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阅读题 > 两小儿辩日停顿

两小儿辩日停顿

时间:2018-08-09   来源:阅读题   点击:

【www.gbppp.com--阅读题】

两小儿辩日停顿 第一篇_两小儿辩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孔子东游( )

问其故 ( )

孔子不能决也( )

孰为汝多知乎?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

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2分)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停顿。(1分)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④孔子不能决也。

⑤孰为汝多知乎?

7.两个小孩为什么笑孔子(用原文回答)?

8.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观点:

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停顿,】

小儿乙:观点: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10. 文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11.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两小儿辩日停顿 第二篇_第四课时 《两小儿辩日》中考试题

第四课时 《两小儿辩日》中考试题

一、孔子东游,……“孰为汝多知乎?” 14、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孔子东游( ) .

②孔子不能决也( ) .

15、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2分)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6、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 停顿。(1分) 我 以 日 始 出 时 去 人 近,而 日 中 时 远 也。 1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 其日中如探汤

(2)孰为汝多知乎?

二、【甲】

孔子东游,……“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元帝异之( ) ..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

1

三、2006年海南省(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18分)

[甲]孔子东游,见两……“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两小儿辩日》)

[乙]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8.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盘盂(yū ) B.探汤(tāng) C.鹤唳(lì) D.怡然(yí)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日始出时去人近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日初出沧沧凉凉 (4)项为之强 20.翻译句子。(6分)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

21.[甲]、[乙]两段文字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段通过对话表现了儿童的 特征,乙段则通过描写表现了儿童的 特征。你欣赏这两则材料中儿童的表现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6分) 答:

四、《夸父逐日》阅读测试题

问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河、渭

不足化为邓林。

1

2

⑴与日... 河 ⑶北 ⑷弃其杖

...

3【两小儿辩日停顿,】

4

【两小儿辩日停顿,】

5

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6

2

两小儿辩日停顿 第三篇_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徐家集小学 王娟

教学目标:

1、 读通读顺课文,注意停顿,能读出争辩的语气,有能力的当堂

背诵,课后一定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的

实事求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 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能够自己学习《周处》,敢于在课堂

上交流。

教学准备:PPT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朗读,能够背诵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时:一课时

课型:以文带文

教学过程:

1、 导入:

文言文和唐诗宋词一样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积累的一部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小儿辩日》。

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故事的出处。自由读一读。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篇文言文的主人公之一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男生、女生、一起来、从你们朗朗的声音中我听到了孔

子精神的传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孔子的求知精神,《两小儿辩日》正体现了孔子的这种精神。老师希望在课堂上我们能把不知变为知之,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 说学习方法:

我们已经学过了三篇文言文,谁能说一说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读:读通读顺、注意停顿,读出感情

解: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资料

背:背诵课文和注释

3、 学习课文

A: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做好批注。

B:先看本课的生字。强调“知”的读音,通假字。

C:清楚了字的读音,我们再来读课文。

D:现在你再试着读一读,有了停顿是不是读起来感觉更好,谁来读给大家听?

我听到了一个善于观察的小儿,

我听到了一个善于思考的小儿。

E:熟读课文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意思。同位之间把这个小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谁能连起来说一说。F:清楚了课文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填一个表格。

G:两小儿分别根据自己的观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说明这是两个怎样的孩子?很可爱的两个孩子,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好习惯,对于两小儿执教的争论,孔子是怎样下结论的?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什么精神?

4、 以文带文

大教育家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实事求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语出《左传》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会让我们认识一个知错就改的周处。

请大家看自读提示,分组按照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自学《周处》。

周 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注释:患:祸害。义兴:地名。三横:三大祸害。剧:厉害。或说:

有人劝说。冀:希望。俱:一起搏斗。更相庆:对此表示庆贺。知:知道。吴:地名。清河:人名。彰:传扬。

A:读通读顺课文,注意停顿和人物的感情变化。

B:借助注释读通文意,并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C:周处开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来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班级交流。

5、小结课文,进行德育渗透。我们的学习上和成长的道路上也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善于观察,说话有条理,实事求是,知错就改。希望你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好孩子。

6、板书设计:9、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 孔子 读

善于观察 实事求是 解

说话有理有据 背

7、作业设计:背诵《两小儿辩日》

教后反思:

心里想的和事实总是有一定差距的。本来心里对这堂课的预设还是不错的,用孔子的论语引出孔子倾听两小儿辩日的实事求是精神,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既读懂了文意,又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明白课文所讲的道理。可是预设和实际总

是有所差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成“已所不欲无视于人”时,一瞬间,我惊呆了。难道是我的预设太高了?接下来又出了几处错,当学生把简单的课文都读颠倒后,我发现了我这节课最大的失误,那就是课前布置的学生熟读课文他们没有读,根本就不熟悉课文!我想,下次讲课之前一定要把预设做好,先考虑一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考虑一下学生的思考能力,尽力将课前预设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平衡起来。

两小儿辩日停顿 第四篇_《两小儿辩日》阅读测试题(2)

《两小儿辩日》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7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及其日中.....

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弈秋》练习题

一、判断下面哪句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请打“√”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A.为是其智弗若与?( )B.见两小..

儿辩斗,问其故。( ) C.及其日中如探汤。( )】 ..

2.惟弈秋之为听。【A.一人虽听之。( )B.弗若之矣。( )C.思援弓缴而...

射之。( )】 .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A.为(wéiwèi)是其智弗若与(yǔ yú) B.此不为(wéiwèi)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思援弓缴(jiǎozhuï)而射之。 D.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ǒu dîu),问其故。

三、读下面句子,说说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B.孰为汝多知乎?( )

C.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四、给句子中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A、其中;B、他的;C、他,他们。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劝其...努力学习。( )

之:A、弈秋的教导;B、天鹅;C、他,指前一个人。

1.一人虽听之。( )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五、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弈秋,通国之 。使弈秋 ,其一人 ,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一心以为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用方法叙述两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3.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4.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

5.判断下面朗读时的停顿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使弈秋\悔\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 )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

6.两个人都跟弈秋学下棋,其中一个人的表现是: ;

另一个的表现是: ;结果是: 。

《匆匆》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nuï yí zhē wǎn yïu sī zhēng rïng liū zǒu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4分)

伶( ) 裸( ) 碗( ) 徘( )

冷( ) 课( ) 蜿( ) 排( )

三、根据课文片段,回答问题。(10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近义词:(2分)

【两小儿辩日停顿,】

挪移—( ) 遮挽—( )

2、片段中作者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2分)

3、仿照划线的句子,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再写一句话。(3分)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4、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来勉励自己。(3)分

【两小儿辩日停顿,】

标准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挪移、遮挽、游丝、蒸融、溜走

二、形近字组词。(略)

三、近义词填空。

爱护 爱惜 珍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 爱护 )书籍的习惯。

2.他十分( 珍惜 )时间,一分钟也不让它白白浪费掉。

3.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爱惜 )。

维持 保持 保护

4.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可还是(维持 )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5.老红军战士始终(保持 )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6.青蛙是益虫,我们要( 保护 )它。

四、根据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近义词:

挪移—( 挪动 ) 遮挽—( 挽留 )

2、排比、拟人

3、4、(略)

参考答案:

1.yú cāng shú rú zhì

2.(1)争辩,争论 (2)认为 距离 (3)到 热水 (4)判断 (5)谁 通“智”

3.(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2)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辩日停顿,】

5.孔子不能决也。

6.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7.略。

两小儿辩日停顿 第五篇_两小儿辩日教案

文言文教学案例——《两小儿辩日》

孙艳霞 2011年11月23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感受古文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由孔子的名言导入:

师:孔子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师:对,同学们积累的真不少。是的,孔子说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还说一句话“听其言、观其行”,意思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

(课件出示孔子的话)

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呢?《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这个小故事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师:“辩”字中间带一个“言”字旁,意思是什么?

生:辩论、争辩的意思。

师:请大家再读课题,突出这个“辩”字。两个小孩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顺课文 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懂了什么?(或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篇课文讲得是两个小孩子争辩太阳的离我们远近的问题,结果没分胜负,最后请教孔子的事。

生:故事讲了两小孩子为太阳在不同时间里离我们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论,请教孔子,孔子也不能解决的事。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初学文言文,只听老师读了一遍就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尝试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大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教师范读,既让学生体会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又在文言文如何停顿断句这个难点上起到示范作用。】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你认为哪一句最难读?

生:我觉得“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句不好读。

生:还有一个问句:孰/为汝/多知乎?也不好读。

【让学生提出难句,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在巡视中注意到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课件出示:孰/为汝/多知乎?

师:这句话的确不大好读!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刚才同学说是一个问句,准确点说,它是一个什么问句?

生:反问句。

师:谁来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生:读。

师:读得有点味道了,再来看这两个句子。(出示句子,引导读)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注意这三句话里“为”字的读音,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齐读一遍。 (生读句子并体会读音的不同,第一句里读“wèi” 后两句里读“wéi”) 师:学习古文,要注意节奏,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听老师读这句话。(师范读三个句子。)

生:个别读,齐读。

师:你还认为哪个句子比较难读?来试一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难读的句子进行练习。)

小结: 同学们读得棒极了,不仅注意了节奏,而且注意了语气语调。

【通过师范读、生试读、个人练读、齐读等各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读顺。特别是能正确断句,这是本课朗读的第一个层次。】

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读,大家把课文基本上读顺了,想想怎样才能把课文读懂呢?有什么好办法?

生:看注释、查字典、请教老师等。

师: 是的,正如孔子所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懂为止。

三、读懂课文 明白道理

1.自由读书,弄懂句子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怎么样?读懂了吗?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一句?

生汇报:我读懂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意思是说:有一个小孩说,我看见日出的时候太阳离人很近,中午时离人很远。有一个孩子不同意,又说日出时太阳远,日中时离人近。

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说:日出时太阳像车盖一样大,日中时太阳跟盘盂一样小,难道不是太阳远的时候小,近的时候大吗?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70049/

推荐访问: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停顿 两小儿辩日ppt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