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时间:2018-12-02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槭树下的家》阅读教程

《槭树下的家》阅读教程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槭树下的家》(席慕容散文集)。

2. 通过个体阅读、师生共读、评析赏读、篇目精读等方式,由浅入深对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理解。

3. 培养动笔写作的习惯,将所思所感记录下来,采用自由批注、读后感想、篇目推荐的形式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4. 结合中考的散文阅读,了解关于散文的常识,并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

5. 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将丁立梅、龙应台、林清玄、毕淑敏、周国平、张晓风等作家的作品引入阅读之中,加深对于散文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槭树下的家》(席慕容著;南海出版社,2007年版) 辅助材料:

1.《论席慕容散文的情感“真”》 (作者:江海瑶)

2.《论席慕容散文创作》(作者:包萨日古拉)

3.《试析席慕容散文创作题材与艺术特色》(作者:刘兴禄)

4.《甜蜜的忧愁――席慕蓉诗歌创作的主体风格总论》(作者:刘祥友)

5.《席慕蓉作品中古典诗歌母题的表现》(作者:于秀娟)

6.《“诗体散文”创造性阅读教学初探》(作者:宋兴宁)

7.《诗意的栖居――席慕容散文创作中的生态审美意识》(作者:汤原力)

三、教学计划

第1-2周 泛读文本,熟悉主要内容。(每天四篇,泛读为主)

具体阅读要求如下:

1. 每天阅读四篇散文,自由批注(批注内容包括:概括每篇的主要内容和

情感,结合自身理解或者生活体验写出小感想,对文本提出疑问,不限字数)。

2. 试着将《槭树下的家》的每一篇文章,根据主题进行分类(比如:亲情、青春、校园、爱情、社会、自然和人生),从而了解散文较多涉及的主题内容。

3. 查阅席慕容的人生经历,整理概括成文,集体分享。

导读问题示例:

1. 席慕容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她的人生经历对她的写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

2. 席慕容在散文中多涉及哪些主题?她借此传达出对生活怎样的理解和感情?

3. 你认为席慕容的散文对你自身有怎样的启迪?

第3-4周 精读文本,品味亲情人生。(每天一篇,精读品味)

具体阅读要求如下:

1. 根据泛读对文本的分类,选择亲情和人生感悟类的文章,每天阅读一篇,查阅资料写读后感(要求:以网络、书籍等为渠道,阅读关于席慕容散文的鉴赏类文章,并以此为依据,加上自身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2.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篇目,结合查阅的资料,制作读书分享的课件。 导读问题示例:

1. 席慕容是怎样表现家庭生活的?对于家庭、亲情,她传达出怎样的感情?

2. 席慕容是怎样看待自己、看待人生、看待生命的?

3. 你认为席慕容的这类散文对你有怎样的启迪?

第5周 课堂交流展示。

(一)课堂导入

由学生领读,并齐读《槭树下的家》,配背景音乐,营造朗读氛围。

(二)作家生平介绍

由两个学生分别介绍席慕容前期和后期的两段经历(以1989年为分水岭),从而全面、深入地认识席慕容本人。

前期: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歌颂,对故乡浪漫的向往;

后期:踏上故土之后,蒙古草原对她的震撼,对草原文化的赞美。 说明:《槭树下的家》收录的大多是她前期的作品。

(三)分组展示

说明:主要分为两个大组,分别为亲情组和人生组,亲情组分为2个小组,人生组分为3个小组。具体内容如下:

1. 亲情组――平平淡淡才是真

①夫妻相濡,母子连心

这一部分席慕容主要反映的是家庭生活,她与丈夫相濡以沫,对孩子关怀备至。

主要篇目:《爱的絮语》《窗前札记》《不忘的时刻》《槭树下的家》《主妇生涯》等。

展示形式:《窗前札记》之《窗前的妇人》短剧表演;《槭树下的家》片段朗读,以及读后感分享;《不忘的时刻》批注分享。

小组总结:席慕容,她是一位好母亲。她热爱自己亲手在槭树下构筑的家,细致呵护着一双儿女,为了孩子改变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尽职尽责地完成作为母亲的点滴细节。她还是一位好妻子,热爱画画,却一定洗手作羹汤,为家人烹制美味佳肴,体谅丈夫的辛劳,满怀幸福地品尝着与丈夫相处的分分秒秒。爱家的女人,才会爱生活、爱自己。

②敬父爱母,思乡怀归

这一部分席慕容主要表达对父母养育的感恩,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主要篇目:《海棠和花的世界》《我的记忆》《不忘的时刻》《时光》《美好的插图》等。

展示形式:扮记者采访“席慕容”,谈谈“我的父亲母亲”。

小组总结(深情朗读《时光》片段):“从前的妈妈,从前的妈妈啊!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为了我们这五个孩子,从前的那些个妈妈也就一天一天地被遗落在后面,从来也没能回来过啊!现在的妈妈当然是可以再复原,然而,却也绝对不能再是我从前的那个妈妈了。‘妈妈,妈妈。’在深夜的高速公路上,我轻轻呼唤着在那些过往的岁月里对我温柔微笑的母亲,我从前那些所有的不能再回来的母亲,不禁一个人失声痛哭了起来。车子开得飞快,路好黑好暗啊!”

③亲情组小结

参考席慕容的自白――“我不过是个平凡的妇人,但是,我知道,我在做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很多人都为我牺牲了一些:我的父母、我的姐妹、我的丈夫、我的朋友,甚至,我的孩子。他们都或多或少地为我牺牲了一些他们珍

贵的东西,我才能在今天坐下来画我爱画的、想画的事物。我深深地感谢他们,对他们来说,我实在并不是一个艺术家,我只是一个受他们无限宠爱与纵容的人。” 2. 人生组――亮出真我真性情

①自我篇:不断拷问求真我

这一类的散文主要表达席慕容对自我的认识、拷问、探索、自剖、反省的过程,她富于哲理性的语言也能引发我们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主要篇目:《夏天的日记》《心灵的对白》《说梦》《丰饶的园林》《自剖二三则》《丰收》《红尘》《岛上三则》等。

展示形式:小游戏“找缺点”――从席慕容的自述中找出她的“缺点”,并说说她是怎样认识到的;自由批注、分享交流自己的“自剖二三则”。 小组总结:妒忌、贪心、迷失、忽略、自满、吝啬„„这些人性中的最隐秘的东西,席慕容用她细腻的笔触一一罗列在我们的面前。看着她的“缺点”,我们忽然感觉到她写的是你、是我、也是他,字字敲击着我们的心灵。这些“缺点”恰恰也是一个作家最真实的自我,是散文中最珍贵的东西。

②成长篇:逝水年华,年华似水

这一类文章主要是席慕容对自己年少时光的追忆,对青春的理解,在她的笔下成长是热烈奔放的、是义无反顾的,也是无奈伤痛的、是稍纵即逝的。 主要篇目:《四季》《成长的痕迹》《几何惊梦》《同学会》《时光》《美好的插图》《写给幸福》等。

展示形式:《致青春》电影片段、歌曲欣赏;“成长”主题分享,主要围绕自己的成长历程,谈谈自己对“成长”的感触。

小组总结:年轻时的你我已是不可再寻的了,人生竟然是一场有规律的阴差阳错。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一种成长的痕迹,抚之怅然,但却无处追寻。只能在一段一段过去的时光里,品味着一段又一段不同的沧桑。或许只有珍惜现在,才是对成长的珍视。

③生命篇:那些人,那些事

这一篇中的文章大多是席慕容对生活、生命的理解体悟,反映她对于生命的珍惜、从容、平静、满足的人生态度。正如她所说,生活和生命的分野也许就在这里罢,前者只是一种我们经历过的无法逃避的,在有一天终于都会过去的分分秒秒,而后者却是我们执着地、不断想要珍惜地记起来的那些人和事的总和。

主要篇目:《中年的心情》《夏天的日记》《谜题》《黄粱梦》《两种时刻》《写给幸福》《生命的滋味》等。

展示形式:自由批注和读书感悟分享交流。

小组总结:不断地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告诉自己:要了解世间美丽与珍奇的无限,要安静,要知足,要从容,要不后悔我所有的抉择,所有的分离和割舍。因此,对现在的时刻就要越发地珍惜起来。所有被匆忙地抛在后面的日子,对于它们,我是再也无能为力了。可是,对那些即将要来临的,对眼前的

这一个时刻,我还来得及把握,还可以用我的全心与全力来等待、企盼与经营。 第6-7周 拓展阅读。

1. 比较阅读三毛、张晓风、林清玄的作品。

比较阅读要点:

①三毛与席慕容――女性作家,经历相似,游学欧洲,文笔细腻。 推荐阅读《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等。

②张晓风与席慕容――家庭生活,细腻的亲情与爱情。

推荐阅读《张晓风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③林清玄与席慕容――关于生活的哲思。

推荐阅读《林清玄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林清玄散文自选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 任选以上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撰写阅读报告。(可自行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报告不限格式)

3. 阅读报告分享交流。

四、教学成果

PPT、批注、读后感、比较阅读报告。

五、评价建议

1. 过程性评价:读书活动全员参与,每个活动环节都进行小组展示,由学生自行发挥,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PPT、短剧表演、美文朗诵、写作分享、歌曲欣赏、小游戏、读后感悟。【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2. 结论性评价:拓展阅读后,撰写比较阅读报告。

六、教学反思

散文阅读是九年级学生新接触的文体形式,虽然说在平时他们也或多或少接触过,但是真正大篇幅、有目的性地接触散文,还是在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所以笔者选择席慕容的《槭树下的家》这部作品。应该说这部作品主题相对简单,易于把握,笔触细腻,情感丰富,非常适合九年级刚刚接触散文的学生。 这一次的读书会活动笔者主要采取了泛读和精读两个部分,泛读主要是让学生从宏观上对席慕容的散文主题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精读则主要针对这部作品中较为经典或者内涵较为深刻的作品,让学生从微观层面对席慕容的思想意识有透彻的体会,从而在“面”和“点”上全方位地解读作品。最后还有拓展延伸的部分,与三毛、张晓风和林清玄等人的作品进行主题比较阅读,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从整体的设计来看,学生能够基本把握席慕容作品的思路和内涵,并能够结合网络资源对她关于生命、人生主题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但是在比较阅读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对于另外三位作家的作品阅读量的不足,明显理解深度不够,撰写的阅读报告也不够深刻,仅仅停留于表面,或者仅仅来源于网络资料中的评价,而缺少个人的认识和理解。另外,从网络资源的使用方面看,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较弱,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和筛选的能力,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训练加强。

当然,对于读书的热情,学生始终不减,笔者感到这是开展读书会的最大成功之处。让学生热爱阅读,将阅读变成生活的习惯,这才是语文老师对学生的终生影响,才是语文带给学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第二篇: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槭树下的家》阅读教程

《槭树下的家》阅读教程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槭树下的家》(席慕容散文集)。

2. 通过个体阅读、师生共读、评析赏读、篇目精读等方式,由浅入深对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理解。

3. 培养动笔写作的习惯,将所思所感记录下来,采用自由批注、读后感想、篇目推荐的形式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4. 结合中考的散文阅读,了解关于散文的常识,并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

5. 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将丁立梅、龙应台、林清玄、毕淑敏、周国平、张晓风等作家的作品引入阅读之中,加深对于散文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槭树下的家》(席慕容著;南海出版社,2007年版)辅助材料:

1.《论席慕容散文的情感“真”》(作者:江海瑶)

2.《论席慕容散文创作》(作者:包萨日古拉)

3.《试析席慕容散文创作题材与艺术特色》(作者:刘兴禄)

4.《甜蜜的忧愁――席慕蓉诗歌创作的主体风格总论》(作者:刘祥友)

5.《席慕蓉作品中古典诗歌母题的表现》(作者:于秀娟)【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6.《“诗体散文”创造性阅读教学初探》(作者:宋兴宁)

7.《诗意的栖居――席慕容散文创作中的生态审美意识》(作者:汤原力)

三、教学计划

第1-2周泛读文本,熟悉主要内容。(每天四篇,泛读为主)

具体阅读要求如下:

1. 每天阅读四篇散文,自由批注(批注内容包括:概括每篇的主要内容和

情感,结合自身理解或者生活体验写出小感想,对文本提出疑问,不限字数)。

2. 试着将《槭树下的家》的每一篇文章,根据主题进行分类(比如:亲情、青春、校园、爱情、社会、自然和人生),从而了解散文较多涉及的主题内容。

3. 查阅席慕容的人生经历,整理概括成文,集体分享。

导读问题示例:

1. 席慕容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她的人生经历对她的写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

2. 席慕容在散文中多涉及哪些主题?她借此传达出对生活怎样的理解和感情?

3. 你认为席慕容的散文对你自身有怎样的启迪?

第3-4周精读文本,品味亲情人生。(每天一篇,精读品味)

具体阅读要求如下:

1. 根据泛读对文本的分类,选择亲情和人生感悟类的文章,每天阅读一篇,查阅资料写读后感(要求:以网络、书籍等为渠道,阅读关于席慕容散文的鉴赏类文章,并以此为依据,加上自身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2.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篇目,结合查阅的资料,制作读书分享的课件。导读问题示例:

1. 席慕容是怎样表现家庭生活的?对于家庭、亲情,她传达出怎样的感情?

第三篇: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槭树下的家》阅读教程

一、教学目标

1. 阅读《槭树下的家》(席慕容散文集)。

2. 通过个体阅读、师生共读、评析赏读、篇目精读等方式,由浅入深对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理解。

3. 培养动笔写作的习惯,将所思所感记录下来,采用自由批注、读后感想、篇目推荐的形式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4. 结合中考的散文阅读,了解关于散文的常识,并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

5. 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将丁立梅、龙应台、林清玄、毕淑敏、周国平、张晓风等作家的作品引入阅读之中,加深对于散文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槭树下的家》(席慕容著;南海出版社,2007年版)

辅助材料:

1.《论席慕容散文的情感“真”》   (作者:江海瑶)

2.《论席慕容散文创作》(作者:包萨日古拉)

3.《试析席慕容散文创作题材与艺术特色》(作者:刘兴禄)

4.《甜蜜的忧愁――席慕蓉诗歌创作的主体风格总论》(作者:刘祥友)

5.《席慕蓉作品中古典诗歌母题的表现》(作者:于秀娟)

6.《“诗体散文”创造性阅读教学初探》(作者:宋兴宁)

7.《诗意的栖居――席慕容散文创作中的生态审美意识》(作者:汤原力)

三、教学计划

第1-2周 泛读文本,熟悉主要内容。(每天四篇,泛读为主)

具体阅读要求如下:

1. 每天阅读四篇散文,自由批注(批注内容包括:概括每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结合自身理解或者生活体验写出小感想,对文本提出疑问,不限字数)。

2. 试着将《槭树下的家》的每一篇文章,根据主题进行分类(比如:亲情、青春、校园、爱情、社会、自然和人生),从而了解散文较多涉及的主题内容。

3. 查阅席慕容的人生经历,整理概括成文,集体分享。

导读问题示例:

1. 席慕容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她的人生经历对她的写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

2. 席慕容在散文中多涉及哪些主题?她借此传达出对生活怎样的理解和感情?

3. 你认为席慕容的散文对你自身有怎样的启迪?

第3-4周 精读文本,品味亲情人生。(每天一篇,精读品味)

具体阅读要求如下:

1. 根据泛读对文本的分类,选择亲情和人生感悟类的文章,每天阅读一篇,查阅资料写读后感(要求:以网络、书籍等为渠道,阅读关于席慕容散文的鉴赏类文章,并以此为依据,加上自身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2.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篇目,结合查阅的资料,制作读书分享的课件。

导读问题示例:

1. 席慕容是怎样表现家庭生活的?对于家庭、亲情,她传达出怎样的感情?

2. 席慕容是怎样看待自己、看待人生、看待生命的?

3. 你认为席慕容的这类散文对你有怎样的启迪?

第5周 课堂交流展示。

(一)课堂导入

由学生领读,并齐读《槭树下的家》,配背景音乐,营造朗读氛围。

(二)作家生平介绍

由两个学生分别介绍席慕容前期和后期的两段经历(以1989年为分水岭),从而全面、深入地认识席慕容本人。

前期: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歌颂,对故乡浪漫的向往;

后期:踏上故土之后,蒙古草原对她的震撼,对草原文化的赞美。

说明:《槭树下的家》收录的大多是她前期的作品。

(三)分组展示

说明:主要分为两个大组,分别为亲情组和人生组,亲情组分为2个小组,人生组分为3个小组。具体内容如下:

1. 亲情组――平平淡淡才是真

①夫妻相濡,母子连心

这一部分席慕容主要反映的是家庭生活,她与丈夫相濡以沫,对孩子关怀备至。 主要篇目:《爱的絮语》《窗前札记》《不忘的时刻》《槭树下的家》《主妇生涯》等。 展示形式:《窗前札记》之《窗前的妇人》短剧表演;《槭树下的家》片段朗读,以及读后感分享;《不忘的时刻》批注分享。

小组总结:席慕容,她是一位好母亲。她热爱自己亲手在槭树下构筑的家,细致呵护着一双儿女,为了孩子改变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尽职尽责地完成作为母亲的点滴细节。她还是一位好妻子,热爱画画,却一定洗手作羹汤,为家人烹制美味佳肴,体谅丈夫的辛劳,满怀幸福地品尝着与丈夫相处的分分秒秒。爱家的女人,才会爱生活、爱自己。

②敬父爱母,思乡怀归

这一部分席慕容主要表达对父母养育的感恩,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主要篇目:《海棠和花的世界》《我的记忆》《不忘的时刻》《时光》《美好的插图》等。 展示形式:扮记者采访“席慕容”,谈谈“我的父亲母亲”。

小组总结(深情朗读《时光》片段):“从前的妈妈,从前的妈妈啊!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为了我们这五个孩子,从前的那些个妈妈也就一天一天地被遗落在后面,从来也没能回来过啊!现在的妈妈当然是可以再复原,然而,却也绝对不能再是我从前的那个妈妈了。‘妈妈,妈妈。’在深夜的高速公路上,我轻轻呼唤着在那些过往的岁月里对我温柔微笑的母亲,我从前那些所有的不能再回来的母亲,不禁一个人失声痛哭了起来。车子开得飞快,路好黑好暗啊!”

③亲情组小结

参考席慕容的自白――“我不过是个平凡的妇人,但是,我知道,我在做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很多人都为我牺牲了一些:我的父母、我的姐妹、我的丈夫、我的朋友,甚至,我的孩子。他们都或多或少地为我牺牲了一些他们珍贵的东西,我才能在今天坐下来画我爱画的、想画的事物。我深深地感谢他们,对他们来说,我实在并不是一个艺术家,我只是一个受他们无限宠爱与纵容的人。” 2. 人生组――亮出真我真性情

①自我篇:不断拷问求真我

这一类的散文主要表达席慕容对自我的认识、拷问、探索、自剖、反省的过程,她富于哲理性的语言也能引发我们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主要篇目:《夏天的日记》《心灵的对白》《说梦》《丰饶的园林》《自剖二三则》《丰收》《红尘》《岛上三则》等。

展示形式:小游戏“找缺点”――从席慕容的自述中找出她的“缺点”,并说说她是怎样

第四篇: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201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特别鸣谢:薛宇闻

★2012年7月3日机密

江西省201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及 答 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厄运(è) 牟取 参差不齐(cī) 顾名思义

B.哂笑(xī) 隔膜 迥乎不同(jiǒng) 吹毛求疵

C.喑哑(yīn) 沉湎 草长莺飞(yīng) 海誓山盟

D.濯洗(zhuó) 征兆 怡然自得(yí) 因地制宜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C.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门目连戏可谓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D.在那条河上,当地渔民至今仍保留着单脚划船。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 A )(2分)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他聋了吗?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 的一项是( B )(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 愤恨 ) 狱( 案件 )

11.翻译文中划线句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答: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答: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答: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雁门太守行》能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7分)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

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5.“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6分)

答:鸟鸣声:特别细又特别娇,充满雀跃和欢喜;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声,细嫩、清脆、圆润;丈夫的说话声;低沉而宽厚。

16.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6分) 答:春天:槭树的树叶多、绿;槭树的花多而亮。

夏天:槭树繁茂,形成浓荫。

秋天:槭树的叶子很黄很红。

冬天:槭树的叶子都落了,小绿鸟的窝巢在枝桠间出现了。

这一段使用了正面衬托的写作手法,用槭树一年四季的美映衬了槭树下家的温馨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美好情感。

17.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2分)

答:生活平凡而又充盈;家人相爱而又快乐;物我和谐而又美好。

18.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

答: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孩子的笑声比作圆滚滚、晶亮亮的露珠,突出了孩子笑声的清脆和圆润。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3分)

感伤是一种情怀

田德政

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你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自己遇到感伤的事,如果你对人就叫苦不迭地说:“我的茅草又被秋风吹破了。估计别人最多安慰你几句。当你看到风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没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天啊,谁能有这样的胸襟呢?小肚鸡肠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哪里还操得了这么多的心?所以,天下没有房主的人千千万万,只有杜甫让普天下的人记住了。

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愁”“离别”“空恨”“断肠”“那堪”“憔悴”这些字眼。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内心的写照呢?恐怕无以计数。这些作品中,正是这种淡淡的感伤,让你心酸,让你惆怅,让你欲哭无泪,欲说无言。

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西方画家梵高,无疑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在请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阳挑战,却不被理解。最终饮弹自尽……每当看到他的画作,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笔下那个垂着干枯乳房的弃妇的抽泣。我曾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阅读了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说。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通过这种

悲哀的余情化,来探讨人生的感伤。日本文学本身就有一种描写感伤之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写感伤之美成就文坛辉煌的。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上学的时候,我把“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当做傻瓜。现在看来,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中国人时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忧,你也不忧,我也不优,或许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这种感伤,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忧”的人所共有的素质。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感伤的情怀,人人都悲天悯人,社会造就和谐起来了,大同之道早就实现了。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因为像我这样的凡人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当我看到秋天的来临,感慨的只有自己命运的无奈,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余韵。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伟大的人类的情感。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4分)

答:论点: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作者由自己面对秋天的感伤和柳宗元《江雪》中表现出的感伤进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0.作者怎样看待杜甫的感伤?对“杞人”的“忧”作者有什么独特的理解?(4分) 答:杜甫的感伤是一种拥有博大胸襟,心怀天下寒士的感伤;杞人的“忧”有品位,有档次,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

21.文章在论及感伤的文化艺术汇总的作用时,列举了词、绘画、小说等作品,这些作品汇总的感伤是如何感染读者的?请简要概括。(3分)

答:这些作品将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其中,感染了读者,使他们心酸、惆怅,达到了煽情的目的。

22.根据文章结尾段填空。(2分)

真正的感伤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是大悲悯大苦闷;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综合性学习(6分)

你校戏剧社将和来访的英国学生开展戏剧交流活动,你作为戏剧社的一名成员,请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决定派你向英国学生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请你参考下面资料写一段80字以内的介绍文字。(3分)【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参考资料:

①京剧旦角流派有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等。

②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被人称为“东方歌剧”。

③京剧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主要有红脸、黑脸、篮脸、绿脸、黄脸和白脸等。 ④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又各与细密分工。

⑤京剧演出讲究“唱念做打”等程式动作。

答:示例:我国的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演出时要画上红、黑、蓝、绿、黄、白等脸谱,讲究唱念做打,著名流派有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2)交流活动中,戏剧社将于英国学生一起探讨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的认识,请你写一则70字左右的发言稿。(3分)

答:示例:作为一个高利贷资本商人,夏洛克一方面爱财如命,唯利是图,另一方面生性冷酷,缺乏同情心。他的言行思想反映出资本主义早期人与人之间赤裸裸地金钱关系,令人生厌。

24.以“垒高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第五篇: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读席慕容有感

读《席慕容经典作品集》

有感

------------国试Q1141王胜兰

在现代作家中,有几个我很是喜欢、很是欣赏的有才气的女作家,席慕容就是其中之一。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在四川出生了。她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得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在她的作品里大多写爱情、人生、乡愁,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与真情。

我品读席慕容。

她总说自己一直是以一种局外人的心情来写作,但读起她的作品来,总是令我回味无穷。例如这一首诗:“我终生所爱慕的人啊/曲终人散后/不管我是要哭泣着/或是微笑着与你道别/我都会庆幸曾与你同台”。“我将我的哭泣也夹在书里/好像我们年轻时的那几朵茉莉”„„还有那首《年轻的心》:“在拥挤的市街前/在仓皇下降的暮色中/我年轻的心啊/永不再重逢”。这些文字简洁明了但却意蕴深远,短小的诗篇却耐人寻味。

席慕容喜欢在诗中静静的回忆过去,回忆年轻的时光,年轻时的快乐和悲伤,但是那时的伤心痛苦,在今天看来,在她看来,却视它为一种无比的甜蜜。正如她说所的:“年少时仓皇走过的道路,在今日回头看去,应该是只见苍苍横着的翠微,不再见愁容。”她的诗,她的散文都是那么的真切,怀着一个少女特有的心思,在花样年华里,有恋爱,有离别,有伤心,也有落泪,有时茫然若失,有时又满心期待„„在她的文字中,我读到了她的情怀,也看到了她年少时的影子,也明白了我现在所面对的种种,心情也会有所改变。也许这就是我喜欢她的诗歌和散文的原因吧。

对于初读席慕容诗集的我,很是大大地吃了一惊。以前只是听别人谈起过她,或是在微博里看到别人对她作品的评价却并不了解她。而如今初看那些美妙的诗句,我可以说是很心动。那是一种惊心的美,触动着我的心弦。因为在席慕容的每个句子中,无论是悲伤的还是喜悦的,它们都隐隐约约的,或多或少的充满着无限的快乐。它们拨动着我的心跳,感染着我的情绪。

被席慕容的诗所感动的我,又在勃勃的兴趣之下继续阅读着她的文章,也很开心的发现:她的文章也是有着同样的吸引力。置身于她的文字中,我仿佛被她带去那个槭树下的家,与她共同感受着她生命中那“极为珍惜的一部分”。

在槭树下的家中,这个心思细腻的女作家在每一个平凡的角落里都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她写道,这儿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她如同每一个母亲那样看着

树木越长越高,看着孩子越长越大。但她的不平凡之处在于,她有着比普通人更敏锐的寻找快乐的心。她会在傍晚之时,忽然跑到后院去探视那些栖息在树上的鸟儿,听到它们的叫声渐渐微弱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她会在清晨里静静的聆听孩子们的欢笑声;她会在阳光温驯的窗前安然地写诗和画画,享受着它们带来的快乐。她总能在原本平凡的生命中发现极为丰盛的美,她的快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我想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她的文字柔软并温暖,能够触到人内心最深处的角落,撒下一片光辉,照耀着纯洁的心灵。她静静地品味那泛黄而又珍贵的日子,她把心中深藏的感觉牵引出来,温暖着自己,也感动着我们。有的人评价她说:她是一个喜欢活在过去日子里的人。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想她想要的,只是能从容地坐在窗前下,拿起笔,在极白极光滑的稿纸上,写下自己内心的悲与欢、苦与乐。

她说:“时光会逝去,回忆在心中。”这让我了解到,世间的很多安排似乎都自有深意,年少时的我们不能领会,只留下模糊的轮廓,或许等到我们老了,静静地坐在那老树下,才能细细地品味,才能让自己在渐渐清晰成形的图像前微笑神往。

她又说:“亲爱的朋友,我所要的,我真正所要的,也就是如此了。”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也希望有一天可以追随她的脚步,并从此坚信:那样单纯的日子虽然不可再得,但那样单纯的心境却可以唤得回来。生命中所有的挫折与悲伤,在发生时都会使我们受苦流泪。可是对容易被感动和善于感谢的人来说,等到时光静静流成一条宽阔的河,所有的过往,所有的苦难与挫折都会被洗涤,剩下的只是如水一般的清明与洁净,就如同席慕容一样,在那槭树下的家,她无时无刻不在感动和感谢着。而正是因为如此,她才能记录下这些点点滴滴,给于我们一场视觉的盛宴和一次心灵的洗涤。

纵观我所读的席慕容的作品,我觉得她应该也是一个很幸福的女人吧。在那种平淡的生活里,她能觉察出幸福的滋味。不管是为人妻,还是为人母,她都能静静的享受那份感觉。

她说过:“我很幸运,在这世间,有一个温柔敦厚的男子给了我所有的依靠,他给了我一扇美丽又光亮的窗户,为我在窗前栽下所有我喜欢的花和树,并且用一颗宽容和智慧的心,含笑地审视我所有的作品。”我想她的丈夫是她坚强的支柱吧,因为她拥有着那样的幸福,这又会让多少人所羡慕啊。

而作为母亲的她,和普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的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却又比别的母亲多了一份心思。“孩子们穿不下的衣服,大部分我都会送给别人,不过,每一个阶段里,我都会留下一两件特别好看的,或者对我有特别意义的,把它们洗干净了以后,就好好的收进母亲给我的大樟木箱子里面。等孩子长大以后,会很惊喜地发现,所有童稚时的欢笑和悲哀都被他们的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多么细心并体贴的母亲啊!我想有这样一个母亲的那几个孩子应该是很幸福的吧!

我还记得,席慕容与朋友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不受约束的是生命,受约束的是心情。”“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受约束的是生命,不受约束的是心情。这样才能生活的更加幸福。”我想这一段简单的对话,的确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反思吧。

每每读完席慕容的一段文字,我都会觉得心静神明。虽然自己都已经过了十八岁,该有的知识也都应该有了,可我还是对佛教、佛经一点也不了解而且也没

兴趣了解。可在读了席慕容的作品之后,对佛教却有了一种可亲可敬的感情,就像她一样:“合掌为朴素的礼敬,微启又如莲花。”我想我愿意去了解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喜欢席慕容。喜欢看她的诗,因为那是一件令人轻松而愉悦的事。人世间所经历的选择、磨难、悲伤、从容与激情„„在这位生活智者的笔下一一为你娓娓道来,用她的情感牵动着你的情感,用她的智慧启迪着你那年轻的心,用她美丽的忧愁呼唤出你血管里的宽容,为你解开人生路程里的一个又一个迷茫,坚定着你对生活的信仰。

喜欢席慕容。喜欢读她的散文,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字里行间中的平淡透出对生命的呐喊。干净透明,是一杯温热的清茶,清香扑鼻又沁人心脾。平淡的言语,表达着深邃的思想。澄净的文字,表达出一份份生活的平实、乐观与向上。

我喜欢席慕容,喜欢席慕容总是怀着感动去生活。在我看来,她是唯美的,是一个温婉而大气的女子,她带给我们的总是那些温暖和清澈的气息!我想我很愿意去亲近她,虽然不能看到她的本人,可我愿意用我阅读的时间去感悟并体会她那最真诚的心灵!

第六篇: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高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高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1《论语通译》 2《家》巴金 3《雷雨》曹禺 4《老人与海》海明威

5、《目送》龙应台6、《野火集》龙应台 7、《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

8、《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著 9.《骆驼祥子》 老舍 10.《围城》 钱钟书 11.《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歌德 12.《简爱》 (英)夏绿蒂·勃朗特13.《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14.《麦田守望者》 (美)塞林格

15.《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16.《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17.《欧亨利短篇小说选》18.《泰戈尔诗选》19.《普希金诗选》20.《草叶集》 (美)惠特曼21.《雷雨》 曹禺22.《莎士比亚戏剧选》23.《繁星·春水》 冰心

24.《文化苦旅》 余秋雨25《纪伯伦散文诗选》26.《飘》 (美)米切尔 27.《傅雷家书》28《苏东坡传》 林语堂 29《周国平散文》30 《风流去》鲍鹏山31《槭树下的家》席慕容 32《边城》沈从文33《毕淑敏散文集》毕淑敏

高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1《论语通译》 2《家》巴金 3《雷雨》曹禺 4《老人与海》海明威

5、《目送》龙应台6、《野火集》龙应台 7、《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

8、《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著 9.《骆驼祥子》 老舍 10.《围城》 钱钟书 11.《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歌德 12.《简爱》 (英)夏绿蒂·勃朗特13.《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14.《麦田守望者》 (美)塞林格

15.《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16.《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17.《欧亨利短篇小说选》18.《泰戈尔诗选》19.《普希金诗选》20.《草叶集》 (美)惠特曼21.《雷雨》 曹禺22.《莎士比亚戏剧选》23.《繁星·春水》 冰心

24.《文化苦旅》 余秋雨25《纪伯伦散文诗选》26.《飘》 (美)米切尔 27.《傅雷家书》28《苏东坡传》 林语堂 29《周国平散文》30 《风流去》鲍鹏山31《槭树下的家》席慕容 32《边城》沈从文33《毕淑敏散文集》毕淑敏

第七篇:槭树下的家读后感100

江西省南昌201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带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精品解析

说明:

1.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C.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门目连戏可谓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D.在那条河上,当地渔民至今仍保留着单脚划船。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A项为搭配不当,B为前后不一致,D项为成分残缺。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整体理解这五句话,谈论的是“中国画”的独特风格,⑤④是总起,,②③①是具体诠释,其中的代词“这样”确定了③①必须相连,由此可见,只要整体理解语段,抓住关键词语,排序是不难的。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 )(2分)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他聋了吗?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C、D中的第二句都是设问句,答案不明确,情感不突出。AB中的第二句语意明确,其中第一句两个感叹,使感情更为突出。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抓住语段的中心句,即第一句,并正确理解便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

C.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

8.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7.D 8.D

【详细解析】七小题D项中的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的说法是错误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很多,提醒考生要全面理解诗词的内容,掌握文学常识。八小题D项中“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的说法不正确,诗的前两联的思想感情是显而易见的,并非D项所说,而恰恰是相反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敌( ) (2)股(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509601/

推荐访问:槭树下的家赏析 席慕容槭树下的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