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2002年高考作文

2002年高考作文

时间:2018-07-26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2002年高考作文 第一篇_2002-2012年台湾高考作文题汇总

2002-2012年台湾高考作文题汇总

新高考新作文

2012-12-24 1929

2002-2012年台湾高考作文题汇总

●2002年《镜子》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有人在时间的流中,从„它‟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从„它‟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它‟。试以„对镜‟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2003年《猜》

你猜到了吗?作文的题目就是──《猜》。

“猜”,天天在我们的脑中浮现上课中猜想暗恋的人会不会经过门外?下课后猜测哪一队会赢得今年NBA的总冠军赛?边走边猜今天好运会不会与我同在?边写边猜所写的是不是阅卷老师喜欢的题材……事实上,人类也常靠着“猜”才有新的发现。

你一定“猜”过别人的心思、举止,或者一件你很想知道答案的事。请以“猜”为题,把那一次的经验(可包括猜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写成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2004年《偶像》

请以“偶像”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偶像”可以是“仰慕的对象”,也可以是“学习的典范”等等。你可以针对这个文化现象,提出理性的思辨;也可以叙述你模仿、追逐历史人物、身边长辈、各行各业精英或故事中角色的经验;叙议兼具,也未尝不可;但务必建立属于自己的、首尾连贯的脉络。

●2005年《回家》

家,对许多人而言,不止是身体的休憩处,也是心灵的归依所。我们每天乃至于一生,不断地在离家与回家的历程中,构筑出一天以至于一生的故事。一般人离家后总不免有回家的企盼,但也有人视回家为畏途,甚或无家可归。回家对每个人而言,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意义。

试以《回家》为题,写一篇首尾具足、结构完整的文章。叙事、抒情、议论皆无不可,文长不限。

●2006年《想飞》

人总是想飞的。飞,是一种超越,带来心灵的自由;但也有人禁锢自我,扼杀了想飞的念头。

你是否想飞?你想飞翔在什么样的地方?飞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与改变?以《想飞》为题,写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叙事、抒情、议论皆无不可,文长不限。

●2007年《探索》

以《探索》为题,写一篇首尾俱足、结构完整的文章,文长不限。不得以新诗、歌词或书信的形式书写。

●2008年《专家》

命题作文要求以《专家》为题作文,不限文体,长短自由。

现代科技进步,文明发展快速,任何知识学问的数量和深度都远远超过古代,分工、分门成了必然的趋势,任何人都无法博通一切,各类专家应运而生。 请以专家为题,写一篇首尾完整的文章,文长不限。

另一则要求扩写《史记 项羽本纪》中“鸿门宴”里项庄舞剑的故事,要求考生根据原文,“运用想象力加以渲染”,将其扩写成一个故事。

●2009年《惑》

人生充满令人迷惑的人、事、物现象,孔子四十而不惑是大智慧,平凡的人可以“心向往之”,要求考生以《惑》为题作文,文体、文长不拘。

●2010年《应变》

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面对意外之事,该如何处理,处理之后可以让人获得什么样的体悟?请以《应变》为题,写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议论、叙事、抒情皆可,文长不限。

●2011

2009年8月,莫拉克飓风所带来的惊人雨量,在水土保持不良的山区造成严重灾情,土石流毁坏了桥梁,淹埋了村庄,甚至将山上许多树木,一路冲到了海边,成为漂流木。

请想象自己是一株躺在海边的漂流木,以漂流木的独白为题,用第一人称“我”的观点写一篇文章,述说你的遭遇与感想,文长不限。

●2012年《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

《論語》「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因材施教,指導子貢以「恕」作為終身奉行的一個字。魯迅則以「早」字來自我惕厲,要求時時早,事事早,知在人先,行在人前。你認為有哪一個字是自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請以「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為題,寫一篇文章。論說、記敘、抒情皆可。

2002年高考作文 第二篇_2002-2004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2002-2004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风-----可以穿越荆棘

四川考生

生如风。一个亘古的比喻。①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②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③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④或许垂问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⑤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⑥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

梵高看见了风。⑦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视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⑧……关于风的故事太多。

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在昭示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⑨

含英咀华:通篇不讲命运,只是以风来暗喻人生的多难;也许是从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论断中受到启示,试图从理性的高度来观照人生:痛苦挫折造就英才,时代社会孕伟杰!文章拟就了一个充满诗意,饱含哲理的开头。然后,作者审视历史,评说古今,议论中外,摆事实,讲道理,作喻证,分别列举狄金森、苏轼和梵高的感人事例,表明白己钟情于风的理念。相信“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也就是唯有风,才有藐视挫折,化解痛苦的精神和意志,才能让快乐洒满生命的旅途。不仅如此,作者还引了著名作家梭罗关于风的言说,使文章更具迷人的芬芳。文章构思新颖,标题靓丽,语言优美,诗意浓郁,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点评:

①开篇显旨:“生如风”,把人生比喻成风,风之无形可以感悟想象,化抽象为具象,“亘古”则说明真理的永恒。 ②“我”确认是自己的感受,“真谛”与“亘古”映照;以荆棘暗喻苦难人生,“穿越”写其力量之足。

③“涅槃”包含内蕴,言其生命之旺盛。④哲人梭罗之语揭示生命的多彩及其苦难。

⑤苏轼看见了风,只是信手由来,典型。文人的苦寒命运即此。

⑥时代造就了苏轼,“寄情山水”仅仅是其表象而已。

⑦梵高和“向日葵”的事实更进层表述命运如风在于穿越!

⑧ “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和上文痛苦人生形成比照。力透纸背!

⑨文末点题,收束全文,

以“唯有学习风可以让快乐洒满旅途”昭示人生!苏轼等用例信手拈来,哲理包孕其中。

2 挫折 痛苦 人生 云南考生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岁逢大旱,木尽枯群隼枵腹腹。①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颠,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与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②

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③君曾见清泉挫折流于大石者乎?此泉之挫折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久之腐,不名于世也;而进者不畏险阻,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挫折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之外,须臾而无形,倾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物之形貌,择于何,择于挫折也。④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⑤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失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回出师,终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叹。⑥

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怀大志而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⑦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间未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浩,必有跌扑尘泥者,偃志者死,其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其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⑧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⑨ 余由是曰:快乐苦痛坦途挫折,于人生路上相伴相生而未可避免,这亲临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而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挫折,临痛苦而笃志不易者可至也!⑩

含英咀华:本文话题为“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每个人的生命之旅中,苦痛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千古话题。该文思路开阔,纵论古今,笔法娴熟,体现了扎实的文言功底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举史例,使文章显得厚重,思辨性强;用对比,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此处皆得益于作者丰厚的文学厚养,理性的思考。不限文体,给了考生展示才情的巨大空间,任凭思想自由驰骋。此文材料充实丰富,句式灵活、多样,见解精辟,行文大胆等特点,体现了考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点评:①“尝闻”表明根据由来;“群隼枵腹”则能分高下,优劣。暗含命运迥异。 ②“唯志所谋”水到渠成揭出题旨。为全篇立意张本。结构下文,显目。

③“天地万物”,此处宕开一笔。推而广之,下文用例可随意取之。

④“泉流”之命运在于搏击;“挫折”衍生出“清泉”!

⑤由自然推及到人类,过度自如。

⑥百里奚,孙叔敖,史马迁的材料取自教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⑦再论“志”者,呼应上文。

⑧由“骅骝”“猿猱”说到“人生”,足见其事理的普遍性。有力。

⑨这两句对偶,工整齐一,内旨丰厚,伟杰风范。

“鱼”和“其他”来作象征物,新颖别致!

3蝶的翅膀•鱼的泪光•其他

湖南考生

蝶的翅膀

我在黑暗里旋转在花香中呓语,只等那个美丽的梦绽放在阳光里。①

祖辈们留下千年的企盼:传承美的精魂,在美与这世界相融之前,我们黑暗中呼吸激越与执着。黑暗的载体是造物主用失败、痛苦、迷惘编织茧。

愿沿一路溪流翩翩起舞,撩起归浣女的情思?谁不愿越着坎坎伐檀声,流连于江南烟雨里?②谁不愿……

然而我们明白,脆弱的翅膀经受不住风雨,只有在孤独、寒冷、黑暗中造就的凝着自由与美丽的体格,才能让我尽情挥洒自由与美丽。③

不要善意地用您的剪刀剪开我的茧,帮我挥去那些生命中的苦难,请不要!过早地让我闻到花香不是对我真正的关爱,而是一种善意的摧残——我地在阳光下萎缩,化作一片枯叶,融入泥土…… ④

有我。就让我自己面对苦难。

鱼的泪光

我向往地平线尽头那一泓清泉,那里系着我勇敢的的梦;我渴望融入浩瀚宽广的海洋,把心变成蓝色;我想静静地在清流明净的湖水里遨游,身上不染一丝纤尘……⑤

昂起头,眼光中的不屈不挠的棱角已残破不堪,我奋力冲去,一个华丽得让人感觉不到一丝阴森与狰狞的玻璃罩把我搂住,搂得生疼。

于是闭了眼,任身上的鳞无力地飘飞。 ⑥

残阳如血,我看到周遭的东西一片狼藉,我的梦,我的心,我的泪滴。

也许,这玻璃笼住的世界很安全很温暖,不会有暴风雨侵袭,不会有雷电肆虐,可这于人生而言,究竟是风景线,还是囚笼呢?⑦

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

其他 ⑧

岁月的潮水汹涌着,把历史的血腥与人性的脆弱漂白成永远,在这永远里,涵混着太多的迷惘与痴迷,智慧与清远。 怎样让这“永远“变得明流晶莹?怎样让蝶儿轻盈地吞吐芬芳,鱼儿自由地诠释生命呢?你听——

让每一个生命都经历他应当经受的苦难,让每一个灵魂都在不断残缺中变得完美吧——呵护,有时其实是一处善意的摧残。 ⑨

含英咀华:生命的光华历经苦难,破茧而出是一种美丽,是艰辛的过程。本文“蝶的翅膀•鱼的泪光•其他”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作者很巧妙的组合一体,通篇比喻和象征,揭示了自然和人类共同的规律,一切事物生命都有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苦难是打开生命之门的钥匙,任何人都不可违背。文章不说教育,但整篇全在论述教育,蕴藉丰厚又不失灵动。

点评:①文题含蓄,本篇写成长的经历和生命的含义。

【2002年高考作文,】

②“谁不”排比铺陈对美好的向往。

③“然而”起转折,“自由与美丽”还需“体格”,暗含成长的条件。④“善意的摧残”似矛盾,暗指教育不当! ⑤我的向往,是自由的选择。

⑥失去了“浩瀚宽广的海洋”就失去了生命和自由。

⑦“是风景线,还是囚笼呢”选择疑问,是人反省。

⑧结构转入下文,自如。勾连人生,本意就在此。

⑨生命和灵魂不在残缺,是呼号更是警策。

4因为我在

福建考生

曾经单纯地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没有暴风,没有骤雨;曾经单纯地认为,快乐的日子就是衣食无忧,心想事成;曾经单纯的认为,一只翱翔于天际的雄鹰不幸地失去了翅膀,那么,也就意味着它的生命必然难以逃脱摧折的命运……然而今天,我第一次对自己的认识产生了怀疑,内心深处似乎有着一种什么东西在呼唤着……①

手上拿着一本书,书名《时间简史》。我没有打开,抚摩着那烫金的题字,思绪仿若春雨,细密如织。透过它们,我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个微笑而亲切的面庞——史蒂芬.霍金。②

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他一生坎坷,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必须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话机与语言合成器和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这一切一切的困难,我们常人难以想象。③上天赋予他的只是几乎完全丧失的听力、视力和说不清话的口齿,而他却能够毫不气馁,压力愈大,他愈坚强。尽管在我们眼里,他是那么无助的坐在轮椅之上,但是他的思想早就已经超越了时空的范畴,生命的界限,便如同天边的启明星,放射出万道毫光,火样豪情。④

回归现实,回归我的生存领域,陡然间,我却发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⑤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业的失败,病痛的折磨,家道的贫穷,分离的苦闷……这人生的所有不幸都降临在了我的头上,我失望,我无助,我哭泣,有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我曾一遍又一遍的询问自己,“我,究竟是不是这红尘沧桑中无用的败笔?”回答的除了一片风声,还是风声。在我看来,这,已是默认。⑥

而今再想想,和霍金先生比起来,不啻有天渊之别。⑦虽然他在肢体上有缺陷,却拥有我们常人所不能及的坚强信心与顽强斗志。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失败,他笑着面对;对成功,他一笑而过,拍拍手,再去迎接新的挑战。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就是在崎岖的山路上彳亍而行。有的人摔倒了,却立马爬了起来,拍拍膝盖,说声,„不痛。‟但有的人,爬了起来,却从此害怕走路。”如果没有这番对霍金先生的思索,也许我现在还不明白自己已成了后者,也许我还永远只会哭泣,只会等待,只会为了一个虚幻的理想泅渡终生,而一无所获。⑧ 霍金先生,是您,让我看到了失去双翅的雄鹰是怎样对着天空发出不屈的嘶鸣的;也是您,让我从过去那昏昏噩噩的生活状态中摆脱出来,找回自我,重造希望的明天。 我默默的地拿起一只笔,在雪白的墙壁上留下几行平平仄仄的足迹,“沃土一寸,必有遥远的历史/春水一方,怎能不浸透漫漾的情思/性格演绎生活,像男人爱上女人一般自然/朝朝暮暮,暮暮朝朝/风,带来对天空的执着/更有蒲公英对于大地/深深的眷念/眸光湿漉漉/被刺目的字眼搅乱/泛滥的心事惊醒在雷的声息中/推开灵魂中的那扇门/才发现自己/已在梦中耸成一座山/因为,我在”。⑧

含英咀华: 本题为2004年福建试题。“因为我在”文题展示的是人的内在的主观能动,是撼人心灵的呼声!文章在散文中包含理趣,力除泛泛述理,写霍金事迹的同时,着重由霍金联系到自己,谈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找回自己,重塑明天。加强了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感。文章出彩之处还在于结尾的小诗,用理性的光辉照亮别人的生命,隽永含蓄,意味深长。

点评:

①“曾经单纯地认为”开篇由远接近,退一步说明,托出下文《时间简史》及其主人,妙。

②揭出讴歌的主人公对象。作文依照原文提供的人物来写,胸有成竹。

③命运不济,惨像。

④成就辉煌,伟哉!上下暗比。

⑤“回归现实”拉转开来,解剖自我,联系上文不留痕迹。不是孤单写人物,现身说理更为典型。

⑥自我陈述,实情。和霍金比若何?

⑦此句开启下文,在情理之中。⑧“笑着面对”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⑧诗兴大发,不是无病呻吟,从上文由来,水到渠成,情感自然流淌。

5人生当如铁

福建考生

我坐在桌前,一边看书,一边思索,这是一种习惯。①

看的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没有别的原因,只为书中蕴涵着的“硬汉形象”而深深吸引,这是一种很纯真也很质朴的感情。②无形之中,却投射出一往无前的勇气与毅力,如同诠释着存在永恒的信念:人生当如铁。书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连续出海十四天了,一条鱼也没捕到。然而,他不沮丧,不伤心,也从不轻言放弃。因为他有自信,有不屈的斗志,在他看来,世界上是绝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的。然而,往往事与愿违。似乎是幸运的女神背弃了他,一无所获的结果持续了许多天,唯一的伙伴,那个孩子,也选择了离他而去。孤独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浩瀚无常的大海面前,也许,他最后的结果终是难逃一败。然而,即使如此,他还是未尝放弃求索的希望,毅然地在这一片苍茫而遥远的领域和各种困难纠缠,和穷凶极恶的海上霸主搏斗了三天三夜……最后拖回家的只有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鱼骨架和伤痕累累的身体。③

世俗的人们都认为他失败了,败得一塌糊涂,败得无可挽回,甚至昏头昏脑到将无用的鱼骨头当作“战利品”拉回来。但是,却不懂得,老渔夫所做的一切,就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生命存在史上的奇迹。他们比起老渔夫来,是何其渺小,又何其的懦弱!④

老人不畏惧风吹雨打,因为他是弓,压力越大拉得越满,射出的箭越是强劲;老人永不言败,因为他是铁,沉甸甸压在心底,化作信念的基石;老人是鹰,纵横四海,飞得越高,看得越远……⑤

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狂暴的波浪所吞没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是不会被死一样宁静的孤夜压弯脊梁的;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所谓绝望,不过是他手中随而扬空的屑粉;一个相信自己的人,他会在失败中拯救自己,在成功中摆正自己,在红尘的沧桑中升华自己,在多舛的命运中坚定自己!⑥

这部小说的真谛,它的精神内涵也就恰恰在于此。⑦

桑提亚哥,一个普普通通的老渔夫,却能及别人所不能及。无论在哪,只要遇到挫折,困苦,他总是默默地对自己说,“痛苦对男子汉来说不算一回事”,语气很坚定。即使面对死亡,他也没有皱过眉头,收回前进的脚步。人生如铁,一个无比亮丽的字眼,笼罩了他的生命,刺入他的血液,幻生出酽酽的豪迈,凛凛的英雄本色。⑧ 合上书,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出的经典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天,终是无雨。⑨

含英咀华:文章切合文题,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以景物描写开头,烘托“我”的心情,接着结合《老人与海》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揭示桑提亚哥的形象意义。最后用小说中的精典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作结,并以“天,终是无雨”照应开头,收束全文,结构圆合。本文语言老到,文采飞扬,文句意蕴丰厚,不乏精警之句。

点评:

①本文是2004年高考题。文题醒目,笔力雄劲。“铁”为题眼。

②“硬汉形象”“很纯真很质朴的感情”一般人同样可以企及。

③复述原著内容,只取为我有用的部分,足见剪裁的功力!

④说理评价,明确。

⑤想象,排比盛赞老人精神。

⑥全是议论,连续排偶,语含深情。

⑦承上文小结。结构明晰。

⑧此段文字包含“硬气”应合文题,实为老人之英气。

⑨“天,终是无雨”有诗情,有阳光在前头。

6 壮哉,猛士!

福建考生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人。①②

您的眉宇之间透着一股刚毅,一股正义,您敏锐的目光揭示了当时社会丑恶的一面!您看到了被封建传统思想压迫致死的祥林嫂;您看到了那位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您还看到了您儿时好友闰土怎样变得麻木。于是,您把这些丑恶用纸记下,用笔代枪,击中时弊,让人们从梦中惊醒。您说过,国人的病需要用文字来医,而不仅仅是药。慢慢地,有人揉了揉睡眼,看到了污浊;他们在您的指导下站起来,革命,为自己,更是为了国家。这一切,都让您看到了希望,您笑了,您看到一批批猛士如同您一样准备上战场!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战场上淋漓的鲜血,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③

您犹如一轮喷着红火焰的红日,在平静苍白的天空中炽热地燃烧,猛士的一生是不畏艰险的,在如地狱般的世界里炼狱,在一次次为“刘和珍君”追悼时接受考验,猛士呵,您也许是那只将要涅的火凤凰。④

您疼惜青年,您的那两本书是小售票员的希望。当您知道您身边有点点革命的火种,您便会以持续不灭的热情去关怀。您始终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刘和珍君写下了挽歌,“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您何曾畏惧!殊不知,您的举动会让更多的刘和珍君站起的,到今天,若您仍在世,您便会看到革命的胜利所留下的辉煌。人们这样称呼您:猛士,一位不朽的文学巨人,一位流芳百世的精神巨人!⑤

您的不屈不挠,您的坚定无畏,更像一面高举的旗帜!时间的流逝可以洗去旧谜,但您——猛士的光辉将永远铭刻在历史中,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壮哉!猛士,听,人们前进的步伐……⑥

含英咀华:触摸大师的心灵,感悟鲁迅,本文用“您”呼告,和先生对话,直接抒情达意。文章一气呵成,感情强烈,热烈歌颂了鲁迅这一无产阶级革命斗士。本文妙于材料的选用。作者能够自如运用中小学学过的有关鲁迅的文章,加以精要的概括,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给我们有益启示,取材当用好课本内的材料,也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2002年高考作文,】

点评:①文题浓缩了先生的一生,倒装句式,不同流俗。

②是谁?是你。先问,后答,似乎完满。不然,下文更为精彩。

③用材料显得机智,糅合中学语文课本事例,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读者当可借鉴。

④“红日”“燃烧” “猛士”“炼狱”词语选用形象,包含情感。

⑤暗用《同志的信任》和《纪念刘和珍君》的内容,恰倒好处。

【2002年高考作文,】

⑥“壮哉!猛士!”点题。情感及至。

7让苦从指逢间滑落

四川考生

漫妙的世界,不尽的人生,总有快乐,也总有挫折,总有欢愉,也总有痛苦。当挫折与不幸不期而至,当痛苦与艰辛悄然来临,有人鼓起勇气正视它,也有人回避它,轻视它,甚至放大它。而人生境界、生活的理念中,确需要用一种心态对痛苦进行调节和支撑:不能因花落飘零就丧失对一个季节的热盼;不能因秋叶归根就忽视丰收的希望;

2002年高考作文 第三篇_广东2002-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

广东2002-2012年高考作文题

2002年: 心灵的选择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毅然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探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也许不一定人人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所见所听也会面临一些触动心灵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2003年: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

宋国有一富商,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冲倒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好,就会有人来偷窃。”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商家的东西被偷不少。富商称赞儿子聪明,反而怀疑东西是邻居偷的。

这是韩非子的一个寓言,直至今日仍有类似的故事,或与之情况不同甚至相反的故事。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人的感情的亲疏与认识事物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

请以《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符合话题范围立意自定、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2004年:语言与沟通

以寓言《郁离子•冯父》改编的一篇100多字的短文,要求写一篇语言与沟通为主题的作文。

材料内容(大意):古代时,东瓯(指浙江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

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学生可引用寓言作材料,也可不引用。 2005年:“纪念”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过去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种一颗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6年:雕刻心中的天使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007年: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08年:不要轻易说"不"

除诗歌体裁外文体不限。

2009年:对常识的认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

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

2010年:与你为邻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011年:回到原点

“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作文,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2012年:生活时代材料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2013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以捐助为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问题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02年高考作文 第四篇_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择永恒

【2002年高考作文,】

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择永恒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选择永恒--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与热,人生的永恒呢?源于一次次选择。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神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

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的生;浩瀚沙漠里,战士选择自身的苦辛却给了别人幸福。面对歹徒毫不畏惧,面对苦难迎难而上,生命的选择赋予人活力、追求与成功,灵魂的选择产生永恒。

选择永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选择永恒。追求生命图腾,激昂生命斗志,让掉进泥潭的人振奋,让处于危难的人平安,纵然一无所得,纵然粉骨碎身,也要将文明与道德的火炬传承,也要用今生无悔的选择铸就春秋的华盖与乐章。选择永恒,虽九死而犹未悔!

2002年高考作文 第五篇_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可变之规则为真规则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可变之规则为真规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氏教导子孙们小心谨记,谨记之甚,似生出了规矩既立则不可改易的道理,口中念念着孔氏“也无常理”的教诲却终究没有大行变法的胆量。

记得黑格尔似曾有关于传统的论述,黑氏认为规则与传统有相似之处,即其均为众人遵守且随时代的沿革而有存有改,即其论述中所提到的“传统与规则都有膨胀的属性。”【2002年高考作文,】

在我看来黑氏所言甚当,世易时移万物万事岂有不改之理。

时间无限历史不息,世间万物的内部矛盾所推动变更不止,且又相承相续,唯其相承相继才有了“天行有常”的启示,唯其变更不止故而少不了人们心智的相应的变化,自有规则的一天起改规则也就相应地发生,上古至今可有一规则通古今的,可有一教化常用常准的,即若有也必为今后之时代所更易,定无永存之理。

然而我也不能仅以自己的判定而否认了规则的永存,判定犹出于主观而事实则无可争议。

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信念,商君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大更秦法,不但使秦国大为强盛,诛死六国,统我中国而为一,更是实现了社会形态的前进,其不为变法之效用则何?

综观古今中外,进步总是与变革相随的,而规则之更立则为其变革中之大举动,拿破仑于无名之中崛起,于战火中立身,既得法兰西国土更让其他国家臣服,其所急之事无他,唯更立规则,于是便有《拿破仑法典》等诸多新规则的颁步,仅此可称拿破仑氏为一智者,他深知欲进步则规则必不可存留,改立新规实为进步之大保障。

《易经》中早有“变则通”的道理,而其反面之一大例证则首推清王朝之以不变而亡,这便是墨守成规不思革新的恶果,实可诫而不可循。

如今我们加入世界贸组织,其借以优化我国市场秩序的绝佳机会,我国也深明此机遇,顺应时代,革新前进,必有通且久的效用。

自从人们以墨守为贬义词开始便是于对规则认识上的长足进步,不固守,思改进,倘求永存之规则,则可变之规则方为其规则是也。

2002年高考作文 第六篇_“心灵的选择”——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中新网北京7月7日消息: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今天拉开帷幕。以下是备受关注的今年高考语文卷作文题:

全国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北京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总分60分)【2002年高考作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66038/

推荐访问:2002北京高考作文 2002年高考试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