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南京南京影评

南京南京影评

时间:2018-02-19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南京南京影评 第一篇_观南京南京读后感

观《南京!南京!》有感

当讲到爱国这个主题时,我不敢说自己对祖国有多少热爱,也不敢说自己对过去的历史有多少了解。然而当我看那曾经的纪录片时总是会掀起我心中的那一片波澜,乃至毫不夸张地说刻骨铭心甚至心痛。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纪录片就是2009年陆川导演的那部《南京!南京!》。虽然看过也有数年,然而有些画面有些情节有些国耻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我不忍心再去看第二遍,我不忍心再次目睹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血腥画面,我也不愿再去看日本鬼子那丑恶的面孔和他们恐惧的灵魂。可是当我如今想起,那些画面却依然那么清晰那么完整地出现在我的脑海。

我还记得当年那黑白而摇晃的镜头,仿佛让我身临其境般地到达人间地狱,当我听着那一声声的枪林弹雨,当我目睹那惨不忍睹的杀戮和血流成河、生灵涂炭的场景,当我看着国民党烈士的英勇就义,当我看到那被日本人蹂躏至死的中国妇女,当我看到我的同胞像无助的羔羊注定要被饿狼吞噬。。。我的心变得异常压抑,在摇摇晃晃的镜头下甚至要窒息。

《南京!南京!》以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在影片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一滴血,可是我们却能想象得出比血流成河更令人恐惧的画面,陆川导演以一种若隐若现的拍摄手法,演绎了历吏的一幕,既还原了历吏的真实,又不至于让观众出现视觉疲劳,相比之下二十年前的那部《南京大屠杀》显得特别血腥,该片也精致不少!或许这就是陆川导演的成功之处。

影片一开始就将我拉入了硝烟弥漫,枪声阵阵的阴暗而恐惧的场景。整个南京城一片废墟,除了尸体还是只有尸体,到处都是惊恐的惨叫声以及祈祷的眼神,生命在这里如同草介一样微不足道。活活烧死、推入长江、生生掩埋、被当作标靶一样的射杀、刺杀、肢解,所有能想到的杀人方式,均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演练!日本人在中国犯下了滔天大罪!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义愤填膺,心中的波澜久久无法平息。我知道战争都是残酷的可怕的,结局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胜利,而是死亡,不管对哪一方而言都是失败,可是日本人的杀戮手段以及他们蹂躏中国妇女的恶行实在太过残酷,他们的行为已经到达禽兽般的境界,没有人性没有良知。 《南京,南京》,血淋淋的披露了当时旧中国人民悲惨寂寥的生活。生命,人格,尊严,亲人„„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这些“奢侈”的东西了。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丽的中国女性被强奸被欺辱致死„„在那个年代,活着真的比死更艰难!这样的场面或许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局面了,这样的场面怎么能叫人不动容,怎么叫人不伤心。

整部影片都围绕着几个重要的人物来体现,从他们身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情景。

陆剑雄--国民党军官,当耳边传来阵阵密集的枪声,已经绝望的战俘知道那是日军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屠杀自己的同袍同胞,不愿再迈步走向死亡的刑场,枪声响起,一个个麻木的被捆住双手的躯体倒下。愤怒、失望和羞耻让陆剑雄这个战士无话可说,他不愿坐着死去,为了保留作为一名军人面对死亡时的最后一点尊严,他选择了沉默着迈步走向刑场。

姜淑云--一个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和拉贝先生在一起,与日本军作抗争,她尽全力去保护难民营的人。这个难民营的一直的守护天使,当拉贝不得不奉召回国后,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起拉贝留下的担子。当她冒着巨大的危险一次次的去以妻子的名义认领那些不是自己丈夫的丈夫而被日军识破并抓住她准备带走的那一刻。她向只有数面之缘的懂英语的角川说了一句:“Killme!”(杀了我)。那一刻,我原谅了她曾经的懦弱,原谅了她在日军向难民营索要100名女性去做慰安妇时她不曾举手的退缩。

江香君--小江,本来为了女人的形象,就算是被日本人认出来也无所谓的角色。当难民营中要求所有女性都要把头发剪掉,换上男人的衣服时。妓女小江却不愿意剪掉自己的头发,还说“仗打完后还要靠它吃饭”呢。此时妓女小江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样子。可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慰安妇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她的恿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了。她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不堪凌辱,最后赤裸裸地死去。她用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尊严,尽其所能的保护了那些曾经用充满鄙夷的眼光打量她的同胞。

小豆子----很有小红军的感觉,从头到尾,只有他奇迹的生还,从陆剑雄出现,江淑云带着,到和老赵一齐,他是被角川放走的。最后笑到灿烂的小豆子让人感觉那么美好。 小豆子在这部黑白影片中几乎经历了所有事件。影片结束,屏幕上打出“小豆子,还活着”。影片中的小豆子和现实中的小豆子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必将永远的将日本军国主义钉在耻辱柱上。

唐先生,那个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唐先生,他一心想保全他的家人,甚至不惜为此去充当告密者。但当他失去了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去保护的家人后,面对那座已经沦为地狱的城市,在有机会可以走出南京的时候,他选择了留下面对死亡,让一个假扮成拉贝助手的军官把自己怀孕的老婆带出了城。他选择了坦然的面对死亡来为自己之前做错的事赎罪,临刑前夕,他不无骄傲的告诉那个日军大佐:“我的妻子怀孕了,我的妻子怀孕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枪声响起的瞬间,他以死亡为代价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角川,在我看来他是影片的主角,也是影片的主要线索。他是屠杀中国人的日本士兵中惟一一个有良心的,也许还有很多。导演通过他来描述南京大屠杀,使我们认为有那样一个日本人并不十分可恨,这也是人性的表现。他杀了人没错,但他的内心是是忑不安的,他知道这是不对的;他知道百合子是为了日本士兵才来到中国的,到他并没有把百合子当成一个猪狗不如的人;他明明看到了姜老师多从卡车上多救了人,他却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但最后姜老师还是被日本军官发现了;当姜老师被拉走的时候,用英文对他说了“杀了我”时,他的善心还是没有办法逃避,他知道姜老师被士兵拉去会失去尊严,所以他答应了姜老师的恳求,让姜老师能够有尊严地死去;当日本士兵在杀死唐天祥时,他背过了身子,不想看到这一幕发生,因为他知道唐天祥是好人,他为了救难民,为了让他人活下来,他选择了留下;最后他放走了小豆子和老赵,也许是他不忍心看着这么小这么可爱的一个孩子就这样被枪毙了,并对着同伴说了一句:“活着比死更艰难吧!” 电影中每一个生命都是脆弱的,无论他富贵贫穷、高低贵贱,随时都会像烟花般消散,我无法想象在这种人间地狱下,人们是怎么样生活的,更确切的说是如何生存的。而这些也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艺术性概括,更为悲哀的是,电影之于现实或许还要含蓄几十倍,只有经历过这场劫难的同胞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苦

楚。【南京南京影评】

还记得影片结束后,我的心很久都无法平息。当我再次看到荧幕上的“南京南京”个字,我想现在的我已经不是那个刚进电影院的我了,陆川导演将一段历史诠释得那么淋漓尽致,令我敬佩不已,而影片的内容更让我刻骨铭心,感慨万分。想想现在的我们又在做些什么。。。浪费时间,每天上网,抱怨上天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困难,甚至到自杀,离家出走的地步。。。现在的我们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或许我们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多么美好。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尽管有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回首自己历史时都没了勇气,那就太可悲了。我们不仅不能忘,还要将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沉重转化成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断前进,逐步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

同时影片也让我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当时正是由于中国的落后才会导致外国列强的欺凌。要想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的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历史重担一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膀上。在21世纪的今天,或许我们不会再看到充满硝烟的战场,它是科技竞争的时代,掌握好科学知识并用之于祖国的建设或许是我们为祖国贡献最好的途径。 让我们牢记惨痛的历史,刻苦学习,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

南京南京影评 第二篇_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陆川的电影《南京!南京!》,我早有所耳闻,但一直没有机会观看,这次刚好借着学习的机会来看了这部电影,了解中国曾经遭受的的劫难。我们现在是一个崇尚娱乐崇尚物质的时代,而陆川的一部《南京!南京!》又让我们想起了很多,电影中的画面让人觉得真实,甚至真实的有几分可怕,但是那还仅仅是电影,是艺术处理过的,很难想像一个真实的南京大屠杀是怎么样的,也不敢去想。

电影的拍摄手法还是比较特别的,首先是用黑白色调,没有用天文数字来告诉我们当年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没有用屠刀和尸山血海展现惨烈,没有用血的鲜红告诉我们中国人死的有多惨,好像有纪实的意味,但又不是,总之从那没有血淋淋的场面给我们展现了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刘烨说:“保不住了,散吧。”那时我的心里只有酸楚,一个民族无力保护自己,而结果只有被无情的践踏。看到人们面对枪炮投降时,看到那些女的为了换得吃的用的和过冬的东西而自愿去做慰安妇时,内心的那份对同胞的感情已无法压制。

德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元凶之一,而在电影中,德国人拉贝收留了很多南京的难民,虽然他是德国人,但他身上丝毫没有那些战争贩子的影子,而他的善行让人敬佩和感激,我想起了白求恩大夫,他们一样,都是人类的善良的使者,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恩人。

《南京!南京!》关于死亡场景很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

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感觉很近,这种真实的氛围有时让人压抑,唐先生的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裸体的女子,倒在日本士兵枪口下的中国军人,普通民众……

电影中,我记住了很多人物,刘烨饰演的的中国军人,范伟饰演的翻译,高圆圆饰演的姜教师,还有那个侵华日军士兵角川正雄,甚至还有几个叫不出来名字的角色,范伟的太太,那个日本的妓女——百合子,难民中的那个中国妓女——小江,还有那对父子等等。对他们我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责备。也许他们都是受害者。

日本军人角川正雄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他和他的日本军队来到中国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中国人。但同时他又是个受害者。对于这场战争,他和慰安妇百合子一样,都是奉命来到中国的无奈牺牲者。

在死前,他对士兵说:“活着比死去更难吧”。对角川正雄来说,死成为一种解脱,不必在军国的职责和人性之间挣扎的最佳选择。陆川导演也借由这个角色完成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人性还原,同时也揭示了整部影片的主题:在人性驱使下的战争才更可悲!

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罪恶的,可是当今的世界人燃战火纷飞,人类自己折磨着自己。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勿忘国耻,只有一个民族团结强大了才不会被欺凌。另一方面和平不是弱者的祈求,而应该是强者的觉醒。

南京南京影评 第三篇_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在这部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中国人民的悲惨遭遇与无畏,以及一些西方人的正义感,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日军飞机轰炸过的南京,一片废墟,令人心痛;小孩子伏在刚刚被杀害的父母身边的景象,惨不忍睹;日军的残暴行径,令人气愤;西方人在日军面前的无畏与正义,令人敬佩;在屠杀进行时,全世界的冷眼旁观令人无奈。当一些亲历者讲到动情之处时,老泪纵横。当那些血腥的照片与录像播放时,我不忍去看...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更令人气愤的是,在这么多铁的事实面前,一些日本人仍然顽固的认为,南京大屠杀完全是一个谎言.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看完电影《南京》,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那段血型而残酷的历史这部纪录片是由几个亲身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几位西方友人以及一些日本老兵的口述和当时的一些记者拍摄的历史影像和照片,真实的再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血腥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看电影,片名叫《南京大屠杀》,看完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南京城,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难民们不知所措的狂奔逃命,哭喊声,惊叫声,和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的面容,更给这城市増添了几分恐慌。此刻,明朝的墙,清朝的庙,还有那五千年的繁荣与辉煌,都在这混浊不清的分不清天和地的世界中晃动,消失。只有那血红的太阳旗在污浊的空气中耀武扬威的飘舞。令人触目惊心的杀戮在街头巷尾进行着。我身临其境般地目睹这场残无人道的大屠杀,心几乎走向崩裂的边缘,心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的愤怒。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30万呀!!!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若大的南京城被死亡的阴云重重笼罩。遭受洗劫的又岂止是一个南京?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这真是中国的耻辱!一个曾经拔萃与世界民族之林的泱泱大国,居然遭到小小日本的百般蹂躏!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落后就要挨打!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华夏大地掀起了革命狂潮!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灵魂和钢强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大地,今天,我们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我们现在只能做的就是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但令人心痛的是,在某些方面与西方及日本比较,我们还多有不及!当年落后就要挨打,如今落后就必遭淘汰。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我们的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知道了圆明园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后,我又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看了圆明园的毁灭,我真有些说不出的感情„„

圆明园里的建筑雄伟壮观,亭台楼阁玲珑剔透,还有许多景点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圆明园里还有许多奇珍异宝。可是那么美的园林,竟在短短的三天内,就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毁掉了。在这三天内,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摧毁下变的不堪入目: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这已经够可恶的了,但是,英法联军为了烧毁罪证,用火把我国花了2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还去当他们的走狗!我觉得英法联军很霸道、野蛮,他们不择手段的毁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烧毁圆明园的最好罪证。

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现在圆明园已经不是以前辉煌的、灿烂的圆明园了,现在的圆明园是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刻将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里。

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学习、交流,就会更加繁荣富强,不会为他人所欺

《南京》观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有故事,这些故事构成历史。”这是犹太大屠杀幸存者、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力•维塞尔的名言。良知凝成的影片,血泪沉淀的历史。影片《南京》是由几个亲身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几位西方友人以及一些日本老兵的口述和当时的一些记者拍摄的历史影像和照片,真实地再现了1937年中国南京那段不堪回首的、血腥的历史。

1937年十月,苦难、愚昧、落后、悲哀、伤痛„所有的这类形容词似乎都能放在当时的中国人头上;抢劫、轰炸、屠杀、强奸、侮辱„„侵华日军的野蛮和残暴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发指、憎恶。

《南京》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它用一篇篇日记,一张张照片,揭示着日军的罪行,记录着中国南京的惨痛历史。影片中有许多照片和短片,其中有一部分是和平人士约翰•马吉在南京国际安全区医院里拍摄的伤者,那些残缺不全的尸体,那些伤痕累累的身躯,一次次冲击着我的视觉。那时的南京,空气中弥漫着血腥,耳边是接连不断的轰炸声,尸体遍地,房屋支离破碎,南京的繁华在短短的几天内消失殆尽,俨然一个人间地狱,百姓生活在极度的恐慌之中。极为讽刺的是,在这么一个惨不忍睹的环境里,日军一面拍摄着所谓的“和平时期”的安详,宣扬着他们带来的美好日子,一面却干着烧杀抢掠的勾当,日本军皇丑恶的本性暴露无疑。也正是这种欺良知的丧失和对事实真相的刻意隐瞒,直至今日,这个国家仍极力否认和抹杀事实的真相。但是,即使在最为动乱,最为恐慌的战争时代,良知与正义也决不会失去自己的使者,拉贝博士、明妮•华群小姐、乔治•菲奇、约翰•马吉等等国际人士就是那个年代的天使,他们为中国同胞们建立起安全区,用自己的能力拯救了近20万的中国百姓。他们的正义和人道主义,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导演Bill Guttentag:这不是一部要宣扬某种情绪的电影,这是一部反战电影。在力求传达真相的同时,《南京》也在给人以最后的希望。

影片中不只一次地提到华小姐,更有人称她就是那个年代的“观音菩萨”,我想这不是没有理由的。她尽自己的全力,保护着南京的妇女儿童们,带着他们穿过战火,穿过险境,到达安全区,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女人,这是一个弱势的群体,虽然她们不曾轰轰烈烈地激战在前线,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她们却有着那份属于她们的特殊勇气。有这样一个情节:日军来到金陵女子学院,要求从中挑100个曾经做过妓女的女人,去充实“慰安所”。华群小姐表示她一个人也不会交出去!日军告诉她,如果给他们一些人,他们可以考虑不再来骚扰这里了。这时,一些姑娘主动站了出来。她们在那一刻的美丽光辉即使是在一句没有影像的旁白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们是在用自己的牺牲来挽救其它无辜的姐妹。不禁让人肃然起劲!

南京大屠杀,是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历史的一个悲伤的旋涡,更是汩汩流动华人血液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耻辱史。我明白这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只能成为历史的记忆。现在的国人,真的要记住历史。有过痛苦的经历,就知道如何去团结,如何去奋进。能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真的是生命的幸运! 重温那段历史,目的是要我们时刻铭记那段历史,要增强我们的爱国热情,并从中反省,从惨痛的历史中吸取教训。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一个国家只有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团结,才能免受外敌的欺凌。因此,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自强不息,励精图治。

《党的女儿》观后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芦沟桥的枪声,日本浪人的狂笑,激发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

观看影片《党的女儿》后,我的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游击队,在半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说,因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她周身每个细胞都浸透了这种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她的身影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

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是啊,爱国主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真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当年赶走侵略者、消灭反动派的血火战斗,我们应用我们青春的热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

没有烈士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的壮举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这正是我们每个今天的中国人所骄傲的。当然,作为炎黄了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熔铸和培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新世纪的少年应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呢?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报效祖国。因此,我必须先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吧!用我们的双肩担当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南京南京影评 第四篇_《南京南京》影评

从《南京!南京!》,看部分国人的民族仇恨和自卑心理

法国著名后现代理论家德里达曾经有过一个比喻。

一个小岛上,有两座监狱。一座用来囚禁曾经伤害过人类的动物,比如疯牛,疯狗。另一座是关押那些曾经烧杀掳掠的囚犯。某日,岛上居民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必须全部离开。那么,该如何处理这两座监狱呢?德里达给出的答案是:放掉所有的动物,处决所有的犯人。放掉动物,是因为他们不具备理智。他们伤害人类是无意识的举动,人类不在了,那他们也就自由了。而那些犯人,却是有理智有灵魂的一群人。处决他们,正是因为对于他们的基本尊重,也就是把他们当做人而给予的惩罚。

陆川一定看过这个故事,而他的《南京!南京!》也正是依据这个原则拍摄的。

可结果却是两极的,有的观众感动叫好,有的观众愤怒骂街。这着实让我们思考,都已经到了这个时代,为何国人还怀着民族仇恨和自卑心理,依然无法站的高点看世界?

有很多评论,说陆川把日军描写的太人性话了,甚至还表现出了他们脆弱怜悯的一面。其实,丑化你的敌人,就是丑化自己。正是以人性的角度去审视日本人,我们才能看到他们的丑恶和战争的残酷。是什么把一个正常人,也许本还有些懦弱害羞的人,变成了杀人机器?如果日本人都是魔鬼,那我们还谴责什么呢?魔鬼是不需要被谴责的,因为他们本来就代表着破坏,黑暗。可日本人不是魔鬼,世界上也没有魔鬼。所以,对于《南京!南京!》这种题材的电影,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南京南京影评】

我们不应怀疑陆川的爱国精神。要知道陆川之前是做过8年军官的,而且是在情报方面。这样的人,对国家无疑是忠诚的。但他与我们的不同就在于他对战争的理解比常人更深一步。拍《南京!南京!》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想要达到如何的效果?如果是为了展现中国人的苦难,中国人被欺负,被虐待。有什么意义?如果一个民族都沉寂在这种自虐的氛围里,那么我们是可悲的。如果是为引起仇恨,数落日本人的罪行,呼吁大家展开东京大屠杀,那我们又与70年前的那群日军有什么不同呢?我们30万同胞流的血又有什么意义?

很多人说日本没像德国一样认错,下跪,都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没有据理力争的原因。说这些话的人往往是天真的。首先德国对犹太人实行的是种族灭绝,而中国和日本却是国家之间的战争。其次,德国在战后被彻底重建,而日本却保留了天皇制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犹太人是西方社会各个国家种族构成的一部分,而且往往是上层部分。如果日本社会上层都是华侨,那小泉早就下跪了。而且,犹太人真的就释怀了吗?两次世界大战对他们的影响,不单单是大屠杀,而且造就了他们强硬的性格。他们的仇恨并没有被释怀,反而转移到了伊斯兰世界。如今的以巴冲突,几次的中东战争,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所以,《南京!南京!》这样的题材既不是自虐,也不是制造仇恨,而是展示战争的恐怖,呼吁和平。这才是陆川真正的用意,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方向。他要做的不是让观众看的泪流满面,也不是让人咬牙切齿,而是出了剧院,站在阳光下,感受到现在的幸福,并在心里说:让战争永远离我们而去吧。而从很多观片的反馈中我们觉得陆川做到了这点。

中国不缺大导演,不缺票房奇迹。缺的是能给人带来深思,给人带来巨大震撼的导演。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人们变的越来越简单粗暴,越来越低级趣味。我们会为一句后现代的古装电影台词笑得前仰后合,我们会因为一个男扮女装而展开辩论,但偏偏不愿体会沉重,不愿深思。也许是百家争鸣把该想的都想完了。现在的中国多处是一个名利场,一个民族主义的海洋。我们有时自大,有时自卑,我们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当别人说中国怎么好,怎么伟大时,我们会沾沾自喜。当别人攻击中国时,我们又会义愤填膺。想想看,当你是世界文豪时,你还会在意一个小学老师说你的作文不好吗?怀着宽厚的心态,站在高处俯视他人,才是一个好的位置,才是一个健康的位置。而《南京!南京!》,正是把国人放在这样一个高位,去俯瞰当时日军的一举一动,如果你无法接受,你依然还需要更加成熟。

陆川的电影有一种力!这种力好比一个黑色巨人,只有模糊的轮廓。你无法真正的看清他,可当他走进你时,你却完全被巨人的力量牵引。他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让你不自觉的恐惧,反思。陆川的电影是有尊严的!它不对这个世界作揖行礼,而是毫无保留的展现这个世界的全部:有美,有善,有丑,有恶,还有那绝大部分的不善不恶,矛盾纠结,这就是人性。陆川很善于用这种纠结和反向思考去叙述复杂的现实。《南京!南京!》中,陆川不想展现伟大,他只想让幸存下来的人,去理解逝者的价值,去好好的活着。

陆川曾经把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学生聚集起来,组成了看片会。据说那些学生看完后是死

一样的沉默。因为这部电影里的日本人,就是他们心中的日本人。全片没有任何丑化日本的东西,所以让日本留学生不得不重新考虑:就是日本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这段历史,这不是单纯的宣传力度问题或政府刻意隐瞒,而是人性本身的抗拒。如果你杀了人,你强奸了人,除非你心理变态,当然不愿回看自己当时的举动。日本人不是心理变态,他们部分人是善良的,所以他们也不愿意主动去看那些会折磨自己,伤害自己的东西。外国导演的《拉贝尔日记》就没能在日本上映,因为其中的描述是日本人不能接受的残忍。

细看现在的口水战,那些号称爱国学者,文学斗士的人,多数都是抱着丑化日军,展现残忍屠杀的心态。现时代看来,这些人的心灵,还幼稚的无法想象。他们对日军的概念,还停留在地雷战中裹着花头巾偷地雷的时代,两撇小胡子,张口“巴嘎”,必口“花姑娘”。这样脸谱化的人物,就算我们信,外国人信吗?口口声声说陆川浪费了教育他国的机会,如果陆川真拍成了地雷战,那才是白白浪费了机会,而且给世界制造了一个黑暗无比的笑话。所以,陆川并没有美化日本人,他只是还给了他们人性。

日军本来就是一群普通人,他们也会饿,也会想家。但正是这些普通人,却造成了惨绝人寰的悲剧。所以,我们要理解陆川的用意,理解什么叫做真实的力量,理解什么叫做惩罚只给有理智的人。如果只有满脑子的仇恨,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才是无知。没有人希望看到自己的民族被屠杀被残虐的画面。如果一个民族只靠这些画面去博取别人的同情,那才是可耻,才是可笑。对于残酷画面的描写,不能没有,但决不能多,这不但不利于教育那些还未成年的孩子,更不利于日本人去接受。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很多人希望《南京!南京!》能在日本上映,陆川也有这样的愿望。但上映了又如何?看电影是一种娱乐,你会花钱买罪受吗?答案是否定的。德国人可以说集中营那些事都是纳粹干的,不是我们德国人,但日本人却找不到这样的借口,所以他们只能选择逃避。一个民族想要强迫的去教育另一个民族是幼稚的。因为民族具有根源性,是永远不会被改变的东西。就好比犹太人聪明,德国人精细,日本这个民族是一个菊与刀的民族。这两种东西是他们民族最根源性的东西。而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有耐力的民族,这也注定我们更能忍受苦难,也拥有难以想象的毅力。正是这种耐性,让中国的文明延续至今。对于这样的我们,不需要另一个民族对我们道歉,更不需要另一个民族向我们下跪。

现在,我们不但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也看到了中国的不足。民智已开,大部分的民众学

会了理性客观的看待问题。但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的人,还怀着畸形,自卑的心理。感情脆弱的不能惊得起一点风浪,仇恨淤积的腐烂发臭。中国不会亡!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民族仇恨和自卑心理吗?醒醒吧,睁开眼看看现在的世界!

南京南京影评 第五篇_南京南京!影片观后感

观后感

——《南京!南京!》 观看完影片,联系到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不禁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曲,日军很快便占领了上海,直逼南京。此时,中国政府已经撤离,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日军的残忍和暴戾,亦看到了那些仍然顽强抵抗的中国士兵的坚守。在日军的铁骑之下,延续千年的古城墙终于敞开大门。城内的战斗却依然继续着,连脸上尚透着稚气的孩子也拿起枪,尽己所能,与日军战斗。当队长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短暂的沉默,没有更多言语,所有人却仍然回到自己的位置,整理枪支,准备下一场战斗,纵使他们知道,也许这将是他们最后的战斗,他们也依然用坦然的态度去面对死亡,面对数不清的敌人,面对坦克和炮弹炸起的漫天尘土。 占领南京之后,日寇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枪杀、活埋、火焚,用尽了所有残忍的手段,约30万中国平民遇害。他们甚至公然闯入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强暴妇女,烧杀抢虐。 面对残忍的日寇,人性的弱点得到了集中体现。顺子抛下战友独自一人逃生,唐先生为了救家人而出卖了安全区里的军人„„但是更多中国人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高贵的姿态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中国的女人们,用她们的身躯拯救着隐藏在难民营的男人;被俘的士兵,在临刑前高喊着“中国不会亡”;拉贝先生冒险留在安全区,保护难民,并尽全力与日军周旋;姜老师不顾危险多次从日军手上救出难民,最终牺牲;唐先生最终决定让幸存的军人获得逃生的机会,自己则从容面对死亡;即使是日本人,即使面对的只是别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难以逃避自身的灵魂震荡甚至拷问,角川把两名中国幸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后举枪自杀。

透过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战争中不屈的人格和人性的光辉。在背后则是爱国的主旋律和基调,忘记国耻等于背叛。逝者用生命守护的东西绝不应在历史的风沙中埋没。当南京大屠杀的那段历史渐行渐远之时,我们更应该将过去的悲痛化为现在的力量,为中华之崛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南京南京影评 第六篇_南京南京影评

1) 确定某一战争题材的小说文本或者电影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某种批评理论,对作品进行分析读解。基本概念清晰、具体例证分析详细;原则上要求用英文写作,1000字左右。

《南京南京》影评

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国家举行了盛大的纪念仪式,举国上下除享受了一场整齐化一的“分列式”视听盛宴外,还引发了裁军方案全民大猜想,同时抗战胜利节假日的安排,似乎转移了人们对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罪行的记忆,人们更多的是策划着三天小长假的游玩。当下的“抗日神剧”更是以荒诞、戏谑的手法博人眼球,然而广电总局却对此不作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翻开历史,我们更需要以史为鉴,不再让悲剧重演。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画面比数据和文字更能直观的传达信息。电影是最能直接再现当年那场战争的血腥与残酷的方式,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正是一部值得观看的抗日题材电影。“如果在一代又一代人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战争以后,人们已经对战争十分了解的话,应该懂得战争的武器会改变,但是战争的残酷和非人道本质不会改变”。

南京的劫难依旧是战争史上最恶名昭著的罪行之一,二战期间,日军攻陷中国旧都南京后,劫难于1937年底至1938年初持续数周。日军入城后,持续对生灵施以暴行:劫掠,奸淫,并对战俘和平民肆意处决,或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屠杀。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永远的伤痛,而如何恰当的表述出来则需要一定功力。

影片像章回小说一样渐次展开,每一章的人物在结束时或者会死去,或者会为生存付出巨大代价。影片刻意放弃了宏观的表达角度,没有从整体上给予这一事件一个清晰的表述。没有出现双方的高级将领,甚至没有高级官员,没有关于事件背景和国际环境的描述,没有关于屠杀的前因后果的整体说明,而是把视角直接放到了一个一个普通的人,导演想用这种角度,把观众直接带入南京难民的心理环境,和他们一起感受不可知的恐惧。

当南京城已经被占领,只剩下陆剑雄(刘烨饰)领导的一个小分队还在继续抵抗,开篇的战斗以破败的城池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效果。然而终究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时陆剑雄悲情的说出:“散了吧”,预示着灾难的降临。影片此时给了陆剑雄许多近景特写,以描绘其内心的复杂情感,营造出肃杀的气氛,为后续的日

军残暴行径埋下伏笔。

当角川随一支小分队进入一栋挤满中国人的房子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眼神游离的国人不敢反抗也无法反抗,他们自觉举起了双手;而手中持有武器的日本兵在人群中却也同样恐慌。而当手中有武器的人感恐慌后,他们必然会用最直接的方式立刻消除这种恐慌,于是,机枪扫杀、刺刀见红、万人坑、沉海等暴行自然也就出现了。

影片的一大亮点是从侵略者的角度对南京大屠杀进行描述,中泉英雄饰演的角川正雄正是本片细节描述的一个切入点。作者试图利用角川的自我救赎从另一方面来刻画人们对战争的反思。角川善的一面同其他日本军人兽性的一面形成强烈的反差,刻画的战争对交战双方都是残忍的。角川将姜淑云(高圆圆饰)射杀,帮其解脱时姜淑云的戏份就此结束,他是无数英勇抗争的中国知识女性的代表,代表了不屈的意志。而范伟饰演的唐天祥则是深处乱世跪着做人的中国人的写照,最后他面对死亡的不惧,表现了不愿跪着死的骨气。整部影片深沉,有内涵。

但是影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战争场景太过单一,残垣断壁被反复应用于电影的各个时段中。对角川的刻画太单调,太频繁,太多镜头围绕他的面容和目光转动,以此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并且无形中令其贴近了观众,无形中有扭曲正反的效果。对侵略者的同情显然不应该是和平年代的人们进行无病呻吟的素材。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对于事物的善恶判决应该从概率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因此,不能简单的将角川本人的悔悟等同于整个日本民族的悔悟。

总的来说,影片未站在评判的姿态、未采取说教的形式激发观众的民族仇恨,同时用细腻的镜头描述小人物的内心真实感受,对于人们铭记历史,不忘屈辱具有正面的作用。

南京南京影评 第七篇_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 共3篇

【南京南京影评】

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共创和平【南京南京影评】

——观《南京!南京!》有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纵火烧毁,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数据显示,有30万中国人徒遭杀戮,遭受迫害幸存的人数不详。这就是震惊世界历史、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它是中国近代苦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中华民族烙上了永远不可抹灭了印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不可抹灭的伤痛。

《南京!南京!》就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的大型史实纪录电影,看了这部电影,我感慨颇多。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曾无数次听过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行,看过抗日战争的鸿篇巨著,“南京大屠杀”也是历史教科书上的重要篇章,但那些只能算作耳闻,不是目睹。

看过了《南京!南京!》,我才从心底里感受到了悲痛和震撼。浓烈的销烟中,日本士兵披甲端枪、手持刺刀踏过残垣断壁的中山门;断肢残臂和赤裸的尸体铺满了街道城区;令人不寒而栗的人头首级堆积起小山,布满路边河岸;机枪扫射、挖坑活埋、刺刀刺杀、浇油火烧,无不用尽惨无人道之其极……德国纳粹还是建集中营,关着门秘密屠杀犹太人,

而侵华日军完全是公开地、毫无人性地种族灭绝。

两个多小时的片子看不到一滴鲜血,然而却能让人感受到那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惨状。电影中每一个生命都是脆弱的,无论他富贵贫穷、高低贵贱,随时都会像烟花般消散,我无法想象在这种人间地狱下,人们是怎么样生活的,更确切的说是如何生存的。而这些也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艺术性概括,更为悲哀的是,电影之于现实或许还要含蓄几十倍,只有经历过这场劫难的同胞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苦楚。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来自无数革命先烈的不屈奋战,来自无数中华同胞的鲜红躯体,来自无数铮铮铁骨的坚毅脊梁,是他们用誓言、鲜血和生命讴歌了峥嵘岁月的苦痛罹难,谱写了中华儿女的不朽篇章,铸就了民族崛起的盛世辉煌。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牢牢记住,尽管有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回首自己历史时都没了勇气,那就太可悲了。我们不仅不能忘,还要将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沉重转化成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断前进,逐步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只有通过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让祖国真正强大起来,才有能力不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带给我们这段惨痛历史

的不仅仅是民族的衰弱,更是无情的战争。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不仅仅是受害者,还有侵略者。日本士兵的行为纵然不可饶恕,但是帝国主义思想、军国主义思维以及战争的无情和残酷,已经让他们的人格发生了扭曲、人性受到的摧残,他们已然是魔鬼般的存在。正如约翰〃拉贝,虽然他是二战胜利方的国民,他完全可以不去理会中国受害百姓的苦难,甚至可以雪上加霜,但他却在追求胜利和悲悯死难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尴尬生存,最终因罹患疾病不医而终,难逃命运的丧钟。

作为21世纪的新生态,我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们必须刻苦学习知识、树立全局观念,不仅仅为了祖国强大、民族富强,更要为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创造“地球村”模式的统一发展空间,谋求全世界人们的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活着比死更艰难,珍惜生活,把握人生

——观“南京,南京”有感

2009年5月8日,应系党支部的号召和响应“改革开放六十周年”的系列爱国活动,我们学生党支部成员去了番禺电影院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这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电影,有人唾骂也有人赞赏,,有人为此落泪也有人无动于衷。而我看过后第一反应是我必须问问老师,为什么要带我们看这样的电影,为什么让我的心一直揪着,眼泪一直流,一直难过„„过后冷静想想,这或许就是老师想要的结果,因为我们觉悟了。

“南京,南京”,反应的是1937年日本进驻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或许电影对真实还有所保留,但是这已足够了,足够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争悲惨的生活,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当时的南京是我们的首都,我们的战争装备足于让日本人瞠目结舌!大量的德械装备,所配属的坦克在质量上远远胜于日本的铁皮坦克,还有数不清的弹药军械!可是影片的开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日军枕戈待旦,全身凝住,而城里是到处逃跑的百姓,挹江门下是仅剩不多的战士们在堵住城门,陆剑雄带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20794/

推荐访问:电影南京南京影评 南京南京影评豆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