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沈阳九一八

沈阳九一八

时间:2018-06-01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沈阳九一八 第一篇_参观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报告

践行建党九十载风雨路 弘扬科大六十年钢铁魂 --参观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报告

研究生院

材冶2010.班

顾宪宇

践行建党九十载风雨路 弘扬科大六十年钢铁魂 --参观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名称:研究生院 专业:钢铁冶金 年级:2010级 姓名:顾宪宇 学号:102080602119

实践地点: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实践时间:2011年7月5日 实践目的:以唯物史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建党九十周年为绳索,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故地考察等为基本形式,深化认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趋势,深入认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转眼,已经是建党90周年大庆。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风雨同舟,90年艰苦奋斗,90年奋发图强。中国,一个用生命搭起的国家;中国,一个用智慧与理想构造的国家。中国,一个在责任与担当下成长起来的国家。他终于走上了富强民主之路。今日的光辉无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奋斗。

为了庆祝我党的90岁的生日,也为了更好的,更深切的了解党的历史发展,让我们一起见证建党九十年来的风雨历程,我院特此在7月5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运动,参观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以此激发学生与祖国建设的热情,增强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进入纪念馆之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残历碑”,。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八十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纪念碑又称“残历碑”。是一座巨型石雕,外形为翻开的台历状。整个建筑高18米、宽30米、厚

11米,两边对称。在残历碑右面刻有“1931年9月18日 农历辛未年八月七日”等字。残历碑的左面刻有:“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左面巨大的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如同千万个不死之魂在呐喊,讲述着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充满血泪的生活和不断奋起抗争的历史,在陈列馆附近还有“九一八事变炸弹碑”,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而建的弹形碑。

馆内一共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展示了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其侵略矛头直指中国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通过雕塑“流亡恨”、“柳条湖事件沙盘演示”、“蒋张会晤”、“沦陷后的沈阳西城门”等展示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为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通过雕塑“矿工血泪”、“沈阳宪兵原址地基复原场景”、“河坎子'集团部落'立体沙盘”、“平顶山遗骨”、“731部队人体解剖和细菌实验”等展示了我国东北同胞在日寇血腥殖民统治下遭受的那段屈辱惨痛的血泪史,和日寇在我东北犯下惨绝人寰、万恶不赦罪行的罪恶史。

第四部分为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通过雕塑“白山魂”、“痛歼邵本良部”、“'露营歌'大型场景”、“狱中的赵一曼”、“'火烧日军飞机场'影视合成箱”、“抗日场景”等表现了中国人民打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将军在诗中写道:“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入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设计人员根据

史料制作了雪后的大片白桦林,重现了抗日战士围绕篝火团团而坐的露营场景。

第五部分为日本扩大侵华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介绍了从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期间,我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迭起,先后发生的“上海保卫战”、“长城抗战”、“哈尔滨保卫战”等。

第六部分为全国抗战爆发与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展示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罪大恶极的战争罪犯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受到了正义的审判,8年间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程。

第七部分为中日两国人民以史为鉴盼和平。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97年9月6日,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时,曾在此碑下写下了“以和为贵”的和平誓言。中日两国政府及人民经常互相往来,加深友谊。展示中告诫人们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中日两国人民要以史为鉴,热爱和平,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它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划下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国运。走进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让人深思再三的莫过“国运”二字。从高耸的残历碑到蜿蜒的展厅,如同是用一串串“难”字勾画出的国难图,国家的灾难,民族的苦难,抗争的磨难,抚今追昔,百感化做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党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

耻一去不复返?历史事件告诉我们,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其二,勿忘国耻当思发展。80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砍刀,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成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面对现在,倍感发展之迫切,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猜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得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古往今来,我们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等等。“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而,这个道理,似乎没有“直奔主题”,没有“坐落”到目的上,忧患是为了图强,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增强大起来。这是个大醒,大幸。但是,解释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因此,面对80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盛世不怠,奋发图强。”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沈阳九一八 第二篇_“九一八”,不能不知的8个历史真相

“九一八”,不能不知的8个历史真相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侵占中国野心的大暴露。由于国民党实行“惟攘外必先安内”基本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更加狂妄,终于酿成战争的大祸。

1931年9月18

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这天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所属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经过长时间密谋和精心策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炮轰沈阳北大营和兵工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今天小编为你一一解读„„

真相一 日本蓄谋已久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对华政策纲要》,确立先占领中国东北、内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

侵略扩张政策。图为会议现场。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把侵占东北作为其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侵占朝鲜、中国的台湾、澎湖、辽东半岛,并攫取在中国设厂、

开矿等特权。1904年到1905年间,日俄在中国东北交战,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非法获得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驻军权利,并攫取了中国辽东半岛、旅顺、大连及长春到旅顺铁路的权益。

1927年夏,日本政府强化对华侵略政策。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图谋侵占“满蒙”的“根本政策”,抛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对日本的生存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公然宣称“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侵占中国野心的大暴露。在此前后的中国国内形势,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四分五裂。国民党把消灭共产党作为首要任务,连续发动对江西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军事“围剿”。九一八事变爆发两个月前,蒋介石在告全国同胞书中,说什么“当此赤匪、军阀、叛徒与帝国主义者联合,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作安内攘外之奋斗”。由于国民党实行“惟攘外必先安内”基本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更加狂妄,终于酿成战争的大祸。

真相二 不抵抗终酿恶果

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举国震惊、各界愤慨。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东北军有20万。除有小部分进行军事抵抗外,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传达张学良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由于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300人就击溃了北大营的8000守军,9月【沈阳九一八】

18日当夜很快攻占北大营,第二天占领了整个沈阳城。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里,东三省大好河山沦入敌手,3000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内一片慌乱与无能。党政军要员发表的谈话、讲演,语调语气多灰色阴沉,或有慷慨激昂之词,也多是空话。当时,蒋介石坐镇南昌,忙于红军的第三次军事“围剿”。9月21日,蒋介石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发布告全国同胞书,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

不抵抗政策造成的恶果,使日本的侵略欲望更加膨胀,肆无忌惮地扩大侵略战争,明目张胆地为其侵略行为诡辩。

真相三 美日曾有“秘密谅解”

李顿与顾维钧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仅是对中国主权领土的严重侵犯,也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公开挑战。

苏联政府致电中国表示同情,对日本侵犯苏联在中东铁路拥有的权益提出强烈抗议。但与此同时,出于自身利益和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为避免与日本直接冲突,九一八事变后,苏联政府两次向日本致函表示,对于中日冲突将采取不干涉主义的中立立场。

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直到日本侵占锦州,并向锦州以南进犯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才照会中国和日本,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由于没有采取遏制日本侵略的具体行动,美国的这一政策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1931年12月10日,在中国代表一再要求下,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决定由英国人李顿爵士率英美法德意等五国代表组成调查团,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情况。

1932年2月,调查团从法国出发,一路上迈着蹒跚的步子,历时两个多月才抵达沈阳。国联调查团在东北进行了总共6周的所谓实地调查,起草了共14万多字的调查报告书。总体上看,调查报告书模糊是非、混淆黑白,暴露了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绥靖政策。李顿调查团报告书一出笼,全国人民表示强烈反对。1932年10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通电,指出这个报告书“公开地最无耻地宣布了瓜分中国的新计划”,号召全国民众武装起来,“以革命的民族战争,来撕碎李顿的报告书”。

真相四 中共连发抗日宣言

九一八的炮声,震撼着中华大地,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各界群众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以《申报》为首的报刊在国内掀起了号召抵制日货、要求抗日救国图存的声音。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其他各种抗日武装力量。

处在国民党白色恐怖包围中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积极倡导挽救民族危亡,推动着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接连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的事件,是世界新的帝国主义强盗战争的初步,号召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政权发出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强音,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成为抗击侵略者的强大力量,成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各界人士的共识;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成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心声。

“当年,九一八事变中的枪炮声,让那些善良的人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今天,纪念九一八事变的防空警报,昭示我们要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真相五 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是谁

日寇曾经认为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却没想到有人违抗“不抵抗”的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个人就是来自辽宁盘山的王铁汉。

据史料记载,“九一八”时北大营是王以哲第7旅驻地,王铁汉时任620团团长。

王铁汉曾说起,当时旅长王以哲因参加水灾赈济,不住在营房。日本人进攻北大营时,上面不断传来“不许抵抗”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

沈阳九一八 第三篇_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一座让我们干劲后代不忘过去,铭记国耻的博物馆。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作为中华民族的国耻,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

1991年,正值“九·一八”事变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弟记江泽民同志挥笔写下了“勿忘‘九。一八’”的题词,沈阳市亦决定建立一座残历碑式纪念建筑物。残历碑表面铭刻着事变的经过和真相,内部举办了“九·一八”事变历史陈列,这就是最初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了进一步满足对广本人民群众,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需要,1997年,沈阳市决定扩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赴沈阳为扩建工程奠基,广大人民群众亦纷纷捐款赞助、历经两年,于1999年9月18日新馆胜利建成。江泽民总书记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建筑面积为12600平方米。展览面积为9180平方米。馆村举办的“九·一八”事变历史专题陈列,是一部东北人民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也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领导下,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反侵略、反奴役、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历史。整体陈列是一座纪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在这里我们将向您讲述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遭受十四年奴役之苦的悲惨历史,告诫国民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教育人民“勿望国耻,振兴中华”。本展览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价“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日本图谋侵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后,日本便迅速走上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的道路。这就是明治天皇睦仁颁布的“宸翰”:“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为了霸占中国和朝鲜,明治维新时期还制定了所谓“大陆政策”。这就是炮制者——山县有朋,除向邻近的朝鲜发动侵略外,日本还图谋向中国挑衅。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了运载中国士兵的英商轮“高升”号,由此拉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帷幕。这就是黄海大战,这是黄海大战中英勇献身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门关条约》。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扩张引起了沙俄的不满,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将辽河以东划为交战区。1905年9月5日,日俄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日本战胜俄国后,为了巩固其在南满的侵略势力,在东北建立了一系列侵略机构,这就是设在旅顺的日本关东厅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这是设在大连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这是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这四大机构互相配合,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得力工具。

日俄战争后,日本加强对我国东北的扩张,1915年5月25日,强迫袁世凯签订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26年日本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法西斯势力也趁机崛起。1930年9月成立法西斯团体“樱会”。为了转嫁国内危机,田中义一上台组阁并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制定了积极的对华外交政策。这就是《田中奏励》,奏析指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 2 3 4 5 6 7 8 9 10

沈阳九一八 第四篇_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图联)

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图联)

作者:福建霞浦一中 林承强

奸淫放火,日寇图谋吞禹甸 卫国保家,军民奋起抗凶残

沈阳九一八 第五篇_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级馆评分细则

一级馆评分细则

保管部

注解1:1.1藏品搜集¹:藏品搜集主要是指在本年度内通过考古发掘、接受馈赠、征集(采集)以及馆际交换等方式得到的藏品。

注解2:新搜集藏品级别与数量²:依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三款“藏品计件”、第四款“藏品计量单位”对搜集到的藏品进行统计。

1、藏品搜集管理办法或相关规定:是提交附件1001“藏品

2、1.2.1藏品环境——简介藏品展示空间环境控制情况

3、1.2.1藏品环境控制

【沈阳九一八】

 是否按藏品的不同材质分类控:是

 一级品及特殊价值藏品是否单独保管、控制:是

注解3:1.2.2藏品修复³:藏品修复数是指博物馆本年度内得到修复的藏品数量,包括本馆自己修复本馆藏品的数量,以及发挥自身人才和技术优势,为其他单位修复藏品的数量。  博物馆修复人员数量(人):5

 是否具有修复藏品的设计资质:否  是否具有藏品修复资质:否

研究室

 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定量数据统计表:

评分标准:

1、2.1.1学术委员会

 是否设置学术委员会:是,提交附件2001“学术委员会人员构成”  是否具有《学术委员会章程》:是,提交附件2002《学术委员会章程》

沈阳九一八 第六篇_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

红色的纪念

——暑假九一八纪念馆实践活动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是日本三个大的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蒋委员长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29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该是多么悬殊的兵力对比,可是只有三天,日军竟没有废什么枪弹便一举占领了东三省,3000万同胞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为了亡国奴。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

今年暑假,我来到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区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这里也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

当我由纪念馆的正门走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犹如翻开台历样子的巨大石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仿佛有千万个受害者的冤魂在不断呐喊与呻吟。在日历的右侧页面,深深地刻着对每

一个中国人来说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侧的页面永远的记录下了日军侵华的历史事实:“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正是为了永远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国政府修建了这座“残历碑”。 在它的前面有一座警世钟,悬挂在三角形的支架上。锈迹斑斑的钟身上铸造着醒目的铭文:“勿忘国耻”。警世钟的旁边,倒放着一座“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地点碑,是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者修建的。这块碑既无碑志,也无铭文,碑身高七米,下面梯形基座,上书“爆破地点”便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我望着这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回想起了那个七十九年前的夜晚,那个有着不同含义的深夜。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他们先是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尔后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使日军当晚即攻占北大营。19日,日军又占领了整个沈阳城。4个月后,随着东北军不战自溃,日军顺利占领了东北三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也就是从此,

东北地区开始遭受到为期十四年之久的日寇的无情蹂躏。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

我缓缓走入纪念馆的入口,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无情肆虐的年代。

在整个展馆的开始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历史变迁,通过展板透彻的解说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当我随导游走向当年被日军把守的城门,我仿佛体会到了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与无情,他们毫无人性的摧残着东北的人们,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让我国同胞的鲜血流淌成河,让苦难的灵魂游荡在这原本幸福的国度。当我走过城门,那份恐惧感与压迫感便更深的侵蚀了我的心灵。这样的痛苦,我们永远不应忘记。

向前参观不久,我来到抗联西征时在白桦林露营的一个夜晚模拟场景,老大爷冒着严寒,行程数里 带着省吃俭用攒下的粮食慰劳军队,由于行至深山,天气十分寒冷,战士们便拢起火堆围坐在一起,战士们有吹笛子、拉二胡、看家书的,还有擦枪的。一位小战士还在树下刻下“抗战到底”这里面正举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 另一边是李兆麟和他的

战友们在西征途中创作的露营之歌,在这样无比艰难的条件下,抗联战士们的心中仍然保留着最炽热的希望火种,正是这样的革命乐观精神,点燃了一批批的民族英雄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对抗日寇的战斗中来。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关东军根据日本天皇的指令,先后在哈尔滨平房和长春孟家屯设立731两个细菌战的秘密部队,其残忍程度举世罕见,在纪念馆中我就看到了731部队全景,731部队后改名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本部。景观中有731部队长石井四郎与第二任队长北野政次,身后的文物是北野政次担任满洲医科大学教授时用的办公桌椅,整体展示的731部队用活人进行细菌试验的现场。当我看到我受难同胞的身体被无情的进行活体解剖实验,更加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与我千万同胞所遭受的摧残。我也深深地明白了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只有现在不断的努力,才不会让悲剧再一次在我中华民族上重演。

时间来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彻底破产,日本侵略者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制造九一八事变的本庄繁畏罪自杀,支持关东军731部队用活人充当试验材料的东条英机自杀未遂后,仍然受到了正义的审判。场景转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里在1946年5月3日开庭审判了东条英机等28名日本甲级战犯,场景中出现的是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还有中国的梅汝敖博士。

1948年11月4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做出最后判决,至此长达两年零六个月的审判宣告结束。至此,这些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罪魁祸首终于得到了应有下场。我看见犯人们底下的头颅,他们想逃避旁人愤怒的目光,却永远逃不掉法律的制裁。当他们犯下滔天罪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被审判的必然,我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法庭上的针锋相对,想起了《东京审判》中那一幕幕难忘的画面。

在纪念馆的出口大厅中,陈列着的是谢中国养父母碑 ,是由当年被遗弃在中国大地的孤儿献给将他们抚养成人的中国养父母们的永恒纪念。碑的主体是一对中国夫妇,携一名日本儿童,母亲慈爱的望着孩子,孩子深情仰望父母。看到此碑,我感受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以其博大的胸怀在默默付出,而立碑的目的正是告诫后人,莫让历史重蹈覆辙。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在仿佛亲历了千万同胞的苦难过厚,我难以想象在那个年代生活着的人们的痛苦的灵魂;我的心情是激昂的,因为我感受到了在我们华夏民族面临最艰巨的挑战时一位位英雄挺身而出的惨烈;我的心情是澎湃的,因为我明白了流淌在自己血液中的那份属于中国人的不屈与坚毅。在苦难过后,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痛击了侵略者,向全世界宣告了亚洲雄狮的彻底觉醒。

历史老人孤零零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

沈阳九一八 第七篇_关于“九一八”我们需要知道的真相

T1

关于“九一八”我们需要知道的真相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4周年纪念日。“九一八”,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个国耻日中最难忘的一天。就在84年前的这一天,来自沈阳北郊的一声巨响,拉开了长达14年的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我们用这期名为“真相”的特刊,纪念这难忘的一天。

我们所要说的真相,首先是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在中国的中学课本里,这样写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这是每一个中国学生都知道的“九一八”事变的真相,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真相。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铁的事实,在日本学生的课本里,在日本学者的“研究”中却不是这样。84年前,日本侵略者费尽心机掩盖侵略的真相,84年后,仍有人在这样做。在9月9日《参考消息》所发表的日本国际大学校长北冈伸一的文章中写道:我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说过,“日本当然实施了侵略,希望总理大臣能够亲口说出侵略一词”,当时遭到了痛骂,有那么多的人不希望使用“侵略”这个词。

所以,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真相,今天仍然有必要重新回顾。

其次,是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和国际舆论的真相。事变发生后,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全境在数月内沦陷。中国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和西方大国的调停,于是有了国联派出的被称为“李顿调查团”的出现,从1932年2月起,该调查团在中国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调查。

那么,这个当时被称为“和平使者”的调查团,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与正义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一,虽然最终出台并经国联大会一致通过的《国联调查报告书》认定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并制造溥仪傀儡政府的事实,导致日本极为不满并退出国联,但却无法使日本停止侵略。其二,国联调查和调停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所谓国际公理,只是不愿日本一国独享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其开出的药方“东北自治”、“门户开放”,不过是为了各个大国的“利益均沾”罢了。

正如鲁迅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所讽刺的一样,“信地信物信国联,中国人正在发展着‘自欺力’,一个不能靠自己来捍卫主权的国家,所得到只能是

这样一种耻辱。 ”

第三,还有一个我们必须要知道的“真相”,一个绣着英文“TRUTH”(真相)的蓝布小包,里面是九位沈阳爱国知识分子冒着生命危险收集的,证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的证据。这个蓝布小包只是中国民众提交给国联调查团的上千份证据中的代表。 民众向国联提交证据的行为值得敬重并大书特书。它所代表的,是中国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的气节,是民众挺身反抗侵略者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是抗日义勇军的遍地烽烟和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正如鲁迅先生在同一篇文章中所写:“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历史众说纷纭,真相只有一个。

□ 本报特别报道组

T2

国联调查团调查时间表

■1931年12月10日

国联理事会举行会议通过派遣调查团决议。

■1932年1月14日

国联正式签署调查团成员任命书。该团由英、法、美、德、意各出一名代表组成。 ■1932年1月29日

调查团在日内瓦举行第一次会议,推举英国代表李顿为团长。【沈阳九一八】

■1932年2月2日

调查团从欧洲出发,于29日抵达日本东京。会见日本天皇、日本首相等政府高官及工商界人士。

■1932年3月14日【沈阳九一八】

调查团抵达中国上海,考察了日军占领的闸北、江湾和吴淞等战区。

■1932年3月22日

【沈阳九一八】

曾任黑龙江省都督的朱庆澜与李顿调查团会晤。东北数十个社会团体纷纷致电上海转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暴行。

■1932年3月27日

调查团抵达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1932年4月1日

上午,南京新闻界将《敬告和平使者国联调查团》一文以及日军在东北与上海的暴行“实地写真”,当面交给李顿。下午,顾维钧将《南京国民政府意见书》交给李顿。晚上,李顿与蒋介石单独会谈。■1932年4月10日

调查团抵北平(今北京),会见张学良。

■1932年4月12日-15日

调查团与原任东北军政高级官员张作相、万福麟、米春霖以及事变发生时驻防北大营的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东北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等举行数次详谈。

■1932年4月14日

马占山从黑河给调查团发出一封近3万字的长电,揭露日本侵略的真实情况。

■1932年4月15日

流亡北平的东北大学教授代表及东北难民代表陈述了日军在东北的暴行。 ■1932年4月21日

调查团抵达沈阳,完全被日本特务包围,几乎接触不到真实情况。

■1932年4月22日

调查团在日军带领下视察所谓中国东北军队在“九一八”当晚炸毁柳条湖段铁路现场。

■1932年4月24日

调查团访问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

■1932年5月2日

调查团抵达长春。先后访问了伪满洲国外交总长谢介石和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 ■1932年5月5日

调查团会见溥仪。

■1932年5月6日

调查团访问伪满洲国总务长官驹井,询问“满洲国”是否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等问题,驹井给予肯定回答。

■1932年5月9日

调查团抵达哈尔滨,与马占山派出的代表姜松年密谈4小时。

■1932年6月1日

李顿派英国记者海米斯、瑞士记者林特前往海伦会晤马占山。日本特务机关将他们拘留,并没收了全部中文资料。

■1932年6月5日

调查团返回北平。

■1932年6月28日

调查团赴日本,与日本政府交换意见。

■1932年8月20日、27日

日本外相两次发表谈话,强调调查团的任务只是全面了解情况,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的权力。

■1932年9月4日

400多页、十几万字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完成。

■1932年10月2日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日内瓦、南京、东京同时发表。

■1932年11月21日

【沈阳九一八】

国联召开理事会讨论报告书。

■ 1932年12月6日

国联召开全体大会进行讨论。

■1933年1月8日

19国委员会起草有关报告书的决议案和说明书。

■1933年2月24日

国联特别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19国委员会关于接受《国联调查团报告书》的决议,日本首席代表松冈洋右率代表团提前退出会场。 ■1933年3月27日

日本宣布退出国联。

国联调查:不应忽略的历史

□本报记者/高 爽

提示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夕,来自日本学界和政客否认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的言论仍不时出现。 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在日本战败日前夕发表的谈话中仍然回避“侵略”一词,甚至宣称“日本今后无需继续道歉”。这不禁令人想起84年前“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全面回顾1932年国际联盟调查团对“九一八”事变及日本制造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真相的调查,既是为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真面目,更是为了警示今天——在国家危难之际,自救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捍卫。

今天,我们对“联合国”这个名词耳熟能详,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个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当年的联合国,或者说作为联合国前身的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却远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执行不抵抗政策,而将收复东北的希望寄于国际调停。于是,有了中日两国在国联大会上的唇枪舌剑,有了国际舆论的纷纷谴责,也有了这段国联调查团为期4个月的调查。但是,国联能够救东北、能够救中国吗?

国际舆论如何看待“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立即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媒体纷纷予以谴责。

9月25日的《真理报》社论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决定以枪炮利刃施之于并非其属地的满洲,并俨然以主人自居„„此种行为原不合法,更非为自卫而出兵。 ” 9月26日的《纽约晚报》认为:“日本突然以武力进攻沈阳,此种狡诈、不顾国际信义的行为,犹如日本古代的酋长。 ”

10月9日的 《曼彻斯特导报》揭露:“日军部的侵略满洲乃是一种经过了细心计划的行动。日代表谓‘地方事件’,真是荒谬之谈。现在沈阳的商业已经停顿,日军仍盘踞在满洲各重要地带。 ”

10月15日世界新闻社评述:“眼下东三省所遭受的事变,其意为日本已经决定阴谋吞并东三省,日本的帝国主义计划,处心积虑,由来已久。 ”

对比媒体的谴责,当时的各个大国却只是笼统地表示了 “遗憾”或 “忧虑”。事变之初,美国既不赞成日本出兵中国东北,也不公开谴责日本。英国一直视日本为东亚具有领导地位的强国,对日本表现出了更多的谅解和宽容,甚至在事变之初认为事态“处于善恶各半的状态”。而苏联首先考虑的是避免与日本的直接冲突,防止日本把战火烧向自己。

直到日本侵略东北的脚步越来越快,各个大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在华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害,才开始采取了较为强硬的立场。

中日两国在国联的较量

国联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和平和国际合作,遏止世界大战的爆发,总部设在日内瓦,会员国最多时有63个,中国和日本都是会员国。国联成立后,实际上处于英、法两国的操纵之下。美国虽然没有加入国联,但对国联存在着重要影响。因为在上世纪20年代妥善处理了数起国家和地区间的冲突,“九一八”事变发生之际,正是国联威望最高、权力最大的时期。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联正在日内瓦召开例会。1931年9月19日上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电令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请求国联主持公道。当天下午,国联听取了施肇基和日本代表芳泽谦吉的首次报告,中日问题由此成为国联这一时期的中心议题,也可以说这是国联成立以来遇到的最严重、最棘手的国际争端。

施肇基急切地呼吁,“中国正遭遇空前的困难,世界各国亦同受挑战”,为澄清事实真相,最公平的办法就是国联速派员就地调查。日本代表则一口咬定“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50034/

推荐访问:参观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