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李小龙和丁佩

李小龙和丁佩

时间:2018-10-07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李小龙和丁佩 第一篇_李小龙死亡背后的惊天真相

李小龙死亡背后的惊天真相

1973年7月21日的香港报纸,头条新闻皆是李小龙的猝亡,口径几乎一样:“当红功夫巨星,年仅32岁的李小龙,昨日深夜ll时30分,在伊莉莎白医院暴毙。李小龙昨晚在家中(注意‘在家中’三字)突然晕倒,李妻莲达急送伊莉莎白医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医院方面未能确定死因,其尸已暂安放碱房,待医官开剖验尸结果„„”

李小龙生前多次说过:“我首先是一个武术家,然后才是演员。”他的一生虽然短暂,30年来却声威不减。 李小龙盛年猝然离世,留下无数疑问,会有什么事情可以使他在一夜之中死去呢?一时之间对李小龙的死因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以下是几个不同版本的传闻:

1、伤患复发版。一说李小龙是个武痴,而且特别在少年时与人决战无数,因此不少人联想到他可能积下伤患,特别是头部,他最后是因为脑出现问题致死的。还有部分说法出自于一些习武之士口中,认为李小龙不跟随传统教导,过分着急而练坏了身体。还有的说他练法不得当,导致血脉失调。

2、练功过度版。来自武术界的说法是:练功过度,或练功不得法,同样会损害身体甚至导致暴毙。有说他为了提升自己的武艺,过分辛劳导致最终无法负荷,并且在最后的几年,他在成名的压力下,心里负担也很重。双重的压力使他几近崩溃。

3、滥用药物版。据当时的检验报告显示:李小龙体内有大麻留下的物质,最后几年他精神渐渐陷于失常状态,无法通过心理调节解脱自己,加之他成名太快,操劳过度,体力精力常

有不支之感,不得不依赖兴奋剂。但是以法庭的审查资料来看,并未将其列为致命的因素,只是与后来女友丁佩给他服用的止痛药可能产生过敏有关,这也是当时医 学上所能理解的唯一可能性。

4、病发版。 李小龙原本就有心脏病和脑病。在洛杉矶进行全身检查,被初诊为“脑部有问题”的李小龙拒绝对脑部的检查。再由于他死前2个月一度在公司昏倒,所以据推断脑病与其死亡情况直接相关。

5、暗杀版。 其理由是,李小龙得罪过许多人,他在美国就多多得罪武林中人,多次遭人暗算险些丧命。他到香港后与武林中人关系之恶,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李小龙在港再遭人暗算,令此说法平增了七分可信度。

6、迷信版。 一说李小龙与所居住地名相冲,最后居住的地方在香港九龙半岛九龙塘,九龙

把小龙困在了塘里。又有人说是李小龙遗作《死亡游戏》名字不吉祥。以上说法千奇百怪,

李小龙和丁佩 第二篇_[香港电影百年]对峙期:嘉禾凭李小龙硬抗邵氏

徐增宏、王羽、吴家骧等武侠片创作主力,抢拍《盲侠大战独臂刀》,终于引得邵氏反目将其告上法庭,邵氏与嘉禾从此势同水火。

嘉禾公司在1971年的《唐山大兄》中首次采用了邹文怀倡导的“分红制”,影片在香港创下320万的票房记录,嘉禾赚到铜满钵盆。可以说,李小龙靠自己一人之力,便为处于完全劣势的嘉禾公司打开了局面,也为嘉禾公司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在《唐山大兄》之后,邹文怀逐渐发展分红制的经营方式,最终形成和大厂体制完全不同的“卫星制”制片体系(这亦是嘉禾异军突起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就是嘉禾允许明星自组公司制片,嘉禾提供资金,明星的创作力得到空前发挥,这与邵氏习惯控制明星的专制化管理不同,李小龙原本属意邵氏,后来正因邵逸夫态度蛮横而转投竞争对手。面对嘉禾的咄咄逼人,邵氏仍然秉承着长期以来的大片场制度,只是因为旗下猛将如云,张彻、刘家良、午马等编导及一帮明星阵容仍然是邵氏电影卖座的基本支柱,而且邵氏产量丰富,所以总体收益仍然盖过嘉禾。

李小龙当时原本属意邵氏,但因邵逸夫态度蛮横而转投竞争对手。

[代表性事件]

李小龙不满邵氏“歧视”签约嘉禾 (1971年7月)

李小龙早在1948年就出演过粤语电影《细路祥》,13岁跟从一代宗师叶问学习咏春拳,并自创盖世奇功截拳道。1970年初在美国影视圈发展不得志的李小龙决定回港发展,多家香港制片公司向其伸出了橄榄枝,李小龙却提出自己参演的电影投资不得低于60万致使中小制片公司纷纷望而却步。李小龙本欲签约邵氏,但邵逸夫不满李小龙耍大牌的脾气坚持让其赴港签约,心高气傲的李小龙便打消了签约邵氏的念头另寻他家,而嘉禾公司此时赴美国签约结婚息影的郑佩佩遭到拒绝,却无意间得到了签约李小龙的机会,嘉禾为李小龙开除了每片7500美元的片酬,李小龙也答应为嘉禾拍摄两部电影。1971年7月,李小龙正式赶赴泰国拍摄嘉禾投资的动作片《唐山大兄》,三个月之后上映创下320万的票房纪录,引发了香港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轰动,李小龙在电影中展现的打斗,震撼而有力,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动作电影,引得观众如痴如醉。邹文怀也在这部电影里实现了其创业之始梦想的分红制度,

并在经营方面充分放手,《唐山大兄》的成功让嘉禾摆脱了长期官司之后的困境,走向了快速发展之路。

李翰祥重回邵氏拍风云片 (1972年)

李翰祥在台湾开办“国联”创业8年,但因不善经营而最终破产,李翰祥在1971年偷偷回港发展,落魄度日。邵逸夫在此时面对嘉禾“李小龙”系列片的咄咄逼人而苦思不得对策,于是不记李翰祥“反叛”的旧账,重新将其招致麾下。李翰祥不负众望,头炮就以风月喜剧《大军阀》创下了400万的票房成绩,虽然依旧未敌李小龙的《精武门》,却同样大受欢迎。《大军阀》取材于民国时期的奇闻异事,结构采用折子戏的格局,情节则以风流艳事铺陈,整体丰富多彩且谐趣十足,李翰祥更因此成为了风月片的鼻祖,在随后拍摄了《风月奇谭》、《风流韵事》等五部电影,以总体票房1500万打败了李小龙同期三部电影《猛龙过江》(1972)《龙争虎斗》(1973)、《死亡游戏》(1973)共1300万的成绩,为邵氏公司在争斗格局中扳回一程。李翰祥的成功来源于他对市民文化的津津乐道和深刻把握,他把民间故事、古典名著、野史趣闻、香艳笑话共冶一炉,炮制出雅俗共赏、趣味十足、生动流畅的风月喜剧,同时也兼顾了精致的艺术效果。

李翰祥导演的《大军阀》是一系列风月片的开端。

[代表性电影]

《大军阀》 1972年

若论香港风月电影的开端,那一定绕不过1972年李翰祥导演的《大军阀》,本片是李翰祥结束台湾“国联”而转回邵氏的首部作品,这部当头炮居然大获成功。故事讲述了北方

军阀唐大虎目不识丁却自命不凡,常以“正义”自居却不断害人害己,最后因卖国被吹唢呐的女杀手行刺的故事,其内容诙谐,兼有风月香艳之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影片采取了集锦段子的形式,内含三个短篇,以大军阀的琐事相串联,其中“叔嫂对簿公堂”和“姨太太偷情”两个段落均是香艳十足的风月故事。出演嫂嫂的胡锦极尽其扭捏和媚态,在和小叔子的公堂戏里格外出色;扮演军阀太太的狄娜则是褪尽了衣衫全裸出镜,呈现了香港影坛前所未有的香艳画卷。影片虽以风月故事取胜,但绝非粗制滥造之作,除了导演李翰祥对布景、道具、服装极具考究,影片故事铺陈也颇为精致,李翰祥借这部作品东山再起,也决定了继续拍风月片的决心。

导演:李翰祥

主演:许冠文、狄娜、宗华

《猛龙过江》 1972年

试想嘉禾公司创业之初若无李小龙鼎力相助,那么他们也不可能打败邵氏脱颖而出,1972年李小龙的《精武门》便打败了李翰祥的《大军阀》成为年度票房冠军,一年之后李小龙的《猛龙过江》再次以530万港元的成绩刷新历史数字。《猛龙过江》也是李小龙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他在片中展现了自创的绝世武功截拳道,并从此风靡全球。

拍摄本片之际,邹文怀对李小龙充分放任,影片的编、导、演都由李小龙一手完成,高潮打斗部分安排在罗马斗兽场,李小龙拒绝任何剪辑,全程用中长镜头连续拍摄,其争斗之残酷、场面之惨烈让人惊魂动魄,该场景也被誉为功夫史上最具观赏性的打斗之一。李小龙为增强本片的含金量,特别邀请了两位曾获国际空手道冠军的罗礼士、罗伯华尔作为对手,更丰富了影片的打斗效果。除了影片精彩的打斗之外,李小龙也展现了华人武术的核心价值——武德,这点也令他的外国对手心悦诚服。

导演:李小龙

主演:李小龙、苗可秀、安德鲁•摩根

邹文怀如今已淡出影坛。

[代表性影人]

邹文怀 1927-

邹文怀是香港电影历史上著名的实业家,他出生于广东,原为上海申报记者,后转投美国新闻署在“美国之音”电台工作,1957年担任邵氏公司宣传经理,后担任制片经理。邵氏公司的制片、管理体制皆是由邹文怀协助邵逸夫建立,而邹文怀在邵氏十年余间力斗电懋、请回凌波、创黄梅风潮、掀武侠风波,无不尽心尽力,堪称邵氏第一能臣,其个人在公司的地位也仅次于邵逸夫与邵仁枚。

邹文怀与邵逸夫因经营理念不同而南辕北辙,另组嘉禾与邵氏对抗,邹文怀在嘉禾30余年,将李小龙、许冠文、成龙、洪金宝等人打造成香港或国际巨星,嘉禾公司也成为世界制片业的知名企业。邹文怀高瞻远瞩,知人善任,采取分红制,创立卫星体系,让嘉禾公司在20余年之间成为了香港电影的龙头,并获取了大量利润。鉴于他在制片界的成功,美国全国电影院联合会於1979年推许他为最杰出国际影人,而香港金像奖则在2008年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李小龙和丁佩 第三篇_武术大师李小龙

武术大师李小龙

13级汉语言文学2班 2013114404 王钦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乳名细凤,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32岁。他是一位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著名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世界武道改革先驱者,UFC起源者,MMA之父,截拳道武道哲学的创立人。李小龙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内外,功夫闻名于世,“李小龙”三个字成为了功夫的代名词和武术界的标志性符号,在他去世多年后,仍然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龙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属龙,中文原名李振藩,在五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其父李海泉是一位在广东地区很著名的喜剧演员,粤剧四大名丑之一,其母何金棠有一半德国血统。李小龙只有三个月大的时候,出演了好莱坞电影《金门女》中的一个华人婴儿。随后全家返回香港居住,此后直到十八岁,李小龙一直生活在香港。年少的李小龙因为他的父亲与演艺界的关系,成为了一位比较知名的童星,六岁在拉萨尔书院小学部读书时出演了第一部香港电影《富贵浮云》。赴美之前,李小龙在香港参演了22部粤语电影,评论界已经称其为演艺天才。十八岁,李小龙进入圣芳济书院读高中,1958年成为全港恰恰舞公开赛的冠军。1959年5月,李小龙来到美

国定居。1961年,李小龙中学毕业,5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1966年6月,李小龙以《青蜂侠》中加藤的角色第一次出现在美国荧屏上,颇受好评。1970年,李小龙回到阔别十二年的香港,签约嘉禾公司出演《唐山大兄》,连破东南亚地区的所有华语片票房纪录,掀起了功夫片的新热潮。随后《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奠定了他功夫电影至尊的地位。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其女友、台湾女星丁佩家中逝世。

李小龙一向把电影当作副业,认为武术才是自己的本行。说起李小龙练武的缘由,并不因为他是天生的“绝世武学奇才”,恰恰因为他自幼身体孱弱,需要锻炼调理,于是李小龙走上了武学之路。他的启蒙师傅是其父李海泉,从李小龙七岁开始教其练习太极拳。十三岁时,李小龙拜了第一位真正的师傅:咏春大师叶问。在叶问的调教下,李小龙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等拳种,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大学期间,李小龙始终坚持练功不辍,力求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更高的境界。1962年4月,二十一岁的李小龙在西雅图唐人街开设“振藩国术馆”,传授中国功夫。练功与授课之余,李小龙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一生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数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拳术图解》(英文版)和《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等。1964年,李小龙在全美空手道大赛中击败蝉联三届冠军的罗礼士,夺得冠军。1967年8月,李小龙把自己创建的武术定名为“截拳道”。在短短不到33

年的人生中,他对世界武术产生了无比的影响,即使在他过世多年的今天,世界各国技击杂志仍在不断地研究、介绍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依然崇拜他。李小龙已成为一个东方传奇。

作为一个符号式的人物,李小龙在传播中国文化、功夫电影、武术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李小龙辉煌的一生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为纪念李小龙曾多次印刷印有李小龙头像的美元货币及名贵邮票。作为世界功夫电影的奠基人,李小龙可谓是居功至伟。正因为他,功夫(kungfu)这个中国词出现在英语词汇中.他所提出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截拳道哲学理论,充分体现在其为数不多的电影中。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现代西方人对中国武术与中国电影的认识几乎都是从李小龙开始,中国功夫片从李小龙时代开始传播到国外,许多现代西方人从李小龙身上开始认识中国文化。在此之前,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就是落后的扎着辫子的东亚病夫形象,李小龙改变了外国人对华人的看法。他也深刻地影响着华人世界,他的成功经历成为华人的典范,使得更多的华人发奋图强。

李小龙的传奇人生和他的武术电影,向外国人传播了爱国团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等为内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他的功夫电影、武术造诣、人格魅力和哲学思想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种族,而是全世界。

李小龙和丁佩 第四篇_李小龙

李小龙:打进国际电影市场的明星

近四十年来,在经由艺术或文化商品把中国推上国际舞台这件事情上,中国人的成就不是没有,但是实在有限。【李小龙和丁佩】

在尊龙(John Lone,中文名字为吴国良)及陈冲主演、赢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奥斯卡金像奖的《末代皇帝——溥仪》发行遍及欧洲、美洲及亚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前,惟一真正登上国际影坛的华人主演的影片,是美籍华人李小龙的作品。但是,严格说来,荣获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末代皇帝——溥仪》虽然故事自始至终在中国发生,却是由意大利人策划、编剧及导演的,并不是一部中国人出品的电影。

在七十年代初期李小龙于香港主演的影片之前,美国人在美国银幕上看到的华人,尽是陈查礼(CharlieChan)、苏丝黄(SuzieWong)和傅满洲(Fumanchu)之类的角色。在他们的认识中,从二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后期,出现在美国银幕上的傅满洲,是一个邪恶的“妖怪”,陈查礼是一个聪明、机智,但外形却是术士的人物。他们都是被丑化了的华人的形象。而苏丝黄则被描写成经济起飞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身无一技之长的弱女子形象。当时,一般美国电影中的华人,更被描写为抽鸦片、赌博、迷信、残忍、肮脏、愚昧、无礼。

美籍华人在美国电影中的容貌与才能,直到一九八四年好莱坞拍摄的影片《龙年》(TheYearOftheDragon)由尊龙(《末代皇帝——溥仪》中男主角饰演者)扮演的男主角,才得以改善。然而,这个角色虽然是美国名牌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却是纽约市“唐人街”黑帮火并的大头头,包赌、包娼、贩毒、走私„„显示这个拥有学士学位的华人仍是为害社会的坏家伙,最后留待一个有“越战情意结”的波兰裔纽约市警官来收拾。

《北京故事》与李小龙旋风

一反美国电影中这些美国华人的“负面”形象,美籍华人王正方和孙小铃于一九八五年合作摄制的影片《北京故事》(AGreatWallStory),塑造华人的高尚形象,男主角是一位美籍华裔电子工程师,但因片子中的故事发生在北京,这个角色的电子工程师形象,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惟一由华人主演、真正走向世界、进入国际电影市场的电影,是李小龙的作品。李小龙受到美国青少年的欢迎和崇拜,不仅因为他在银幕上呈现真实与扎实的武打功夫,也因为他是锄暴安良的英雄,同时也显示了高度的人性,能哭能笑,充分表达人的喜怒爱憎,不再是银幕上一般化、概念化、平面化的刻板的美国华人形象。

即使在李小龙去世后多年,美国街头的搬运工人或青少年同侪夸耀自己的体能或“武功”时,也不忘摆出“BruceLee”(李小龙的英文名字)的架式,直到今天美国电视警匪影集中,也常有模仿Bruce Lee的镜头,或以“Bruce Lee”来作为描述一个人的比喻。从一九八七年开始,美国一些大城市出版的大报(英文报)刊登描写BruceLee故事的连环图画,中国大陆和香港都已出版了图文并茂的李小龙截拳道专书。

李小龙旋风,曾经吹遍太平洋两岸,说明在商业上成功的电影,其影响力可说无远弗届。这种商业艺术潜移默化的传播力和渗透力,不容人们忽视。

《龙争虎斗》在港九重映

美国电影观众的银幕偶像数之不尽,但若说美国银幕上令美国青少年崇拜的华人偶像,李小龙则是第一人。

由李小龙主演、香港著名演员石坚及美国著名男演员尊·萨逊参加演出的影片《龙争虎斗》,于一九八八年五月下旬在香港及九龙二十多家电影院公映,与李小龙去世十五周年的日期距离两个月左右,似乎说不上有什么纪念意义,却可以使李小龙迷享受“怀旧”之情。 近二十年来,以国际知名度而言,在所有立足香港、面对世界、进军国际市场的男女演员中,仍以李小龙为最高。

香港有的电视、电影两栖男演员,在人前表示自己已经冲出香港,成为国际演员,其实,他们的足迹虽然到了太平洋彼岸,他们的作品也不过是在当地“唐人街”公映,或者他们本人不过是在当地“中国城”登台而已,并没有进入当地主流社会,并没有拥有华人以外的观众。香港有史以来,真真正正称得上国际明星的华人男演员,只有李小龙。

铁铮铮的汉子英年暴毙

以拳脚为电影一片打出天下,进入世界电影市场,取得国际明星地位的美籍华人演员李小龙,于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日晚在九龙暴毙。消息传出,香港电影界人士无不感到意外和震惊。

李小龙突然去世之前的七十年代初,他主演的影片横扫香港、台湾票房,而在东南亚、日本、美国、加拿大、西欧、南美洲及中东国家,也无不轰动。当年,Bruce Le(李小龙的英文名字,译音为布鲁士·李)的声望如日中天,不知多少各色人种的影迷,为他的风采所倾倒,更为他的“中国功夫”(中国武术)而热血沸腾。如此一个铁铮铮的汉子,竟然在三十三岁的英年猝然殒谢了。

李小龙在当红之际月落星沉,有如彗星划破长空,留给影迷永恒的怀念。可是,因为李小龙逝世前在艳星丁佩的家里昏迷不醒,救护车从丁佩在笔架山的家里把李小龙送到医院,以至于丁佩不得不公开承认,李小龙死前正睡在她香闺的圆床上。这么一来,更使众口喧哗,为李小龙的死因,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雾纱。而种种传说中,在一时之内流传最广的“浪漫”说法,正是李小龙丧命在温柔乡,暴毙于“马上风”。

【李小龙和丁佩】

在这种传闻当中,丁佩坦然承认她与李小龙“交情”匪浅,但是坚决否认李小龙死于 “马上风” 。她当时驳斥说:“我不是贞女烈妇,如果李小龙是这样死的,我不会不承认。还有人说李小龙吃春药,他那样的身体,有必要吃那种东西吗?”

上述事情,发生在荃湾裁判署在一九七三年九月举行李小龙死因研究聆讯之前。聆讯的结果是,陪审员一致裁定:李小龙死于非命。

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六日,李小龙的灵柩由飞机从九龙运往美国西海岸城市西雅图安葬,随行者有他当时二十九岁的美籍白人妻子莲达、八岁的儿子李国豪、三岁的女儿李香凝及亲友等六人。遗体葬在西雅图的湖滨墓场,他的武术弟子詹姆斯·柯本和史提夫·麦昆,参加了西雅图告别式。

父亲是粤剧谐星李海泉

在李小龙短短的三十三年生命中,功夫电影是他最大的成就。事实上,功夫(武术)和电影,也就是李小龙生活的两大重心。

李小龙祖籍中国广东省。他的父亲 —— 已故粤剧著名谐星李海泉 —— 赴美国演出时,在又名三藩市的旧金山生下了他,取名李振藩,顾名思义,可见其父所怀抱的期望了。 李小龙在襁褓中时,就参加了父亲主演的粤语片《金门女》演出,此后又以童星姿态演

过《人之初》、《孤星血泪》、《人海孤鸿》等香港影片,并取艺名李小龙。

关于李小龙年幼时在香港拍电影,后来回到美国求学,之后再到香港拍电影的历程,有“华南影帝”之称的粤语电影前辈吴楚帆先生,知之甚详。李小龙暴毙之后,吴楚帆曾于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寓所接见《香港商报》记者,谈及李小龙的从影生涯。《香港商报》翌日发表的“本报专访”,内容如下:

“他(吴楚帆)说:‘对于一个演员之是否成功,有人以能收入三百万、五百万的票房纪录为依据,而我觉得,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他的责任,应是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小龙:打进国际电影市场的明星

“‘我与李小龙没有什么关系,他的死,访问我是不对的。’吴楚帆突然说。 “‘李小龙最初进入影坛,你是开山祖师呢!’记者说。”

吴楚帆赞他小时很聪明

“吴楚帆摸摸前额,望着天花板,回忆着十多年前的往事,说:‘《苦海明灯》、《孤星血泪》,我都与李小龙合作过。后来,香港出产第一部彩色粤语片《人海孤鸿》,是我自资拍摄的,李小龙担戏颇重,他的名字,也因此为人所识。我当时当他是世侄,他不时来我家中坐,我闲时又带他行街、看戏、吃东西。不过,小龙这个人也很聪明,年纪小小,就经常问及我关于创造角色等等演技问题,我亦介绍他书籍。后来,他去了美国读大学,拜过很多师傅学艺,中英文程度很高„„’

“‘他从美国返港后,有没有探望你?’记者问。

“吴楚帆指着宽敞的客厅,说:‘小龙小时,经常在这里玩的,美国回来后,没有到过。最初,他的电影上画(公映)时,曾来电话,说请我看戏,吃饭,想听听我的意见。结果,人也没见到,票也没接过。两个星期前,我在金冠(酒楼)饮茶,小龙也在,有伙计通知他。小龙过来,满口英文,第一句话,就惊讶地问我:‘你又去北京回来?’我亦用英语回答他,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各方面建设都有很大进步,美国明星关南施、莎莉·麦莲(Shirley Maclaine)都去参观过了,你为什么不去看看?”

拳头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他是国际明星了。’记者插上一句。

“吴楚帆笑了笑,说:‘国际明星也有多种。早在多年前,荷李活(好莱坞)拍《丑陋的美国人》(The Ugly American),主角是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片中的首相一角,要一张东方面孔的演员。有人推荐我,说我造型适合,也会说英语,片酬是十万美金,剧本也接了。我详细看过后,觉得内容不好,便退回了。’

“吴楚帆又说:当国际明星是好事,但主要的是看在国际上宣扬什么。不能宣扬拳头能解决一切问题,不能宣扬武力至上。

“吴楚帆侃侃而谈:武术作为健身或防御,我不反对,作为体育的一个项目,同各国人民结交友谊则更好。你看,中国乒乓队,到处访问,结交不少朋友。三脚加上两掌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哲学。‘反罪恶运动’(引者按:这是当时香港当局推行的运动),何不请个李小龙之类的人物出来,就什么都可以解决。显然,社会问题要社会解决,单拳独臂解决不了社会问题。

“‘在国外宣传中国传统的武术,也不算太坏吧?’记者问。

“吴楚帆站起来,舞动双手,摆了一个招式,说:‘中国武术有许多流派。李小龙说是集了全世界流派的长处,就是他的截拳道好打。他是宣扬个人。’”

不甘在美扮演二流角色

李小龙在十八岁时,离开香港回美国读书,二十二岁考上华盛顿州立大学心理系哲学组。可是,这时他无心攻读哲学,反而有慧精研武术,整理小时候在香港拜罗汉拳名家王云宗、咏春派掌门叶问所学的武功,再加上他自己的创见,发明了一套“截拳道”,并开班授徒,渐渐打响了BruceLee的名气。

人在美国,要出人头地,一个先决条件是要有真才实学。有了真实才能,在有“机会之邦”之称的美国,不愁在事业上没有成功的机会。

当李小龙的“截拳道”越来越为美国人重视,连好莱坞红星史提夫·麦昆、詹姆斯·柯本都拜在他门下时,他就成为好莱坞瞩目的人物,有了踏进美国电影圈的机会。

李小龙首先为好莱坞电影、电视担任武术指导。进而参加演出。他,钱赚得不少,心里却不快活。原因是,好莱坞的制片家没有胆量让李小龙立即担纲主演影片,而李小龙不甘心长期在白种人担纲主演的影片中饰演二流好汉。例如,在《青蜂侠》(The Green Homet)影集中,他饰演青蜂侠的日本裔助手加藤,只是不断地奉命跟进跟出。又如,在影片《贼骨头》里,他一出场就把饰演私家侦探的詹姆斯·嘉纳(James Gamer)打得抬不起头来,又把房子里的摆设踹得稀烂,勇则勇了,却没有头脑,被詹姆斯·嘉纳诱上露台后略施小技,他就不顾一切地向詹姆斯·嘉纳扑过去,结果扑了一个空,跌落街心死了。他在这部影片中,出场约五分钟,近乎活动布景板,惟一的“对白”是坠楼时的那声惨叫。

此外,在好莱坞,李小龙还演过《蝙蝠侠》(TheBatman)、《盲人追凶》等电视片集,仍不外乎做些小丑式的武术表演。凡此种种,当然令心比天高的李小龙十分丧气,同时也使得他回到香港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决。他发出宏愿,日后要以独当一面的国际演员身份重临好莱坞。

回到香港拍了五部影片

李小龙终于再到香港。这一次到香港,他原本有意投奔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邵氏公司。他开价片酬每部一万美元,“邵氏”一拨算盘,还他半价。就为了区区五千美元,“邵氏”将一个日产斗金的“聚宝盆”,推给了竞争对手嘉禾公司。

从这一次到达香港的第一天起,及至在丁佩香闺里昏迷不醒,继而离开人间止的两年多时间里,李小龙共拍了五部影片,即《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和《死亡游戏》。最后一部在他去世时未完成。

李小龙为“嘉禾”公司所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门》与《猛龙过江》(兼导演),在香港首映的票房收入纪录分别是港币三百一十九万元、四百四十三万元及五百三十万元,一部高于一部。这三部影片在台湾首映,票房纪录分别为新台币四百八十五万元、六百一十二万元与八百九十六万元,数字亦节节上升,声势所向披靡。

这三部影片公映并在商业上大告成功,使李小龙的名声大振,美国电影业人士对他另眼

相看。这时,李小龙不再愿意“为他人作嫁衣裳” ,即使美国有电影公司表示愿意以重资聘请他拍片,他也很不在乎。他和好莱坞的“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商谈经年,才告合作完成,主要原因是,他不仅是要在国际影坛上突出自己,更要在世界电影观众中竖立一位中华好汉的形象。

自组公司与好莱坞合作

李小龙在《精武门》拍竣之际,着手筹组“协和”公司,并定下了拍摄两部影片的计划,那就是《猛龙过江》和《死亡游戏》。在他的计划中,他要把“协和”发展成为世界上饮誉最盛的电影制片公司之一。

“协和”公司组成后,好莱坞请李小龙合作,原则上由他的“协和”公司出头以公司对公司,大家站在平等地位上谈条件,不然的话,怎么说也是李小龙替好莱坞拍片,而不是双方平起平坐、平等合作拍片,那是矢志为华人电影放一异彩的李小龙所不愿的。一九八八年五月在香港九龙二十多家电影院公映的《龙争虎斗》,就是李小龙的“协和”公司与好莱坞的“华纳兄弟”公司合作出品的。这是美籍华人电影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李小龙在七十年代初拍的几部影片,虽然时空背景与角色身份都不同,可是他所秉持的正义精神却一以贯之,他借着武术所表现的侠义行为,风靡了世界五大洲无数观众。

拳打脚踢流露民族意识

在《唐山大兄》中,李小龙扮演的角色是到泰国谋生的华侨青年郑潮安;《精武门》中,饰演大侠霍元甲的徒弟陈真;《猛龙过江》里,扮演远渡重洋到意大利反抗暴力集团压迫的唐龙;在《龙争虎斗》中,扮演为胞妹复仇的英雄。

他在这些影片中扮演的人物,一概是在前半场受尽了欺凌,忍气吞声,积压的报复情绪,到了后半场才一股脑儿爆发出来,当然有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李小龙在《唐山大兄》中,以连环三脚踢倒毒枭韩英杰;在《精武门》中,强迫汉奸魏平澳吞下“东亚病夫”的纸匾,又一脚踹破了“中国人与狗不得进入”的租界公园告示牌;以及在《猛龙过江》中,大叫一声:“我叫唐龙,中国人是不能被欺侮的!”这些场面,都激起了观众敌忾同仇的情绪,赢得满堂喝彩。他在人物七情上面的表演、他一身结实的肌肉,也顺势夸张了戏剧效果,将观众的情绪推到更高昂的境地。

李小龙英年早逝,但开创了美籍华人演员凭个人声誉自组公司,与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合作拍片之先河。

(选自香港《海外华裔精英》)

李小龙和丁佩 第五篇_韩国艺人郑多彬为什么会自杀

篇一:缅怀近20多年来逝去的众多明星

cherishing the memory of well-known people who`ve passed away recently(缅怀近20

多年来逝去的众多明星)

1. (1)小龙1973

年7月20日14点钟,邹文怀来到李家中,二人对《死亡游戏》做了意见交流。16点半,他

们来到丁佩家中。三人谈了两个小时。19点,他们决定到凯悦酒店楼下的日本酒家用餐时,

李小龙突然说:“我不舒服,头疼起来了。”丁佩当即给李小龙服用了阿司匹林【超标】,服药

后,小龙便躺下休息。到了晚上22时左右,邹文怀还有事要与李小龙商量,便推叫李小龙,

但小龙一点反应也没有,邹文怀感到情况不妙,便马上打电话叫医生,但一切都已太晚了,

死因至今还是一个谜,各界也有不同的猜测。李小龙的票房神话就这样流星般地结束了。

(2)翁美玲:一说煤气中毒,一说自杀。(另有一说死于谋杀)香港著名影星翁美玲在1985

年5月14日因煤气中毒而香消玉殒的新闻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旧闻,一直以来许多媒体都以

翁美玲因爱情失败加之外来压力致死来报道。不过当时也曾有许多人对翁美玲之死有过怀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怀念这

位昔日女星之余对其死因之谜已渐然淡忘。

2. 李国豪(李小龙之子)死因:拍戏时被道具枪里的真子弹射杀 李小龙死后十一年,他

的儿子李国豪也踏上银幕,李国豪的第一部影片是香港片《龙在江湖》(1986),其后他回到

美国,在《*夫大电影》(kungfuthemovie)中当第二男主角,他演出《lasermission》(1990)、

《杀戮都市》

(showdowninlitttetokyo,1991)后,在《龙霸天下》(rapsafire,1992)中首次担正主角。

1993年4月,他在

拍摄《乌鸦》(thecrow)一场枪

战戏时中枪死亡,终年二十八岁。

3. 1993年6月24日beyond四子到东京富士电视台拍摄

“ucchan-nanchannoyarunarayaraneba”游戏节目,在凌晨一时,beyond玩得非常投入,意

外就在此情况下发生,由于那个台子非常湿滑,黄家驹和主持人uchimura突然从2.7米(8.9

尺)的台上失足跌下,当时录影厂并没有在地上铺上任何东西,黄家驹的头部首先着地,立

刻昏迷。1993年6月30日下午4时15分在日本东京逝世,享年31岁。尽管组织方一再地

就事故道歉,但事已发生。一代天王就这样惨淡地

离开了音乐和喜欢他的歌迷们。

篇二:一月内曾有4明星因网络暴力自杀韩国发起善帖运动

一月

内曾有4明星因网络暴力自杀 韩国发起善帖运动 核心提示:韩国的综艺、娱乐文化先行于

中国,关于网络暴力,也有着惨痛的经历。2007年的一个月内,韩国有四名一线艺人因为网

络暴力而自杀。有鉴于此,韩国的一些人发起了善帖运动。本期《皇牌大放送》带您走近韩

国的善帖运动。

凤凰卫视8月8日

《皇牌大放送》,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大家好,

这里是《皇牌大放送》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有关文字的力量。今年上半年台湾的一位年仅24

岁的模特杨又颖吸入过量氦气自杀,在遗书里她难掩委屈,她说自己受到了网络暴力恶意的

攻击,不堪其扰。而为此很多的艺人粉丝也在感到惋惜的同时开始呼吁,反对网络上的欺辱。

一时之间“拒绝网络霸凌”这几个字也成为了微博的热门话题。而在众明星的留言当中,黑

人陈建州的一句话也让人们印象深刻,他说:“文字是有力量的,请智慧的利用”。那么文字

究竟有多么大的力量,暴力的文字会造成什么样的杀伤力,而善意的文字又会有多大的再生

力呢?

今天我们就把目光

转向我们的邻国韩国,那里的综艺、娱乐文化先行于我们,而关于网络暴力的文字,他们也

有着太多的惨痛的经历。而这些年,他们也在摸索应对的方法。 解说:2007年1月演员出

身的韩国歌手u-nee在家自杀身亡,震惊了韩国娱乐圈。她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而据u-nee

的家人透露,u-nee一直被网民的恶性评论所困扰,显现过一些忧郁症的症状,u-nee的死,

推倒了韩国娱乐圈死亡的多米诺的第一张骨牌,在接下来的几年韩国

娱乐圈陷入死亡魔咒。

一个月后,27岁的

韩国女演员郑多彬在男友住处的浴室上吊自杀身亡,依旧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2008年,36岁的韩

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兼演员安在焕的尸首在首尔路园区夏西一栋某住宅区胡同里停着的一辆轿

车内被发现,其死亡多日,尸体已经腐烂。安在焕的死加速了多米诺骨牌倒塌的速度。

一个月后,韩国一

线女星崔真实也在家中浴室上吊自杀,其自杀原因是网络上有人造谣她是害死安在焕的凶手,

从而导致网民对她群起而攻之。

至此,韩国演艺界

仿佛得了自杀传染病,崔真实自杀后不到24小时,在韩国号称“河莉秀第二”的变性人张彩

苑,于10月3日自杀于自己的家中,原因是因变性经历,而在网络饱

受恶意言论攻击。为了不在民众中引起恐慌,韩国媒体统一口径,将张彩苑的死亡消息压后

再发。然而不料,张彩苑的消息还没有来得及发出,不到三天模特兼演员金智厚也在家中上

吊自杀,因为他曾自爆有同性恋倾向,招至网民人身攻击。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

的时间里四名一线当红艺人相继自杀,让韩国从政界到民间掀起轩然大波。

周末,在韩国首尔

市东大门的街头,数百名的中学生在这里聚集,在老师组织下他们统一换上活动t恤,t恤

上印有韩文“善帖”二字和一朵太阳花。炎炎烈日下这些中学生们究竟打算要做什么呢?

李尚钟(善贴运动

指导老师):我是在首尔,江源电子工业高等学校的善帖分享圈执教的李尚钟。今天是为了迎

接第8年的善帖纪念日,与参加善帖的同学们一起,为了我们大韩民国的全体国民能够上传

善良的帖子,为了扩散善帖运动的宗旨,为了创造美好的网络世界,一起进行徒步运动。

解说:善贴分享团,

是韩国一家专门致力于对抗网络暴力的公益组织,据这位老师透露,此时除了东大门此处的

百余名学生,在首尔市的西大门、南大门、北大门也有数百名学生正在进行集合,十点钟他

们将统一出发,从四个方向前往首尔景福宫的正门,光化门。光化门之于韩国人民,就像天【李小龙和丁佩】

安门之于中国人。

闵丙哲(善帖运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86858/

推荐访问:李小龙和丁佩的关系 李小龙和丁佩图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