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历史第一轮复习指南

历史第一轮复习指南

时间:2014-12-30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历史第一轮复习指南(一):2015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

2015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

灵台一中 夏玮辉

目前高考历史复习主要为三轮复习法,其中第一轮复习(按教材顺序进行的章节、单元复习)时间最长,是整个高三复习总体战略的“第一战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奠基工程。以下就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的相关策略作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2014年历史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历史学科在2015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注意六忌: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二、时间安排

从2014年8月初—2015年1月初,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 第一轮复习是基础,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

三、复习目标

第一轮复习是基础,夯实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夯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复习原则: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突破双基。

1.要求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进一步吃透教材,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平时的复习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理解掌握,要扫清知识死角,把书本念厚。

2.选择有针对性地习题进行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解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1.阐释教材,着重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教学。 一轮复习应从微观入手,基本按章节顺序把教材划分成若干单元进行教学,在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知识的同时,应着重帮助学生认识和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知识的有序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由“点”及面,构筑章节知识结构体系。

在教学中,以重点、难点为核心,把相关的知识点纳入其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知识链或知识面,然后引导学生寻求各知识链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章节内部纷杂的历史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构成反映历史发展内在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二,单元复习,揭示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

在教学教程中,可把教材内容按时序和历史不同阶段特点划分成若干个单元进行复习。 单元复习不是章节知识的简单重复,应重在揭示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复习时,可按“基本史实——历史概念——知识体系——阶段特征”的内容结构,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在对基本史实进行微观分析后,再从宏观上进行系统综合,把单元知识平面的“广”度、垂直“深”度和理论“高”度有机统一起来,揭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形成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归纳概括这一特定阶段历史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趋

向,提示历史的阶段特征。还应注意分析提示单元与单元之间、各历史阶段特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以纵横联系法构筑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

通过这种纵横联系分析法,帮助学生构筑起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提高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能力,学会把历史事件、人物或观点放入特定历史时期的立体框架结构点上认识评价其地位、作用。通过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法教学,学生掌握的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从构建知识体系中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

2.钻研《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 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深入钻研教材《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抽象隐性知识。 这些知识是构成学科能力的主要因素,教学中如果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那么学科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如何挖掘教材中抽象的隐性知识呢?可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论从史出,透析理论原理。

一轮复习教学中,应以历史知识为依托,通过对基本史实进行历史理性分析,阐释出隐含其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具体可以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引导学生从史实中提炼观点。二是以观点驾驭史实。这样使学生做到观点与史实的辩证统一,掌握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第二,对比分析,揭示共性和规律。

许多历史现象存在着不同点和共同点。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分析综合,使学生在认识历史现象个性特点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共性规律。

3.加强集体研讨,备课组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高三历史备课组是一个团队,我们将发挥团队一贯的团结协作精神。坚持集体备课,落实“三定、三备、五统一”措施,(定人、定时、定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统一教材、统一教辅、统一作业、统一进度、统一检测。)明确每位老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集体优势,充分关注网络资源,密切关注网络上的有效信息和资源,利用专业网站上的教学和复习资源,同时,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复习策略,学会在教学中反思。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研究用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关注其他省市的高考历史试题,揣摩历年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明确复习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在新考纲出来之前,可参照2014年考纲确定复习重点,提高时效,做到有的放矢。

4.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以“立足课本、狠抓基础、培养习惯、提升能力”为教学指导思想,做到“起点要低,讲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等行为习惯,提升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精讲巧练,侧重建构知识体系,注重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归纳和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不断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针对一轮复习,我们主要采用“问题复习法”,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提问(默写)检测旧知识——展示课程标准和考点,明确本课复习要求——展示本课问题,学生自主复习——师生交流研讨疑难问题——教师点拨精讲——课堂检测(包括高考真题训练),及时反馈等几个环节。这样课堂安排紧凑,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做好知识的巩固,在有限范围内化短暂记忆为长效记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每一课、每一单元结束后,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或者画知识树,以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

5.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

一轮复习教学中,一要精讲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

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特征,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精编练习,适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精讲重点的过程中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三是及时“评”讲,启发提高。对每次书面训练,检测性考试卷及时评讲分析,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轮复习中,讲、练、评要有机结合,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目标,这样扎扎实实地搞好了第一轮复习,就能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好基础,从而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7.指导学生制定出复习计划和抽出固定的时间复习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仅靠课上有限的时间,学生不可能将当堂课所学的内容全部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复习。我要求学生每天要保证必要的复习时间(具体时间自己定,可背诵识记、练习等)。 8.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高考强调新情境、新材料的运用,学生要能够看懂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将之调动和正确运用,这就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1)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特别是贴近高考的典型试题,如材料型的问答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备考的新思路。高考与新课程密切相关,要潜心研究高考新特点,制定应对策略。要站在新的视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应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要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体系,完善知识树、知识网络、学科框架、知识图表等知识体系。

(2)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使学生学会学生审题、答题。从平时的训练看,很多同学往往不注意仔细审题,导致答题错误或不完整。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完整地看题目,不能先入为主,要看清题目所给的时间、有哪些限制词、有哪些条件……,材料题要把题目所给的条件、限制词划下来,一一与所学内容或材料相联系,理清思路和要点,形成答案,做到“慢审题——理思路——快解答”。当然还要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做到按指定位置答题,答题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条理化,清晰化,尽量话短、面全、点多,争取多得分。

9.关注热点,贴近现实

历史是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学问。鉴古察今是学习历史的基本作用,近几年的试题大都与学科热点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埋头学好、掌握好课本知识,也要注意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探讨,积极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确定新的历史专题;不仅要有历史的眼光留意生活中发生的日常“小事”,更要注意观察影响世界趋势的国家“大事”,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理念,也就是学史要以史入今,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10. 抓好学习常规的检查,一丝不苟的搞落实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及时了解,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如学生纠错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点的识记情况等都要一一检查,使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稳步提高。

历史第一轮复习指南(二):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方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方案

一、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

第一,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

第二,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

第三,复习方法不明确,不得学习要领。

第四,应考能力有限,解题技巧缺乏。

二、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指导建议

深信每个高三学生都想走上学习的成功之路。要想走上成功路,除了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

为什么要安排好时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高三都是极其紧张的一年,只有科学的 安排,才会有较高的效率。人通常都有惰性,时间安排表则可以成为推动你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外部动力;时间安排表也可以阻止你避开不喜欢做的事,确保你有计划 地、有序地学习与生活;当然,它也有助于你合理地安排好各科的复习。

怎样安排科学地学习时间?一般而言,周一至周五白天的时间学校已作了安排,学生需要安排的主要是早晨与晚上以及周末。安排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是:

1、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

【历史第一轮复习指南】

2、合理安排自修的学习内容

(二)务求理解记忆。

进入高三,记忆的问题就摆到了每一个考生的面前。通常,在进入文 科班以前,记忆力好是不少同学自以为拥有的一张王牌,然而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面对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这张王牌似乎就难以招架了,于是不少同学就对 自己的记忆力丧失了信心。这当然是不利于这至关重要的一年的学习的。 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中,有大量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高三阶段的学习尤其如此。这是因为记忆是最基 本的认知能力层次,其它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哪里没有记忆,哪是就没 有学习”。也正因为如此,文科综合能力的考试,把记忆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综的“能力要求”就是只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并 在实际的考试中以再认与再现两种方式进行考查,试题量还不少。

对记忆力要有正确的认识。记忆力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记忆力强,大大有助于能力的发展。遗憾的是,在强调素质教 育、突出能力考查的背景下,一些老师与同学以“发展能力”为 托辞,把记忆力放在次要地位,似乎记忆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是对立的,这当然会制约记忆力的发展与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记忆力不完全是天赋的,凡是有心人,采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拥有较强的记忆力。关键在于行动。

1、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信心是成功的阶梯,灰心是成功的绊脚石, 死心就是失败。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朋友们,如果你对自己缺乏信心,请记住: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所有的失败,与失去 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

看到灾祸。有信心者,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不 可能”。假如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请你每天大声地告诉自己一次“我 真的很不错”,“我一定行”。有人也许会说:我很想努力,我也想学好,赶超先进,但是我的基础太差的,与别人已经拉开了很大一截距离了, 我还有希望吗?我想这个问题不应该问别人,而应该好好地问自己。请你记住:“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 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后悔,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因此,我 们首先要从下定决心开始,人生是从下定决定那一刻开始的。“想要”和“一定要”是 不一样的,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困难,可是当你下定决心以后,它就变得非常简单。成功永远取决于你要不要,而不是能不能,下定决心,就是在向自我挑战。同起点 低、基础差并不可怕,关键是你想不想振作,你想不想开始,你能不能坚持。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 得难以做到。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个开始,如果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半途而废,那么你的一生将一事无成。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2、善于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没有理解的历史知识是很难记住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更是无法应用 的。目前的历史高考要求再认再现的历史知识,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语言或者形式的转换,即使是选择题,也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综合等 才能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必须理解透彻基本知识点,比如重要历史概念、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历史结论等等,还应该善于去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的基本 线索和阶段特征。那应该怎么做呢?

其一:要正确处理好教材、笔记、提纲,以教材为本,以笔记为辅,提纲为固。

高考中几乎所有的知识点皆源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阅读教 材而不脱离教材。阅读教材不是简单的逐字逐句的从头看到尾,而应该是读懂了用脑子思考了才能算是阅读。阅读的首要内容是目录及其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 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体现了各单元、各子目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经常在复习的时候能够首先浏览这些内容,对教材的单元脉络及 相互间关系了然于胸,有助于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和基本线索。【历史第一轮复习指南】

以笔记为辅,主要是强调基础知识点的落实和复习。笔记它承载着教 师授课的要点及思路,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知识框架。因此笔记是相当重要的,而且应该充分的发挥出笔记的最大作用。即在阅读教材的基 础上,结合笔记进行仔细的复习。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以后可逐步延长),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 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互相关联。提纲和《创新设计》为固,主要是为了检验和巩固复习的效果,使自己对复习的内容更加的明了。

其二:要学会复习过程中的自我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等方法。

■ 归纳: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内容也相当的 众多,为了便于记忆,就必须要学会自我归纳。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 要文献、中国近代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等。

■ 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

■ 比较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 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如:试从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社会影响等方面比较17—18世 纪欧洲启蒙思想与同时期中国批判思想的差异性。

3、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 连续不断地进行。及时循环复习。

(三)考后总结。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

要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慧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 在分数背后的秘密。

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

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 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因此,不能不重视总结。

三是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名人有言,虽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快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所以,下决心应当是在了解情况之后。另一方面,了解了 情况,却没有有的放矢的行动,总结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善于在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怎样总结?

首先是按一定的项目分类,然后进行数理统计,找出主要的失分领域。 如可以设立“根本不懂”、“考时忘记了”、“掌握不准确”、“粗心大意”和“审 题错误”等项目,对全部失分进行分类,得出失分率,这样就可以大体了解主要的失分因素了。也可设立“人物”、“事 件”、“时间”、“地域”、“术语”与“评 价”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男生常常在“时 间”领域丢分,女生则常常在“地域”领域丢分。还可设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国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一般而言,世界史常 常是弱点。

其次是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隐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如“审题错误”是 众多同学失分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还是时间不够用造成的?是心理紧张造成的还是根本就没有读懂题目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势 造成的。又如“考时忘记了”也是常见的失分 原因。那么,是识记不牢固,还是过于紧张?是过于疲劳(身体不好),还是思维不够敏捷(根本就没有想到)?一般而言,各种具体原因大体都可归入知识基础、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与身体素质和考前准备五个方面。

最后是制订整改措施。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90493/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