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文章 > 三个字古诗词

三个字古诗词

时间:2014-02-26   来源:励志文章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文章】

三个字古诗词(一):语文古诗词总专题

学科:语文(凃洁) 主要考点梳理

一、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高考诗词鉴赏题型

1、选择题(3分)选项设置:内容、手法、情感、主旨、风格

2、主观题(4-8分)归纳概括题、作用题、炼字题、对比鉴赏题

3、阅读延伸题(10分)内容型、风格型、形象型、对比型、意境型

三、古诗词鉴赏方法

1. 看题目2. 看作者3. 看诗句4. 看注释5. 看题干6. 看选项

1、看题目(内容、情感、主旨)

一首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这首诗的核心,一般都能体现诗歌的写作缘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看诗句(主旨、艺术手法)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3、看注释(历史背景、思想感情)

诗的主旨思想与诗人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举例:

春日即事

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②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4、看作者(风格、内容)

⑴太白:诗飘逸豪放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⑵少陵:诗沉郁凝重

[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⑶摩诘:诗形象如画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⑷乐天:诗雅俗共赏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⑸李贺:诗奇诡谲幻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⑹贾岛:诗清寒峭瘦

[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⑺杜牧:诗旷达绰约

[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⑻义山:诗含蓄典雅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⑼李煜:词颓靡伤感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⑽晏殊:词明朗疏淡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⑾欧阳修:清丽明媚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⑿希文:词苍凉悲壮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⒀耆卿:词缠绵自然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⒁东坡:词雄浑豪放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雄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⒂少游:词精巧真切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⒃鲁直:词流畅自然

[虞美人]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⒄易安:词凄苦绰约【三个字古诗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⒅放翁:诗雄浑厚重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⒆稼轩:词壮阔雄奇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⒇姜夔:词清峭秀远

[点绛脣]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①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5、看题干

举例:

唐多令(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对此,选其中一首,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看选项

举例: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其中“北林”出自《诗经》,常用来指忧伤之地。

B.三至六句写诗人与所念之人相隔万里且被江湖阻隔,纵有方舟也难以渡达,这份沉重的悲苦叫人实难承受。其中“之子”指诗人自己。

C.七至十句写诗人极目远眺之际,看到孤雁从庭前飞过,听到孤雁悲鸣,想托它作信使,捎信给自己思念的远方之人。

D.结尾两句写孤雁飞远了,诗人“鸿雁传书”的美好愿望落空,那翩翩飞去的雁影,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忧伤。

四、如何理解并表述诗歌?

推荐阅读:张燕瑾《唐诗选析》 沈祖棻《宋词赏析》 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 方法推荐:

1、学习赏析古诗文的常用术语,迅速搭建术语系统,丰富形容词语汇。可以参照名家精美的赏析文字进行仿写练习。

2、答题的时候切入口千万要小,以小见大,不要泛泛而谈。

3、深入认识文学史的几大流派。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

读懂并赏析诗歌: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①②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题二

读懂并赏析诗歌: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úyǐ):车前子(草名),可食。

薄、言:都是语义助词,无实意。

有:得到。

【三个字古诗词】

掇(duō):摘取、拾取。

捋(luō):成把地握取。

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题三

读懂并赏析诗歌: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讲义参考答案

主要考点梳理

三、古诗词鉴赏方法

1、看题目参考: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精心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馀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在试前内心不安的心情的。

2、看诗句参考:略

3、看注释参考: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4、看作者参考: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分析:前两联渲染了秋天萧瑟凄凉的景色,情感悲怆;颈联写出了作者永不磨灭的爱国情怀,深沉凝重;尾联写出了作者多年来志存恢复无家可归的不幸的人生遭际。这几联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5、看题干参考:略

解析:借助题干理解文章内容,本词从题目上看不出诗歌内容,但题干中“柳絮词”三个字却体现出来。再如,题干上出现“托物言志”几个字,事实上表现手法已经提示,只需要结合文章说出怎样体现“托物言志”即可。

6、看选项答案:B 古诗词鉴赏之客观题精讲

主要考点梳理

常见选项错误类型:

错误一:更换表述对象(张冠李戴、范围变化„„)

错误二:更换动作行为(结果、方式、主被动„„)

【三个字古诗词】

错误三:更换时间地点

错误四:无中生有

错误五:因果关系不当(因果倒置、强加因果)

错误六:词语翻译、手法有误

错误七:立意拔高或贬低

三个字古诗词(二):古诗词常识

〖诗词常识〗(一) 前言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由孔子删订的《诗经》。它由《风》、《雅》和《颂》三部份组成,其中《风》是先秦各国的民歌,《雅》和《颂》则是朝廷郊庙祭祀或典礼的乐歌的歌词,在当时都是和乐而歌的歌曲。可能是因为当时记谱的困难(或没有谱),这些歌曲的音乐部份便逐渐被历史的长河冲刷干净,最后只剩下无乐的“歌词”。

为了找回文字和音乐这对孪生兄妹中的另一个,历史慷慨地赋予了人类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三个字古诗词】

第一种是使用“分析法”独立地发展音乐理论:从音乐的最小元素“声音”(不同频率的振动)开始,进而“音阶”、“乐句”、“乐章”,伴之以“节拍”、“强弱”和“调式”等概念。这样的音乐理论和文字没有关系,完全是另一种“语言”。它可以产生单独的“器乐曲”,在一定范围内表达带有个人特征的朦胧的情感;也可与歌词结合,暂时地重现当初孪生兄妹的和谐美。“分析法”追求的是个性化和个人的自由。

另一种是使用“综合法”把文字和音乐和谐地合为一体。这种方法的根据是中国文字本身的音乐内涵:中文有“四声”(据称还有“五声”的读法),基本和古代音乐的“五声音阶”对应。“句读”和中文单、双音词的首字重音构成了“节拍”和“强弱”的概念;“歌词”本身的句子和分段对应于“乐句”和“乐章”。这种办法在形式上不如前一种那样多样化,但却把文字和音乐融为一体:只要是按这种办法写的“歌词”,它就已经自带了“音乐”了,用不着担心“乐谱”会丢失。“综合法”追求的是共同遵循的原则,不是个人的自由。

按“分析法”发展音乐理论,中西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中国旋律更美而西方立体感强;按“综合法”发展文字和音乐的统一体,就主要表现在从初唐到盛唐的诗歌格律化和宋代的“词学”的发展中;由于西方语言单词没有四声的读法,虽然西方诗中的“格律诗”也有很严格的规则和模式,但其音乐感仍逊中国格律诗一筹。

阅读一首歌曲的歌词和听这首歌曲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样,读一首不合格律的诗和读一首合乎格律的诗感受也会不同。虽说不会唱歌也能生活,但当我们要唱歌、特别是要登台演唱时,我们就需要学会怎样唱;不会写诗也能生活,但当我们要写诗、特别是要公开发表时,我们就需要尽量写得象一首诗。当我们写诗而不写别的文体时,实际上就是承认了诗有别于别的文体的地方,而诗的特点是从诗对格律的特殊要求而来的,当我们放弃了这些要求,写出的“诗”也就失去了诗的基本特点。

随着写诗的作者越来越多,其中许多人希望自己在诗词的方法和技巧方面懂一点基本的知识,以便提高自己写诗的水平。为满足读者这一要求,我们特开辟了这一专栏,通过一些短小的文章向有兴趣写诗词读者们介绍一些最基本、实用的诗词格律方面的常识。我们介绍的内容目前暂时限定在五、七言格律诗和词牌中的

一些比较简单的小令上。

对于长期不按规则写诗的人,要一下子完全遵守诗词格律是很难的。如果采取“用其精神”的办法:明白了基本规则后尽量往对的方向努力,一步步地来,那怕再慢,只要坚持一点点地作下去,一定会在不长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诗作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诗词常识〗(二) 句读

从前有一家人,在一个雨天来了客人。主人不想让客人住下,就写了一张条子给客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而客人读了条子后,就心安理得的住在主人家,一点都没有要走的意思。主人很奇怪,就忍不住问客人:“你没看到我给你的条子吗?”“看到了,看到了。”“那你为什么不走?”“那不正是你心肠好吗?”“你,„„?”客人拿起条子,朗声念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然后说,“我还没问呢,你就先把答案给我了。”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写起字来一个接一个地没有间隙,因此读一篇文章时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断句”(找出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句话)。韩愈在《师说》里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中的“句读”(“读”字在这里读“逗”的音)就是“断句”和“句子内部的停顿”(包括“逗号”和不用符号的字词间的短暂停顿)。句读弄错了,就会产生误解。“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句中的“读”法不同意义就全反了。古代有些文献被后人给出完全不同的解释,造成不少混乱,就是因为后人在句读上产生了分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1831/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