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内涵保卫

内涵保卫

时间:2018-09-16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内涵保卫 第一篇_第一讲 战斗精神的内涵、特点及现实意义

第一讲 战斗精神的内涵、特点及现实意义

战斗精神是战争中精神力量的主体,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战斗精神是相对于战斗物质而言,是夺取战争胜利和完成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履行历史使命,做好当前的军事斗争准备,维护祖国的统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

一、战斗精神的内涵

战斗精神具有深厚、宽泛、科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与党同心、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赤诚奉献的爱国情怀;忠贞不渝、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处变不惊、沉着果敢的心理素质;军令如山、军纪如铁的纪律观念。战斗精神是军队精神面貌的体现,是直接影响和支配军人行为的精神状态。战斗精神表现为军人在战斗中或完成重大任务中的积极态度,是英勇作战的内驱力,是作战行为的推动力,是充分发挥武器装备效能的创造力。战斗精神是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敢打必胜的信念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一)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

军队听谁指挥、为谁而战是战斗精神的核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是党指挥枪,绝不允许枪指挥党。“我听党的话,枪听我的话,党指向,我就打向哪里”,是每个官兵必须牢固树立的军魂意识。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我军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发展壮大,经受住各种复杂环境和严峻斗争的考验,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指引我军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灯塔;党的各级组织,是部队团结统一、具有战斗力的核心;党创立的一整套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原则,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党的人民战争原则和人民群众对军队的积极支持,是我军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听党指挥,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是最高的政治纪律。在未来战争中,听党的指挥,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意志和主张付诸战斗实践,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和上级党委有关作战的命令指示。作为基层官兵,培育战斗精神,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一切行动听党指挥,把党的意图转化为自己自觉的战斗行动,坚决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战斗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服从党对作战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明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在任何艰难困苦和威逼利诱面前,永远保持对党的信任,对党的无限忠诚。

(二)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

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就是面对强敌、困难和艰险,面对失败和挫折,毫不气馁,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充满必胜的豪气、忠诚无畏的正气、闻战则喜的勇气、愈挫愈坚的锐气、有我无敌的霸气。这种坚定的信念来源于官兵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深刻理解,来源于官兵对人与武器辩证关系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官兵从根本上、全局上、发展上认识我军的优势。这种坚定的信念有利于调节官兵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使他们士气振作、心情开朗;有利于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克服困难,英勇战斗;有利于激发官兵开动脑筋,使他们总结经验,以智取胜。

在今后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军在现代化武器装备方面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将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来,人们对高技术武器装备作用的有意渲染,对我军一些官兵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产生不良的影响,个别官兵产生了“恐高”、“恐强”、“不知道怎么打”等畏惧情绪。因此,弘扬战斗精神,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尤为重要。在过去的的战争年代,我军武器装备极其落后,但却取得了最终胜利,充分说明敢打必胜信念的重要。在未来军事斗争中,我们一定要发扬战争年代那种“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自信、乐观精神,坚决把来犯之敌消灭在人民战争

的汪洋大海之中。

(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指以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基础在战斗中不畏强敌,不愧流血,视死 如归,任何时候都勇往直前,敢打敢拼,决不退缩,决不屈服。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生动体现。战争残酷无情,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勇气与胆量是必不可少的。勇敢,不怕死,是军人 最基本的素质,是士兵的第一美德。事到万难须放胆,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对阵,胜利的天平问题倾向于英勇作战的一方。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战斗精神的直接体现,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我军素以无所畏惧、英勇善战而著称于世。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后进行的边界保卫战中,我们正是有了这种战斗作风,才能够打硬仗、打恶仗,所向披靡,无敌于天下,创造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我们要大力弘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做到无论面对如何强大的敌人、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 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克服困难,战胜强敌,再创辉煌。

未来作战对部队战斗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养适应作战要求的优良战斗作风。一是勇敢无畏。就是在强敌面前,具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为气势汹汹。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敌人所吓倒。二是不怕艰苦。就是在艰险恶劣的环境中,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经受住常人难以承受的挑战和考验。

(四)坚强无畏的战斗意志

战斗意志是指军队精神上的能力,如勇气、意志、决断、胆量、耐力等等。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离不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但更需要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克劳塞维茨在他的军事名著《战争论》中提出一个重要公式:战力=实力×战斗意志。它所涉及的三个概念,隐含的定语都是“军队”。战力,指的是军队的作战能力,即军队在实战中表现出来的打击敌人。争取胜利的能力;实力指的是军队在物质上的能力,也就是物质力量 ,如军队兵种、数量、装备、训练、体力、作战技巧等等。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决定战力的是实力和战斗意志两个重要因素。在战斗中,实力并不是影响胜负的唯一因素,还有战斗意志,战斗意志和实力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坚强的战斗意志来源于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炽热的爱国情怀,是激励广大官兵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战斗意志的重要源泉。作为革命军人,只有始终把祖国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臵,坚定“为祖国和人民扛枪打仗”的信念,才能激发出义无反顾、慷慨赴难的使命感,产生出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的勇气。每一个革命军人都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臶,以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民族的意志为最高意志,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一往无前。

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是战斗意志的最高表现。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出自己的一切,是革命军人 最高尚的行为,也是坚强战斗意志的集中反映。战争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就无法经受严酷战争的考验,更不会有为国捐躯的壮举,也有愧于革命军人的光荣称号。在未来的作战中,流血牺牲是必然的,没有流血牺牲就不可能有祖国的统

一。我们一定要自觉弘扬牺牲奉献精神,奋不顾身,前赴后继,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不惜失去一切,直至献出自已宝贵的生命。

(五)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是战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崇高表现。在革命斗争中,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和折磨要、不屈服、不变节,永远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永远坚持革命立场,永远保持革命军人的高见亮节。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挫折,都 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不管面对多大的诱惑,都始终站稳立场,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管遇到什么险恶环境,都坚持战斗到底,决不投降。

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军官兵保持革命气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在错误思潮面前,能坚持真理,坚定理想;在腐朽思想引诱面前,能毫不动心,保持本色;在敌人的“心战”重返面前,能坚定立场,忠贞不移; 在生死考验面前,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永远忠于党,

忠于人民,社会主义祖国,英勇奋斗,不畏艰险,矢志不渝。革命气节是拒腐防变的坚强盾牌,新一代军人只有具备我们前辈那种视革命气节如生命的高尚情操,怀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于的神圣使命。在未来战场上,军人要想经受 住对方的“软”、“硬”相加的打击,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就必须具有 坚贞的革命气节。

(六)沉着坚韧的心理素质

沉着坚忍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军人的作战动机和战斗行为,决定着军人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智能的运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战斗精神准备的重要内容,也是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必备条件。

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样式对军人心里原影响表现在七个方面:非线性作战加剧了军人的心理应激反应;边疆作战加重了军人的心里负荷;远距离精确火力战强化了军人的恐惧心理战影响了军人心理防线的稳固;恶劣的作战条件是寻军人作战意志的严峻考验;战场恐怖气氛是对军人情感的强烈刺激。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只要我们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就能把各种力量调动起来变的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就能把整个有机体高度激活,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充分发挥参战人员的主观能力性,激发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能正确处臵战场情况,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有了临危不惧的心里品质,就能做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与敌作战的准备,相信自己所在集体的力量,相信自己手中武器能够战胜敌人,也相信自己的指挥员能够正确指挥带领大家夺取胜利。

信息化战争对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参战人员有效信息获取难度增大,意志耐久程度面临挑战,情感刺激反应变化无常,士气容易低落,正常作战心态难于保持,每个官兵都应具备在任何激烈残酷的战场环境中不惧怕、不惊慌、不怯战、不畏缩、决不被敌人的威慑所吓倒的心理素质,保持处变不惊、沉着果敢、镇定顽强的精神状态,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勇气

(七)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

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没有纪律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几乎没有一支松松垮垮、纪律松弛、作风涣散的军队能够打胜仗。我军的纪律是建立在官兵高度自觉基础之上的,是真正的钢铁纪律。我军严明的纪律保证了官兵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一致,使我军成为一个团结在党的周围、高度集中的、有顽强作风和强大战斗力的武装集团;我军严明的纪律保证了军队组织指挥的顺畅和坚强有力,是作战行动立于不败之地;我军严明的纪律保证了每个部队都能够以局部服从大局,牺牲局部利益换取全局利益。

未来战争对我军官兵的组织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人权等因素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和制约日益加强。军事行动不得不从国家利益和国际斗争的全局考虑、具有极强的政策性。这使得现代战争尤其是高技术局部战争一般都具有“政治仗”、“ 外交仗”“法律仗”的性质、并与政治、外交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未来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强化整体制胜、合力制胜,对武器装备、军队结构、战略战术、管理指挥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诸军兵种协同动作的深度和广度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所有参战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协同意识,自觉服从集中统一指挥,严格按照联合作战行动,自觉地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必要时宁可牺牲局部利益也要保证全局的胜利。

二、战斗精神的特点

古今中外各国军队的战斗精神都有许多共同点,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军队的战斗精神也有其特殊性。我军战斗精神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斗精神体现特定阶级的根本政治态度

战斗精神同其他战斗力量一样,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其根本的指向是国家、民族、阶级、政党的政治目标。军队战斗精神的核心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特定阶级的利益主张和政治原则从根本上决定着所属军队的战斗精神。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无产阶级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这种性质规定了我军战斗精神培育的立足点和方向。我军官兵在训练、执行任务和作战中,始终有一个“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这种特殊性,客观上要求我军战斗精神的培育要始终保证官兵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献身党的事业,在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的捍卫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因此,从本质上说,战斗精神培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

(二)战斗精神是知与行的统一

任何一种精神都是在社会实践的需要下产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实践的推动下发展的。战斗精神本身就是知与行的统一,离开官兵的战斗行为,战斗精神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官兵的战斗意识、战斗情感、必胜信念需要在实践中培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实现。因此,战斗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实践磨练,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是一种直接服务于我军战斗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打赢的实践活动。

新世纪新阶段,战斗精神培育的实践性,表现为把战斗精神培育渗透到以教育训练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中去,在军事实践的千锤百炼中萌发、成长、升华。把“强化战斗精神,高打赢能力”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战备训练、军事演习、执行重大任务和两个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落实到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中去,贯穿于部队建设全过程。使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得到坚定,使命意识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得到强化,战斗技能和心理素质在科技练兵中得到提升,战斗作风在从严治军中得到巩固,奉献精神在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中得到弘扬,确保一旦需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三)战斗精神直接为战争目的服务

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战斗精神的发

挥就是始终围绕着这一目的,时刻为着实现这一目的,“不克厥敌,战则不止”。正因为战斗精神不是无日的或盲目的,所以,它就必然内在地要求反对一切“盲动”和“冒进”,对逞匹夫之勇,反对“英勇的愚蠢”。要求培育科学的战斗精神,把勇敢与纪律结合起来,把勇敢与正确的计划结合起来,把勇敢与智慧结合起来,把决心和“慧眼”结合起来。什么时候该勇敢进攻、什么时候该果断退却,都是由战争的目的所规定的。同时,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就决不能为暂时的胜利而骄傲,为暂时的失败而气馁。提倡勇敢牺牲自己与战争目的中“保存自己”是否相矛盾呢?可以肯定地说并不矛盾,这是由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主次关系决定的。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尽管相辅相成,但其地位并不是等量齐观的。毛泽东明确指出:“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道理很简单,你不消灭敌人.敌人就要消灭你;你不大量地消灭敌人,就无法有效地保存自己。一支军队如果仅仅是为了保存自己而不是为消灭敌人,它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强化战斗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四)战斗精神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是战争的主体,人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出的战斗精神也具有能动性,战斗精神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斗行动上的表现。毛泽东曾经指出: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在敌对双方的互相残杀、充满艰难困苦和生死存亡严峻考验的战争中,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当的情况下,“两军相遇勇者胜”,高昂的士气和勇猛杀敌的精神对夺取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战斗精神往往可以弥补军事技术和装备等物质条件的不足,成为军事力量的“倍增器”。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由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所以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不仅英勇奋战而不溃散,而且最后战胜了强敌。战斗精神的能动性,还表现

在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夺取军事领域的优势,不甘落后于时代,勇于进取、敢于改革的思想,以适应客观变化了的新形势。

(五)战斗精神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一支具有比较稳定战斗精神的军队,都与它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传统密切相关,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光荣的军队传统是形成今天军队战斗精神的主要源泉,是滋养战斗精神的天然乳汁,谁也不会对此熟视无睹。所以,延续昨天的光荣是战斗精神培育的天然责任,用前辈的辉煌来激励今天官兵的斗志是战斗精神培育的必然选择,这就是战斗精神培育的继承性。

能动的创新精神是战斗精神的活力。战争领域是人类竞争最激烈的一个领域,最怕安于现状,最忌因循守旧。新时期的战斗精神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我 军战斗精神,把战斗精神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我军战斗精神培育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诞生而产生,伴随着人民军队不同历史时期的斗争实践而丰富,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发展的。这种创新性,有的是缘于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信念及追求,有的是缘于长期军事斗争实践的体会与总结,有的是缘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我军使命任务的新要求,归根结底都是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把时代的要求注入官兵的血脉之中,才能使我军官兵的战斗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军事变革的节奏和战争形态的演进,迸发出最耀眼的时代火花,激发出最高昂的战斗士气,创造出最辉煌的战斗业绩。

(六)战斗精神培育具有系统性

战斗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集中各方面力量,把握各个环节,形成全方位培育的合力。军事活动历来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各个系统因素相互依赖,任何一个环节都离 不开战斗精神。因此,战斗精神的培育要树立系统的观点,从整个军队的实际出发,从每一个人抓起,从每一个环节人手,从每项要素着眼,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激发出大大高于所有官兵战斗精神简单相加的总体威力。

战斗精神培育既不是简单的说教,也不是单纯的训练行为,更不是机械地按照一种模式来进行,而是需要多种手段有机统一。既要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军魂意识、树立打赢信心,发扬优良传统,又要注重在各项任务中强化实战性训练,讣官兵臵身最艰苦的实战环境,磨砺战斗精神和意志,使之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独特气质和团队精神,从而奠定不惧怕任何敌人、勇于克服任何困难的坚实思想基础。既把从严治军、强化管理作为培养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从点滴人手养成官兵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战斗作风,用铁的纪律铸造威武之师,又注重用鼓士气、壮军威的文化活动和激昂向上、催人奋进的军营环境熏陶官兵的阳刚勇武之气。既要注意运用我军光荣传统和英模事迹来武装、激励官兵,使之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又要适时利用现代战争中的成功做法和现代科技成果,把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要求,把心理疏导与训练,把科学的体能训练融入大教育”范畴,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战斗精神培育全过程。

三、培育战斗精神的现实意义

精神要素是古今中外军事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近代战争中,著名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首次把精神要素作为构成战略的首要因素,他认为:“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顽强的战斗精神过去一直是支撑我们打胜仗的精神支柱,但随着大量高技术信息武器装备在战场的广泛运用,战争呈现一体化、高精度、非线性、非接触等特点,从而使一些人对战斗精神的地位作用产生了怀疑。有的基层官兵讲,信息化战争,打的是新装备,玩的是高科技,不可能与敌面对面近距离拼杀,战斗精神强不强无关紧要;还有的说,战斗精神主要是打出来的,现在不打仗,战斗精神无从说起。这反映出我们有少数同志,对信息化作战条件下还要不要强调战斗精神,战斗精神在打赢信息化战争中有什么重要作用等问题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因此,正确认识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十分必要。

(一)从人和武器的关系看,战斗精神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

内涵保卫 第二篇_国家安全的内涵与本质

国家安全的内涵与本质

【摘要】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的保障,它涉及众多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斗争形势的变化,它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安全的概念也从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国防军事安全上升为更广泛的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

国家安全;内涵;国防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安全

【正文】

“国家安全”的内涵是由国家安全所受的威胁和各国由此制定的安全目标所决定的。传统国家安全, 指的是在政治上国家政权及社会制度如何防止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政治干预、压力、颠覆、渗透和破坏。在军事上, 主权国如何应付外来的威胁和军事入侵。其焦点主要集中于政治、军事内涵方面。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社会结构的变动, 国家利益的实现与维护, 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实质内容,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和政策范式的转变使国家安全概念和政策指向, 从过去主要对付外部威胁而延伸到关注国内的经济增长、政治发展、社会生活、本国的文化价值体系调整、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国内动乱。因此, 在新的国家安全观念中, 不仅仅是“政治安全”而且还包括有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等。

从历史上看,资源的争夺主要是以战争这种极端的竞争方式进行

的。战争造成国家灭亡,生灵涂炭,是世界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和长期威胁。因而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疆土不受侵犯,就成为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和追求目标。由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军事安全似乎就等同于国家安全。不管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国家,都以加强军备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主要措施。一个组织良好的民族,只要骁勇善战,不仅对内可以自保,对外也可以进攻。纵观几千年来的人类史,军事因素虽是不少大国崛起的安全基础,但军事安全的“异化”则成为某些大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范围不断拓展,竞争的领域和手段也在不断拓展,“国家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也就是说,国家主体面临的威胁及实现安全的手段与途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国家安全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侧重点。今天,随着国际斗争的领域出现重大变化,与军事等“传统安全”相对应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经济安全、信息网络安全、资源安全、环境与污染、国际恐怖活动与有组织犯罪等领域。

由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经济安全问题,在非传统安全的所有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 不仅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 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文化走向, 影响着国家文化秩序的变动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

由经济全球带来的信息传播的自由交流, 使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继承在全球化的语言环境下正在失去原有的空间, 国家和文化边界正在【内涵保卫,】

消除, 国家文化主权受到严重的威胁和挑战。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势文化利用其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渗透、控制和强行推入, 国家文化安全被历史地和现实地推到了主权国家的面前。文化生存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前提条件, 文化的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化成果, 而且还蕴含着过去向未来的发展基因, 一旦文化遭遇威胁, 则必然要给民族和国家带来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 从而也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的全部内容和意义。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行为的一致性。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并不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政治认识上的一致, 而是要求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共同的法律和秩序意识, 要求政治上、宗教上、思想上的个性和分歧从属于共同的价值观和秩序论。它的内涵包括政治信仰安全与宗教信仰安全。

政治信仰安全, 也就是政治认同问题。政治认同, 就是人们对于政治状态的一种理解和赞同的意向。任何一种政治统治, 都是以政治认同作为基础的。国家通过其主导政治思想的传播, 主导政治价值观念的灌输, 使其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中, 形成政治认同感, 使政治统治与政治稳定具有坚实的基础。

宗教信仰安全,从严格意义上说, 中国不是一个宗教信仰的国家。因此, 宗教在中国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纯民间的文化角色, 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俗角色和政治角色, 它经常追求着社会和政治的目标,

始终是影响中国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宗教信仰安全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国际敌对宗教势力对中国实施宗教渗透和控制, 试图利用宗教作为颠覆、干预中国事务的工具; 宗教问题极易成为民族分裂活动的工具; 时刻关注新“宗教”的产生及政治图谋。

信息网络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最新出现且飞速发展的问题。国际互联网络是一种能在瞬间生成、瞬间传播、实时互动、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传播媒介。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 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技和财政金融等方面逐渐实现信息网络管理, 一旦信息系统遭到攻击和破坏, 轻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重则直接导致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混乱, 进而影响到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因此, 信息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资源的流动、争夺是非传统安全中一个斗争十分激烈的领域;环境与污染是涉及各国切身利益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处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关系成为国家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国际恐怖活动与有组织犯罪也成为各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之一。人们普遍注意到,只注意军事安全已非常不够,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军事问题,而且呈现出综合性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各种新的国家安全概念不断提出。其中,“综合安全”的新概念成为时尚安全词汇,并很快为各国政治家和外交家所接受。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今天“国家安全”的概念已不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而且涵盖了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诸多方面。

国家安全,寄托于强大的综合国力,而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经济和科技是最核心的内容。20世纪是科技革命的时代,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科技实力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科学技术这个“火车头”若出现故障,国家经济的列车就不可能快速前进。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工业化,现在又在信息化进程中占了先机之利,走在知识积累的前列,一定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知识霸权。对后者来说,如何进行知识创新,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重要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内涵保卫 第三篇_素质的内涵

素质的内涵

成县第二中学 刘忠祥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该模式从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开始,到现在已经历时14年之久,但我个人以为,目前收效甚微,许多学校只把他作为一项差事完成,没有充分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没有准确的把握,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对象、目的和具体实施措施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望能给各位同仁启示。

一、素质教育的对象

素质教育从对象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其对象是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学校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平等教育,学校使每个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这里面有三个要点:一是就国家和社会而言,要服务于全体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二是就学校而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学校不能分设重点、非重点班,也不能对学生厚此薄彼,要一视同仁;三是学校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健康发展,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条目是非常清楚的,然而在现实中,其实落实得是很不到位的。首先表现在面对所有学生方面,还是有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学生辍学者也大有人在,尤其是偏远地方的学生;其次是在平等教育机会方面,明文规定的重点班虽不多见,但暗中的、实质上的重点班还是事实存在,由于评价制度和教师素质等原因,绝大多数差生还是备受歧视,令其自生自灭,甚至于有教师施加各种压力令其辍学。这些现象,其实与国家规定的平等教育机会相差甚远;再次是表现在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方面,更是比较遥远!在现行教育中,其实许多学校都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搞着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高分压倒一切,因此学校往往关注了部分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视了成绩平常的和更多差生。

二、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完成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而非仅限于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体现出的仅仅是智育的一部分内容,因为“智育”的内容,不仅是对理论的把握,而且是实际操作能力。近年来大部分学校教育的缺失主要在于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方面。致使学生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和民族意识,没有奉献精神、工作拈轻怕重、斤斤计较;普遍身体素质差、身心发展不健康;缺乏审美能力,不能明辨是非美丑,甚至于以丑为美,寡廉少耻;在劳动方面,更是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要说缝补衣服或者更难一点的劳动,甚至于就连简单的洗衣服都不会,有的大学生把给自己做一点饭都认为苦不堪言,是无法克服的困难。

其实,面对这些“人才”,令人非常担忧。听说窥伺我国的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里有人曾说:“新中国的第一代学生虽然贫穷,但是我们惹不下,因为他们非常硬棒且很齐心;第二代人我们也惹不下,因为他们里面还是有一些清醒者;我们要把灭亡中国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人身上!”想到这些,更是令人忧心如焚!我们目前许多学校的教育确实如黄河一样,从根子上就浑浊了!对少年儿童和国家都极为不利。

我们实在有必要研究素质教育的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国家培养接班人。

三、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

就个体而言,素质教育的实施措施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在教育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在素质教育中,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首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存在个性差异、相信学生具有潜能、尊重和信任学生。

这就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成功。而成功的目的,不是考上什么名牌大学,而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爱劳动、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让他们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根据这一要求来看我们的学校教育,实际上是只重视了少数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教学内容也只是重视了语数外等文化课,而体音美、自然、品德等,其实处于附庸地位,名存而是亡。笔者在高中从教20多年,这话实在是对学生的切身感受!学生上了高中,在音乐方面,许多都五音不全;在美术方面,画不了一个简单图形,就不要说其他美术常识了;在体育方面,每次几十分钟的入学教育都有因站立而晕倒的学生,基本的一些体育常识都不懂,甚至于连站立、走步都弄不正确。

然而就是文化课方面,也是主要重视了对概念以及公式定理的死板记忆,例如交流电在初中课本里面已经学了,然而高中学生能够处理简单照面电路的人却寥寥无几。就是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依然如此,其实属于高分低能。学生普遍缺乏动手操作能力。试想,要建设祖国,这样的人才行吗?在这种情况下,有更多的差生或者有其它特长的学生,都被挤出来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自然就谈不到发展了。

当然,传统教育也不能全盘否定,从古代发展到今天,其实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它不能适应于现在国家的实际和发展需要。我们在改革中应该批判的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切实领会素质教育的精髓,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多培养人才。

以上是我个人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把握,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指正。

内涵保卫 第四篇_保卫理想观后感-赵方

《保卫理想》观后感

最近,我观看了大型话剧《保卫理想》,这部话剧是一部描绘纪检监察干部与腐败分子较量交锋的作品。该剧将重大现实题材与寻常生活细节结合起来,以生动的艺术手法,集中塑造了一位“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纪检监察干部形象。该剧还刻画了一个性格独特、情感复杂的贪官形象。作者试图探究并挽回那些“变异却能忏悔的灵魂”,在犀利的批判、冷峻的反思的同时,也发出了警示和提醒。

我认真看完全剧后,许多的想法和感触便涌上了心头:《保卫理想》用一种矛盾集中的方式阐述了“信仰就是党员生命”的深刻内涵。信仰就是坚守理想、坚定信念。对理想的坚守是一辈又一辈共产党人的使命,历经长久岁月和艰苦磨难而绝不改变。女纪委书记和她的老父亲用行动和生命践行了什么是信仰。她性格鲜明,有血有肉,意义积极,展示了一个新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女纪委书记的新形象;她有文化,有信仰,有胸襟,有战斗力;她不回避社会的尖锐矛盾,她是个行走在刀刃上的和谐使者;她将反腐败斗争看成是一场捍卫中国共产党的保卫战。

那位年轻有为的开发区区长最终跪在了人民的面前,接受党性和良知的拷问。他来自于人民,却走上了与人民相背离的道路,金钱、权力、欲望以及腐朽堕落的生活毁了他。也让观之者停下来想一想,权大为谁,官高为何?再高的官,再大的权,那也是人民所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取利益的。

信仰是应该融入骨髓,化为骨血的真实力量。《保卫理想》不仅仅是一部话剧,它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浓缩性折射。它犀利的批判、冷峻的反思之后,女主人公向全社会发出理性的呼喊:“天下和谐,人民幸福是我们全体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理想,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倒下。保卫我们曾经建立和坚守的神圣理想,是我们全体共产党人刻不容缓的行动!”声声叩问舞台之下的每一个灵魂。

能够连生命也不要,而必须保卫的是什么?那就是信仰和理想。

内涵保卫 第五篇_形考任务03,97分的答案

形考任务03_0010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97

【内涵保卫,】

一、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在周恩来、叶剑英等的领导下,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成为中共在南方的联络中枢。

A. 错误

B. 正确

辛亥革命中国历史上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A. 错误

B. 正确

1937年6月,安庆作战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而“保卫大武汉”的战斗首先是在武汉的天空打响的。 A. 错误

B. 正确

宣传党的政治主张,1937年至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群众》周刊以及中共党报《新华日报》相继在汉口创办。周恩来、董必武和湖北省委还举办了干部训练班,为革命根据地和新四军第五师培养了大批骨干。

A. 错误

B. 正确

共进会成立于日本东京,在湖北的活动开始于1908年,其主要组织者是孙武。

A. 错误

B. 正确

舰虽然吨位不大,但却历经“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五大历史事件,以它特有的历史而成为一代名舰。

A. 错误

B. 正确

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临时首都武汉建立了公开的办事机构——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四军办事处,但实际上中共中央

代表团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和联络的中枢。 A. 错误

B. 正确

1991年武昌首义70周年之际,武昌区人民政府举办首义文化节,在阅马场竖起了彭刘杨三位烈士的塑像,以便后人瞻仰和

缅怀烈士的英雄勋业。

A. 错误

B. 正确

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公园内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长眠着为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而英勇献身的苏联空军志愿队15位

国际主义战士。

A. 错误

B. 正确

武昌起义的胜利是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换来的。日知会领导人王汉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被称为“革命完人”。

A. 错误

B. 正确

1911年10月10日晚,吴兆麟、熊秉坤率众革命党人攻占了楚望台军械库,获得大批武器弹药,并在此设立临时指挥部,部署和指挥向湖广总督署的进攻。

A. 错误

B. 正确

武汉东湖宾馆的梅岭一号是毛泽东晚年工作和生活过的居所,毛泽东在这里处理党和国家大事,接见外国首脑,纵论天下大事。

A. 错误

B. 正确

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项英任军长,叶挺任政委。

A. 错误

B. 正确

1906年孙武等在原美国基督教中华圣公会在武昌所设的日知会阅览室成立了秘密革命团体日知会,此后阅览室成为武汉地区革命党人的联络中心。

A. 错误

B. 正确

辛亥革命博物馆于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修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辛亥革命历史专题博物馆。

A. 错误

B. 正确

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位于汉口三民路与民族路、民权路交会处的广场中心。1928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同仁为纪念孙中山的革命伟绩而建。碑阳刻“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十个大字,碑阴刻有以辛亥首义同仁名义撰写的碑文。

A. 错误

B. 正确

“革命排满”是辛亥革命的主导思想,也是湖北革命党人爱国精神的主要内涵。

A. 错误

B. 正确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13年被编入北洋政府海军,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为纪念中山先生易名中山舰。

A. 错误

B. 正确

1911年10月10日,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烈士的慷慨就义,集中展现了湖北革命党人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

A. 错误

B. 正确

1948年6月1日,国民党军警千余人突然包围武汉大学,搜捕进步教授和学生,并开枪打死三名学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80802/

推荐访问:保卫孙子 保卫萝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