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修订版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修订版

时间:2016-12-11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修订版(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表(抗生素)

分类 一线抗菌药物 二线抗菌药物 三级抗菌药物

青霉素、青霉素V

钾、苯唑西林、氯唑

西林、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类 美罗培南 卞星青霉素、呋布西

林、阿莫西林、美洛

西林、奈夫西林

头孢丙烯、头孢曲头孢氨苄、头孢替松、头孢克肟、头孢安、头孢羟氨苄、头米诺、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匹罗、头孢吡头孢菌素类 孢地尼、头孢拉氧、头孢拉定、头孢克肟、头孢唑南 头孢替唑、头孢美洛、头孢呋辛、头孢唑、头孢噻肟、头孢匹胺、头孢硫脒 哌酮、头孢孟多

头孢哌酮舒巴坦、派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其他B-内酰胺类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拉西林舒巴坦、头孢 帕尼培南倍他抑制剂 钾、阿莫西林舒巴坦 哌酮他唑巴坦 米隆

丁胺卡那、庆大霉奈替米星、妥布霉

氨基糖苷类 素、阿米卡星、链霉素、依替米星、大观

素 霉素、异帕米星

酰胺类 氯霉素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糖肽类 霉素、替考拉宁

红霉素、琥乙红霉

素、吉他霉素、乙酰

大环内酯类 吉他霉素、罗红霉

素、克拉霉素、阿奇

霉素

四环素 四环素、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磺胺类 啶

氟罗沙星、依诺沙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加替喹诺酮类 星、诺氟沙星、左氧帕珠沙星 沙星、司帕沙星、莫氟沙星 西沙星

呋喃类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制霉菌素、克霉唑、

联苯苄唑、特比奈伊曲康唑、两性霉素抗真菌药 氟康唑、咪康唑 酚、酮康唑、氟胞嘧B

甲硝唑、苯酰甲硝硝咪唑类 奥硝唑 唑、替硝唑

青医附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

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包括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抗菌药物临床选用原则

(一)非限制使用:对轻度及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限制使用:对中、重度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应严格控制。对危重、紧急情况或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四)氟喹诺酮类药物:应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加

强管理。

1、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2、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3、其他感染性疾病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或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五)围手术期: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

1、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须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择抗菌药物。若选用其他抗菌药物,病历中应做好记录。

2、I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应于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

(一)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二)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需要,开具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并在病历中予以详细记录。

(三)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拟使用的病例需组织科室和抗感染专家及临床药师集体讨论同意后,填写《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单》。

主诊医师(或医疗组长)、会诊专家、申请科室主任分别在申请单上签字,报医务处审批后方可开具处方使用。处方应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不得使用摆药单),并应在病历中做详细记录。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权使用高一级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临时医嘱或一次用量,并应做好病历记录。

(四)科室间会诊需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需经有相应资质的医师会诊同意后,按审批流程执行。

(五)下级医师无权随意更改上级医师医嘱;特殊情况(如抢救、大会诊、药物不良反应等)需更改医嘱时,必须征得上级医师同意,并在病程记录中如实记录。

(六)普通门(急)诊只能使用非限制使用和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原则上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七)药师对抗菌药物处方要严格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者,有权要求相关医生进行整改。

(八)各级医护人员、药学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及三级医师负责制,所有抗菌药物的使用、更换、联合必须有指征、原因分析和记录。

(九)细菌耐药监测:

1、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定期公布本院细菌耐药监测情况。

2、临床对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使用。

四、处罚

全院医护员工要认真学习和执行本规定,严格按照规范

使用抗菌药物。医院将实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公示制度。凡违反本规定,出现越权使用、不按流程审批、不按指导原则使用、使用后病历中无分析记录等现象,均将严格追究科室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对检查中发现的明显违规现象,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当事人和所在科室如下处罚:

(一)全院通报批评。

(二)扣罚主管床位的三级医师每人500元,扣罚科室 1000元。

(三)违反规定超过3次的科室和个人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同时暂停当事人处方权,离岗培训1-3个月。

五、其它

(一)本规定附件所列药物均为通用名,各级医师应选择同类药品中较为常用、安全、价格低廉者,不得借故选择价格昂贵的同类药物。

(二)凡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全部或部分自费的,使用前必须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要求其履行签字手续。

六、本规定由医务处负责解释,东区参照执行。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修订版(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015修订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015修订)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84号令〔2012〕)精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结合我院实际,特修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分级标准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

(一)使用原则:严格使用指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1。

(二)具体使用方法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处方及医嘱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处方及医嘱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可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具体名单见附件2。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①感染病情严重者;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③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其后需要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

(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未出具前,可以根据当地和本机构细菌耐药监测情况经验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出具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2015-5-28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修订版(三):2016医院述职报告

医院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肥东县人民医院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暨三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体职工代表、中层干部、高级知识分子、2016年度目标考核获奖科室和医院各类先进人物。召开这次会议意在总结回顾2016年工作,谋划安排2016年工作。

刚才我们表彰了2016年度目标考核获奖科室和2016年度院先进工作者、十佳医生、十佳护士、十佳行管后勤、医德医风标兵、优秀论文,对以上获奖的科室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医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从十二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积极投身医疗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我院作为卫生部重点联系县医院,2016年3月被确定为全省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之一,11月又被列为全省21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之一。经2016年肥东县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我院自2016年3月15日起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并于2016年2月1日起,药品采购全部通过“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根据省政府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省物价、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公立医院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通过对16个手术病种实行单病种付费,使患者费用较此前平均降低了18.9%;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使进入管理病种的患者费用平均降低了13.6%;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遏制滥用药品现象,进一步降低了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同时,降低了大型医疗设备服务价格,如CT检查价格由原先的每人次240元,调整为每人次205元;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普通门诊患者只需自付2元的诊察费。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共有800个品种,1100个品规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已累计为患者节约费用1117万元。门诊294766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人次上升33.1 %,次均门诊费用198.2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费用下降14.77%;出院18945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人次上升了0.33%,次均出院费用5123.69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费用下降2.55%。大型设备(CT)检查了27337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人次上升了2.35%,费用下降了95.7万元。总共让利1212.7万元。

2016年5月2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来安徽调研医改,我院代表全省县级医院汇报医改工作。自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以来,各级部门和各级领导给予我院充分关注。多次接受国家、省、市相关部门调研、检查、指导;多次接待中央、省、市、县等媒体对我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二、全力以赴做好新院区建设的前期工作

新院区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仅是肥东县2016年“十大重点项目”,同时又被列入合肥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纲要。新院区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肥东百万人民的就医,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未来的发展。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其它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新院区开工建设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在新院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环节,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规划方案进行反复研究修改,同时带领相关职能科室和重点部门负责人不辞辛苦,先后赶往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市中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安医大二附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参观考察,力求使医院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符合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目前新院区建设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环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拆迁、施工图设计等审批,正在实施工程建设招标阶段。

新院区将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规划设计,占地177亩,建筑面积约12.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5个亿,开放床位1000张。届时将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适应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为医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攻坚克难,顺利通过“二甲”复审。

2016年医院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既是“二甲”复审年,又要完成全国医改试点单位的任务,同时又要做好新院区的报批、立项、环评、设计工作。尤其是“二甲”复评标准的提高,评审方法的变化,给“二甲”复审迎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全院上下克服了工作量大、任务重、事务多、时间紧等重重困难,齐心协力抓好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工作。

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开展二级综合医院复检评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16年对所属二级综合医院全部进行复审。我院于2016年11月10日成立了二甲综合医院复审迎检领导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动员大会,把等级医院复审工作作为2016年医院的中心工作来抓。为推动“二甲”复审工作持续开展,我们严格对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逐条梳理,做到任务到科、到人,明确分工,不留空白。同时采用“三个一”机制,即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两月一自评。对在调度、督查、自评过程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不藏不掖,限时整改。9月10日至12日,市卫生局专家组对我院进行了等级医院复审,根据专家组反馈的153条整改意见,院部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制订措施,提出要求,按照时间节点补缺补差整改到位,通过两个月的有效整改,于12月5日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复审。

如果说创建二甲医院对我院是一个新的突破,那么二甲医院复审对我院来说就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我院各项工作又一次大的提升。二甲医院复审的目的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检查,而是通过复审使我们建立起一整套长效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我们的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服务能力,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和院感质量。

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

医疗护理工作是医院的中心工作,也是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根据卫生部开展的“三好一满意”、“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和省厅的二甲复审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把此项工作牢牢抓住不放。

一是抓医疗质量不放松。加强自身建设和医疗管理制度建设,重新修订与完善了各项医疗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并全部编印成册;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并编印成册;加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促进科室管理逐步规范化;加强医疗技术管理和重点学科建设,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五项;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编印应急管理预案手册,规范应急管理。充分发挥院科两级质控网络的作用,重新完善了质控标准,强化质控管理。每月进行病历质量督查与评比,全年共检查病历2200余份,评出优秀病历50余份。每季度对科室管理、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患者安全管理等进行全面督查,并进行全院通报,实施奖惩,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二是抓护理质量不放松。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实施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全程护理服务,每月对部分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实行人性化服务。加强制度建设,全年共修订制度、职责23条、新增制度26条、新增预案20条。修订和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和评分标准,充分发挥护理部—护士长—质控护士三级质控网络作用。加强护理考核常态化,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三级质控组每季度一考核,二级质控组每月一考核,科室质控护士每周一考核。实行护士分层级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协办了肥东县第五届护士技能比赛,在全院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是抓院感质量不放松。及时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调整充实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三级监控网络。认真开展消毒效果、环境卫生学、院感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和多重耐药菌等各项监测工作。加强对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和消毒药械采购索证的管理。加大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工作,强化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院感高危因素的管理,进一步搞好多部门、多学科的联合管理机制,确保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四抓医疗安全不放松。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和常规。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教育与培训。依法行医,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对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一律不予单独执业。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严格执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每季度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吸取经验教训。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强化医患有效沟通,全面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预防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投诉管理机制,建立了投诉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投诉登记和“六个有”机制。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今年7月我们与县公安局积极联系,在我院设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医院警务室,有效地保护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

五抓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不放松。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是2016年我们力抓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2016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精神要求,结合外院成功的经验做法。经过临床科主任会议、院务会、院长办公会多次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我们出台了《关于实行日人均药品费用限额管理暂行规定》(院办〔2016〕57号)文件,后期我们又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订完善,通过对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实行药占比控制线和日人均药品费用最高限额两条线来抓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同时结合处方点评制度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自7月份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我院的药占比明显下降,药品次均费用也在逐步下降,目前已达到省内同级医院水平。促进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六抓综合目标考核不放松。加强质量考核,实行目标管理,是对科室整体工作进行全面评价的重要手段。经过院务会反复讨论酝酿,我们制订了《肥东县人民医院科室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院办〔2016〕110号)文件,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下设目标考核办公室,同时成立了医疗质量、护理质量、院感质量、防保工作、合理用药、医技科室、成本核算、工作量指标、行风建设九个考核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具体考核,并将各职能部门考核细则装订成册发放到各科室。同时对考核时间、方法、评分办法、考核结果、奖励、处罚作了具体规定。院部同职能和临床、医技科室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奖优罚劣。

12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检查组来我院就2016年“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并对我院的“三好一满意”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五、加强科研和人才工作,提高医院软实力。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295408/

推荐访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