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时间:2018-12-03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第一篇: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感

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感

遥远的思念

——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感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心小学六(3)李一鸣

又到了重阳节,每到这一天,我就不由想起诗人王维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独自离开家乡,到他乡做客,每到佳节到来之日就加倍思念亲人。遥想亲人们登高的情景,都插着茱萸却唯独少了他一人。是啊,一个人独自出远门,到外面去打拼实在不容易,而且每逢到了一家人团圆的时候,就更想家了!

我的故乡在徐州,爸爸妈妈年轻时就在常州拼搏了。他们经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终于为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基础,并在这儿买了房子,长期住下来。我可谓是身在常州心在徐州,做梦都见到自己的亲人,特别是在中秋重阳佳节来临的时候,我们一家便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这时,想必远方的亲人也在思念着我们吧!

如果一封信能代表我的心声,寄给家乡的人们,我想说:爷爷,您的眼睛好了吗?可以看见了吗?要多休息。奶奶,您的风湿病有所好转了吗?有空的时候,到医院去看看。外公外婆,你们虽有“良田万亩”,可你们都已年过七旬了,家里的粮食也够了,在家里好好过晚年,我有空会去看你们的„„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带着兴奋激动的心情,飞回故乡亲人的身边„„愿天下所有人的游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团圆!

第二篇: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设计

授课人:欧圳平

一、话题导入,了解乡思

1.看图片,说节日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是哪些节日。(依次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图片,生猜。)

2.聊重阳,谈习俗

师:(出示重阳节的图片。)这一张图片是哪一个节日?对,这就是重阳节。重阳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什么呢?

3.揭诗题,解题意

师:那么,重阳节是哪一天呢?(板书:九月九日)农历的九月节日是重阳节。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忆山东兄弟)一起读诗题。

师: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没有和亲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亲人,“忆”在这里是“想念”的意思。“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再读诗题,注意停顿。(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认识王维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

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二、 吟诵古诗,初感乡思

1.学生初读古诗

师:这首诗写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所思所想,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茱萸”读作“zhūyú”。

师:读的都不错,可是老师觉得少了点节奏和韵味。认真听。

2.播放古诗朗读音频

师:谁愿意再来试试?(个别朗读,师评价)

师: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个画面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内心世界去看看。

三、解读古诗,理解乡思

1. 前两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重阳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可诗人却说(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说了两个相同的字——“异”。“异乡”的意思是——他乡;“为异客”的意思是——做他乡的客人。如果我们此时在杭州,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杭州是——异乡,我们是——异客。

师: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板书:孤独)

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

我们从“独”能够看出来。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

自”的意思。“独”除了表示诗人只是一个人。

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

课件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时,却只能____。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

师:这种在他乡的孤独的感受被诗人写了下来,叫做——独在异乡为异客。

(2) 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因为孤独,所以容易思念,尤其是在——重阳佳节的时候。所以,诗人又说(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板书: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吗?而是——更加思念、非常思念,我们是从——“倍”字感受到的。

① 换字体会情感

“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师: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②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

日?

师: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

④配乐,指导朗读。

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17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____。

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____。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____。

师:诗人在重阳节的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这样道出了人们对亲人的无比思念,成了千古名句。一起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 后两句

师: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呀,他们在登高山、在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有没有过重阳节登高的经历?

师: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这两句是在说——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师: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如果你是诗人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想些什么?

师: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

师: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描述

师:这首诗前两句写自己,后两句写兄弟,由自己想到兄弟,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思念。学习至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诗人重阳思乡的感情

4.感悟诗“心”

王维思念亲人,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王维就想到自己:独自异乡为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王维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起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生齐读古诗)

第三篇: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初读课文

引导思考

读中体会感情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

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茱萸介绍)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

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

(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

第四篇: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话说中秋佳节。(3分钟)【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师:今天是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猜一猜再过一天有一个传统节日是?(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到了,你会做哪些事情?(吃月饼、放孔明灯,点烟花)

师: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是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多么幸福温馨的时刻呀!

师:可是,总有一些忙碌在他乡的人,不能回到家人身边与亲人团聚。千百年来,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写下了许许多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释题,质疑。(3分钟)

1、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读课题。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诗题?

师:全班跟老师齐读课题看看哪个字最牵动你的心?(用红色粉笔描红忆) 忆在这里怎么理解?(思念)

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想念”什么呢?(家乡的亲人)(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想念家乡的亲人)

2、了解作者,出示课件。

诗人15岁离开家乡山西蒲州,孤身一人来到长安谋取功名。17岁那年正好碰上重阳节他感到非常孤单,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6分钟)

1、明确自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起书,翻到36页,注意听好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难读难懂的地方,可以查看注释,或者大胆地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放开声音,读吧!

2、个别读。(教师适时指导。)

师:请位同学来读一下?(正音逢、茱萸) 师:分男女生读!

3、师: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再读一遍。

4、划分节奏读。

古诗音韵优美我们先听播音员朗读后画出诗歌的节奏来。画好了自己练习读一读然后读给同桌听,指2名读,齐读。

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诗歌的韵味读出来了,你们很有主持人的天分。

四、读了诗歌看了注释,你读懂了什么?(4分钟)

师生交流补充(重阳节的习俗课件辅助、诗意、个别词的意思)

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九在数字中最大有长寿的含义。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播放课件)

五、深入研读。(15分钟)

1、“独”、“异乡”、“ 异客”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再读读古诗,看一看,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哪个词用得好?用笔画出来。

好一个“独”字呀!巧妙地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处境——他漂泊在他乡举目无亲,此时他感到了什么?(孤独)

师:两个异字,和前面的独字在一起,让你有什么感受?

(作者在外乡漂泊的孤独,更加思念家乡)

谁来读出孤独的感觉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倍”思念家乡的感情更加强烈!(更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

——作者独自一人漂泊他乡,每当到了重阳佳节 就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3、“遍”和“少”

这样的对比,衬托出了什么?(思念之情)

师:重阳佳节,作者漂泊在他乡,遥想着兄弟们一定在登高远望插满了茱萸草,唯独少了他一人,这是多么令人伤感!

4、你也有过离家的经历,不难理解诗人此时的心境,谁来说说这首诗的诗意。

5、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最能表达他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哪句诗句? 板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怀乡思亲是古代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

6、当在外打工的亲人在中秋之际,她们会自然地吟诵起

当在外留学的亲人看到月圆之夜时,她们会自然地吟诵起

每年春节,无数的台湾同胞,海内外侨胞会自然地吟诵起

7、无数佳节,当我们思念漂泊在外的亲人的时候,她们也在思念着我们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诗!(配乐)

8、亲人的心总是紧紧相连的,这的确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句,它记载着无数离家在外游子的心声,此时佳节已不仅仅是重阳节了。让我们带着和诗人同样的感受,闭上眼睛背背古诗! (配乐)

六、念亲情写贺卡。(6分钟)

读着读着,不禁也勾起了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的各个地方,中秋节、重阳节快到了现在你给你远在家乡的亲人说几句祝福的话语,表达你们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在这里我先念一封信,是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的爷爷写给黄老师的:

七、拓展延伸(3分钟)

古往今来,怀乡思亲这一主题的诗歌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一首《渡汉江》。 这些诗歌历经一千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涌上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希望你们课后收集更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歌。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 维【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重阳节 想念 家乡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五篇: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唐四华

教学目标:

1、 识记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 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3、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写的。

二、 初读古诗

1、 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配乐朗诵),注意倾听每个字

的发音,体会诗的节奏。

2、 下面请孩子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节

奏。

3、 刚才老师看孩子们读得非常认真,想必能把古诗读顺了。

谁愿意把古诗读给大家听听。

评生1:这么快就能把古诗读通了,你真不错。

评生2:你能读出诗的节奏,真了不起。

、、、、、、、

三、 精读理解

1、 下面我们再读题目(齐读),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家

乡,远在他乡的心情?

师:“忆”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忆”是回忆的意思。

生:“忆”是思念、想念的意思。

师:孩子们理解得很对。王维在什么时候思念谁?

生:在九月九日思念山东兄弟。

师:“山东兄弟”就是指王维的亲人。那你们对九月九日又有那些了解呢?

师:告诉你们吧,这里的九月九日是指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现在又叫老人节。古代的人,有在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王维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思念家乡的亲人。)

2、 出示自学要求(出示课件)

(1)、孩子们这么快就理解了题目的意思,现在我们挑战更大的难度---理解古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请你们根据老师提供的词义,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上小组的智慧,讨论交流古诗的意思。四人为一组,开始。

学生小组学习。

(2)指名说说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我单独一个人在他乡做客,每次遇到节日时就加倍思念自己的亲

人。)

(3)、师:作者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倍思亲)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由此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课件出示: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

(4)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周围看见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带到朗读中去。谁来试试?(边走边指名读)

师评1:我仿佛看到作者那孤独的背影了。

师评2:从你的朗读中老师能感受到王维是多么思念自己的亲人啊! 师:让我们化身成为十七岁的王维,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吧。 (齐读第一二行古诗)

师: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经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接:每逢佳节倍思亲)

3、 指导学习第三、四行古诗

(1) 师:因为诗人独在异乡,所以每逢佳节就倍思亲。看到长安

的菊花开了,他会想起家乡菊花盛开的样子,在这重阳节诗人会想起什么呢?(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想象) 生1:想到家里兄弟一起登高饮酒。

生2:想到自己的家人一起去欣赏野菊花,采摘野菊花。

师:可惜,在这欢聚时刻,诗人却独自一人在千里之外。于是他感伤地写下了这两行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课件出示)

师:这两行诗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茱萸是一种植物,传说在重阳节这天插上茱萸登高,有避邪,祈求平安的寓意)

师:谁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我知道兄弟们都头插茱萸去登高了,在这些人中独独少了我一个人)

师:此时此刻,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当成诗人的亲人,说说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生1:儿啊,一人在外,要吃好,穿暖,保重身体啊!

师: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生2:、、、、、、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情感。谁愿意带着情感把整首诗读读。(出示背景音乐,指名读,老师相机评价)

(还可以师生合作读,练习背诵)

四、 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对于离开家乡,浪迹天涯的人来说,思乡之情是个永恒的话题,是每一个游子心中唱不完的歌,写不完的情。很多诗人都写过思念家乡的诗,比如--(课件出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 师:其实现代作家也有很多人写过思念家乡的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散文家余光中先生写的《乡愁》(课件出示)

乡 愁【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六篇: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熟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

2. 学生按照五步学诗法,借助工具书及相应资料,翻译古诗全文。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对学诗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作者在诗中要表达的感情,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要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家人,要懂得孝敬自

己的爸爸妈妈,珍惜亲情友情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学生熟读并背诵全诗是本节课的重点。

2. 学生借助相应的资料和工具书并根据五步学诗法来完成全诗翻

译,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3. 学生在熟读全诗的基础上,翻译全诗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教学课时安排

第三、四课时

四、 教学过程

导入语:人生在世,谁能无情,远离家乡做他乡知客,梦想虽美,

生活不易,回望来时路,双亲远在家乡,故里多年不见,儿时的

伙伴今已成家成业,每每想到这些,忍不住又念起这一句“每逢

佳节倍思亲”,时空流转,古人已仙逝,今人又思乡,虽是古今有

别,但思乡之情却是无异,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来看看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1.请大家一起来读一遍古诗。请宋兵兵同学带领大家再读一遍,要求用

手指语拼读全文。

3.请张进同学起来背诵全诗并把全诗写在黑板上。

3.请同学来翻译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

忆:思念、想念。

山东:太行山以东称为山东,这里特指诗人的老家蒲州。

兄弟:亲人、朋友、同胞兄弟

(九月九日思念自己的家人)

4.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独自一个人

异乡:外乡,他乡。(除自己家乡之外的地方) 为:是;做。

异客:他乡的客人,漂泊子啊外地的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过渡语:作者在异乡求功名,那么到了节日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看第二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亲:家乡的亲人

①"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② 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

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是哪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③师:“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⑤这是一种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过渡句: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又会想到(谁干什么)?现在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和第四句。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他们认为登高可以避灾。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消灾。

①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少了诗人)

作者变换视角,以家人的身份进行想像:在人人头插茱萸登山之时,突然发现独独少了一个人!这一个缺少深深地刺痛了家人的心。作者不说自己如何思念亲人,反说亲人如何思念自己,这一想像具有相当的冲击力和原创性。

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6.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7.请大家结合诗句意思想一想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者说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五、 课后作业的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作业另附)

第七篇: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习单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说说你领会了什么。

3、组内交流你的体会,组长总结讨论结果。

4、小组派代表说说你从诗歌中有何感悟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512492/

推荐访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解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