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阅读题 > 青田话童瑶

青田话童瑶

时间:2017-11-29   来源:阅读题   点击:

【www.gbppp.com--阅读题】

青田话童瑶 第一篇_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 二 单 元

1. 山青青

教学目标

1认识“鸣、声”等六个生字,会写“叫、苗”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生活引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师:谁能说说自己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畅所欲言)

二、揭示课题。《山青青》

生: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山水雨田鸟鸣叫声苗草蒙

2、指名拼读,并说识记方法。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去掉音节再指读、齐读。

5、用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造句。

6、读课文。

A、指名读 B、齐读

四、学习儿歌,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山青青”的美。

1、指读儿歌,说说儿歌写了几句话?儿歌写了那些景物?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山水鸟树草花苗田风雨

2、这里的景色美不美?谁能把课文的美读出来。(指名读)

3、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还有一声声的鸟叫。两句话对比读 读 体会有什么不同。

A、“山青,水青,鸟儿鸣叫一声。”

B、“山青青,水青青,鸟儿鸣叫一声声。”

师:叠词的运用,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更突出了这个地方的山水之美,鸟叫之欢,鸟儿之多。

4、树是绿的,草也是绿的,在这满目绿色之中五颜六色的山花也探出了小脑袋,露出了张张笑脸。

请同学们笑一笑,大家互相看一看,同学们的笑可以说是笑盈盈。

5、指名读第二句话。(读出景色的美)

6、苗是绿的,田也是绿的,一切都被那蒙蒙的春风春雨吹绿了、

染绿了。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体会“绿蒙蒙”的意思。

7、指名读第三句话。(读出景物的美)

五、读儿歌,让学生尽情享受山水的美。

1、教师按板书内容引读。

2、指名读、齐读。

3、男、女生对读。

4、用拍手的形式朗读。

5、背诵课文。

A、指名背 B、全班齐背

六、总结课文

山青、水青、树青、草青、苗青、田青、鸟儿欢叫,花儿欢笑,这一切,沐浴在蒙蒙的春风春雨中。诗歌从颜色美:青青的世界,声音美:鸟儿鸣叫一声声,形态美:山花朵朵笑盈盈,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意图。

七、大胆想象,感悟内容。、

1、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读课文,听完后,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这么美的景色你们不想画一画吗?除了课本上的内容,你们还可以画那些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小蝴蝶、小蜜峰、小青蛙、小蝌蚪„„)快快拿起你们的画笔画一画吧。

第二课时

2.小树谣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录音机、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展示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的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

4、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5、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小组合作,轮读课文。

7、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1)、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

(3)、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

4、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

3、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有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

4、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1、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2、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

3、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青田话童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 春 烟 散 学 忙 儿 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

青田话童瑶 第二篇_青田县简介

青田县简介

行政区划 城市荣誉

基本介绍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是丽水市东大门。县建于公元711年,因县城北隅山麓水田盛产青芝而得名,故又名芝田。全县总人口33.65万,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8.3度。年降水量1747毫米。境内山峦起伏、溪谷纵横,奇山异景不胜枚举,素有“浙南漓江”之称的瓯江穿境而过,秀丽万千。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青田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 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面积: 人口: 著名景点: 火车站: 车牌代码: 交通: 区划代码: 交通

青田县 Qingtian

浙江省丽水市

10个镇,1个管委会,21个乡

鹤城镇鹤城东路109号

0578 323900

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

2493平方千米

33.65万

千丝岩景区,石门洞

青田火车站

浙K

金丽温高速、330国道

331121

航空:离温州机场60公里

铁路:青田火车站是金温铁路公司所辖的三等客、货运站 公路:330国道及复线贯穿全境、金丽温高速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田县隶属温州专区。1963年5月改属丽水地区。2000年7月,丽水撤地设市,青田县隶属丽水市。

青田县辖鹤城街道、瓯南街道、油竹街道、山口镇、温溪镇、东源镇、船寮镇、北山镇、海口镇、腊口镇、高湖镇、仁庄镇、章村乡、舒桥乡、贵岙乡、石溪乡、小舟山乡、祯埠乡、祯旺乡、万山乡、黄垟乡、季宅乡、海溪乡、高市乡、巨浦乡、万阜乡、汤垟乡、方山乡、吴坑乡、仁宫乡、章旦乡、阜山乡、岭根乡。

人口概况

一、全县常住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为33654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61062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4520人,下降6.79%,年平均下降0.68%。

二、家庭户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15546户,家庭户人口为31073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9人。

三、性别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4912人,占51.97%;女性人口为161630人,占48.03%。

四、年龄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6460人,占19.75%;15-59岁人口为209602人,占62.28%;60岁及以上人口为60480人,占17.9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3883人,占13.04%。

五、城乡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45077人,占43.1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91465人,占56.89%。

青田话童瑶 第三篇_青田县小学五年级语文素养发展期末评价测题

青田县小学五年级语文素养发展期末评价测题

学校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书写台(共5分)

]

一、抄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写得正确、端正、匀称。(5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练兵场(共35分)

一、拼音写汉字。(共2分)

xiáyùnzhānshà

无() ()含()仰大()

二、字词。(共13分)

1、按查字典要求填空。(共4分)

“归”按音序查字法查音序(),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归”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返回;B、还给;C、趋向;D、由谁负责;E、归并、合并 “完璧归赵”中的“归”应取()种解释。

“千条河流归大海”中的“归”应取()种解释。

“他是位归国华侨”中的“归”应取()种解释。

“经过讨论,大家的意见归于一致了”中的“归”应取()种解释。

2、巧填动物名,把成语补充完整。(共6分)

()目寸光()吞()咽()腾()跃

()急跳墙()()不宁( )立()群

3、在括号里写上恰当的“mò”字。(共3分)

()汁寂()沉()不语

淹()()尾闲人()入

三、句子。(共8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2分)

A、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事。

B、《养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C、雨点像一个个铁球落下来,砸得房顶上劈劈啪啪地响。

D、石门洞的春天是美丽的。

2、按要求写或改写句子。(共6分)

(1)、溪水淙淙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说大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填空。(共12分)

1、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请你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

①描写冬天雪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达深厚友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也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格言、谚语吧。请你按要求填空。(每小题1分)

①劝告他人要珍惜时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鼓励他人要勤奋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你也一定看了不少的课外书吧。请你按要求填空。

①请你写出我国的四大名著:《》、《》、《》和《》。(4分)

②请你写出课外看到的两个成语故事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攻堡垒(共30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文后作业。

第一垒:《春》(节选)

鸟儿将巢安在()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的喉咙,唱出()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地响着。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2、“应和”一词正确的读音是()(1分)

A.yìnghãB.yìnghâC.yīnghãD.yīnghâ

3、这段话通过对___________的鸣叫声和牧童的_____________声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生气盎然的________________图。(共3分)

4、朗读这段话的正确方法是()(1分)

A、语速中等,语调平缓B、语调轻松,语速稍快,读出欣喜之情

C、语速要快,读出气势

第二垒:《三个和尚》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住在山上一座庙宇,他勤快地到山下的小河里挑水,自己喝够了,就往菩萨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虽然都要水,却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有水而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庙宇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一起争先恐后挑水救火,小和尚忙得满头大汗;瘦和尚累得精疲力竭;胖和尚喘得上气不接下气。这场大火很快就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什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5分)

争执()勤快()危急()

2、“争先恐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把文中用“___”画出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共5.5)

(1)第1自然段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和尚______水吃,两个和尚______水吃,三个和尚________。”(1.5分)

(2)第1自然段可以分成3层。在层与层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词语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3)阅读这篇短文能让人们意识到合作共事时不能______________,必须_____________。(2分)

第三垒:《错误的寓言》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蚂蚁劝蝉该为冬天做一些储备了,蝉总是说:“等我唱完歌再说。”冬天来了,蝉连一点儿粮食也没有。结果,蝉在饥寒交迫中,死了„„

这个寓言是错误的,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所说的刚刚相反。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竟然依然悄然)很舒服,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它只要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钻通柔滑的树皮,刺穿饮之不竭的“树井”,它就可饮个饱了。

当然,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树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抢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玫瑰虫等,而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盗”,(竟然依然悄然)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依然悄然竟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好好读文章,体会词语的不同用法,请你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打上“√”。(3分)

2、你知道下面几个标点的作用吗?请选择相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2分)

(1)、“它只要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这里的破折号作用是:()

A、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B、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2)、文中的“歌唱家”、“罪犯”的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B、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C、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3、把下面这句话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2分)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寓言相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错误的寓言》中其实含有两个寓言故事,哪句话在这两个故事中起了承上起下的作用?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来。(2分)

5、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横线上补上结尾。(4分)

习作关(共30分)

口语交际关:(5分)

根据情境请你设计一组对话。

王晓华上课时突然晕倒了。老师和同学急忙把他送到学校医务室。班主任请小力打个电话告诉王晓华的家长。下面,电话已经接通,假如你是小力,请你接着往下说。

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田话童瑶】

习作展示关:(25分)

1、《我喜欢这样的老师》

2、《一____________》

在生活中,一杯茶、一本书、一张照片、一张贺卡、一束鲜花„„往往包含着一个故事。它可能反映生活中的友情、师生情„„请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从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来写,注意要写出真情实感。 ②、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③、字数在400字左右。

青田话童瑶 第四篇_青田中学高三期末考试语文

青田中学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别出机杼(shū) 鞭辟入里(pì) 稗官野史(bài) ...

B.鳞次栉比(zhì) 奴颜婢膝(bì) 以儆效尤(jǐng) ...

C.觥筹交错(gōng) 喑呜叱咤(chà) 瞠目结舌(chēng) ...

D.纵横捭阖(bǎi) 相形见绌(zhuō) 鬼域伎俩(yù) ...

2.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A.暴风骤雨 暴殄天物 一暴十寒 B.如履薄水 日薄西山 妄自菲.....

薄 .

C.和衷共济 和颜悦色 曲高和寡 D.将计就计 将功赎罪 挈妇将......

3.给下列加点的容易误读的形声字注音。

(1)纨袴( ) (2)内讧( ) (3)箴言( ) ...

(4)桎梏( ) (5)鞭笞( ) (6)庇护( ) ...

(7)徜徉( ) (8)纶巾( ) (9)联袂( ) ...

(10)咯血( ) (11)皈依( ) (12)龋齿( )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这次意外事故,万松路人民医院至邮电大楼这一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

两个小时。

B.但是,遗憾得很,我们至今还极其罕见这样的著作问世。

C.红星针织厂上半年的销售额直线攀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差别非常悬殊,令同

行刮目相看。

D.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队伍的壮大,网络用语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_____________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

会应用,______________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______________国家通

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A.促进 管理 支持 B.支持 管理 促进

C.管理 支持 促进 D.管理 促进 支持

6.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的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

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

己赖以生存的______________,地球伤痕累累,公害却频频发生,______________,人

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天空、河流和大地 “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沃野、蓝天和长河 “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土壤、水源和空气 “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空气、水源和土壤 “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7.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经传”意思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步”,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D.“问焉以资切磋”的意思是共同研究。古人把铁器、铜器磨制成器物,叫“切磋”。

8.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虚词与例句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1)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贻之

(2)例句:舍问,其奚决焉( )

A.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B.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C.其皆出于此乎? D.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

好也

(3)例句: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

A.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 B.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乃出图书,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

(4)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则群聚而笑之

(5)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师不必贤于弟子

(6)例句: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

A.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B.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

C.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D.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9.下列各句词语中都含有“意动用法”的一组是( )

(1)孔文子不耻下问 (2)此唯师心自用耳 (3)问之人以穷其短 (4)

是故贵可以问贱

(5)是己而非人 (6)夫子贤之 (7)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

言论

A.(1)(2)(3)(7) B.(3)(4)(6)(7)

C.(1)(2)(5)(6) D.(3)(5)(6)(7)

10.阅读小诗《红叶》,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

A.前两句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从这个图景中

看不出诗人明显的爱憎。

B.诗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并点明对此景有独特的感受。

C.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绿色的生命有热血”,即赋予绿色以生命、和平、

蓬勃生长之意。

D.诗的末句虚实兼备,既写了树叶经霜变红的事实,也喻指作者经受了风吹雨打、【青田话童瑶】

霜欺雪压的考验。

1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注]:醅(pēi),没过滤的酒。

A.首联从户外景色着笔,描绘出绿水环绕、群鸥飞舞的秀丽景色,盎然春意中隐

含着诗人的孤寂之感。

B.颔联是说由于很久没有客来,花木丛中的小路久没打扫,今日为迎客至才打开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97166/

推荐访问:青田话与丽水话 青田话歌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