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德国,智能交通

德国,智能交通

时间:2017-05-16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德国,智能交通(一):国外智能交通新技术

智慧交通新技术

(一)巴塞罗那

1芯片技术--巴塞罗那在公交领域引进非接触NFC移动支付方案

巴塞罗那的居民现在可以使用非接触式卡、NFC手机和智能手表等设备来乘坐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甚至可以使用它们在火车站租用公共自行车以及支付高速公路通行费等。T-Mobilitat智能卡将为此方案提供一体化的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包括巴塞罗那的地铁,交通总线或其他运输方式的网络系统。T-Mobilitat的后台还支持在火车站租用自行车以及支付高速公路费用,这样也比较方便之后被其它的刚方便的基于芯片的解决方案所取代,从长远看芯片技术将会是交通领域的主要方式。

2出行服务--巴塞罗那公交

巴塞罗那谷歌公交:计划将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行程提供给市区服务系统和咨询用户的手机上。它还提供线路两个点之间几个不同选项,并提供经营者、行车时间、时刻表和路线,包括实`时事件、公共工程和交通密度信息。

3可视化技术--TMB(Transports Metropolitans de Barcelona)

巴塞罗那虚拟TMB能找到最近的巴士站、地铁站、电车、所有列车。虚拟旅游巴士如巴塞罗那巴士Turistic,能提供每个站的说明和沿途的旅游景点信息。

4综合信息管理技术--风险与信息综合管理系统(Integrated Risk and Information System)

巴塞罗那IRIS:将街道信息发送给iPhone移动电话用户供其查询,各个街道的摄像机可提供实时交通状况图像提供信息资料,并显示当前车流量和预估15分钟内的交通流量,为市民提供最佳出行时间。

(二)瑞典斯德哥尔摩

1瑞典斯德哥尔摩智慧交通系统

斯德哥尔摩已经建成的智慧交通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多种方式的交通信息采集整合系统,如浮动车数据采集技术(Floating Car Data,FCD);综合的交通信息管理中心(Trafik Stockholm);隧道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如隧道安全系统等;基于污染物排放和天气条件的速度、交通流量控制;基于网站()、手机短信的交通信息实时发布系统;基于多式联运的路线规划;基于绿色驾驶的智慧速度适应系统(Intelligent Speed Adaption, ISA);流量管理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包括流量和事故管理、公交优先系统、交通信息发布系统、路线规划、交通安全系统、智能卡系统。

2瑞典斯德哥尔摩拥堵收费系统(IBM设计)

该系统在通往斯德哥尔摩城区的主要出入口处设置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采用RFID、激光、照相、图像识别(OCR)技术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连贯地对进入城区车辆进行探测、识别和收费。

(三)IBM traffic solutions

IBM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Version 1 Release 0 (V1.0) IBM Traffic Prediction Tool

IBM首先建立了一个2层级,共10个指标的城市智能交通成熟度评估模型,以帮助了解用户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协助用户制订并实施长期的、与城市交通愿景整合的智能交通战略。该模型的指标体系如下表:

资料来源:IBM,《智能交通-城市如何提高流动能力》

此外,IBM还提供了完整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the IBM Smarter Traffic Solution)和IBM资产管理和优化方案及相应工具集,其中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包括IBM智慧交通第一版(IBM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Version 1 Release 0)、IBM交通流量预测(IBM Traffic Prediction Tool)两套工具。

图 IBM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资料来源:IBM,《Smarter Cities Series: Understanding the IBM Approach to Traffic Management》

(四)新闻简讯

1 Integrated fare management solution in Dublin(柏林售票系统)

Travelers and commuters rely on the Dubli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every day. The Cityof Dublin’s Railway Procurement Agency (RPA) created and implemented the infrastructurefor an integrated ticketing system. The infrastructure was implemented throughout all publictransportation in the greater Dublin area. With help from IBM, an integrated ticketing systemwas designed to process up to 2 million transactions a day. The solution can be extended toinclude other value-added

services, such as requesting additional credits through theInternet.

【德国,智能交通】

2公共交通策略--库里蒂巴城BRT综合交通系统

库市公共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多元化的网络与服务体系,BRT系统仅仅是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一部分,承担了骨架公交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大站快线、区际线、区内线、校巴、医巴、残巴(为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学生专用)等10多种各色公交线路与车辆。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不同走廊、不同人群等对公交运量、速度、票价等不同服务要求。

库里蒂巴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内,共设有3类车站,即圆筒式车站、公交枢纽站和传统车站。

公交车辆通过车身颜色来表明线路的等级、服务功能及服务区域。公共汽车以大功率、大容量为主,主要是在巴西本土组装的沃尔沃柴油车,不仅有3个客门的单机车,也有4个客门两节式的铰接车,而且还有库市引以为荣的世界上唯一有5个客门能载客270人的三节式铰接大客车。

库市的5条主要交通干线每条都由3条平行的机动车通道组成。中间是2条完全隔离的BRT车道,供红色快速公共汽车专用,站间距离为500~1000m;两侧是单向的道路,用作辅助道路,是除红色公共汽车以外其他车行驶的道路,以供车辆出入道路两侧的建筑。公共汽车专用道与辅助道路之间是物理隔离带及停车带。【德国,智能交通】

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由库里蒂巴市政府管辖的城市公交公司(URBS)管理。这家公司为公私合营(市政府占的股份为99%,私人占1%),公司总经理由市政府任命。

【德国,智能交通】

票据采用多个种类,如单个票据、联票(10张或5张)、月票、日票、金属代币、电子卡等,这些票的特点都是提前收费,并可在公交售票点、超市、杂货店出售。乘客可根据自己的出行需要,选择价格最优惠的票据。

3德国柏林智慧交通应用

微型发电站/充电桩:德国柏林南火车站广场附近,设有一个依靠太阳能和风能的微型发电站,这也是一个新能源充电站,同时为电动公交车、电动私家汽车、电动公共自行车提供充电服务;微型发电站一年的产电量16-20千瓦小时,所得电量主要用于满足前述车辆的充电需求大于本身的需求,多余的电量则输送给城市供电网络。

EUREF园区充电方式探索:充电桩充电、无线充电、路灯改建的充电柱。

4荷兰推介新型智能交通方式“卡车队列”

卡车队列是指卡车在行驶中一辆接着一辆,前后两辆车通过车载wifi实时通信,使跟车时间降为零,并通过雷达和GPS等技术对队列进行控制,使卡车在近距离行驶的情况下也很安全。荷兰在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将智能移动放在欧洲政治议程的前列。今年4月6日,荷兰发起2016年欧洲卡车联队行驶

德国,智能交通(二):德国世界杯与智能交通系统

4年一次的世界杯,给德国商家带来了难得的发财机会,同时也给德国企业带来了试验各种高科技产品的大好机遇。

世界杯开幕后,北威州盖尔森基尔钦装备的西门子交通控制系统随之投入使用。6月9日,约有5万球迷前往盖尔森基尔钦观看波兰与厄瓜多尔两支球队的比赛,球迷们有的开车,有的乘公交车,也有的乘坐火车,路况异常复杂,对交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然而,该市投资约200万欧元建立的交通引导系统,顺利经受住了这一严峻考验。

为让世界领略德国领先的交通技术,从柏林到慕尼黑等地,所有12个比赛城市的相关人员都在不辞劳苦地工作着。尽管这种比赛是一次性的,但是它们却是在展示德国一流的高技术和科学水准。当然,德国企业这么做的目的,也是想把生意做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

事实上,每次体育盛会,无论是世界杯,还是奥运会,在技术创新方面都有新的突破。1974年的足球世界杯使德国普及了彩电。4年前,在日本和韩国举办的足球世界杯上,人们可以从因特网上收看比赛实况,使因特网成为电视的竞争媒体。这就是说,世界杯不仅在体育方面取得成就,在技术领域也获得丰硕成果。

就技术而言,本次世界杯也是一场一系列新技术的较量。德国政府、联邦州、市政和工业界为未来项目投入了数十亿欧元,从智能安全系统、Web为基础的信息服务、高分辨率电视到交通引导系统。而交通引导系统的投入使用,密切地联结了过去一直相互脱节的公路和铁路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采用了电讯和信息技术智能控制交通流量。自从2000年获得2006世界杯举办权以来,德国在各比赛城市投入了1亿欧元,建设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控制中心,交通引导系统将成千上万的球迷顺利引导到比赛现场。今年5月底,投资额高达5000万欧元的交通项目投入使用。

这种被称为“鲁尔示范项目”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能同时指挥多特蒙德和盖尔森基尔钦两个城市的交通。平时,这两个地区每天就有上百万人开车上下班,还有约500万流动人口。世界杯赛期间约增加了10万名观众,交通管理任务十分艰巨。鲁尔示范项目首次将所有高速公路、联邦公路和乡村公路的交通信息联网,并提供停车场空余车位信息、火车晚点和公交车发车等信息,具有如此多功能的交通管理系统在欧洲尚属首例。系统的信息采集来自于该地区的4500个测量点,大部分是预埋在公路上的感应带。此外,还有约200个电子眼,可以利用由太阳能驱动的激光探头测量交通流量和密度。

全部信息采集点每小时能采集10万个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光缆被输送到埃森的示范项目调度中心,那里的50台中央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即时处理,提出最佳的交通管理建议。如果通往多特蒙德赛场的公路交通流量太大,交通管制中心便可用按钮改变交通信号,更改红绿灯控制,让球迷们改道。另外,观众还可以在途中用手机直接询问合理的行车路线。如果需要,计算机可以告诉驾车人最近的轻轨车站和车站停车场停车位数量,但这种服务目前只限于在世界杯比赛城市提供。预计至2007年底,该系统将覆盖整个莱因鲁尔地区,并逐渐覆盖全部德国。

世界杯另一比赛城市汉诺威,采用了另外一种交通控制模式,这里正在对大众汽车集团IT子公司与博施、西门子和Vodafone联合开发的Floating-Car-Data(FCD)进行试验。该方法将汽车作为移动传感器,通过车上安装的手机模块,不断用SMS向交通指挥中心发送车辆所在位置、速度或停车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实施交通管理。

除交通引导和控制系统外,德国企业还希望对手机电视进行试验,在比赛期间进行欧洲首次大范围试验。据悉,比赛期间德国电讯、Vodafone和E-plus等数家移动电讯公司可以实现手机实时接收电视。UMTS移动通讯的不足之处是,设计时没有考虑用手机调看因特网上的视频;发射技术DMB(数字多媒体广播)与DVB-H(数字视频)应当兼容。德国电视2台和技术伙伴德国移动电视自5月底开始在8个比赛城市试播电视图像,示范试验至8月底,但只是在柏林、汉堡、汉诺威和慕尼黑4个城市。原计划进行大范围试验,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流产。

目前,部分德国企业和研究人员已经把目光盯住下一次体育盛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计划于2008年前推出移动通讯系统“Compass2008”,主要用户是外国人,除了向他们提供比赛信息外,甚至可以用中文推荐风味餐馆或出租车到达目的地等。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汉斯乌斯柴柯雷特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将是一场大型高科技的演示会。(记者 倪永华)

德国,智能交通(三):德国高速公路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的重视。近来,中国很多大城市都对智能交通投资不止,掀起一番投资热潮,本文希望通过对德国智能交通的介绍,给国内智能交通建设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1.德国公路交通概述【德国,智能交通】

(1)德国的行政管理体制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欧盟作为巨大的经济体,其巨量经济流也使德国成为欧洲客、货运输的枢纽地区。

德国联邦政府将原来的联邦交通部改为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这种大部制管理体制,有利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各个环节与相关行业的密切衔接,有利于资源整合,促进了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

德国公路共分为四个等级:联邦远程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国道)、州道、市、县道路和城镇公路。德国公路实行分级管理模式,国家、州、市县分级负责,德国的行政管理系统如下图所示。

(2)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

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德国政府将交通发展从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系统挖掘各运输方式的潜力,并将其统筹规划建设,以形成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目前,德国“大交通体系” 的模式在世界上属先进模式。这除了跟体系建设观念有关之外,还与其贯彻整车和“综合集成”思想有关。与此相适应,在运输流域,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比较紧密,多方式联运比较发达,注重高效衔接和功能互补,充分发挥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合和优化效能。【德国,智能交通】

公路方面,德国是世界上公路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公路总里程约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约1.28万公里;德国不仅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速公路网络来承担远程的公路运输要求,还拥有覆盖面广、连接纵深的集散网络来提高公路运输的可达性和服务深度。铁路方面,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客运铁路网络布局完善,具有换乘方便、售票系统便捷、发车频率高、服务人性化等特点;已建成层次多样、衔接顺畅、功能互补的轨道交通系统,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客流需求。水运方面,一汉堡港为核心,与不莱梅港组成双枢纽的“迈向世界的门户”,多瑙河、莱茵河等流经德国,形成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网络。

2.高度智能化的公路交通

【德国,智能交通】

德国公路信息化程度非常高,交通高度智能化有效地提高了公路网的效率与安全。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到各种车辆的管理,以及各类交通网络的运行信息,已经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切均在有条不紊的运行,交通参与者的信息多在较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中。通过智能交通干预,可以减少产生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约为25%至30%,道路通行能力提高约10%,可减少最50%的交通堵塞,可以说,不仅提升了公路的使用效能与安全,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1)完善的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设施

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由专用通信网络、紧急电话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信息显示、发布系统和监控管理中心组成。专用通信网络和紧急电话系统由联邦交通主管部门建设和管理,所有通信信息设施可直接接入,全国统一标准。高速公路上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交通分析和信息发布以及交通信息化等设施由各州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建设、管理和维护,公共信息对外发布共享。监控管理中心由公路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与警察部门职责分明。公路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交通的诱导、疏散和信息发布等交通管理,而警察部门负责道路安全及监督检查等,两者信息共享。

德国拥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各种道路管理和各种监控设施非常完备。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一般道路,各种交通信息提示牌随处可见,在比较繁忙的高速公路上,平均每2公里就有一个道路检测站(由感应线圈、能见度测量仪、温度测量仪等设备组成),用于收集交通以及与交通有关的数据,如车型、速度、车量数、降雨量、盐碱度、温度、能见度等交通信息。

科隆市交通控制中心,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电子传感器、红外和超声波流量探测系统、道路气象监控等系统,将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行驶状况(数量、车速)、道路环境状况(路面湿滑度、道路能见度)等数据及时收集智能处理,操作系统简便直观,功能强大。该中心共有l0名工作人员,两人一班,负责监控科隆市域所有高速公路,除对特殊事件进行人工干预,其他全部自动处理,工作效率非常高。

(2)科学的交通管理

德国公路管理部门针对道路拥堵成因从三个方面改进,一是改进道路施工管理,如施工时间的调整、集中施工以及工期提前奖励等;二是优先排除交通瓶颈和干扰,三是优化交通信息与道路管理,增加远程控制系统,加强道路养护。此外,则通过法律规定,出行车辆一般状况下不得占用应急车道,货车行驶不得长时间占用小车道,交叉路口并道须拉链式行进,高速行车不得长时间开远光灯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道路的行车效率与安全。

(3)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

德国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的信息化管理中,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应急通信系统、隧道安全监控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 IS地理信息系统、交通网络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发布查询系统等,这些先进的交通通信信息技术手段,为交通管理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技术保证,同时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交通参与者的良好素质

德国交通秩序的井然有序令人印象深刻,而其背后反映的是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在德国,并没有专门的交通警察,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完全靠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来引导,所有交通参与者共同遵守,显得有序规范;在火车站,也没有专门的检票设备和检票人员,所有人自觉购票,在高速公路堵车时,所有车辆有序排队,少有加塞超车;在无信号灯的路口,车辆必然遵守礼让行人的原则。

3.结语

德国的智能交通不管是在技术还是在管理方面都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当前公路用地日趋紧张、公路建设趋向饱和的情况下,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并值得思考学习的。从管理方面多下功夫,提升公路通行效能,交通智能化是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40288/

推荐访问:德国交通规则 德国交通标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