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

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

时间:2018-06-01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 第一篇_研究生本科生就业为何较高下

研究生本科生就业为何较高下

近几年,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今年,北京地区应届毕业研究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7.7万人。在今年首场研究生大型招聘会上,4.3万名研究生“抢”1.8万个岗位,供需火爆。很多网友感叹“知识难改命运”。

北京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专员徐蕊认为,现在“高学历”学生就业机会很多,但“高学历”学生定位太高,以至于不好找工作。“高学历”仅仅代表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它只是高能力的一部分。要拥有高能力,需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工作中,与实践相结合。

徐蕊说,很多研究生找工作心态不平衡,认为“高学历”就应该获得更多的工资。其实,企业确定员工薪酬,主要取决于岗位性质以及其对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就企业招聘情况看,研究生找工作的心态普遍没有本科生好。曾经有一名研究生应聘时就表示,“自己学历高,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不应该从底层做起。”如果研究生把自己心态调整好,找准自己的定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加强失败承受力。合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受挫,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另外,在招聘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研究生缺乏市场意识,全然不知自己专业的市场行情。希望高校能适当增设心理辅导和市场分析课。

昌平区委党校陈天宝认为,以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集中于本科和高职,目前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开始凸显,主要也和扩招有关。《2003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当年研究生招生总数约为27万人,博士5万人,硕士22万人。2012年的招生规模达58万人,比2003年增长了1倍多。

以前研究生就业渠道主要有三个方向: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技术公司。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空岗已经较少,而高技术公司的岗位不断增多,但难以赶上招生数量的增长。这样导致研究生不得不将眼光放低,随之而来就出现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共同争一个岗位的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教授说,当前,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些地区和系统用人单位需求总量减少,毕业生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需要不断改善。

两个“不适应”导致“高学历”就业难,解廷民认为,一个是择业观念和就业预期的不适应。“当公务员、留大城市、到国企去”成为许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而现今社会上所谓的“收入不错、工作稳定”的“好工作”又非常有限,加上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总量不减、社会需求有限,就业难也就自然产生。

另外,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近年来研究生在校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学校在学科结构、专业设置等人才培养工作上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生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高校来说,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要注重研究生在价值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培育。针对这些情况,中国政法大学与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政府机关、律师事务所建立博士生、硕士生挂职、实习基地。每年有大量博士生和硕士生到合作基地挂职、实习。学校还设置“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等项目,鼓励、支持研究生在项目研究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

竞争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 第二篇_研究生PK本科生 就业各有优势关键在自己

11月14日下午,某研发公司在北京交通大学(微博)招生与就业工作处进行现场面试,三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手持简历早早来到门口等候。

11月,高校校园招聘将进入黄金时间,2015届毕业生大多数将从本月开始他们的求职之旅。有媒体发布《研究生求职优势已不在就业率不如本科生》、《研究生找工作与本科生“抢饭碗”》等文章。研究生就业形势到底如何?研究生就业形势是否真的不如本科生?中国青年网记者深入高校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

学习好也没用就业有时难上天

小张是某重点大学交控专业在读研究生,明年即将毕业,按理说他各项成绩都很优秀,应该不愁找工作,然而实际情况让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在招聘会现场和网上共投过三十四份简历,笔试面试参加了四、五次,都没结果,也拒绝过两个面试,主要原因是工作地点在外地。”

“我的专业在小城市基本没有发展,就业还是首选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企业性质方面希望是国企,因为可以有机会解决户口。”对于工作目标,小张同学是这样考虑的,“目前找工作的目标还是以解决北京户口为主,薪水可以低一些,毕竟户口只有应届这一次(解决)机会,以后靠人才引进太难了。”

小张同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名列前茅,本科期间成功保送本校研究生。他表示,目前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从体系上和就业上还是有一些差别,本科生教育更多的是通识教育,相关专业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比较容易转换工作目标,即便读研读博,也可以重新定位,重新选择;研究生教育偏重于本专业的知识积累,尤其是带有行业背景的专业,找工作的领域比较窄。

“找工作流的泪,都是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对于为何自己至今还未找到工作,小张同学归结为两点原因,“能解决户口的企业,自身专业、研究方向与企业要求有出入;另一方面因为学习期间的实习经历不够充分,一些企业需要的技能水平自己并不十分过硬。”

部分企业看中专业对口研究生重在培养实践能力

“我是本科毕业后考研(微博)失利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终选择继续读研。”目前正在北京一家企业实习的在读研究生小李这样说道,“很多岗位对学历要求很高,其实工作内容本科生就可以做。但是如果学历不够,可能连试一试的机会都不会给,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人太多了,能招硕士博士,肯定就不要本科生了。”

“之所以研究生找工作和本科生一样形势严峻,因为研究生更不情愿放低姿态,所以待遇稍有不好,就很可能会放弃,因此研究生的出路也会更少,出来找工作的一般都不会再去读博士。”小李谈到,“由于研究生就业专业的对口性更加明确,也就导致找工作的口径更窄,即使岗位的工作内容与所学的知识比较相近,但是还会因为专业不对口,在投简历这关被企业Pass!”

小李同学也表示,目前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小部分与导师是否严格有关,大部分还是要靠学生自觉,如果研究生阶段学生能认真利用好这段时间,对于个人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进步,在找工作的问题上也不会过于发愁。

北京农学院种子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小刘表示:“本科阶段主要接触的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的部分很少,读了研究生后,一年中多数时间都在试验田参与育种相关方面的实验工作,如果未来从事企业的育种研发工作,那么研究生能力优势是很大的。”

清华大学(微博)人类学博士后侯豫新个人爱好十分丰富。(本人供图)

读研价值不能一概而论不存在谁抢了谁饭碗

“我认为研究生的就业率是否真的不及本科生不能简单定论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能力差别。研究生的就业率不仅同其能力更同其个人期望紧密相关,接受更多的教育对于国家储备人才也有积极的意义,二者的区别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但是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得以潜移默化地呈现。”北京大学人类学毕业生、清华大学在读博士后侯豫新在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中谈出了自己的观点。

侯豫新认为,研究生教育对于当下大学生而言的意义是多元的,因为每个人选择读研的原因因人而异。总体而言,研究生教育对于大学生普遍而言有着重要的人生意义,意义本身主要取决于对于人生目标的看法。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处长史贞军在记者采访时谈到:“‘研究生抢本科生饭碗’是一个传统的观点,没有哪个饭碗一定是谁的,现在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人才市场,谁有能力、谁有本事就可以展现。研究生可以静下心来思索一下,除了学历证明,自己比读本科生的时候有了什么提高。如果你确实有提高,就可以在面试的时候向企业说明。”【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处长史贞军接受记者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王冬伟摄

就业难根源在于本科期间缺乏职业规划

“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9%,本科生读研率超过52%,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未就业学生中有1%左右是准备第二年考研或出国。”史贞军告诉记者,“研究生比本科就业难更多的应是来自研究生内心的切身感受而非实际情况,实际研究生就业机会总体比本科生还是要多的。现在在校大学生最缺的是自己的想法、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同学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一路走过来,

最明确的目标就是要考大学。到了大学以后,最缺乏的是生涯规划,而上了大学再考虑生涯规划又有些晚了。”

史贞军谈道,本科阶段选择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一般会花不少时间去确定要从事哪个行业,并为自己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本科阶段选择去考研的学生,很明确为了考研这个目标去努力,这部分学生有可能在本科阶段就没有选择去接受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从结果来看,考上研究生算是个人的成功了,但是从就业的能力上来看,他还是缺了一部分的。而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又比较短,硕士研究生学制基本是两年、两年半或三年,其中一年时间要上课还要从事研究工作,所以很快就面临就业,如果在本科阶段缺乏求职能力训练和职业规划,往往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容易因准备不足遇到就业难题。

“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史贞军表示,“学生上大学以后应尽快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同家人沟通,综合考虑自己未来适合什么样的规划,到底需不需要读研究生。”史贞军建议,考研只是同学们人生历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而就业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同学们不应仅看重自己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学历,还应培养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尽早树立个人职业规划,不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都做好对未来就业的准备。

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 第三篇_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情况的比较——辩论赛

3000元左右是近三年毕业生的普遍薪酬;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如本科生。这是昨天出炉的首份《网络招聘下北京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与职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出的内容。

6成毕业生3年没跳槽

这份智联招聘的调查报告通过网络求职环境下北京地区24所高校22400名毕业生的抽样调研及数据分析,反映了2005届至2007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职业发展、行业分布、薪酬水平等情况。据报告的数据显示,北京高校毕业生近三年的初次就业率为80.6%,高于全国毕业生就业率72.1%的平均水平。北京地区文科学生的就业率略高于理工科学生,本科生 就业率略高于研究生就业率,比例分别为81.4%和76.8%。调查数据显示北京高校毕业生专业与就业匹配度为54.5%,近三年来北京高校毕业生无工作变迁经历的比例为68.54%。根据对职位晋升率的分析,6.5%的毕业生在职位上得到晋升。

本科生就业率高于研究生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差别较大,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本科生,二者的就业率分别为64%和73.4%。这也给盲目考研者敲了警钟。 在考研热持续几年后,2008年考研报名中首次出现了报名增长率降低的情况。专家指出,就业力并非与学历成正比,而要看具体的求职岗位和要求。智联招聘对于很多家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的调查中,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不是岗位对于学历有必须的要求的前提下,他们更倾向于要本科生,本科生的优势一是年龄,二是薪酬,三是稳定性优势。

普遍月薪集中3000元【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

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毕业的被调查高校学生的目前薪酬主要集中在3000元/月左右,比例达到48.16%;其次目前薪酬是在5000元/月左右,人数比例达到17.05%。目前薪酬处于3000至5000元/月的比例达到65.2%之多,其他薪酬段的比例则相对小得多。可见,目前我国优秀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的薪酬水平基本能达到3000至5000元/月。

从调查数据计算样本学生的目前薪酬均值大约为3451.71元/月,毕业时间在三年以内的毕业生平均薪酬水平接近3500元/月。(傅洋)

近一两年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似一个临界点,曾经的光辉渐渐远去,不容乐观的形势给在读的研究生带来很大压力,更是给应届的本科毕业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2006年12月10日,广东全省毕业生就业率,研究生为94.37%,本科生97.25%,专科生95.57%,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2007年,江苏省共有高校毕业生35.5万人,截至12月31日,全省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89%,其中研究生年终就业率为94.84%,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6.90%,高职(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7.19%。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四年下滑,首次出现“倒挂”,就业率不如本科生及专科生。吉林省2007届研究生就业率为78%,本科生为83%,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6%。另外,在广州、吉林、四川等省均出现了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低于本科生的情况。在就业“指挥棒”指引下的研究生报考情况也出现了近年来的一个拐点。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20万,比去年减少了8.2万人,考研人数首次出现了全国范围大幅度下滑。2009年,四川省重庆市高校毕业生总数127816人。截至7月31日,约10.5万人实

现就业,就业率81.9%。在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9699人,就业率77.6%;本科生64682人,就业率80.6%;专科高职生53435人,就业率84.3%。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山东省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79.26% ,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为 62.01% ,比总体就业率低了 17.25 个百分点,比本科生 82.68% 的就业率低20多个百分点,甚至远低于专科生的 78.04% 。这些数据无疑告诉我们一个清晰的事实:研究生不再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为高新厚职而读研的观念也应适时转变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呢?高学历如果对应着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是否暗示我国的就业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过低?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我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对于各专业高端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高学历却遭遇了低就业呢?

观点一: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研究生就业的一大障碍。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就业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然而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科建设并没有及时调整到位,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与实际工作和社会需要存在严重脱节,使一些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学历人才在就业上出现了一些困难。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从现在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上看,由于扩招和研究生学制的改革(部分高校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教学周期缩短,导致一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在专业和学术能力上的优势与本科生相比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与研究生相比,博士生的专业素养更能适合大学和科研、技术岗位。

观点二:部分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近十年的研究生扩招对就业产生的影响还表现在于专业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一些学校在传统学科上的基础力量十分雄厚,扩招比例和规模也就相对较大。而对于一些适应加入WTO后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却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而无法大量招生。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对于传统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已接近饱和,眼下市场需要的正是这些新兴学科的高端人才,从而造成毕业生就业时的专业矛盾突出,形成过剩与虚位并存的摩擦性失业。

观点三:研究生专业素质不过硬,可塑性欠佳。不可否认,研究生往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略强于本科生,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明显,与读研三年的时间、精力投入不成正比。另外,由于学校教育与岗位能力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当进入工作单位,无论是怎样学历的学生都需要经历“再学习”的过程,以适应岗位需要。此时,研究生可塑性欠佳的弱点便显露无遗。本科甚至专科的学生很快就可以适应新岗位,哪怕专业不对口都渐渐可以轻松应付工作,但研究生就比较难,明显呈现动力不足的状态。

观点四: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日趋理性。在人才招募和积累的问题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追求其实用性,而不再进行学历上的“高消费”。就在几年之前,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合资企业很注重应聘者的学历,普遍认为高学历可以代表公司形象。但后来发现,研究生在工作上并没有显示出与之学历相匹配的优势,并且研究生的心理价位比较高,容易见异思迁,公司往往留不住他们。因此在近几年的招聘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把门槛降到本科,甚至专科生来投简历,只要有相应的经验和与应聘职位相符的能力资质证明,也会一样受到欢迎。

观点五:不是就业难而是研究生太“挑”。在很多大学生的概念里,研究生与高薪厚职,甚至是好的机会和好的人生画上等号,基于对这样美好未来的憧憬,部分本科毕业生放弃了合适的工作选择考研,创业和择业目标的短期性和功利性使得在考研大军中,有相当比例不是为了搞学术研究,而是把就业看成惟一目的。客观事实是,研究生就业的期望值有所抬高,心态不如本科生调整得好,对工作

的待遇要求远远超出了理性范围,对单位性质、工作岗位的层次、专业的对口度和将来的晋升机会也看得更重。这样在求职中,很多研究生认为意向单位提供的待遇和福利,并没有体现出研究生的价值。因此,应聘积极性很低。另外,研究生对于工作地点的要求也相对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城市等一、二级城市,三级城市或是小城镇被看作是不能“出人头地”的地方,更不用说县级城市和农村了。这样一来,越是研究生们“挤破头”想去大展拳脚的地方,就业的空间就越窄,竞争就越激烈;而与此同时,大量需要人才的地区却面临“虚位以待”的尴尬。这样看来,研究生面临的不是“就业难”,而是“择业难”。

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更是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配合与努力。研究生自身、学校、劳动力市场以及整个社会都应在这一现实面前找准自己的定位。

首先,从研究生自身来说,应科学地做出自己的生涯管理。生涯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通过分析评价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及价值观,确定自身的价值目标;并通过轮换、培训等手段逐步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而研究生可以借助生涯管理,了解自身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存在的不同需要,不同的职业任务和职业发展需要,从而不断调整,树立并实现职业目标,促进自身的生涯目标。

研究生的生涯管理应从考研开始。很多研究生在决定考研和报考的过程中将所谓的热门专业当成首选,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拿个文凭,根本不考虑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盲目行事。这样一来,在日后出现没有心思搞研究,专业课技能欠缺,最后形成就业观的误区,以致就业出现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除了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之外,还要积极丰富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广泛关注社会需求,增强实用技能培训。这样在求职创业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展现在专业领域积累的自学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思辨力、创新能力,而不是盲目追求高薪要职。而在求职择业阶段,要明确个人生涯管理与发展是与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相关联的。在企业以人为本作为战略发展规划的同时,研究生个人也应将自身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高精尖人才,研究生更应往社会最需要,最能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地方去。从长远看,个人的发展越有空间,它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就越会在较长的时期内不断增加,以实现学以致用,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在研究生整个学习和就业的过程中,要树立弹性的就业观、择业观,既不把不利因素看的过重,导致产生盲目胆怯和期待伯乐的心理,缺乏抵抗挫折和自我状态调节的能力,也不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缺乏对社会现实、对就业市场的正确认识,导致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心理落差。应既能高成,又能低就,坦然面对各种就业、创业机会,通过正确的职业生涯评价,为以后更好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其次,学校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就业观,完善价值观教育。高效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部门,要承担起提高学生就业意识与素质,创业精神与能力的责任。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实干精神,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会择业与创业。针对学生在就业和择业方面的误区,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利益观、成才观,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扭转研究生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加强研究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将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和就业教育相结合,把加强研究生的理想教育作为创业观、择业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研究生就业心理咨询中心,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择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就业心理,做好求职、面试、洽谈等过程的心理准备,并能更好的应对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最后,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对研究生就业和创业提供相应支持。研究生作为高端人才,如能一展所长,人尽其才,无疑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有助于产业和地区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所以,在创业方面,可通过建立创业基金、创业园区等形式给研究生创业提供支持,园区内实行注册资本、税收、银行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技术转化为生产的全方位支持。而在择业方面,通过产学研结合,给研究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实践机会,通过接触真实的就业环境,磨练意志,积累经验,锻炼成熟的心理,提高综合素质,早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一、考研导向的利与弊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入学考试以来,“考研”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焦点,特别是“十五”以来,考研人数逐年递增。教育部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扩招达34.4万人,报考人数为127.5万人,比2005年同比增长9%。据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考研热将继续“高温”。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研究生就业形势的相对看好,是考研不断升温的直接原因;本科生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大与学生增加就业砝码的需要,是考研不断升温的间接原因。所谓“考研导向”,就是通过研究生的“报考率”和“录取率”来评价教学质量或促使和激励本科生规避正常就业,而转向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更高要求。据权威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占了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壁江山”。考研导向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诸多有利的方面:首先,可以暂缓就业压力,有利于学生增加就业砝码和扩大就业门路;第二,学生可以提高学历和自身能力,有利于拓展以后的发展空间;第三,学生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利于营造优良的学风和校风。

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考研,也会出现许多弊端和误区,我们对此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是考研不是回避就业压力的“绿色通道”,学历不是最重要的求职砝码。考研不一定能规避就业压力。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些地方高校“特别能考研”,如某校2004年考研报考率高达76%,平均录取率达到36%。这些“考研基地”、“考研学校”的出现,一者反映学校对考研导向的推波助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二者反映了高校在适应现实方面的无奈选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科毕业生考研,的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主观上的盲目和从众、客观上的被动和无奈。有学者认为,这些死记硬背的学生越过了考研的独木桥,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缓期三年再执行,将会导致“缓就业——考研——再就业”的恶性循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学位=工作”的公式已不再成立,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并不仅仅是一个“求职者”,更应该是新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过分注重考研率,会忽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忽视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也会成为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延续,从而会导致人才培养方案的不科学、不合理。学历文凭已不再是检验一个人所学专业知识状况的唯一指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求职砝码。

二是考研成本太高,研究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据资料显示:全国每年考研消费的总额至少超过30亿元。所以,有专家建议,本科生在考研前不妨先算清四笔账——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理性分析各种机会和成本后再看看考研是否适合自己。据教育部门统计,2005届全国毕业研究生数量在20万人左右,2006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将突破413万人,比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以致2006年将有80万甚至更多大学毕业生待业。毕业研究生数量在增加,丽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未扩大。2006年初针对复旦、同济等知名高校5000余名毕业研究生的心理状况调查显示:有67.1%的研究生认为压力来自于“就业”。统计

信息表明。研究生就业率只比本科生就业率略高一点,而且很多单位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很多研究生毕业后做的是本科生的工作,拿的也是本科生的薪酬。研究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目标短期化和趋向功利化,导致研究生就业屡屡碰壁。所以从总体趋势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趋于务实,研究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考研的弊端:

第一是经济成本。毕业考研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字。如果一次 考不上,还要考第 2 次、第 3 次,成本更加惊人。我们已经是成年人,应该做的是为父母分 担压力,排除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而不是再为他们增加经济上的负担。那么退一步讲,.就 业之后也不意味着没有机会读研,如果真的想进一步深造的话,参加工作之后能更深刻的认 识到市场的需求,学习更有目标性,对于家庭困难的人还能奠定经济基础,一边赚钱,一边 读书,何乐而不为呢? 何乐而不为呢? 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是能力成本。要想有好的工作我们首先要适应社会需求,现在大多数企业,他们都 重视实际能力、实践经验和可塑性,你只有进入社会,你才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你才有动 力去做每一件事。现在学校学习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差很远,只有真正去接触实 践才能找到方向,知道在哪方面还有能力的欠缺,从而避免出现在学校时的那种迷茫感。因此一 个新踏上社会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着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 第三是机会成本,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考研的准备期间已经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机,很多考研失败的人开始找工作,时常会被用人单位拒绝,原因都只有一个,企业认为考研没成功的人在进入单位的第一年试用期中,离开的比例去争取吗? 第四是社会成本,本科的知识已经能够满足我们在工作初期的需求,过高的学历并不能 给我们带来明显的优势,正如前几年一个北大学生卖猪肉,对方辩友认为他的专业知识会给 他带来什么优势呢?对方辩友不会是想告诉我他考的是杀猪系研究生吧? 第五是时间成本,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吧?在现在这个社会, 年轻就是资本,企业和事业单位都在大胆启用新人,我们的领导阶层也在逐渐年轻化,我们不应该在还年轻的时候尽早起步, 抓住先机吗?如果一味的追求高学历那为什么不在硕士之 后接着考博士, 考完博士再考斗士, 最后爽快点, 咱们直接考个烈士回家不就万事无忧了吗?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应该大学毕业之后先就业,等看清形势之后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想要什么,一味的随社会上的考研热,而不结合自己 的实际情况,这本身就是缺乏自信,缺乏主观意识,缺乏能力的表现。 考上研究生,去打工。那请问对方辩友你辛辛苦苦考上研究生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去打工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二、就业导向的利与弊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难题。满足社会

需求和充分落实就业应当成为当前教育和学习的重要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入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许多高校将学生就业状况作为办学的“导向仪”,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金石”;许多高校将大学生就业视为大众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目的与方向。所谓“就业导向”,就是运用

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 第四篇_研究生PK本科生,哪个好就业?

研究生PK本科生,哪个好就业?

11月,高校校园招聘将进入黄金时间,2015届毕业生大多数将从本月开始他们的求职之旅。有媒体发布《研究生求职优势已不在 就业率不如本科生》、《研究生找工作与本科生“抢饭碗”》等文章。研究生就业形势到底如何?研究生就业形势是否真的不如本科生?中国青年网记者深入高校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

学习好也没用 就业有时难上天

小张是某重点大学交控专业在读研究生,明年即将毕业,按理说他各项成绩都很优秀,应该不愁找工作,然而实际情况让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在招聘会现场和网上共投过三十四份简历,笔试面试参加了四、五次,都没结果,也拒绝过两个面试,主要原因是工作地点在外地。”

“我的专业在小城市基本没有发展,就业还是首选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企业性质方面希望是国企,因为可以有机会解决户口。”对于工作目标,小张同学是这样考虑的,“目前找工作的目标还是以解决北京户口为主,薪水可以低一些,毕竟户口只有应届这一次(解决)机会,以后靠人才引进太难了。”

小张同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名列前茅,本科期间成功保送本校研究生。他表示,目前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从体系上和就业上还是有一些差别,本科生教育更多的是通识教育,相关专业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比较容易转换工作目标,即便读研读博,也可以重新定位,重新选择;研究生教育偏重于本专业的知识积累,尤其是带有行业背景的专业,找工作的领域比较窄。

“找工作流的泪,都是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对于为何自己至今还未找到工作,小张同学归结为两点原因,“能解决户口的企业,自身专业、研究方向与企业要求有出入;另一方面因为学习期间的实习经历不够充分,一些企业需要的技能水平自己并不十分过硬。”

部分企业看中专业对口 研究生重在培养实践能力

“我是本科毕业后考研失利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终选择继续读研。”目前正在北京一家企业实习的在读研究生小李这样说道,“很多岗位对学历要求很高,其实工作内容本科生就可以做。但是如果学历不够,可能连试一试的机会都不会给,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人太多了,能招硕士博士,肯定就不要本科生了。”

“之所以研究生找工作和本科生一样形势严峻,因为研究生更不情愿放低姿态,所以待遇稍有不好,就很可能会放弃,因此研究生的出路也会更少,出来找工作的一般都不会再去读博士。”小李谈到,“由于研究生就业专业的对口性更加明确,也就导致找工作的口径更窄,即使岗位的工作内容与所学的知识比较相近,但是还会因为专业不对口,在投简历这关被企业Pass!”

小李同学也表示,目前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小部分与导师是否严格有关,大部分还是要靠学生自觉,如果研究生阶段学生能认真利用好这段时间,对于个人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进步,在找工作的问题上也不会过于发愁。

北京农学院种子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小刘表示:“本科阶段主要接触的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的部分很少,读了研究生后,一年中多数时间都在试验田参与育种相关方面的实验工作,如果未来从事企业的育种研发工作,那么研究生能力优势是很大的。”

读研价值不能一概而论 不存在谁抢了谁饭碗

“我认为研究生的就业率是否真的不及本科生不能简单定论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能力差别。研究生的就业率不仅同其能力更同其个人期望紧密相关,接受更多的教育对于国家储备人才也有积极的意义,二者的区别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但是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得以潜移默化地呈现。” 北京大学人类学毕业生、清华大学在读博士后侯豫新在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中谈出了自己的观点。

侯豫新认为,研究生教育对于当下大学生而言的意义是多元的,因为每个人选择读研的原因因人而异。总体而言,研究生教育对于大学生普遍而言有着重要的人生意义,意义本身主要取决于对于人生目标的看法。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处长史贞军在记者采访时谈到:“‘研究生抢本科生饭碗’是一个传统的观点,没有哪个饭碗一定是谁的,现在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人才市场,谁有能力、谁有本事就可以展现。研究生可以静下心来思索一下,除了学历证明,自己比读本科生的时候有了什么提高。如果你确实有提高,就可以在面试的时候向企业说明。”

就业难根源在于本科期间缺乏职业规划

“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9%,本科生读研率超过52%,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未就业学生中有1%左右是准备第二年考研或出国。”史贞军告诉记者,“研究生比本科就业难更多的应是来自研究生内心的切身感受而非实际情况,实际研究生就业机会总体比本科生还是要多的。现在在校大学生最缺的是自己的想法、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同学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一路走过来,最明确的目标就是要考大学。到了大学以后,最缺乏的是生涯规划,而上了大学再考虑生涯规划又有些晚了。”

史贞军谈道,本科阶段选择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一般会花不少时间去确定要从事哪个行业,并为自己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本科阶段选择去考研的学生,很明确为了考研这个目标去努力,这部分学生有可能在本科阶段就没有选择去接受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从结果来看,考上研究生算是个人的成功了,但是从就业的能力上来看,他还是缺了一部分的。而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又比较短,硕士研究生学制基本是两年、两年半或三年,其中一年时间要上课还要从事研究工作,所以很快就面临就业,如果在本科阶段缺乏求职能力训练和职业规划,往往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容易因准备不足遇到就业难题。

“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史贞军表示,“学生上大学以后应尽快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同家人沟通,综合考虑自己未来适合什么样的规划,到底需不需要读研究生。”史贞军建议,考研只是同学们人生历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而就业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同学们不应仅看重自己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学历,还应培养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尽早树立个

人职业规划,不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都做好对未来就业的准备

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 第五篇_2016年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10所高校

2016年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10

所高校

毕业生就业难?但是,下面的10所高校就业率极高,跟随中公考研一起看看,下面10所院校的就业率,就业行业分布以及就业单位。

►TOP1北京邮电大学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100%

就业行业分布:由高到低排列为:信息通讯业占60.16%,金融业占17.08%,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占7.29%,教育占5.1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3.14%,电力,热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1.87%,其他5.34%。

主要就业单位:移动、电信、中国联通、阿里巴巴、中国银行、百度、华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科学院、腾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微软、联想、国家知识产权局、甲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北京银行、招商银行等单位。以上二十家单位共招收我校研究生1247人,占我校研究生就业人数的46.60%。 ►TOP2上海财经大学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45%

就业行业分布:硕士毕业生流向最多的十个行业,由高到低排列为:金融行业占56.64%,资讯占6.7%,政府事业机关占4.83%,制造业占4.83%,IT占4.93%,会计师事务所占4.93%,房地产占3.51%,教育科研占2.2%,电力\能源占1.54%;【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

就业单位性质:2014年毕业生进入国企工作的比例最高,达到34.24%,其次分别为民营企业,外商合资,中外合作等。硕士生有41.28%进入国有企业,24.72%进入了民营企业…… 就业薪酬:我校2014年毕业生签约平均税前月薪为6185元。本科生平均月薪为5845元,硕士研究生平均月星为6534元,博士研究生平均薪水为7718元。

►TOP3北京交通大学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4%

就业行业分布:由高到低排列:信息技术占19.46%,轨道交通行业占14.15%,金融行业占7.85%,教育行业占7.42%,建筑业占5.94%,电力行业5.38%,军工行业占5.22,核电占0.36%,部队占0.24%,其他占33.97%。

就业单位性质:由高到低排列,国有企业占62.92%,民营企业16.27%,党政机关3.19%,科研单位2.59%,教育单位占6.94%,三资企业占3.55%,地方基层项目占0.96%,部队占0.32……

就业年薪:针对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年薪进行了抽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10万/年占43%,10万~15万/年占8%,15万以上/年占8%,5万以下/年占1%,5万~7万/年占17%,7万-10万/年占23%。

►TOP4北京科技大学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3%

就业行业分布:硕士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钢铁冶金,机械制造,能源化工,金融保险等;

就业单位性质:由高到低排列,国有企业占47.54%,私有企业占15.32%,机关事业单

位占21.43%,三资企业占3.25%,其他占10.79%

单位满意度:根据进校招聘用人单位《满意度与行业需求调研》和2014年暑期走访用人戴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企业版)》的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9.29%,最满意的是毕业生学习能力,基础知识,个人诚信,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95%用人单位愿意考虑愿意与我校建立长期招聘合作关系。

►TOP5中央财经大学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24%

就业行业分布:我校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广泛,其中金融业一直为主要的行业流向。从2014年的情况看,硕士生签约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行业的人数众多,其中银行业仍位居第一,占签约人数的33.62%。

主要签约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中国外贸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移动,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证证券交易所等。 薪酬水平:调查显示,研究生平均期望起薪为6598.4元/月,实际获得的平均起薪为5953.5元/月,毕业生薪酬期望高于实际薪酬,但期望水平较为合理。

►TOP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22%

就业行业分布:2014届毕业生就业仍以我校学生传统就业行业为主,金融,外贸会计审计类行业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超过50%的毕业生在以上三个行业就业,其中到银行类金融机构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最多,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政策性一行每年到校招聘毕业生。

就业单位性质: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以国有企业为主,约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

用人单位满意度:2014年,通过对147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程度达到96.71%(包括满意和很满意)。其中,对我校毕业僧满意度最高的是专业基础(96.77)和外语能力(95.16%)。

►TOP7清华大学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9.2%

单位所属行业:从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

就业单位性质:清华大学2014届毕业生签第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单位为主,达到62.5%,其中国有企业占37.8%;其次是高校、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比例为27.3%;再次为党政机关,比例为9.8%。

就业单位:根据第三方就业人数统计,接收我校毕业生15人以上的单位有: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

►TOP8中国人民大学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15%

用人单位行业:金融业22.33%,政府机关,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19.76%,教育占10.87%,房地产也9.6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4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8.7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6.92%,制造业占6.52%,其他行业5.73%。

薪酬待遇:中国人民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和中国人民大学2014届毕业

生择业过程调查报告显示,98.56%的毕业生实际薪酬待遇与期望薪酬待遇比较一致,仅

1.44%的毕业生认为差距较大。

满意度:"中国人民大学2014届毕业生择业过程调查报告"显示,95.16%的毕业生表示对就业单位"满意"和"非常满意"。

►TOP9天津大学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9.12%

签约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天津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腾讯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三星集团,移动等。

就业行业:我校2014届毕业生择业的行业(领域)分布情况如下,选择IT/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的占23.03%,能源矿产/石油化工等占17.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50038/

推荐访问:研究生本科生就业待遇 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区别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