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阅读题 > 随笔:星星去哪儿了

随笔:星星去哪儿了

时间:2014-06-21   来源:阅读题   点击:

【www.gbppp.com--阅读题】

随笔:星星去哪儿了(一):语文教学随笔:语文到哪儿去了?

语文教学随笔:语文到哪儿去了?

最近到多地作语文教师培训,都是这样开场的。

先让大家阅读甚至朗读如下的材料:

好心的小雪人

在天寒地冻的冬天,路边站着一个小雪人。她有两只桂圆做的眼睛,一根胡萝卜做的长鼻子,还有一顶咖啡色的绒帽,模样儿真惹人喜欢!

一只小松鼠来了。雪地里找不到一点儿吃的东西,小松鼠很饿很饿。小雪人把做眼睛的桂圆给了小松鼠。小松鼠吃下桂圆,肚子不饿了。“谢谢你,小雪人,你真好!”小松鼠一蹦一蹦地走了。

一只小白兔来了。雪地里找不到一点儿吃的东西,小白兔很饿很饿。小雪人把做鼻子的胡萝卜给了小白兔。小白兔吃下胡萝卜,肚子不饿了。“谢谢你,小雪人,你真好!”小白兔一跳一跳地走了。

两只小鸟飞来,站在小雪人的肩上直打哆嗦:“好冷啊,好冷!”小雪人问:“你们为什么不回家?”小鸟回答:“我们的鸟巢都没了。”小雪人说:“把我的绒帽带去,做个鸟窝吧!”“谢谢你,小雪人,你真好!”两只小鸟高兴地衔着绒帽飞走了。

这时候,一位老奶奶从树林里走出来,看着小雪人说:“你的模样变了,但是,你身体里的那颗水晶心没有变。”

再让大家思考:【随笔:星星去哪儿了】

如果按三四年级的学段目标要求,请你设计一个有创意而务实的教学片断(操作步骤),该怎么设计?

接下来,呈现一个教师的设计——告诉大家:这是我所在的区县教师网络研修时,给几百名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是从众多作业中挑选出的一份,本老师没有做文字上的改动。 《好心的小雪人》教学设计

适合于三年级设计者×××

一、训练要求:

学习小雪人的真诚善良,乐于助人。

二、重点难点:

难点:体会小雪人的水晶心。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质疑:这个小雪人的模样真可爱!可是过了不久,小雪人可爱的模样就变了,他变成了什么模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体会课文内容

1.学生小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说了小雪人的什么事情。

2.黑板上出现中心句,学生齐读:“你的模样变了,但是,你身体里的那颗水晶心没有变。”

3.提问:

A.小雪人原来是什么模样?后来他变成了什么模样?

先请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请“小雪人”站在讲台上,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 体会小雪人模样的可爱。

然后让学生想象小雪人没有眼睛、鼻子和帽子后的模样。

B.“水晶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小雪人有一颗水晶心?

师:先出示一根水晶项链,然后告诉学生水晶是一种晶体,一般无色透明,在阳光的照

射下会折射出美丽的色彩。请问,“水晶心”是什么意思?

生:像水晶一样闪闪发光、美丽的心灵。

师:为什么说小雪人有一颗水晶心?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后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C.听了老奶奶的话,小雪人会怎样想?你想到了什么?【随笔:星星去哪儿了】

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谈感受,感悟心灵美的可贵。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谈一谈帮助过别人的事情。

附:板书设计

【随笔:星星去哪儿了】

好心的小雪人有一颗水晶心

我请大家发现:这个教学设计有什么问题?

于是老师们都在努力发现,有的甚至在讨论。

【随笔:星星去哪儿了】

开始交流“发现”。有的说,教师抓“小雪人有一颗水晶心”,没有抓到位;有的说,教学程序先后存在问题,如抓中心句不应该放在前面,应该后移;有的说,这个设计让人感觉学生就像陀螺,跟着教师舞动的“鞭子”转;还有的说,整个教学都是问答式的„„

我感觉大家的发现都是无关紧要的,于是启发道,大家注意看整个设计,它在思路与思路指引下的操作,都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致命”一词,我强调得很重)。„„又是一番交流,仍然没有出现我想要的答案。——这个测试,真还很能说明问题,我作这样的参与式培训,预计到了,很多教师会发现不到这个教学设计存在的严重问题,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多处培训,历经数百名教师,居然几乎都没有人说出我想要的正确答案。

我只好再启发,假如我告诉大家,《好心的小雪人》是一个思想品德课的阅读材料,假如上述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用来上思想品德课的,可不可以?——不少教师点头,或者说“可以”。是呀,你看上面的设计:训练要求——学习小雪人的真诚善良,乐于助人;重难点——体会小雪人的水晶心。再看整个操作过程,真的还紧紧围绕这样的目标与重难点而展开的,甚至板书设计,都没有游离那个思想教育的目标。

既然《〈好心的小雪人〉教学设计》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都可以,那么,语文到哪儿去了?我说,所谓语文,往简单点说,听说读写、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多少年来,我们教课文,往往着力于将课文内容教懂,最后让学生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思想教育。该读没读到位,该说没说清楚,该写没安排写,该落实到字词句段篇没落实,更不要说当场切实地积累一定的字词句段篇。这样的教法,一不小心,就让人难以将语文课与思想品德课或自然知识课等划清界限。

《〈好心的小雪人〉教学设计》语文到哪儿去了?这个发问,让大家惊奇。惊奇的不是让大家明白了这个设计的偏差,而是为什么这几百位语文教师却没能发现出问题来?(课后,老师们说,真让我们来设计《好心的小雪人》的教学,我们都会像那位老师那样设计。自己就是那样,怎能发现问题?)套用罗丹的名言,我们的课不是没有问题,而是缺少发现。为什么那么多语文教师都缺少发现的眼睛,以至于几十年来都这样教,习惯成自然?

这让我想到,有个专家对我说过的一段话,世界上的动物,虽同处一个世界,生存的空间都相差很大:有的动物如蛀木虫,只生存在一维空间即虫洞之中,前后来去;有的动物如蚂蚁,只生存在二维之间之中,前后左右行走,却永远不会仰望天空,看到更宽阔的世界;有的动物如人类,却能生存在三维空间之中,四面八方,都能了然而心。但普通的人,就只有三维世界,却不会四维、五维。只有那些具有第三只眼看世界、具有灵感思维、具有超常自省顿悟的人,可能能够享有超出三维的空间。我们虽贵为人,有时似乎连三维空间都没好好把握住。

我们在“语文圈子”中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能常常如蚂蚁只看到眼前的一片“前后左右”天地,即使仰望一下天,也只是看到极为有限的空间。这“蚂蚁”似乎很难从

“原地”坐“直升飞机”飞上天空,再来俯视自己的“原地”,从而审视出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这真是恰如其分地应了哲理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近8年前的2006年9月8日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一所小学听了一堂语文课《新型玻璃》。课后,温总理如此评说,“老师讲得很好。同学们回答得也很好。”“课本上讲了5种新型玻璃,你们不仅认真学了,而且还在思考、查资料,看世界上还有哪些新型玻璃。这些都很好。”——这种肯定,看来,教师是将学生教懂了(听课者也懂了)。这也是“传统”阅读课堂的功劳之所在:让学生大体懂得课文内容。

但是,非常难得的是,作为并非语文教师或语文教学专家的温总理,他看出了这样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这堂语文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表达、用词、口语、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还有些词语的应用,可以讲得更宽一些,就像‘藕断丝连’这个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这里,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那些要“训练”的,正是语文的本分。语文的课文拿给我们做什么的?难道就是为了教懂它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它讲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思想教育或者获得了什么知识?温总理能看出我们存在的问题,而我们却不能“发现”。更可悲的是,这是近8年前各大报刊与网站都报道了的信息,时至今天,我们大量的语文教师,却还生存在“教懂课文内容”的“世界”中,跳不出数十年来不知是谁为我们划定的“圈子”之中。

语文到哪儿去了?我们把语文“丢失”了。“丢失了的语文”,在阅读教学的课堂里,字词句段篇抓得不扎实,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训练虚空,无练,弱练,浅练,导致多少年来语文教学效益极其低下,小学6年、初中3年,孩子们学习了数百篇课文,除了留下一个又一个故事内容或得到一点又一点知识的印象,没能沉淀下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于是,大量的孩子,要读不会读,要说不会说,要写不会写,更不要说具有良好的“素养”。这世界上究竟有哪项技能有这么难,学6年、学9年都学不会?这肯定有问题,而且肯定是教师出了问题,教师的教法出了问题。

语文到哪儿去了?我们要将它找回来。找回来的语文,应该如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要着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彰显练能,绝不满足于将课文教懂,让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学生都切切实实地进行读,切切实实地进行说,切切实实地进行写,切切实实地进行积累,(当然最好是还有其他能力要素都得到历练,)这样语文才不会搞丢了,语文才能真正回到我们的课堂。

语文到哪儿去了?——但愿不再是像“时间到哪儿去了”一样,永远成为一种慨叹。

随笔:星星去哪儿了(二):教育随笔:时间都去哪儿了

【随笔:星星去哪儿了】

教育随笔:时间都去哪儿了

教育随笔: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夜已深,人已静,悠扬的歌声依旧回荡在耳边。一遍遍重复地听着这首歌,脑海里一次次浮现出过往的点点滴滴,感伤、哀叹、幸福、迷惘。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如果没有如果,时间是否会为我们停留?曾经看过的夕阳,听过的潮落,都被时间掩埋,幻成泡沫。

【随笔:星星去哪儿了】

曾经年少无知时美丽的梦,还没来得及去努力实现,却发现已经没有了当初信誓旦旦的激情;现在想完成心里的一个小小心愿,也只感觉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许我们都曾勇敢而坚毅,只是,在与时间老人的对峙中,我们从来都不是赢家。

有时候,莫名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发呆;有时候,想一个人躲起来脆弱,不愿别人看到自己的伤口;有时候,走过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想起一个人的脸;有时候,别人误解了自己有口无心的话,心里郁闷的发慌;有时候,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是啊,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停止它无休止的脚步,与其感叹时间的飞速,倒不如让时间跟着你的步伐。时间都去哪了?朱自清先生给了我们答案,时间就从我们的手中悄悄溜去。仔细算算,九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当我察觉到后我开始恐慌、开始害怕,不,我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从现在起,我要牢牢抓住时间,利用时间。

茫茫人海中,平凡的我却不甘愿过平凡的生活。教师,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职业,但我很荣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强敌,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辛苦与汗水。她们就像向日葵,向着太阳的正面永远明媚鲜亮,在照不到的背面却将悲伤隐藏。所以,我甘心做一朵向日葵,带给学生的永远是正能量,哪怕付出再多,每当看到孩子们脸上天真无邪的笑容,看到孩子们真心喜欢你的表情,听着孩子们童言无忌的话语,感受孩子们单纯而又简单的世界的时候,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每每这时,我就深深的感觉到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很喜欢三毛的一段话:“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我的职业,何尝不像一棵树,但我们不要抱怨狂风暴雨,让我们昂首挺拔,骄傲的伫立在那儿。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春去秋来,花谢花开,但时间一去不复返,抓住时间,在我的岗位上尽我所能,不要等数年后回过头,留下的是一串串悔恨的脚印!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5058/

推荐访问:消灭星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