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曹操的性格特点

曹操的性格特点

时间:2018-10-18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曹操的性格特点 第一篇_曹操的多重性格及其表现

曹操的多重性格及其表现

谈到《三国演义》,不能不说曹操。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曹操的文学形象与民间形象不甚伟岸,“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流传千载。然而还原历史形象,曹操真是毫无瑕疵的纯粹的军事家、诗人、政治家吗?易中天先生在品评三国时有一段话非常中肯: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下面,就分别论述一下曹操的各种性格以及这些性格在作品中的体现。

一、世人都称曹操为奸雄,京剧脸谱中也将曹操画成白脸,那么首先就来看看曹操性格的负面。

1、狡猾奸诈。

这一性格在青少年时期就有明显的体现。曹操的叔父见曹操游荡无度,就向曹操的爸爸曹嵩进言,想让曹嵩严加管教。于是“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这样一来,曹嵩再也不相信弟弟的话了。这应该是曹操的奸计第一次得逞吧。

官渡之战中,曹操处于劣势,故人兼谋略家许攸来降。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足见其求贤若渴。可是,当许攸问及军中还有多少粮食时,曹操的回答从一年、半年、三月到只此一月,共变了四次,而且最后也没说实话,其狡猾奸诈可见一斑。

还有与刘备争夺汉中时,曹操怕人行刺,先放风说自己好梦中杀人,然后等待机会。终于有一次,“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然后“复上床睡;半晌而起”。这样一来,曹操再也不怕别人在他熟睡时行刺他了。当然,这一伎俩瞒不过杨修,杨修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2、生性多疑。

“多疑”最明显的体现当然在于误杀吕伯奢一家了。曹操刺杀董卓未果,在逃亡过程中,与陈宫借住于曹嵩的老朋友吕伯奢家。吕伯奢去买酒,曹操忽然听见磨刀声,于是曹操说“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窃听到的是“缚而杀之,何如?”(其实是想杀猪待客)结果误杀全家八口。如果说这勉强算是误杀,那么在杀人后,与陈宫匆忙逃跑时,撞见吕伯奢,又骗而杀之,则无论如何也说不通了。而且,曹操还在此时留下一句难以推翻的罪证,那就是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可能是自觉平时作孽太重,临死之时 “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比较有意思的是,曹操之所以丧命不治,也和他生性多疑有莫大关系。曹操有痛风病,最后一次发作时,可能相当严重。手下人请来

名医华佗为其医治。可能曹操已经病入膏肓,华佗开的药方是“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又说“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汝必与关公情熟,乘此机会,欲报仇耳!”于是,将唯一有可能治好自己的一代名医下狱拷问,他自己也在不久之后撒手人寰。

3、好色之徒。

以曹操的地位而言,有几个女人,也许并不算毛病。可问题在于,曹操但凡看上了某个女人,往往不计后果,所以在这方面吃了许多亏。

刘、关、张协同曹操围攻吕布之时,关羽曾多次请求破城之后,请丞相将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杜氏赏赐给自己。而曹操发现杜氏“姿色出众”,结果自己捷足先登,弄得关二爷十分郁闷。据《三国志》的说法,许田围猎之时,关羽之所以要“於猎中杀公”,实际是为了这次“夺妻之恨”。而且关羽始终降汉不降曹,恐怕与此也不无关系。

攻破宛城之后,他又收编了降将张绣的婶婶,导致张绣恼羞成怒,再度反叛。害得曹操失去了爱将典韦、长子曹昂(按嫡长子继承制长子就是魏国未来的太子)、侄子曹安民。至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更是有关他的一段风流佳话了。

此外,曹操因破黄巾而起家,到最后位极人臣,必须残忍而多杀; 接见匈奴使者时,因个人形象不佳而让崔琰顶替,从而留下“捉刀”典故,可见其虚荣;挟天子以令诸侯、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又奠定其乱臣贼子、欺君罔上的罪名。

二、还原历史的真实,曹操值得称道的性格也不可胜数。下面再

说说他的正面人格。

1、领袖才能

《三国演义》第一回里,汝南许邵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里许邵概括了曹操这个人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曹操的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了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了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他担任负责京城洛阳北城区治安的北部尉时,“十常侍”之一的大宦官蹇硕的叔父犯禁,曹操毫不客气,用五色棒打死,自此声名大振。此后扫荡中原、平定天下,更是从容领导百万雄师,以其出众的人格魅力吸引文臣武将纷纷前来,与此共创大业。

2、多智多勇。

当董卓横行无忌时,是曹操勇敢的站出来,借献七星宝刀为名,欲行刺董卓;被董卓发现后,又急中生智,诈称献刀,从而免遭杀身之祸。

曹操讨张绣时,路上军士都口渴难耐,于是曹操举鞭虚指“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 ,“口皆生唾,由是不渴”。曹操不可能说清“望梅止渴”的科学道理,但是他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凭一句话暂时解决百万大军的饮水问题,可谓聪明之极。

曹操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曹操有一次潜入当权宦官张让家行刺,被发觉后,曹操“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在赤壁作《短歌行》之前说:“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

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这几例均可见曹操之勇。

3、善于识人。

最能体现这一性格特征的莫过于“青梅煮酒论英雄”了。刘备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英雄,曹操一一反驳,而且十分中肯。他说袁术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袁绍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刘表 “虚名无实,非英雄也。”孙策“孙藉父之名,非英雄也。”;刘璋 “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谈到张鲁等,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最后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更是见识非常。

4、善于用人。

说说他的婚姻。他的妾氏卞夫人出身倡家,但她出身虽差,人品极好,做人非常地低调,她也给曹操生了两个好儿子,曹丕和曹植:一个是魏国开国皇帝、一个是建安文坛的中流砥柱。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对曹操用人评价到:“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

曹操还能以广阔的胸襟收留敌方阵营的人才,甚至就连吕布,曹操本来也是想招降的。到曹操去世前,他的谋士共102人,其中最重要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都是自己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是从敌营当中投奔曹操的,贾诩来投奔的时候还捎带了一个张绣。

曹操的性格特点 第二篇_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

考生姓名:冯丽娟

联系地址:辽宁省朝阳市育红小学

邮编:122000

【曹操的性格特点】

联系电话:0421-2677423

2007年6月10日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自古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被称为“奸雄”。他是个既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野心家、军事家;在他身上,既有使人憎恶的“奸”的一面,又有使我钦佩的“雄”的一面。曹操的阴险狡诈的品格是与他雄才大略的才能交织在一 起的。小说通过生动而丰富的细节描写, 成功地塑造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奸雄形象, 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

关键词:《三国演义》 曹操形象 英雄 奸雄

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他兴兵屯田, 抑制豪强,以勇略统一中国北方。文学上,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著名的“三曹”之一。他的诗歌苍凉悲壮, 他的散文清峻通脱, 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三国志》给他以很高的评价, 称他是“ 明略最优”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①

但曹操卒后不久, 一些野史、杂录、民间传说便开始显示出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但魏晋时期, 尊曹、贬曹这两种观点同时存在, 并一直延续到北宋。南宋以后, 贬曹的倾向占了上风, 过去的那种对曹操两种看法并存的现象消失了, 曹操在社会各阶层人的心目中都成了大白脸的奸雄。从现存的宋元话本、元杂剧来看,人们对刘、关、张和诸葛亮特别感兴趣, 而对曹操则没有什么好感。罗贯中在创作

《三国演义》时, 继承了三国故事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把曹操塑造成了奸雄形象。

(一)曹操性格的多面性

《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被称为“奸雄”。他是个既奸 诈又有雄才大略的野心家 、军事家; 在他身上, 既有使人憎恶的“奸”的一面, 又有使人钦佩的“雄”的一面。“ 奸 ”、“ 雄 ”交织, 也就构成了他血肉丰满的奸雄形象。我们且杂来看《三国演义》 中曹操的形象特征。

一、出身乱世

曹操一出场,作者便先介绍他的身世。 其父曹嵩本姓夏侯氏, 因做了东汉常侍曹腾养子, 故改姓曹。曹操幼时即好权谋, 多机变, 游荡无度, 曾以诈装中风而离间父、叔的关系。他曾问善识人的许劭:“我何如人? ”许劭回答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言大喜②。可见 , 曹操一出场便以奸雄形象出现。随后, 随着小说情节的不断展开, 作者既展示了他雄才大略的一面, 又揭示了他凶恶狡诈的一面。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 三国演义 》中很多地 方描 写了他 雄才大略的一面。这首先表现在, 他具有政治家的胆略识鉴和积极进取精神。董卓进京, 文武官员, 一筹莫展。一次大臣们聚集在王允家, 尽皆掩面而哭, 独曹操抚掌 大笑说:“满朝公卿, 夜哭到明, 明哭到夜, 还能哭死董卓否③?”于是自 荐刺杀 董卓。随 后的矫诏讨卓, 实乃曹操发起,但他却真心推举实力最强的袁绍作盟主,自己充当配角,辅佐袁绍成其大功。当董卓连战失利, 溃退长安时, 曹操建议应乘胜追

击, 但群雄各怀异心, 按兵不动, 独曹操一人出兵, 结果大败而归, 险些丢掉了性命。这两次斗争虽然都失败了, 但曹操的胆识和英雄气概由此可见一斑。“煮酒论英雄”一回则表现了曹操非凡的识鉴。在他看来, 袁 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人皆非英雄, 只有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刘备和他, 才是真正的英雄。后来事态的发展正如他所料。

二、重视争取人心

他深知“方今正用英雄之时, 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④”, 因此 , 他虽知刘备胸怀大志 , 久必为患, 但当刘备投靠他时, 他还是虚心接纳。关羽挂印封金而 去,曹操认为彼各为其主, 不要追击, 况且他与关羽有约在先, 并亲自赶上为之送行。曹操与袁绍战于冀州时, 有须发皆白的父老数人箪食壶浆迎接他 , 说袁绍“重敛于民, 民皆怨之⑤”, 并歌颂曹操“官渡一战, 破袁绍百万之众⑥ ”, 使百姓可望太平。曹操闻言大喜, 于是号令三 军:“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一时军民震服破袁绍后,他从缴获的文件中发现了一束部下与袁绍勾结的信件,有人建议逐一点对姓名, 收而杀之, 曹操却说“当绍:

之强, 孤亦不 能自保,况他人乎⑦?”遂命尽焚之, 便不再问。在攻打张鲁的时候, 杨松接受曹操贿赂, 为曹操做内应助他破了张鲁, 夺了南郑, 但城破之后, 曹操认为杨松卖主求荣, 将其斩首示众。这些行为都说明曹操十分重视争取人心。

三、知人善任 惟才是举

当他还在兖州时, 就急忙招贤纳士。荀来投, 曹操认为是 “吾之

子房”。郭嘉应聘, 曹操与之谈论天下大事。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 或是自来投奔, 或是被俘投降, 曹操都十分信任。这些人后来或成为多谋善算的谋士, 或成为冲锋陷阵的猛将。曹操手下,兵多将广, 文臣武将, 不可胜数。三国人才之盛,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 得上曹魏,这也为曹魏最终统一天下提供了保证。

四、善纳良言 从谏如流

当献帝落难之时, 他先从荀之计, 出兵护驾;后采董昭之策,迁都许昌。 从此,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官渡之战,他先后采纳郭嘉、荀、刘晔、许攸等人的建议, 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他听取郭嘉临终遗计, 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平定辽西的胜利。司马懿的献计又使曹操得以离间孙、刘而大败关羽, 解了樊城之危。纵观三国诸英雄, 能做到像他这样从谏如流的, 一个也没有。曹操的军事才能多半也是集思广益的结果。无怪乎曹操能雄视天下。

(二)“奸雄”——曹操

作为一代奸雄,《 三国演义》 更多地描写了他“奸”的一面。与刘备、孙权相比,其德行则逊色得多。【曹操的性格特点】

一、凶恶残暴

曹操的“ 奸 ”首先表现在他的凶恶残暴上。他刺杀董卓不成, 逃出洛阳, 在成皋因疑心而杀了吕伯奢全家。出庄途中, 又杀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 并说出“宁使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⑧”这样使人不寒而栗的话。他为报陶谦杀父之仇, 兴兵血洗徐州,“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⑨”。衣带诏一事, 他诛戮了吉平、董承四家七百余

曹操的性格特点 第三篇_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精辟)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从“拥刘反曹”的历史倾向和以“忠义”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出发,进行了对曹刘政权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1、曹操:

首先,作为一代霸主,他雄才大略、见识高超。这一方面在与同为奸雄的袁绍的外宽内忌、多谋少决的对比中突出得更为鲜明。如曹操入冀州后,有须发皆白的父老数人跪于地,说袁绍“重敛于民,民皆生怨”,歌颂曹操“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使百姓“可望太平矣”。

其次,虽然曹操奸诈巧伪,但同时也具有仁德之心,争取民心,爱惜百姓。他虽然知道刘备胸怀大志,久为必患,但是他认为“方今用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为也。”在关羽挂印封金离去时,曹操又认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裴松之赞扬曹操有王霸之度,休美之心。

再次,曹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领州牧之后,就急忙“招纳贤才”,荀彧来投奔,他认为是“吾之子房”;郭嘉应聘,曹操以为是“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荀彧与郭嘉后来果然成为曹操智囊团的核心人物。典韦、张辽、庞德等人,或是自来投奔,或是被俘的降将,曹操都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后来均成为曹操手下冲锋陷阵的猛将。

【曹操的性格特点】

但另一方面,曹操信封的人生原则又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当争取民心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抵触时,她就会视民命如草芥。如杀吕伯奢、血洗徐州。同时,对待部下,他是阴险和残酷的,如借仓官的头来稳定军心,割发代首、梦中杀人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假名借势之举,确实是一种明智的表现,是他成就霸业的一个重要策略和手段。但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种“欺君罔上”的行为,因之小说一再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2、刘备:

刘备是作者极力推崇的仁德爱民、宽厚诚信、知人善任的明君典型,作者对刘备的描写塑造寄托着儒家的仁政爱民思想。

首先,《三国演义》浓墨重彩地渲染刘备的仁德爱民形象,大力凸显了刘备的仁君形象。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时,就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当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

曹操的性格特点 第四篇_《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分析

曹操(155-220):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既定的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如下:曹操,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在镇压黄军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建安二十一年(216)封魏帝。曹操先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罗列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他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从上面这段对曹操的生平史料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作为一个正面人物存在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在历史上的目面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有作者个人写作的艺术倾向,是按照艺术的典型化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奸雄的典型形象,不但他的语言行为已经偏离了历史的真实,而且侵透着作家的审美情感。作者在艺术加工的同时.无意之间把曹操的人格复杂化了。在曹操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三国那个动荡的特殊历史环境在这个人物身上的折射,我们不着重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来欣赏一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格特征。

一.超凡的领袖才能

《三国演义》的第一回里这样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如何人?,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许邵概括了曹操的最大优点,那就是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他的领导气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行事果段②豁达自信③知人善任。初入仕途,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之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

二.任人唯贤

在曹操的用人政策里,才能是大于德的,他颁布的用人政策能最大程度的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求,但惊世骇俗的举动,莫过于他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求贤令,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周泽雄的《青梅煮酒》里这样记载:即使你有“污辱之名,见笑之耻,杀妻取信,母死不归”的大恶行径,只要有能力,仍能重用。.他在《短歌行》里写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诗人优礼贤才的决心,并以周公自比,以天下为己任,渴望得到更多的贤才,建功立业。思贤之心,可见一斑。

三.狡猾奸诈

曹操的性格虽是多面的,但最突出的还是他的狡猾奸诈。《三国演义》中,曹操无论做事还是为人,无时无刻不体现他的这一个性。

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败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曹操说:“吾哭郭奉孝。如他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是曹操的爱才惜将,另一

方面看,这又是曹操的诈术,因为他大哭的结果是,“众谋士黯然自惭”,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

四.超凡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然而两方面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有时很难分辩这是他的英雄本色,还是奸雄的本性使然。《三国演义》中他那超凡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表现的尤为突出,他识人之准,用心之深,令人惊叹。表面上,他可以和你握手言欢,可以嘻嘻哈哈,但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而且入骨三分。大家知道,刘备最会装吧,在诸葛亮面前装弱智,在百性面前装厚道.装仁慈,在曹操面前装什么呢?装熊.装窝囊。当年吕布攻下小沛之后,刘备无奈跑到许昌投奔曹操,刘备在他的手下一再的韬光养晦,装聋作哑,一天到晚,足不出户,只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连关羽张飞都说:“大哥,为什么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做这等小事”。刘备!只说:“我自有道理。”一天,曹操引刘备登上一座小亭。侍者把酒给他们斟上,两人就对喝起来,正喝着,突然外面乌云密布,大雨将至,云层里好像有龙在翻腾。曹操就和刘备到栏杆边观望,他们从龙的变化谈到当世英雄。曹操说:“你去的地方很多,遇到的人也不少,谈谈看,谁是当世英雄?”刘备说:“我才识浅薄,如何识得英雄?说说听嘛,.刘备犹豫道“:淮南袁术,兵多粮足,可谓英雄”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袁术,坟墓里的枯骨,我早晚要除掉他”。刘备说:“河北袁绍,虎踞冀州,部下多谋士勇将,一定是英雄了”。曹操摇头:“袁绍,好谋无断,干大事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能算英雄”。刘备又提了几个,曹操听了不住摇头大笑,说那些人都称不上英雄,刘备说: “除了这些,我简直想不出来了”。曹操回到桌边坐下,满满的喝了一杯,笑道:“一个英雄人物,应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对于天下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刘备忙问:“这样的英雄,谁能称得?”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暗吃一惊,手上的筷子啪的一声当场就掉在了地上。也许曹操不该把这话当着刘备的面说出来,但这可以理解成他的坦诚,也可以理解为火力侦察,敲山震虎,意思是说:“你别再跟我装孙子,咱谁都不比谁差。果然刘备再也装不下去了,找了个机会就逃之夭夭了。岂不知当时的袁术气焰是多么的嚣张,袁绍又是多么的不可一世。而眼前的这个人,先前只不过是个卖草鞋的,而此刻又寄人篱下。可见,曹操的洞察力是多么的敏锐。不过,由于一时的坦诚相告,放走刘备,使曹操犯下了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

五.猜忌多疑,心胸狭窄

当年,曹操谋杀董卓未遂,反被追杀,逃至中牟县,被守关士兵抓获,半夜里县令陈宫提审曹操,他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愿望,陈宫被曹操的壮举感动,放了曹操,自己也弃了官,收拾盘缠,与曹操一同逃跑。两人走了三日,到了成皋。成皋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好友,两人便到吕家投宿,吕伯奢问过情形,便骑驴到西村打酒去了。两人坐了好久,忽然听见有磨刀的声音。曹操说:“吕伯奢不是我的至亲,他这样出去很可疑,我到庄后去听听他们想干什么。”两人偷偷来到草堂后面,只听见有人道:“绑起来杀了吧?”曹操道:“原来如此,如不先下手,定被捉去领赏!”于是两人拔剑直入,见人就杀,一连杀了8个,搜到厨房,却看到一头猪绑在那。才知道误杀了好人。两人赶紧骑马出庄,走不到二里,吕伯奢骑驴带着酒菜迎面而来,问:“贤至与使君为何要走?我已让家人杀猪款待”。曹操不答,只顾前行,没走几步突然拔剑回头,砍死吕伯奢。陈宫责怪曹操乱杀好人。曹操道:“他回到家,看到死了那么多人,岂能善罢甘休?一不做,

二不休。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陈宫便不作声。晚上投宿旅店,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原以为曹操是个好人,所以弃官跟他,哪知他竟是这般狼心狗肺的东西。本想杀他,后来又想,不如另投他人,于是,不等天明上马而去。后来投靠吕布,死心塌地的帮吕布打曹操。等到吕布战败被缢,陈宫成了俘虏,曹操对陈宫有留恋之情。可能此时的曹操也意识到了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重要,宽宏忍让才是真正的王者风范。哪知陈宫不但不买帐,还对他破口大骂:“老贼曹操,我与你势不两立”。曹操大哭:“宫台啊宫台,你死了你的母亲怎么办呢?”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伤害他人的父母,我母亲怎么样你就看着办!”曹操说:“好,宫台啊宫台,你死了你的老婆孩子怎么办?”陈宫又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会伤害他们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你看着办吧”!曹操说:“那好吧”。陈宫死后,曹操把陈宫的老小都接到家中,对待他们比陈宫与他翻脸前还好。猜忌多疑,心胸狭窄。如果说吕伯奢是他这种性格的牺牲品,那么完全可能成为他谋士的陈宫的背叛,才是对他这种个性的极好惩罚。

六.疾贤妒能

曹操一方面思贤若渴,另一方面他又疾贤妒能。容不得他人强于自己。主簿杨修,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每每曹操的心思和旨意,他都是第一个知晓和领会。一次,曹操叫人新建一个园门,修好后请曹操过目,曹操只在上面写了一个“活”字,二话没说,转身就走了。杨修见了,就让工匠拆门,工匠不解,杨修说:“这门内一个‘活’字,分明是‘阔’嘛,主公是嫌门宽了,快拆吧!”还有一次,曹操与众谋士闲聊,侍者呈上一礼盒,只见曹操在上面写了三个字:“一盒酥”,然后放在那,杨修二话不说,拿起就吃,众人不解,大惊。杨修说:“这上面不是写着‘一人一口酥’吗?”

随着类似的情形增多,他那张扬的个性让曹操过早的意识到:此人才智不在他之下。渐渐的,一丝不易被他人察觉的忌意在心中慢慢升腾.弥漫。待到曹操与刘备两军交战,定军山失守,追至阳平关,方收兵扎于斜谷界口,曹操正进退犹豫不定,侍从送上鸡汤,碗中有鸡肋,正在此时,夏侯敦来问夜间口令。曹操随口道:“鸡肋”!主簿杨修听到后就叫军士收拾行装,夏侯敦惊问何故。杨修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话,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此时,曹操心神不宁,无法入睡,独自提刀夜行,看到军士收拾行囊,问夏侯敦,夏侯敦就把杨修的话说了一遍。曹操早就有杀他之心,借此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杨修之死,与他平日里的恃才放旷分不开,但主要原因还是曹操的疾贤妒能。

综上所述,曹操这个人是很复杂的。他狡猾奸诈,又坦诚老实;他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他猜忌多疑,心胸狭窄,又宽宏大度;他思贤若渴又疾贤妒能,坦诚中带着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层小气,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才能让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了他活生生的复杂的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狭。性格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有特征,使我们不禁被他的这种复杂的模糊的人性特征所吸引。

曹操的性格特点 第五篇_浅论《三国演义》曹操的性格特征

浅论《三国演义》曹操的性格特征

摘要:曹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戎马一生,文治武功可以应受到正面的评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破袁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叱咤风云,既有安邦治国之能,又有克敌制胜之功,所以后人就评说曹操为“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但是在《三国演义》因作者罗贯中的个人艺术倾向,曹操成为了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开篇就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给曹操进行了定义。既而塑造出一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复杂,最富性格最复杂,思想最矛盾,形象最复杂的文学形象。本文仅就《三国演义》中曹操既忠勇正直、雄才大略又奸诈凶残、心胸狭隘的复杂性格进行浅析,全面了解作为文学人物的曹操这一“奸雄”形象。

关键词:曹操 复杂 矛盾 奸雄

正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们在感叹于杨隆基先生浑厚的嗓音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厚重的历史的沧桑。罗贯中先生以这首杨慎的《临江仙》总领《三国演义》的开篇,就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感情基调,即沧桑浑厚,气势磅礴。小说陆续登场了数百位人物,但是大都性格形象单一,聪明如妖的诸葛亮、忠义双全的关羽、勇武忠义的赵云、气量狭小的周瑜等等。虽然这些人让人记忆深刻,刻画细致入微,仍然让人感觉不够丰满。不论罗贯中先生出于“尊刘抑曹”的思维还是有意刻画,其都不得不承认,曹操是其在小说中刻画的最丰满,最传神的一个人物。在罗贯中的笔下,全书对曹操进行了刻意的艺术化深加工,给曹操的性格进行了更加复杂的刻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的奸雄形象,他既有奸诈、自私、多疑的一面,又有目光远大、机智过人、求贤若渴的雄才大略的一面。曹操在书中刚一出场,作者就通过许劭对曹操说的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对曹操进行一个总的评价和定性。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曹操是一个正面形象,陈寿在《三国志》中就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①曹操镇压黄军巾起义,逐步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官渡之战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接着实施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实施屯田制,兴修水利;用人唯贤,打破门第观念,网罗重用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巨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历史上的曹操本就是个极富特点的人物,为人既奸诈

狡猾, 又真诚坦率, 既豁达大度又心胸狭隘。我们姑且不论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奸雄”曹操有什么样的具体细致的差别,仅就一个丰满的文学人物形象而言,罗贯中的刻画是成功的。虽然在具体的事件上与史实有不小的出入,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三国演义》是经过作者个人艺术化加工的 “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的小说这一事实。那么,我们就具体分析《三国演义》中这个最丰满传神,最复杂矛盾人物,领略一下鲁迅先生评价的“至少是一个英雄”的伟人的独特魅力。

一、忠勇正直与奸诈凶残的矛盾性格

六百多年来,中国人提到曹操的第一反应是“白脸”,“奸诈”。总得表示下愤慨,就如同他们所爱戴的刘备一样。在历代读者看来是说曹操忠、勇,可能在很多人眼里说是哗众取宠,牵强附会的。但是事实上,在《三国演义》这部“曹操的谤书”中,对曹操的勇敢品质,着墨很多,也极具说服力。

如在小说的第四回“谋董贼孟德献刀”,写曹操在王允家谋划刺杀董卓,在众大臣因担忧社稷难保,而痛哭时,仅仅只是骁骑校尉的“小官”曹操大笑,并自荐愿意冒死刺杀董卓:“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既而取司徒王允七宝刀,赶赴董府献刀刺董。最后虽然失败,但是在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本意还是在肯定曹操的勇敢。作者叙述这样一件刺杀之事显然是在对曹操做出正面的肯定,虽然诸如刘备,孙权等也是勇敢之人,但敢做刺客的,应该是这三人中独属曹操所具备的“孤胆”。书中不仅通过这一点展示曹操的勇敢,随后曹操进行的一系列战役中,曹也是“自来征战,一身当先”“我不自往,谁肯向前”。正因为如此,曹操才能在军阀混战中,屡获胜利,并最终一统北方。作者如此描绘曹操,应该是含有发自内心的敬意的,用颇多的笔触来描写和赞美曹操的勇敢风采,是让读者看到曹操是充分具备无可睥睨的气概的。正如元人宋无所称赞的“奸雄睥睨鼎终移”。

不管是历史还是文学人物,虽然是地主阶级代表,曹操也算是一个忠勇的人物。《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献帝被董卓劫持回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洛阳后,曹操的谋士荀彧献计给曹操:“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遂采纳了这一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 把持朝政。有人就此就定义曹操为“大奸”。然而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 曹操此举也有利于稳定局势,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客观上看,其凭借挟天子令诸侯所获得的这一巨大政治优势实施了一系

列巩固政权的措施,实施屯田制,兴修水利;用人唯贤,打破门第观念,网罗重用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巨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统治,有利于其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发展,并且为以后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北方的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恢复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当时的混乱环境下, 如果曹操对献帝唯命是从,就是典型的愚忠,因为汉家天子已经无力撑起大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是在维护汉家天子的统治。我们再看曹操在 《让县自明述志令》 一文中表达了他如果放弃权力就会给国家带来严重后果的思想。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却也算不上篡权,还是有功于汉朝, 这可以说是对朝廷的 “忠” ,即维护汉室统治。

虽然在小说中,罗贯中在刻画曹操时加入了个人的艺术思想,倾向明显,但是同时也把其形象塑造的更为复杂。我们讲曹操是具有忠勇与奸诈的矛盾性格,奸诈的曹操在小说中的具体事例是比比皆是,小说第一回就写曹操:“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所以在书中就埋下了他奸诈、凶残的感情基础。其后,罗先生更是以大量的笔墨去竭力刻画曹操的奸诈凶残:《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写了他攻打衰术.因军中粮尽,军心不稳.竟借粮官之头来稳定军心。克扣军饷本来是曹操所想,但激起军心动乱之后,却将全部罪责归咎于粮官,这就是“曹操借头”的故事,突出了曹操的残忍与奸诈。

尤其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在小说的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到吕伯奢家中,吕伯奢是曹操之父的结义兄弟,吕伯奢收留了故人之子。此时董卓正“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而性格多疑的曹操因听到“缚而杀之,何如?”的话语,担心自己被杀,而杀害了吕伯奢一家。首先让读者了解到曹操的凶残奸诈的个性。当陈宫责问他为何如此时,他却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这一政治信条,道出了他的凶残本性,残暴不仁的个性暴露到极点,因此在六百多年来,大家一提到曹操就首先想到这一让人切齿的丑行。这也成为曹操被唾骂为“奸雄”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是曹操所处的时代环境所要求,在众多军阀混战的乱世中不得不凶残,谲诈,狠毒,但是也不能否认在我们后世读者的眼中,曹操确实是够狠辣,凶残,谲诈。在其后的章节中描写的徐洲屠城、华佗被害、杖杀伏皇后、梦中杀人等情节,都突出地刻画了曹操的阴险、奸诈、残暴和不仁、不义。这样的刻画更突显出曹操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只有用“乱世之奸雄”这一断言而不能简单冠以“奸绝”一词来评价曹操。

二、求贤若渴与嫉贤妒能的矛盾性格

古语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求贤若渴也被罗贯中给刻画的细致至极,也算是罗贯中对作为统治者的曹操所拥有的惜才爱才的品德的一种歌颂。作为一个人,都会有成功的愿望,实现自我价值的自我追求,特别是一直以来受儒家思想教化的中国人,这种愿望更为强烈。但是,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曹操广纳贤才,给那些渴望出人头地的地主阶级中下阶层文人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曹操的求贤若渴我们通过其所写的诗篇中就可见一般,《短歌行》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借此来抒发广纳贤才,求贤若渴以冀成其大业的决心和霸气。

曹操求贤若渴的表现在小说中可以说很多地方都被作者用浓墨重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对待关羽。

关公辞退,遂引数十骑来见曹操。操自辕门相接。关公下马入拜,操慌忙答礼。关公曰:“败兵之将,深荷不杀之恩。”曹曰:“素慕云长忠义,今日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望。”······关公曰:“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此时恐不及拜辞,伏乞见原。”操曰:“玄德若在,必从公去;但恐乱军中亡矣。公且宽心,尚容缉听。”

随后关公即住在许昌,借献帝封偏将军,以客礼待关公,备绫锦及金银器皿想送。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既而“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更赠送千里良驹——赤兔马。真的可谓极尽能事,以期能收关羽为己用。虽然罗贯中用后人之诗嘲讽曹操: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曹操确实是爱惜关羽之才,即使关羽离开曹操后,蔡阳想去追杀,曹操说:“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既而“斥退蔡阳,不令去追”。不管后人如何评论曹操用“以权术相驭”①去笼络人心,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是真的求贤若渴。

小说中对曹操以宽厚之心,广纳贤才的实例不胜枚举,我们再来看徐晃的归顺: 徐晃当先,大叫:“曹操欲劫驾何往!”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操即鸣金收军,召谋士议曰:“杨奉、韩暹诚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后用许褚诈败,终招降徐晃。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在广纳贤才上真的让人不得不心生敬意。【曹操的性格特点】

同样的曹操惜才爱才的另一个体现是不吝赞美部下。如夸奖徐晃:“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矣”“孤军兵三十余年,不能及也。”等等。可以说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的求贤若渴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极致传神。作为那个乱世中的一方诸侯,若想虎视天下,完成统一大业,那么爱惜人才,用人唯贤,唯才是举是必备的素质。在三国这个混乱的年代,【曹操的性格特点】

其实是人才济济,深受儒家思想所教育的文人士大夫,都怀着一颗治国平天下的炙热的心,但同时他们又如周瑜口中所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他们都识时务的俊杰,那么就会找有实力和潜力的统治者,以期一展所学,即他们口中所说的“良禽择木而栖”,这就要求当时的统治者有非凡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而曹操堪称“伯乐”中的佼佼者。曹操用人可谓独具慧眼,凡有治国用兵之能,都要重用提拔。他提拔了于禁,乐进,典韦等将才;任用张辽、徐晃、张郃、陈琳、贾诩等人;任用李典、李通、许禇、臧霸等地方豪强;提拔重用荀攸、王朗等东汉的小官吏;起用郭嘉、刘晔等。这些人才都是曹魏政权的中流砥柱,为曹魏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为选拔人才,曹操曾三下求贤令,集中大量人才,形成了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正是这种 “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的任人唯贤的御下之道,为曹魏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诚然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在广纳贤才上值得称道,但是其性格中的多疑猜忌,嫉贤妒能的狭隘心理在小说中也是被放大了的。历来统治者对任何人都是持怀疑态度的,正如常说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嫉贤妒能,猜忌多疑是许多历代统治者的通病,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犹是如此。其杀杨修则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主簿杨修,为人恃才傲物,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 ‘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门阔耳。”于是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但就此也对杨修“心甚忌之”。后来又有人送曹操一盒酥,曹操自写“一合酥”于盒上,修见后竟与众人分食了。曹操虽面上欢喜,有人看懂他的意思,但是内心对杨修就“心恶之”。于是,当杨修又一次因为猜对曹操有关“鸡肋”的口令的含义的时候,曹操借口扰乱军心,把杨修给杀了。杨修之死,固然由于其恃才傲物,经常给领导者制造麻烦,犯了君臣关系大忌的原因,同时也是曹操嫉贤妒能的具体体现。其后,孔融,许攸, 娄圭及提出以“利斧开脑除病”之法欲医治曹操头痛病的华佗,等等曹操因嫉贤妒能的性格所致,将他们一一杀害。这也反映了曹操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曹操的性格特点 第六篇_《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的小人、“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又真假难辨。其实,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的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大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名义上的国祚。假若曹操是奸臣的话,那么,二袁、刘表、刘备、孙权等人中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大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曹操是奸臣吗? 关键词:曹操精神思想丰富唯才是用悲剧英雄

在丰富多彩的明清小说中,历史演义小说是一个非常兴盛的分支。而在众多的历史演义小说中,《三国演义》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典范。西方哲学诠释学认为,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解读不是读者通过文本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而是读者依据自身的历史性使文本的意义得以不断创生和流动的过程。哲学诠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曾说:“文本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三国演义》自元末明初成书以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涵正是在历代读者的诠释和解读之下才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使这部作品直至今天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拥刘反曹”思想是《三国演义》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三国演义》这一“拥刘反曹”的基本思想倾向,在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进行校正、删改、评点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化,使《三国演义》的正统色彩和伦理道德观念更加浓厚。因此,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品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时,自觉不自觉地总是把他归为反面人物,并加以夸张,使一个粉脸奸臣、狡诈枭雄、玩弄权术的曹操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曹操在大众心目中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他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等一系列特征。然而历史上的曹操却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下面笔者将从三个层面讨论一下个人对曹操的解读。

一、一个精神思想丰富的人物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并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但却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以知人著称。据《后汉书·许劭传》记载,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三国志》中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90260/

推荐访问:曹操的双重性格 周瑜的性格特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