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小学jiaoxu

小学jiaoxu

时间:2017-06-07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小学jiaoxu(一):中国中小学教育现状

《中国中小学教育现状》感言

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老祖宗没有给我们这代人留下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以前,都是多子多福的观念占统治地位。例如:过去的社会,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经常为一件事争抢。孩子们之间抢着吃饭,已司空见惯。这样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竞争意识和自立意识。而且,年龄相当的他们也更容易相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而现在的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事事让着孩子,连孩子吃饭都是家长追着孩子一口一口地喂。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没有与孩子抢东西玩的伙伴,也就没有了成长道路上的竞争对手。

1、很多孩子过于依赖家长。 独生子女蹒跚学步摔倒后,做家长的恨不得8个人一起去扶他,但这样做反而让孩子哭闹的更加厉害.这不是因为孩子摔疼而哭的,是孩子用哭声向爸爸妈妈传递一种信号——你们快过来把我抱起来!结果是:你不扶他,他就不起来。时间长了,这样的孩子就会养成娇气。这种现象很普遍。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一个孩子摔倒了,父母不一定会顾得上过去扶他,他就不会依赖别人,自己就会站起来。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什么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好习惯。

2、很多孩子缺乏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都是让着孩子的。做家长的总会千方百计的哄孩子开心,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送到身边。不喜欢的东西,家长就不让它出现在孩子面前等等。这些使孩子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什么都要是第一、不能吃亏的思想。独生子女长大后到学校或走上社会就很有可能碰壁。因为离开了家庭后,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让着他们。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这个世界变了,甚至产生厌学或讨厌社会的不良情绪。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在适当时候应该跟孩子一般见识,在生活中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故意跟孩子抢东西玩。从小树立竞争意识和自立意识,让孩子从小认识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否则孩子成长不起来。

3、 很多孩子缺乏责任感。这是由于家长从来没有养成让孩子对一件事负责任的习惯,责任都让家长承担了。没有对事物负过责任的孩子,他的责任感又如何产生呢?所以这样的孩子走进学校后,当老师要求他们承担很重的学习任务时,他很可能会不习惯,于是千方百计地逃避,就会出现上课不安心听讲,做作业磨磨蹭蹭甚至不能完成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缺乏责任感的培养和锻炼。

如今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

长阶段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在我国现实的国情中,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思想也紧跟着传播开来.如何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教会他们正确的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1、教孩子学会做人是根本。

家长要身体力行,教育孩子品行端正,比如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知恩图报等。无论哪个年代,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年轻的父母往往工作繁忙,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但最好能坚持自己带孩子,以便与孩子建立感情,加强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2、教会孩子怎样独立,只有在教孩子学会独立的基础上才能让他学会创新。

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家长总是让孩子自己走,或者骑着小自行车跟着,孩子摔倒了也从来不扶;孩子都有单独的房间,自己整理、安排;在日常语言交流上,他们也总是以征询式、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由决定。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而非独立性的教育则使孩子经常处于等待、顺从、依附的状态,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3、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学会主动学习。

现代人才观不是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以一个人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大小作为人才衡量标准的。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孩子学会适应,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创新。但现行的学校教育往往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恰恰束缚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对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畏惧心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支持他鼓励他大胆尝试新事物,让他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此外,培养自信心、合作精神、竞争能力、耐挫折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父母要着重对孩子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凡事都让父母代劳,如果要让他自己做,我不行三个字就脱口而出。这种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怎么能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孩子行与不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改变我不行的不良心态,经常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孩子逐渐形成我一定能

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2、学会合作。要学会合作,首先就要学会与人交往。父母不仅要平等的对待孩子,使孩子与成人友好共处。同时,还要大胆的把孩子放出去,或者热心的把小伙伴请进来,鼓励孩子到群体中去交往、游戏,帮助孩子学会发现同伴的优点,从而逐渐形成接纳、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学会公平竞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使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父母应提供给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要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社会是在竞争中求得进步和发展的,用物质或地位撑起的保护伞保护不了孩子的一生。

4、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成功人士都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

小学jiaoxu(二):小学教育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是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对什么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他们像海绵吸水那样,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小学生记忆力强,善于背诵,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牢记在心。小学生模仿力强,容易做到习久成性,在儿童时代养成的好习惯,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辈子;相反,小学阶段养成的不良习惯,到中学和大学时纠正起来就很困难。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还要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品德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我国古代对童蒙教育十分重视,许多教育家主张“养正于蒙”。《周易》蒙卦的彖辞中就有“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记载,成为以后家教和蒙学的指南。历代教育家都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最具代表性的蒙学教材有“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其中,王应麟所编的《三字经》,总共一千余字,从识数到识字,从常识到历史,从典故到人物,无不具备,而且用三字韵语写成,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一本典范的儿童教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教育长期采用。另外,朱熹所编的《童蒙须知》也有一定影响。该书共分“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五个部分,对学生的行为都有具体要求和规定。这些教材对我们今天编写小学教材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童蒙教法上,我国古代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如注意从儿童实际出发,提出了以身作则、文道结合、潜移默化、防微杜渐、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原则和方法,还出现了王守仁的《训蒙大意》、王筠的《教童子法》等童蒙教育专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遗产。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将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

总之,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这一时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一)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小学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的身体比起幼儿来虽强健得多,但与繁重、持久的学习任务相比还是弱的,因此,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儿童的体质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儿童进入小学的最初一年,尤其要注意不要使儿童一进入学校就产生惧学、厌学的心理。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保护以及增强儿童体质的意识与措施应贯穿于小学教育乃至各级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一任务在儿童时期之所以尤其重要,是因为儿童还不懂也不会意识到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各种器官,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责任就更为重大,稚嫩的身体可以锻炼得结实,也容易受到损伤。近些年来,我国小学生近视率的提高、心血管、神经性疾病的增多是不可轻视的问题。在小学期间,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清洁卫生习惯是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保护。

(二)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小学时期的儿童正处在智慧潜力逐步显现并迅速发展的时期,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放在启迪儿童智慧发展上。除教学内容外,读、写、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和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手工操作往往被忽视,然而具有发展创造能力的人一般在小学期间就有种种表现,动手能力的训练错过了这一时期,收效就较慢。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检查、订正作业错误,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小学生自信心的发展是与能否克服困难密切相关的,也与教师的评价相关。因此,小学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他们进步与独立性的关心和鼓励比什么都重要。教师要相信学生会成功,并善于通过多种方法使儿童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成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成果的产生依存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这种思维和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从学生时代开始养成。因此,小学教育在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儿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儿童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开发儿童的潜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进入小学的儿童,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道德问题。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言行不一致的存在,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以及习惯或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一定数量与强度的实践训练。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即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我们如果能够长期地对小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动力定型,做到习惯成自然,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组织与安排好儿童的课外、校外活动,发挥班级、儿童组织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较宽广的认知兴趣和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为儿童提供展现个性才能和进行主动选择的机会,可以使儿童形成健康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自主能力。

对于我国今天的小学教师来说,我们面对的是新中国的新一代的儿童,从事的是神圣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一定要把所肩负的神圣任务完成好。面对正在发展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一般地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而且要具体地掌握儿童在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过程,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儿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做细致而艰苦的教育工作,并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类人才,为祖国的未来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小学jiaoxu(三):浅谈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

教育系 093初等

摘要:教师公平对待学生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往往有非常美好的期待,这一美好的期待将成为决定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追求道德公正的心理基础。因此,教师能否实践公正,关系到一个社会公正的实现及其程度。本文通过挖掘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背后的原因,探索解决对策,以求达到教育教学的公平公正。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 师生关系 平等关系

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而教师则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并且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公正就成为教师的必备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有“参加教育教学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权利。教师公平对待学生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如果教师对待所有学生都不公平,这本质上就造成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平等,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已成为教师的职业责任。在许多小学生心中,教师往往是神圣、公正、无私、正义、善良的代表。因此小学生往往对教师有非常美好的期待,而这一美好的期待将成为决定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追求到的公正的心理基础。如果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能感受到应有的公正存在,那么小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将很难建立公正的信念,这样最终不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由此可见教师能否实现公正,关系到一个社会公正的实现及其程度。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及原因

(一)小学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差异

在小学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有一定的支配地位,因此许多小学教师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带有更多的主观选择性。笔者观察发现某些教师会对学习成绩好、家长社会背景好、在班级中担任一定职务和能够为班级带来好处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互动率。而对于其他学生则表现出较低的互动率。教师的这种做法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等级的观念,是学生从小就将追求名利树立为人生最大的追求。这种做法与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为培养目标恰

恰相反,忽视了基础教育要教育孩子“成人”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

与此同时有些小学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平等。具体表现为,对于“优等生”教师往往有较高的期望,因此会常常鼓励其积极的回答问题。在提问较难的问题时,教师往往会给这些学生较多的时间,并且很耐心的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回答;而对于“差等生”教师则表现出不耐烦,往往不给其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也很少给其充分表达的机会。

小学期间,学生对教师在情感上是依附的。为了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赞许,他们会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的期望。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差异会是小学生明显感受到教师的漠视与不公正,从而使小学生对教师的情感由依附转变为疏远,由疏远转变为反感,由反感转变为畏惧,最终对教师的畏惧泛化为对学校的畏惧,最终使一些学生走上厌学、逃学的道路。

(二)小学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失衡

由于升学压力已经蔓延到了小学,因此许多小学教师往往对学习好的学生产生好感,从而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的存在,即使感觉到其缺点的存在教师也会轻易的宽容;而对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就算他有优点教师也看不到。教师的这种行为具体表现为,对于“优等生”即使他们犯了错误,教师也会因其“优等生”名号而将错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对于犯了同样错误的“差等生”, 教师则会将其污点放大,严厉批评。而对于相同的进步,教师对“优等生”就会大加表扬,对“差等生”则表现出不相信,有的教师甚至会无视“差等生”的努力,认为其所有取得的进步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或有所企图。

如果教师一直用“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就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会给学生一种造成不公平的心理态势。师生之间产生不和谐的影响,甚至也会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长此以往,“优等生”会产生优越感,甚至以为包庇也是一种关爱;差生会落寞,自暴自弃,甚至会人为制造班级事件,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阻力。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小学教师让部分学生享有不正当的“特权”

由于教师师德不高,因此许多小学教师在人情、利益的驱使下做了一些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事,例如:在编排座位时总是安排那些“优等生”和与教师有特殊关系的学生坐在靠近讲台的位置,而往往把那些成绩较差和教师心目中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放在后排。所以在校学生心中作为成了班级中学生地位和身份的标志。

教师的这种排座位的方式虽然为部分学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竞争环境,而这种行为却拉大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不能很好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达不到整体提高班级学习质

量的要求,显然有违“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的原则。而且教师以利取人、以分取人的态度,还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其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最终也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改善小学教育教学中师生不平等关系的建议

(一)小学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正视学生个体差异

作为小学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关心、爱护、不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为标准。

教师公平对待学生,要特别注意以下细节。比如,课堂上请学生回答问题,要经常轮换提问对象,让人人参与;找学生谈话,要做到好、中、差面面俱到同时教师还应之中自己的言行。比如,不要用敲打课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不要用大神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更不要在公共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要再说话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等等。当然,一视同仁不能被机械的理解和施行,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正视学生的差异,针对其不同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二)小学教师要体谅、尊重和宽容学生

师生平等并不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看作像教师一样的成人,许多方面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和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正处于一个成长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予以宽容。 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宽容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当然宽容也不是没有界线的, 宽容学生不是纵容学生犯错误,更不是对学生的错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而是需要理智、需要耐心,对其正确的引导,给予其改过的机会与过程。

(三)小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给他们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46617/

推荐访问:小学美术jiaocheng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