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军阀混战时期

军阀混战时期

时间:2018-04-13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军阀混战时期 第一篇_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

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

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

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

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个个都是小站出身:第一镇统制先为凤山、后为何宗莲;第二镇统制先为王英楷,后为张怀芝;第三镇统制先是段祺瑞,后为曹锟;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五镇统制为吴长纯,后改为张永成;第六镇统制先是王士珍,后改为赵国贤。下面担任协统、标统的中上层军官也都是袁世凯的人,比如雷震春、陈光远、李纯、王占元、卢永祥、鲍贵卿、王怀庆、田中玉等。

看到日益成长的新军和权势日渐加重的袁世凯,那些满族亲贵不免有些养虎为患的不寒而栗了。的确,袁世凯是很能干,但他又太能干了,而且是个汉人哪。袁世凯那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已经渐渐如脱缰之马,清廷的缰绳似乎有点套不住他了。特别是军队方面,清廷虽然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但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练成外,其它各省大都没有练成;即使练成的,战斗力也远不如北洋陆军六镇。

袁世凯毕竟不是曾国藩那样忠君爱国、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这万一他„„哼哼,后果不

堪设想哪。

前期--北洋军阀主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果真,后来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不久,便利用同盟会的内部分化,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实现了中国短暂的统一与稳定。1913年的“宋教仁案”发生后,南方革命党与袁世凯决裂。7月,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叛乱国家,“二次革命”爆发。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也由于破坏了社会安定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二次革命”被袁世凯北洋政府打败。袁世凯打败“二次革命”乱党以后,便开始了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活动,为了压制地方分裂势力,袁世凯也逐渐独裁起来。后袁世凯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帝制,但激起了南方军阀的不满。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

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与护国军在四川交战失利,袁世凯为了避免国家分裂,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占踞东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部分军阀还在外国列强操纵下,中国从此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职位,与在中央掌实权的段祺瑞争权夺利,发生“府院之争”。1917年7月,张勋应黎元洪“调停”之邀,率三千“辫子军”入京,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段祺瑞派军进攻结束了清帝复辟的丑剧,重任国务总理。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权后,为了弱化地方军阀的分裂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段祺瑞的行为激起了南方革命派及西南军阀的反对。1917年8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随即讨伐段祺瑞的第一次护法战争拉开帷幕。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西原借款”、“兰辛——石井协定”。段祺瑞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广东非常国会的召开与“护法军政府”的成立。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和冯国璋的“和平统一”主张。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的勾结。护法军政府的改组和孙中山的被排挤。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段祺瑞其人

说起段祺瑞,不得不浓重介绍下他。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启瑞,字芝泉,晚年号称“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生,安徽合肥人,人称“段

合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太平集(今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

1899年12月,随工部右侍郎、山东巡抚袁世凯率武卫右军到山东镇压义和团,成为袁世凯扩编北洋军的重要帮手,编撰了许多本操练章典,是北洋三杰(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豹冯国璋)之一。

他曾六次主政:1913年5月1日至7月31日代理国务总理,1916年4月22日至6月28日任政事堂国务卿,1916年6月29日至1917年5月23日、1917年7月17日至12月22日、1918年3月23日至10月10日三次出任国务院总理,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后面会有介绍)爆发 。以皖系失败告终,段祺瑞被逐出北京 。他避居天津日本租界寿街,开始吃素念佛 。当直奉失和,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段祺瑞及时地派段芝贵到东北联络张作霖,又派徐树铮到南方交好于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孙中山结成“三角同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接受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主张和段祺瑞的游说,于战场上突然倒戈,进而挥师入京,发动政变,推翻并囚禁了总统曹锟,直系战败。冯玉祥将其所部改称为国民军,通电拥戴段祺瑞为国民军大元帅,并电邀段祺瑞、孙中山入京共商国是 。11月中旬,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在天津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 。11月24日,段祺瑞就职典礼在北京铁狮子胡同陆军部旧址执政府办公处举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乃将总统、总理合一,规定临时执政兼有二者之权力 。在1924年3月纪念北京大学25周年的民意测验中,大学生们选出的“国内大人物”中,段祺瑞得票仅次于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与当时青年人的偶像胡适并驾齐驱 。1926年,通电下野,退隐天津。

段祺瑞一生枭雄,谈起他,这里再介绍他与吴佩孚,张作霖等人的渊源及北洋军阀后期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后期--北洋军阀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秀才(吴佩孚)造反—直系军阀的兴起

吴佩孚为获得文凭,前往保定报考陆军速成学堂,一举考中,被分到测绘科,成了段祺瑞的学生,学期仅一年。是年,吴氏已28岁,属大龄学生;段氏37岁,乃军界中坚。两个未来将影响中国政局走向的军人自兹结缘。本来是师生关系,应该是老师提携学生才是,但早些时候,吴佩孚却未曾获得老师的青睐。

至民国元年(1912年),段祺瑞已是全国头号军人排名第一的陆军上将、内阁陆军部总长,而吴佩孚则刚刚被保荐为炮兵团团长。

让吴氏入老段法眼并使其在全国军界声誉鹊起的,是他在讨伐张勋复辟中的锐不可当。民国六年(1917年)7月,“辫帅”张勋在京拥兵复辟,下野的前总理段祺瑞在天津奋起组织“讨逆军”并自任总司令,驻军保定的曹锟通电响应,被段总司令委为西路讨逆军司令,曹师长命吴佩孚担当西路先锋。吴氏精心谋划,一马当先,从丰台一口气杀进天坛,击溃了“辫子军”3000余人,而张勋带到北京来的“辫子军”总共才4300来人。

此役,吴佩孚为中华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正式走进段祺瑞的视野。

段总理下令:袁氏已死,以反对帝制为名义的西南各省独立务须取消。但中央政府的号召却遭到西南割据政权的反对。曹锟奉命挥师南下,其急先锋,又是吴佩孚。那会儿的吴氏,是何等的威风!率北洋大军出直隶,下河南,过湖北,至湖南,势如破竹,所向无敌。老段喜出望外:只要这位学生一声令下,他的军纪严明、士气正盛的大军即可抵定三湘进而荡平粤桂两省,而北京政府“武力统一”的梦想则指日可待。【军阀混战时期】

然而,吴佩孚却突然按兵不动了,他开始与占领区的军政首领及士绅终日饮酒赋诗,不再言战!段总理急得亲往前线劳军,除批准晋升吴佩孚为第三师中将师长外(曹锟已晋为直鲁豫巡阅使),还授予其“孚威将军”的殊荣,以励其一鼓作气扫平两广,统一中国。

可是,谁也没想到,老段回京后,吴佩孚突然通电全国:

阋墙、煮豆,何敢言功?既经罢战议和,南北即属一家,并非寇仇外患,何须重兵防守?对外不能争主权,对内宁忍设防线?„„

之后,这位主力师的师长竟开始擅自撤军,把政府军打下的大片江山拱手送还了南方! 江山轮流坐吴佩孚不听中央命令,擅自撤军北归,打乱了武力统一中国的战略部署,段祺瑞恼怒万分,迫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曹锟与吴佩孚等免职查办。那会儿,大总统徐世昌已成摆设,段总理要做的事他拦不住。

岂料,曹、吴早在摩拳擦掌准备一战了。民国九年(1920年)7月,曹锟等直系军政集团的部将们以反对段之心腹、西北筹边使徐树铮为由,悍然起兵犯上。

段总理不得不动员军队迎战,将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编成的军队改名定国军,自任总司令,挥军迎战直军。由此,直皖战争爆发。

然而,貌似强大的定国军被吴佩孚指挥的叛军打得落花流水。段总司令绝没想到,自己乃北洋军人的祖师爷,居然打不过犯上作乱的学生兼部下!吴佩孚亲率前锋部队大打闪电战,开火后第四天就一举俘获了敌军的前线司令官、早年保定陆军学堂的老师曲同丰,并差一点直捣京郊南苑的团城,生擒昔日的段校长!

老段恨恨地对身边人嘟哝:“吴佩孚学问不错,兵练得也不错,学会打老师了。”为让京畿免遭战火涂炭,老段不得不下令停战,并辞职回到天津。皖系军队从此一蹶不振。

正所谓:江山轮流坐,今年到我家。因学生吴佩孚的倾力颠覆,老师段祺瑞失去了江山。怆然送故人。

吴佩孚以与老师反目的代价登上上历史舞台。

吴佩孚这个名字自上世纪中叶起就染上了血腥与暴力的色彩,一提起这个名字,许多人想到的就是沾满鲜血的军刀,冷漠无情的脸庞,折射出贪婪与嗜血的狭长眸子。确实,我们长久以来的习惯性是非观使得我们评判历史人物的标准简单得和我们幼时观看影视作品是最常问的一句话:“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似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只剩下了一道贯彻时空,从历史起源延伸而来,向无尽未来划去的幕墙。而芸芸众生则被这张巨幕分割成了简单的两个对立方,人与人的区别只剩下了一个“好”与“坏”的评判,而置人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历史的复杂性于不顾。而实际上,历史是社会的历史,社会是人的社会,而人的显性行为都是心理作用的产物,故而当我们审视历史,评判历史人物时,我们必须将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性都考虑在内,将行为的合理性置于优先考虑位。同时,应当竭力避免社会意识形态对审视者,评判者本身的影响,要求每一个观点的最基础立足点都是站在公识性理论的基础上,而非某一理论的基础上。下面以几个例子作解。

“„„1919年全国爆发了反对‘巴黎和约’的五四爱国运动。面对民族危亡,皖系力主签约,直系坚决反对,奉系则乐得坐山观虎斗。吴佩孚直接通电大总统徐世昌:‘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并表示‘卫国是军人天职,与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背城借一。如国家急难有用,愿率部作政府后盾,备效前驱’。当北洋政府对爱国学生进行大肆逮捕时,他认为大好河山任人宰割之时,这些学生不顾自己的生命,为国家、民族前仆后继,‘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让大总统释放学生,否则众怒难犯。吴佩孚在五四运动中的行为深得国人的赞许,认为他是一个富有胆略的爱国军人。”(引自翁文)在五四青年运动这一历史性事件面前,吴佩孚的立场与观点和其他同期军阀相比是如此殊异,出人意料地支持了这一本应被其极力反对的运动,乃至敦促政府释放学生。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吴佩孚其名的来源:其父梦到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武诞生之日入家门,故以戚继光之佩玉为意为子取名佩孚,字子玉。也许这太具神话意味,似为吴吴佩孚为了自我宣传而杜撰所出,但即便是杜撰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其在名族大义面前的抉择。吴佩孚敢于反对丧权辱国的签约、敦促当局释放被捕学生,敢于上犯军阀众怒而不肯下犯百姓众怒,在当时,无疑是需要有相当的胆识、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的。

另1923年,吴佩孚获悉北京政府准备拆掉故宫三大殿改建议院,立即紧急动作表示反对。在给当局高层的电文中,力陈故宫三大殿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此不止中国之奇迹,实大地百国之瑰宝„„”(引自翁文);并严厉指出,一旦拆毁,将使中国蒙羞和造成无可弥补的巨大损失。吴佩孚的竭力阻止得到了全国民众的支持,终于迫使当局妥协,到底保住了故宫三大殿安然无恙。吴佩孚此举,一方面是其秀才出身,颇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其从跟本上还是典型的传统的中国文人,或者说是在时代背景下的新型的投笔从戎者,即使经历了无数杀伐,但骨子里仍有一股文人的儒雅与硬气。此外,更有人称其为儒帅,这一称呼虽略有夸大与吹捧之嫌,但也从侧面反应了其人与同时期其他军阀的巨大不同。而这也是他在历史扮演了如此独特而重要角色的主要原因。

再例,“1923,年吴佩犯下了一生最大的(对他来说也是最致命的)历史错误——血腥镇压了“二七”大罢T,涂抹了他军旅人生最黑的一页。之后,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佩孚一败涂地、辉煌不再,自此背时倒运一落千丈,被敌对军阀派系兵戈追堵,不得不四处逃亡。”但即使是在这样无比艰难的情况下,吴佩孚仍不愿进入租界内进行避难,而选择艰难逃亡。不愿意因“托庇外人”而“有伤国体”,即使失败的代价是死亡,他人不愿为此放下所坚守的民族尊严,不愿为了苟活于世而出卖了自己的良知,堪称铮铮铁骨之硬汉。

翁泽红著有《吴佩孚一一个被认为更有希望统治中国的军阀》一文,其题来自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的一句话——吴佩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这句预言式的评价,当然最终成了一句历史的空话和笑话;但是,从这篇文章所记述的吴佩孚的“另外一面”史实来看,鲍威尔的说法也应可谓所言不虚。而将整个事件联系起来看,其真实性与最后的归于笑谈恰恰反映出了吴佩服其人在人格上的优势与劣势,堪称体现其历史性的最优素材。

像吴佩孚这样的历史人物,在被评述时,一般多是在在“反面人物”的基调下,尽述其罪衍劣迹,至于诸如“爱国”的“亮点”方面,则一笔带过,可以忽略其正面事迹。关也有极少数观点与上述状况截然相反之文;吴氏后人所著的《吴佩孚之死》一文,通篇只见歌功颂德,对“二七”事件等负面历史问题,则有意地略去了。此同属以偏概全的写法,必然也

军阀混战时期 第二篇_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深刻理解孙中山“革命还没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学习孙中山等为了中国的统一牺牲个人、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混战。

2.难点:理解民国初年共和专制的斗争。

四、教学过程【军阀混战时期】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课时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了开放式的探究活动,并进行了认真的汇报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阅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图片、P18三则资料,以及教材内容。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开展探究活动。并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探讨时间,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提问,理顺教材思路,与学生一道解决难点问题,把握主干知识。这样既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又有合作探究的机会,既让学生个别发言,又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堂很有实效。

本课时的第二个特点是教学语言诙谐幽默,课堂生动成趣。本课在分析袁世凯建立北洋政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袁世凯的做法进行评价,教师在总结过程中采用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地盘我的人,我的权力我独有”的表述,诙谐幽默,活跃了课堂气氛。

2.不足之处

导入环节采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虽然好处多多,但对激发学生兴趣效果不是很好。PPT设计不是很美观。

3.改进思考

是否更好地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导入,比如用《护国战争》的视频。

军阀混战时期 第三篇_军阀混战与北洋派的衰落 成稿

军阀混战与北洋派的衰落

北洋一词,源于清末官职,至袁世凯小站练兵之后,便逐渐成为袁世凯所辖军队以及其掌权后北京政府的代称。自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起至1928年国民政府二次北伐至北京,张作霖退出关外被炸为止,前后共16年,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在世的前4年国家在名义统一的状态下取得暂时的稳定时期,后12年各地军阀四起,征战不休,导致经济倒退,民生凋敝,最终南方国民党政权北伐成功,北洋军阀全面崩盘。袁世凯生前费尽心机想要保住的北京政权终因北洋派的分裂混战而败亡。

北洋派的分裂,究其原因在于北洋派狭隘的思想,即“服从、报恩、不党”。这样的思想导致北洋军人对上只知服从,不敢有自己的看法;而所谓“不党”更是使北洋派的凝聚力尽失,最终成为袁世凯死后混乱局面的成因。【军阀混战时期】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拥立黎元洪为革命政府总督,而后孙中山自海外归国,于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创中华民国。袁世凯受清廷之命镇压革命党,派北洋军进攻武汉,同时暗中与南京政府谈判,达成协议后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凯于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1915年12月,袁世凯自封为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导致护国战争爆发,蔡锷等人于云南等地宣布独立并开始北伐。袁世凯匆忙退位,不久病死。护国战争胜利后,北京政府先后经历了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作霖统治时期,在此期间先后有府院之争、直皖战争、一次直奉战争、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叛变等事件。而后北伐战争开始,北洋派

仅存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纷纷败退,北洋政府瓦解。

北洋政府自袁世凯死后,各将领纷纷争夺总统宝座,甚至不惜与当年同属北洋派共事的同僚刀兵相见。北洋各将领将国家危难置于不顾,拼命扩充军备互相征伐。1916年北洋军下辖33个陆军师,97个混成旅,33个混成团,总兵力达120万余人;到1926年北伐前夕,北洋军仅余75万余人;1928年二次北伐前,北洋军仅剩张作霖部30万余人。北洋军阀在中原大地上的大混战严重破坏了中原的经济,大量劳动力被强征入军队当做炮灰。本就是名义上稳定的北洋政府更是失去了民心,加速了其倒台的速度。袁世凯死后的北洋各派均以“武力统一”为信条,认为中国必须通过战争手段才能达到统一的目的,因此,凡拥兵自重者均可讨伐。这样的思维促使战乱升级的同时,也为当时国内日益严重的刺杀事件埋下了伏笔。1913年,宋教仁被刺身亡;1918年,陆建章被刺身亡;1925年,徐树铮被刺身亡。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的刺杀事件愈演愈烈,民间更是乱象丛生,由此导致的社会动荡一直延续到1930年。民众普遍缺乏安全感,加速了北洋政府的瓦解。

北洋政府统治期间,曾爆发过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及1923年的平汉铁路工人罢工事件,后来又有李大钊被捕遇害事件。可见这一时期的学生、工人乃至共产党的活动日渐频繁,相比于晚清时期,政府对于民间思想言论的控制逐渐放松,愚民政策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虽然大批务农为主的民众仍处于目不识丁的状态,但接受过一定教育、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生和富于斗争精神的工人还是成为了先进

思想的倡导者。然而北洋政府后期对这些运动的镇压,虽然单纯为了维持政府正常运作的目的,但处置方式的错误,更是坚定了革命者推翻北洋政府的信念,实是起到了反作用。

北洋时期的经济被称为“实业经济”。顾名思义,政府通过鼓励民间资产兴办实业项目从而达到强国目的。在一战时的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纺织业、面粉业、冶铁业、采矿业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民国初年制定的实业发展计划下,民间开始仿造洋货,创立工厂,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相比晚清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一战的结束,各国列强卷土重来,国内军阀连年混战,刚刚兴起的工业化趋势被混乱所取代,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分为关税,常关,盐税,田赋,厘金,统捐,工商税,各种杂捐等,其中关税,田赋和盐税为财政三大支柱。此外,各种内外债也成为北洋政府财政来源之一。内债方面,先后发行各种公债28种,发行总额6.2亿元;发行各种短期国库券88种,发行总额1.03亿元。外债方面,各种借款,如善后大借款,西原借款等,共举借外债387项,总数12.8亿元,实收9.2亿元。这些财政收入在北洋政府初期战乱较少的时候尚可维持国家整体运作,而在统治中后期战乱日渐频繁的时期,财政便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军费开支以及偿还外债的规模不断增加,导致政府财政连年赤字,经济的崩溃加速了北洋政府在政治军事上的崩盘。

纵观北洋政府,前期有民国重量级人物袁世凯坐镇,中后期名将涌现,本应是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期的这16年,却因种种原因导致人

口减少,经济倒退,政局混乱。虽然掌权的军阀在个人品行方面值得称道;但其思维之狭隘,争权心之险恶,以及不顾及民众死活的做法,使得强大的北洋军陷于分裂混战的境地,最终自己一手摧毁了自己的政权。这一时期的中国外无强敌压境,内无革命爆发,而北洋政府却在北伐的战歌中走向了灭亡。可见内斗对于国家、对于政权的瓦解作用令人生畏。北洋派覆灭之后,蒋介石集团仍旧没有认识到内斗的祸患,继续开展军阀政治,剿共、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一系列内战延续了北洋时期的混乱局面,并最终导致日本看透中国的积贫积弱,于1931年入侵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

民族之罪,由内战而起,只有全民团结,社会各界团结,各政治势力团结,才有可能让国家繁荣发展,才有可能让国家于世界取得话语权。

军阀混战时期 第四篇_民国军阀派系

民国军阀派系

中华民国历时38年,在这38年里历经两代中央政府,而这两代中央政府又都是军阀政府。可以说民国的38年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军阀时代,军阀混战是民国史上的重要内容,民国时代的主要军阀如下: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35886/

推荐访问:中国军阀混战时期 军阀混战时期电视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