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时间:2018-09-28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第一篇_《三国演义》中曹操与诸葛亮用人之道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诸葛亮用人之道分析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职业中学 杜志刚

摘要:

《三国演义》中,曹操由弱到强,直至统一北方中原,成就大业;诸葛亮初出茅庐,带领刘备小股武装由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到占据川府荆襄各郡,逐渐壮大,最终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一直为千古传诵。纵观三国历史,无论是曹操的兴起强盛,独霸中原,还是诸葛亮以弱击强,帮助刘备争得三国一杯羹,其实都是双方文才谋士、智勇武将人才实力较量的结果。

本文试就曹操、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优劣得失对比,揭示魏、蜀两国兴衰之理,从而让今天的人们在选用人才时,能够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更加科学、高效、合理的使用人才。

关键词:

《三国演义》、用人之道、曹操、诸葛亮、偏误之处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是指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豪强争霸的动荡年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国,为争夺天下,独霸全国,各自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时而把盏言欢,时而怒目相对,时而疆场血战,时而握手言和。各方觥筹交错,斗智斗勇,演绎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这其中,曹操和诸葛亮华山论剑、斗智斗勇,又构成《三国演义》的中心和贯穿全篇的主线。不仅占据了全书的大部分篇幅,而且也是全书最令人叫绝、至今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纵观《三国演义》,无论是以曹操为主的魏国兴盛发展、长期统据大半个中国并统一全国,还是蜀国因诸葛亮隆中论势,出山助刘、联吴制曹,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占据荆襄各郡、西川天府而与独霸北方中原的曹操和拥江东天堑三世的孙权三分天下。究其原因,得失兴盛之道皆因各方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强弱转化而致。而这三方面强弱兴盛的变化,又是由当时各方拥有足智多谋的文士、智勇双全的武将数量所主导决定的。曹操以强攻弱而几十年不胜,诸葛亮以弱拒强、攻守得时,数十载而不败,都因双方凭借各自拥有的多种人才优势、军事实力而维持三国鼎立之平衡。所谓“成也萧何,败亦萧何”,正是双方用人之道的差异,使得两人身后所代表的魏蜀两国,一个日趋强盛,最后荡平神州;一个在三国中最先被灭,让后人为之遗恨。 曹操狡猾多疑,聪明机智,雄才伟略,爱才若渴。无论何人,只

要有才就想尽一切办法招来为其所用。有的名士,明知即使招来也不会为自己出谋划策,却也长期收留,唯恐被他人利用。如徐庶被其用欺骗的方法招来,虽长期“一言不发”,曹操也不因此恼怒,只用平和心待之。

而身为善谋多智高人的诸葛孔明,却自从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助刘到最后将星陨落五丈原,书中几乎没说他为蜀国有招纳贤才之实举。只靠自己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事无巨细,一一过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自以自身之智谋才略,支撑蜀国大局艰难运转。 因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曹操、诸葛亮生平经历及早期名望、才干。

①曹操生平经历及初期声望

《三国演义》中,写到曹操少年时说:“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见操,言:‘汉室将士,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①

从以上几段描写不难看出,曹操从小天资聪慧,足智多谋,被当时许多有名望的高人看好,认为其必在当时乱世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安邦定国之才。此后果然,当王司徒与众官面对董卓专权乱政却束手无策,只能大哭时,曹操却放言:“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

门。”②曹操借献宝刀刺杀董卓未果,后又联合袁绍袁术兄弟组建讨伐董卓联军同盟。后虽大事不济,曹操就自立门户,招纳亲戚乡勇讨伐董卓。后借朝廷命其剿灭山东群贼之机,招安降兵三十余万而名震中原。此时虽实力大增,但曹操并没有满足,而是四处招贤纳士。在衮州,他招纳颍州荀彧叔侄。此人过去一直为袁绍出谋划策,但曹操却“与语大悦,曰:‘此吾之子房也。’”遂以为行军司马。荀彧的侄儿荀攸,则被曹操作为行军教授。因受曹操重用,二人为感恩,直接或间接为曹操推荐了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毛玠六位谋士。其中程昱、郭嘉几乎成为曹操的首席军师。③ 大将于禁投奔而来,曹操就命其为点军司马。初投曹操的勇猛大将典韦也被曹操选为帐前都尉,并解下自己身上的棉袄及骏马、雕鞍给典韦。

“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震山东。”④

可见,曹操无论身处何地何职,也无论干什么事,都把招贤纳才放到首位,然后借势发展壮大自己。他选用的文臣武将中,有的曾为袁绍效力,如程昱。但曹操却不计前嫌,大胆重用。程昱也不负众望,多次为曹操出言献策,屡立奇功;勇猛忠孝的典韦,不仅多次为曹操杀敌破城,更在曹操被张绣追杀时,为救曹操而战死。⑤

②诸葛亮初期生平经历及名望

《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的生平时,说:“此人乃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⑥ 又借徐庶之口说:“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世外高人司马徽也评价诸葛

⑦亮说:“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三

国演义》中,虽未叙述诸葛亮少时经历,但从其青年时虽隐身隆中卧龙,却被众多隐士高人称为神奇入化、多谋善算、运筹帷幄、决策于千里之外的姜太公;善于治国,能文善谋的神人张良。可见其少时经历也不同凡响。必饱读经书,博古通今。兵书经略,了然于心。否则也就不会有三顾茅庐时,虽长期隐居隆中卧龙岗,却对当时天下大事胸有成竹。侃侃而谈,三分天下,剖析曹操、孙权之优势,绘就刘备川蜀之基业。“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四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⑧

由上文看出,诸葛亮虽隐居隆中卧龙岗,心却纵横天下四方。他不仅胸装奇才异谋,且能以政治家高瞻远瞩、总览全局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为刘备日后兴复汉室,制定切实可行的政治、经济、军事方略。以后刘备四处征战的总目标,也完全以此为方针,并最终建立蜀国而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诸葛亮出山之后,日夜辛劳,呕心沥血,虽为蜀国的兴盛

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第二篇_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目录

摘要----------------------------------------------------------------3 引言----------------------------------------------------------------4

第一章:曹操受人不喜的原因 -----------------------------------------4

(一)曹操的出身-------——------------------------------------------4

(二)曹操的地位----------------------------------------------------4

(三)曹操的奸诈----------------------------------------------------5

第二章:曹操的性格特点---------------------------------------------6

(一)多元化---------------------------------------------------------6

(二)前后化---------------------------------------------------------6

(三)矛盾化---------------------------------------------------------7

第三章:曹操的功过是非----------------------------------------------8

(一)曹操之功------------------------------------------------------8

(二)曹操之过------------------------------------------------------9 小结---------------------------------------------------------------10 参考文献-----------------------------------------------------------10 致谢词--------------------------------------------------------------

摘要

三国演义成功的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提到三国演义,人们会想到爱民如子的刘备,智勇忠义的关于,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奸诈无比的曹操。前三者在作者的笔下代表着正义,一直广受推崇。而奸诈无比的曹操以其反面角色走完了他极其复杂叱咤的一生。本文通过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书中曹操的性格特征,并研究曹操受人唾骂的原因,客观总结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关键词:曹操 性格 功过

引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雄,是非成败转头空。”①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诈形象深入人心,他成了小人,奸臣的代言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对曹操的性格,能力,一生概况性的总结。作者罗贯中虽然把曹操塑造成了一

个反面角色,但却把他塑造的有血有肉。他的志向是统一天下,扫平四合,在当时,他是最有能力完成统一的人物,他的政治军事能力都远胜刘备孙权等人,他是奸雄,但也是英雄。他一统北方,使北方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中,为将来的统一鉴定了基础,他用人唯才,打破传统的门第出身制度,他的诗歌对建安文学和建安风骨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罗贯中拥刘贬曹的思想和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传播,所以他注定受人唾骂,民间百姓听书的时候“闻玄德败,颦蹙

②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但千秋功过,总

有后人评说,笔者依据三国演义,来对曹操的人物形象尽可能做到真实客观的审视。

第一章、曹操受人不喜的原因

(一)曹操的身世

曹操虽然出生在显赫的官宦世家,但他的身份没有得到世人的尊重,相反更多得到却是人们的不齿,其父曹嵩原本姓夏侯,后来被大太监十常侍之一的曹腾所收养,改本姓夏侯为曹。曹嵩继承了曹腾的爵位,自己也做了高官,曹操的出身的家庭环境就是这样。

太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产物,从秦朝的赵高指鹿为马,到东汉的十常侍祸乱朝纲,人们把他们当做异类,对他们嗤之以鼻,虽然他们有的位极人臣,他们却为世人所耻笑,世人从心里瞧不起他们。他们的后代注定受到别人的贬低。而东汉末年,官场和社会都十分注重出身门第。当时的选官制度讲究出身论。曹操虽然也是官宦之后,但他也是阉宦之后。他比不了袁绍袁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刘备虽落魄,却是中山靖王之后,汉室血脉,皇家正统。孙权也是将门之后,孙坚的威名留于子孙。而曹操却是太监之后,难免为世人所不齿。汉桓帝,汉灵帝两朝,宦官专权,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百姓对这些太监当然更加深恶痛绝。曹操这样的一个出身,毫无高贵可言,甚至常常被他的敌人来拿做文章。官渡大战前,陈琳为袁绍做《为袁绍檄豫州文》,称其为阉宦之后,把曹操的祖父,父④亲,和曹操自己都骂了一遍。

古往今来,家庭出身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出身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在东汉末年的那个时代,出身门楣对从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出身又是每个人不能选择和改变的,虽然曹操后来一统北方,扫平四合,威震华夏,但阉宦之后,始终他人生的一大污点。

(二)曹操的地位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可以说是对手对曹操身份的总结,短短八个字,便看出了曹操当时在对手和百姓心中的地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政权早已是是分崩离析,历尽董卓之乱的献帝最后连个安身之所也没有,曹操把皇帝接到许都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各方诸侯发布命令,而汉献帝完完全全的成了一个傀儡皇帝。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衣带诏事泄,曹操连伏皇后也杀了,献帝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权利的交织变革总是伴随着鲜血,傀儡献帝在曹① 罗贯中《三国演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第1页

②苏轼《东坡志林》

操手下受尽屈辱,也无可奈何。曹操此时的形象让人憎恨,人们憎恨他的狂妄,深深同情着汉献帝,诸葛亮在江东舌战群儒之时,曾和江东名士薛综就曹操何许人展开激辩,一句“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把薛综说的满面羞惭,不能对答。大义泯然,听着为之动容,然这一切也只是政治权利斗争的工具。君不见,当年孙坚私藏大汉传国玉玺,难道不该叫做汉贼,更有称帝者如袁术袁绍之流,皆可称作国贼,各方诸侯各怀私心,连所谓匡扶大汉的刘皇叔,也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封禅,五十步笑百步。

曹操挽大厦于将,倾扶社稷于危难,南征北战,好歹也统一了北方,震慑孙刘。诚如曹操所言,天下没有他,不知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大汉国祚延长三十余年,实属曹操之功 。最后大汉的天下还是被曹丕建立的魏取代,所有的条件都是曹操创造,使得当时与后世的人都认为他虽然没有自己取代大汉,但也是篡位者,是奸臣。然而事实终于是事实,曹操毕竟没有取代大汉,而且至于取汉是不是他早已有的心思,只有他自己知道,正所谓伪忠大奸,大奸似忠!就算曹操自己有这样想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顺应历史潮流,他于王莽等人不同,王莽所得天下是高祖刘邦传下来的天下,而曹丕所得天下,却不是光武刘秀留下来的天下,是汉灵帝以后被董卓等人弄的分崩离析的天下,这份家业是经过曹操自己的打拼而来,如此说来,此行为如同汉高祖刘邦,身为秦朝亭长,却在天下大乱之时逐得秦鹿。高祖的功绩在于最后他击杀项羽,统一了天下,成者王侯败者寇自古皆然。此问题便如同当年论汤,武革命或篡逆之事。

(三)曹操的奸诈

世人对曹操性格特点印象最深的恐怕莫过于曹操的奸诈,奸诈人皆有之,更不用说这些政治军事场上的枭雄们,曹操的让人的痛恨的却是他不光诈敌人,而且还诈部下,诈朋友,诈亲人,所以他的奸诈形象深深的留在了大家的心里。

在三国演义第一回里就开始写到曹操小时候的性格中就表现出来了奸诈,小时候的曹操不服管教,行为放纵,为了让他叔叔不在管他,他诈病骗叔叔,挑拨父亲和叔父感情。曹操一出场就给了大家一个奸诈狡猾的形象,大家觉得曹操从小就奸诈,这种奸诈是与生俱来的。在战争中,为了解决军粮不足问题,他用小斛来发粮的办法诈骗士兵以达到减少粮食的开销的目的,后来事情败露后,为了稳定军心,曹操又想出“借头”的办法诈骗自己的粮官,他对粮管说:“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寒意。曹操的奸诈已经开始升华;在官渡大战中,许攸来营,曹操就粮草问题和许攸的对话让人想到最多的还是一个诈字。两人之间一问一答,可谓引人深思,语言更是妙趣横生,虽然当时是两军交战之际,兵不厌诈,无所不用其极,但大家更多的却是记住了曹操的奸诈;为了让别人在他睡觉时不靠近,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他编造了一个“吾梦中好杀人”的谎言,他也知道没有别人当他开玩笑,为了让别人相信他的话,曹操又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梦中杀人的诈骗戏。睡醒过后的惊讶,痛苦,更是把曹操的奸诈表现的一览无遗。刺董失败后,曹操和陈登逃命的过程中遇到了曹操父亲的结拜兄弟吕伯奢,在吕伯奢的家中因为听到磨刀声,曹操便不由分说把吕伯奢全家老少全部杀死,再一次在路上遇到打酒归来的吕伯奢知道真相后,曹操为了保密,居然也杀了吕伯奢,

并且说出“令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句世人皆知的话,更让他的奸诈形象为世人所知,所以人们提到曹操就会想到他的奸诈,曹操已经成了奸诈的代名词。

第二章、曹操的性格特点

(一)多元化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奸诈,上面提到过了很多具体的例子说明曹操了的奸诈,同时猜忌狠毒也是曹操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杀杨修,杨修识破鸡肋哑谜,曹操借扰乱军心杀掉杨修,其深沉的原因还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多次识破曹操的用意,窥探曹操内心,曹操不能容忍这样一个人在自己的身边猜穿自己的心思。如借刘表之手杀掉祢衡,祢衡的放纵不羁,让曹操丢尽脸面,曹操又不愿意自己杀掉祢衡,背上自己乱杀人才的名声,便想借刘表之手杀害,最后还是让黄祖做了他的侩子手;曹操生性多疑,性情狂妄,如“梦中杀人”不仅表现了他的奸诈,更多的也说明了他本身就是一个多疑的人,对身边的人并不信任,总觉得别人想害他。衣带诏事件中,董国舅出宫门时候偶遇曹操,曹操便对董承盘问不休,并将其衣袋解下,在阳光下仔细查看,这里曹操的多疑的性格完全的暴露出来。曹操南征北战,横扫北方,也使他的性格有其狂妄一面,轻视对手,认为别人都不如他,致使赤壁大战的大败,逃跑路上,曹操的三次大笑虽然也表现出乐观的心态,但更多的是他内心的狂妄,致使自己落败,对手也未曾将自己杀害,留下后患,可见对手也不过如此。

曹操的性格特征被人记住的大多数是不好,但曹操的性格也有着复杂的一面,而且反差巨大,曹操替父报仇攻击徐州时,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但在行军途中亲眼见到百姓流离失所,他又动了真情。“割发代首”也更好的说明了曹操对待百姓的态度。曹操有时心胸狭隘,部下稍有冒犯,他便翻脸不认人,同时他又有着宽宏大度的一面,如“焚书不问”、“赦免张辽”、“义释关羽”,这些都是很好的列子。

这些复杂的性格大部分应该都是曹操后天形成,曹操生逢乱世,在那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得政治权利斗争的大舞台上,他的性格比常人当然更加特殊,曹操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本身可以建立重大武功德行,做到周文王这般人物,也可能使他成为杀伐无度,造成重大罪恶的罪人。

(二)前后化

纵观“奸雄”曹操的一生,他的人生历程可以从赤壁大战作为一个分界点,前期的曹操和后期的曹操相比,前期以雄为主,后期以奸为主,但两者并不是平行,而是相互交叉,相互包容,奸是雄者之奸,雄是奸者之雄。

青年的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候。执法严明,棒责蹇硕之叔,朝野震动,这时候他的才能初露端倪。何进无谋,董卓进京,天下大乱,满朝公卿只能哭哭凄凄,曹操以一人之力,献刀刺董,功虽不成,足见其胆识。刺董离京后,曹操竖忠义大旗,为国讨贼。青梅煮酒时,刘备寄人篱下,曹操对其英雄相惜,传出那段煮酒论英雄的佳话,曹操何等人物,千军万马中,袁绍,袁术,张邈,吕布等大小

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第三篇_《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之曹操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五丈原的夕阳,亦如当年那么美丽。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在当时,他可谓是名震天下,三国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他的才智之高深。谈到孔明,世人无不为之惋惜,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上偏能用火攻。孔明一生光明磊落,忠心尽职,可真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时刘备兵败之际,曾对孔明说:“如若我儿不贤,丞相可取而代之”,但孔明没有这么做,而是尽职尽责的辅佐其子,一生只为酬三顾之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从古人对孔明的评价,可谓是把孔明一生的功绩都写出来了,遥想当年,蜀吴在赤壁大战魏国,周瑜料定孔明是自己的大敌,想杀掉孔明,孔明巧妙的识破,并上赵云接送自己,使吴国大将只能望洋兴叹,周瑜听后,说:“此人料事如神啊,我比不上他。”不仅写出了周瑜对孔明的敬佩,更写出了孔明不同一般人的智慧,在此,我敢说:“如果没有孔明,蜀国根本不复存在,如果当年孙权或曹操得到孔明,那么中国早就统一了吧!”煮酒论英雄,这个英雄,必定属于孔明。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天下三分定。

1

2

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第四篇_诸葛亮与周瑜人物形象之比较

诸葛亮与周瑜人物形象之比较

----------《三国演义》中瑜亮情结之探析

摘 要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联手在赤壁打败曹操,从而形成了三足鼎力之势,二人曾经亲密合作过,而在赤壁之战之后,二人分属两个政治集团,也曾两军对垒,最终周瑜始终不敌诸葛亮,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之后抱憾离世。本文试图从二人的经历、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分析二人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探索两个人悲剧结局,依次来警醒当世。

关键词:诸葛亮,周瑜,人物形象比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1]三国时代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代奸雄曹操,人中之龙刘备,还有紫髯碧眼能使臣僚肯尽忠的孙权,更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的关羽、长坂桥独退曹家百万兵的张飞,一时间在这段历史舞台叱咤风云的英雄是数不胜数。这当中有两位人物不能不提,因为正是他二人的合作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三国的历史由此而继续书写。这便是在赤壁之战中合力战胜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诸葛亮和周瑜。然而一直以来对着两个人的评价却截然相反:对于诸葛亮,人们往往把他当做智慧的化身,当做贤相的楷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出师一表真明志,千载谁堪伯仲间。”正是这样的情形;然而对于周瑜人们往往以气量小,嫉贤妒能,不能容人来评价。许多人读了《三国演义》后往往将周瑜与诸葛亮的交往过程用“周瑜三害诸葛亮,诸葛孔明三气周公瑾”来概括,加上有周瑜临终前的叹息:“既生瑜,何生亮?”[2]更进一步地凸显了周瑜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形象。但如果简单如此地就对二人这样下结论,难免有失偏颇,很难公允。本人想从二人的性格经历及其结局,并将二人放在三国时代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评价。

一、 诸葛亮的人物经历和形象

诸葛亮出身于官吏世家,因父亲早逝而家道中落,自幼博闻强记,才能突出,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而出仕,在隆中茅庐中就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战略,从而为刘备建立蜀国明确了战略定位,使刘备从此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当刘备在新野被曹军打败之后,诸葛亮在东吴鲁肃的邀请下出使江东,舌战群儒促成了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又帮助周瑜借来东风,终于打败了曹操的大军。然后又借周瑜追击曹军之际突袭荆州,为刘备建立了最初的根据地,为日后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后面又为荆州根据地的巩固出谋划策。还为刘备推荐了被称为凤雏的庞统,后来庞统在落凤坡战死,诸葛亮又入川辅佐刘备取得西川和汉中之地,确立了蜀国的基本版图。在先主猇亭战败之后,诸葛亮又巧布八阵图,延缓了东吴陆逊的进攻,保住了刘备半生打下的基业。后来刘备在白帝城给诸葛亮托孤,诸葛亮精心辅佐后主,使蜀国从猇亭之战的困局中渐渐恢复过来,同时和东吴重修旧好,结为联盟,又带兵平定了南方的孟获之乱,为蜀国建立了安定的后方。此后,诸葛亮又带兵六出祁山,希望能够打败曹魏,恢复汉室。然而终究因为蜀国力量弱小,有具有天然的战略缺陷(失去了荆州),加上一些战术的失误,终究无果,最后星落五丈原,遗憾离世。死前安排好了所有的撤退方案,保证了他死后蜀国的安定。

从诸葛亮的一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为蜀国的建立和巩固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展现了其卓越的才能,其才能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突出的战略谋划才能。

这在刘备三顾茅庐在隆中谈论三分天下中表现地最为突出,后面

的战事中诸葛亮总是能考虑到战争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做好各种部署,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2、 才能全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阴阳五行无所不通,才华横溢,对敌作战,知己知彼。这在赤壁之战借东风、草船借箭、巧布八阵图中体现得比较突出,还有造木牛流马运粮草。在对敌作战中如:空城计、华容道放曹操、巧夺荆州、七擒孟获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3、

4、 知人善用。诸葛亮在出汉中北伐的时候,在《出师表》中向后主推荐了许出色的治国才能。刘备去世时是蜀国最为艰难的时候,当时魏吴两国虎视多有用之才,这些人精心辅佐后主保证了后方的稳定。 眈眈,国家精锐损失殆尽。就是在这样的危局之下,他安居平定魏国派来的五路进攻大军,还与东吴重修旧好,结为同盟,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使蜀国从战败的困境中渐渐恢复了元气。后来又亲率大军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并对南方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使得南方少数民族数十年归顺蜀国,后方十分稳定。

诸葛亮作为刘备托孤的重臣,除了其卓越的才能之外,更值得称赞的是其优秀品质,刘备将后主刘禅托付于诸葛亮,诸葛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是他却只是用权而不专权,从来没有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谋取私利,死后没有合法收入之外的任何私产。更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之便去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始终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为刘氏蜀汉江山的巩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试想如果诸葛亮要这样做,那么蜀国说不定也会出现一位“曹操”或者“司马昭。”

当然诸葛亮作为一个人,也不是没有一点缺点的,而且有些缺点还是非常致命的,为后来他去世后蜀国的衰落埋下了祸根。

1、 急于求成,明知难以为之而为之。刘备去世后,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渐渐恢复了元气。但是无论战略位置,还是国力,蜀国都不能与魏国和吴国相比。然而诸葛亮偏偏就要在这时候进行北伐,有违他当时制定三分天下战略时的初衷: “待天下有变时。”[4]当时的魏国除了曹丕去世,幼子即位以外并无大的变故。但由于诸葛亮感恩于先主的知遇之恩,想在有生之年实现匡扶汉室的愿望,忠心可嘉,但是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2、 过分倚重自己的才能,不注意发挥团队的才能。诸葛亮在作战时多半是对下属进行布置任务,却很少与部下商讨作战形势、议论战略战术,甚至往往是锦囊妙计,这当然对于保守作战机密有好处,但却不利于部下的成长,使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没有形成接班的人才梯队,形成后继无人的局面,为后来蜀国的快速衰落埋下了祸根。

3、 事必亲躬,既累坏了自己的身体,也造成了一人杰出,众人平庸的局面。诸葛亮治理蜀国,凡事都要自己亲口过问,亲自审定,甚至对于外出征战这样对于一个宰相不太适应的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出马,造成了他只活了五十四岁就离世而去。这样做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造成了部下不敢独立处理任何事情,干部队伍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这样在他去世后,后主就开始逐渐宠信宦官,接近小人。假如说当时诸葛亮放手让手下的干部去做,自己只负责监督,培养出一个干部接班的人才梯队,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指导和培养后主及干部接班队伍,那他身后的蜀国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至少不会在三国中第一个灭亡。

二、周瑜的人物经历和形象

周瑜也出身于官吏世家,周瑜的叔父是丹阳太守。周瑜与孙权的兄长孙策自小就是拜把子兄弟,交情甚笃,自孙策向袁术借兵回江东报父仇,重新建立霸业之时就一直追随孙氏兄弟,一生不改自己的初衷。并向开始重新建立霸业的孙策推荐了影响江东政局的重要谋士“江东二张” [5](张昭和张纮),而张昭和周瑜被孙策十分倚重,后来孙策临终将江东大业托付于弟弟孙权时就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5]而且孙策和周瑜同娶乔氏姐妹,是婚姻连襟,关系颇为密切。在孙策重回江东建立霸业的过程中,周瑜为孙氏兄弟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孙策英年早逝,周瑜又尽心辅佐孙策的弟弟孙权,并向孙权推荐了鲁肃,而正是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合抗击曹操的重要战略。在曹操陈兵江北之时,鲁肃、周瑜坚决支持孙权抗击曹操,是周瑜最终让孙权下定了要抗击曹操的决心。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智除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为战胜曹操扫除心腹大患,又和黄盖密使苦肉计,促成黄盖诈降曹操,又和鲁肃等人商议,让庞统献连环计。最终用火攻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军,形成了曹、孙、刘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可以说周瑜在赤壁之战的谋划和运筹之中可谓殚精竭虑,面对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周瑜随有信心击败曹军,但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他深知自己一旦判断错误,那么江东基业就将不复存在。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周瑜积劳成疾,身体渐渐地垮了下来。当所有进攻曹操的准备工作都全部做好,周瑜在山顶遥望江北,见到所刮的风是西北风时,一下子晕倒,口吐献血。这便说明在赤壁之战这场决定孙、刘命运的大战中,消耗了周瑜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以至于在大战结束之时,周瑜已经是病入膏肓。作为周瑜本人自己,他应该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了,因此在打败曹操之时,便要十分急切地为孙权拿下荆州,为江东霸业的安宁再添一道屏障,因此他刻意向孙权隐瞒了病情,为东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要为吴侯拿下荆州。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诸葛亮趁周瑜大战曹仁之际抢先一步夺去了荆州,偏偏在这时候周瑜又受了箭伤,这让急着要为孙权拿下荆州的周瑜这能不气呢?自从受了箭伤之后,周

瑜的身体越发不行了,他便越发想早点为孙权夺回荆州,但事情就是这样,事情越操之过急,在办事的过程中越会漏洞百出。这一切被对手诸葛亮看在眼里,周瑜为夺取荆州耗尽了自己最后的精力,最后只能抱憾而亡。

从周瑜一生的经历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军事统帅,文韬武略具备,为人豪爽,兼通琴棋书画,既有征战沙场的英勇威武,也不失文人公子的风流儒雅。下面逐一作一简单说明:

1、 卓越的军事统帅才能。赤壁之战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这是一场战略大战,而且孙、刘势力弱小,北方曹军十分强大。如果这一战以曹操的胜利而结束,那么其结果就是曹操一统天下,这当然从历史进步的角度来说是好事。因此赤壁之战是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周瑜充分调动东吴集团、刘备集团的所有精英和江东朝野的各种人物,为其出谋献策,最终战胜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周瑜这个人是既能够在军帐中运筹帷幄,也能够在阵前攻城略地冲锋陷阵。

2、 为人宽厚,善于识人,举贤荐能。周瑜自己已经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但他也深知自己才能方面的不足,先后向孙策、孙权推荐了“二张”、鲁肃等人,并要诸葛瑾去劝诸葛亮归顺东吴,胸怀之大可见一斑。

3、

4、

一斑。 尽忠职守,至死不渝。周瑜一生辅佐孙策、孙权,掌握东吴军事大权,但为人风流潇洒。周瑜既能舞剑又善抚琴,还能慷慨高歌,风流倜傥,可见从来没有过任何的私心私利,一心为江东的发展壮大尽心竭力。

三、 诸葛亮与周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尽管周瑜鏖战赤壁的骄人战绩,诸葛亮有所谓三“气”周瑜的从容自如,但他们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人物,周瑜因未能夺取荆州抱憾而亡,诸葛亮也何尝不是“出身未捷身先死”死呢?他们都想辅佐自己的君王,感恩于自己君王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都想辅佐自己的君王一统天下,然而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历史的悲剧,更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他们都太感恩于自己君王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了,因而即便蜀国弱小,东吴偏安,也都要凭借自己杰出的才能让自己的君王实现一统天下的伟业。

从才能上说诸葛亮更善于从战略上进行谋划,诸葛亮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他更善于治国,而不是去带兵打仗。周瑜在战略谋划方面比诸葛亮稍逊一筹,但是在军事统帅方面可谓一流,赤壁之战就是其杰作,他能够调动方方面的积极力量为战争胜利出谋划策。内政外交方面的才能周瑜就不如诸葛亮,这也正是孙策临终时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始终是军事将领,带兵打仗才

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第五篇_尔雅四大名著选修课考试答案

考试答案

1胡适认为《西游记》是()。

A、滑稽小说

B、刺世小说

C、讽刺小说

D、官场小说

我的答案:A

2《东坡志林》的作者是()。

A、苏洵

B、苏辙

C、苏轼

D、苏文

我的答案:C

3武松杀嫂故事中出现的小厮名叫()。

A、牛二

B、郓哥

C、唐牛儿

D、李狗儿

我的答案:B

4“沂岭杀四虎”的人是()。

A、李逵

B、鲁智深

C、武松

D、秦明

【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我的答案:A

5《宋史》中的张顺是()。

A、抗击金人的民族英雄

B、抗击蒙古人的民族英雄

C、抗击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D、抗击突厥的民族英雄

我的答案:B

6西游记中要用一万个小儿的心肝给国王“煎汤敷药”的描写其实反映了()。

A、达官显贵阿谀奉承

B、明朝社会现实黑暗

【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C、皇帝宠信道士胡作非为

D、寻常百姓愚昧无知

我的答案:A

7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中的一伙人很粗鲁,他认为史进的粗鲁属于()。

A、性急

【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B、气质不好

C、豪杰不受拘束

D、少年任气

我的答案:B

8武松被发配到孟州牢城营受到了谁的款待?()

A、柴进

B、施恩

C、花荣

D、燕青

我的答案:B

9《三国演义》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是谁对曹操说的?()

A、许由

B、诸葛亮

C、杨修

D、许劭

我的答案:D

10荀彧投奔曹操时,曹操说“吾之子房也”,其中“子房”是指()。

A、张良

B、韩信

C、许由

D、管仲

我的答案:C

11下列哪个不属于“讲史”的特点?()

A、以书史文传为据

B、讲前代的兴废战争之事

C、歌颂正义、鞭挞邪恶

D、以传奇故事为蓝本

我的答案:C

12“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是《西游记》第几回的回目?()

A、第二十三回

B、第三十三回

C、第四十三回

D、第五十三回

我的答案:B

13《红楼梦》的“自传说”最先是由谁提出的?()

A、蔡元培

B、朱自清

C、胡适

D、梁启超

我的答案:A

14刘备“携民渡江”中,他一开始驻扎在()。

A、宣城

B、襄城

C、樊城

D、考城

我的答案:C

15《平妖传》来源于历史上的()。

A、宋江起义

B、王则起义

C、方腊起义

D、黄巢起义【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我的答案:B

16摩尼教最早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我的答案:C

17颜良是哪个阵营的大将?()

A、孙权

B、曹操

C、吕布

D、袁绍

我的答案:D

18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列为四大奇书的是()。

A、冯梦龙

B、李渔

C、王世贞

D、王国维

我的答案:A

19《中兴名将传》中没有歌颂哪一位的英雄事迹?()

A、岳飞

B、刘光世

C、宋江

D、韩世忠

我的答案:B

20高俅父子对林冲的迫害一共几次?()

A、三次

B、五次

C、七次

D、八次

我的答案:B【曹操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1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的根本原因是()。

A、个人恩怨

B、朝廷挑拨

C、阶级矛盾

D、经济原因

我的答案:C

22公孙胜没有出场诗的原因在于()。

A、在小说流传过程中遗失

B、人物形象属于临时添加,没有相应准备

C、身份发生变化,出场诗被删除

D、次要人物,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84350/

推荐访问: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