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人文百科 > 在我国政党制度是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而不是西方的政党相互倾轧、政权更

在我国政党制度是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而不是西方的政党相互倾轧、政权更

时间:2017-08-28   来源:人文百科   点击:

【www.gbppp.com--人文百科】

在我国政党制度是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而不是西方的政党相互倾轧、政权更 第一篇_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的政党制度

建筑学院 苏玉武 2011307020101

中国政党制度是什么?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政党制度呢?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项制度,既合乎时代发展潮流,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这样的政党制度有什么好处呢?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政治参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

(2)利益表达。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存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能够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关系,照顾同盟者利益,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3)社会整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政治制度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下,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民主党派,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和组织社会沿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4)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上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工作。

(5)维护稳定。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这一制度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参与,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呢?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维

护中国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是把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证。这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政治共识。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在要求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决定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形成了亲密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具有丰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这种监督是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更需要来自民主党派的监督。

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各民主党派充分运用人民政协的各种协商方式,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对各民主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民主监督。各民主党派运用政协视察、大会发言或以其他形式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深入参政议政。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成员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走过了58年的光辉历程。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日益发展,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也将不断发展。坚持和完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建国60年而已,相对发达的欧洲美国是一个新生国家,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多口杂,需要以一个政党为主的领导,才能够维持稳定,我们的国家还很年轻,但最有朝气,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团结一致,上下同心,任何国家或者集团都不敢小视有着13亿人民的中国,从建国每年8%的GDP高速增长,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祝愿国家越来越强。

在我国政党制度是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而不是西方的政党相互倾轧、政权更 第二篇_中国政党制度的概念和解释

1.中国政党制度的概念和解释

政治参与。

①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开辟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

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③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

利益表达。

①中国人口众多,存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

②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

③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④能够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关系,照顾同盟者利益,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整合。

①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政治制度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②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

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下,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和组织社会沿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民主监督。

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 ②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反映社会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多方面的党外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工作。

维护稳定。

①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②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参与,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中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第一,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①它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又通过多党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整合各方面的积极性;

②它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资源,又通过政党体系动员人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③它既为社会经济发展设计发展战略,又通过意识形态整合全社会各种资源,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统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实现高效率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我国政党制度是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而不是西方的政党相互倾轧、政权更】

第二,能够推进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设,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①能够整合并消除各政治派别,形成政治共识,使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具有深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②进一步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效地组织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这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所在。

第三,能够更好地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①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以自身广泛的社会基础、组织构成和代表性为特征。

②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畅通了利益表达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③有利于充分反映意见,广泛集中民智,有利于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四,能够有效整合社会政治资源,应对各种挑战。

①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建的政党,组织网络遍布于整个中国社会,组织严密,运转灵活高效。既有能力开发和整合全社会政治资源,又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②各民主党派也都存在着相应的组织机构,它们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政策选择的互动优势,这不仅是动员政治资源的有效体制,而且也是巨大的政治资源。

③这一制度能将各种异质的政治资源、利益和要求联结起来,有能力应对来自于国内或国际的各种复杂而多维的挑战。

第五,能够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认同和强大的凝聚力,保证了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格局的稳定。从根本上避免了多党制有可能造成的政治上的不稳定现象。

②具有吸纳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政治的能力,为社会政治参与提供制度化的组织、程序和途径。 ③保证了各阶层、群体和政党参与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现了现代政治体系政策选择的互动优势,从根本上提供了政治稳定的条件。

总结: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特点和优点,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坚持和完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同时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政党制度模式。

3.中国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在中国没有生存的土壤,不会给中国带来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西方多党制和议会制在中国根本行不通。民国初年出现了多元的政党体制,形成了“四党、三派、两阵营”的政党格局。多党制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稳定繁荣,而是无休止的军阀混战、割据,民不聊生。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尝试议会制和多党制实践的彻底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决定了一党专政在中国同样是行不通的,注定要被时代和中国人民所抛弃。

蒋介石独揽国家一切权力,推行“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实行一党专制。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导致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崩溃和军事上的溃败。历史实事证明,一党专政在中国行不通。

第三,在中国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项制度孕育于民主革命时期,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社会巨大的政治变革共生,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和考验中发展。它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共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适合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是一种能够反映不同阶层、不同集团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在全国人民利益一致基础上以协调求统一的政党制度。

总结: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要归于失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项制度,既合乎时代发展潮流,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4.当代中国政党制度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探讨我国政党政治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洞察世界范围内政党政治发展的新趋势,为中国的政治形势准确定位,透析影响我国政党政治的客观因素,应对当前我国政党政治所面临的来自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挑战。

一、应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挑战。

冷战结束后,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我国长期面临着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领域渗透的压力。他们企图在我国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这使我国政党政治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在世界政党政治区域化、国际化的影响下,如何从理论上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优越性,并依靠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民主改革来推进和巩固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发展的新课题。应对来自政治多极化的挑战,还需要执政党扩大党际交往的范围,增强自身在国际政坛上的影响力,通过与国外政党进行交流,了解世界各国政治体制的变迁,总结国外政党政治的成败经验,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借鉴。

二、应对来自经济体制转型的挑战。

我国正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党政官员腐败现象滋生;“钱权政治”使选举失效;“数字政绩”引发群众对当权者产生信任危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潜规则,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陷入困境等等。为应对挑战,要求提高国家能力。在汲取财政能力方面,需要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关系。在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方面,需要调整所有制结构,适度调节公有制经济成份和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所占的比例,刺激市场,规范竞争。

三、应对来自社会结构变迁的挑战。

民众对政治参与的渴求日渐加深;有着共同利益的人们结成社会团体;民间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他们都在以某种渠道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意愿,并希望引起政府的关注。为应对挑战,执政党要探索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扩大现有政党制度对社会各阶层力量的融合,更好地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意愿,并通过一种合法有序的制度安排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不仅成为政治上的主人,也要成为经济和社会的主人。

四、应对政治体制变革的挑战。

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政治民主化是一个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中国的政党体制既要强化党内的权力约束机制,又要加强社会权力以及参政党对于执政党的监督和制约。具体而言,就是发展党内民主与主动强化社会权力、以及参政党的监督职能,就党外的监督而言,应努力培育公民社会,营造公民政治参与的文化氛围,逐步扩展基层民主政治的深度和范围。参政党应以“参政”为基础,“监督”为根本。

五、应对港澳台政党政治的挑战。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针对祖国大陆范围内的中国共产党和八大民主党派而言的。但是,中国的政党制度面临着如何与一国两制进行衔接的问题。这种衔接不仅有概念上的包容,更要有制度上的设计。因此,在民主政治的具体运作过程中采取何种选举形式、是否吸收一些特别行政区的其他爱国政党参与到政治协商会议,都是值得探讨的以合理的民主政治形式和运作机制来推动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

5.当代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趋势

1. 世界政党格局呈现多元化和分散化。

①在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的一党制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多党合作制转变为多党议会民主制。 ②在发展中国家,由军人政权、一党制或一党独大制转向多党制。

③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传统大党,特别是执政党力量进一步削弱,政党格局趋于分散化。

2. 世界政党政治日益区域化、国际化。

①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政党的国际化倾向也日趋发展。

②一些意识形态相同的政党组成了国际性、区域性的跨国政党组织。

③从国际上看,世界性的政党组织有社会党国际、基民党国际、自由党国际、保守党国际等四大政党国际。从地区来看,政党的区域化趋势在各大洲都有表现,其中欧洲最典型。

3. 传统左、右翼政党趋向“中间化”。

①传统上,左翼是指代表社会中下阶层利益的政党,经济上主张建立“大政府”,强调国家干预市场和提供福利保障,政治上赞成变革;

②右翼则是企业家和资本家等上层社会的代言人,经济上提倡竞争、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权,主张发挥自由市场本身的作用,减少国家干预;在政治上态度保守,反对社会变革。

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左右两极政党格局正逐渐向中左、中右两极对垒的方向演进。左翼政党向中间靠近,右翼政党向温和方向倾斜,究其根源是左右翼政党都在调整内外政策,趋向务实,结果是左右翼政党之间的差异缩小、政策趋同。

4. 发达国家政党出现“全民化’。

① 随着当今社会阶级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和平、生态运动等新的社会运动的兴起,传统政党逐渐阶级政党向“全民化”方向发展,即没有固定的社会分层,成员构成极其复杂,趋向“全民化”。

② 所谓的“全民化”,其实是体现了一种政治思想的变更,是传统政党试图迎合新时代的利益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反映。

5. 政党运作方式的“信息化”。

①现代科技的发展引起了政党运作方式的深刻变化。世界各国政党日益重视通过信息手段来塑造政党形象,利用媒体获得媒介效应,以宣扬本党主张、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

②大众传媒在政治领域中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充当选举工具,这样媒体对政党的影响最突出地表现在竞选上。媒体对于政党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炒作媒体形象提高政党候选人的社会声望;二是搞民意测验,调查候选人的弱点及选民的倾向,使政党及时作补救宣传。 1

6.简述政党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并领导一定阶级或阶层为夺取或维持国家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

特征:

① 都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以及为实现纲领而制定的行动路线和政治策略

拥有一定的政治纲领,这是政党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一个主要标志。它集中反映了政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意志。

② 都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这个政治目标就是为本阶级争取和实现对国家生活的统治权。在争得统治权之后,就是巩固其统治,干预和影响国家生活的内容、任务、方式和政策,以便维护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

③ 都具有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

组织是政党的存在形式,一般政党都按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机构,并以成文或不成文的组织纪律来维系这一宝塔型的组织系统。政党通常也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领导核心,都有一批具有政治经验、斗争艺术和组织才能的政治人物来充当党的领袖。

④ 都有一定的组织纪律

组织纪律是政党开展活动的组织保证,它的内容和形式是由政党的性质决定的。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通常用来控制竞选。把党员变成投票和表决的工具;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

是以保持党的组织上的统一和巩固,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政治上的统一和团结为目的的。

⑤ 都有一定数量的党员

党员是政党的组织基础,也是政党赖以实现其政治纲领和政治统治的工具和保证。任何政党若要履行一定的政治功能,发挥一定的政治影响,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都离不开广大党员的积极参与和辛勤工作。所以,党员是政党借以实现其政治纲领的主要力量来源。

7.如何理解政党的政治功能

政党是阶级利益冲突发展到近代的产物,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和阶级利益的领导者,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①任何阶级都有自己特定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但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往往是分散的、肤浅的和多变的。 ②政党则以自己的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使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理论化、集中化、政治化、深刻化、明

确化,从而有效地凝聚着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第二、集合和发展阶级的政治力量

① 政党凝聚着本阶级的政治精华和中坚力量,是本阶级成员的政治代表,更是本阶级的政治领导者和组织者。

此外,阶级利益的实现并非仅靠政党自身可以完成的。

② 因此,任何政党必须动员和组织本阶级的政治力量,同时争取其它阶级的同盟者的支持和拥护,最大限度

地壮大本阶级的政治力量。

第三、 领导或影响国家政治生活

①政党在没有取得政权时,往往通过制定的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合法或非法的、和平或暴力的、议会内和议会外的政治斗争来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②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就会以执政党的身份,控制和监督国家政治权力,并把自己的政治方针政策转变为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以国家权力向社会推行。政党还以派遣党员担任国家要职,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等方式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进程。

第四、 培养和选拔阶级的政治精英

① 政党不仅聚集着本阶级的政治精英和中坚分子,而且还以特定的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创造着特定的政治文

化氛围,并在这个氛围中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强化党员为本阶级奋斗的政治意识和精神,培养党员的实际政治能力。

② 正是政党,为本阶级培养和准备着政治骨干分子,并通过他们率领本阶级来实现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目标,

完成本阶级的历史使命。

第五、 影响和参与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① 在当代,政党不仅仅是国内政治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力量。

已成为国际政治的特定主体

② 这表明,当今世界各国政党影响和参与国际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在日渐加强,这也决定了政党必将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什么是政党政治?简要分析政党政治的运作机制

政党政治:指一国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政党政治的核心是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和实践党的政策、纲领,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意志变为国家意志。 运作机制:

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运作首先依赖于政党组织的建立)。

①早期政党由一个超凡领袖领导一群人自发形成,选举制度的改革使议会内的政党走向社会成为全国性组织。②现代社会,公民有结党结社的自由,这为政党政治的形提供了条件。政党为掌握政权,必须得扩大组织和成员的规模和数量,建立组织网络。

③现代政党在建立和发展后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消亡。

成员的吸纳与更新

政党的稳定运作需要大批积极分子的加入,并适时更新本党成员。

各党都规定了加入夲党的资格。具体操作中各国政党吸收成员的方式并不完全一致。

政党党员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失去党员资格。如不遵守夲党党纲和纪律,党员自动退党。

经费的来源和管理

政党选举和执政活动需要大量经费支持,党员交纳的党费是经费的重要来源。

有些国家压低党费,希望吸收更多新党员,得到更多支持;有些国家的政府为政党活动提供一定经费;有些国家还允许个人和社团向政党提供经费。

大部分西方国家都通过法律严格规范和管理政党经费的来源。

选举的组织和开展

政党热衷与参加选举,获取国家政权。在大正式选举前要先提名夲党正式候选人。

提名方式包括:政党提名,选民预选或签署,个人登记,临时写入,党外延请

政党的竞选纲领是政党赢得选举的根本筹码

正式候选人和竞选纲领产生后,政党会组织专门的竞选班子

在我国政党制度是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而不是西方的政党相互倾轧、政权更 第三篇_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共产党在中国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这种领导主要是靠正确的政治主张和自身模范行为,并通过平等协商来实现的。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二,各政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的行动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共同的奋斗目标。

第三,在国家政权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第四,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实行政治协商、互相监督。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不论政党大小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互相监督即政党之间实行民主监督,而首先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

第五,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各政党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上的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充分调动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又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避免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轮流执政带来的弊端,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治参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

利益表达。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存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能够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关系,照顾同盟者利益,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整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政治制度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下,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民主党派,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和组织社会沿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上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工作。

维护稳定。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

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这一制度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参与,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我国政党制度是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而不是西方的政党相互倾轧、政权更 第四篇_意大利政党制度政党

【摘要】

意大利共和国实行多党制。众多的全国性政党和众多的地方性政党并存,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政治倾向的政党并存,形成多党纷争、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

【历史沿革】

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前,国家四分五裂,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反对外族统治、要求国家统一的秘密社团和政治派别,如烧炭党、青年意大利党和C.B.加富尔(先后任撒丁王国首相、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的自由派等。1870年意大利全国统一。统一初期,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终因经济落后、文盲众多而缺乏组建政党的客观条件。加之对意大利统一运动不满的罗马教皇于1874年颁布通谕,禁止天主教徒参加政治生活,从而使这个80%以上的居民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建立公开的群众性政党更加困难。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选举权的逐步普及,社会党、共和党、人民党、共产党、自由党等政党才相继建立起来,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下的多党制。

1922年10月B.A.A.墨索里尼的国家法西斯党 (1921~1943) 夺取国家政权,于1926年取缔所有其他政党,开始实行法西斯一党制。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垮台后,意大利恢复了多党制。

1946年意大利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废除君主制,成立议会制共和国,现行多党制逐步形成。曾领导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武装斗争的意大利共产党和包括社会各阶层天主教徒的天主教民主党势力强大,形成两大政党,使其他政党通常成为两者当中一方的同盟者。君主主义的和新法西斯主义的政党,仍然作为反体制势力而存在(尽管宪法禁止成立任何形式的法西斯党),但其影响日渐削弱。

【特点】

1946年 6月意大利实行共和制后,意大利政党的特点是:①天主教党和共产党绐终是两个最大的政党,前者一直执政,后者则长期在野。②天主教政党和社会主义政党各有其传统的、比较稳定的选民区域。③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单独取得议会过半数席位,通常是由两个或多个介于共产党和法西斯党、保皇党之间的政党联合执政,间或由天主教民主党单独组成短暂的看守内阁。这种情况导致政府很不稳定,在1944~1990年间,意大利政府已更迭50余次。④意大利共产党与社会党在许多市镇、省和大区,共同组成地方左翼政府。

政党大都是一个相对严密的组织体系,但右翼比左翼要松散。政党无论是作为群众党还是精英党,大都有一个从上到下的组织系统,乃至还有一套党的外围组织如工会、青年、妇女组织,对本党执政起着一种辅助作用,甚至可以对政府形成某些牵制。

【在我国政党制度是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而不是西方的政党相互倾轧、政权更】

意大利大小政党众多,天主教民主党是第一大党,左翼民主党(1991年由意大利共产党更名而来)是第二大党,但在议会中从未有一个党派获得过多数议席,致使意大利议会中的任何一个较大的政党,必须与其他小党派联合方能实现政府的顺利组阁,但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各个小党派的政治立场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一旦对政府的某项政策不满,就会联合在野党对现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从而导致政府的迅速垮台。自1946年意大利实行共和制以来,已更换过多届政府,最短的执政时间仅有数月,像贝卢斯科尼政府能连续执政多年,实属罕见。

【意大利主要政党】

(1)自由人民党:意大利第一大党。2007年11月,贝卢斯科尼在米兰宣布解散意大利力量党,成立自由人民党。2008年1月,普罗迪领导的中左政府发生危机,纳波利塔诺总统宣布解散议会提前大选。全国大选在际,中右各派力量迅速重组,加快了自由人民党的组建进程。2008年2月,民族联盟宣布加入。此后,社会行动党(Azione Sociale)等纷纷加入,自由人民党进一步壮大。

(2)民主党:2007年10月成立。2007年4月,橄榄枝联盟主要政党左翼民主党和雏菊党分别决定解散两党,组建民主党。

(3)北方联盟:1989年12月成立。

(4)中间联盟:2007年12月成立。2008年1月,普罗迪领导的中左政府发生危机,纳波利塔诺总统宣布解散议会提前大选。为应对大选,中间力量主要党派基督教民主联盟、意大利玫瑰加快联合。2008年2月两党合并组建中间联盟。

(5)意大利价值党:1998年3月成立。迪彼德罗长期担任法官职业,在反对政治腐败的“净手运动”中名声大震。1998年,组建意大利价值党,并吸收一些独立参选的议员加入。

(6)自治运动:2005年4月成立。该党影响力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等大区,主张地方自治,推动南方主义。

【中意政党制度比较】

【参考文献】

[1] 金太军;战后意大利政治制度的特征与走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98,06;

[2] 佚名;外国政党动态[J];当代世界; 2008,01;

[3] 孙丽慧;推动意大利政治力量重组的两个重要党代会[J];当代世界; 2007,07;

在我国政党制度是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而不是西方的政党相互倾轧、政权更 第五篇_2015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1篇: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团结合作,支持他们发挥参政党作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推动国家政权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民主党派成员发挥作用的重要机构。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均占有一定数量。201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17、7万人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7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50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41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委员462人;市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57人,市级人大常委会委员2084人。他们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参与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参与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参与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反映人民意愿,提出议案和质询案,参与视察和执法检查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5年底,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3、1万人,他们对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其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部委办、直属局担任领导职务副职18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24人;全国397个市(州、盟、区)人民政府中有356人担任副市(州、盟、区)长;有35人担任省级法院副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有141人担任地市级法院副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还有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高等院校、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如中国科学院所属93个研究所中有69人,教育部直属72所高等院校中有38人。2015年,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2人分别担任国务院科技部、卫生部部长职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加强与民主党派的联系,为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开辟了新渠道。联系的方式主要是:国务院召开有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拟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征求意见,通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根据需要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政府全体会议和有关会议;政府组织有关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检查工作,邀请民主党派成员参加;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工作业务范围同相关民主党派建立和加强联系,重要专业性会议和重要政策、规划的制定,根据需要邀请相关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目前,各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特点,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了联系,就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星火”科技产业带、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完善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改革科技奖励制度、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解决水资源短缺等课题进行合作和共同研究。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还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767人担任政府参事室参事,1393人担任中央和地方文史馆馆员。

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特约人员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关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特约人员,是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审计署、税务总局共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87人担任特约检察员、教育督导员、特约监察员、特约国土资源监察专员、特约审计员、特约税务监察员。地方各级zhèng fǔ 部门也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1、7万人担任特约人员。特约人员参加有关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工作,参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70212/

推荐访问: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我国的政党制度教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