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死刑犯三抢不死就不死了

死刑犯三抢不死就不死了

时间:2017-04-06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死刑犯三抢不死就不死了(一):执行前通常会请死刑犯抽三根烟

执行前通常会请死刑犯抽三根烟

2014年01月14日 0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230人参与 25评论

【死刑犯三抢不死就不死了】

2011年10月27日,李启红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资料图

原标题:中山原市长李启红押送途中有说有笑

死刑犯在最后关头,会有怎样的表现?高官落马沦为阶下囚之后,又有哪些表现?近日,记者前往采访了广州中院神秘的司法警察队伍。【死刑犯三抢不死就不死了】

法警,是警察当中的特殊部队。广州中级人民法院的法警,则更为特殊,他们除了要担负日常的保卫工作、押解犯人的工作,还是依法执行死刑的纪律部队。在不断深化司法公开、信息公开的大背景下,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

押解:手铐在前在后有讲究

广州中院法警支队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警务部。法警支队在工作中,受省总队和广州中院的“双重领导”。

广州中院法警支队队长肖伟告诉记者,2012年仅刑事押解一项,就押送5700个嫌犯。2013年,这一数字降为4800余人次。

肖伟说,法警在押送犯人的过程中,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上到厅局级干部,下到黑帮老大,失足犯罪的少年。对于法警队伍而言,在押送犯人的过程中,其考虑的往往不是这个犯人曾经做过多少错事、在社会上有多大的影响力,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这个人的年龄以及身体状况。

在押送犯人的过程中,对于老弱残犯,法警往往是采取将其双手置前戴上手铐,并且在押送过程中,观察其身体状况。执法的人性化,还表现在“戴头套”的取缔上,法警在经过综合考虑之后,会不给被告人戴上头套。例如,在对广东省中山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进行押送的过程中,法警考虑到其身体状态特殊、年龄较大,就没有让其戴上头套。

而对于身强力壮的、暴力犯罪的被告人,法警往往会采取较为严格的措施,这点尤其表现在对于黑帮分子的押送过程中,手铐采取后铐的形式,在押送的过程中也往往会让其戴上头套,防止同一团伙的罪犯进行串供,特殊情况下,甚至会请武警支援。【死刑犯三抢不死就不死了】

死刑犯:多数吓瘫有人要检举

死刑的执行,一直是鲜为人知的司法程序。

广州中院法警支队的众多资深法警告诉记者,近五年来,他们明显感觉到了与以往的不同。

“随着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不断深入贯彻,这些年来,被执行死刑的人数大为减少。而且执行的方式也在变化,从最初的枪决,变成或枪决或注射,再到现在统一为注射死刑。”中院法警支队的一位资深警官这样介绍。

“在刑场上,多数犯人都会被吓瘫。能保持平静的不多。”法警向记者介绍,不管是穷凶极恶的灭门案凶犯,还是心性狡诈、杀人于无声的报复杀人者。他们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大都悔不当初,充满了对生的渴望。

在执行死刑时,经常会有犯人大喊“我要检举、我要立功”之类的求饶话语。为此,死刑执行是一项程序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遇到临死前突然招供或检举的,都由法官、检察官当场核实。如果认定为早已查实,属于存在侥幸心理、反复抗拒执行的,则继续执行。如果当场无法查实的,则依照法定程序,暂缓执行,将犯人带回进一步调查审理。

“执行死刑前,法警通常会请死刑犯抽三根烟,这样做一是平抚犯人的紧张心态,二是有着象征意义,就是民间所谓的„一路走好‟、„上路烟‟”。法警介绍,犯人被送至羁押室的时候,最能表现人之常情的,还是与亲友见面的场景。法警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尽量人性化,不会卡着时间,会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完。反而是有些死刑犯会主动提出结束会见,然后给家人磕头,头也不回地离开。也有许多犯人因为愧疚,不愿意与家人取得联系。

贪官:李启红开朗 潘潇沉默

陈德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押送的贪官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原中山市市长(厅级)李启红,与他押送过的原广州市花都区委书记潘潇的沉默相比,李启红在前往庭审途中仍然表现得“很开朗”,礼貌向法警说“谢谢”。

最后送回看守所监仓时,她竟然还说:“小伙子你们不错啦,贵姓啊?出来请你们吃饭。”原来,李启红认为法警跟她印象中的其他警察不大一样,没那么凶,刚到看守所提犯时还先问了她三句:“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会不会晕车?”

陈德光向记者细述了押送李启红的经历,2011年李启红被刑拘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槎头所),他带队去押犯,问李启红那三句话并非特例,只要年龄较大、身患疾病的罪犯,法警为了保证押送时不出意外,都要按照惯例一一询问。

但是关押在监仓两年,锐气早已磨平,曾经的高官更能深刻体会到人情的落差,以及法警日常工作中渗透的人文关怀。李启红连说了几个“谢谢”,才上了囚车,与同案的两名女性家属一起被押送到法庭。

押送途中,李启红与一起押送的女犯讲起了外面生意的情况,也有说有笑。上午庭审结束,吃饭时则心事重重,胃口一般。她还试图向法警诉“冤”。(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方日报记者刘冠南、实习生汤涵茹、通讯员马伟锋)

死刑犯三抢不死就不死了(二):浅析对死刑犯的管理对策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死刑复核全部上收到最高人民法院,带来了死刑犯在看守所的羁押周期延长、死刑犯绝对数量增加、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从一审判处死刑到二审裁决这段时间内,被判处死刑的在押人员心理状态是相当复杂的,看守管理中稍有不慎,自杀、逃跑、行凶等重大恶性事故则随时可能发生。为此,作为管教民警,我们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科学、严格管理,才能确保监所安全。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试就死刑犯的心里及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一、掌握死刑犯的心理 一审死刑犯由于面临死亡,加之其性格、爱好、案情不同,其心理状态也相当复杂,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心理: 一是求生心理。这是人类本身固有的一种心理,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这是一种人类的本能,被判处死刑的在押人员这种心理更加强烈。他们一方面积极上诉,对判决书中自己犯罪性质、情节、手段以及在案件中的作用等方面再三推敲,寻找上诉的理由,他们的上诉书一般写得比较全面、深刻,不放过任何一点作为上诉的理由。上诉书中较多地使用“请”、“求”等敬词,书写也较为正规,充满了“我还年轻,能劳动,如果改判我一定为社会多创造价值”、“请看在二老、孩子的面上,留我一条命吧”之类的话,他们把求生的欲望集中寄托在自己的上诉书上。另一方面,他们积极表现,有的想立功赎罪,不顾“哥们义气”和“攻守同盟”,积极地找管教民警检举揭发;有的在监室内寻找线索,有一点眉目就报告;有的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特别是二审法院来提审时,诚惶诚恐,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取得同情。

二是恐惧心理。被一审判处死刑的在押人员,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将直到尽头,情绪紧张,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对自己的行为失去控制。具体表现在:有的感情脆弱,草木皆兵。管教民警多看他一眼,会认为是“干部对我不放心,上诉没希望了”,组织洗澡、改善生活,会认为是“临行前净身”;有的度日如年,最怕过节。特别是“五.一”、国庆节、新年等,认为要“执行一批”经常问“不能过节了吗?”“吃不上过年饭了吗?”他们往往是掰着指头算日子,自己估计被执行的日子。【死刑犯三抢不死就不死了】

【死刑犯三抢不死就不死了】

三是绝望心理。这种心理是我们监管工作中的大敌,这种心理会导致死刑在押人员产生自杀念头,有的是消极等死,有的则寻找方法寻死,这类死刑在押人员虽是少数,但却是我们监管工作的重点。更有少数死刑在押人员破罐子破摔,觉得反正活不长了,便肆无忌惮,拼命折腾,常扬言“早晚都是死,咱不好过,也不能让他们好过”,有时提出些无理要求,扬言“不答应就闹给他们看”。这些人在监室内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二、对死刑犯的管理对策

掌握了他们的思想活动规律特点,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就可以保证死刑犯的羁押安全。

一要摸清动态,掌握心理。我们只有摸清死刑犯的思想动态,工作起来才会有的放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首先,我们可以与在押人员正面接触,通过谈话教育了解其想什么、干什么,特别是一审判决后和二审法院提审后,一定要跟上谈话教育,尽快摸清其思想脉搏,通过正面引导,使其将恐惧心理转化到求生心理;其次侧面了解,通过向值班人员、医生、炊事人员、提审人员了解其表现,通过监室内其他在押人员了解在监室内表现,对这些情况一定要全面分析,不能忽视丝毫只言片语和一举一动,要把看起来不相关的言行联系起来分析、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进而掌握其心理活动。

二要疏导灌输,科学管理。在押人员被判死刑后,生与死的矛盾一直在他们的思想中斗争着,我们就是要疏导好这些矛盾,使死刑犯把消极等死、寻死变成积极求生的心理,就可以增大死刑犯的羁押安全系数。一是关心死刑犯上诉。被判死刑的押人员一开始精神高度紧张,思想特别混乱。当他们稍微平静下来,想到的往往是能不能不死,我们要引导其将上诉,给其求生的希望。主要是帮助其分析上诉理由,列举其他在押人员上诉改判的例子,使其将注意力转移到写上诉书上来。写好后,应给其仔细看一看,将叙述不清的地方和错别字给其改过来,让其觉得你认为其上诉是有希望的,以增强其信心。二是教育死刑犯立功赎罪。一审宣

判死刑后,死刑犯还要在看守所羁押较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要让其有事可做,首先教育其将没有彻底交待的余罪或同案未交待的罪行彻底交待,其次将其发展为监室内的深挖犯罪耳目。实践证明,他们为了求生的欲望,往往能从其他在押人员身上发现大量的犯罪线索,既有利于他们赎罪,也稳定了其情绪。从现实情况看,死刑犯坦白交待或检举揭发后,往往都较好地遵守监规,情绪比较稳定。

三要严格把关,防疏堵漏。对死刑在押人员要始终贯彻严密看管,防微杜渐的原则,不能因其表现好而疏于管理,要严格执行从值班、提审到放风、就医等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勤检查,勤督促,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28913/

推荐访问:枪决死刑犯打不死 死刑犯不引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