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二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7-02-20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二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浅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浅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摘 要:论文分析了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总结了其存在的主要

问题,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河北省; 产业结构; 现状; 问题

所谓产业结构即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

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

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一个

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

基础。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河北地处华北东部,毗邻渤海,环绕京津,各种自然资源相对丰

富,既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又有较为丰富的生态和旅游资

源,而且还有如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以及曹妃甸矿石码头

和原油码头等港口资源,为资源的流动与利用提供了渠道。但多年

来的经济发展质量始终难以令人满意,原因是河北省产业体系主要

建立在资源型工业的基础上,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集中度不高,低

水平扩张问题非常严重等等。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1.从三次产业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工业内部结构重,新兴产业

起步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农业

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效益型农业和

都市型农业发展不足;工业中,钢铁、石化、建材3大资源型产业

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一直在50%左右,新兴产业规模明显

偏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0年低于全国8.7个百分点,

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2.从生产力布局看,沿海和环首都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沿海

地区经济总量占比低,临港产业起步晚。环首都4市尽管在承接北

京产业转移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承接的项目大多属于传统产业,

而真正利用首都技术、人才等优势催生的新兴产业项目还不多。

3.从企业看,领军企业少、规模小,且行业分布不均衡。在中国

企业500强中,我省只有17家,其中,我省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

亿元的企业仅2家,超100亿元企业只有36家。从主营业收入超

百亿元的36家企业行业分布看,有22家属于钢铁、石化和煤炭等

能源、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仅有4家。

4.从产品结构看,存在“三多三少”问题,普通产品多、高附加

值产品少,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少,配套产品多、集成产品少。

5.从增长方式看,主要是”两拼一靠”(拼资源、拼环境、靠投资),

粗放发展。

6.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和资源型工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

低。“十五”、“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共占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的40.3%、44.2%。工业投资中,“十一五”时期原材

料工业投资占比达36.8%,六大高耗能产业投资占比达31.7%,而

装备制造业投资占比最高的年份也未超过30%,高技术产业占比一

直在20%以下。

7.从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看,“三脱节、一片黑”的特征明

显。港口与产业脱节、港口与城市脱节、港口与腹地脱节。

三、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1.理清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

河北省一些产业和企业,主要是一些外向度较高的产业和企业,

【二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创新能力,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分工环节,处境异常艰难。

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恰恰是河

北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机遇。

2.制订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具体落实

根据河北省目前的具体情况而言,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是按

照“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

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

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提高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3.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现代化水平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以提高农民

收入和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畜牧业比

重,发展现代农业,推广新型农业,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

业组织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和整体产出效益。

4.科学、合理发展第二产业,发挥支柱作用

河北省的主导产业包括信息产业、冶金、医药、建材、化工、机

械、纺织、食品。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二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对主导产业的投资起到正确的导向和承担一定风险的作用;政府应

当从政策与资金上支持科研机构建设,促进原有科研机构改造升

级,促进实力企业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等,承担向企业推广和扩散

先进技术的职责;政府应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有地

区差异的税收政策,使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

将这类产业做优做强,带动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整体竞争力不

断提高。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思想,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河北省服务业振兴计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为基础,

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发展重点,明确责任目标,细化政策措【二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施,切实推进计划落实。

6.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主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推动

“引擎”和提升动力,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河北

省推进两化融合的关键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

是推进制造业生产技术信息化、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信息化、

加速推进制造业企业管理信息化。

7.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促

进经济总量的增长,这已经被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作

为一个以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大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势在必

【二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行。

参考文献:

[1]张聪.河北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

息,2009,10

[2]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冀政

[2008]1号)

[3] 刘学库.加快我省结构调整步伐的几点思考[n].河北日

报,2011-8-31(13)

二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1级深圳FMBA 周兰

一、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必要性

(一) 经济快速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中国近20年经济发展迅速,GDP发展情况见下图:【二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速约10%,社会财富总量大幅增加,经济结构与布局已初步完成,为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从他国经验来看,美国、日本、韩国等经济体也是在经历快速经济发展后开始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二) 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本轮经济快速发展以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消耗土地、矿产、水力等自然资源以及出口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特征,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为主,对外依存度高,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根据国内学者研究理论,将出口贸易规模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

(三) 世界加工产业链末端的现状亟需改变

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世界产业链末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附加值较低,在世界贸易中谈判议价能力偏弱。以服装产业为例,欧美国家的企业大都占据行业高端,利润一般在100%以上,日韩企业占据中高端,利润一般也在50%至80%,而中国服装企业多为代加工,利润大部分在10%以下。

其次,随着印度、泰国、越南等诸多发展中国家陆续开放国门,在劳动力、土地、

矿产资源等方面较中国更具竞争力,部分在中国设厂的外资企业开始产业转移,国家

间竞争态势加剧。第三,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消费需求大幅缩减,我国外需不足,内需疲软,出口行业大面积亏损,众多加工贸易企业倒闭,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因此,亟需改变目前处于世界产业链末端的现状,唯一出路就是以技术升级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 二、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问题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产业空心化。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由于资源有限或供不应求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为有效改善本地经济,于是把大部分高消耗低盈利性的生产企业逐步转移到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欠发达地区,从而本地经济形成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局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若把握不当,新产业无法替代传统产业衰退留下的空白, 并在此基础上所扩张, 那最终将造成整个产业空心化。

纵观他国历史,实业空心化、房地产泡沫化使日本经济一蹶不振,美国虚拟经济大通胀造成实体经济萧条,旅游经济为主的高福利导致希腊危机,而德国一直秉持着制造业优化升级使得经济一枝独秀。因此,“产业空心化”导致的严重后果足以引起我们重视,而认真总结他国经验教训,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 产业空心化原因分析 1、 资源紧张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对制造业企业而言,近年“三荒两高”即电荒、钱荒、人荒以及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不断压缩生产企业利润,某些代加工企业甚至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向客户进行销售,然后靠国家出口退税补贴成本或维持利润,处于微利边缘。对该类企业而言,要么加快企业产品升级,要么实现企业向综合成本低的地区梯度转移。相比之下,企业转移相对容易,如无新兴产业衔接,则容易产生区域经济空心化问题。

2、 货币供应量高速扩张

自1987年以来,中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余额由4949亿元上升至2009年的2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8.8%,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由8330亿元上升至2009年的6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1.5%。具体见下图:

货币供应增速超过实体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吸纳量,一方面推高生产要素成本,

使得处于产业链末端、以外贸出口为主的生产企业无法通过产品涨价转嫁生产成本,利润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虚假繁荣,资本逐利的天性让民营企业改变投资决策,将实体资本转投资产市场以博取高收益,持续演化的结果就是产业空心化。

(二) 产业空心化表现形式 1、 企业多元化投资加剧

由于制造业微利甚至亏损经营,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在资本配置方面通常会考虑除实业以外的多元化投资,主要集中于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等方面,且投资比例呈上升趋势,出现过度金融化特征。在珠三角地区,许多集团旗下都设立有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投资公司,作为新兴业务板块逐渐成为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原来的实业经营或维持原状,或缩小规模,仅仅成为集团融资的工具,新融资金多数被挪用进入投资板块,实业扩大规模及研发所需的资金得不到补给。

不具备房地产开发实力的一般规模企业,如拥有自建厂房的,或缩减经营规模,或关停并转原有企业,将腾出的厂房租赁给其他公司,向商业地产经营者转变。

2、 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撤离或转移

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拥有很多诸如电子、五金、服装、家具、玩具、建材等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所在。其核心企业多为跨国公司,具有典型的“候鸟”特征,它们不关心也不愿意在区域内进行产业升级和改造,而是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 以资本、技术的跨国流动寻求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拥有产业转移及选址经营的主动权。

在人民币升值、外企与国企政策同一、资源价格上涨等因素作用下,部分沿海核心企业内迁或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并在产业集群内呈现“母鸡带小鸡”的模式。如富士康落户重庆是因为客户惠普先行落户,而富士康其上下游客户也部分随之转移。

(三) 产业结构规划重复性明显

在“绿色经济”及“产业升级”的全国性政策的统一号召下,无论是西部开发、东部振兴还是中部崛起,由于行政区划体制,资源难以在区域间平衡及协调,造成各地区均出台各自的产业布局战略,以规划建设产业园、工业园为开端,招商引资为重点,目标定位大同小异,缺乏协同性、差异化,造成重复性建设,资源耗费严重。

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由于要对原有劳动密集性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许多地方都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直接淘汰传统产业,而对高新技术产业趋之若鹜,忽略两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此举容易造成产业发展断层,且极容易造成产业结构趋同。以珠三角为例,从不同城市看,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7 市的40 类大产业中,排在前列的大多是电器、服装、电子、纺织、食品加工、非金属制品等产业,而产业升级目标多指向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金融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等。具体升级路径模糊不清,造成地方之间为招纳跨国企业或大型企业常常产生恶性竞争, 未趁本轮产业升级的良机形成区域间经济整合。

再如《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研究》中计划将杭州、宁波、温州建设为3个功能互补的金融集聚区和辐射区,因此,温州市政府特地规划出大片土地来建设一个金融集聚区。然而,正如其市长坦言,温州现有的平台、空间、环境,都难以与城市战略地位的提升、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相匹配,并非有了资金和楼宇,高端人才就会进来,金融业就会进来。

三、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建议

结合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为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在其中的目标性引导和政策性服务甚为关键,具体提出如下建议:

(一) 有效把握资产价格调控力度

一方面遏制货币供应量过快趋势,控制通货膨胀及虚拟市场的虚假繁荣,使资源尤其是资本配置为产业升级服务,让民营企业在实体产业中有利可图,获取合理利润,保护实体投资的积极性,使民营资本自愿回流实体经济,以建立持续有效的经济循环体。

(二) 为中小企业成长营造有利的生存环境

针对企业融资难,技术研发乏力等情况,政府应通过向民间资本开放金融市场,发行中小金融债券等方式,多元化、阳光化资金获取途径;同时,着力为生产企业减轻赋税压力和提供政策支持,减小行政审批、政策寻租、国企垄断等问题对中小企业

形成的成长阻力,切实有效减轻民营企业经营负担,为中小企业生存提供自由、方便的政策、金融环境。

借鉴日本成功经验,其多将产业扶持政策法律化,如1952年的《企业合理化促进法》,1956年出台的“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1971年《振兴特定电子工业及特定机械工业临时措施法》等,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为企业生存环境提供有力支持,将政策落到实处,遂造就大批如索尼、松下、夏普等国际知名企业。

(三) 扶持目标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鉴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下来的良好工业底子,政府扶持目标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应承接历史、放眼全球。主要是扶持现有实体企业在全球产品分工链上的改造升级,从原来单纯为外资企业代加工到加强对上游研发力量的投入,对自有品牌的建设以及下游销售渠道的开发,使得我国企业在产业链条中逐渐步入高端。

比如我国当前众多制鞋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如能通过技术研发向资本密集型的生产装备制造业迈进,生产制鞋机、检测仪等设备,则将在鞋业产业链条中获得高额利润;另外,如TCL集团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可顺利打破多年来的贸易壁垒,稳步进入欧洲市场,为我国企业成长为跨国集团开立成功案例。

其间,政府可通过官、学、企联合提高研发效率及生产化进度,也可对符合目标发展路径的企业提供财税、补贴、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扶持,并可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壮大规模提高产品创新力度。通过深入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切实扶持目标企业进行产业升级,通过建立核心企业的集团化、国际化发展,而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成长。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15856/

推荐访问: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