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谚语大全 > 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时间:2018-11-07   来源:谚语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谚语大全】

第一篇: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关于春节的诗词对联、谚语、灯谜

关于春节的诗词、对联、谚语、灯谜 【春节诗词】

元会诗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

珍膳杂遝,充溢圆方。

笙磐既设,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家荣贵,寿考无疆。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屠苏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 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风晓入九霞觞。

【春节对联】 1、和顺一门有百福

2、一年四季春常在

3、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4、百世岁月当代好

5、喜居宝地千年旺

6、一帆风顺年年好

7、百年天地回元气 便将凤历从头数, 日日持杯访醉乡。 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第二篇: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关于春节的诗歌文章童谣对联及习俗

关于春节的诗歌文章童谣对联及习俗

一、诗歌

【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二、文章

春节,回家的路上

落叶归根

可是归乡的路究竟有多远

回家的路有多长

一首首游子吟

一曲曲思乡歌

是否就能够说的清楚对家的思念

不能,不能

什么语言都代替不了对家乡的思念

风餐露宿的等候

只为了回家能看到父母慈爱的微笑

一纸薄薄的车票

寄托了对家满满当当的思念

天寒地冻的风雪旅途

也盖不过家的温暖

百味归途

回家的路还有多远

黄牛的信誉

在一票难求下水涨船高

再贵,也要回家

再苦,也要回家

任何困难

也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

黄牛的信誉

在一票难求下水涨船高

再贵,也要回家

再苦,也要回家

一节节拥挤不堪的车厢里

挤满的是游子思家的乡愁

再苦,也要回家

再累,也要回家

列车驶过一座座城市

那城市有多少扇窗子【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就有多少的温情与感动

这个时候万家灯火

都在讲述一个个游子回家过年的故事

三、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四、对联

龙留喜气喜盈门户 蛇闹春光春满山川

喜炮闹元春千家接喜 春风荣蛇岁万户迎春

爆竹声声龙吟随腊去 欢歌阵阵蛇舞伴春来

龙去蛇来,星移物换 莺飞燕舞,日暖风和

大地迎春柳伴梅香招蜂蝶 文坛焕彩笔掀墨浪舞龙蛇 蛇岁纳千祥花开梅绽添秀色 春光迎百福鹊啭城乡报佳音 银蛇舞江城美千帆竞发辞旧岁 黄鹤飞楚地阔万物峥嵘迎新春

五、宜昌春节习俗

(一)过小年

1、忙年

小年开始就要“忙年”了,为过大年做好准备。从腊月二十三起开始除秽打“堂尘”,其实就是把家里打扫干净,掸掉所有房内的灰尘,洗晒衣服、被褥,清洗桌椅板凳、炊具;做甜酒、熬麻糖、打豆腐、炒米子;置办菜肴、果品、糕点。

2、赶老鼠

这天也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禁止洒扫,特别不准用剪刀,否则来年鼠害无穷。“赶老鼠”是农民为祈祷减少鼠害的活动,天刚麻麻亮,大人们就会怂恿家中的小孩们快快起床,赤膊条条,小孩一只脚穿上草鞋,另一只脚系上鞋带把鞋拖着,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拿着木锤或木棍,然后到房间每一个角落,边敲打簸箕口里边念道:“簸箕刮两刮,草鞋拖两拖,老鼠子下儿十二窝,窝窝梭(流产)。”“二十四,拍簸箕,老鼠子下儿不成器……”这是人们对老鼠的诅咒,实现粮仓无损的愿望。

3、祭灶神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通常和蔼可亲,都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宜昌大部分地区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小年的主要习俗是“祭灶神”,都是由家庭妇女操办。把写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小红对联贴在灶门两边。在锅里、水缸里、盆里分别点上蜡烛。一切准备停当,各家妇女们分别梳头抹粉,一番打扮后,便在灶前摆上供品,焚香烧纸,洒上白酒,然后跪拜磕头施礼,让灶神“一醉方休”,这样上天后尽说人间好话。此日正逢经期的妇女禁忌祭灶神,否则会冲撞灶神。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这些灶糖小孩子们特别喜欢吃。

(二)忐忑的团年饭【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旧时在宜昌,过小年时,在外人员都回家小聚,家有佣人的,主雇共聚一堂。东家叫账房先生、长工、短工举杯喝酒吃肉,相互客套一番。酒足饭饱之后,东家叫账房先生取来账本,给打工人员发放当年薪酬,发放单右侧为领款人姓名、金额,左下侧写有来年共同发财,受雇人则心中高兴不已,因为来年又有钱可挣。若左下侧写有来年另路发财的字样,受雇人犹如一股凉风从头吹到脚,愁来年无事可做。所以,长工、短工这顿团年饭是既好吃又不好吃。

(三)除夕

1、团年和吉祥菜

大年三十,全家围一大桌欢聚一堂。旧时,宜昌人和大多数地方一样,吃团年饭前,要祭拜天地君亲师。团年饭自然是一年中难得的丰盛晚宴,桌面上可谓荤素俱全,凉热兼备,熏鱼、腊肉等地方特色菜是不论贫富人家都少不了的荤菜。桌面上少不了几种图吉利的菜,比如下汤菜的多是“三丸子”,即肉丸子或鱼丸子、藕丸子和豆腐丸子,呼其为“元宝”;黄花菜配笋丝烹饪,谓之“金银丝”;将笋子烩以肉丝,谓之“节节高”;将腊鱼蒸熟撕片,谓之“富贵有余”。不知现在大家家中的团年饭有哪些吉祥菜呢?

2、年宝和春联

现在已很少见到“年宝”,“年宝”是宜昌特有的吉祥物,用大红纸包裹几束青翠的柏树枝悬于堂屋正中处,以表示新年吉庆、百事顺遂。春联倒是四处有售,在解放前,宜昌城里写春联的多半是学高才博的老先生,但大都是家境不甚宽裕的斯文人,靠此聊补家用的。

3、关财门和金块财

除夕之夜正值冬末春初,天黑得早,各家各户大门外,门神、春联早已贴好,两盏大红灯笼和用剪花红纸包裹的几束柏枝,就是“年宝”,高高悬挂。将大门两扇骑缝贴上“开门大发”的红纸贴,依门靠上一块用红纸绕缠的柴棍称其为“金块财”,然后轻轻拉拢门。这项仪式叫做“关财门”。

4、守岁还是挖窖

“守岁”,守岁守岁,一夜不睡,旧时,堂屋正中一盆木炭火,火越旺越好,象征来年的日子更火红。农家的火笼要放一个粗大的树兜做“火柱”,也有叫“火主”、“火猪”的,从大年三十烧到正月十五,彻底不熄,预示来年的兴旺,留未烬柴头,送至菜园,园中蔬菜就不生虫子了。

小孩子“守岁”坚持不住,则多被长辈喊去“挖窖”。吉祥语“挖窖”便是睡觉,和衣而卧或睡得时间短叫“挖银窖”,蒙头大睡或睡得时间长叫“挖金窖”。

旧时宜昌城,除夕夜的户外十分热闹,击鼓鸣锣曰闹年。这一夜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卖发糕的小贩“发糕、发糕,越发越高”的叫声此起彼伏,通宵不断。购糕者接连不断,构成宜昌城独有风景。

5、三十送灯

年三十晚上,宜昌许多县市区都有给亡人送灯的习俗。吃过年夜饭,一大帮子子孙孙呼啦啦地带着鞭炮、纸钱、蜡烛去上坟。早年送灯用的是油灯,怕被风吹灭了,所以要用皮纸糊成灯笼。送灯人在天快黑时把灯送到坟头,边点亮油灯,边喃喃而语:某某大人,今儿是大年三十,孩儿们给您送灯来了,请您保佑我们百事顺遂。点亮油灯后,静观几分钟,见一切正常,送灯人就会踏着夜色回家去守岁。讲究的人家初一早上还会把油灯取回来,晚上再送去,如是三天才告结束。现今人们送灯不再送油灯,一般送蜡烛。时间一般都是中午一家人吃过团年饭后,就去送灯。

祭祖让新年更是充满了希望,这样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仪式,在活着的人们心里是一种寄托,一种希望,一种满足,一种安慰。只有在这个时候,坟茔才不会是一个伤心的地方。

6、赶毛狗子

除送灯外,在宜昌有的地方三十晚上还有“赶毛狗子”风俗。“毛狗子”学名狐狸。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打开大门,灯火通明,男女老少齐声大喊:“毛狗子shuo吙!shuo吙!”“shuo”有音无字,其意为滚开滚开。据说,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毛狗子”,就赶走了霉运,第二年就会百事顺心。赶毛狗子时,有的人还会把家里的铜脸盆拿出来敲打,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以此吓跑“毛狗子”。

(四)三天年

1、出天行

大年初一是新的一年开始。凌晨,人们换上了新衣裳,打开大门,让那块靠在门上的“金块财”倒向门内来。向神位祭拜以后,再放一挂长鞭表示“开门进财、新年迈进门”。此时屋外似亮非亮,家人们在鞭炮声中走到户外,观天看星,称其为“出天星”或为“出天行”。回到屋里晚辈向长辈拜年,接着“出行”,说是“出行大吉”。在五峰渔洋关,正月初一,清晨出门,都必须带柴进屋,喻为开门大吉,招财进宝。给人家拜年时,进门要喊“送恭贺啊——拜年哪”,也需把柴带进门。

吉日良辰,当家人出行也有讲究,先要查看当年的皇历本,何方大吉大利,便向此方而行,最终到庙宇去敬神拜佛。宜昌城里人多数去大南门关帝楼,踏石阶登楼称为“步步高升”,向关公像敬香烧纸叩拜。

2、拜年作揖贺乡亲

初一到初三,人们满面喜色,笑逐颜开,到处都是“拜年”声。

第三篇: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关于春节的传说、民俗风情、对联、诗词、成语

关于春节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关于春节的民俗风情: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 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钟馗、秦琼、敬德)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燃鞭炮烘托热闹场面,过春节,燃放爆竹,在门窗上张贴字画祈福、装点居所,是这个节日最普遍的习俗。

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

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 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傩舞跳钟馗、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关于春节的对联: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 福满人间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 春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 万象更新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 莺歌燕舞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 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 吉星高照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 恭贺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 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 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 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 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 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 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 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 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 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 家和万事兴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 欢度佳节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 喜笑颜开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 春意盎然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 鸟语花香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 山河壮丽 关于春节的诗词:

《元日》

[唐]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屠苏酒》

[明]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 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 日日持杯访醉乡。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迎春歌》

[明]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关于春节的成语:

福星高照 万事如意 财源广进 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多福多寿 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 春喜临门 开春大吉 花开富贵 恭贺春节 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飞黄腾达 幸福美满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吉祥如意 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一帆风顺 金玉满堂 五福临门 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 百业兴旺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喜上眉梢 百业兴旺 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辞旧迎新 金牛迎新 牛年吉祥 牛气冲天 壮气吞牛 初生牛犊

第四篇: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对联案例:炼字遣词成佳句,吟诗作对为语功》教学实录

炼字遣词成佳句 吟诗作对为语功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举国欢庆,家家户户都要干什么呀?

生:贴对联。

师:是啊,对联同唐诗宋词元曲一样是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不仅文人钟情,连老百姓也喜欢。到了春节,大红对联一贴,那份喜庆就有了。同学们,你们喜欢对联吗?

生:喜欢。

师:这学期开学初,我就布置大家课外积累对联,现在,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积累情况,我说上联,大家对下联,好吗?

生(很兴奋):好!

(二)接对

师:(大屏幕依次投放上联)先天下之忧而忧——

生: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西汉文章两司马——

生:南阳经济一卧龙。

师:“卧龙”指谁?

生:诸葛亮。

师:三顾频烦天下计——

生:两朝开济老臣心。

师:无边落木萧萧下——

生:不尽长江滚滚来。

一生:不尽长江浪浪来。

师:这是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对,你改的也不错。

春蚕到死丝方尽——

生: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生: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你接得真好!掌声鼓励!

(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

师:乱花渐欲迷人眼——

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师:鸟宿池边树——

生:僧敲月下门。

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师: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生: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师:同学们的积累情况真不错,简直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一起朗读一遍这十副对联。 (大屏幕上呈现十副对联,师生一起朗读。)

同学们确实喜欢对联这种语言形式,我也很喜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副对联,了解一点对联的知识。

(大屏幕上呈现“接对”中的后三副对联: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三)赏对

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是一副五言对联,大家观察一下,上下联的字数及对应的词有什么共同点?

生: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师板书)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这副对联还有一个故事,谁知道?

生:我知道。唐朝诗人贾岛在写下联时,先想到“僧敲月下门”,后又想到“僧推月下门”,竟不知用哪个字好。他骑着驴走在路上还想着这事,反复地做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不想撞到了京兆尹韩愈的面前。韩愈并没有怪罪他。韩愈斟酌再三,说“敲”字好。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用“敲”字好?

生:“推”字仅有动作,“敲”不仅有动作还有声响。

师;推门没有声响吗?

生:“敲”字声响更大,以声衬静,更显出月夜之静。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请为她鼓掌。

【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贾岛斟酌“推”“敲”,锤炼语言也传为了佳话,实际上古人吟诗作对都很讲究炼字(板书:讲究炼字),像我们小学学过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换用了十几个字后而定下来的。

除了讲究炼字,对联还善用修辞手法(板书:善用修辞),这三副对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对偶、反复、顶针。

师: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讲究炼字、善用修辞,当然并不是每副对联都是这样。有些对联属于流水对,要求并不太严,像“大肚能容——”这副对联的词性就不完全相同,照样是一副名对。

现在,我们来尝试着补写对联,怎么样?

生(大声):好!

(四)补对

(大屏幕上显示需补写的对联:

轻风 弱柳

淡月 梅花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水落石出

溪水归河水 江归海海阔天空

谁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当弦

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

腊梅吐芳迎红日

树雄心攻克科学堡垒 )

师:同学们可以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补写的最多,补得最精彩。

生讨论。(略)

师:第一副对联中可填什么?

生:轻风拂弱柳,淡月映梅花。

生:轻风剪弱柳,淡月赏梅花。

我想起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生:似剪刀。

生;轻风梳弱柳,淡月映梅花。

生:轻风扶弱柳,淡月映梅花。用“搀扶”的“扶”。

师:到底用哪个字好呢?

生:上联中填的四个字都可以,下联用“映”字好些。

师:为什么?

生:“映”字更能显出意境。

师:你品味得很好。这副对联是苏洵教其子女作对。苏轼写的是“轻风摇弱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把它改为“轻风扶弱柳,淡月失梅花。”“扶”比“摇”字更有情味,“失”却写出了月与花溶为一体的诗情画意。这也是“炼字”的妙处。

师:第二副对联该怎么补?

生(异口同声):河水归江。

师:为什么这样填?

生:上联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下联也应该用顶针,所以应填“河水归江”。

师:同学们真是才思敏捷。第三副如何补?

生:上联填“天作棋盘星作子”,下联填“谁人能弹。”

师:为什么想到了“天”?

生:下联写的“地”。

师:为什么把“天”比作“棋盘”?

生;因为后面是“下”。

师;同学们填的很好。下面一副是拆字联,“口十心”合起来即为“思”,谁能对出下联?

生:八目尚赏赏风赏雨赏风景。“赏”是繁写的。

师:非常了不起!

(学生报以热烈掌声)

生:目八刀盼盼年盼月盼新春。

师:能不能把后面几个词的顺序换一下?

生:盼月盼年盼新春。按时间顺序。

师;说得好。

生:木目心想想家想国想天下。

师:“想家想国想天下”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思相同。你能心存家国天下,难能可贵。

„„

师:这个上联是乾隆皇帝出的,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对的是“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主”。 师:腊梅吐芳迎红日——

生:绿柳展枝舞春风。

师:好一个“舞” !谁能说说怎么好?

生:表现出了柳枝迎风招展的轻盈姿态。

师:他补的好,你品的也好。

(学生掌声鼓励)

生:红杏出墙送寒潮。

生:春草吸露映春光。

生:绿柳抽芽接春风。

生:秋菊怒放送秋雁。

„„

师:同学们都能抓住景的特征补对,并且用词准确形象,真让我欣喜。再看下一副对联:树雄心攻克科学堡垒——

生:献爱心战胜非典恶魔。

师;很有现实意义。

生:立壮志攀登知识高峰。

生:立大志解决技术难关。

生:经磨难共创人间辉煌。

师:非常精彩,显得很大气。

(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

生:立大志拨开历史迷雾。

„„

师:太棒了,没想到同学们不仅对的精彩,而且志存高远,我相信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五)写对

师:同学们的出色表现,让我的心也痒痒的,想表现一下自己,我也想到了一幅对联——炼字遣词成佳句,吟诗作对为语功(板书),就把它作为这节课的主题吧。(学生掌声热烈)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鼓励!现在请同学们从大屏幕上的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创作对联,也可自由创作。

(大屏幕显示:

1.以这节课为话题

2.以抗非典、整治环境卫生为话题

3.以屏幕上的这幅风景画为话题)

学生创作对联(略)。

师:请先写好了的同学读一下你创作的对联。

生:抗非典万众一心

除病魔众志成城

生:我写了三副对联。

鸥翔蓝天太阳见后红了脸

鱼戏海水帆船遇着惊了波

海鸥戏鱼把林闹

碧水绕山使景雅

朵朵白云入水中好画一幅

片片帆影戏清风妙诗一篇

师:第二副上联中的“林”可改为“海”,下联中的“山”可改为——

生:岛。

师:第三副的下联中的“妙诗一篇”应该怎么说?

生:诗用“首”。

师:你写的太棒了,连老师都自愧不如。

生:海鸥展翅翔蓝天

群舟扬帆荡海潮

生:师者出题难学生

学生解题惊师者

师:这副对联的上联第一个词是“师者”,后一个词是“学生”,下联的第一个词是“学生”,最后一个词是“师者”,这叫“回文倒顺”。你写的非常精彩!【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

(六)总结、布置作业

师:对联这种语言形式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概括力强,学写对联,既能提高我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陶冶情操,传递感情,装饰环境,广告宣传等等,作用很大,希望同学们以这节课为起点,创作出许许多多的精彩的对联。

【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这节课的作业是对下联,请看大屏幕——

1、忆苦思甜榆钱饭

2、读三国刘关张义结桃园

3、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对出绝妙的下联。

下课。

第五篇:春节到了请用《元日》中的一句诗作对联送给大家

《走进对联》

走进对联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2、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尝试对对子。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教学难点】:

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交流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节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春联能给人带来欢乐,能为节日增添喜庆,能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气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春联,走近对联,感受那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类。在我国历代文学百花苑中,最香醇艳丽的一枝是诗歌,最独特秀雅的一朵是对联。你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谁来说说从这些资料中你对对联有了怎么样的认识?

二、对联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称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例如: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1、起源:桃符的传说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相传在东海里有一个神鬼出没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shén shū )、郁垒(yù lǜ)。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2、发展:到了唐以后,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

3、再发展: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人们一般都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宋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志喜,蜀主对学士所题词语不满意,即挥毫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的题词

改变了传说中桃符的内容与性质,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联语。有些专家认为孟昶的题词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4、盛行: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一幅。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宫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令: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门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

现在我们说的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书写要讲求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三、对联故事

1、 王羲之故事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2、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3、吕蒙正不平则鸣 郑板桥救济百姓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

4、对哑联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的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5、秦观和苏小妹的故事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三、对联的形式

(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就上下联的对仗方式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工对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

请看下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日”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宝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

再如郑板桥的一副题联,对仗也相当工巧: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对“夜”对天文名词相对,“风”对“雨”亦然,“放”对“瞒”为动词相对,“胆”对“人”为名词相对,这里的“放胆”对“瞒人”更显其工,“来”对“去”为动词相对,“梳”对“润”为动词相对,“柳”对“花”为花木类名词相对,初学做联,应多遵循这种对仗手法。 再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联语中,“芦苇“和“竹笋”同属名词,尽管结构方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也算工对之列。如果对仗刻意求工,反成纤巧,并不可取。

2、宽对

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这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一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

如厦门太平岩联: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做主乐天成。联中“石”与“山”、“迎宾”与“做主”对仗甚工,但“开口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不仅结构不同,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我们称其为宽对。

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槛外远山排闼绕;楼前积水当湖看。 “远”对“积”,词类明显不同,但再看“远山”、“积水”却又近似,可以相对。这就是工对与宽对

的区别所在。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一副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其内容。古人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内容。

3、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对联不但要做到上下相对,有的多句联(或长联)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它不但可以解决在某些词语求对时遇到的困难,而且可使对联,特别是较长的联对灵活多变,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如岳飞墓联: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 联中的“将军报国”不仅对下联的“庙拓阳朔”,而且还与本句的“宰相和戎”相对仗。下联亦然。此种对句形式音乐感强,使人读之上口,铿锵有致。

4、单句对

有的联在本句中自对,但上下句却不相对,我们称之为单句对,如苏州月驾轩联:在山泉清,出山泉浊;陆居非屋,水居非舟。 上联句中“在山泉清”对“出山泉浊”,却不能与“陆居非屋”相对,如结构得体,浑然一气,符合单句对的要求,自然可以为用。

5、借对

借对就是利用汉语的特殊特征,在一词语同时具备两种意义的状态下,作者在联中用的甲义,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如: 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 联中在用“赤子”(初生婴儿)和“玄孙”(曾孙之子)的甲义相对的同时,又借“赤”(红色)和“玄”(黑色)的乙义相对。

有的这种对仗不借语义而借语音,如: 尧天舜日舒清景;晋水泉山映紫云。 即在上联中借用与“青”同音的“清”与“紫”相对。

有的还可以借结构相似的词语来相对,如湖南桃花源联: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地犹武陵郡,喜垂鬓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联中“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构词方式属动宾式,与下联动宾结构“避秦”相对

(二)就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并列式。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说明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但二者又合谐地处在统一的意境中。

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

这些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楹联在联语中占有相当比重。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或相对称,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

坚持实事求是态度;反对弄虚作假歪风。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述楹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

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走马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如:

直登朱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唐寅)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谈到正对、反对时曾断言:“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这未免过于形式主义了。其实不论是正对、反对还是串对,只要立意好,构思巧,用词妙,富于哲理,令人感奋,即为佳联。

四、对联的种类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 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如: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元宵节联)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联)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 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教师节联)军爱民意如山重;民拥军情似海深。(“八一”节联)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3、婚联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 比如:荷开并蒂;芍结双花。箫管并举; 凤凰来仪。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比如有的以双方职业入联,有的赞颂新事新办: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医生)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教师)

4、寿联

所谓寿联,是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甲子重新新甲子;春秋几度度春秋。(60岁) 羡高年精神矍铄花甲重添二十载;居上寿齿德俱尊松年永享八千秋(80岁)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竟逢。(王文清联,颇富巧思,在俗语“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上作文章,将百字隐去,暗隐老人高寿已达百岁)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郑板桥60岁自寿联,笔调轻松畅快,表达了作者的志趣和个性)。

5、勉联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95864/

推荐访问:春节送给同学的对联 送给大家的一句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