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四书五经 > 序做人要有良心的分享

序做人要有良心的分享

时间:2015-01-26   来源:四书五经   点击:

【www.gbppp.com--四书五经】

序做人要有良心的分享(一):序言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要点

一、《论语》十则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有 收集整理而成。

2.孔子,名 。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重视“修身”。本文主要写学习的和学习的 做人之道。

4.四书五经分别为:

5.“子”古代对公信力较高的成年男子的尊称;如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老子、庄子等。有时“子”还用在“子墨子”中。

6.墨家的“兼爱、非攻”,“兼爱:兼相爱,爱他人

非攻:就是反对战争,不发动战争,不发动侵略。

二、注音

论( ) 三省( ) 殆( ) 传( ) .

愠( ) 罔( ) 悦( )

三、 重点词语解释

愠 省 信 诲 弘毅 凋 贤 善 从 已 行 忠 故 新 耻 是 为

四、通假

说 女 知

四、翻译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者殆。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序做人要有良心的分享】

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诲汝知之乎!

第二环节:展示:

一、注意下了的一个翻译:

为人么人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和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作那?

二、积累课文中的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任重道远

4.死而后已

5.三人行必有我师

6.见贤思齐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环节:探究

一、课文理解(用原文回答)

1.对待别人的的误解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2.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言行要谦虚,不要夸大自己的学问的句子是:【序做人要有良心的分享】

4.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应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5.做人要经得起艰难困苦的磨练的(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时才能体现出来)句子是:

6.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要有宽广的胸襟,不要强压与人)的句子是: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要点

一、《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1. 1.本文作者是 ,字 ,号 ,谥号 , 朝。是 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2.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的名言,这则是五柳先生蔑视权贵,不愿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追求人格尊严的高尚品德的表现。现在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相同的成语是:“不吃嗟来之食”。

3.

4.《桃花源记》是一个的故事。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

写此记时的背景:战乱频繁,赋役沉重,民不聊生;作者的少有大济苍生的愿望无法施展。

5.本文的线索:———— ——6.作者向往的社会:环境优美,物质富足(自给自足),人与人和睦,生活安详的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社会。

(二)注音

豁 要 语 诣 阡陌 间隔 郡 屋舍 便舍船 ....

髫 邑 问津 俨然 ..

(三)词语解释

1.落英缤纷 2.欲穷其林 渔人甚异之 ....

3.渔人甚异之 4.屋舍俨然 ...

5.不复出焉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7.便扶向路8.欣然规往 ..

9.后遂无问津者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11.既出 12.咸来问讯 ..

13.不足为外人道也 14.无论魏晋 ....

1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6.阡陌交通 ......

17.仿佛若有光18.芳草鲜美 ....19.诣太守,说如此..

20.处处志之21.寻向所志病终。 ...22.未果,寻.

2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24.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

(四)翻译句子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不妨用一种修辞方法生动的描写出来)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才通人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美竹之属。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序做人要有良心的分享】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五)成语积累:

[落英缤纷]①形容鲜花落下的样子。②形容鲜花盛开的美好 景色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鸡犬相闻]形容农家村舍和平、安乐的生活。

[怡然自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某事。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六)课文理解

1.描写景物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1】是吸引渔人最终发现桃花源的原因

2】这段景物描写带点神秘色彩,“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2.黄发垂髫 平怡然自乐“展现出一怎样的画面?

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

3.所描写桃花源的内容:

及桃花源的生活环境、村民的生活。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6.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人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序做人要有良心的分享】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9.作者向往什么?写作的意图?

他向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向往没有压迫、没有纷争、没有忧伤的生活,渴望处处恬静、和乐,人人淳厚、纯朴。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三、《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2.以物为喻,写的比较含蓄,这就叫做“托物言志”

3.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二)读准音

馨 儒 调 牍

三、词语解释

名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往来无白丁 谈笑有鸿儒 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三)翻译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课文理解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是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3.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的句子是:

4.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5.借陋室喻志的句子是:

6.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五)课文深层理解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赏析: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3.“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

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上”“入”两字,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写出了陋室的恬静、雅致,活跃而有生

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景物之雅)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的作用:

1】引古贤之名居印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5.写法及中心思想:

托物言志写法,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6.文章结构 1.(„„德馨)引出铭颂对象,点明题旨。

2.(„„劳形)描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3.(结尾)总结,说明陋室不陋。

三、《爱莲说》【序做人要有良心的分享】

(一)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用来阐明道理或主张,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抒发感情。

(二)基础知识

1.读音

蕃 淤 染 濯 涟 蔓 亵玩 噫

2.词义

(1)蕃:多 (2)染:被污染 (3)濯:洗涤

(4)清涟:清水 (5)妖:美丽而不庄重

(6)蔓:长蔓 (7) 益: 副词,更加。

(8)植:树立。 (9)鲜:少(10)宜:应当。

(11)同予者何人:我 .

4,能准确译文(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出于污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显得洁净而不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茎里间贯通,外面笔直,莲梗既不不蔓延,也不分杈,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的观看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3)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4)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跟我相同呢?【序做人要有良心的分享】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了人。

(三)课文深层理解

1.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文章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花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思想感情。

序做人要有良心的分享(二):从“良心做人、良心做事”想到的

从“良心做人、良心做事”想到的

最近晚上空下来,不玩游戏了,喜欢在网上看看文章。很有幸读到了这篇“良心做人,尽心做事”,文章很简洁,但层次感很强,一步步从一句标语想到了良知,道德,责任的问题。看完后自己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想了很久。

记得小时候学汉字,最早学的一批字中,老师着重介绍了“人”这个字。“人这个字只有一撇一捺,字很好写,但要做好却很难。”当时对这话着实没办法理解,只知道写作业的时候最喜欢遇到这样的字,因为很简单。

一转眼快三十了,发现其实并不简单。一划朝天,两笔踏地,意为顶天立地。做好一个人不见得非要顶天立地,但至少要对得起自己良心,对得起周围的人,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像文章中作者说的“良心做人,并不是一个新提法。” 先人的说法总是有道理的,讲良心这是一个大前提,做人也好,做事也罢失去了这个前提就失去了最初的光彩。如何做到有良心,当然不能我这个年轻人说了算,看看一些名人名家的话,想想父母老师的铮铮教诲,斗胆总结了几点,做人要有良心,就要做成一个品行端正、真诚坦率和宽厚善良的人,做到干净干事,干事干净。

良心做人,实质上是做人要讲道德,最起码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要正直。第二要严谨。要做一个真实坦诚的人。真实坦诚也有两层意思:一曰诚信;二曰坦率。

要做一个宽厚善良的人。宽厚善良是一种胸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也许在小时候能认识到良心就已经是不小的优点了,但如今却发觉做人讲良心真的只是个起点。做人可以自己说了算,但做事涉及的因素太多,关系复杂了,过程困难了,并且没有哪件事会因为你的良心而变得顺顺利利。于是在良心做人的基层上就要更进一步,想想怎么把事情做好。现在工作很忙,一忙就失去了节奏,孰重孰轻,是缓是急,总是不能平衡好。想到这里细细想了想自己的问题。 人生在世,就要做事。不单单是为自己,更为社会。特别是做为一名公务人员,目的只有一个,不外乎要把事做好,对工作负责,对人民负责。记得有一次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办公室的老同志给我倒了一杯水,说道:“别急,尽心就行,好好动动脑子!”虽然是句安慰的话,但心里轻松很多。的确自己做事蛮力

有余,但智慧不足。光花力气是谈不上尽心的,因为你没有调动一切因素去做好一件事情。

有位成功人事说过,做事——以谋为基、以责为要、以实为重

这么说来,自己在开始做事情的时候缺少必要的思考,说白了站的起点不高。缺少了高度,事情也没有了大局观,也损失了创新性。凡事按规矩去做,不会出问题,但是也不会出亮点。做事前谋与不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谋事的水平取决于谋事者的素质。要通过经常不断的学习、思考,提高自己谋事的能力。 谋事之后,另一项就是要“虑”,培养事情进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变更的习惯。当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你所处的地位越高,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先谋再虑,才能突显做事的责任观念。最后尽心做事要讲究一个效率和效果。做事高效,在乎一个“勤”字,“勤”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脑勤”、“手勤”、“脚勤”。作为一个年轻人就是要凡事都比老同志先动一步。但不管怎么样,事情最终还是要讲个效果的,领导检验也都是比较这个结果。因此不断总结之前的过程,不断汇报,听取建议有所调整,这事情才能向预想的方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98057/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