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生命教育的文章

生命教育的文章

时间:2016-11-08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生命教育的文章(一):旧庙学校生命教育征文

生命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摘要: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而生命教育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重视生命教育,珍爱生命价值,要让有限的生命闪烁出无限的火花,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语文、生命、阅读、习作、综合实践、课外阅读、班队会、懂得生命责任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其本身就是一本无声而有色的“生命的教科书”。语文,因它的文字鲜活、生动而感人,因它的形象、生活化而育人。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一、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二、习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三、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四、指导课外阅读中渗透生命教育;五、班队会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六、在板报设计中渗透生命教育。

1.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要引领学生细细品味,真情触摸这些人物的心灵,使学生的生命不断得到滋润。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描写的是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

【生命教育的文章】

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历经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们。漫长的38小时集中体现了父亲的坚忍不拔、决不放弃,再现了7岁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对求生的渴望,也让我们看到生命的风景线。课堂上,我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读和带有针对性的问题, “7岁的孩子当生命遇到危险时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和“父亲38小时的挖掘说明什么?”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回答问题中理解文章内容。从这个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来。她教给孩子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就这样通过阅读教学,引领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的情感,使学生人世的情的可贵,认识到自己在家亲朋友中的重要性,从而重生、乐生。

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抓住生命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细读中有所感悟,在品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内心的情感被渲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就会在共鸣中激发情感,抒发情怀。如《金色的鱼钩》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红军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中,我没有把教师的讲作为重点,而是让学生通过细读、精读、品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通过重点句子来理解老红军崇高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也让学生

深深地感到,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宝贵的,值得珍惜和爱护的。当需要你以生命为代价付出的时候,生命的意义将彰显出它的灵魂之所在。使学生能够明白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因为有无数位“老班长”,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金色的鱼钩》中的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这样,学生在读中思考、理解、感悟文章的内涵,自然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寿命的延长和外表的美丽,而在于心灵的善良、人格的健全。

2.习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篇作文就像一面镜子,它既能照出一个人的文采,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生命的意义。我常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例如几位同学在考试失利后,灰心丧气,我不仅要安慰他们,还要找他们个别谈心。事后,还可以让学生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为题作文,让学生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并能有所感悟。又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5.12大地震短片”,让学生感受许多人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声声呼唤,让孩子的心受到震撼,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教育的文章】

让学生懂得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而只有勇于去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再借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观后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文章】

3.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文章】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中一个特殊的学习部分,其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主,其学习内容多是一个主题。下面是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的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等课文后,进行的“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看电影 谈启发”。我播放了电影《关爱明天》。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进一步使学生明白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4.指导课外阅读中渗透生命教育

我是个盲人,但是我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能摸出树叶的精巧的对称图形......这就是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在课余我经常搜集一些像这样的课外阅读,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5.班队会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类提供生命气息。”是的,教育的育应该用生命影响生命。在班会中进行生命教育关键是渗透,即教育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有意识,学生有感知。切忌灌输道理,说服训诫,那样只会引起叛逆情绪,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6.在板报设计中渗透生命教育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后,我倡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些珍爱生命的资料,办一期“热爱生命”的墙板和手抄板报。使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快乐,更使学生体会到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要热爱生命。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是美

生命教育的文章(二):浅谈小学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文章】

浅谈小学生命教育

云南省楚雄市鹿城小学 胡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关于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等深层的问题迫切地摆在了中小学教育面前,本文转自免费教育文稿网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苏文金提出: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孩子七岁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家长把生命中最珍贵、最有意义的另外一个生命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因此,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一、心明眼亮察现状

1、视生命为草芥

生命,不仅包括个人及他人的生命,还包括一切自然生命。但是,今天的孩子却不理解“生命”二字的含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生命的尊重、怜悯、关爱和帮助。看到花开就去摘,看到草绿就去踩,看到蛙跳就去抓。残疾人行走不便,不是上前搀扶,而是在背后邯郸学步;街头乞丐饥肠辘辘,不是送上一块面包,而是捂着鼻子躲得老远;同学生病住院,不是着急探望,而是庆幸自己能独占一桌„„

2、拿生命当游戏

近年来,小学生死亡率明显上升,意外死亡的事件常见之报端,让人为如花生命的逝去而深感痛惜和震惊。其中,因游泳溺水身亡的例子屡见不鲜。《青年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悲剧:四川成都某小学的四名六年级学生,相邀到一个“不花钱就可以游泳”的河里去游泳,因河水冰冷,有三名孩子先后上了岸,却迟迟不见李某的影子。找了几遍一无所获后,绝望的孩子们因为害怕父母和老师的挨打,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保密”。于是,就在吞没小伙伴的河岸边,他们郑重地订下了永不泄密的“盟约”。在隐藏了李某的衣物、自行车后,三位小孩神色自若地回到了家。因为父母没有从孩子们稚气的脸上看出任何异常,导致李某抢救无效。

3、用生命求解脱

常听到身边的小孩嘴里念叨着“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之类的丧气话,虽然这也许只是一时的牢骚,但从一个稚嫩的儿童嘴里吐出来,却是多么令人揪心和担心啊!可见,小学生漠视生命、不热爱生活、不接纳自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兰州晨报》曾报道一个10岁学生因被怀疑盗窃粉笔笤帚,喝农药自杀;前不久,《重庆时报》又报道了12岁的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玩火,不慎烧毁邻居房屋,因害怕遭受惩罚而服毒自杀„„

二、刨根究底探原因

面对这样的人生悲剧,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及广大家长都不能不反思: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变得冷漠无情,让灿烂如花的生命随风而逝?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的思想道德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交际面越来越窄,对宽容、互助、怜悯、关爱、自省等越来越漠视。影视、网络等媒体中的畸形鸦片,又像沙尘暴一样,侵蚀着学生的纯洁心灵,从而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令人费解的行为。

2、学校教育体制的弊端

由于教育体制的弊端,应试教育依然畅通无阻。小学生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校很少开展活动,缺乏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爱、生命等的教育;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或严重失当,以罚代教、侮辱人格、变相体罚等导致学生对生命产生悲观情绪;有些学生因学习成绩达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而遭到谴责打骂,于是愤而自杀。

3、家庭管理方法的不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家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冷漠,家人间的交往越来越来疏远,儿童的情感世界缺少爱的滋养,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上多数家长不自觉地重智轻德,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同情心、责任感等美德,导致孩子逐渐形成以自己为

中心的意识,只懂索取,不懂付出。此外,父母关系不好、家长的暴力行为等,也是孩子走上生命极端的一个因素。

三、多管齐下找对策

(一)深挖教材,渗透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伴随着课改,小学教材里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正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素。 加强尊重生命的教育

世间万物都有生命,但生命的历程都很短暂。要让学生知道个体生命充满特色,而正是这些鲜明的特色,才造就了世界的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如,自然学科中的《花的构造》、《蚂蚁》、《蜗牛》等,围绕生命的产生、成长、消亡的过程,给学生介绍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教师在讲授这些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趁热打铁地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动植物也是生命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保护它们。品德与生活教材里的《花草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语文教材里的《金色的脚印》、《朱鹗飞回来了》等,都是关于保护动植物的故事,反映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质。教师可以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深挖文本内涵,从认识生命的本质入手,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由物及人,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情感教育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敬畏、珍惜,就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在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情感教育素材,如:音乐学科中的《在祖国的怀抱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在美妙的歌境中向学生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中的《她是我的朋友》、《掌声》,培养了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他人的道德情感;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让学生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学会对生命的欣赏、热爱,从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感激社会。这样,孩子们才能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

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紧扣课文内容,深挖课文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一夜的工作》,向学生进行革命前辈廉洁奉公、忘我工作的教育;《丰碑》一文,向学生进行了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教育;《灯光》一课,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认识到新生活来之不易„„只有让这些深刻的文本内涵流进学生的心田,才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与自我实现,进一步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张扬生命。

4、培养正确的挫折观

喜怒哀乐本为人之常情,酸甜苦辣原是生命本色。但是,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情感脆弱,在遭遇挫折、压力、矛盾时常常不能独立面对,或是逃避,或因生理失衡而寻求不当的手段来解决。因而,教师应该利用教材中的典型范例,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正视压力,正视挫折,知难而进。如语文教材里的《向命运挑战》一课,作者讲述了21岁就患上绝症的霍金,在生活中、学习中,勇敢地与病魔做斗争,成为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赞颂了霍金敢于向命运挑战、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时,教师除了用霍金的事例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外,还可以结合张海迪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正确认识生活,培养笑傲困难笑傲人生的乐观态度和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意志力。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动辄轻生的可能了。

(二)启发智慧,营造生命课堂

教育的真义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打造生命课堂,激发生命活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

1、更新管理理念

近年来,学校实行的末位淘汰制、教师聘任制、待岗制等竞争性的评价制度给教师带来了持续不断的紧张感,使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压力又被转嫁给了学生,导致教师对学

生做出一些难以意料的行为来。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学校管理者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生命意识,摒弃狭隘的功利主义管理观,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良性发展为管理的最高目的。改变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一元评价机制,广纳善言,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力争做到管理的民主化、平等化、自觉化,使学校成为师生的另一个家园,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平台。

2、转变教育观念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可见,教师角色之一即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人格的完善。因此,我认为实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从已经产生的小学生的生命问题来看,不少是由教师反生命的教育方式所导致,如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从罚站到罚蹲;从打手板到扇耳光,教师的病理性语言的讽刺挖苦,如老师一句“你真笨,怎么教都不会”、“这个同学的智商有问题”等,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精神压力和精神虐待;而这些虐待仅仅是因为学生学习不好而造成的,这种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权的反生命的教育,轻则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问题,重则导致学生的轻生。所以,进行生命教育,首先应从尊重生命开始。因为学生是生命,所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温磬和谐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成长环境就是生命教育,如果教师能做到这一切,那么就是不教而教了。

3、改善教学方式

生命不仅仅是一个活的个体,生命的价值更在于他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扪心自问: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以尊严了吗?给学生以活力施展的空间了吗?给学生个性张扬的机会了吗?叶澜教授曾告诉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此,教师应该强化爱生意识,尊重学生人格,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285953/

推荐访问: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章 关于生命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