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写俞敏洪的读后感

写俞敏洪的读后感

时间:2014-02-28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写俞敏洪的读后感(一):俞敏洪北大演讲-读后感

为自己留下一些热泪盈眶的日子

——读俞敏洪北大演讲有感

看了俞敏洪老师在北大的演讲后,感觉俞老师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整个演讲也是给人轻松愉快,实实在在的感觉。而在整个演讲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

当看到俞老师说自己也经过了三年高考才考上了北大——因为前两次落榜,就觉得他其实有很坚强的毅力,别看他现在说的轻描淡写,一句带过;经历过高考的我们,都可以想象那种坚强毅力。当看到他在毕业典礼上说的一段话,“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顿时就笑了,俞老师的心态真的是很好。相信每一个成功人士的成功都不是必然,当我们能看到时,只是他们现在的成功,谁也不知道他们成功之前所经历的坎坷、曲折,为之做出的努力。

当俞老师讲到自己在北大的生活时,不由得让我想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我的大学生活,虽然没有那么丰富多彩,但是多少也有一些让我难忘的事,难忘的经历。我想,经历,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吧。看到他说他在大学读了八百多本书,略有些后悔,我当时,就像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样,年轻、不懂事(好多时间都花在电脑上了),感觉荒废了不少可以读书的时间,浪费了学校图书馆这么好的资源啊。因为我也并不是不喜欢读书,相反,很喜欢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不过,现在读,也不算晚。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只要是想做的事,就不会晚。【写俞敏洪的读后感】

俞老师在最后说他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我想,他说的伟大的人生,并不是说一定要像他那么成功,闻名世界,而是让我们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理想,无所谓宏大还是渺小,只要为自己留下一些热泪盈眶的日子,那生命才没有白过。

2013.10.26

写俞敏洪的读后感(二):《俞敏洪的演讲》读后感

【写俞敏洪的读后感】

《俞敏洪的演讲》读后感

转眼间,我来到大学已经半年多了,回想一下,这半年多的时间,相对与高中来说,我过得比较颓废,玩游戏、看电影占用了我许多的空闲时间。很多作业都是等到要交的前一天才开始赶,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上课、做作业总是心不在焉,有些甚至干脆不做了。还好,我的期末成绩问题不大,但是相比以前,我感到一股强烈的失落感。我深刻地体会到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问题,不改的话,我的大学生活可能就得这样颓废下去。

当然,我也知道,不来到大学仅仅是为了学习,首先得学会做人,做一个合格的成年人(不知不觉我已经成年好久了)。我们在大学,得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事,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这些都是我们走向社会前首先学会的能力。幸好,我是一个比较外向随和的人,认识的人虽不多,但朋友总是有的,所以生活得并不孤单,而且也算的上有一些精彩内容。去年,我们班的合唱得了第二名,虽然我非主唱,但还算除了份力气。工学院的元旦活动,我和就业助理团兄弟姐妹们一起走秀、表演小品。我还参加了一次悦野车协的自行车远行,一起骑车到天坛、天安门。现在看来,那些都将是我一生的美好回忆。

来到大学,搞好学习还是有必要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在功课上,不说别的,起码应该拿个中上等成绩。我本人是不想考研的,保研好像希望渺茫,而且我一直厌学(这好像是许多学生的通病),我的目标是把专业学好,大四找个好点的实习工作,毕业后,找份相对满意的工作。这看起来仿佛不算什么理想,就是个很实际的需要。我一直在想:小时候,老师、家长们为什么都要我们立一个远大的理想?难道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显然不是,从许多书籍上可以看到,伟人并不是好当的,有许多甚至想做一名普通人。现在好像有远大的理想并实现它才算是一个成功者,我们许多学生对此很纠结,不知道是立志做一个伟人呢,还是做一个平凡的人。这种问题真想多了,人就会很糊涂,但其实大家一直就是普通人。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我还会学习其他的类型。现在我选修了社会心理学和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这两门可都非常好,两位老师都很幽默风趣。社会心理学的吴建平老师说带女朋友看电影应该看恐怖片而并不是爱情片,因为爱情片太美好,相比之下你就太差劲;恐怖片会让女友靠在你肩膀上,会觉得你有安全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蔡凌豪老师说了一个震撼的比喻:“北京就像是一个大煎饼,公园、名胜古迹就是上面的葱花。”我太喜欢这两位老师了!

学习只是一天主线,大学还有许多支线,我们需要丰富自己的生活。

这首先,自然是读书了,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一件集休闲与学习于一体的活动,古有苏秦悬梁刺股,今有俞敏洪省饭钱读书八百,这种经验数不胜数。去年刚到大学时,我是看了一部网络小说,后来觉得看多了也没什么意思,我又看起了《明朝那些事儿》,这真的是一本不错的书,在娱乐中学习历史。这期间,我读了一下《弗洛伊德心理哲学》,这种书很难读下去,但是毕竟看了一点,终究懂了一点又不太懂的东西。我还看了一下《达·芬奇密码》,里面紧张的情节非常吸引人,并且我为里面的那些秘密符号所惊叹,我还非常想知道郇山隐修会是什么样的。后来,我看了许多古龙的武侠小说,古龙的文采那是不言而喻的,小说里的情节发展极其诡异,似乎总是想不到的,而且好像没几个正常人,但古龙对人性的思考才是精髓,善与恶并非绝对,人与人也是关系错综复杂,最好的朋友往往就是凶手。人性的善恶都有极大的展现,所以我一连读了十几本。幸好字数都不算多,不然我的学习就完了。我比较喜欢的是历史跟武侠,对我这个工科生也算是一种好的调节。我现在读小说,读历史,偶尔看看古文。以后我会读一些艺术类的,社科类的,还有传记。成功学这类的书我不知道有不有用,我不喜欢,所以应该会很少看。

其次,我想在北京到处玩玩。北京是个好玩的地方,古迹,名胜,游乐场都有,去年我去过天坛、圆明园、人大、北大、清华、欢乐谷等,前几天已经去过故宫跟王府井,还有长城、颐和园和许多地方想去,总之这类的目标还是比较多的。天坛这地方却是很好,古树很多,有许多我都没听过,大大地长了次见识。在那种古树林中穿梭,能找到一种心灵的放松(虽然他是用来祈福的,但现在有很多老年人在里面娱乐,终究是带给了人民好处),能找到一种民族的自信!而到了圆明园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一种压抑感,所以我一进去就很想出来。正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所以长城是一定要去的。

再者,就是谈恋爱。说来惭愧,这么大的人了,还是单身,真是个悲剧,幸好还有一帮人陪着我悲剧。我这个人呢,跟男的交往绝对没问题,跟女生就不知道说什么,好像总没有共同话题,也总是拉不下脸找女生聊天,所以目前为止女朋友没有,女性朋友也没几个。听说大学是谈恋爱的天堂,来了这么久还没找一个,哎,人笨啊,没办法。所以,我只好争取能早点找一个了。

这最重要的,要数交朋友了。所谓“出门在外靠朋友”,照现在看来,以后是免不了长期在外了。交朋友不仅能互帮互助,还能带给自己快乐感。人是寂寞的,有朋友就能多一些慰藉。我最喜欢古龙的一句话:“就算世上所有的玫瑰再加上所有的花朵,也比不上朋友的芬芳。”有人说,人脉很重要,我一直不以为然,我觉得真正的朋友并不在多,有时候,一个就够了。所谓的人脉,只是为了混个脸熟好帮忙而已。我要交的是真心的朋友,我相信这

也是所有人的需求。

这最后,就是锻炼能力了。学不学得到知识不是关键,态度跟能力才是关键,待人处事的能力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我目前在工学院就业助理团当干事,其实我不想干了,但是我觉得我得坚持,坚持到底才是胜利!其实里面的工作也比较有意义的,我最近做的是改进工学院的宣传页,很有成就感!以前和同是一起做的工作还得到了很多好评,十分开心!

大学四年的基本规划就这样了,剩下的需要一步步细化,在日常生活中做具体规划,并坚持下去。【写俞敏洪的读后感】

2012年2月26

写俞敏洪的读后感(三):读俞敏洪创业史有感

【写俞敏洪的读后感】

读俞敏洪创业史有感

一、人物简介

俞敏洪出生于1962年10月,在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上高中。两次高考失利后,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期间患病(肺结核)休学一年,1985年北京大学毕业,然后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京大学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1993年11月16日,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2001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8年,新东方获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2009年,获评CCTV年度经济人物。2010年,获“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称号。2011年荣登《福布斯》世界富豪榜。《财富》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俞敏洪榜上有名,排名第45位。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2013年,俞敏洪入围胡润全球富豪榜。

二、创业故事简介

俞敏洪有一段精彩的自我控诉:“进了大学,没有一个女孩爱上过我,我是个Loser(失败者);在北大教了七年书没有什么成就,我还是个Loser;在北大十年没参加过任何活动、加入过任何团体,我是个Loser„„”当然,俞敏洪也承认北大对他的熏陶:“没有北大,就没有新东方。现在新东方的一些精神,或者是一些做事情的方法,坦率地说是融入了北大精神的。” 俞敏洪在北大教书四年后,终于分到10平方米的房子,这让他决定要把一辈子献给北大。但后来,看到同学、朋友都相继出国,俞敏洪忍不住了。他也开始紧敲密锣地准备出国。在北大成绩并不优异的他,在努力了三年半后,留学梦断。为了生计,也为赚点钱继续他的出国梦,他在校外办起了托福班,为自己的出国学费快乐地忙碌着。然而,1990年的一个秋夜,北大的广播里宣读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打着北大的旗号私自办学。这个沉重的打击使得他不得不选择离开北大。对于这件事,俞敏洪的同事、新东方的李杜讲得幽默而到位:“老俞被北大处分,作为三流文人,既想保留文人的体面,又缺乏一流文人的风骨,不敢自沉未名湖。于是退而求其次,唯有辞职,落草为寇。此谓置死地而后生。”但正

是这“落草为寇”,激发出了他的痞子精神。被北大“逼上梁山”的俞敏洪,从此走上了不归路。离开北大后,俞敏洪首先面临的是如何进行自我调适,转变“眼睛朝下,鼻子朝上”的北大姿态。被逼到悬崖边的他,义无反顾地甩掉了北大这个包袱,开始相信商业的力量。他开始思考如何营销自己以及自己的培训班,学会与社会、政府的各色人等打交道。一介书生,就此迈进江湖。在北京冬日的寒风中,俞敏洪是这样起家的:一间10平方米的破屋,一张破桌子,一把烂椅子,一堆用毛笔写的小广告,一个刷广告的胶水桶。北京寒风怒号的冬夜,他骑着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刷广告。低廉的培训价格,实用的培训产品以及幽默诙谐的授课方式,让他的小培训班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但随后的一系列打击让他深刻体会到,一个人创业的孤单与艰辛。于是,他不远万里,前去海外寻找他的“兄弟”徐小平、王强和包凡,邀请他们回来一起办新东方。怀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和对自由的憧憬,和梁山聚义的草寇方式,借着当时英语学习热和出国热,新东方开始如野草般疯狂生长,经过几次大的波折后,新东方终于在中国教育行业站稳了脚跟,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

三、感受与体会

【写俞敏洪的读后感】

看了很多关于俞敏洪创业的报道,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点让我觉得很有启示。 首先,俞敏洪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传奇的个案,而是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挣扎与抗争。俞敏洪的“北大血统”,与他这个平民英雄形象形成的一种反差,也颇让人回味。试想一下,如果是我自己,会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而立之年,要养家糊口,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而不得不选择放弃北大,离开北大吗?我不知道。即使真的选择离开了,那么会像他一样,不服输,不放弃的再重新开始,并做到今天这样巨大的成就吗?我质疑自己。他身上那种不抛弃,不放弃,在绝望之时坚持信念,重头再来的勇气不是谁都有的,也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

其次,是他关于信仰的理解。他认为信念是来自于内心的一种力量。当内心有足够的信念时,就不一定需要外在的信仰。就像你在摇晃的公交车上,需要一个扶手来支撑你站立而不摔倒。有信仰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我本身就具备站稳的毅力,完全可以不需要扶手,这就是信念。在他心里,信念高于信仰。他说: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具备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会走得更加有力而稳健。的确,有时候,人执着于一念,也等于将自己推向两个极端:成与败的极端。创业

的人很多,可最后能够成功并有所成就的却寥寥无几。也许不是说他们不够努力,只是缺少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俞敏洪说:“我们一路走下去,不是因为坚强,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或者也可以说是缺少一种,在困境面前奋起,奋发图强的毅力。而正是这种信念,才将成功与失败的界限划分得如此清晰。

最后,是他在坎坷面前仍然努力向前的态度。一个人可以从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成长,正像腐朽的土壤中可以生长鲜活的植物。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进而创造更多的机会。只有当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失败和考验,我们才能成熟、收获。而那些失败和挫折,都将成为生命中的无价之宝,值得我们在记忆深处永远收藏。无论是创始新东方的过程,还是后续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坎坷挫折,俞敏洪身上表现出来的始终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一种努力向前的干劲。或许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才使得他最终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

读这些名人的奋斗史,可以发现,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一番风顺的。成功的路上充满了辛酸与坎坷,也潜藏着成功与喜悦。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在失败中寻找与把握机会的过程,没有失败就无所谓成功,没有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人生是不丰富的人生,就像白开水,纯净却没有味道。一个人是否活得丰富,不能看他的年龄,而要看他生命的过程是否多彩,还要看他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能否把握住机会。无论是创业过程,还是成长过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汗水与努力去尝试,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

09705班 许 燕 nxkelsey@163.com 15222709076

写俞敏洪的读后感(四):俞敏洪演讲读后感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最大的感想就是生活态度的启示。人这一生尤其是在我们大学阶段,真的到了一个“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别无选择”,

适应了这快一年的时间,我还是生活的云里雾里,被周围的风景迷乱了自己的视线,停住了自己前进的脚步,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进步了,失去理想的人是可悲的,我现在好像处于了迷茫了,不知道自己以后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收到俞敏洪的启示,看书,多看书总是有益的,即使过后你觉得自己会忘但经历了就是不一样。俞敏洪演讲读后感

还有就是交朋友,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是要以别人为中心,有服务精神,给别人带来益处,这样才会使别人依赖你,提高自己的重要性,积极面对生活,参与朋友圈,这样会让自己逐渐建立团队精神;应该多交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某些意义的朋友,像俞敏洪的同班同学王强,自己应该也要发现这样的同学朋友,学习别人的长处,三人行必有我师啊,不要老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成功的人都是很会抓住朋友的。


俞敏洪演讲读后感(二)

他,是一个农村小伙。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天才的脑袋。高考了三次,大学读了五年,但这些情况并没有使他就此罢休。人生总是波澜起伏的,一个人永远要有目标,要有承受痛苦的能力。只有经历了,你才会倍加珍惜你努力得到的一切。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蛹捡起来带回家,要看看蛹是怎样孵化为蝴蝶的?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个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着了,一直出不来。小男孩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必得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才会破蛹而出。人何尝不是呢?磨练、挣扎,这都是成长必经的过程。急于成功的人,别忘了一句哲人的名言:人生必须背负重担,一步一步慢慢的走,稳步向前,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那个走的最远的人。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会丰富自我的内心世界。

我们大学生,一定要学会喜欢自己的专业,只有追求、学好专业知识,才能让自己有不败之地。他说:“底蕴的厚度决定了事业的高度。”是啊!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专业知识都不懂,那么他何谈与人共事?多读书,多经历,你在朋友面前才有话说。否则,你将会落后于他人。多读点有用的书,多注意自我磨练和自我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交谈能力,让自己面对观众。做人不易,只有不断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交友方面,他说:“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帮助,学会宽容,少说别人的坏话。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抛弃所谓的自私,要有爱心,要学会换位思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这就需要我们: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就要去学习。再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中,你要时刻以空杯的心态去学习,应该把自己当成一棵小树苗,不断地去吸收周到开围的营养和水分。

我的舅妈,她从一个理发师,到开小发廊,最后到美容美发店。(北京市十大名店之一)是什么?让一个女人在短时间发展如此之快?回答是:学习。她一有空就出去学习,她待人非常友爱,每天至少找两个员工谈话,让别人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交到很多好朋友,因为她总是以仁爱之心对人,所以交到的朋友也会同样对她。

一个人应该从内心提升自己的内涵和品位,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人,就必须要从自身出发。爱的大度,朋友都说,在大学可以谈一场美好要经历恋爱的,但对我而言,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人,其实,大学里不是一定要经历恋爱的,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无论什么时候,当你决定好好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一定要考虑给予他最大的关心和理解。


俞敏洪演讲读后感(三)

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在中国北大的校园内,俞敏洪的演讲让我的思想心态、行动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升华。

俞敏洪是新东方的创始人,是青年人仰慕的企业家,也是北大校园的“差生”。他在北大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成绩依然排在班内最后几名,可是他有决心,他明白尽管在中学高考可能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北大的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后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极高的同学,你不会是精英中的唯一,所以他每天几乎都要比别的同学多学一两个小时,这种坚持不断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让我感动,我也非常佩服他的良好心态。也许,这是我受益最大的地方,因为,现在的学习压力较重,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有助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他在毕业时说了一段话,他的同学还记得,我也会一直记得的:“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5年干成的事业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事我干20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事,我干四十年,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这一句话,把俞敏洪的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中,说了一个故事,也让我受益匪浅。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在二中,高手如云,不乏有这种雄鹰式的人物,也许他们有天赋,付出别人一半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别人付出1倍甚至2倍的努力,这种人就是雄鹰,而另一种动物则是蜗牛,蜗牛绝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蜗牛只要爬到金色塔顶端,它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俞敏洪一直认为,他是一只蜗牛,我也这么认为我自己,但即使再掉下来几次,我都会跟着俞敏洪的脚步再继续爬!直到有那么一天,我可以看到雄鹰所俯视的世界。

演讲的结尾,俞敏洪向我们讲了他自己的故事,大学四年,他天天帮同学打水,但到1995年底,他去找自己的同学时,以为用大把钞票就可以找同学回来时,他的同学给了他一个令他惊讶的理由:他们回来,是冲着俞敏洪过去为他们打了四年的水。当我读到这里,我也十分意外,也就是这种团队分享精神为俞敏洪以后的事业打好了基础,他的付出永远不会白白付出,这种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姿态,在现在这个社会是实属少见的。除了他团队他享的精神,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在北大考试一直落后,但他没有讨厌学校甚至厌学,而是感谢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改变这些缺点,为了报达母校,他向北大捐了250万元,感谢北大让他知道了: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俞敏洪在北大的成绩不好,但他坚持;在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慢慢体验,成绩不代表人的一生,而在于他如何去改变自己的一生。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

写俞敏洪的读后感(五):俞敏洪永不言败读后感

昨天晚上,偶过一书屋,闲来无事,看看书吧。

顺手拿了一本俞敏洪<永不言败>,感觉不错,文笔很好,感悟很深,很有教育意义。

建议有空有兴趣的人可以读一下。

俞敏洪很有代表性,八十年代初的北大学生,八十年代末的出国潮,九十年代的办学校,二十年代的美国上市,他接触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而且很好的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俞敏洪永不言败读后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追求卓越的人可以关注一看。

但是,我不认为是,西方生活条件好,社会条件好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2539/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