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课外知识 > 新大纲课改

新大纲课改

时间:2014-12-08   来源:课外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课外知识】

新大纲课改(一):课改近代史大纲初稿

附件1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课改初稿)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011010111

学 分:1.5学分

总 学 时:30学时 (课内学时:24 课外学时:6)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理论课(必修)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本科生

所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内容提要: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本质来说,是近代炎黄子孙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其主线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本门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自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1、教学目的:通过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国情的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并为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2、教学任务:通过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第一、帮助学生了解帝国主义入侵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懂得只有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才能进行现代化的建设。第二、帮助学生了解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过程。资产阶级让位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增强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第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懂得社会主义的确立、改造、建设的艰难和曲折,增强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时间、要求和考核

1、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改革,形成理论教学与探索、讨论、研究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想结合,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自发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第二,使学生初步学会搜集、辨别、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培养学生自由探讨学术的精神。第三,使学生初步学会写作、演讲、辩论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鉴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学历史课教材有较大重复,本课程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和选择。以辛亥革命前的屈辱历史,抗日战争的国共合作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教训三大板块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本门课程主要划分为三个专题,分别是“屈辱与觉醒之寻找出路”、“全民抗战之国共合作”和“成就与教训之社会主义探索”。

3、教学形式:第一,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试行以教师讲解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模式。利用精选的课件和视频教学资料,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历史、形成独立见解。第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料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学习撰写小论文,并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和辩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第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文化景点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刘公岛的甲午战争纪念馆、海阳地雷战旧址)等。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体验。

4、教学时间:本课程需12周教学,每周2学时,共24个课内学时,另穿插6学时的课外学时,共30个学时,

5、教学要求:由于教学形式的改变,合班上课人数不宜过多,以150名学生以下为宜。

6、考核方法:取消传统期末书面考试,采取全过程考核,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和效果。根据学生参与课程的态度、讨(辩)论发言情况、论文撰写的质量及实践教学的参与程度评定成绩。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学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后开设的理论课,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透过史实得出结论的能力,并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各专题教学大纲

专题一 屈辱与觉醒之寻找出路

(一)目的与要求

本专题主要是结合教材中综述至第三章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一系列侵略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了解中国人民觉醒、反抗和寻找出路的历史。重点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认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时分配与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本专题课内学时8课时,课外学时2学时,共计1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课时,实践教学4学时。

理论教学内容:

1、 屈辱与觉醒

近代中国的灾难与屈辱(五次侵华战争)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思考:近代殖民主义入侵是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还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2、寻找出路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洋务运动的兴衰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思考:为什么近代中国各阶级对国家的早期探索都没找到真正的出路?)

3、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历程

辛亥革命的成果和结局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实践教学内容:

1、观看视频资料:《辛亥革命》。

2、让学生阅读教材,搜集整理辛亥革命的有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为学术讨论做准备。

(三)教学内容考核:

围绕“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主题展开讨论。进行交流发言,形成书面材料并保存。参考题目: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干涉中国的辛亥革命?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4、辛亥革命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意义是什么?5、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四)建议选用教材和推荐资料

选用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综述------第三章

推荐视频资料:

纪录片《马嘎尔尼访华》、《恶之花》、《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百年中国》;电影《林则徐》、《甲午风云》、《走向共和》、《辛亥革命》等。

推荐图书资料:

1、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2、雷远高著:《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3、《在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81/10/9)。4、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2年。

5、何小燕:《近二十年来辛亥革命史研究综述》,《历史教学》,2000年第3期。6、天虎新闻—-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7、黄埔论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论坛

专题二 联合与斗争之国共关系

(一)目的与要求

本专题主要是结合教材第第四章-----第六章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与国民党合作与斗争历史。特别是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再一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认识国民党以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

用。认识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抗日敌后战场的贡献。重点是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让学生铭记历史,记取教训,懂得只有建设强大的祖国,才能免除后世再遭战争之苦。

(二)课时分配与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本专题课内学时8课时,课外学时2学时,共计1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课时,实践教学4学时。

【新大纲课改】

理论教学内容:

1、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新大纲课改】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

2、 国共两党围绕“两个中国的命运”展开斗争

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土地革命道路

国民党走反革命的军事独裁道路

3、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了解中日关系的历史和日本近代的崛起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与实施(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再到卢沟桥事变)

4、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局部抗战和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共产党与抗日的敌后战场

(思考: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5、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总结

(思考:大学生该对抗日战争做怎样的反思?)

6、当下日本右翼分子的猖獗、军国主义的复活,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和现状。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应该如何表达爱国情操)

实践教学内容:

1、观看视频资料:推荐《东京审判》。

2、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搜集整理有关抗日战争以及中日关系的历史资料,列出小论文的提纲。

(三)教学内容考核

在学生搜集、查阅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手写一篇2千字小论文,选出优秀论文交流并保存。参考题目:1、有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国共两党合作的胜利,谈谈你的看法。2、观看《一虎一席谈》关于钓鱼岛争端的辩论,结合本专题内容写一篇观后感。3、就你对日本民族、中日关系和当今国际形势的认识,谈谈该如何处理未来的中日关系。4、19世纪以来,日本和中国100年就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中日是否会发生战争。【新大纲课改】

(四)建议选用教材和推荐资料

选用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四

章---第六章

推荐视频资料:

电影《南京!南京!》、;纪录片《百年中国》、《凤凰大视野》等。【新大纲课改】

推荐图书资料:【新大纲课改】

1、《菊与刀》、《暧昧的日本人》、《岩松看日本》、《国殇》;2、《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张继平、胡德坤等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世界现代史》第十章(苏州大学历史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编,1984年版)4、《江泽民主席在莫斯科卫国战争纪念馆揭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5月10日)5、《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9月4日)6、《第二次世界大战》(黄玉章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

专题三 成就与教训之社会主义探索

(一)目的与要求

本专题主要是结合教材第七章至第十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建立了新中国,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重大失误和惨痛教训。中国共产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路线,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通过本专题学习,使学生懂得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建立起来的,我们不该忘记。重点是认识社会主义主义建设之路艰难而曲折,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为了避免像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历史重演,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理性、科学、民主、健康之路,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特别是祖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们去思考、去探索。

(二)课时分配与教学主要内容

课时分配

本专题课内学时8课时,课外学时2学时,共计:1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课时,实践教学4学时。

理论教学内容:

1、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和重庆谈判到国共再次分裂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一切进步力量建立新中国

工业化道路与三大改造并举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思考:为什么国民党政权会垮台?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国的原因?)

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的探索与成果

大跃进的产生、过程和纠正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束

(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转折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展开

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新大纲课改(二):学新大纲体会

学习英语新大纲 转变教学观念

使用新教材 改革教学方法

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吴敏玲

一、 新大纲出台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经教育部相关部门调研,超过三分之二的中职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没有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二年级的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较差;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极大。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低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等现象。教学评价标准单一,难以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一些地区和学校还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文化基础课的现象,有的学校任意削减甚至取消英语课,致使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新的英语教学大纲的出台,使得一度处于迷茫的中职英语教师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二、新大纲的特点

1.倡导能力本位理念,加强学习策略指引

大纲贯彻了我国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根据当前中职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和能力,来制定大纲的宗旨与目标,目标具有弹性,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英语课程的核心,以能力和学生的发展为本来设定课程目标。原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说:“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新大纲是这样描述的:“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这句话不仅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而且目标更明确具体。从学生的发展及未来职业生涯的需求出发,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的同时,提倡加强学习策略与共通能力的培养,如自主学习、沟通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运用的能力等,逐步提高学生在职业和生活场景下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2.删除繁难教学内容,满足生活职业需要

基于学时减少等实际教学情况,新大纲精简了教学内容,剔除了原大纲中“难、繁”的知识内容,符合现在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通过努力比较容易达到大纲制定的学习目标。以语法为例,动词时态从原大纲的八种减少到七种,

同时降低了对部分语法知识的要求,词汇表中减少了使用频度低的词汇,增加了有关职业的300词汇,体现了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

3.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发展

新大纲的三个课程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和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存在灵活对应的关系。基础模块要求至少达到基本要求,鼓励各学校创造条件争取达到较高要求,而拓展模块则应至少达到较高要求;职业模块因行业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差异较大,可根据不同需求跨层次选择应达到的要求,体现了对学生能力差异的关注,便于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实施多元教学评价,以人为本

新大纲提倡基于多元主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形成性与终结性并重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以弥补纸笔测试的不足。强调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评价,让能走的学生走,能跑的学生跑,能飞的学生飞,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各自相应的发展。提出通过学生完成在生活和职业场景下任务的表现,评价其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是新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84038/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