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最好的古文

最好的古文

时间:2018-10-23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最好的古文 第一篇_慢读,是对古诗文最好的致敬

龙源期刊网 .cn

慢读,是对古诗文最好的致敬

作者:樊丛辉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5年第01期

[摘 要]古诗是一种语言最凝练、感情最深厚、旋律最优美的文学样式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它对人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慢读,既是对古诗最好的致敬,也是进入古诗的最佳路径。在慢读中,感受古诗的生活色彩和气息,体会它对情感的浸润和升华,享受它美的意境和芬芳。

[关键词]古诗 慢读 意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21

有个家长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背《大学》《中庸》有什么用?都是老古董了。”我当时语塞了很久,看着他不知道怎么应答,最后说了一句:“那你要是觉得没用,就不用让你家孩子背了。”然后转身离去。

很遗憾自己在读小学的时候没有经典诵读的课程,也没有教师要求我们背诵古诗文,否则我会更早地走进那些诗以及诗人的世界。我喜欢唐诗宋词,也喜欢《诗经》,但大都是在大学之后的专业课上才接触得更多且更深一些。每当遇见什么事情如果能用一句诗来表达的时候,就突然觉得中学时背诵过的那些经典还在散发着光华。尤其是在工作之后的几年里,每当回忆起那些已经扎根在心里的诗句,觉得它们一直用我看不见的香气芬芳着我的内心,伴着我成长。

诗之与我

我努力把自己拉回到很久很久以前,拉回到已经记不清的那些自由又慵懒的假日里,拉回到那些不用叫出每一朵花的名字却可以轻松走过的午后,甚至是那些丢弃了睡眠的一个又一个夜晚。我一如此刻的姿态,静坐于窗前,等着一抹风,等着一隙月光,能够徘徊着打量我这些漫无目的的思考……

相同的是,这样的时光都安静,都缓慢,都傻;不一样的,却是安静的流淌里,缓慢的生长中,我的傻在一点一点发出新芽……

多么庆幸,在这时间的差里,心中竟然会泛起相同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好的古文 第二篇_文言文(排版好的)

1.【陈元方侯袁公】——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践,做。

3、绥:安,安抚。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谦词)。君(对他的尊称,谦词)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î,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解释

舍:住处。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安顿。

复:再,又。

是:这。

焉:在那里。

译文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

1.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直接继承人

2.翻译;是亦非所以居子矣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文言知识

焉。焉是个文言虚词,常用在句末作语气词,相当于了。但有时又相当于于之,即在这里,在那里。上文遂居焉,即遂居于之,意为就住在这里。又,《曹刿论战》夫大国,惧有伏焉。惧有伏焉,即俱有伏与之,意为担心齐国在那里有埋伏

文化常识

我国古代统治者十分讲究礼制,家庭有礼,官府有礼,堂上更有礼,所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孟子小时候在学堂里,除了识字外,还要学习揖让揖退,这些都是朝堂上的规矩,比作,姿势都有规定,不合礼制轻者斥责,重者处刑。

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

【最好的古文】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4【画蛇添足】——刘向

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分析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

5,【北人食菱】——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最好的古文 第三篇_最好最完整的文言文虚词精讲

此资料优点:

①摒弃很多网上资料的断章取义,尽量用完整的句子进行举例翻译,能够让同学懂得利用上下文理解词义。

②每个虚词的每个用法都举例子并且对例子进行翻译 ③短文有全文翻译以及各个虚词的用法分析

文言虚词练习(一)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表承接“来”“就”

1、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 图穷而匕见

4、 余闻而愈悲 5、 庄宗受而藏之

②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6、 温故而知新

7、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③连词,表转折“却”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④连词,表递进“而且”【最好的古文】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⑤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 徐而察之

20、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⑥连词,表假设“如果”

19、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⑦连词,表因果“因而”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⑧代词,通“尔”,“你”“你的” ⑨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24、 既而儿醒,大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C(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 “哉”“也”。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②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3.豫州今欲何至?

大王来何操? 【豫州(先生),现在打算往哪儿去呢?】【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③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

4.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间旦暮闻何物?

④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

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为什么不解除军队,向他投降呢?】 6.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最好的古文】

⑤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⑥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0.今日之事何如?

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⑦“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

什么”“凭什么”。

12何以战?

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⑧“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

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如同泥沙呢?】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例句: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你作这样打算之前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

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应当得到一个贵公子。】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3.D【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

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1 “徐公何能及君也”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后世错误的传下去而不能说出来,这种事怎么能说得尽呢,】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3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

4其所据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5可见,情之误,何其大也!副词,可译为多么 6然何人能忘情耶?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可译为凭什么 8何如?可译为怎么样

文言虚词练习(三)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助词,2介词,3形容词词尾)

①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儿寒乎?欲食乎?

②助词,表测度,揣测,可译为“吧”

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军队疲劳且精力已尽,远方的国主已经做好了防备,恐怕不能有所作为吧】

③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

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

更厉害呢?】

④介词,相当于“于”

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⑤形容词词尾。

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

(用薄薄的刀锋插入存在的缝隙,刀刃运转起来还是宽阔自如)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

D(①介词,比,在 ②助词,表疑问语气 ③助词,表揣测语气 ④词尾)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1、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2、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2、介词, 相当于

“于,在”3、 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3、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宽阔广大(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然而大王为什么会这么喜好玩乐呢?,那么大王所做的事就是应当的。微臣资质愚钝,所说的话大多数是谬论,大王能否体谅我呢?

【4、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 助词,词尾,不译6、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文言虚词练习(四)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②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臣乃敢上璧。

④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6、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如果事情不成功,这是天意)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⑤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

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DF(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E就 F 才 G你的)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 F.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 代词,可译为你的3、 副词,是

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 副词,可译为才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我曾经听说陆放翁的志气与节操,都体现在《示儿》中,于是阅读它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不得不道歉

文言虚词练习(五)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②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

5、童微伺其睡 童子小心的伺候他们睡觉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

最好的古文 第四篇_古诗词诗句取名法好名字大全

本文来源《好运来宝宝起名网》 浏览:15482次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

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用古代诗文中的典故起名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

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

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3.

4.

5.

6.

7.

8.

9.

10.

11.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23.

24.

25.

26.

 月桐——苏轼《十算子》“缺月桂疏桐”。 鸿飞——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 悠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琼羽——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开琼莲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名人取名

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

刘青山——“青山”出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谢冰心——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龄诗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莫砺锋——“砺锋”出自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 何满子,引用宋词同名词牌。

【最好的古文】

舒广袖——河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语出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

马威——语出“下马威”,清代李渔《蜃中楼·杭姻》:“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

威”。 1. 2. 3. 4. 5. 6.

7.

8. 萧春晖——“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报得三春晖”。 傅楚——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日;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白

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9.

10. 马千里,又名马良骥——四川书法家,语出唐韩愈《杂说·马说》:“古之有千里马”。 程千帆——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取自温庭筠词“过尽千帆皆不是”和刘禹锡诗“沈舟侧

畔千帆过”,含有在求学、治学上不断质疑,不断超越这两层意思。

11. 倪海曙——文字改革专家,其名出于唐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云霞出

海曙,梅柳渡江春”。“海曙”描写旭日升临大海,曙光映照云霞,很有气魄。

12. 何满子——文史专家,其名为古代舞曲名。唐人白居易有《何满子》诗;唐人张祜

《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更为著名。“何满子”之名充溢着悲剧色彩。

13. 朱自清——作家,原名“朱自华”,出自苏东坡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经楚辞论语等起名参考

诗经

自古至今,父母们在给女宝宝起名时,特别钟爱于从《诗经》中起名。这是因为一般

女孩子名字,以清新、活泼、可爱为佳。而《诗经》中的很多词句,都是清新、柔美的风格,用这些句子为女宝宝起名,就能使名字看起来和听起来都显得清新、文雅,同时也能为女宝宝平添一股独特的书卷气。

1.

2.

静姝——《诗经•静女》:“静女其姝” 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4.

5.

6.

7.

8.

9.

10.

11. 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思远——《诗经•国风•鄘风•载驰》:“视尔不藏,我思不远”。 婉如——《诗经•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样 ”。 明哲——《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卉迟——《诗经•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卉字属木。 济桓——《诗经•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石玉——《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乔木——《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欲求超脱高雅,可取乔木。

另如:长庚、思成、邦宪、维汉、其琛、闻天、梦熊、烈文、自牧、洵美、高冈、琼

瑶、锡爵、令仪、令德、万年、大任、淑君、白华、公刘、则虞、常棣、柔嘉、凯风、小宛、华棠、斯年、宜之、作人、绥之、维群、纯德、仁美、秉均、其陈、启明、龟蒙、维高、其馨、徽音、友声、绳武、翘楚、辑熙、白驹、鹤鸣 等名字也都出于《诗经》。

 名人取名

著名建筑学家、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专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音,这对志同道合之夫【最好的古文】

妇的名字都取之于《诗经》。思成,见《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徽音,见《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美誉也。 1.

2. 词学专家唐圭璋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卷阿》“颙颙邛邛,如圭如璋”;“圭璋”是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91563/

推荐访问:古文观止哪个版本最好 古文翻译器在线翻译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