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林冲形象分析

林冲形象分析

时间:2018-12-01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第一篇:林冲形象分析

试论水浒传中的林冲形象

试论《水浒传》中的林冲形象

许 仁 华

02秋汉语言文学(本科)

摘要:《水浒传》中的林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本文从“义”、“忍”、“狠”三个方面,论述了《水浒传》中林冲形象的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重情重义的好汉男儿的英雄本色”,主要体现在他的“五义”上,一是他对江湖好汉的“讲义气”;二是他对弱者和穷苦人的“仗义”;三是他的不为私利心系梁山事业的“大义”;四是他的身在官场身怀抱负不与同僚同流合污的“正义感”;五是他虽身陷囹圄仍怜惜妻子的“情义”,这“五义”充分表明了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男儿。第二个特点是“委曲求全的下层官吏的奴性表现”,这主要表现在对高俅等人的“四忍”上,一忍高衙内对妻子的侮辱;二忍陆谦和高衙内对自己的诱骗;三忍高俅对自己的迫害;四忍解差、管营等人对自己的虐待。最后被逼入绝境,忍无可忍,手刃仇人,走上反抗道路,这充分体现了小说“逼上梁山”这一主题,也表现了林冲的性格具有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发展性特点。第三个特点是“勇猛冷酷的盖世豪杰的凶狠手段”,表现之一是他武功盖世、作战勇猛;表现之二是杀人手段狠毒、血腥、冷酷;表现之三是他做事果敢冷静,胆识过人,使得他的“狠”比起李逵、武松等人的“狠”来,更为大气,更为透彻,更富有张力。最后本文论证了林冲形象与主题的关系,一方面,林冲的遭遇反映了现实黑暗和宋代朝廷的腐败,才导致官逼民反,体现的梁山起义的正义性,另一方面,林冲与宋江等人一样,有着思想认识上“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局限性,这是导致梁山起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关键字:林冲、形象、性格、意义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它“因文生事”(金圣叹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宋江等水泊梁山英雄好汉与封建统治者斗争的故事,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学地位。《水浒传》的艺术成就集中表现在各具鲜明特点的英雄群像的塑造上,正如金圣叹所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①在小说中,既可以看到一些敢说、敢做、敢当、具有强烈反抗精神,属于下层人民的英雄人物,如李逵、武松、三阮等,也可以看到一些中下层封建官吏在统治者的压迫下,不甘久受凌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走上反抗道路的英雄人物,林冲就是其中最为典型、最富个性和生命力的代表人物。小说中林冲形象的典型性集中体现在“义”、“忍”、“狠”三个特点上。

(一)“义”———重义重情的好汉男儿的英雄本色 林冲三十四五岁,“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江湖人称豹子头林冲,一看就知道他十分骠悍勇猛。而再看林冲一出场时的打扮:“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手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里执一把折迭西川扇子。”不凡的穿着显示了他决非一般的混迹江湖的好汉,而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由于特殊的职业和技能,林冲“义”的本色首先体现在喜欢结交江湖好汉的“讲义气”上,如他与鲁智深的结交就体现这一特点。他在送妻子去岳庙烧香还愿时,途中偶然见有人使棒,立刻就看得出神,而且还情不自禁地喝起采来,当他得知使棒人是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好汉鲁达时,心中大喜,恨相间之晚,当即结拜为兄弟,要知道,林冲身为朝廷命官,与负案在身的江湖人物结交,是有碍他在仕途上发展的,而他全然不顾,这不正是“义气“之所在吗?而他与鲁智深的友谊也成为梁山好汉“义气”的最典型代表。在东京任教头是如此爱才好友,上梁山后,也是这样,“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一直是他的座右铭,面对遭受王伦慢待的晁盖等人,林冲心中不悦,第二天天刚亮就特地跑来赔话说:“小可有失恭敬,虽有奉承之心,奈缘不在其位,望乞恕罪”,“小人旧在东京,与朋友交,礼节不曾有误。虽然今日能够得见尊颜。不得随平生之愿,

特地径来陪话”此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足以说明林冲的“义气”。

林冲的“义”其次体现在他对弱者的“仗义”上,他不但敬重英雄,而且还能帮助穷苦的下层人民。沧州酒店的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为人帮工,被店主人告他偷了家财,捉到官府问罪,林冲与他无亲无故,但同情他的遭遇,利用自己的身份,花钱求人,救了李小二,使他免吃官司。李小二无依无靠,在东京安不得身,林冲又慷慨解囊,资助盘缠,让他去外地谋生。对李小二的救助,小说里直到林冲发配到沧州时偶遇李小二时才提到,不是李小二主动叫他,林冲也许不会记得,这反映了被林冲救助过的决不止李小二一人,也显示了林冲救人不图人回报的的高尚品质。

林冲的“义”再次表现在对梁山事业的“大义”上,当晁盖、吴用等人,前来梁山入伙,照理说,这是扩大梁山势力,壮大义军力量的好事,而王伦却不愿相留,他知道王伦嫉贤妒能、心术不正,无大量大才,无法领导梁山农民义军,若继续做山寨之主,势必影响梁山的大业,指出王伦是“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手起刀落,果断地杀了王伦,从而改变了梁山义军的发展道路,开创了水泊梁山声势浩大的新局面。林冲火并王伦后,吴用推他为梁山寨主,他却说:“非林冲要图此位,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剪除君侧元凶首恶?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自己执意不肯居首位,后来在众英雄的推举下,他才勉强答应坐了第四把交椅,这一义举,突出表现了林冲“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大义”之气,这是对他的“义”最为深刻的表现。

另外,林冲的“义”还表现在他的正义感和对妻子的“情义”上。林冲作为一名教头,业务能力出众,没有野心,不与官场中大多数人同流合污,他在与陆谦交谈中说:“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居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 脏之气”,表现了他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和个人抱负得不到展示的苦恼,试想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何以发出如此牢骚!林冲与妻子相敬相爱十数年,没有一儿半女,按照一般常理来说,林冲完全可以纳妾,但是林冲没有这样做,依然对妻子敬爱有加,“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当高衙内看上自己的妻子时,林冲如果是一个无耻的小人和下流的想往上爬的官吏,一定会借此机会将妻子投送他人怀抱,攀附权贵。林冲虽强压怒火,委曲求全,但是也竭力保护自己的妻子。在林冲发

配到沧州前,他深知妻子的生存处境,他写了一份修书给丈人,以便她改嫁,林冲这么做可谓用心良苦,他内心的痛苦也许比他妻子还要深切复杂,谁愿意将自己心爱的妻子送入虎口,任人宰割呢?林冲对妻子说:“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看了这段文字,哪怕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为之动容。林冲在自己身陷囹圄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妻子的安危,这都源于他对妻子深切的情义。在得知妻子身亡的噩耗后,潸然泪下,以后也终身未娶,真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个重情重义,有血有肉的林冲形象一下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忍”———委曲求全的封建官吏的奴性表现

林冲是一个令人同情的人物,他的悲剧性很大程度体现在他的英雄好汉的本色和下层官吏奴性心态的矛盾中,如果他没有担任教头一职,如果他无牵无挂,完全可以像鲁智深那样无拘无束,行侠仗义,英雄个性和本色会得到充分张扬,但现实中他不仅是一名下层军官,而且世代出生军官家庭,丈人也是教头,还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这样的出身和地位,必然会形成他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另一方面,他作为统治阶级的一个底层人物,不能对统治阶级的本质有一个清醒和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向李逵那样具有彻底的反抗精神,在长期的官僚生涯中,他也逐步形成了谦让谨慎、委曲求全、极度能忍的奴性思维和行为准则,这使林冲的作为好汉的本性得到极度压抑,这种个性被压抑的悲剧性比林冲本人遭受的苦难的悲剧性要深刻得多。而林冲“极度能忍”成为在他被逼上梁山前最为显著的性格表现特征。

林冲的“忍”最直接表现是在他与高俅父子的尖锐矛盾冲突中。矛盾的导火索是林冲美丽的妻子在岳庙中烧香,被权势显赫的帅府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这个“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的花花太岁,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调戏林冲妻子张氏,正在与鲁智深开怀畅饮的林冲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赶到,正要发作,“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把这难以忍受的侮辱,囫囵个儿吞下肚去。虽然他“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当新结拜的兄弟鲁智深,领着二三十破落户赶来,要帮林冲厮打时,他却拦住说:“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一次。”这是林冲的第一“忍”,他之所以忍下这口气,是为了

保住这安身立命的差事,这就是作为封建下层官吏的奴性心态的体现。而鲁智深则不然,他说:“你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仗了去。”鲁智深的无畏与林冲的“忍”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林冲尽管咽下这口气,高衙内却步步紧逼,悲惨的阴云仍笼罩着林冲的小康之家。高衙内听信帮闲泼皮富安的主意,由陆谦出面周旋,把张氏骗到陆谦家,企图哄骗诱奸。幸而林冲得信后及时赶到,救了妻子,惊走了高衙内。此时的林冲,虽然怒气冲冲,但是并没有采取对高衙内的报复行动,只是把怒气发在参与害他的好友陆谦身上,因此才会“把陆虞侯家打得粉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迳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侯”。高衙内他得罪不起,可对付陆谦他可以无所顾忌。他为了不使事态扩大,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做法,“每日和鲁智深吃酒,把这件事不记心上了。”这是林冲的第二“忍”。

林冲对事态的发展估计不足,荒淫无耻的高衙内一定要得到林冲的妻子,“没信行”的高俅又姑息了他的儿子,他不愿为林冲一个人,送掉自己孩儿的性命,竟然按照走狗陆谦和富安的奸计,诱骗林冲带刀去高府比试。林冲是谨慎的,曾在厅前和后堂两次停脚不前,后来见是白虎节堂,立刻猛省,急忙回身要走,但是既入圈套,难逃魔爪,一个“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的罪名无端加在林冲头上。面临杀身之祸的林冲,只能眼睁睁地做了阶下之囚,由于对统治者还存在幻想,他忍受了这天大的冤枉,这是林冲的第三“忍”。【林冲形象分析】

高俅把林冲押解到开封府,本来想治他死罪,幸而遇到了一个耿直不苟的孙孔目,在府尹面前陈说利害,为其说情,才开脱了死罪,将他刺配到沧州。高俅一伙并不就此罢休,他们以重金收买解差董超、薛霸,令他们在路上杀掉林冲。在去沧州的路上,二解差对林冲凶横残暴,百般折磨,残忍地用沸水烫伤林冲的脚。林冲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犹如落毛凤凰被鸡欺一般,一点也没有反抗。在野猪林里,董超、薛霸准备在这里杀害林冲,完成高俅交给的任务,由于惧怕林冲的武艺,以要睡觉怕他逃跑为由哄骗林冲,要将他绑在树上,安分守己的林冲说:“小人是好汉,官司既吃了,一世也不走了。”“上下要缚就缚,小人敢道怎的?”一个“敢道”多么鲜明地表现林冲逆来顺受的行为准则,要不是鲁智深预先躲在树林里,林冲早已是高俅魔爪下的冤鬼了。疾恶如仇的鲁智深救下林冲,要杀二解差,林冲又一次劝道:“既然师兄救了,你休害了他两个性命。”死难关

第二篇:林冲形象分析

林冲形象分析 【林冲形象分析】

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林冲形象分析】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

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

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

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

几个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较: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红尘劫,胭脂泪

涉一池红尘的秋水,焚一柱虔诚的心愿。中国千年的文化燃作一缕永恒的思念。在漫漫书山中,你款款微笑,颦颦走来。一路花开。

你是中国文坛最悲怆的美丽,回眸笑,众芳谢。

当天边那朵绯红的云霞还在无法抑制地哭泣,我看见了你——你是一幅美到心碎的风景。舞的云轻轻的,抚平刺骨的记忆,吹醒铭心的哀伤。你这泪水做成的女子,曾几何时,你额前的碎发,被飘的风那般温柔的抚起;曾几何时,你涟涟的泪滴,将安睡的雀儿惊醒。在美丽面前,你把灵魂幻化成冰,你是一幅清幽的古画,散发着中国千年清雅的墨香。你以一种不变的忧愁的姿态,从那个封建落魄的时代,款款而来。 你是中国文坛最令人心痛的美丽,回眸笑,众芳谢。

那湘妃泪滴成的竹子,在你怀怨逝去的那一刻,伴着天边泣血的残阳,随着满地的寂寥一同叹息。天空浑浊不清,照不见云朵的倒影。我试着找寻你或怒或笑的身影。而那潇湘馆镂花的闺室古窗旁,早已没有你。你是中国文坛最绝版的美丽。还记得你手绢题诗病由心生,自羡压倒桃花;还记得你挥洒文才院中观菊,一举秋心夺冠。恍若镜中锁眉,你泪眼相思的瘦影仍在;恍若抹泪焚诗,你绝决至此的心痛犹存。可一切恍若,却已是隔世。缘已尽,你如同那霞光,逸然的飘散。

你散作一曲铭心的凄凉。而我在你绝然离去之时,藏匿于你身后昏黄的天际中,泪流满面。

在命运面前,你选择了最不可挽回的方式,为生命演绎不可磨灭的绝美。在命运面前,你用一种抗拒的姿态,在让你身心俱疾的大观园,不可挽回的陨落。花谢花飞,美不过你凄凄以诗伴泪;红销香断,断不去你切切柔肠百转。你离世时痛入脾肺的呼喊憾疼人心,那一刻琴瑟不调,锈针也断,伊人不再。从此寂寞常驻寂寞林,那满眼荣华淘尽的凄凉,是你选择的凄美。

想起你,总是想起李煜的诗: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流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

你是永恒的存在,你是不变的伤感。你幻灭化作香魂一缕,眺望着本不属于你的人间,双眉微锁,眼红如杏,看世人为你洒泪。你用不完美,却谱写只有你才能拥有的绝美,而我为你沉醉。

我在冷风中回味你特有的哀愁。猎猎寒风,冷彻心扉。是否会有人如我这般,在你回眸之时,将你一生的坎坷和心痛,化作如风般冰冷的文字,在秋风中呜咽着铭记? 你美的憔悴,美的痴迷,“今侬葬花人笑痴,明朝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你注定是最绝版的美丽,你的旋律注定要谱写一世的悲伤。而我,为你驻足之时,以你为镜,又以你为鉴。你的聪慧细腻成就了你,而你的悲观多疑却毁了你。在我前进的路上,我愿背负你生命的重量,把欢笑演绎成我自己的铿锵。而剩下的忧愁,由我替你回味珍藏。

【林冲形象分析】

雾霭之中,我看见《红楼梦》金色的扉页徐徐展开,你将富有诗情的文字和泪,凝成一朵朵高贵而风雅的木槿花,以芳香馥我。而你带着你兀自的忧伤,颦颦走来,款款微笑。

一路花开。

第三篇: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人物分析之林冲

《水浒传》人物分析之林冲

一、外貌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二、主要情节

1.误入白虎堂【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高太尉为计嫌林教头,事先暗中命人将自己宝刀卖与林冲,再几日后让下人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欺负林冲不认识路把他带入了白虎堂,白虎堂为军机重地,林冲这等下级军官是没资格进的,更不许带刀进入。等林冲惊觉时已晚,高俅突然出现,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堂,欲行刺自己。林冲百口莫辩。高俅本想制其于死地,但在开封府尹的周旋下,林冲被判携刀私入白虎堂,刺配沧州。

2.棒打洪教头【第九回 柴进门迎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至柴进庄上。柴进见是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心中大喜,厚礼款待。洪教头随后前来,此人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引发了柴进的不快,再加上柴进想看下两人的本事,便安排了两人的比武,还设了25两银子的彩头。林冲迫不得已和洪教头比武。开始林冲让着洪教头,不用兵器和之争斗,但是洪教头不领情,结果林冲轻松击败了他。洪教头羞愧地离开了。

3.风雪山神庙【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走投无路,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4.火并王伦【第十九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林冲上梁山后,寨主王伦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结果林冲与青面兽杨志打得难分高下。当晁盖等上山入伙时,又托词推拒,林冲在吴用的智激之下,火并王伦,将他杀了,吴用等推林冲坐第一把交椅,遭到拒绝。最后推晁盖为大头领,开拓了梁山的局面。

三、林冲性格

1.概述:①有勇有谋,②安分守己、委曲求全、循规蹈矩、谨小慎微,③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④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2.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⑴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

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但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忍辱负重的特质。

⑵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

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尽管如此,林冲在陆谦第一次加害他时,放过了陆谦,也体现了他的恻隐之心。

⑶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如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

了这一点。

⑷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林冲)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被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四、相关歇后语

林冲落草——逼上梁山

林冲上山—— 官逼民反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误入白虎堂——上当受骗

第四篇:林冲形象分析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3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

林冲的形象主要有四点:

第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大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

第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第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 (林冲)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⑴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

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⑵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⑶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⑷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⑸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

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几个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较: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第五篇:林冲形象分析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9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

林冲的形象主要有四点:

第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大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

第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第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 (林冲)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⑴ “忍”之一:【林冲形象分析】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

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⑵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⑶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⑷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⑸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

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几个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较: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507754/

推荐访问:水浒传林冲形象分析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