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时间:2018-12-01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昨天我看了柴静的公益片《穹顶之下》深有感触。短短2小时的时间,揭开了雾霾。雾霾是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来之于我国当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但同样日本的东京和我们的北京汽车都这么多,他们的城市为什么这么干净呢?原因是我们很多车用的油品达不到国四标准,而且很多汽车的排放都达不到要求,这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在体制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我们应该少开车,出门骑车、坐公交,还有一点就是做到少烧煤。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雾霾,我们一定会重新看到蓝天和星星的。

第二篇: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

法学院/海警学院 2013 级 行政法学 课程作业

学 生

学 生

教 师

专业

姓 名:学 号:姓 名:名称: 行政管理

2015年 4 月

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

——观《穹顶之下》浅议行政主体问题 “这是我跟雾霾之间的一场私人恩怨。我要知道它从哪而来,我要弄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这是柴静首次以当事人的身份就雾霾问题作出社会发言,作为一名母亲,她为女儿的健康担忧,为了回答女儿的问题,她历时一年自费制作《穹顶之下》。关于《穹顶之下》民众褒贬不一,有人说她勇敢的站出来指责政府,并且促使每个人思考:为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能做什么;而有人说她这是在作秀,哗众取宠,不考虑中国国情,言论不具有代表性。

在我看来,不管她做《穹顶之下》的目的是什么,它带来的影响力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促使我们去思考甚至去反思,让我们知道这看似简单的环境问题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柴静,敢做,敢为,她就像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背后付出的惨重代价,她的话语就是鞭子,抽打着国人快要麻木的心,鞭策着政府加速改革。《穹顶之下》确实有不成熟之处,可那又如何,在质疑责骂柴静的那些人,他们又做了什么,他们敢站出来,敢发声吗?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是站出来发声的勇士!而柴静就是。

《穹顶之下》整部影片都在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中国的PM2.5,60%来自煤和石油也就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我国的煤和石油从开采到使用都

【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是存在问题的,这导致了雾霾的产生。可我们已经知道雾霾的存在,也一直在说治理雾霾,为什么迟迟不见成效?这反映出三个问题:1.重工业产业过剩,“僵尸企业”浪费国家资源;2.城市化建设过剩;3.环保部门没有权力。河北是耗煤大省,这里有大量过剩的钢铁企业,60%以上没有审批手续,他们接受着国家的补助,却继续生产劣质钢铁,1吨钢铁的价钱还不如白菜。就是这样的“僵尸企业”监管部门却无法取缔,因为它吸纳着几十万人的就业。“河北的钢铁是到了什么程度?已经到了你取缔不了的程度。”尽管有法律规定,可就是无法行使,这是多么的讽刺却又多么现实。

中国的柴油车市场全面造假,生产时没有安装后处理装置,就是这样不合格的车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合格证,这样的车跑在路上就相当于会移动的PM2.5生产器。我国的机动车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说不合格的产品可以召回并罚款;大气污染防治法也表示有关部门有权执法,可即便这样,从法律颁布到现在,一次都没有用过。当柴静和环保部工作人员去查民营加油站时,老板说:“环保部你有义务,没有权力。”就这么一句话,说出了问题的本质:执法主体不明确。当柴静问起治理责任时,环境保护部门说—“听说是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说—“绝对不是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说—“是我们3个吧”。《大气法》中第53条规定的是依法行使进度管理权的部门,这是一种模糊的说法,它没有

明确说谁有行政执法权。执法主体不明确就是默认了造假行为,放任污染。

习近平说:“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而执法主体不明确,就使得法律无法执行,那法律又有何尊严呢?谈到执法主体,那么行政主体是什么,它和行政执法主体又有什么不同呢?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行政执法主体,是指行政执法活动的承担者,行政执法活动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活动,这就要求承担行政执法活动的机关或组织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或资格并经国家有关机关的合法许可。由此可以看出当行政主体被赋予相关资格拥有合法许可,就可以行使行政执法权。环保部身为行政主体,但法律没有明确赋予其资格,就无法行使行政执法权,不执法就是逼着别人作假,作假的老板对柴静说:“如果环保部能够去执法,去抓那些造假的车辆的话,我保证第二天就生产真的。”

执法主体不明确会产生许多问题:惰政、腐败、社会混乱、污染严重等。开放市场,进行能源体制改革固然重要,但明确行政执法主体,赋予环保部权力,是治理雾霾最有力的措施。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只有这样,我国的法律才不会成为一纸空谈。政府的强制力是治理污染的雷霆手段,主

体明确,执法严明,才能还中国一片蓝天。【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世界上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治理好污染,它依靠的就是每一个,像你我的普通人。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愿。只有信息公开,才是一切公众参与的基础。治理雾霾光靠政府是不行的,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穹顶之下,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或许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但我们可以让柴静不孤单,每个人的参与,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可以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就像柴静所说:“历史就是这样创造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退位,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第三篇: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柴静穹顶之下英文观后感

Today ,I watch the deep investigation about Air pollution “Under the dome” which made by ChaiJing who once was a reporter and host in cctv in 28 February 2015. Although the survey may not be professional, it brings us reflection about environment is unprecedented. In this documentary, she analyzed haze from many aspects, especially what is "haze", "how does the haze form", "how do we deal with the haze" .meanwhile , she expose the reality from the burning of coal and oil, the monitoring of vehicles and factor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which let us realize the seriousness of governance, despite we don't possess the ability to do something like her, we can Remind people put dust hood when have dust, Choose natural gas when cook rather than coal, take bus or ride bicycle within two miles ,etc. Because China needs such people contemporarily, The whole individuals must participate in this activ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not only the symbol of love for ourselves, also love for the family and our motherland.

今天我观看了柴静于2015年2月28号推出的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尽管柴静的调查可能不太专业,但它带给我们对环境的反思却是前所未有的。在这部记录片里,她从很多个方面阐述了雾霾,以“雾霾是什么”、“雾霾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如何应对雾霾”这三个方面重点剖析了笼罩在中国上空的敌人。又从煤和石油的燃烧、车辆和工厂的监测、法律法规的实施、以及身边的点滴小事

【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等方面详细揭露了这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让我们认识到了治理的严重性,我们虽然没有能力能像她做到如此,但也能在施工有扬尘时提醒下工人们加上除尘罩,在做饭时比起煤炭选择更洁净的天然气,在两公里以内的出行中选择公交车自行车或步行等等。因为中国需要这样的人,治理雾霾必须全民参与,因为保护环境,不仅是爱自己,也是爱家人,爱别人,爱我们的祖国。

第四篇: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一)

【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就在两会筹备之际,柴静将她的调研资料都提交给了全国人大,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关注。也就在2015年初的腊八节,她站在了星光影视园的演讲台上,面向观众和摄像机背后的大众,心情起伏地讲述着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不需要任何讲稿,那些想要说的话,已经在她心底憋了太久。2月28日,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上线仅一天,就被播放了近亿次,片中,一次次的采访、一组组的对比、一个个的案例、一串串的数字,令听众们不禁陷入深思。与人们休戚相关的大事让观众心有戚戚,“同呼吸,共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已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实在紧迫的问题。

拜访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权威部门和学术机构,调研污染空气的企业、事主及其背后的执法困境,柴静用了数百个数据、几十张图表,为我们拨开雾霾背后的层层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而这些问题的监管执法又很难落实。没有严惩不贷的手段,就难有改进和创新,就会让金山银山和矿山毁掉青山绿水和蓝天。为此,她呼喊,她奔走,她在担当曾为新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关心每个人健康,带给每个人希望,这不是女神是什么?

当然,个人调研毕竟并不专业,难以概全,角度和辨析也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内在的关联性还不直接,一些系统的解决

方案亦有待商榷,但它至少起到了启蒙引导的科普作用,让人们对雾霾、空气乃至水源清洁等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倍加关注。有关注就会有监督,有呼吁便能有进步,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往往能决定至少是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我们衷心期待着互联网的公民行动精神,能够尽早尽多地从线上走到线下,能够从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的一言一行做出改变。

据柴静自述,促使她展开雾霾调查的原因是她的女儿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因此她决定辞职,打算用相当一段时间照顾孩子,并帮助更多的孩子寻找雾霾的真相。柴静这种因为心底有爱惜而去做什么的初衷的确让人感动,不过,我们不禁思索这样的调查报告的撰写者为什么是柴静?我们更加希望下一次这样的报告不再是公益性质的个人调查,不再是柴静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柴静的声音,打开了一个黑匣子,应该让更多的民众“看见”,也需要让更多的高层听见,正如人民网在官方微博中所言:“穹顶之下别让柴静太孤单”。

新的《大气防治法》正在酝酿,环保部门和环保组织的权力将被加强,也许能就此长出“铜牙铁齿”。然而,我们不应就此静默等待,而应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呼吸,每一天我们都被伤害,我们又岂能等待?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但纵观历史,许多深刻的重大改革往往萌发于每个微乎其微的努力汇聚起来的力量。公众监督的力量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因为它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网络覆盖如此广泛的今天,群众的眼睛更加雪亮,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我们岂能懒于作为?

从公权力部门抓起,落实各项法规,重拳惩治不作为的部门、钻空子的企业、无视法的个人;从身边改起,与有污染的企业、有扬尘的工地、冒黑烟的车辆、排油烟的饭店作坚决的斗争;从自己做起,少烧煤炉子、少开私家车、少买排碳量大的企业产品„„包括这次她拿出自己前年出书赚来的百万稿费拍摄和制作了这部让人震撼的纪录片,以及由此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绿色发展、能源体制改革话题的升级式讨论,也是一个唤醒人们麻木神经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若是人人都这么毅然决然地捍卫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环境,人类的健康才有真正持久的保障。

“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柴静的呼唤让人怦然心动。从自传性作品《看见》到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我们蓦然发现退隐一年的柴静能够再次走红是必然的,因为当她把关注的目光从自己身上放大到整个星球时,她就已经成熟了。

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二)

今天上午看了一部环保片《穹顶之下》,以为是央视作品,后来才知道是央视前记者柴静的自费作品,103分钟花费百万资金,主题只有一个:雾霾是什么?怎么来的?该怎么办?

整个一上午都在观后的沉思当中,一部作品揭示的雾霾真相竟然是行业利益、部门私利、法规虚无的产物,比如汽车燃油油品不良导致雾霾与垄断行业不肯升级可以节省500个亿有很大关系。

“繁荣”背后的丑陋也是令观众之我感到少有的低落:房地产、钢产业等地方支柱经济区域饱和过剩,并造成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破坏也不肯停下来,源于有国家的巨额资金补助在支撑。

才女柴静出身媒体但属于罕见的有责任感的时代精英,媒体人的才华与品德在她的《穹顶之下》作品中公益满满的呈现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别人明明知道也不肯说的环境中挺身而出。

柴静外表不算美女,但学识、才能、责任感上的美,远超频频靠露体吸金的艺人们的美貌。这个时代的美,显然是真才实学和脚踏实地以及为人修养信仰,智慧的真话多一些,世界会更美好一点。

今年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归将进行修改,目标直指APEC蓝,《穹顶之下》在此时发布,也是赶在今年的两会前,应该是期盼向体制内不良因素开刀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也向雾霾背后的利益链条亮剑。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三)

看完这段视频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沉默了许久想了很多。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过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但今天才知道原来它是如此的可怕,每个看完这段视频的朋友们是否会想:为环境我们能做点什么?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那个小女孩的回答:没有看见过蓝天,没见过星星 ,没有见过白云,,,,这对我们来说在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也正在面临同样的现象?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剥夺享受这样的蓝天,白云,星空的权利,都不想被剥夺亲近大自然的权利。十年前的山西河水变成了污水,年均苯并芘超标290多倍。那么现在空气含量中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可怕致癌物苯并a芘超出国家标准值14倍。我们可想而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严峻污染的环境。柴静的这次雾霾调查报告能否唤醒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自身做起的责任感。对于我们这一代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我们不可能永远的保护他们因为他们总会暴漏在空气中,呼吸时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你的每一口呼吸都在,我们成人每天要呼吸大概两万五千次。想想我们这样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空气当中我们的肺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保护环境就像保护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一样保护大自然。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雾霾最大的来源是煤炭和化石能源的燃烧。。那么其他国家也同样要消耗大量的煤炭。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出现像我们国家这样的严重局面呢?因为英国人在消耗大量的煤炭时首先需要把自己所需要的煤洗干净,然后在进行燃烧。那么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是这样做的呢?

第五篇: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

看完了柴静的视频,她以爱,以责任为出发点制作的关于雾霾的报告片,为她的用心用力用情而惊叹,也为其中的数据而惊心,以及自己对雾霾知之甚少的羞惭,当今的中国的发展,令人担忧,也令人充满希望!

好惊叹!对一个雾霾问题,可以挖掘到当代能源体质的改革。她提到了很多深刻,又敏感的话题,官员腐败,中石化的垄断,执行力为零的法律……我好惊讶,因为执行主体不好明确,用模糊手法却也制定下来的,且已存在许久的国之大法……

好钦佩!用专业素质和眼光为国人敲响了警钟,多么期望自己,以后,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都可以用自己的知识为身边的小家,乃至大家做出一点贡献。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环保雾霾的问题,并有所行动。下载“污染地图”,这个软件,关注身边污染源,拨打12369,不要让它仅仅成为一组号码。《大气防治法》在9月出台,期盼我们的国家能够真正的执行起来,我们也行动起来,为我们,为我们的孩子能够经常看到蓝天,看到白云,不因空气生病。。。

第六篇: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2015公益片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三篇

2015公益片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三篇

2015公益片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1】

中国电影要想追赶上世界第一流还有待时日,但有一种电影完全可以做到世界一流,就是人文纪录片。柴静用一己之力制作出的这部《穹顶之下》堪称完美,秒杀了前不久大热的韩国国家电视台制作的《超级中国》,如果说韩国人背后的心思可能是炒作“中国威胁论”或者“教韩国企业如何赚中国钱”,那么这部《穹顶之下》就是完完全全深度剖析了“中国速度”下的隐忧,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国家利益,更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

柴静以前就是央视高级记者出身,有着敏锐的嗅觉和犀利的视角,以及温暖的人性关怀。在这部投入大量物力和心血的作品里,我们还看到了她朴实扎实的台风。影片是以一场脱口秀为题材摄制的,全程一两个小时的脱稿演讲,她口吐莲花、滔滔不绝,大量数据和人名之下竟然只错了一个数字,让我这个新闻学弟钦佩不已。

还有一个值得赞赏之处,是影片采用了双向视角,不同于像《海豚湾》这样一味的批判,影片从超排的卡车司机、相关主管领导、超排企业商贩等等角色口中也道出了他们的苦楚,引发更多思考。这个污染的事真不是一个两个方面的责任导致的,更不是靠政府一方就能解决的事。必须要引起全民的重视,所以她冷静地从家庭、历史、采访、他国经验教训、指导意见等多重角度来分享她的成果,这种感同身受可以让我们同一个母亲的子民获得同仇敌忾一般的激情来迎战

污染大敌,至少希望是个引子。中国世界第一的人口,既是负担,也是力量,用好人口向来是中国的强项,影片就是要唤醒全民认识到雾霾之中隐藏的问题所在,灯红酒绿粉饰不了太平。

未来的中国,会记住有一位记者,她叫柴静。

2015公益片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2】【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记得当天一起床刷朋友圈,第一条看到的就是上面这张图。 接下来继续翻阅,可想而知几乎整个朋友圈都被《穹顶之下》刷屏了。且舆论基本都是说支持的。那时候我还没有去看这个视频。可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贬低,所以心里对这篇报道隐约是不看好的。今日下午闲来无事,翻看微博就点开了这个视频。一口气看完了第一遍,脑子里突然冒出应该动笔去写点什么的想法,然后我又开始看了第二遍第三遍。于是乎,关于剑心所写的内容,在我看完全篇报道后,只能对这个人产生鄙夷之情。他偏不关注整个内容的中心点,转而从娱乐的角度去点评它,偏偏还这么多的人去转载。我有点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想了想,有了个比较偏激的结论:有时候在大多数意见一样的情况下,人的眼睛就会首先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我承认视觉疲劳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可能是希望用此来

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此人正是利用大家的这种心理特征来吸引眼球。

“一个人,别说人了,一个活物应该这么活着,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个碎雨的那个味道,又凛冽,又清新。秋天的时候你会想,跟你喜欢的人一起,就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懒洋洋的晒一会儿太阳。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教给她,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在听完柴静这段讲述,大自然的美好在我的脑海里无限放大。我去过云南,去过西藏,去过中国很多美丽的地方,同时也去过山西,去过北京,见了很多城市的施工现场。起初,这两幅对比图在我心里刻画的并不是那么的明晰,但是今天,此时此刻,看完了柴静对雾霾的报道。总是禁不住的想起那充满绿色的,令人舒畅的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提出问题比问题本身更有意义。柴静显然不是科学家或是发改委委员,正像小崔不是袁隆平、满嘴酒气的白岩松即便酒醒也踢球不进空门一样。同理,搞商务的骆家辉闲得无聊似乎硬是生造了PM二百五除以一百这个名词,猜想胡适亦不在行戏剧(即便在行也要‘’不在行‘’),陈寅恪只谙文史,李银河更是没做过一天“一针包好”的医生。但“瞎折腾”至少是种勇气,至少以上诸君观照了人类无智观照、无力观照、无胆观照、无兴观照的领域,即便是女文青的一厢情愿、矫枉过正,那也强于沉默是金。当下国情,提出问题,其意义

就远大于问题本身。而,论逻辑有疏漏,有请专家学者光谱核磁有机无机碳十二分析;论数据不准确,学学新闻联播开放过年大数据家国万事兴雅致技术;论女神主事煽情,不比千里迢迢漫漫雪路瞅你一眼就走;论主播私生活不检,捎本地摊八卦围观霆锋靖雯柏芝亚鹏更爆;论产业结构难调,想想三大改造公私合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论能源私有不可行,难道捆绑北极熊卢布贬值欧佩克价跌国内反升好受?梦呓乱语一遭,不如呼唤国家行政干预与“公民社会”成员各行其力。但仍要提醒一下,穹顶之下,口罩对某类人仍是必须,而五毛钱大约是买不起一个口罩的。

柴静在对山西省孝义市市长的采访时,市长是这么说的,“政府对于焦化,我们始终是冷静的,我们采取措施之后呢,后面的这股劲我们给压住了”。在被问及为什么还有30多个违规项目上来,市长却顾左右而言他的说,“作为孝义我们态度是坚决的”。柴静继续追问,画面却出现市长“你不够了然”的笑颜。采访的期间也一直伴随着滑稽的音乐。我不知道这种讽刺是对于老百姓对现状不够理解的鄙夷,还是对关于环保不够完善的现有制度的无奈。柴静并没有否定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她也说了如果不是因为城市化建设,她可能现在还在老家,在她父母帮她找的一个单位里面工作,戴着蓝袖套打着算盘度过余生。城市化给了我们个人的自由,也带动了国家的经济繁华。我们不能去否认它的成就。但是社会是进步着的,在GDO高度增长的昌盛下,却是十三亿人同呼吸的环境作为代价。是不是该考虑有点得不偿失?

“我们很多人不讲辩证法,只要是有缺点就把你无限放大,越描越黑,还不如不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如是说。但是哪一次的变革不是经过铺天盖地的指责呢。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说了一句话我很赞同:“当一个产业被淘汰的时候,会有另外一个产业冉冉升起。只有开放市场,才能分享智慧,寻求创新。才能得到世上最好的东西”。中石油的一人独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期间不乏我们国家体质的纵容,一直到现在,演变成许多官员的无奈。

昨晚聚餐朋友喝了酒,只好我代驾。在路口等待红路灯的时候,突然一下就慌了神。我以为我在后退,实际上却是所有的车都在往前走,而我却停在原地什么动作都没有,脑子里突然一下就是空白状态。今天同朋友说起这个事,才知道原来不仅仅是我个人有过这样的感觉,身边的许多朋友也同样有过。言语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只有当你说出口的时候,大家才会知道。而我们一直在抱怨周边的环境,但是却极度缺失环保意识。柴静帮我们唤醒它,这无疑已经是她个人对这个社会所能做的最大的贡献。

2015公益片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3】

“拒绝雾霾,还我一片蓝天”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昨天我看了央视记者柴静的公益片——《穹顶之下》深有感触。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揭开了雾霾是什么?它是从哪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雾霾是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后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来之于我国当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

第七篇:柴静,穹顶之下,读后感

穹顶之下读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的《穹顶之下》刚出的时候我就观看了,第一次观看的感受跟第二次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时候又有所不同。可能是第二次看的时候已经是一年半后的事情了,经历的周遭的事情导致看法不一样了。

我第一次观看的时候那时候还是个大一新生,知道柴静这个人是因为一本叫做《看见》的书,书的内容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同样的,在这个《穹顶之下》的视频,也是围绕了这十年的环境变化展开的讨论。柴静本来就是央视的一名现场记者,可能是现实生活的切肤之感,让她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因此我觉得这个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她自费拍的视频应该值得一看。坦白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演讲。朴实,但是有重量。本影片的废话很少,少到连基本的情感词汇都没有,它就好像我们少年时代读过的最朴实的课文,最简单的句子。但是你却觉得它有厚度。“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柴静的呼唤让人怦然心动。从自传性作品《看见》到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当她把关注的目光从自己身上放大到整个星球时,她就已经成熟了。对于一个文艺青年来说。这是一种震撼。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都太年轻,热闹和多变是我们的天性,当然我们也会有深沉和思考的时候,但是或许这些都不及生命积累的本身带给我们的来得更多。 第一次看的时候单纯只是看看就过去了,是慕名而来。第二次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与义务。“同呼吸,共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已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实在紧迫的问题。 穹顶之下,是指是半球体顶部的下面。结合本影片主题的意思应该是雾霾笼罩下的中国的意思。可见雾霾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大威胁。在本影片中,并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她试着尽可能诚实地记录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这给我有一种挖掘真相的力量和一种莫名感人的美的感觉。雾霾是这几年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常态正常吗?不正常,因为这是以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

影片从一开始从自己的女儿引出了主题,雾霾。围绕了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做调查的其实不只柴静一个,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数据,从各种渠道都可以。但是我们对这些数据的敏感性不高,我们单纯就是觉得他是一个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概念不多。她站在了演讲台上,面向观众和摄像机背后的大众,心情起伏地讲述着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片中一次次的采访、一组组的对比、一个个的案例、一串串的数字,让我们不禁陷入深思。拜访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权威部门和学术机构,调研污染空气的企业、事主及其背后的执法困境,柴静用了数百个数据、几十张图表,为我们拨开雾霾背后的层层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而这些问题的监管执法又很难落实。为此,她在担当曾为新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而柴静用了跟欧洲,美国,中国标准的pm2.5的量与中国实际的pm2.5的含量进行比较,才发现这超标的远远比想象中的惊人。她用了一个仪器,带着这个专门检测pm2.5的仪器,然后进行了她每天正常的生活,发现这跟数据上的305.91微克每立方米对比于各国安全值是这样——美国日平均35微克每立方米,欧洲年平均25微克每立方米、中国是日平均75微克每立方米。如果不加以保护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会呼吸进去。那个采样膜里面的物质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之一苯并芘,它是国家标准值的14倍。这相当于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终生暴露的实验舱里。细颗粒物会影响呼吸系统增加气道炎性反应还会增加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超细颗粒物升高跟心脏供血能力降低有关系。 看完整个视频才幡然醒悟,雾霾已经慢慢影响到我周围的生活,影响到我身边的人······每天都有整个城市的几千万的车主一起加入堵车大战中,我不敢想象这一路来各位车主吸入了多少因为质量不高的柴油,汽油产生的致癌物质。

学了这么多年的政治,创新,环保~~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这些文绉绉的书本知识见得不少,以后还会继续去见。真正在学习当中的我们----新一代的90后00后,谁是真正把这些放在了心上,谁又真正的把创新,环保带到了生活中去......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背了记了,然后忘了。中国的未来是依靠现在成长当中的90后00后去建设的,如果现在成长当中的年轻人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中国的建设会陷入一个死循环,那么环保真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了。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看了了解了就算了,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他不做为,我也不做为的变态心理。那就真的是没救了,时至今日,看完柴静的记录片之后,那些在下面挖人家各种花边新闻博取大家眼球的人我为他们感到悲哀,真的应验了那句话,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正如柴静呼吁的那样,我们是时候做些什么了,就在此刻就在此时就在此生,国家管好它该管的,我们做好该做的,就算是为后代积富了。真的希望在我年老之时能留在中国享受我的晚年,我的子孙不再为空气而受苦。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市民,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能够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时刻担忧因为污染而产生的健康问题。我无法为治理污染做更多的事,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个片子,让更多人来参与其中,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那十几亿人一起呢?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506772/

推荐访问:柴静穹顶之下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