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阅读题 > 初三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初三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时间:2018-09-21   来源:阅读题   点击:

【www.gbppp.com--阅读题】

初三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第一篇_九年级语文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含答案

(一)阅读《故烧高烛照红妆》,完成第16—19题。(共8分)

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 伟

①我养在阳台上的朱顶红开花了,君子兰也开花了。

②花虽然不多,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每天都要去细细地观察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有时禁不住抱怨长得太慢,让我等得太心焦。可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让我想象花开的样子。朱顶红去年春天已开过一次,那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至今仍开在心窗之下;那馥郁的甜香似乎依旧留在唇吻之间,让我盼望重温旧岁的欣喜。君子兰却是第一次开花,以前又从未见过君子兰花,这几个花苞留给我太多的悬念,太多的想象与向往。

③在我的期盼之中,朱顶红和君子兰同时开放了,于是我也有了双重的快乐。朱顶红好似故友,未负佳期,如约相访,让我深感花的多情。体味着浓郁的花香,我心旷神怡。君子兰就是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它的花形有似朱顶红,但要玲珑得多,小巧得多,花色橘红,花香幽微,恰如“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称它为花中君子的确名副其实了。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醉,让我醺醺然②,陶然忘忧。

④沉浸在喜悦中的我,又常常害怕花期过后的萧条与寂寞,于是格外地珍惜花开的日子。李清照于海棠花开之时,在《如梦令》词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多情善感的女词人惜花的心情我也一样有,于是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阳台上去看望故友与新知,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东坡亦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豁达、粗犷如东坡尚且对花如此爱惜,害怕娇艳的花一朝零落,就是在夜晚也要点上蜡烛,欣赏盛开的花朵。更何况我也觉得灯下观花如灯下观美人,自当别有情调、别有韵味。于是在花开的夜晚,我也打开阳台上的灯,在幽幽的灯光下看花,花色似乎多了层次,花朵上仿佛也有点点珠粉映射出珠光。花更像戴了一层面纱的美人,多了一分朦胧,一分深邃。于是我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古人的多情和浪漫。

⑤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我们谁都无法让花永开不败。但一年里有了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就酬报了我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也足以为我抵挡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让我的心拥有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9年第16期)

【注释】①〔讷(nè)〕(说话)迟钝。②〔醺(xūn)醺然〕酒醉的样子。

16.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请结合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本文的思路。(2分)

→议花

17.朱顶红和君子兰虽在“我”的期盼中同时开放了,但她们带给“我”的感受不完全相同。其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2分)

18.文中李清照和苏轼的有关诗词,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19.本文最后一段话很富有哲理,其中“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包含了哪些深层含义?(2分)

(一)(共8分)

16.(共2分)②盼花 ④惜花(意对即可)

17.(共2分)答案示例:朱顶红:好似故友如约相访,让“我”深感她的多情,她浓郁的花香更令“我”心旷神怡。君子兰:如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她的玲珑、小巧、幽微让“我”感到她①

就是名副其实的君子。(两者的不同各1分。意对即可)

18. (共2分)答案示例:①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②促使“我”格外珍惜花开的日子,并不分白天黑夜地观花而沉醉其中;③让“我”更真切地理解了古人的多情和浪漫。(答出其中一个要点1分,两个要点2分。意对即可)

19.(共2分)①指给自己带来过美好记忆的花朵;②也暗指那些对自己有益的故友、知己、君子等;③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呵护、回味的那种心境(心态)。(答出其中一个要点1分,两个要点2分。意对即可)

(一)阅读《乡村的灯火》,完成第 13—15 题。(共12分)

乡村的灯火

杨国华

①灯火是乡村的眼睛。

②无论多疲惫的脚步、多寒冷的夜,远远地看见村子里的灯光,就知道村庄还没睡,还醒着,还暖着。于是,心总能感到踏实:到家了。一颗游子的心转瞬就被那如豆般的灯火融化成一潭清清的水……

③在没有电灯之前,村庄的黑夜是被煤油灯和蜡烛点燃的。蜡烛很贵,又不禁点,煤油灯才是主角。一个用过的墨水瓶,找一枚铜钱,搓一条棉线穿过去,浸在煤油里,灯,就亮了。那飘忽不定的灯光,好似小姑娘那双扑闪闪的眼。

④昏黄的灯光下,是一张方桌,一家人头碰头地吃饭。吃了饭,收拾了桌子,孩子们趴在煤油灯下,认真地写作业,女人们就在旁边纳鞋底,说着家常。男人们讨论着地里的活计,该收了,该种了,种什么挣钱了。新婚的夫妇每天必须要去父母家里,等墨水瓶里的煤油渐渐退尽,家里的长者说:“天不早了,回去歇着吧,明天一早还要出工。”年轻的小两口才辞了父母甜蜜地回到自己的小窝里。很多时候,邻居们都奔着最亮的灯光去串门,越聚越多。所以,单纯从谁家的煤油消耗量就能看出人气来。

⑤月亮是乡村最亮的一盏灯。月夜的村庄就像一个欢乐的剧场,而拉开剧场帷幕的则是那皎洁的月亮。每当明月升起,只要有人喊一声:“捉迷藏喽!”孩子们便会丢下饭碗,急急地跑出去,三五成群,奔草垛,躲墙角,大呼小叫,不亦乐乎。大人们干脆不再点灯,他们或是聚在月下闲聊,或是在月下和邻里一起划拳行令。他们面红耳赤,嘶哑的嗓音此起彼伏。村里偏僻的小路还偶尔闪过一两对恋人,他们的身影一会合在一起,一会又分开,就这么若即若离的。猫狗们也不甘寂寞,它们在月下撒欢、追逐。这就是乡村的月夜,它几乎月月都烘托出乡间生活的美妙。

⑥后来,又有了电灯,煤油灯一下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村是1986年冬天才通的电,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村子里的狂欢。当电工把所有的线路都装好,全村的人都站在屋子里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就像盼子心切的人等着一个新生儿的降生。突然,一下子,整个村庄都亮了,亮的耀眼,亮的不可思议!这是怎样的一束光啊,我们再也不用油灯照明。这时,村里如同过节一样的热闹。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在各家各户跑来跑去。有些男人因为高兴喝了很多的酒,酒后还摇摇摆摆地在街上看灯。那些平时就爱唱爱跳的姑娘、媳妇这时还特意描眉画眼,并穿上节日的盛装,在街上扭起了秧歌。那一天,村里每家每户都让电灯亮了整整一个夜晚。

⑦但是,乡村的灯火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城市里的明亮。我们渐渐长大,开始到城里去上学。一到城里,就被那满城的霓虹灯、路灯所诱惑、所愤愤不平,人都睡觉了,还不关掉,得花多少钱啊?可是,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早起了变化,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啊,和乡村里大不同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啊。 ⑧有一年元宵节,城里办灯会,一片灯火辉煌,绚丽的烟花在城市的上空不断绽放,我们都看傻了。下雪了,灯会还没有结束,我们就回家了。越往村庄方向走,越觉得冷清。过了一条路,村子里灯光一下子黯淡了,大多数的人家都已经关门闭户了,几条狗在空阔的天地间尽情地叫着。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惆怅,昔日那灵动的乡村灯火,此时在我看来既像痴儿的眼睛那么呆滞,又像将死之人的眼光那么灰暗,我不愿再看它那副可怜相,低头向村中走去。

⑨城市的霓虹灯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欲望。很多年以后,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了熟悉霓虹灯、路灯的城里人,但早就失去了对于城市灯火的热情。挣钱、提升、房价又涨了、孩子的学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家一户的各顾各,哪里还能聚一聚?我的心里不免又惆怅起来,于是我常常在明亮的环境中想起昔日乡村老家的那些灯火,怀念一家人都聚在一起,母亲做活计,我们做作业,怀念一村子的

人在月光下欢乐地闹。

⑩该有多少人需要那盏乡村的灯火来温暖自己的心灵,和家园的回归啊……

1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11个字以内)(3分)

14.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4分)

答:

15.文章第⑤段再现了昔日“灵动的乡村灯火”渲染下的一个个极富乡村生活情趣的精彩场景,请你试举一例进行赏析。(不超过150个字)(5分)

答:

13.答案示例:

①明亮的月亮灯下欢声不断

②耀眼的电灯光下彻夜狂欢

③辉煌的霓虹灯下惆怅思归

(共3分。每空1分)

14.答案示例:

(结构)引出作者对乡村灯火下快乐美妙生活的回忆;(内容)与多彩的城市霓虹灯火相比,乡村的灯火微弱“如豆”,然而它恒久的温暖、欢乐能将城市霓虹灯带给“游子”心中的惆怅转瞬消融,使他们的心重归纯净,感受温情。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热爱之情。

(共4分。结构1分,内容3分)

15.答案示例1:

例如:孩子们“捉迷藏”的场景。其中“丢”“跑”写出了孩子们急于嬉闹游戏的心情;“奔草垛”“躲墙角”“大呼小叫”从孩子们游戏时的动作、语言及地点三方面,写出了孩子们在月下捉迷藏时的热闹、欢快的场景,体现了孩子们月下游戏的欢乐心情。表现出乡村纯朴、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热爱之情。

答案示例2:

例如:大人们月下“闲聊”“划拳行令”的场景。其中“闲聊”“划拳行令”“面红耳赤”“此起彼伏”等词语从大人们的行为、神态、声音三方面,写出了乡村大人们劳动之余在月下休息时的闲适、和谐、热闹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大人们月下休息时的欢乐心情,演绎着乡村生活的欢乐美妙,书写着作者心中的无限怀恋,热爱。

(共5分。有赏析的场面1分,说出表达效果2分,有情感体验1分,语言表达1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野薄荷》,完成第15~17题。(12分)

野 薄 荷

刘心武

①佛寺旁院,是旅店最幽静的部分。团体包房,喜欢在寺外阳坡的新楼里;一般散客,也多嫌古老僧舍改造的客房有潮气。我却觉得那古院巨松、瓦房游廊别具魅力,选择了其中一间东厢房,住进去整理书稿。除了周末,那院里住客寥落,有时候就只有我一位。

②院里不仅有三株冲天油松,还有两棵西府海棠,枝叶垂地,初秋虽无花可赏,但点缀着玉黄色小果的茂密绿叶,风姿不让春葩。南墙两侧则是几丛翠竹。墙外有个套院,小小石桥跨过小小眼镜湖,湖里睡莲开紫花,有小小的锦鲤在绿波下摆尾游弋。湖边有多种树木,最显眼的是高高的柿树,结出的柿子太多,

啪嗒,会眼见着金黄的柿子落地,想是树枝不耐重负故意抖落。

 ③摆弄电脑里文稿累了,到院里散步,是最惬意的时光。翘起大尾巴的黑松鼠像表演杂技,瞬间就从油松枝上游梭到竹丛,又跃向另一株油松高处。野鸽子咕咕叫,觉得就在身边,但寻觅其身影却非易事,倒是黑白花和灰蓝色的喜鹊极其大方,时时在身边低飞,还喳喳不休。

 ④住到第三天,一大觉醒来,忽然窗外人声刺耳,出门观望,大惑不解——七八个师傅在蹲着铲地皮。院子里树木竹丛的地面,原来生长着自然地衣,大体是蛇莓和野薄荷,望去如茵,嗅有淡香,铲掉它们作什么?领工的沏瓶热茶坐在石桌边的石绣墩上,耐心地跟我解释,说是旅店新的规划,树下绿地一律要改成统一的冬不枯草皮。

 ⑤地表绿化也非要公式化吗?那新楼外面的绿地铺冬不枯草皮,与不锈钢的抽象派雕塑倒是般配,这幽僻古院,就任蛇莓野薄荷春绿冬枯有何不可呢?我正慨叹间,师傅们铲下的植物已经堆成一垛,而运进来的以工业化方式批量生产的草皮,也一卷卷地堆成了垛,他们是流水作业,这边铲那边铺,里外院的绿地改造,一天就完工了。【初三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 ⑥我从就要当做垃圾扔掉的杂草里,挑出了几茎还颇完好的野薄荷,布满细绒毛的多齿叶片,还有茎端那爆裂为无数鳞片的淡蓝泛粉的小小柱形花,仿佛都在微微喘息。我从卫生间取出一只闲置的玻璃杯,插上那野薄荷,搁在了电脑边。

⑦又过了两天,敲着电脑,一瞥之中,忽然奇怪,那野薄荷怎么竟不枯萎呢?细观察,发现眼前的,已经不是那天拾来的——恍然大悟,原来是收拾客房的服务员代为插入的!旅店打扫客房,一般都是我出院去新楼餐厅吃饭时,回来屋子就清理好了。那天我故意回来得早些,于是遇上了还没清理完房间的女服务员。我问:“野薄荷是您每天为我换的 吗?”她点头。“院里的都铲掉了呀,您从哪儿采来的呢?”她答:“外院墙角太湖石边还有不少,他们网开一面。”我跟她道谢,这才看清她的面貌,眼睛细长,牙齿不齐,难称美丽,但嘴角的微笑很真诚。我跟她说:“我是不赞成铲掉自然地衣的。何必全弄成一个样子呢?”她就说:“是呀。有差别才有意思啊!”顺便指指给我换上的两个外表一样的热水瓶:“这个到明天早上还热,那个到晚上就温了,它们性格不同,您要热要温,可以区别对待。”不多的话语,令我心里一震。

⑧她每天为我电脑旁的玻璃杯里换野薄荷——这应该算一项额外的服务,我觉得她似乎知道我是谁,但她绝不问我什么。我呢,心里泛起许多揣测:但也坚持绝不向她打探。

⑨预定住一个月,到二十天的时候因故离开,退房前我去那间悬挂着“服务台”牌子的屋里,想跟她一总地道个谢,她不在。我发现,柜台上扣放着一本显然是她抽空就读几页的书——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①„„我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

⑩回到家里,打开电脑,有股野薄荷的气息,刷新着我的思维。

________________ (有改动)①《追忆逝水年华》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它记录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对心灵的追索,内容深奥,文风别具一格,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15.文章第④~⑥段,作者围绕“野薄荷”写了两件事,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态度。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17.文中第②~③段中的环境描写很精彩,请你从中自选一处,作简要赏析。(100~150字)(4分)

(一)记叙文阅读(共12分)

15.答案示例: ①反对 ②“我”捡回野薄荷

(共4分。共2空,每空2分)

16. 答案要点:①女服务员认为事物是有差别的,要区别对待,这和我的思想有共通之处。

②女服务员工作之余努力读书,从中可以看出她有很高的精神追求。

(共4分。共两个要点,每点2分。若学生仅答出“女服务员为‘我’更换野薄荷、与‘我’谈话、看《追忆似水年华》”这三件事,扣1分)

17.答案示例:

“野鸽子咕咕叫,觉得就在身边,但寻觅其身影却非易事,倒是黑白花和灰蓝色的喜鹊极其大方,时时在身边低飞,还喳喳不休。”这句话形象地写出院子里鸟儿们自由欢快的生活。“咕咕”“喳喳”写出声音的悦耳,“黑白”“灰蓝”写色彩的缤纷,“就在身边”又难觅身影,写出了鸟儿的活泼可爱,表达作者对自然之趣的喜爱。

(共4分。有赏析的句子1分,说出表达效果2分,有情感体验1分)

(一)冬日香山

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感觉到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只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柏树或矗立于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凛冽寒风中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却无人光顾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柏的骄傲。他们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依然尽情地展现着盎然的绿意,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qù)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

初三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第二篇_初三语文散文阅读汇编(答案)

散文阅读汇编答案

一、1、A 2、答:“多余的椅子“是指安逸的生活和世俗的名利。 评分标准:提到两方面内容的给2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

3、答:梭罗的纯粹表现在喜欢简单生活,厌恶追名逐利。 居里夫人的高尚表现在“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

评分标准:能抓住要点回答的,每点1。5分,共3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

4、开放题。例一。同意。我们中学生有着远大的理想,要实现理想,必须要专注于学习,如果过早地考虑名利等身外之物,有了这些“多余的椅子”,势比就如泰戈尔说的“是飞不高远的”。所以,作为中学生来说,也应去掉“多余的椅子”。 例二:不同意。人们追求正当的名和利无可厚非,如果满足现状,无所追求,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所以生活中各种“椅子”可以激励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评分标准:有观点,有材料,材料能支撑观点的给3分,材料不能证明观点的,语言不通顺的酌情扣分。

二、1、C 2、B 3、答:用“急”、“大”、“迅速”、“奔”等词语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表现了在此游泳的困难,表现了“我”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评分标准:能抓住关键词语分析,语言通顺的,给3分。不能抓住关键词语分析,语言不通顺的酌情扣分。

4、答:害怕 紧张 喜悦 评分标准:填对一个空格1分。

5、开放题: 评分标准:能围绕家庭教育问题谈,观点正确,语言得体,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

三、1.“欣赏”指读诗只凭兴趣,领略意境和诗情的动人(2分,“凭兴趣”、“领略意境和诗情”各1分);“鉴赏”指读诗兼品味(不仅知其妙,识得妙法(还知其所以 妙)(2分,“读诗品味”、“识法”各1分)。(共4分)

2.指读诗学一法便拘泥一法,不会融会贯通。。(3分.意思对即可)

3.C(2分,“落日”是点,“长河”是线)

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共2分)

5赞同,只有识法,才能深入理解诗歌,得其情味和意蕴。不赞同,开卷有益,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只要去读,就会有所收益。(共4分,说出“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阐述清楚3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18分)

1.愕然 珍惜 怀念(反思) (共3分,每空1分,顺序不可颠倒)

2.①充分描绘了河流两岸的美丽风光;②突出了我当初享受美景而不懂珍惜的心理;③表现了对当初不懂珍惜的懊悔之情。(共4分,答出第①点得2分,②、③两点答出任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3 ①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我们破坏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我们生存的环境被破坏);②我们心中的爱枯竭了;③我们的心灵被污染(不再纯洁)。(共4分,答出第①点得2分,②③两点任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4指家乡的那条河;指心灵的河流;记忆中美好景象和童心童趣象征;那条河流”哺育和滋润了我;我感情和思想变化的触发点。全文的感情线索。(共4分,其中“线索”1分,其他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

5.B(3分)(是为了表现童年生活的乐趣)

五、.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大意正确即可) 19.一要珍惜生命,二要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20.通过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大意正确即可) 21.痛苦的煎熬;快乐的享受(或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渺小的存在;伟大的结晶(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 22.答案示例:海伦·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作家、教育家。 文天祥被俘后,不屈从威逼利诱,宁死不降,从容就义。(所补写的内容必须符合文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六、1.生命价值不同的人,历史和人民会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意正确即可)

.他有能活动的手指,有能思维的大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他爱和爱他的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 (4分。答到四点即可得满分)

2.“霍金先生,疾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或“霍金先生,你身体残疾到如此地步,你不觉得这一生有很多遗憾吗?”或“霍金先生,你这样一直坐在轮椅上感到痛苦吗?”(意思对即可)(3分。称谓1分,句式1分,意思与上下文连贯1分)

3.可以用第十段中“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忍去化解并超越苦难”一句

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即可。(3分)

4. 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4分。评分要点:列举人物1分,人物的经历1分,人物的人生态度2分)

示例:张海迪尽管高位截瘫,仍能勇于面对,创作了《轮椅上的梦》等多部作品,奉献给读者,激励一代青年成长。

七、 1.兴奋(“喜悦”等) 伤心(“难过”等) (2分。每空1分)

2. 愁闷忧伤听竹笛;如愿以偿买竹笛;回家途中吹竹笛;千辛万苦练吹笛;班会课上演吹笛 (意思对即可)(4分。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答到三点得满分。)

3A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准确生动的词语,渲染了春天月夜清冷的气氛,烘托出文中少年愁闷忧伤的情怀。

B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落日、归鸟、小草等美好景象,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兴奋。(意思对即可)(3分。评分要点:语言特点或表现手法2分,表达作用1分)

4. 班会课上表演失败,内心受挫;辛苦练习没有结果;长大后悟得了有些事并非想做就能成功,并非努力就有结果。(3分。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给满分)

5. 作者的感悟: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拓宽了生命的内涵。如答“生命的美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生路上要善于取舍”等也可。(2分)我的新感悟: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如结合自身经历答到 “做任何事只要坚持终会有所收获”“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等可得满分。(2分)

八、1.(6分,每处2分)答题要点:能较准确地指出产生相关心理的具体原因。例如:

第⑶段“我的心颤了一下”——看到小女孩寂寞的眼神…… 第⑹段“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发现小女孩右手没有拇指…… 第⑼段“我的心怅怅的”——担心母亲的过分保护,会导致小女孩长大后无法独自面对人生风雨……

2.(6分) (1)[甲] A [乙] B (4分,甲处、乙处各2分) (2)(2分)答题要点:联系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来体会“攥”的表达效果。 酌情给分。 例如:“攥”紧紧地、用力地握住;生动传神地写出母亲生怕别人发现女儿的残疾、担心女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心态。

3.(4分)答案略。 故事的合理性2分;语言表达2分。

4.(4分)答题要点:允许考生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关键要能自圆其说。 有自己明确的观点1分;有较充足的依据、能自圆其说2分;语言表达1分。

例一:从文本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出发,赞同作者的观点…… 例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独到的见解,且能自圆其说…… 例三: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强调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九、1.虚荣心作怪,觉得父亲的瘸腿会让自己丢脸。(3分2名望 工作(4分)3.(1)舍身救儿子 (2)对儿子慈爱宽容(3) 关注儿子成长,教子有方(4)踏实工作,成就显著(5)为人谦逊,淡泊名利(6分)4可从不同角度作答。(5分)例如①踏踏实实的工作比追求名利更重要。例如②温馨的亲情比名利更重要。例如③平凡孕育伟大。例如④生活的过程重于结果. 十、1.自然人生或灵魂

(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示例:作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月缺”联想到“月圆”的美丽,从中品味难以诉说的悲欢离合,感受其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这也是一种美。

(点明美的原因1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3.示例1:我选择第①句。这个句子借助花的美就在于破碎的事例,巧妙地点明中心,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示例2:我选择第②句。这个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告诉我们要体会生活的美好,对生活心存感激,深化了文章中心。 (结合句子内容和特点阐述1分,句子的作用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4.示例1:我永远忘不了梵高在《自画像》中逼视我们心灵的眼神。他是一个不能为世俗理解的画家,是一个用画笔袒露胸襟的天才。他用灿烂的金黄色渲染火一般的激情,用漩涡般流动的天空暗示内心的躁动。他留给自己的是不幸的人生,留给世界的是永恒的美丽。

示例2:雅典奥运会男子单杠决赛中,涅莫夫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技惊四座。他征服了观众,却征服不了裁判。不公正的得分,引来了全场观众的愤怒。长达八分钟不满的嘘声像爱琴海的波浪淹没了赛场。此时,他重回赛场,面向观众深情地鞠躬,请求观众保持冷静。他的金牌梦破碎了,但他用宽容展现了体育之美,展现了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 (事迹概括2分,人物评价2分,语言表述2分,共分)

初三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第三篇_201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

201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 散文阅读 考点分析

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作为更能充分体现出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抒情文体,就成了近年来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的命题热点。主要考察:(1)理解主旨。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2)文意概括。概括文章或段落内容,说出所描述的景物的特点。(3)情感把握。能够准确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4)写法探究。品味作品的妙处,说出文章在内容选择、结构安排、情景结合、角度转换等方面的特色。(5)品读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说出其中渗透的感情,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6)个性解读。结合自己的体验,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感悟。(7)迁移模仿。连接生活,谈相关的经历、感受或是进行片段的写作训练。

考点1:把握作者感情的波澜

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心灵历程,以饱满的、诗情画意的感情波涛来激起读者心潮的浪花,因此,阅读抒情文体,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感情波澜。作者一般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展示感情波澜。

第一,借助画面吐露真情,即寓感情于物象之中,以情为经,以词为纬,织出充满激情的风景画、风俗画、人物画。阅读时要善于把握作者这种构图的主体形象。

第二,凝结作者诗情的警句或为表达中心思想而反复出现的中心句。读者抓住了这些语句就能抓住作者抒情的脉络。第三,通过曲中见直、欲扬先抑、虚实相生和浓淡相衬等手法表现。

考点2:挖掘生活哲理

阅读散文,要挖掘作品蕴含的深刻的生活哲理,要以把握作品的意境为基点,以发掘作品的哲理为目的。阅读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探寻作品所蕴含的哲理。

(1)警句剖析。

(2)从篇末结语中探寻升华主题的语句。

(3)从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象征作用中探索深化的哲理。

(4)发掘作者寓于形象中的哲理。

考点3:品读语言

揣摩、品味作品的语言色彩、音韵、节奏、句式结构、修辞方法等,这些都是抒情的表现形式。感情是倾注在语言中的,语言是表达感情的凭借和媒介。

考点4:赏析艺术手法

欣赏散文,要重视艺术手法的赏析。艺术手法因文而异,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将自己的情怀植根于生存环境当中,通过这些环境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追求。象征是散文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要充分理解散文中的形象和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地方也是需要我们着力思考、探讨的地方,是我们鉴赏的重点。 【真题呈现】

【2014中考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核桃压枝低

王建领

① 又是一年丰收季,又见核桃压枝低。

② 这几天,只要你来到商洛,步入农村,往往不等你开口,就会有村夫农妇,或老叟稚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欣慰地夸耀:“今年核桃结得繁。”

③ 放眼望去,整个商山洛水间,那一株株、一片片、一凹凹、一坡坡的核桃树,在秋日金色阳光下,自在地摇曳。信步走入林间,一位饱经风霜、满脸慈祥的大爷,正用木杆支撑似要被一颗颗、一簇簇核桃压折的树枝;一个满脸稚气,但活泼阳光的男童,不知从哪窜来,径直爬上核桃树,兴奋地表演起摘果、去皮、取仁的杂耍来。大爷一脸幸福看着孙辈,也不喝斥,任由孩子在树上与我们捉迷藏。我问道:“大爷,你这核桃林今年收成怎样?”大爷干着手中的活,也不看我,如数家珍地说开来:“我房前、地里、山上共有二十株核桃,算两亩吧,今年少说也能收一千斤。”“能收多少钱?”“前几天有人来买,一出口一斤十块钱,我嫌采青糟蹋东西,没卖。到中秋节后成熟期再卖,少说也能卖一万三千元。”“你家几口人?”我继续问道。“我两口,我小儿子三口,一年的零花钱,家中大的开支补贴就看这核桃呢。核桃丰收了,心里就踏实了。”与大爷一样,商洛大约有80%的农民拥有核桃树,核桃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15%,人均近500元。我不由得感叹:这核桃可真是商洛农民的摇钱树啊!

④早就听说秦岭无闲草,商山有仙果,这仙果就是核桃。之所以称核桃为仙果,是因为核桃果仁的形状如缩小了的人脑,一分为二的果仁,是典型的两叶肺的外观,一分为四的果仁,是肾的轮廓。难怪人们常说多吃核桃,强身益脑。

⑤当年刚到商洛工作,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水色山魂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当家乡人问我对商洛的第一印象时,我脱口而出:“山清水秀,经济落后。”孰料这话当即受到商洛同仁的挞伐:“仓颉造字、商鞅封地、四皓隐居、闯王屯兵,商洛历史文化厚重,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后来居上待有时。”

⑥是呀,商洛位置独特,是唯一的被秦岭全覆盖的地区,而秦岭又地处长江黄河分水岭、南北自然分界线,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商洛自然会得秦岭之灵韵底气,以其无尽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享誉全国。【初三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⑦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之下,商洛的各种资源得以开发利用,持别是经济类作物,核桃、板栗、柿子等全国有名。可以说,商洛的核桃独步华夏。桃树那笔直的树干,庞大的树冠,浓密的树阴,姣美的树形,给人一种挺拔伟岸之感;浓绿的阔叶给人一种厚重之它的身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木西,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作为生态林木,它从不挑地形,不争地劲,在商洛的房前屋后,山坡沟旁,枝繁叶茂地尽情生长,固土护绿,有的是担当;作为经济林木,它五年成木挂果,年复一年为人们提供长寿果,且与低秆作物和睦相处,农民务林种地两不误,生财聚宝,有的是奉献;作为用材林木,它木质坚韧,纹理美观,质地顺平,为上乘木材,家居日用,有的是用场;作为欣赏林木,它上得了野岭,进得了园林,经济效益极佳,有的是市场。

⑧离开商洛时,我深深地感到:丰收季节,商洛呈现给人的除了无尽的核桃压枝的景致,还有在累累的硕果间,大人们忙碌的旁影和孩予们嬉闹的场面。那荡漾在人们脸上的笑容和那压低枝头的核桃构成了一幅安逸、和谐、福的农家丰收图。我相信这幅图景会在人们的描绘中更关。 (选文有改动)

1.结合语境,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意。

(1)可以说,商洛核桃独步华夏。

(2)枝间繁密的果子给人一种幸福喜悦之感。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内容上,连用两个“又”字,说明商洛的核桃多是这样繁密,总能给农民带来丰收

的喜悦;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对商洛核桃及经济发展的抒写。

【解析】

3.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4.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突出了商洛核桃树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外形美:挺拔伟岸,树多果繁;实用美:经济效益佳,果实营养价值高;品性美:

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这样写,既表现了孩桃树本身独有的特点,突显了核桃树的美好品性;又借核桃树反映了商洛人勤劳、质朴、勇担当、乐奉献的精神品质。

【解析】

【技巧点拨】

一、明确特点,了解分类。明确抒情性的内容和形式特点,了解抒情性文体的分类。是阅读鉴赏抒情性文体的基础,前文已经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二、抓线索,识文眼。抒情性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就是把珍珠贯穿起来的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文体中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感情,或者是时间、空间等。复杂时,线索不只一条。抓线索一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二是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如《白杨礼赞》;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如《海燕》);三是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四是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文体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文眼,是指文章中能点明内容情感与谋篇布局的只言片语或语句,即文章的点睛之笔。读抒情性文体识得了文眼,就等于拿到了入门的钥匙。文眼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就是标题,也有嵌于文中的。例如《背影》就是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每次情况不同而抒发父子深情的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背影”既是线索又是文眼。再例如《白杨礼赞》中作者几次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要赞美白杨树”,这种包含象征意义的议论抒情句正是文眼所在。抓住它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脉搏,抓住了阅读的关键。

三、巧借联想,领会意境。抒情性文体在行文上常常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写情。充分地展开联想,是文体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抓住联想的“联系点”——形与神的共同点,能更好地体味文体的感情,领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社会及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

四、揣摩词句,品味语言。抒情性文体的语言要比其他文体更严格,更凝练。品味抒情性的语言,一方面要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等。

初三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第四篇_2016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荟萃试题答案

2016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荟萃

【初三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经典导航】

一、(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

将被搁在一边。

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82351/

推荐访问:初一散文阅读理解 初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