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死亡文章

死亡文章

时间:2014-04-29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死亡文章(一):论死亡

论死亡

我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过朋友提过死亡这个词,这些朋友里有人到处求神拜佛,对死亡恐慌不已,战战兢兢,不允许别人在他们面前提一个死字,有人对死亡表示无所谓的态度,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能过一天算一天,有人不发表意见,干脆用行动用死亡来表示自己对死亡的理解等等。

可见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五花八门,因人而异。我不想对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知道一切的理论在死亡面前只会是软弱和无力。

如果有机会,你可以站在高楼上,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月亮缺失阴亏,大街上的人们从清晨到黑夜,从昏黄到黑夜,不管他来自何方,不管她将走向何处,人们聚拢,人们分散,也不管人们为了什么目的:生活、名利、野心、梦想、爱情等等,没有哪一双脚步会永远驻留。

人生好像一个巨大的站台,我们只是在属于自己的生命旅途中小憩了一会儿,不管你是否准备好没有,是富贵还是穷苦,是默默无闻还是闻名暇耳,我们终将坐上死亡这趟不归的公车。

万能的主人―人类在死亡的面前只是一只力量弱小,或者说更本就没有力量的蝼蚁。

一个人不管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家中,死亡的阴影永远伴随着我们左右,死亡对每个人是公平的,没有一个人的生命在死亡面前比另一个人的坚强,没有一个人能充满信心,很有把握地说:“我明天能看到崭新的太阳。”

死亡不仅仅是名词,更还是动词。

没有人知道死后是什么样子,但我们从一出生,就每时每刻都在死亡,我们度过的人生,都是在向生命索取,而我们唯一要付出的就是死亡,你活着的时候就在为死亡作准备。

西塞罗说,探究哲理就是为死亡作思想准备。【死亡文章】

其实,人类的一切智慧、学问、信仰和思考都在教我们如何转移对死亡的注意,如何不惧怕死亡。医生用药物延缓不可治愈的病人,佛教告诉人们极乐世界的存在,祖国的荣誉使人献身死亡,爱情的力量可以藐视死亡。

从实际情况看,一只狗、一朵花、一本书、一辆车、一间房子在一些人的心灵的极其重要,而还有一些人更注重功名、财产、学识、地位,但在我看来这些东西比起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珍惜和留恋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如果那一天死亡突然降临,那么我们根本来不及害怕,可是忧虑、痛苦、淫欲和贪欲始终占据着我们的心灵,从而使我们自然而然把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终结看轻了。

老人对生命的眷恋远远胜过年轻人,孩子总希望自己赶快长大,老人总希望自己年轻,因为我们站在远处看事物的时候总是小的,没有到近处看得那么大,还以为那事物离我们还很远呢?正如有病的人比无病的人总是对健康要求强烈,而无病的人对疾病的恐惧不大。

其实,青春的消逝,爱情的绝望和理想的破灭,又何尝不是一种死亡,因

为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无疑是一种死亡,这甚至比生命枯竭而死更加可悲。 因此,糟践或轻视别人生命的人,本身就是糟践或轻视自己的生命,必将受到人们的唾弃和遗忘,热爱别人生命的人,必将为世代所歌颂。

没有任何原因使谁的生命比谁的生命高贵,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对死亡的态度就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苏格拉底平静地把手中的毒药一饮而尽,死只是一件对于他极其自然的事,他对死亡毫无畏惧,目无旁视。

【死亡文章】

一个将军战死沙场,死之前说:“这是对巨大痛苦的最好安慰,最好的宁息。”

畏惧死亡是正常的,当只要心里坦荡,无所愧疚,那死亡就不可怕了。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死亡是人生最后的挑战。但有人轻易认为死亡是解决所有事情的唯一的办法,因此有人受了一点挫折和委屈,就轻生自杀,我以为那只是懦弱和无知,最起码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的人。

【死亡文章】

死亡和出生都是自然的产物,咋临人世,你在哭,好像要将今生的痛苦和悲伤忘记,而你爱的人一直对你笑,似乎在欢迎你来到这个吵杂和无奈的世界;生命终结,你在笑,似乎在嘲笑着那些吵杂和无奈的芸芸众生,而爱你的人默默地背着你哭,仿佛害怕你听见这个世界的痛苦和悲伤。

当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的生命,肿瘤给你带来的无尽的痛苦是否还会让你想逃离死亡,你甚至会祈祷死亡的来临,不止止这些,一些时候人世间的苦难比死亡更残酷更难忍。

我们活着都不怕,难道还会怕死亡吗?

希腊神话中,当R戎被他的父亲――掌管时间和生命的农神萨图恩告知永生的条件,他便放弃了永生。农神说,假如不给人类规定寿命,让他们永生不死,那他们会更难过,更痛苦。

追求长生不老是可笑的,为死亡而发愁是愚蠢的。

谁了解死亡,就了解了自己的心灵,谁懂得死亡不是件坏事,谁就会泰然自若的处理生活的任何事。

对死亡的理解就是对心灵自由的理解。

别把吓人的东西当作力量,别把漂亮的东西当作善良,别把牢固的东西当作永恒,出卖心灵只是加速死亡。

人类是死亡的蝼蚁,但你却是自己生命的上帝,死亡将生命赐于你手,并将其定于期限。

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它的质量,而生命的好坏,全在于我们的手里。佛要我们四大皆空,西方人理解佛义,认为佛是要求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理解不同,一个是精神的,一个是物质的,但归结一点都是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死亡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它跟我们出生一起诞生,并随着我们的躯体的死亡而消失。没有你的诞生就没有你的死亡,没有个体生命的终结,怎么会有整体生命的延续。死与生有什么区别?古希腊哲人回答说:“都一样。” 欢迎加入“天涯阁”文学社

死亡文章(二):死亡现象解读论文

西南大学2011—2012学年度1期通选课

《死亡现象解读——生死学引论》

课程考核论文

题目:我眼中的死亡

姓名 张锦鑫【死亡文章】

学号 222010318210086 年级 2010级

专业 地理科学类 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2011年 11月 19日

【死亡文章】

摘要:死亡在各种文化中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一个词,人们总是试图用各种方法来诠释它,来征服它。殊不知死亡有它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轮回,任何破坏规律的人都会受到应有的惩处。

关键字:死亡 敬畏 长生不老 死亡过程

正文:

一:何为死亡?

在我们的印象中,死亡就是一个人再也不可能和我们重新在一起,将要永远的离开我们,他(她)只能成为我们的一个回忆。可是在不同的人的的眼中,死亡是不是拥有它与众不同的含义呢?

1首先在医学上死亡作为疾病的一种转归,也是生命的必然规律,但由于生命自然终止而“老死”(据比较生物学的研究,人类自然寿命大约是140-160岁左右)的只是极少数,人类绝大部分都死于疾病。因病死亡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由于重要生命器官(如脑、心、肝、双侧肾、肺及肾上腺等)发生了严重的、不可恢复的损害。②由于长期疾病导致机体衰竭、恶病质等以致代谢物质基础极度不足、各系统正常机能不能维持。③重要器官没有明显器质性损伤的急死,如失血、窒息、休克、冻死等。现代医学上由于拥有心脏起搏器和人工呼吸等等使得死亡的标志一再改变,现在普遍的说法就是脑死亡,也就是脑干死亡12小时以后,这样的人中枢神经已失效,并且现有的医学技术无法移植,可怕的死神就降临了。

2在宗教上:基督教的死亡有2种:一指人肉体的死亡,即灵与肉体的分开;二指灵的死亡,即不能进天国,受审判进地狱。佛教称死亡为生命的轮回。死亡并不代表终结一切。基督教认为死亡是可以消除的,因为如果肉体不再适合神的灵居住时,神的灵就会离开,从而导致死亡;如果人的肉体与神的灵合体,并且身心都不犯罪,人就可以实现永生。

对于死亡的认识,佛教的思想观点阐述得既深刻又透彻。我们常常把大师的圆寂看成是得道成仙,这在佛门来说不一定是件坏事,这表示与佛祖见面,今生的因缘已断,并且今生的所作所为已经进入了上苍的眼中,谁也无法更改,要是一个寺庙的方丈等积善行德,就会为自己的寺庙和当地的人们带来幸福。关于临终关怀的内容,在《西藏生死书》里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3在一些民族地区,对死亡的认识更是充满了敬畏。比如西藏地区实行天葬,也就是人民认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前吃了很多肉食死后也要把自己的肉体奉献给老天。在《狼图腾》中,毕力格老人总是把腾格里放在嘴边,人为他们草原上的一切都是腾格里给他们带来的恩赐,从而一直遵守客观规律,和狼群和睦相处,在他死后也是要求把自己的遗体拖到有狼的地方,然后实行天葬,假如肉体被吃完了,也就代表着这个人生前并没有老天都饶恕不了的错误。这也就是人们对死亡的坦然和敬畏吧。

4然而在现代社会,大部分人还是珍惜生命,对死亡充满敬畏。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就是死得其所得楷模,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了死亡的那一刹那,从而人生充满了令人敬畏的光芒。父母爱和亲情爱情也在这个时刻得到了美好的体现。《唐山大地震》中的大强就是为了妻儿的安全而应用丧失了自己。还有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影响和激励着我们。

然而有些人总是贪生怕死,他们并不崇敬死亡,而是惧怕死亡。在这个时刻,一切的爱和信念都消失不再,人们在这过程中,宁愿丧失他人的性命也要保存自己。他们对死亡的惧怕已经达到了丧失道德的地步。李刚的儿子,药家鑫等等人的恶劣行径使他们原本并不美观的灵魂更加丑陋。【死亡文章】

二:死亡如何发生?

1正常的死亡规律就是生老病死,这一切来得很正常也很缓慢,人们这时总是抱着很正常很淡定的态度来迎接死亡,享受人间中最本真的一面。这时大多数人都会把自己的生平事迹告诉给自己的家人,把自己的嘱托和遗愿留给后代,想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更加高尚的人就是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医学研究。然而更多的人选择土葬或者火葬。这就是灵魂归天的过程,上天堂下地狱全凭你前生是作恶多端还是积善行德。在《人鬼情未了》中,好心的人死了后会体会到自己灵魂上天堂,而作恶多端的人就会被厉鬼拉入地狱,浅显易懂的常识让我们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在生前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2然而更多的死亡并非是正常的。

首先呢,自杀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很多人面临家庭,事业,爱情,金钱和自己的心理等种种原因导致悲痛压抑不可自拔的时候就会选择这个结束自己或老或年轻的生命。这样的行为是不负责的,他身边的亲人和他自己的事业都会因为

他的丧生而出现非正常的运转,从而改变他人的生长轨迹。

其次呢就是他杀。这个好像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电视剧里面电影里面总是因为某些人的死亡导致了一系列的报仇追踪案件。追本溯源,他杀的原因有很多。这也就给我们的刑法部门出了一道难题,怎样定罪。所以说杀人在某程度上已经表示这个人的行为到了天理不容的地步,你夺走了他人的生命,别人就有权利替天行道,赐给你死亡。他杀给世界上很多的事情找到了理由。战争就是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方法,然而战火纷飞就免不了杀戮和死亡,我们都说战死沙场是光荣的和那为何不免去战争还世界一个和平。还有很多死亡是不受我们掌控的,我们只有怀着敬畏的心情期待我们自己的死神降临。

三 死亡的效应

艺术中死亡总是给于我们凄凉的美感,在艺术作品中,假如出现了男女主角的死亡,就是赚取观众眼泪的时刻了,因为我们人类天生拥有的同情心便开始泛滥,这便给艺术作品的定位和想法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事实上就是说:你赚到了,我哭了。

然而在社会上,很多的个人英雄也总是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在当时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营救他人这也是自己价值的体现了。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史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毛泽东)“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臧克家)“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红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夏明翰)。现代社会中,飞行员王伟,山村中支教的女教师等等,一个个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这样的人的死亡带来了轰动的社会效应,给我们带来了启示,为一个民族的富强作出了榜样的力量。

更多的名人死亡也给我们留下了扼腕叹息的结果。张国荣的离去,黄家驹的意外,乔布斯,迈克杰克逊等等,他们本身就对世界拥有很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离去就是世界的损失。

四:人们对死亡的臆想

在现代社会中,大对数人们觉得人死不能复生,可是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总

会看到去世不久的亲人的身影,这尚且可以用磁场效应解释。可是诸如托梦,灵魂再现等等,便生出了驱鬼的那种文化,并且尤其是在闭塞的地区尤为盛行,人们总是相信拥有鬼魂。进而开发出了很多恐怖片,尤其是以日本的出色,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午夜凶铃》《咒怨》等等出色的影片吧。这些电影总是依托着人们恐惧的心理,制造效果,达到出奇制胜,也少不了成为了我们的文化。 还有很多人就是尝试了长生不老的想法,秦始皇,武则天等等古代君王,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长立于世间,从而要求他人膜拜:万岁万岁万万岁。制造不老仙丹,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劳民伤财,社会进步受阻。

更多的人喜欢用死亡作为筹码,作为自己消遣的工具。什么中学生整死五旬乞丐了之类的。他们并不敬畏生命,更不敬畏死亡。

现在大家看到的很多的游戏都被冠上死亡之名:死亡飞车,死亡笔记等等。都是粘了死神的威严的光芒,搞得很是隆重,那就是一种迫切不得拒绝的亢奋。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19744/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