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创业 > 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

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

时间:2017-05-31   来源:励志创业   点击:

【www.gbppp.com--励志创业】

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方案

辽源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方案

(2012年8月21日)

辽源经济开发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快提升承载科研项目的能力,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中小企业以及创业者对孵化平台的需要,经过考察和论证,开发区拟在兴国湖附近软件园地块建设辽源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及中小企业孵化园区。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该项目建设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需要。

近年来,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和引进项目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洽谈以及对发达地区成熟产业的转移承接工作,但由于在政策、用地、环境、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不足,洽谈成功的科技转化项目相对较少。 中国有大量的科研单位和高等学府,每年产生大量的高科技成果,但是能够得到产业化应用的却很少。吉林省的科研成果中每年获奖项目就有六百多项,而其中能转化到企业应用的不到二百项,很多科技成果没有合适的土壤和环境进行转化。

辽源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及中小企业孵化园区的建立,就是致力于“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培育科技企业

家”,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科技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二)该项目建设是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吸引人才的需要。

通过提供优越的共享空间、共享服务、人才引进政策、企业扶植政策等软硬件设施,可以尽快聚集起一批新型科技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落户辽源、服务辽源。用有效的服务、政策、资金支持,加快项目研发、转化速度,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壮大,为辽源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该项目建设是提升城市科技竞争力、推动形成创新型城市的需要。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多次考察和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业活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创新的创业活动不可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缺乏创业精神也同样不可能有重大的创新产生,只有创新与创业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辽源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成后,将主动承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成果转化,提早介入项目研发和转化,畅通产学研项目渠道。通过引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平台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将创新与创业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本市科技竞争力和吸引力,以此吸引更多投资者、优秀科技成果和企业

入驻,从而改善辽源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更快地推动创新型城市的形成。

辽源经济开发区正在努力进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该项目建设将引领开发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增加开发区“造血”功能,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幅度提高开发区科技实力和竞争力。

二、规划设计

(一)命名:将“辽源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及“中小企业孵化园区”一并建设,拟命名为“辽源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简称“高创中心”。

(二)投资主体:实行多元化合资或合作创办,初期由开发区与麦达斯铝业合作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逐步吸纳各相关政府部门、企业、投资公司、大学、科研机构等合资或者合作。

(三)营运模式:成立辽源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对高创中心进行企业化管理。

(四)选址:为了给科研及创业人员提供宽松、自由的办公环境,选定人文环境优越的兴国湖边软件园地块做为高创中心的建设场所。

经过开发区、科技局与省内专家论证后,原鑫海交通所处地块存在着拓展空间不足、距离市中心较远、周边环境与新建建筑不协调、厂房的装修改造与实际需求有差距等不利因素。经反复推敲与论证,选定兴国湖边软件园地块做为高

创中心的建设场所。该地块面积适宜,人文环境十分优越,可扩展性很强,便于与未来的建设工作相衔接,同时该地块紧邻303国道,距离市中心较近,交通十分便利,非常适合作为高创中心的建设场址。

建成后的高创中心将与开发区软件园有机结合,成为本市高科技研发与创业的中心。优越的人文环境、便利的交通通信设施、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建筑,将成为辽源市新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五)建设规模: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小企业孵化器,总投资900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总计30000平方米,将建设一栋十四层的主楼和一栋五层附属建筑,预计可容纳20个科研实验室及100家左右科技创业企业。二期将建设孵化企业加速器、专业科技孵化器,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

(六)一期主要建设内容及附属设施建设:

1、主要建设内容:

高创中心将分为科技成果转化区、软件区、大学生创业区、金融服务区、商务区、综合服务区、住宿餐饮区等七个部分。其中住宿餐饮区位于五层附属建筑内,其余功能区位于主楼内。【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

科技成果转化区是园校对接转化平台、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展示、科技项目“一站式”服务以及科技企业孵化的区域,规划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软件区是电子信息科技企业的聚集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大学生创业区是提供毕业三年内大学生创业的区域,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金融服务区是金融机构为中心内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区域,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商务区是为中心内企业提供共享商务设施(包含会议室、培训室等)的区域,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综合服务区是管理公司及中介机构办公的区域,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住宿餐饮区是为科研人员及中心内企业人员提供餐饮、住宿、及其他必要后勤保障的区域,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配置休闲绿化场地,整体绿化达到50%,同时预留足够的物流等场地。

2、附属设施建设:

用电装机容量:动力电1000KW 、照明电500KW,根据实际需要上1500KVI变压器。循环水量:100t/小时。供热面积:按30000平方米设计。

三、运营实施

(一)领导机构:拟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辽源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协调运转,强力推进重大事项进展和决策。

(二)管理机构:高创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聘任具有

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二):交通运输科技与成果转化项目管理办法附件-申请书

项目类别:

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项目负责人: 申报日期: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制 填 报 说 明

一、填写申请书以前,请先查阅江苏省交通运输科研项目有关管理规定和本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指南,申请书内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表述明确。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须注明全称。

二、封面中项目编号申请人只填项目类别代号,项目类别代号为:道桥应用技术研究-Y1,水运应用技术研究-Y2,交通信息化-X,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C,软科学研究-R,成果转化与推广-T,节能减排-J。

三、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是指项目申请单位所隶属的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有关部门、直属单位及所在省辖市交通运输局,或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

四、本申请书必须采用标准A4纸、竖装,于左侧装订成册。一式二份(至少有一份为加盖公章的原件),主要内容字体为五号宋体字。申报材料纸质文本报送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同时须登录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网站(),由“网站直通车”注册进入“科技项目申报”,填报项目相关信息、内容简介,连同申请书一起提交。

五、申请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每年申请的项目数,不得超过三项。 六、项目申请单位应通过归口管理部门统一上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科技主管部门,未通过归口管理部门而上报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具体申报程序如下:

(一)省交通运输厅直属单位(部门)和省属单位、高等院校提出的申请,直接报送。

(二)省交通运输厅直属单位及其下属单位提出的申请,由厅直属单位筛选,签注意见后,转报送,留一份存查,经筛选落选的项目不得转报。

(三)各市交通运输局、市交通企、事业单位及非交通系统科研、设计、企业单位提出的申请,先报送所在省辖市交通运输局筛选,并经市财政局审核同意后,转报送,留一份存查,经筛选落选的项目不得转报。

七、申请书各填写内容,要求达到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方案深度,可附必要文件资料。

八、对各单位在有效申报日期内报送的申请,省交通运输厅将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咨询,根据咨询结果下达初步立项通知书。

九、本申请书表格样式可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网站的科技项目申报系统中下载,省交通运输厅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表格样式并在科技项目申报系统中实时更新,不再另行通知。

十、通讯地址:南京市升州路16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邮政编码:

一、立项背景和依据

1、研究目的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成果转化与推广类项目,着重说明推广依据、、研发单位、鉴定(验收)组织单位和鉴定(验收)时间、成果概述,并简述是否已形成完整的标准、规范或技术要求等

二、 研究方案

1.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路线及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2.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3. 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成果转化与推广类项目,只需推广方案,即推广形式、推广规模、方法、实施步骤及计划进度、预期社会经济效益

三、研究基础

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就(包括近期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获得学术奖励的情况、正在承担的有关研究项目等)

* 论文要写明作者、题目、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 专著要写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年份

【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

* 研究项目要写明名称、编号、任务来源、起止年月、负责或参加的情况以及与本项目的关系

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三):2015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第1篇: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科技部《关于同意青海省西宁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国科函字[20XX]8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XX]155号)、《关于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专家咨询意见的函》(国科体函[20XX]7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西宁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区和大通、湟源、湟中三县及建设中的海湖新区,总面积7690.4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1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是一个由汉、藏、蒙、回、撒拉、土族等3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百万的中心城市。

西宁地处“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路,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结合部,是古代东西交往的必经之路。市区平均海拔2275米,平均气温7.7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25毫米,冬暖夏凉,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夏都”。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西宁市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产业重镇,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为主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铝锭、特钢、铁合金、数控机床、明胶、藏药、藏毯、特色农畜产品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一定声誉。有色金属、冶金、医药、建材、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农畜产品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轻金属、硅材料和中藏药为重点的新型产业群正在崛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已在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技术创新中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20XX年,西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8.2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8.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1元。西宁市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奠定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坚实基础。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XX年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明确要求围绕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全面推进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西宁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青海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分别于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三次获得科技部授予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20XX年8月,西宁市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工信部列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为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1.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一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西宁市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行业和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西宁地区现有科技型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3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企业孵化器4个,培养和聚集了一批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了一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目前,有高等院校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所、省属科研院所34家,并有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33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1.84万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70人,中级职称以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1925人。

2.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XX年7月,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青海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来,开发区按照“一区多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要求,整合工业园区资源,优化工业布局,建立了包括东川工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甘河工业园、南川工业园四个园区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20XX年12月,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统计局六部委批准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20XX年,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青海省首个被国家命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20XX年1月,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东川工业园为“西宁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XX年11月,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冶金、化工、新材料、医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承担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载体的作用。园区总占地面积达36.82平方公里,累计批准入驻企业和项目1263个。20XX年,西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7.4亿元,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6.32%。

3.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科技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

“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大力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口与健康、城市发展、民族文化、新型工业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发、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有力促进了全社会科技进步。 “十一五”期间,西宁市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5项,累计投入本级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924万元。争取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62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405项,争取部省级科技专项经费1.13亿元。实施的项目中,工业490项,农业132项,吸引社会资金11.4亿元。目前已完成市级科技项目136项,产生经济效益12.2亿元,实现利税3.63亿元,增加农民收入5.7亿元。西宁市登记科技成果103项,其中省级成果57项,有10个项目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

4.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取得较大突破,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近年来,西宁市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对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攻关,使优势特色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夯实了全市工业发展的基础。其中,通过对铝、铜、铅、锌等初级产品深加工技术的重点研究,解决了生产回收率低、生产工艺老化等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通过对多晶硅提纯、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等技术攻关,带动了本地光伏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中华被毛孢发酵菌丝繁育、沙棘5-羟色胺研究和枸杞籽油提取等项目的实施,使全市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青海洁神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研发出了压缩式垃圾车、沙棘系列、枸杞系列等一批特色产品,被认定为20XX年度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铅冶炼节能减排技术、锌浸出渣回收精铟技术、高含盐含氯明胶废水光合细菌处理工艺等29项关键技术的研究,降低了全市经济发展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

5.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近年来,西宁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重点实施了农作物良种工程。全市五年内累计引进示范推广小麦、杂交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优良品种180余个,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推广了杂交油菜、马铃薯、蚕豆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60余项,使主要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提高了21.5%,油料单产增加了22.8%,蔬菜亩产达到2635公斤,效益处于全省前列。在畜牧业方面,重点进行了畜种改良及繁育,建立了牛羊育肥、优质肉羊、肉牛及奶牛规模养殖示范基地,使得全市畜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通过组织实施“青藏高原牦牛、藏羊有机产品产业化生产技术示范 ”、“牦牛骨提取蛋白小分子肽研究”、“青稞燕麦方便粥系列产品开发”等农业产业化专项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开发出了沙棘系列产品、软包装牛羊肉系列产品、油菜籽色拉油等名优品牌和地方特色产品,实现了资源的加工增值和农牧民的增收。

6.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加强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功能建设,密切中介机构与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是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西宁市已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培育了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日趋完善。西宁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西宁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西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西宁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西宁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暂行办法》、《西宁技术市场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制定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成果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十二五”期间,西宁市科技中介机构帮助企业及社会争取国家及省上项目150多项,争取资金2180万元。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和东西部技术项目对接服务平台,开辟了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广泛合作的渠道,在生物医药领域建立了“基地+平台”的合作模式。西宁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科技部首批22家工业设计联盟试点单位之一。

(三)优势特色突出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积淀使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多元文化汇萃,为特色产业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1.矿产资源丰富

青海省拥有被誉为“聚宝盆”的柴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lz/141409/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