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

时间:2014-05-18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新闻评论写作(一):新闻评论写作技巧及模板

新闻评论

文章论点往往放在较醒目的地方,如标题、开头、结尾,用观点统帅材料 构思:从材料出发,材料越多越好,通过对材料的调查研究,形成论点;

表达:从论点出发,根据论点来选择、裁剪、组织材料;

一般步骤:

简单叙述现象并提出疑问

各方反应:政府,大众,媒体,学术界,事件起因者,时间受害者

现阶段主流观点、立场和态度

造成影响:大环境(道德,法制,社会,价值观,示范引导作用)

得失(损失,收获,希望,教训,经验)

现象的分析:

直接原因分析,深度分析:文化背景,文化差异,潜规则,国民性,制度,潜意识,限制因素,既得利益集团,发展历程,经验背景)。分析角度:受害者立场,受惠者立场,不同的群体,情感立场,科学立场,法律角度,道德角度。

下结论:未雨绸缪,继往开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严厉打击,防患于未然,杜绝此类现场,道德扬颂,道德鞭挞,情绪渲染等。

新闻评论的几种具体结构形式

1、 论式: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按照引论、正论、结论来组织文章,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优点:逻辑上比较完整严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 论式(点睛式结构):在小型言论中使用较多,分为两层意思。前一层是关于基本事情的介绍,后一层是画龙点睛式的评论。常常是叙事多于说理,其论述和结论往往连在一起。

优点:结构简单、灵活、生动、活泼

3、 波澜起伏式:新闻评论文章各层次间波澜起伏、正反结合的形式

优点:比较吸引读者,可以避免论证中的片面性,把道理讲得比较透彻,常常是有疑问、迂回、变化

4、 递进式:主要使用在文章论证部分,按事物的逻辑联系来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层层深入的关系,由浅入深、步步深入。

优点:逻辑严密,论证性强

5、 并列式(平面展开):用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而又互相紧密相连的论据(分论点)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些论据(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

3种并列方式: 并列事实;并列分析;逐项反驳

优点:能扩宽论述的广度,有利于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条理清楚

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

(一) 开头:往往为下文定下基调,非常重要

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踏破楚天浓雾,纵横江汉千里”

1、类型: 摆论点; 摆材料; 介绍写作缘由

2、要点:(1)开门见山 (2)新颖别致,吸引读者 (3)简洁

(二)结尾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类型: 挽结收口,综合全文 点明结论,表明态度 深化主题,引人思考 鼓舞激励,发出号召

2、要点紧扣主题,不要画蛇添足,简短有力 不落俗套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据的使用

a、 事实论据:丰富的事实,数据化论据,史实作为论据

b、 理论论据:名人观点,法律法规

1、 事实论据: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事例,包括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以及一些统计数字等。是写评论的主要论据,经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即为此意

2、 意见论据(理论论据) 用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大家公认的观点作为论据来证明尚待证实的新论点。

最常见的意见论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党的方针政策,权威语录,常识,格言等 突出重点:写评论要抓住主要矛盾

防止片面:现在有很多评论一边倒

立与破相统一

立:从正面确立自己观点

破:驳斥相反观点,间接确立自己观点 评论的说理论证多数以立为主 在以立论为主时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看法进行驳斥,在以驳论为主时也要确立自己观点,这样就能增强自己文章说服力。

新闻评论作品立意的范例:

(1)、新的提法

(2)、质疑法律条文、行政法规

(3)、质疑某种做法或说法

(4)对新做法或者新现象的赞许

这是褒扬类的评论,尤其应注意表扬代表了社会进步方向的现象。

(5)关注细节和细致的分析

就别人提供的新闻报道中提到的细节;自己是新闻的目击者所观察到的细节;生活中的细节。

(6)、深入全面的思考与分析

(7)、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

(8)、理性的分析

论证的方法

简短是新闻评论的特征,往往不可能有较长的论证过程。因此新闻评论的论证

过程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有些短评,可能只是直接提出观点。

a、 直接论证

如果是事实论据,要考虑事实发生的概率,要看事实的代表性如何;若为理论论据,要注意观点的权威性,寻找相对有权威者的观点作论据。

b、 比喻论证

c、 比较论证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同类事物的比较,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d、 间接论证

选言论证

为证明某一观点A的正确,穷尽地列举出除A以外的可能即B、C、D„„,

并证明B、C、D„„的不正确,从而证明A的正确。

反证法(近似说法:归谬法)

要证明A为正确,提出与A相反的观点-A,并证明-A的不正确,从而证明A正确。

新闻评论的结构

(1)、遵守基本范式和不拘一格的统一

a、基本范式是何样的以及形成基本范式的原因:

基本范式即:新闻评论在结构上往往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

(2)、“开门见山”模式

范荣康所说的这个“山”指的是:1、事实(由头事实而非论据事实),2、

观点(作者的观点或作者要批驳的观点)。

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在文章开头就将引起写作的事件或现象说出来;把观

点、论点放在文章开头,此时,事实是普遍情况且是大家能感知的,先凸出观点,没必要多说事实。

这里的“观点”又分为两种情况:作者的观点;作者要批驳的观点。

立论:以建立自己的观点为主体的文章。

驳论:以批驳错误观点为主体的文章,驳论不以反驳作为目的,反驳只是手段,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

(4)、全文的写作:论点的逐步深入

指的是:如果在一篇新闻评论中,通过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那么,

结论中比较浅的、简单的、社会影响性比较轻的放在前面;比较深入的、复杂的、社会影响性比较重的放在后面,逐步深入。这样更符合作者的思维规律和读者的阅读心理。

(5)、结尾

应有收束力,应能概括全篇,且要简练,是谓“豹尾”。或引而不发,所谓“引而不发,跃如也。”

新闻评论的标题

标题的拟定,大多有三种情况:引发议论的事件在标题中显现出来,事件

本身很吸引人;观点很吸引人;所批驳的观点很引人注目。

标题的拟定,大体应做到:生动、简明;艺术化的效果(诗意的、耐人咀嚼的);

语言新颖。

作为编辑结果的评论标题:通过标题来表达文章的观点,增加读者在短时

间获得确定的信息的量。

评论标题的类型

a、 论断题《有才无德最可怕》《科学不相信等级》

b、 论战题《非名校不上之议》《为什么不能提党员优先?》《对杰出科学家

能“法外开恩”吗?》

c、 号召题《把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坚持到底》《到西部去》

d、 赞颂题《为广州的民企投诉中心叫好》《“伙计闯祸,老板遭殃”,好!》

e、 批评题《博士离校即可任职“副县”,不妥》

f、 研判题:文章内容体现为对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或新情况的研究、

判断。“专论”多用。《看两岸民商法律统一的可能性》《竞选“造势”

不可缺少制度保障》

g、 商榷题:对某一做法,提出异议,该异议是商榷性的。《通缉犯走上商

业广告,值得商榷》《以户籍确定选举权可能是一种误解》《能否适当公【新闻评论写作】

开对外援助的缘由》

h、 建言题:提出建议性的言论。《邓小平手植树可否改称“邓公榕”》《高

校对毕业生应加强就业指导》

i、 告诫题:对一些不良倾向、可能出现或扩大化的不好现象提出告诫。《媒

体不要误导高考考生》《愚人节:恶作剧当心违法》

j、 设问题:既可表达倾向;又可引导思考。《媒体必须与法院保持一致?》

《请娱乐业老板监督警察?》《快速增加文化底蕴?》

k、 杂文题:杂文中的社会题材杂文被称为“边缘性新闻评论”。杂文的新

闻性比新闻评论弱,艺术性比新闻评论强。杂文的特点:讽刺与幽默;

“灵感”思维。“灵感”思维——也即注意使用联想手法,新闻评论不

突出此点。《戒烟杂感》《领导通讯录、厕所地图与难言之隐》

l、 化用题:化用的对象很多,包括:成语、谚语、诗词、警句、格言、歌

词、著名的理论论断等等。用得好可使文章更生动,可增加文章的文化

品味和吸引力。《杞人忧车》《欣赏需要接近》《纸上得来总觉陋》《莫为

“民愤”遮望眼》【新闻评论写作】

周俊生:出租车燃油附加费该如何调整

本报特约评论员周俊生

北京市此次决定取消燃油附加费,顺应了市场的变化。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政

府需要对现行的出租车定价制度进行“顶层改革”。

《北京市出租汽车燃油附加费动态调整办法》日前出台。经市政府批准,北京自1月15日起取消出租车燃油附加费1元/运次,出租车运价中不再含有燃油附加费。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出现“腰斩”和我国成品油市场出现“12连跌”以后,北京宣布取消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以此减轻市民出行支出,无疑值得称道。

北京市出租车燃油附加费是在2009年年底开收的。其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上升,我国成品油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涨,使出租车运营的燃油成本支出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出租车价格是由政府统一管制的,在严控物价上升的环境下,出租车要以加价来消化上升的燃油成本缺乏可行性,因此以推出燃油附加费的措施来平衡市场。这表明,出租车燃油附加费本来是在成品油价不断上升的压力之下采取的一项临时措施,在油价出现下跌后,它理应取消。因此,北京市此次决定取消燃油附加费,顺应了市场的变化。

从油价在半年前步入下跌通道开始,有关取消燃油附加费的呼声就不断出现,但很多地方的交管部门反应冷淡,与当年设立这一收费项目时的态度大相径庭,有的城市甚至准备在取消燃油附加费的同时提高出租车价,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原因在于出租车价格完全由政府定价,这种价格机制形成了出租车市场的垄断格局,也使出租车的运价丧失了由市场决定的条件。

就北京市的情况来看,2013年7月本市实施《出租汽车燃油附加费动态调整办法》。根据该办法,燃油附加费实行动态调整机制,3个月为一个周期,周期内油价加权累计平均值每提高(或降低)0.8元/升,燃油附加费相应提高(或降低)1元/运次。联动周期长,就使得燃油附加费的调整可能跟不上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节奏。再加上算法繁琐,公众难免多有疑问。

由此,短期来看,不妨考虑缩短调价周期,使燃油费的调整与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大体同步。长远来看,出租车服务的市场化色彩鲜明,其价格不妨由提供服务的司机和作为消费者的乘客经过博弈得出。实际上,燃油作为出租车运营的一种成本,完全可以纳进运价之中,当油价持续上升致使出租车运营成本上升的时候,在市场机制作用之下,出租车有理由提高运价,而不必另外设立燃油附加费。

出租车市场的政府定价,已经对这个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某种体制性困扰,甚至引发了一些复杂的矛盾。为了让出租车在市场机制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政府需要对现行的出租车定价制度进行“顶层改革”。取消燃油附加费值得点赞,但它只是出租车价格管理改革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取消政府定价,将定价权还给市场。

相关报道见A07版

(原标题:出租车燃油附加费该如何调整)

刘雪松:爱国言论,怎可遭此嘲讽

香港演员赵雅芝微博晒了自己途经北京天安门广场时的一张私照,并配文字分享自己此刻心情说,“每次路过天安门都会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不料赵雅芝在收获众多点赞的同时,也遭到不少网友的激烈吐槽。有网友直喷:到大陆捞金就用正当方法,出来讲谄媚的话,要脸吗?

不差钱的赵雅芝,路过天安门表达一下爱国情绪,却引来这么多嘲讽谩骂,令世人再次领教了中国部分网民了无底线的网络素养。一个公民表达自己的爱国言论和情怀,是世界上任何一部法律都不会被禁止的正当权利,恰恰相反,应该被法治所剥夺和限制的,倒是此类野蛮暴戾的攻击言论。遗憾的是,这种突破道德与法律双重底线的冲撞,竟然能够成为中国网络现状中司空见惯的常态,这不得不说是一些网民长期以来自我的娇生,与网络言论环境

新闻评论写作(二):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章,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们暂时放弃那些精确的定义,那么,我想说,新闻评论无非是针对新闻,表明观点。这是两层含义,其中就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律及其相应要求:即,第一,要符合用文字来表达观点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第二,要符合新闻传播和接受规律。下面分别来说。

一、表达观点的规律和要求

1.观点的集中与思考的集中

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初学者一般出现最多的问题,正是观点的分散。观点和与观点相关的材料呈分散状态,一篇评论读后给人的印象就不深,似乎什么都谈到了,却哪一个都没有说清楚。更有甚者,往往使人不知所云或不得要领。

一篇评论,或数百字,或上千字,从头到尾,持续地、坚定不移地表达一个观点,而不是不相关联、不相统属的多个观点,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它是写作训练养成的能力,既是一种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表达能力。

观察的分散,正是思维的分散造成的分散。写作中的人,思想是活动着的,写作行为本身,也在不断触发、展开着思想。一个新闻事物,可以触发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也会自动地连结作者记忆中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的思想材料,比如相关的事件与观点。这是初学者写作时容易“散”的一般性心理基础。

而写作训练养成的经验,这时就要求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做出选择和判断:选择“涌上心头”的其中一个观点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材料。这里相关性判断就是一个严格的把关程序,不相关的或相关度不高的,就要坚决“忍痛割爱”。如果所有的材料,都围绕、支持和论证那个观点,就自然实现了观点的“集中”。当然,除了那个主要的观点,文章在不同的层次上也可能出现其他一些观点。但这些观点和那个主要的观点之间,一定应该是有上下统属、支撑关系的,而不是平列的,不相统属的。

朝阳【wlsh0908】整理

观点的集中,其实表现为作者在某一个方向、某一点上的持续、连贯的思考能力。一些初学者的评论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在多个平列的点之间跳跃,正是因为缺少这种持续、连贯的思考意识和思考能力。深刻的,有价值的认识,也只有在集中思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否则,思维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层。

思维的集中,一方面体现为思维的连贯,另一方面体现为表达的连贯——即句子、段落关系的连贯。对于自己写下来的文字,不妨做一下审视:哪句挨着哪句?为什么这一句接那一句?上一段与下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或者是推论的关系;或者是引申的关系;或者是解释的关系;或者是并列关系——相互支撑,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总之要有确定的关系,有可以理解的,并使读者容易理解的关系。阅读别人的作品,也可以这样揣摩。有了这样对句子、段落关系的审视意识,写评论时的思维和表达也就会自觉地集中,不会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人们往往说到的“线索”就在这种句子、段落的关系中。有了某种确定的、可以理解的关系,一篇文章就是线索清晰的;没有这样的关系,人们实际上就找不到线索。而线索,正是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和读者一起引向作者论点的引导标志。

2.如何实现观点明确

观点的明确,要在结构和语言两个层面上实现。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25229/

推荐访问:新闻评论写作自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