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谈骨气教学反思

谈骨气教学反思

时间:2017-03-18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谈骨气教学反思(一):不妨吃吃“嗟来之食”——吴晗的《谈骨气》教学反思

不妨吃吃“嗟来之食”——吴晗的《谈骨气》教学反思

胡雪梅

大家都有熟悉吴晗的《谈骨气》,这篇文章历来被大家誉为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赞歌。但是,这样一篇万人仰视的文章在我的学生那里都遭遇了一次滑铁卢。

导火线就是那位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穷人。分析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互相探究,展开讨论,有位学生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当务之急是活命呀,管它是什么之食,先拿来吃了活命再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呀!”我正想反驳他,他以不客气地“扔”出一个“重磅炸弹”:“当年,越王勾践兵败之后,屈尊向战胜者吴王求和,替吴王喂马,回国以后,忍辱负重,每天卧于薪草之上,饮食前必先尝苦胆,以磨砺意志,思考制胜对策。如果他兵败之后,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如何做到振兴越国而不再受人欺侮呢?”

听了学生的话,我哑然。我笑了笑对他说:“你说得很有道理!听你这么一说,别说你想不通,连我也想不通了!”

从以上课例中我明白,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建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我们的学生敢说。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无法行使民主权利,仅仅想要对课本发表一点个人见解也不能,更不敢让学生去左右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选择自己的学业发展趋势!这种缺乏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表面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学生只需在“满堂灌”的课堂上记好笔记,下课后再背好笔记,稍不听话就被定义为“坏小孩”。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如何创建这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呢?我想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具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献身的精神。新型教师对自身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他们能意识到教师是传递人类文明,促进和创造人类文明的使者,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负有极为重要和难以替代的使命。新型教师不甘做平庸的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要做塑造美好灵魂的工程师。

二、具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努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无数事业成败的实例证明,非不能为,乃不敢为。只有敢想人所未想,敢做人所未做,敢言人所未言,不守旧,不从众,不随俗,具有大无畏的创新精神,才能冲破旧的理论、观念的束缚,才能有所创新。【谈骨气教学反思】

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魁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四、具有坚定自信、百折不挠、努力拼搏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要构建成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能会遇到困难和压力,只有坚信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即使受到阻挠,也勇往直前,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例如,升学的压力,社会的偏见,不开明的领导者有意无意设置的各种障碍,常给教师以极大的压力。能够顶住这种压力,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为事业无所畏惧、奋不顾身、坚持不懈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因此,新型教师要具有乐观、自信、顽强的心理品质,顶住种种压力,创建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说敢做。

总之,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这种交往是民主、平等、实质上的,而非形式上的。师生在教学交往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做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为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需要全身心的真情投入,我们既要努力完善教学活动,也要努力完善个性。>

谈骨气教学反思(二):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论证方法。2.积累孟子的名句及文天祥的诗句。(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朗读、举例等方法加深对本文的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思考,了解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议论方法。

2.教学难点:对能证明本文观点的事例材料作拓展性探论。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导入“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今天我们学习吴晗的《谈骨气》,本文的体裁是议论文。根据议论文的特色看看作者对“骨气”这个论题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来证明的?(板书:谈骨气)

(二)读文章,理脉络

1.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全体重点朗读)

2.作者在提出这一论点时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不妨对比阅读一下,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我们中国人有骨气”,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很明显,原句是个判断句,语气肯定,“是”有强调的作用,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一感情始终贯穿全篇文章。请同学们再充满激情地把论点齐读一遍。

3.提出论点后,作者引用了孟子的三句话,这三句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孟子的三句话解释为:“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请学生分别讨论“淫”“移”“屈”在文中的含义,ppt出示答案。)

——引用孟子话的作用:(用了引证的论证方法)用孟子的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更有力地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4.在论证这个观点时,作者用了哪些事例作论据?(分组朗读5、7、9三节,适当板书)

【谈骨气教学反思】

(1)论据一:文天祥兵败被俘,高官厚禄收买不了。(ppt展示文天祥挥毫写下的《过零丁洋》这首律诗来有力证明文天祥的“富贵不能淫”)。

(2)论据二:古时齐国一个穷人宁可饿死不食嗟来之食。(“贫贱不能移”)

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就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尊严的强调。(3)论据三: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威武不能屈”)

他即席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慷慨激愤地痛斥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播出一段关于闻一多先生的历史资料)

5.提问:列举的三个人物能否顺序颠倒?

——文天祥是丞相,穷人是平民百姓,闻一多是民主战士,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同时,三个事例按顺序证明了孟子的三句话,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论证。

6.齐读最后一节,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向无产阶级发出号召。

7.对课文的整体写作思路加以小结。【谈骨气教学反思】

提出论点——举例论证---总结。本文歌颂的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概。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富贵不能淫(文天祥);贫贱不能移(穷人);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向无产阶级发出号召。(ppt)

(三)拓展迁移

1. 课文中说:“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从平时阅读,知识的积累以及对生

活的观察中,请大家举出几个有骨气的人的例子。(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展示图片进行生命教育)

2. 教师补充介绍作者,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吴晗其实就是位很有骨气的人。

3.教师ppt展示一个发生在现代较为轰动论坛的故事——由诗人王怀让写成诗歌《中国人,不跪的人》,来表明当今的中国人一样具有骨气。

4.思考:是否从古至今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呢?(学生各抒己见)

5.课堂讨论:

小张同学时常把学校的中午饭一口不吃的倒掉,声称不好吃,老师屡次苦口婆心的加以劝导却屡教不改,并与老师顶嘴,有同学说小王的挨饿行为真有骨气。让我们思考一下,小张同学的这种行为是不是有骨气的表现?(有骨气 ≠娇气和傲气)

(四)自我小结

(播放歌曲《中国人》-----激起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插入相关“特奥”成功举办的信息,以民族精神教育来宏扬中华美德。)早在几十年前,梁启超就给了我们答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要弘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就让我们牢记中国人的骨气,做一个有志的中学生!为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懈努力!

(五)布置作业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把感受写在随笔本上,1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谈骨气

吴晗 文天祥(富贵不能淫)【谈骨气教学反思】

穷 人(贫贱不能移)有骨气

闻一多(威武不能屈

五、教学反思:《谈骨气》是一篇规范的短论。教学本文,目的有二:一是学生初步掌握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基本论证格式。二是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内涵,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这节课,为学生学习一般议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给学生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的培养上特色鲜明。课堂教学开始导入就让学生充满一种自尊、自强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再由文天祥、饿者、闻一多的事例,加深学生对骨气含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做一名有骨气的人的思想感情。突破了议论文只注重结构、论证方法、逻辑推理的局限,体现了大语文教学的观念。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先感性后理性,先容易后复杂,先粗浅后具体再加深。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精读课文----重点突破——联系实际----迁移升华的方案,让学生明白思路与方法,充分体现其示范性、启迪性。这一课的教学不仅仅是把这一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这一课为例子,做好示范,教给学生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把握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结构——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体味语言。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这一课中所学到的读书方法和步骤,自己去阅读其它一般的议论文,形成阅读议论文的技能。

反思本文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整体阅读,分析结构。让学生概括文中三个事件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三个事例的典型性,同时把握文章的基本论证格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全局的把握,教师教学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二、局部阅读,体味语言。对文中各部分的分析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其准确性和作用,并让学生积累一些词语或句子。

三、联系实际,迁移升华。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举出无产阶级“威武不能屈”的一些事例,先让学生概括出主要事实,再进行简洁议论。这样既能进一步体会“骨气”的真正含义,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设计“做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今天怎样做有骨气的人“这个环节,对学生学习做人,学习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技能。”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精读课文,重点突破——联系实际,迁移升华。我所设计的三步教学思路,也是我有意训练并努力使学生形成的阅读思路。如果学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而拿到开启议论文的钥匙,必将为其今后议论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学不仅仅是把这一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这一课为例子,做好示范,教给学生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把握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结构——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体味语言。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在这一课学到的读书方法和步骤,自己去阅读其它一般议论文,并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技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如:学生质疑、探究体现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谈骨气教学反思(三):2015谈骨气教学反思

反思一:谈骨气教学反思

《谈骨气》是吴晗先生的一篇文章,被选入了中学生的课本,基本上人人读过,是一篇很有名的文章。直到现在,很多老师会用这篇文章来讲议论文的写法,我想是值得讨论一下的。

作为议论文,就要说下写作目的。我们辅导学生写作,往往忽视这一点。所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浮光掠影,不知所云。要明确告诉学生,写作是一种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特别是议论文写作,是要针砭时弊的。就算是写个“论毅力”,其实也是在进行批评别人(或自己)的缺点。

那么《谈骨气》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这时候讲“骨气”,是要让老百姓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但是,如果再细想一步,老百姓有了骨气就行了吗?有了骨气就能不被饿死了?三年困难的原因不是老百姓没有骨气,而是决策者的重大错误。也就是说,吴晗这篇文章开错了药方,简直是在愚弄蒙骗老百姓。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的原稿和选入教科书的文本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删去了第四节“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删了这一句,就是为了泯灭这篇文章的时代性,也动摇了这篇文章的结构。

从原文我们可以知道,吴晗举出了三个例子,这三个例子是装在“为当时进步事业服务”这个大口袋里面的。也就是说,吴晗不是在空洞地谈骨气,而是把骨气定义为:“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题小做”,一个大的题目,从一个小的切入口去做文章,这点是值得学习的。

但是吴晗的第二个例子,却不能证明这一点。第二个例子是“不食嗟来之食”。这个例子无关于“当时进步事业”,举这个例子是不妥当的。这点是文章的重大败笔,不能不引起重视。

按照现在议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是要有例子,然后要论证。学生最大的失误就是只有例子,没有论证。是不是议论文一定要这样写呢?其实未必的。但是因为学生不会论证,只有例子太空洞了,所以老师不得不下了死命令,一定要论证。但是这篇文章,是没有论证的。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不是个指导议论文写作的好例子。

当然,我们也可以告诉学生我们的要求,让学生根据我们的要求改写这篇文章,也许让学生去修正名家名作,他们会有点兴趣的。

反思二:谈骨气教学反思

九上语文第二单元前两篇课文是两篇演讲稿,属于议论文范畴,我们组在教研时研究决定,把议论文的常识教给学生,然后结合论文常识来学习文章。学完《敬业与乐业》后,我们发现后面的文章都不是太典型的议论文,为了巩固议论文常识,让学生学会分析、写作议论文,我们组在下一次教研时又有大胆举措,决定增学吴晗的《谈骨气》,以达到让学生会读会写议论文的目的。

决定的事就马上行动,这是宋老师的一贯作风,她先找到《谈骨气》的原文,然后印发学生。我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认真、细致地学习了《谈骨气》这篇文章,收获很大。

首先,关于议论文的拟题

议论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揭示论题,一类是揭示论点。懂得这一点,对我们拟议论文的题目很有帮助。

其次,关于议论文的结构

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可以参考《谈骨气》这样的结构:先提出论点,然后证明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或重申论点。这样的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很实用。

第三,关于论据的筛选

从《谈骨气》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论据的挑选是多么的精心。文天祥、齐国穷人、闻一多三个事实论据不但分别照应了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三句话,而且涉及古代、当今和封建士大夫、穷人、知识分子等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但全面而且非常具有代表性,从而使得自己的论证严密,无懈可击。

第四,论证方法。

写议论文时,一定要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这样的论文才会详实生动,论证有力,最终使自己的论点站住脚。《谈骨气》不但有事例概述,而且有精当点评,名言引用,这就运用了两种论证方法了。如果再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就又运用了对比论证,若再运用比喻深入浅出的说明白道理,就又运用了比喻论证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多方面、多角度论证论点,也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五,道德教育

这篇文章本身就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德育性很强。讲完课文,我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请你为课文补充论据,也按孟子的三句话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来补充。”同学们思考积极,发言踊跃,有补充面对国民党反对派高官利诱而信仰不改的革命先烈方志敏的,有补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有补充毛泽东亲自为之题词的女英雄刘胡兰的等等。尤其是补充女英雄的,论证更为严密。是啊,《谈骨气》中,吴晗列举的事例全是男的,让人质疑是不是有骨气的都是男人,而中国的女人是否有也有骨气呢?令人打问号。更为重要的是,这补充论据的过程,本身对学生就是一次很好的德育过程。

我们初三的课程是很紧,但是我感觉我们补充学习《谈骨气》这篇文章,值!

反思三:谈骨气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第五册着重培养学生议论的吸收和表达能力。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以议论文为主,在讲第一单元时,我将《谈骨气》一文放在第一课讲,因为这篇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有力,而且结构十分清晰。教学本文,目的有三:一是学生初步掌握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基本论证格式。二是体会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并注意积累有关词语。三是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内涵,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反思本文的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整体阅读,分析结构。

在讲解这课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参看学习了课本“附录”中的《议论文的阅读》,明确了有关论点、论据、论证的知识,而且告诉学生,阅读和写作议论文除了三要素外,还要注重的是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这一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是把握每篇课文的论点和论据。读完课文后,学生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这篇文章的论点。本文在论证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典型的事例论证中心论点。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中三个事件的主要内容(或给三个事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体会三个事例的典型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全局的把握,教师教学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在划分文章结构时,有的学生将1-4段划为第一大部分,而有的学生将第一段作为第一大部分,2-9为第二大部分,在出现分歧的情况下,我让学生讨论:2-4段到底划在第一大部分合理还是划在第二大部分。这一问题引领着学生们更好的掌握了议论文的结构。

二、对比阅读,突破重点。

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每个事例中记叙部分的特点,然后将文中第二个事例与课外阅读材料《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进行比较,具体分析两处记叙部分的区别,不难得出: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作为事例充当论据或论证的材料,比较简明概括;记叙文中的记叙需要对人物、事件作细致的描写,具体而又生动。我认为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实践证明,在学生的作文中,全班78人中有十个左右学生还没有把握好,其余的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议论文中记叙的使用。

三、局部阅读,体味语言。

对文中各部分的分析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其准确性和作用,并让学生积累一些词语或句子。本文的特点是笔尖带感情,作者带着骨气谈骨气,字里行间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和对骨气的赞美。所以在分析内容时,应在讲清基本内容的同时,突出这一特点,让学生深刻领会作者不仅能晓之以理,更能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这些都得从文章的语言入手,并辅之以读。如第1段提出的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其中的“我们”两个字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学生能较好的答出这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又让学生圈划出其他用到了“我们”二字的句子,并反复朗读加以体会。并告诉学生,任何文章都是有感情的文章,你在写议论文时也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当中去。

四、联系实际,迁移升华。

课文说:“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在讲解了文中的三个事例后,我让学生从平时阅读的课内外文章中再举出几个“有骨气”的名人名言和事例,当堂学生举出了不少,像谭嗣同及他的名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刘胡兰、邓世昌等。这样既能进一步体会“骨气”的真正含义,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设计“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今天怎样做有骨气的人”这个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学习做人,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有的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能不被困难压倒,就是有骨气的表现。”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威海被评为“人居奖”,说:“我们努力把威海建设好,迎接更多的外商投资,不在外国人面前丢脸就是有骨气。”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我当即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查找有关资料,下节课交流。事实证明,学生的热情是很高的,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家的书和网络,既查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也从中受到了良好的“骨气”教育。资料不能光查不用啊,我又让学生写了一篇《谈骨气》读后感,这样真正将所学、所查的知识,通过一篇文章实现了我的最终教学目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323488/

推荐访问:谈骨气课后反思 谈骨气教学设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