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好词好句 > 过程观察记录

过程观察记录

时间:2016-10-22   来源:好词好句   点击:

【www.gbppp.com--好词好句】

篇一:《什么是观察记录》

一、什么是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的发展,判断自己的教育行为,改进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教师要记录的不是所有幼儿的所有情况,而是有关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情况。

观察记录分四步:观察(选定目标、对像)、记录(事件过程)、分析(幼儿行为)、调整(建议、教育措施)要素:时间、地点、观察对象、观察记录

二、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

观察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实地观察幼儿,也就是在幼儿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的地方对其进行观察,生活习惯的观察、个性特点、及一日活动中与同伴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幼儿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了解幼儿在何时何处需要何种帮助等。 观察对象个体观察、集体小组观察。要根据目标再确定观察内容。观察基本方式:表格式、描述式(我们常用的)、日记式、通过幼儿绘画、影像录音、照片等。

观察目的、目标要明确。(你准备观察谁,你为什么要观察这个幼儿),确立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以依据本班近期活动的目标,如: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克服困难的精神或对某技能的掌握等。另外,也可以根据教师材料投放的内容进行观察。还有要明确的目标。选择有明显问题的幼儿,或是随意选择一名幼儿进行观察,挑选好观察对象以后,又常常的质疑、犹豫和担心;记录的事件怎么这么琐碎,记录是不是没有意义,没有分析的价值。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选择观察对象比较随意,没有制定出详细的观察目的和目标。首先,通过本次观察,希望能解决某方面的问题。目标可以(一)从重要的偶发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选取

教师每天要面对幼儿,印象深刻的事情往往是重要的偶发事件以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中的幼儿,常常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新教师不妨从这里入手,选取事件中的幼儿作为目标幼儿。

重要的偶发事件有很多,其中一些需积极处置或加以预防,比如打人,说脏话,说谎等等。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幼儿行为变化的转折点,比如,第一次在集体活动中公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一次有了分享的行为等等。关注这两类事件中的幼儿,也就可以顺利锁定目标幼儿。

(二)从集体活动中选取

集体活动形式是幼儿园的重要活动组织形式。在集体活动中,一些幼儿常常会出现不悦,说不好,做不好,不做,坐不住,走神,听不懂老师的要求,听懂了不执行等等现象。老师在发现这些现象后要及时的关注幼儿,及时的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需求,以及更好的在集体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因此,在集体教学中选定目标幼儿,进行个别观察也较有意义。

(三)从容易被忽视的幼儿中选取

班级中不是所有的幼儿都会出现在新教师的视线中,原因在于新教师长忙于应付一日生活环节和集体教学,还不能顾及到班级中的每个幼儿。那些沉默的,乖巧的,配合教师指令的幼儿,容易被忽视。这类幼儿同样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支持,被认可,教师还是应投以关注的目光。

通过观察解决幼儿发展中遇到地问题。

例:个人观察:目的:帮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要求孩子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观察实录:

下午午睡时,任晓芸脱掉鞋子、外裤、坐在床上开始脱衣服,先将头往下缩,衣服往上拉,拉了一会儿脱不下来,再拉袖子,由于两手配合不熟练,就是脱不下来。旁边有同伴看见,开始帮助她脱,由于用力不对,还是没有脱下来。最后请求老师帮助。

分析:

从观察中看出,任晓芸平时在家根本不自己脱衣服。

原因有二:1.家长包办代替太严重了,在家里她母亲都代她做了,因此她觉得不会做可以让老师和同伴帮助代她做。

2.孩子本身依赖性太强,一遇到困难就不动了,影响了她的动手能力以至于什么都不会。 措施:

1. 帮助任晓芸学会穿脱衣服,先教她正确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利用课间休息或游戏时间让她练习。

2. 和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园的情况,争取家长配合。

过了一星期,再次观察任晓芸,发现有明显进步了,但穿脱衣服的动作还是不熟练,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再次与家长联系,不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以鼓励、表扬为主,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又过了半个月,家长高兴地告诉我:“她现在在家自己穿脱衣服了,再也不要我们

帮助了。谢谢老师。”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也很高兴,但马上我又为任晓芸制订了下一个目标:提高动手能力,为同伴做好事,继续进行观察。

观察时间 2000年3月14日

观察目的 帮助蒋伟杰建立活动规则

观察实录 早晨蒋伟杰较晚来园,他进来先对老师说了声“老师,早!”就站在活动室内看同伴活动,然后有同伴喊他一声,他走到那一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做成。于是到剪剪贴贴组,可是由于他不会用剪刀,剪的不好看,同伴笑他,他就停下来和小朋友打闹。当老师讲评时,蒋伟杰一直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别人不理他,他一个人讲。忽然,他发现小朋友去小便了,他马上起身去小便。

分析记录 从观察中看出,蒋伟杰参加活动的规则意识不高。因为他大多数来园较晚,参加游戏活动太少。对一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不好,这就影响了他参加活动的动机和兴趣,以至于象蜻蜓点水一样。什么都玩,什么都玩不好。

采取措施 1. 通过个别教育,教会他使用工具和材料。

2. 提醒孩子早一点到园,参加游戏时帮助他建立活动规则意识。

3. 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为孩子提供一些练习、操作的机会。

第二,观察记录要简练。观察记录部分只记录幼儿真实的游戏、活动情况,或可以反映 幼儿心理、行为的语言和动作,教师主观的判断和描述性语言都尽量不要有。

第三,分析要客观准确。科学的解读幼儿的行为和行为变化,科学推测幼儿行为背后的想法,并能运用科学方法,及时处理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幼儿一个行为表现的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程度;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特点、是否有层次性;幼儿的家庭环境;我们教师的教育方法等等。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任意、主观的评价幼儿或给幼儿定性。

观察完以后又怎样进行分析呢?过程观察记录

1、首先思考这是种什么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家庭、社会、人文环境、教育、自身……)

3、原因背后体现了幼儿什么样的特点?包括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等

4、顺应了什么样的教育理论?

5、找出原因后应如何解决的?

一、记录中缺少幼儿的学习过程

〔例1〕康康(小班幼儿)选择了带插座的圆柱体,邀请我和他一起玩,我答应了。我坐在他的旁边,先给他示范,他一边看一边主动提出问题,我一点一点帮他解答。示范后,康康自己玩,他左手拿圆柱体,用右手两个手指去触摸圆柱体的边缘,然后将圆柱体放进插座里,并用双手去摸圆柱体的边缘。

康康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说明他在积极思考,这是一件令教师感到兴奋的事情。然而,非常遗憾,这位教师在记录中缺失了对康康所提问题的说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们可以通过幼儿的言语表达了解幼儿的思维水平与心理特征。康康在教师示范时到底想到了什么,提出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指向哪些内容,以上信息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还要关注幼儿提出怎样的问题,记录和分析幼儿提出的问题,从而深入地了解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与学习需要。

〔例2〕东东(小班幼儿)现在吃饭有进步了。他刚来幼儿园时不喜欢吃菜,每次吃饭时都要老师哄着喂他。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东开始喜欢吃幼儿园的饭菜了,也不用老师喂饭。虽然刚开始时吃得有些慢,但东东可以独立完成了。

从记录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对东东进步的欣喜,这说明当初东东的吃饭问题的确很让教师头痛和费心。现在东东有进步了,他是怎么逐渐转变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尝试了哪些方法?哪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而从这篇记录中我们无法了解这些问题。如果教师把该幼儿从入园到现在每天吃饭的情况和自己采取的措施都一一记录下来,我们就会看到该幼儿的发展过程,从中总结出教育经验。像幼儿入园适应、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内容都适宜做跟踪式的个案记录。

二、记录中缺少教师指导幼儿的具体策略

〔例1〕玉玉(大班幼儿)选择了一张写有“蛇形加法”练习题的纸。开始做第一道题时,玉玉用手指着题中的数字,看了好长时间说:“哎呀,好烦呀!怎么那么烦呀!”我这才发现她一道题都没做出来。于是我请她取来彩色串珠,帮助她。一会儿,她就把三道题都做完了,而且都正确。

幼儿从烦躁、无助到完成任务,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可见这位教师在其中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但教师在观察记录中只用“帮助她”三个字就概括了。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就可知道“帮助她”包含三层含义:首先,为何要帮助她,即该幼儿在做练习题时遇到了什

篇二:《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表

篇三:《观察记录》

秋 天 的 树 叶

徐艳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见教师与幼儿应该是平等、民主、自由、对话的关系。教师的这一角色定位在主题活动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在我班主题活动“秋天的树叶”开展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并对此进行了探索。

记录一:捕捉兴趣

时间:2013年11月6日

地点:操场花园

对象:全班小朋友

秋风一吹,秋天的花园到处散落着树叶,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看到地上的树叶都兴奋地踩着。张居上说: “我看到有一棵树上的叶子已经没有了。”孙跃瑄说:“这棵树的叶子好大,像扇子一样。”张林然带着一脸的困惑说: “这种树上的叶子怎么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绿,真有意思!”„„孩子们对树叶产生的兴趣出乎我的意料,我被孩子们一张张写满“为什么”的脸感动了。 “我们一起来研究树叶,怎么样?”我有点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大声地提议。大家异口同声地喊出了一个“好”字,有的孩子高兴地跳了起来。

反思与措施: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的当前兴趣和需要,通过观察、倾听、参与幼儿的活动,把握幼儿活动的动向,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点,通过抛、接球,使主题活动得以开展。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通过教师的带动被自发地调动起采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时机、注重观察、捕捉幼儿的需要,当然也要加上教师睿智的引导。假若当幼儿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就直接去查找资料告诉他们答案的话;他们的兴趣可能就不会如此高涨求知欲也不会如此强烈。接下来,活动主题——“秋天的树叶”开始了。

记录二:关于树叶

时间:2013年11月11日

地点:操场花园

对象:全班小朋友

活动开始之前,我与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树叶的开放性谈话:

过程观察记录

(1)“关于树叶你们有些什么问题?”

(2)“那些树叶叫什么名字?”

(3)“有的树叶为什么到了秋天还不变黄?”“有的树为什么现在就没有树叶了?”

过程观察记录

(4)“叶子的样子为什么不一样?”“仙人掌的叶子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我把孩子们带到花园,我们商量好每人找一棵小树做自己的朋友,并仔细观察树上的叶子,做好相应的记录。在此过程中,我及时地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仇月文说:“我看到叶子上有一根根细细的东西。”“我的也有,这是叶子的花纹吧!”臧胜宇接着说。“叶子怎么会有花纹呢?”琪琪在一旁小声的表示不同意。

反思与措施:与第一次散步时无意识的观察活动相比较,许多幼儿的观察都显得更加投入且细致了,他们都找了一棵小树,并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探究。我看见孩子们在争论,就引导幼儿说:“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资料吧。”接下来孩子们会不会自己去寻找一些答案?他们会自己去发现一些“小秘密”进而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吗?

记录三:树叶分类过程观察记录

时间:2013年11月11日

地点:教室

对象:全班小朋友

孩子们把在小树旁记录下来的表格带回教室展示,都争着发言。我帮助幼儿把调查到的东西以实物的形式出示或在黑板上记录下来。接着,我又让他们对所有记录到的树叶按特征进行分类。树叶有哪些不同?可以按什么不同进行分类?带着问题,孩子们发现了树叶有很多不同:如树叶的形状不同,有的像桃子形,有的是椭圆形,有的像小手形,有的是扇形„„树叶的颜色也不同:有的绿,有的黄,有的红,有的是咖啡色,有的树叶上有红有黄还有绿„„树叶的大小也不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还发现树叶的边也不一样,有的树叶光滑、有的很粗糙,有的是齿边„„根据不同特征,孩子们把树叶进行分类。在幼儿对树叶分类的过程中,这个主题的网络图随之产生了,网络图上既有教师预设的内容,又包含了幼儿生成的东西。

反思与措施:主题网络图制定出来后,孩子们都特别积极地去翻书看,看不懂时还不时地跑来问老师。他们逐步知道了树叶上一根一根的细纹叫做叶脉,叶子下面的过程观察记录

小尾巴叫叶柄„„看着孩子们的活动,我的担心开始变为喜悦——幼儿有这样的能力对树叶进行深入地探究,他们做得很出色,这大概就是主题活动的魅力所在吧。

记录四:常绿树和落叶树

时间:2013年11月13日

地点:教室

对象:全班小朋友

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问: “有的树的叶子为什么到了秋天会变成黄色落下来?有的树的叶子为什么到了秋天还是绿色的?”我没有马上给予回答,而是对孩子们说:“老师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去寻找答案吧,也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幼儿很感兴趣,分头去探究了。第二天,我就组织幼儿开展了一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谈话活动。活动中,张居上带来了答案: “秋天掉叶子的树叫落叶树,不会掉叶子的就是常绿树。”蔡艾纹不信: “不对,我昨天去花园捡树叶的时候就捡到了一片绿绿的叶子呢!”张居上说: “那一定不是它自己落下来的,而是别人去采下来的。”蔡艾纹委屈地说: “不是这样的,我亲眼看见它落下来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我提议: “我们再去花园看看吧。”在花园里,孩子们在观察时都将眼睛睁得大大的,不一会儿,蔡佳禾兴奋地叫起来: “一片绿叶子落下来了!” “原来真的是这样啊。”终于,大家在书上找到了答案:常绿树虽然有时也会落叶子,但是它们不会同一时间一起落。找到答案后,孩子们都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答案,而我,也沉浸在他们的喜悦之中。

反思与措施: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热点,完全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和信息,让幼儿感受到老师非常重视他们的探索,他们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信心更加充足。在与孩子的交往合作中,我通过幼儿间的争论及时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为组织教学提供了依据。当幼儿的矛盾在老师的参与帮助下得到解决、获得新的经验时,他们都极兴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已从原先幼儿活动的“绝对主角”,重新定位于幼儿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学习也成为师幼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记录五:创意拼贴

时间:2013年11月14日

地点:教室

对象:全班小朋友

魏青橙、王丁玄、王丁冉等五六个孩子拿着树叶进行摆弄,王丁冉发现把黄杨树叶和槐树叶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条金鱼,这极大地激起了其他孩子创作的欲望。于是,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创意拼贴”的角落,提供胶水、白纸、剪刀等材料,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那里成了孩子们的一个创意工作室。他们有的用树叶贴成了小鹿,也有的贴出了小乌龟、小刺猬„„大家把完成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别提有多兴奋了。

反思与措施:为孩子们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让幼儿自主探索、自由表现是很重要的。虽然由于技能方面的原因,幼儿的表达不是很完美,我还是积极肯定并张贴每个幼儿的作品,使每个孩子都获得创作后的成功感,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孩子的技能技巧在创造性表现活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中,将孩子技能技巧的提高与个性化的表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应是教师今后关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另外,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制作,孩子们再次丰富了相关经验。

“秋天的树叶”这一主题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整个活动中,我以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融入到孩子中,用平等的视角与孩子相处,我和孩子们互为主体,使教学成为一个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

这一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孩子又是出色的学习者。因此,活动中我没有给孩子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空间、材料,使他们能自主探索。我作为一个“局外人”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甚至和幼儿一起工作、思考,始终关注着孩子的状态及活动的进展情况,适时、自然地根据孩子们的需要提供各种媒介和帮助,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孩子积极思考,促进主题活动进一步深化。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鼓励支持幼儿积极的探索,让幼儿在与教师平等、和谐、对话的相互交往中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四:《植物生长过程观察记录》

生长记录表

篇五:《日常行为观察记录》过程观察记录

篇六:《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小一班幼儿

观察地点:晨间桌面游戏、户外活动、音乐活动

观察过程:

每一天的晨间活动,幼儿都是喜欢玩桌面玩具。因为小班幼儿刚入园,情绪还不算很稳定。因此在室内玩的比较多。很多孩子不需要老师教,已经自己会结构玩具了,而且建构的很不错,初具物体的模型。而有的孩子动手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280973/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