏,对于娘家人和嫁出去的女儿来说都是难得、亲人欢聚的机会。他们将来到中学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可以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过去未知文化的探索欲望。

其次,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期局限于室内的课堂教育,会影响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的留心与探索的好奇心,剥夺了他们的观察、动手和思考的机会,。农村孩子还受家庭环境的制约,往往缺乏与成年人交流学习问题的勇气。如,当时我们班的桑猛,作业布置几天,他就不见行动。他用各种理由邀搪塞。咋办呢?给他下硬性命令:必须去向父母或村里人请教。后来作文中,他谈到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挣扎,走向村里的老人,开口说第一句话。在课堂交流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遇到了方言的问题,许多同学凭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语文学习方法,猜测方言中一些读音与字的写法。如,“炸~炸,炸zhuà莲,吃一个,卖一个,得儿歹,又一个。”那“zhuà”音是什么字呢?淮北地区的老人经常叫向日葵为“zhuà莲”,我们推测向日葵的金黄色圆盘总是跟着太阳转,会不会是“转”字呢?王倩同学利用大辞典查到了一个词“转日莲”,于是我们肯定了这个音就是“转”字。有些民间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存在糟粕、残缺,所以我引导学生学会摒弃不健康的东西,学会辩证地分析事物、完善事物。学生在搜集童谣的过程中,有的互相结成小组、对搜集的资料一起交流、讨论,这也提高了他们团结合作的学习能力。

第三,拓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正确认识。

过去,为了抓考试成绩,老师围绕着课本和作业转,也形成了学生认识上狭隘的定势。他们把语文学习与周围的环境、个人生活和思想情感割裂开来,丧失了学习主体的意识、对知识探索与研究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童谣的搜集、理解和写作,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童谣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是与我们的语文学习密切联系的。儿时游戏唱歌谣、在田野里劳动、雨雪天追逐打闹之类的实践活动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积累,他们的作文也有了真实的情感。

第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活动中,我们发现了淮北地区的童谣,往往是老人哄孩子时吟的、孩子们在游戏时唱的、农民劳动之后哼的,而没有像高原、大山和森林地区那样纵情高歌的。为什么呢?分析分析,原来与我们淮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有关。这里土地平坦,人口密集,不适于放声歌唱。汉族人的性情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484827/

推荐访问: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 鼓励孩子中考的语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