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

时间:2015-12-23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年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稿)

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组

2015年10月21日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3

(一)课程性质/3

(二)基本理念/3

二、课程目标/6

(一)总目标/6

(二)学科核心素养/6

三、课程结构/9

(一)设计依据/9

(二)结构/10

(三)学分与选课/12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12

(一)必修课程/12

(二)选修I课程/26

(三)选修II课程/45

(四)学业质量标准汇总/58

五、实施建议/61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61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82

(三)教材编写建议/84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89

六、附录/9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

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90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97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历史学是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寻历史的真相,正确地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

历史学与历史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校的历史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历史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二)基本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

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历史教育得到全面、持续发展,是历史课程所坚持的价值追求。历史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等,都要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开,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历史使命感,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以及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

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

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等,都要始终贯穿着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

4.精选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历史课程的内容选择,要注重展现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大势,从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和认知的角度出发,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揭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趋势,展现人类社会的变迁,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历史启示,发展历史思维,拓宽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中国与世界。

5.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历史课程的设计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深入思考和探究;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衔接

高中历史课程要注意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既要避免简单、机械地重复,又要避免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脱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引领学生在比初中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历史。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多样性,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不同的历史学习需要,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7. 形成科学而多样的评价机制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注重以形成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评价机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运用多样的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尤其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年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稿)

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组

2015年10月21日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3

(一)课程性质/3

(二)基本理念/3

二、课程目标/6

(一)总目标/6

(二)学科核心素养/6

三、课程结构/9

(一)设计依据/9

(二)结构/10

(三)学分与选课/12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12

(一)必修课程/12

(二)选修I课程/26

(三)选修II课程/45

(四)学业质量标准汇总/58

五、实施建议/61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61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82

(三)教材编写建议/84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89

六、附录/90

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90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97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历史学是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寻历史的真相,正确地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

历史学与历史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校的历史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历史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二)基本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

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历史教育得到全面、持续发展,是历史课程所坚持的价值追求。历史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等,都要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开,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历史使命感,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以及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

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

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等,都要始终贯穿着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

4.精选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历史课程的内容选择,要注重展现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大势,从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和认知的角度出发,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揭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趋势,展现人类社会的变迁,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历史启示,发展历史思维,拓宽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中国与世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

5.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历史课程的设计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深入思考和探究;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衔接

高中历史课程要注意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既要避免简单、机械地重复,又要避免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脱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引领学生在比初中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历史。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多样性,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不同的历史学习需要,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7. 形成科学而多样的评价机制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注重以形成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评价机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运用多样的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尤其是要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历史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三):2015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第1篇: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根据湖北省2015年高考方向及新课改省份(特别是宁夏、海南)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15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15年是湖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海南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015年暑期—2015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五、复习内容与进度(略)

第2篇: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现状分析:

1、教师视野不够开阔,业务钻研不是特别到位。

2、有时知识点落实不是很到位,学案没有做到及时、全面地检查。个别同学存在不完成作业现象。

3、做题很多,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掌握,做过的题继续出错。以后,要强化纠错本的使用,多考查易错题。

4、学生初中时历史课没学好,通史掌握很不理想,特别是时间概念很模糊,今后应适时穿插、讲解有关通史知识。

5、学生联系、归纳能力有待加强,答案写得过多,要点提炼不出来。

6、对材料题的变化研究不够,定势思维倾向有待克服。

7、读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审题时间太短,审题不清便匆忙下笔)

三、教学安排:

全学年总体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按专题模块加通史复习,侧重专题模块。(从20xx年7月——20xx年2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意思是说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我们把它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

第二轮主要根据考试说明的顺序,通史加专题复习,侧重通史。(20xx年2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二轮复习时,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轮搞强化训练,侧重练、讲、评和回归教材。(20xx年5月上旬——6月6号),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我们提出了“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要求学生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193526/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