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时间:2018-08-31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第一篇_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孩子上了小学,便开始面临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做为家长肯定都相当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因为分数是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反映。

那么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呢?在孩子的第一次考试之前,向一位家庭教育非常成功的朋友请教,她对我说:“分数是很重要,但家长看待分数的态度更重要。成绩好的话,大家都高兴。要是没考好呢,理解万岁!要记住没有哪个孩子不想考个好分数。其他的,你自己再去学习领悟吧!”受此点醒,赶快到网络上搜集资料,学习思考,收获以下指南。

分数不是唯一评价标准,更要看学习效果

作为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更应该看孩子实际的学习效果。一些平时成绩相当不错的孩子,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考高分。即使是平常学得很好的功课,如果发挥不佳或者因为某种因素,也可能会考得一塌糊涂。因此不能仅以分数作为评价孩子学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孩子考好了,不妨进行精神鼓励;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要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找出失误的原因,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这样孩子才会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身心各方面才会健康发展。

孩子成绩不好时要给予宽容和鼓励

小学里的孩子都是天真纯洁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哪个孩子不想考个好分数呢?当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得到预期的好成绩时,他已经非常难过了。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只顾自己撒气,全不顾孩子的感受,更不要刺激孩子,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要拿出自己的宽容和安慰,对孩子说“下次努力”,使孩子把目光转向下一次机会。反之,如果这时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辱骂一番,重则打一通,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会使孩子自暴自弃,造成孩子厌学。

承认孩子存在差异,降低过高的期望值

每个孩子由于智力、性格、气质等各不相同,即先天条件不同,因而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效果就会有高下之分,考试分数的好坏也就出现相对的高低之别,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出类拨萃。应承认人天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也有自己的弱项,孩子的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如果能意识到这点,当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做父母就不会武断地认为是孩子学习不努力、不用功,而是适当地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分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掌握适合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制订适当的目标。

总而言之,成绩重要,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我们做家长的都应该用客观的态度、理解的眼光、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第二篇_家长 你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分数?

家长 你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分数?

分数重不重要?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中国当下这种教育环境里是不言而喻的。 “分数固然很重要,但过度关注分数结果只会使孩子在遇上困难时立刻想着绕道走,因为只有这么做才能避免‘失败’,才不会被父母责骂。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容易厌学。”

"要是我考得不好,你还会这么说吗?”

期末考试刚结束,小丽回家和妈妈说,她数学应用题最后一道题算错了。没想到妈妈一听勃然大怒, 马上数落起小丽来:“就知道你这次考试肯定考不好,一整个学期学习都不上心,老师都投诉好多次了„„”因为是关键性的小升初上学期期末考试,所以妈妈最后 直接给小丽判了“死刑”:“下学期考得再好也没戏了。”

几天后考试成绩公布,小丽的数学成绩为99分。这让妈妈好尴尬。

和小丽相比,小东这次考得不错,名次排在班上第二名。回家告诉妈妈,妈妈“收敛”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像往常一样适时地教育起小东来:“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学会了没有以及学习态度,得多少分、多少名都不是最重要的。”

小东早就不耐烦妈妈这套说教了,已经进入叛逆期的他顶了妈妈一句:“要是我考得不好,你还这么说吗?”

分数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信息?

分数重不重要?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中国当下这种教育环境里是不言而喻的。问题的关键是,身 为家长的我们,在面对孩子的分数时应该怎样“恰当”地应对:是像第一位家长那样一听说孩子考砸了就焦虑紧张加情绪失控;还是像第二位家长那样“假装分数不 重要,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结果被孩子认为家长口是心非„„

事实上,从孩子踏入小学校门开始,考试和分数就会一直伴随着他们以及身后的家长,也成为维系家 长和孩子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大多数父母,孩子考得好就万事大吉,孩子无论提出什么样的奖励要求都会答应;一旦孩子考得不好,那可就糟了,家里的气氛马上紧 张起来,火药味十足,孩子最好在这期间表现得“乖一点”,一旦被妈妈抓到什么“把柄”,立刻成为导火索,紧接着就是连串的责骂和旧账大清算„„

由此我们从小就教会了孩子,学习这件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而是和父母的情绪更相关,分数已沦为孩子取悦父母的手段。

不仅如此,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更注重学习的结果而非过程。君不见,有多少成年人一旦面对问题 的时候,不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抱怨世界对他如何不公平,想尽办法逃避问题,这又何尝不是被上一代父母教育的结果?现在,这一代“中毒”的父母又不自 觉地把它复制到了下一代身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杨杰老师教给我们一个判断“你是否过度看重分数”的简单方法:当得知孩 子考了一个特别高或特别低的分数时,你心中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如果这个分数给你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让你很快进入兴奋或恼怒的情绪中,那么就大致可以判断 出,你重视的是分数这个具体的数字;如果看到分数马上去分析,这次孩子的分数为什么会这么高,或者为什么这样低?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最近有哪些因素 影响了孩子?孩子的体验是怎样的?他现在最需要做什么„„这个思考路径比较长,是以问题而非情绪为中心,那么就可以确信,你更重视分数背后隐藏的信息。

那么,分数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信息?杨杰说,至少应该包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应试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针对这些隐藏的信息进行解读和连续观察,才是一个理智的家长应该做的。在接下来的版面中我们会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

过分重视分数,孩子会习惯性选择避开困难

应该说,现在大部分家长已经知道了“分数在孩子的一生中并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道理,只不过轮 到自己头上,就好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往往不能一以贯之地理性对待。那么,让我们再进一步说明家长过度看重分数所带来的“危害”(事实上没有一个家长不是以 “考得好长大了才能„„”这样所谓的“好处”来教育孩子的。这还真是一个悖论。)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是你看重的,越不容易得到理想的结果;如果一直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好的结 果自然就来了。用杨杰老师的话说,过度关注结果非但不容易使孩子得到高分,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孩子只以难易程度作为选择的惟一标准。一件事 情,无论多重要、多有意义,孩子会首先看难度,如果觉得难,会立刻想着绕道走,因为只有这么做才能避免“失败”,才不会被父母责骂。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 畏难情绪重,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容易厌学。

相反,那些重视过程而非结果的人,却善于在过程中收获细微的“奖赏”,新学会了一个字,解出了 一道难题,都会让他们满心欢喜。因为每一次体验都来自全身心的投入,所以每一次成功甚至失败都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记,在对学习的探险中他获得的满足感,远 远超过分数这个结果所带给他的,这种由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乐趣会激励孩子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会永远保持热情和信心。

杨杰说,这是两种不同导向的选择,未来的人生走向也注定会不相同。以困难为导向的人,总是避开困难的事情,去选择容易的事情,同时也就避开了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到头来会发现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这样的人生,往往是忙碌而平庸的。

而以过程为导向的人,看重一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在他眼里没有成功和失败的量度,所以他才能有勇气面对和挑战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奔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这样的选择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

那么,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哪一种呢?

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第三篇_家长如何对待学生的考试成绩

家长如何对待学生的考试成绩

每次考试结束了,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非常关心。不同的家长对待学生考试成绩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赞许、有怨恨、有奖励、有惩罚。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

首先,作为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任务。确切地说,要让孩子明白,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是他的责任,他要认真地担负起这个责任。学习成绩好说明他学习任务完成得好,是应该的;学习成绩差,是他没有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好,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的表现。让孩子从责任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孩子对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作为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要只是在孩子考试的时候才关心。确切地说是平常不管不问,到孩子考试的时候倍加关注,考前千叮咛万嘱咐,考中改善伙食,特殊优待,考后迫不及待地想听到孩子的成绩。这种临时“加餐”的方法,一是会让孩子感到家长关心的只是他的学习成绩,不是他这个有血有肉渴望亲情的人,久而久之,不但不会促进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反而会让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这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情商,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是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最好保护!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

一、了解考试的目的和意义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工具之一。其目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方面从学生自身来讲,考试是学生学习的自我检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体验的内容主要有四点:其一是体验考试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地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其二是检验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情况,看自己对应知应会的知识掌握了多少;三是检验自己的学习方法,对知识重、难点掌握情况,看自己在复习时是否抓住了主要的内容;四是检验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看自己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从教师来讲,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是收集反馈信息的工具。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在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查漏补缺,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家长了解了考试的目的和意义,旨在让家长对考试有个整体认识,不要把眼光只看在单纯的分数上,要知道这分数里还包含着很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孩子心理的内涵。

二、客观评价孩子的考试成绩,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单单取决于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其他因素,其主要因素有:应试的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先说心理素质。目前,家长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都很高,“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考试的时候紧张的心理压力就会让孩子发挥失常;再说学习习惯,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有马虎、丢三落四、看错题等不良习惯,这也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因素;接下来说学习基础。这一点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孩子来说,即使他付出的努力比别人还多,但考试成绩也不一定就有特别迅速的提高,这是因为孩子拉下的东西较多,有些知

识链不是很畅通的,要想弥补,不是一时的功夫。最后说说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知识间的联想能力,知识的建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我们认为,学习能力是孩子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造就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即使考试内容超出了老师讲授范围,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习能力差的,稍有难度的题目就会觉得很困难。鉴于上述诸原因,当家长知道孩子的考试成绩时,尤其是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促膝谈一谈,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失利的原因,看看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如果是心理出了问题,考试时好恐惧和紧张,家长就要以朋友的身份,真诚的态度让孩子倾诉一下心理的顾虑,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就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如果是学习习惯问题,就有意思地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小学生,有几种方法不妨试试:(1)可以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要求孩子先读题,说明题意后再做,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用目光一扫就盲目做题,造成看错题;(2)拒绝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吃东西、看电视、摆弄玩具等;(3)孩子写作业时,大人不要大声喧哗、看电视,给孩子一个比较清静的环境;(4)给孩子心理暗示:“我相信你,你再也不会马虎了。”;如果是学习基础的问题,就要面对现实,对孩子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尤其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这样一个是不现实,另一个是会给孩子心理施加压力,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成绩反而会越来越差。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点滴进

步,及时给以鼓励,让孩子明白,无论他学习成绩如何,只要努力了就好,家长永远是爱他的;如果是学习能力问题,家长除了让孩子说出自己能力方面的弱点外,还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具体了解一下孩子在那些能力方面有问题,因为孩子可能说不太清楚自己究竟是哪些方面能力比较差,但老师是比较清楚的,同时还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提高能力方面的指导。另外,对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的安慰和鼓励尤为重要,这样会让他们在亲情的感动下产生学习的动力,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不要物质刺激和体罚

在对待孩子考试成绩上有两种方法我们都不赞成。一是物质刺激,另一个是体罚。一些家长为了刺激孩子(特别是小学生)考出好成绩,考前就许愿说考好了给买什么东西、到什么地方去玩等,有的孩子真考好了,家长也兑现了,孩子很高兴,可能学习劲头会更足些,有的孩子考好了家长不兑现,家长会失信于孩子,孩子心理会很不平衡,进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情绪,孩子成绩不理想,觉得得不到家长的嘉奖了,心情会很失落,总而言之,不论哪种情况,对孩子心理投下的都是不健康的影子,这种受利益驱动的心理形成了,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不利的;体罚更是摧残孩子身心的不良之举,现在的孩子,心理非常脆弱,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会因害怕家长的惩罚,心理会处于极度的紧张、焦虑状态,或用沉默来被动忍受,或采用逃避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一些孩子因考试成绩差离家出走,或酿成自杀的悲剧的也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是

主要原因。

孩子的学习是艰苦的劳动,无论劳动成果如何都应得到家长的尊重,您的尊重是孩子学习动力的源泉,记住这是孩子最渴望的!

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第四篇_如何看待小学生的成绩

期末考试后,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你们家儿子这次考试怎么样啊?”

“甭提了!那点分说出来都嫌丢人,我告诉他,暑假一天也别想玩了,到辅导班老老实实补课去!你儿子呢?”

“我儿子倒是挺争气的,每科都在95分以上,班上前三名,这不刚刚去给她买了一部手机当奖励!”

最近几天,经常能听到类似的谈话。随着期末成绩的公布,孩子的分数、排名又一次牵动着家长的神经。

在中国,不重视孩子分数的家长几乎没有,但绝大部分家长,在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问题上却有失偏颇。无论考得好考得差,怎样处理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回应,帮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展?

中国家长为什么这么重视分数?

【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家长狂热追求好成绩的背后,隐含着两个推理:

成绩好→上好大学→好工作→好前途

成绩差→上差大学(或考不上大学)→差工作(或失业)→没前途

为了证明这是个伪命题,我们不免俗套又要举例一番:

一个小孩6岁才会说话,10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你能说他是差生吗?他叫爱因斯坦。

一个孩子高考考了3年,第一次英语只有33分,后来他开了家名叫“新东方”的英语培训学校。他叫俞敏洪。

一个孩子高考也考了3年,第一次数学考了1分,第二次数学考了19分,第三次数学才考了79分。他叫马云。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性举例,并不代表低分的人有前途。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确实是存在差异的。

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在自己年龄段里应该知晓的知识也都具备了,家长再过分苛求孩子的分数,比如孩子最好的成绩也只能考到班级第15名,却要求一定要考到前3名,就不可避免会对孩子造成过剩的压力。

试问,你想要一个次次考第一,但没有周末、没有朋友、没有兴趣爱好、沉默寡言的孩子;还是一个成绩中等、身体健康、活泼开朗的孩子呢?

在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前提下,家长再帮助和引导孩子争取更优秀的成绩,这才是对待分数的合理态度。

家长法则第一条: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 分数背后的信息,你分析透了吗?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试中真正存在的问题,85%的老师和家长对问题原因也没有做到追根溯源。

那么怎样解读期末考试分数,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间,帮助他进步呢?

第一步,分析试卷,找出丢分原因、拟定对策。

原因1:对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基础原理的掌握不广、不深、不透。

对策1:对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认真复习巩固,真正理解透彻。 原因2:对运用基础知识、基础概念解决综合问题的技巧不会、不熟。

对策2:从一道题上升到一类题,多做练习,熟练掌握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要领,真正融会贯通。

原因3:审题不仔细、计算失误、考虑不周、碰到大题产生紧张畏惧心理等非智力因素。

对策3:有意识锻炼自己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素质,保持平常心,养成答题完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第二步,分析分数涨跌趋势。

单科成绩:要把前后几次成绩纵向比较,还要与其他同学成绩横向比较,分析这门学科成绩的发展趋势:上升、下降还是振荡不定?

如果孩子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内在原因(有较大面积薄弱知识点、技能点)和外在原因(对该学科

缺乏兴趣?临场发挥适当?和该科老师的关系?)适时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总体成绩:把多次总体成绩进行比较,找到优势学科、弱势学科,制定保优强弱的策略,才会有提升的空间。

当孩子的总体成绩剧烈下降时,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信号,这表明孩子学习不在状态,早恋、网瘾、痴迷武侠言情小说、结识一些贪玩的朋友等,都会令孩子分心,这时家长要沉着冷静,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隐私,与孩子耐心、真诚交流,让孩子主动说出心理困惑,和他们共同面对成长的苦恼。

第三步,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有的孩子成绩老是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

孩子智力的几个基本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

有的孩子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从孩子实际出发,找出短板,进行专项训练(如孩子空间想象力差可以多玩拼图、积木等游戏,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就让孩子多多大声朗诵)。在少年时期及早发现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未来智力全面发展。

如何回应孩子考得好与不好?

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第五篇_家长的八种态度会让孩子成绩反而下降

家长的八种态度会让孩子成绩反而下降

2015-02-26

1.唠叨式

家长若要想让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发生变化,就要尽可能地剔除自己头脑里的旧框框、旧经验、旧模式、旧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肯定有比较定型的做法……很多孩子说,一听父母唠叨他就烦。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间对方老唠叨,那你们烦不烦?作丈夫的唠叨,妻子烦,作妻子的唠叨,丈夫烦。因此,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数落式

有的唠叨式同时就是数落式。总是数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样啊?总是在那儿数落。数落比唠叨更恶性,因为数落常常有谴责性质。数落式家教往往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压制住了。

3.训斥、打骂式

训斥打骂都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有仅不会使孩子成绩提高,而且会使孩子更加厌学,甚至逃学。

4.达标式

规定孩子下次考试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各次要进入前几名,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一种家教方式。先给孩子制定了一个标准,使孩子心理上特别紧张,担心达不了标。而孩子往往是越担心越达不到标,因为心理上的压力使他很难自由发挥,也很难发挥出应有水平。【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5.疲劳式

学校搞题海战术,家长再增加学习时间,学习题目,这就是疲劳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负荷学习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最终只能是欲速不达。家长若要想让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发生变化,就要尽可能地剔除自己头脑里的旧框框、旧经验、旧模式、旧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肯定有比较定型的做法.。。

6.包办、陪读式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都替他操心,问长问短,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也是错误的方法。【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7.催促式

“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这样的催促如果孩子听烦了,他们可能会说:我本来想学,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学了。

8.愁眉苦脸式

老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面孔对孩子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一个孩子回到家里,如果面对的是一张数落自己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拉长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就会从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学习的乐趣。

最后,跟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有哪些方法已经在使用了,如果有的话,希望有则改之,好尽快提高孩子的成绩。

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第六篇_第一课 正确对待成绩

第一课 正确对待成绩

教学目标:

让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查阅《父母课堂》里的有关案例。

2、多媒体课件。

执 教 人:张国勇

教学时间:20130916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大家好!据我了解,学生家长目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和学习成绩。今天我就重点给大家谈这方面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我们经常会说,厂长好当,科长好当,可是“家长”并不好当,从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家长就期待孩子成功,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现在的社会竞争又是如此激烈,我们都感到输不起,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失败。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和学习成绩。家长的情绪往往也会随着孩子成绩的起伏而波动。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是多少年

分数教育下一句人人皆知的流行语。实际上,现在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大都属于分数教育,考试分数不仅成为孩子的命根儿,而且也成为家长的命根儿。成绩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一边是家长要问,一边是学生不愿说,形成一种似乎有些尴尬甚至有点“对立”的局面。孩子怕成绩没有家长想象的好,会被家长批评,甚至一味地指责和唠叨;家长则对孩子的成绩过分关注。

2. 分析案例

案例1:莹莹这次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比上一次月考的年级排名下降了50名。在老师的眼里,莹莹是个内向、敏感、有上进心的学生,当成绩公布时她很自责也很失落。当莹莹妈妈得知这一消息后特别焦虑,没有给莹莹任何安慰和指导,而是劈头盖脸地一顿斥责。之后,莹莹觉得她在妈妈心里已经是“一无是处”,因而感到绝望,内心不能承受。

案例分析:很多学生都对莹莹的“遭遇”表示深有同感,称家长对于考试成绩的评价会影响自己之后的情绪和学习状态。有的学生认为家长对于考试成绩的态度不够理性,考好了则“高兴+盲目乐观”;考不好则过分担忧、唉声叹气,“爸爸发火、妈妈上火”,严重的会批评、责骂孩子,如“责备+怒+威胁”。通常家长的消极态度会对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让自己不愿意学习或者不想学习。也有学生表示,最不喜欢家长拿自己和某某学生做对比,希望家长对于自己的进步给予肯定,多给鼓励和指导,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

教师总结:其实,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应该首先控制好自

己的焦虑情绪,然后给孩子适当的帮助,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发泄的对象。虽然家长们通常不能给孩子以知识上的具体指导,但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分析,不管成绩提升还是下降,都应该回顾一下经验和教训,帮孩子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案例2:家长说:孩子成绩上不去,我也挺着急。

面对学生们的成绩,家长们也很无奈,也很着急。张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初三,“其实我也不想指责孩子,我心也难受啊!但孩子不争气,那点分考的啊,物理我就想闭着眼睛蒙也不至于蒙这么点分啊!要说孩子没学吧,还每天都学习到很晚,我和他妈妈怕影响到他。什么电子词典啊、课外辅导啊!只要他说学习有用,多少钱我都舍得。但成绩就是上不去,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案例分析:其实,对于考试成绩,家长们要以“平常心”看待。这件事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但是不管有多么难,做家长的都别无选择。调查显示,面对考试成绩,孩子们最希望家长达到的状态就是“平常心”。

如果家长真的做不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装”,无论心里多么迫切,家长都必须“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来,而且还要尽量“装”得不露痕迹,不焦虑、不放弃、不抛弃,客观平和地帮孩子分析问题、调整状态。但“平常心”并不是要家长对考试漠不关心,“过热”不行,“过冷”也同样不行,要恰到好处。不要生硬主动地去过问,而是当孩子自己谈到相关话题时巧妙应对。

教师小结分析:以上两个案例可以这样说,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

成绩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以下这些误区。

误区之一就是作为家长,引导与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作为家长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教育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发展自己的个性,怎么培养健康心理,怎么培养创新精神。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都用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

误区之二是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比如有些家长一看到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就着急,就爱说:你看谁谁怎么样,你就那么笨,就那么不争气等等。这种方法不仅不解决问题,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误区之三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要求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样样都成,样样都出人头地,希望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只是我们的愿望,实际情况不可能这样。每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都会有出错的地方,有失败的地方,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写东西写完后会发现几个错别字,特别是现在电脑打字同音字很容易打错,这不是常有的吗?我们把他改过来不就行了吗?

三 、教师小结

专家说:孩子的成绩你分析了吗?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考好分数?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怎样做才能学得好。家长只是训和骂,孩子仍然糊里糊涂,有的孩子确实很少玩了,但分数仍

然上不去。分数恰好是孩子学习的睛雨表,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动脑分析分数背后的诸方面原因,对孩子今后的学习进行科学规划。

第一、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

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词语、定义、定理、公式、基本观点等)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水平);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考试卷子和平常的作业,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层面水平的情况。哪方面差,重点解决哪方面问题。

第二、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是学习兴趣问题,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是情绪问题,有的是责任心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找准原因。

第三、分析孩子的学习方法

【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有的孩子,成绩总在某一水平上,难以突破,学习态度、习惯也较好,这往往是学习方法问题。应该一科一科地分析学习方法存在什么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总之,影响一个孩子学习成绩是多方面的。如果家长能够如上所述去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就不会只拿分数来评价孩子,而且,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准了孩子的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对症下药,就不难解决了。

四. 提出建议

下面我谈谈,在孩子的学习方面,给家长几点建议:

你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第七篇_如何对待孩子的成绩单

如何对待孩子的成绩单

最近两天,孩子的月考成绩已公布。家长们都非常关心孩子们的成绩与分数,这是是无可厚非的。但并非每一位家长都能使自己的关心变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在对待孩子的成绩单时家长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对待孩子们的成绩单的,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分数是个现象,家长应该动脑筋分析分数背后的诸方面原因:

其一,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

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词语、定义、定理、公式、基本观点等)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水平);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考试卷子和平常的作业,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层面水平的情况。哪方面差,重点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其二,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是学习兴趣问题,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是意志品质问题,有的是情绪问题,有的是责任心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找准原因。

其三,分析孩子的学习方法。

有的孩子,成绩总在某一水平上,难以突破,学习态度、习惯也较好,这往往是学习方法问题。应该一科一科地分析学习方法存在什么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其四,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成绩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我们在本书中对智力的几个基本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进行了介绍,而每个孩子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有的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这就需要从孩子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哪方面能力弱,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能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

考试分数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某门课程进行一定阶段上的检查所做的成绩评定。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不能反映孩子的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更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优劣。作为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关心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但应如何看待分数,却是一个科学而又严肃的问题,它反映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态度、方法及其成败。

1、家长既要看孩子的绝对分数,又要看相对分数。这就是说,家长在看待孩子的分数时,既要看分数的多少,又要看所得分数与孩子自己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与班内同学比是位于上等、中等还是下等。如果与自己比进步了,那么家长就应赏识和鼓励孩子,反之,就要帮孩子全面

分析退步的原因,当与同学横向比较时,也就更加清楚自己孩子在班级所处的位置,以便为孩子制定好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或方案。

2、家长不要给孩子规定分数的硬性指标。如果家长给孩子规定考试分数的硬性指标,那么就会压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还很有可能导致孩子考试作弊、对家长说谎等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

3、衡量分数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孩子所在年级越低,学习内容就相对简单些,考试所得分数也就相对高些,而随着年级的升高,科目的增多,内容的加深,相对来说考高分就不那么容易了。另外随堂测试和单元测试,得分可能高一些,而期中期末考试,得分就可能低一些;至于学年末及毕业考试等,要考高分就难得多了,而且分数往往还受题目的难易程度、覆盖面的大小、孩子身体状况、考前复习准备以及心理状态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家长不要只看分数的多少,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

4、家长要正视孩子的成绩,帮孩子对试卷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一个学校只有当它能看到少年孩子的优点比缺点、坏处多十倍、百倍的时候,它才能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这对家庭教育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明智的家长应正视孩子的考分,帮孩子科学、准确地分析试卷,总结经验教训,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和提高的措施。同时,还应看到成绩以外的东西,也就是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和长处,从关爱出发,扬长避短,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让孩子的个性及其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5、家长观念要转变,不应以分数高低论成败。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才能,不能只看分数的高低,因为分数不能用来判定除考试以外更多的东西。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能力除智力之外,还有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运动能力等。人的许多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是不能通过简单的比较来衡量的。往往在学习上循规蹈矩的人,容易获得好分数,而在求知上异想天开的人,却常常思维活跃,还可能有创新。论分数,后者不如前者,但论思维能力,后者可能更有潜在优势。实践中发现,应试教育下的高分低能,早已不受人们的欢迎。因此,家长们不要一看到孩子的某次分数不高就失望。“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而且是多种多样的,干这行不行,干另一行很可能就是高手。

家长们应该清楚,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孩子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足以代表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孩子成长处在一个多变的时期,有的孩子接受知识比较快,所以考出来的成绩比较好;有的孩子接受知识比较慢,但是学得很扎实,虽然在低年级的时候成绩不见得拔尖,但是到了高年级会逐渐赶超其他的孩子。因此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对症下药,给孩子适当的鼓励。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心灵的快乐,如果因为分数而让孩子讨厌学习,甚至让孩子背负很重的心理压力,是很不值得的。 让我们一起正视孩子的成绩与分数,让孩子健康成长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76382/

推荐访问:你对待家的态度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