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传染病汇报材料

传染病汇报材料

时间:2016-12-14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传染病汇报材料(一):传染病防治汇报材料

全市重点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会宁县卫生局

(2011年3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来我县督导检查 “重点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这是对我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卫生局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县重点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规,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我县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各项规定,建立了传染病防治组织领导机构,县政府制定印发建立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落实了各类传染病防治措施,强化了传染病监督执法,开展了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全县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不断提高,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网络

自《传染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

区长任组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教育、财政等相关单位

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

《会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会宁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人员应急知识培训工作方

案》、《关于加强甲型H1N1流感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等多个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面的文件。我县把传染病防治网络

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努力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病网络,2010年全县投入20多

万元为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置了电脑、无线网卡等硬

件设施,并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公共卫生管理科工作人员

进行了重新确认,全县共确认公共卫生管理科人员159名,

并对其进行了业务培训和资质认证。 通过以上举措稳定了农村传染病防治工作队伍;各医疗单位

有专职报告人员负责疫情报告和疫情监测,全县传染病防治

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

三、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的防病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采取街头咨询、

出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举办学习班、培

训班、召开会议,印发宣传单和防病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结合今年我县健康

教育促进年,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每月利用更新健康教

育宣传栏,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了群众防病

意识,发放传染病宣传材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50余人次,更新宣传栏15000余次。通过广泛而形式多样的宣传,群众的防病意识得到增强,为传染病防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落实措施,加强重点传染病报告管理

2010来,全县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发热门诊,配备了相应检查实施设备,确定专人负责,严格落实了首诊负责制,实行了预检分诊制,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四早”治疗措施,对门诊发现的传染病人实行首诊医生传染病登记报告制,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就诊等方式发现的传染病由首诊医生负责均予以上报公共卫生科,由公共卫生科负责人员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通过以上防治措施有效预防了传染病传播,提高了传染病防控能力。

2010年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1939例,发病率325.32/10万,无死亡,比上年下降17.30%,死亡率下降100%。

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1685例,无死亡,发病率282.70/10万,比上年下降11.76%;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254例,无死亡,发病率42.62/10万,比上年下降41.63%。与上年相比,乙类传染病发病上升的病种有淋病、梅毒、肝炎(未分型)、乙肝、百日咳,下降的有猩红热、新生儿破伤风、甲型H1N1流感、麻疹、伤寒+副伤寒、

痢疾、肺结核、丙肝、甲肝。丙类传染病发病上升的病种有包虫病、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它感染性腹泻,下降的有流行性感冒、风疹。

五、积极争取项目,做好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 我县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艾滋病防治项目,积极开展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疾控中心成立“性爱科”,配备了专业人员,配置了相关实施设备,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通过大力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制作结核病手提宣传袋3000个,发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年历卡”、“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要点”、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折页5000份,围裙200个、T恤衫50件,开展现场咨询100余次,发现的结核病人全部实行了免费治疗,并全部实行了系统管理,做到了结核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健康体检和4次随访,对结核病防治提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为进一步落实好艾滋病防治项目和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和《甘肃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各种宣传机会,发放宣传画册55200份(张)、手提宣传贷5500个,发放安全套7300个、铅笔盒300个、围裙880条、画妆盒等76套、出据宣传展板36面、宣传覆盖31500人;对全县各

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了培训,进行了问卷调查;配合公安机关对会宁县看守所被羁押人员进行了11次73人次HIV(艾滋病毒)检测,检测结果及时向上级由部门进行了上报;进入各公共娱乐场所、洗脚按摩屋现场干预799人次;在城区各大建筑工地悬挂横幅、进行现场咨询问答1862人次、散发各种宣传画册24373余份(张)、宣传围裙800条; HIV(艾滋病毒)自愿咨询检测540人次;根据市性艾科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县已完成100人份的FSW人群哨点监测血样采集工作。同时单位购置1万元的健康促进品,如口杯、女性化妆盒等。制作了印有艾滋病宣传知识的便携式手提袋3000多个,印制各种宣传材料20000份。通过以上工作有效治疗、控制了结核病、艾滋病传播,保障了群众健康。

六、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报告工作

对甲型流感疫情可能出现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新情况,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时刻进入实战状态,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2011年我县有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甲型H1N1流感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各项防控规定和要求,把甲流防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和长期工作来抓,各医疗机构每天向疾控中心进行报告,同时卫生局向市卫生局每天实行传真报

传染病汇报材料(二):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师宗县龙庆民族中学

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当前,正是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认真做好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传染和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师卫联【2009】8号)文件精神,我校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预防工作方针,周密安排、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为防控学校传染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防控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为加强我校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传染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防控工作责任制,制订相关的应急预案成立了相关应急处理队伍。学习《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龙庆民族中学传染病疫情预案》《龙庆民族中学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龙庆民族中学预防甲型H1NI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监控机构和学校工作职责,增强了各自的责任意识,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学校卫生监测,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为加大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执行力度,学校积极主动与政府、乡卫生院等部门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和完善了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以确保能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找疫源。

一是学校于2009年5月3日对学校各块工作,包括宣传教育、饮食、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和日常防病工作等进行了重点专项检查,级学校有分管领导亲自抓,专(兼)职人员负责进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成立了传染病防控应急机构,建立了学校防病工作制度和传染病检查报告制度,开展了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设立了宣传专栏、张贴了防病画册,学校、班主任、老师经常在上晨课时特别是近期全球性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为学生讲授了传染病防治知识要点,并做好了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如发现有传染病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二是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监测工作,2009年开学初对学生食堂进行了全面的卫生监测,共检查从业人员12人,合格者发放健康合格证,不合格者调离工作岗位。同时对学校食堂餐饮具及饮水进行检测,全部符合卫生要求。

三是学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了疫情监测工作,成立了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动队,进一步加强了疫情预警预报,配备了必要的消毒器械及消毒药品。

四、是能够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进行了预检分诊工作,能够密切观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出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离、早治疗,防止了疫情扩散和蔓延,对就诊的疑似传染病人立即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诊治,并认真执行各项诊疗操作常规和规范,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三、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确保了传染病防控工作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学校等有关单位履行《传染和防治法》的法定职能是监督检查,对各学校预防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各项法规、规章、制度、预案、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二是对学校集体食堂加强了食品卫生监督,并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二次专项整治,监督覆盖率100%,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作卫生监督执法文书,提出限期改正意见,及时纠正,三是对全县较大的建筑工地食堂正在建档摸底,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

四、加强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宣传

1、饭前便后要洗手,平时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平时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孩子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9、学校要认真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避免其他同学接触,及时报告并进行积极治疗。

10、加强学校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

11、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五、下一步工作意见

1、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学校建立完善传染病防控应急机构,制订应急预案或工作方案,健全各项防控制度,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学校防病工作,把工作切实抓好落实到位。

2、进一步搞好学生因病缺课登记报告工作,建立专用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要求凡发现传染病疫情或重大不明原因疾病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和教育机构,同时搞好学生饮食、饮水安全管理工作,以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主动加强与宣传和新闻部门等媒体联系,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重点做好学校、幼托机构防病知识普及工作,提倡“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切实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4、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政府领导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调动各方面力量,切实保障疫情应急处理经费和各项传染病防治工作措施的落实。

师宗县龙庆民族中学

2009年6月15日

传染病汇报材料(三):2015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报告

2015年1-3月份**市二院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报告

1、疫情概况:

2015年1-3月份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共报告病例493例,其中无鼠疫、霍乱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1种,共报告454例;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共报告39例。乙类传染病报告最多的是肺结核病例,均为成年人;丙类传染病报告中以尖锐湿疣居首,均未成年人。

2、发病位次:

我院2015年1-3月份传染病报告病种位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80例,手足口病68例,感染性腹泻66例,尖锐湿疣63例,水痘56例,五位病种报告率占报告数的67.5%。

三、科室分别、人群分布:

我院1-3月份传染病报告数位于前三位的科室有呼吸科、儿科、及肠道门诊。

其中成人发病较高的传染病有肺结核、感染性腹泻、尖锐湿疣及梅毒。

儿童发病较多的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水痘,以农村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

4、疫情分析:

我院1-3月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93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病例。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77例,占报告数的15.6%,其中感染性腹泻报告66例,菌痢报告10例,伤寒报告1例。

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103例,占报告数的20.9%,其中肺结核报告80例,多为成人,且大学生多见;另外流行性腮腺炎报告23例,成人、儿童均有报告。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161例,占报告数的32.7%,其中乙肝报告34例,梅毒报告37例,尖锐湿疣报告63例,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无报告病例。

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我院1-3月报告煤气中毒病例共三起,均为轻症患者,来我院后经过高压氧治疗后均痊愈回家,并将上述三起事件报告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重点传染病分析:

流行性感冒:1-3月我院流感样病例就诊人数为460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的1.8%。其中病例主要集中于25-60岁之间的青壮年。我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哨点医院,(

手足口病:1-3月,我院手足口病报告68例,占报告数的13.8%,以农村患儿发病多见,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报告。本季度手足口病发病水平虽然较低,但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数将会增加,通常4-7月份为高峰期,故应加强儿科及肠道门诊的诊治工作。

其他感染性腹泻:1-3月,我院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66例,占报告数的13.4%,与去年同期无明显异常,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数将会上升,故我院要加大肠道门诊的管理力度,做好肠道传染病的诊治工作。

6、传染病报告质量统计:

2015年1-3月我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93例,收集报告卡493张(不含重卡)无未及时报告卡,无未及时审核卡。不过仍有少数楣栏填写不全现象,针对上述情况,我院将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及时与各科室负责人沟通,加强对临床医生疫情报告的培训和指导。

传染病汇报材料(四):2015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第1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希望相关科室严格遵照执行。

1、建立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

2、各科医生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医务处,填写传染病卡片由传染病疫报告员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瞄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各科医生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卡片,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传染病检查员每日对疫情情况进行检查审核,立即网络直报。门诊医生要认真逐项填写目诊日志,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记清楚。并用红笔注明“报卡”。住院医师应在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记本上用红笔注明“报卡”。化验室、放射科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防止漏登、漏报。

4、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登记及传染病本要保存三年。

5、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工作日志及病区患者出入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

6、认真执行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归口管理程序,经治医生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必须立即报卡,1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将患者转到结核病防治所并做好记录。如遇有患者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其他严重合并症,可待患者病情稳后再转诊,不得擅自收治。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或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时进行登记。并将报告结果直接交给主治医师,以防报告丢失、患者走失。

7、定期对全院工作人员、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防治宣育。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对新毕业、新调入及进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8、传染病管理人员,每日要对全院传染病报卡进行登审核,当日立即报出,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每月对全院门诊医师工作日志、患者出入院登记、病历、处方等进行检查,检查检验科工作记录及放射科传染病登记本,杜绝传染病迟报、漏报等现象。

9、如发现传染病漏报l例要扣罚当事人当月奖金50元,传染病登记不认真或迟报疫情者,予以通报批评。

10、感染办公室要对传染病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向相关科室、部门反馈情况,改进工作。

第2篇: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组织管理

卫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院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

1、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卫生院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2、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配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搜集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3、负责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开展技术指导。

4、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

1、卫生院防保科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应分别登录系统进行审核确认与查重。

3、疫情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节假日将疫情报告电话转接办公室电话上,同时保证24小时信号通畅。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通报

传染病疫情的通报与公布,按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试行)》执行。

1、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单位、政府和有关领导报告并通报本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周边省份和地区传染病疫情等相关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2、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以及不明原因疾病爆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将该病人的相关信息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通报。

3、卫生院当辖区内发现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包虫病等)暴发、流行时,及时向辖区畜牧站报告(专报),并在疾病流行期间互相通报各有关疫情信息。

4、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每月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296229/

推荐访问:传染病防治汇报材料 传染病检查汇报材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