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时间:2018-08-07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第一篇_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病态化现象

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病态化现象

摘要:1995 年中国新闻界开始将新闻搬上互联网,由此,网络新闻受到了大众的关注。网络新闻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标题的不断导引和提示,因此网络新闻标题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极为突出。与此同时,网络新闻标题也出现了诸多不好的现象,如“标题党”现象突出。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新闻标题的分析,探讨出现网络标题病态化现象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网络新闻编辑 网络新闻标题 标题党

正文: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网络新闻尤其如此。由于各条标题的颜色、字体基本相同, 内容要在二级页面上才能看见, 加上网络用户较为集中的阅读状态往往使他们缺少耐心, 所以标题在网络新闻中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网络新闻标题具备内容和导读的双向功能, 一个好标题往往能救活一篇文章。要想吸引读者, 提高点击率, 达到最大程度的新闻传播目的,就必须制作一个好的网络新闻标题, 让网民一见钟情。然而, 不择手段地使标题吸引人、一味追求刺激显眼, 以博取网友点击率, 导致了网络新闻标题的堕落, 形成了一种“病态文化”。突出的表现就是标题党的出现。

一, 网络新闻编辑的变态化表现

1,多用夸张的手法。这类现象大都是以歪曲原意、以偏概全、夸大事实来故意制造轰动效应。如搜狐网2008 年3 月27 日发布了一则题为“小战士被打爆头”的组图。“爆头”本是CS 游戏术语,但不论是从正文还是图片来看,小战士的头都没有到“爆头”的程度,这里运用的夸张手法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了。 2,文不对题,仅仅是为了增加点击率。这类现象并没有体现出新闻的内在价值,而只,是给公众制造了一种娱乐的氛围,在新闻里找不到任何新鲜或有用的新闻要素。如2008 年3 月13 日搜狐网上的一幅组图:《当爱已成往事 翁美玲汤镇业昔日亲密照》。笔者读完了消息全文,并没有发现任何与标题有关的信息,消息内容中只是涉及到两人的名字,除此之外,别无他物。这种标题没有

反映所述的文字内容,且与内容严重脱节,不仅误导了受众,使他们对新闻事实感到困惑不解,也损害了网络新闻媒体的信誉。

3,多用恐怖的词语引起围观。搜狐网2008 年12 月23 日发布了一则题为“死 亡批发商的生存轨迹”的组图。乍一看标题,多数读者都会认为这篇新闻可能带有恐怖的元素,因为标题中的“死亡”二字会在读者心中留下深深烙印,可读者仔细阅读后便会发现,其实所写内容并不是像标题那样让人恐怖,它只是记录了一段犯罪的事实而已,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的诡异消息。

4,有时候会失去新闻的时效性。各大网站的编辑为了争夺第一手资料, 不顾事实真伪争分夺秒地抢发新闻标题。不管是真是假, 有没有新闻内容, 只要看着抢眼的标题, 立刻转载刊发。甚至有一些网站的主管认为:“遇到抢眼的新闻, 发了再说, 错了我们可以出公告澄清道歉, 但如果是真的, 错过了就是我们的失职。”

例如: 2003 年3 月29 日,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打出一个巨幅标题:《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洛杉矶慈善活动上遭到暗杀) 》。随即, 新浪、搜狐等我国内地影响力巨大的门户网站和一些媒体网站甚至一些电视媒体, 也以《比

尔·盖茨被暗杀》为题在第一时间转发, 由此造成“中国网络媒体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丑闻”。③随后, 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与微软中国方面相关人士取得联系, 证实这条爆炸性新闻是假新闻, 随即做出澄清和道歉。

5,多用暴力色情等低俗化的标题来吸引眼球。这类现象多把“少妇”、

“性”、“虐”等字眼放在突出的重点位置。随意选取国内比较著名的门户网站任意一天的新闻标题,包含有“色情、裸体、奸杀、施暴、绑架、淫秽、性感”等敏感元素的字眼比比皆是。网络新闻标题低俗化现象的最大原因在于网络新闻的价值判断。面对愈来愈大的商业压力, 为了追求轰动效应, 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点击率, 利益趋动变本加厉, 编辑的选择只有一条———新闻故事“好卖”不“好卖”, 。于是便和情色暴力、娱乐热点人物沾上了边, 患了“低俗病”。

二、造成网络新闻标题低俗化、失真性的原因分析。

1,商业网站的利益。

对他们来说利益才是王道,至于新闻的内容如何恰恰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很多网站高喊“我要广告商, 我要点击率”的口号, 在为网民提供正统的新闻标题的同时也夹杂了许多迎合网民的新闻标题。网络新闻浩瀚如烟海, 这些本无可厚非, 但网站为了迎合网民、吸引最大多数的受众, 让新闻标题不负责任地趋向夸张、失实、媚俗直至恶俗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但是他们只要求高点击率,不管什么内容,只要能够吸引大量的受众注意力,能够迎合受众的庸俗趣味,就极力渲染。在点击率的高强度压力下,网络编辑时刻绷紧神经,碰到重大突发事件的第一反映不是去求证核实,而是赶快抢发新闻。“抢新闻”和争夺“受众眼球”的过程中,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就会被编辑编发上网、转发或引用。正是商业利润的诱惑力, 导致了网络新闻标题的种种病态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还一直在持续。

2,网民的取向也是造成新闻标题病态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网民追求刺激,猎奇的心理,才会让这些网站横行。受众作为个体, 天生有一种接受“ 轶闻趣事”的心理趋向, 正是受众的这一心理偏好, 为网络新闻标题的病态文化提供了温床。“你想看, 我便秀给你看。”编辑大做投网民所好的文章, 只要有人看、只要有点击率, 低俗、夸张又有何所谓?但是, 媚俗并不是传播的必然理由。

3,最重要的自然是新闻编辑者的素质,这直接关系到新闻标题的拟定。

网络新闻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远不如传统纸质媒体记者的素质高,他们经常采用匿名者提供的消息和线索,加上一味求快,追求轰动效应,因此发布的消息也往往缺乏准确性,令人觉得不可信。另外新闻的编辑者或是受经济利益(或者是其他利益)的驱使,或是出于某种原因搞恶作剧而有意识地发布假新闻,造成了网络标题病态化的原因之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激烈的传媒业竞争下人心的浮躁,职业精神尚没有在从业人员的心底扎根。记者本应当通过新闻

报道体现社会良知和人性,但却因为缺乏职业道德,变成了单纯猎取异常事实的猎手,而不再具有人性和良知。

网络新闻标题不规范,仅仅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这样的标题一直沿用,不仅无法给网民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而且也是我们新闻界的一大遗憾,因此为了规范网络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做起:

首先是建设政策法规和行业道德规范。从政策法规上来说, 目前我国没有相应的网络新闻标题管理规范的政策法规。尽管在报纸新闻的发展过程中, 也曾经历过“黄色新闻”时代, 但最终还是在规范管理下回归真实的标题风格。所以, 笔者相信, 规范仍然是主流, 网络新闻标题最终仍然要回归主流的。 从行业道德上看, 必须倡导网络编辑行业的道德规范,杜绝撰写失实、夸大、低格调、陈旧、主观的标题。传统媒体已有一套完备的道德体系, 并已用于实际操作。《广州日报》率先于2007 年2 月5 日公布《广州日报采编行为准则》用于规范、管理记者、编辑的采编行为。网络媒体也应遵循传统媒体道德体系规范网络编辑的工作, 以此重塑网络新闻回归真实的风格和氛围。

其次要强化网络新闻标题的新闻性。网络新闻的标题要强化新闻性, 这是促进网络新闻标题公信力的核心所在。网络新闻编辑要自觉提高对新闻的敏锐度、提高挖掘新闻价值的能力和可视广度, 培养准确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用不同的观点审视自己的新闻。同时, 还应具备挖掘新闻正面价值的能力。网络新闻编辑要有匡乱导正的社会义务观念, 编辑标题和新闻都应时刻牢记: 新闻是反应社会的价值中心, 记者是发掘新闻价值的关键角色。

再次还要加强教育培训。从大学教育方面来说, 必须提高大学内网络新闻相关专业教育的水准, 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在网络新闻专业内, 必须设立网络新闻标题的专门课程, 进行专业的教育培训。提高网络新闻专业的专业素质, 培养挖掘新闻价值的能力。同时, 学校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运用常见的网络新闻签发软件让学生模拟网站的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使之确实掌

握网络新闻编辑特别是网络新闻标题的编辑工作。在职网站编辑也应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 提高政策、理论素养,以修正实践中的不妥之处。

网络新闻标题的现状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这种病态文化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 需要规范、道德开路, 待教育培训制度逐步完善、网络新闻编辑人员和民众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时, 才能使网络新闻标题文化真正走向积极、健康、理性的方向。

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第二篇_新闻标题赏析

好标题

1.“土豪”的胜利,庶民的狂欢? 摘自《南周》 2013年10月27日,恒大客场平局归来,球迷前往迎接,十几位穿金色短裙、脸蛋和胸背绘有土豪字样的女郎突现,所拉横幅写着“恒大我爱你,一起来做土豪吧”。恒大貌似也不拒绝土豪的名号,连八卦称球员家属为“土豪太太团”,也未见异议。如此顺势而为,默认土豪标签,煞是有趣。

网络赋予土豪一词新意,褪去了原来一方豪强的本义,也消解了与劣绅并用时的血腥味,但其权势基因还在,而这依然透着前现代的霉味。

世道粗鄙,则用词卑贱,物欲横流,价值观混乱,是土豪时尚的培养基。有谁知,在“与土豪做朋友”和“一起做土豪”的调笑后面,堆积了多少隐情隐衷? 运用流行词

2.别老想着从民众兜里掏钱 摘自《南周》 黄金周前,有报道说国务院参事刘桓称遗产税已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草稿。媒体又找来2010年版遗产税草案,称将80万元起征,这可把民众吓坏了。这年头,中国城市家庭资产净值超过80万太常见了,二三线城市一套不大房子的价钱而已,分明是拔中产鹅毛的赶脚。根据2012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城市家庭平均资产为247万。 还有强制养老保障,多次放风说要延迟退休至65周岁。亲,2007年中国零岁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6周岁(男65周岁、女68周岁),其实质,是让你多交几年社保税、少拿几年养老金。亦有放风说要提高养老金缴付比例,亲,现在缴付比例已达税前月薪的28%,已是欧洲高福利国家的社保税水平。民众能乐意吗?

这些事放到一块儿看,是遗产税要税你,房产税也要税你,社保税还要税你,都是从民众口袋里掏钱,大伙儿能睡得安稳?

引发同感

3.安徽婴儿火化前“复活”《南周》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日前误送一名病婴到合肥市殡仪馆,婴儿火化前被发现仍活着。经媒体报道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经调查专家组分析,患儿当时可能处于医学上的“假死”状态。目前,经治医生査某已被吊销执业医师证书,有关当事人也被严肃处理。目前患儿情况危险,正在积极抢救治疗中。孩子父亲表示,孩子的病根本治不好,自己并不怪医院的误诊和误送。

骇人听闻

4.两猫继承200万遗产 摘自《联合早报网》

美国田纳西州两只家猫在主人仙游后,继承了近200万港元财产和1栋4200平方呎豪宅,主人家属反而一毛钱都拿不到。

【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退休企业家谢泼德(Leon Sheppard Sr.)去年辞世,他有5名子女、12名孙儿和6名曾孙。不过,根据遗嘱,他把25万美元(约195万港元)资产和1栋4200呎豪宅留给爱猫「弗利斯科」(Frisco)和「杰克」(Jake)。

当地电视台WMC-TV报道,弗利斯科和杰克将一如往常住在豪宅,25万美元将作为它们的照顾费用及大宅维修费。谢泼德的亲人只有在老猫弗利斯科死去及保证杰克获良好照顾后,才可分得余下资产。

新鲜,高度凝练内容

(李娜法网夺冠标题合集)

5.法网冠军,娜不是梦《半岛晨报》

6.额滴神娜《京华时报》

7.娜一夜,爱姜山,更爱美人《成都商报》

(二胎合集)

8.爸爸妈妈生二胎 老大答应吗?

9.你敢不敢生二胎?

(汪峰头条合集)

10.明星组团绝杀汪峰头条梦

11.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无法上头条

改编自歌词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12.帮汪峰上头条: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13.学霸睡哪?复旦学霸宿舍惊呆小伙伴【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14.没事,这是中国

发帖人“白白的太阳”说:昨晚9点半左右,和义大道的星巴克前面的水柱边,俩外国人坐在草坪边上嗑瓜子,脚下一地的壳。【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刚看见的时候以为他们没注意,就多看了他们几眼。没想到他们还是旁若无人地边嗑边丢。

实在忍不住就走上前去沟通,示意他们说请不要乱丢垃圾。谁知道他们不但没有任何不自在的意思,还义正严辞地劝我说:“没事,这是中国,你看谁都是这样的!”

引发人联想

15.距离幸福只差两天(讣闻)

上个世纪80年代《光明日报》曾作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逝世可见报的规定。即使有资格见报的人,除去那些名人,也按官阶大小给予不同的篇幅,大多数也只是简单的生平介绍,千篇一律,枯燥而单调。而美国却不同,报纸对一个人的过世,不论是名家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的一生有特色、有亮点,都可成为报道的对象。普通人的讣闻,他生前渴望当上爸爸,并准备经营冷饮店开创新生活。却在妻子产子前2天不幸身亡。

感人,有故事性

坏标题

而新闻标题的常见错误主要表现在:1、概括事实不准确;2、用词表达不当;3、行文不合法语。

1.中石化董事长道歉

标题没有提及当今的热点话题,青岛燃爆事故,让人没有阅读欲望。 更改:中化董事长就青岛爆燃事故道歉

2.火化之前“复活”男婴抢救无效死亡

和优秀标题相比,没有悬疑感

更改:安徽男婴火化前竟“复活”

3.陈景润同志逝世

这似乎太简单太平淡了. 人物逝世的新闻标题怎样做,能不能突破老框框 更改:魂系歌德巴赫猜想

4.偶遇同事跳舞招来一顿痛打

只看标题还以为是仅仅是遇到(看见了)同事跳舞就招来一顿痛打。但新闻事实却是因为偶然遇到女同事,并与之同舞,被女同事的丈夫看见后误解,而招致痛打。

更改:偶遇同事跳舞招来一顿痛打

5.第五届机博会23日亮相

机博会容易招来误解,最好用全称

更改:第五届机械博览会23日亮相

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第三篇_灾难新闻标题错位分析

灾难新闻标题错位分析

灾难新闻以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破坏作用,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认为,生存是人们最本能的需要,人们可以放弃一切,唯独对生命的渴求是遏止不住的。但是由于其报道的时候涉及到受众的情绪的问题,所以在报道的时候对新闻报道的措辞和形势都要有很周到的考虑,特别是灾难新闻的标题,在新闻报道中处于首要的地位,处理得不好,可能会引起受众的反感,有时候甚至会导致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抵制。所以如何做好灾难新闻的标题是个很值得业界和学界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就灾难新闻标题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个基本的分析,并对如何做好灾难新闻的标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灾难新闻标题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灾难新闻的报道中,有些新闻媒体在标题中极尽渲染之能事。对在灾难中死去的人们的生命表现出很不尊重的态度。如有的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个车祸的时候,所用的标题是“两车头碰头乘客撞破头”,在标题中对伤者的痛苦没有充分的关注,有些幸灾乐祸的意味在里面,纯粹是为了押韵来“凑”这个标题,很有些轻佻的意味。,无独有偶,2000年3月某报发表一篇报道,讲叙广州一名七岁小孩因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被汽车撞倒,酿成惨剧。新闻标题为:《七龄童走路违章被撞死——法院判决“白撞”》。毫无人情味的“白撞”二字,有违法律用语,也亵渎了人类爱心。事实上,法院没有这样的判词,是作者曲解了法律行为。某报在报道俄罗斯校园暴力事件的时候,用了“花朵喋血校园杀童何毒”这样的标题,整个新闻标题纯粹套用电影的名字,严肃不足,炒作有余,在儿童宝贵的生命消失的背后,我们的媒体却用了娱乐化的手法来调侃这样的新闻事件没。

在一些新闻标题中,为了使新闻标题更加生动,用一些修辞手法是好的。但是修辞手法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使用一定要慎重,灾难新闻的受众此时处于“悲情”心理状态,用的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引起受众的反感。如某报报道社会新闻:有一个小伙子路遇一陌生女子,见女子美丽,就回头去看,不料前面有一窨井,栽了进去。新闻标题为:《美丽的陷阱》,在这里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但美丽是没有错误的,用这样的标题,给人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在里面。伊朗航空公司的一架“图—154”民航客机坠毁,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118人全部遇难。一家城市报,在报道这一空难时,标题做成了《图——154瞎子吻地》。那么多生命在转眼间就消失了,但是我们的媒体却用旁观者的身份,用了拟人的手法,对死者的身份表现出不应由的冷漠。试想如果死者的家属和亲人看见这样的比喻,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呢?这样的标题在用了比喻的同时传达的新闻信息很少,没有坠机原因,没有坠机后果,在这样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后,这个标题是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同样在另外一则关于撞车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标题这样写道,《两车拥抱,死伤多多》。一个“吻地”,一个“拥抱”,我们的媒体到底想要给受众什么?难道是使对表达对灾难事件的好感吗?“多多”二字,给人以套用广告中词语的感觉,这样的“仿拟”,信息不多,炒作味却很浓。

在很多的新闻标题中,我们的新闻媒体很尽责地向受众报道灾难现场的情况,使受众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有的媒体,却忘记了新闻报道不是“有闻必录”,忘记了受众的心理感受,不加选择地

报道新闻事件,甚至在标题中就对其进行夸张的形容,引起受众的反感。如某报在报道海啸新闻的时候,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孩子七窍流血尸体散发恶臭 裹尸布告罄„„” 在标题中用这样的词语来描写灾难场面,很可能使受众受不了这样的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阴影。这样的新闻标题毫无美感可言。

很多的新闻标题用些颜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表达新闻的主题,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受众阅读新闻的积极性和热情,但是由于灾难新闻自身的悲情色彩和受众接受新闻时候的特定心理,媒体在报道灾难新闻的时候,使用色彩一定要考虑到受众的心理感受和事件的本身特点,否则,很可能给受众造成反感。如某报在报道坠机事件新闻的时候,用了这样的标题:“小客机包头坠毁 54人罹难”。这个标题可以说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标题的颜色设计上,报纸用了红色,将其画成几滴血的样子,十分恐怖。坠机事件已是不幸,在这样的标题上再渲染血色,我们的媒体在刊登这样的新闻标题时,不知是否考虑到死者亲属和受众的感受。这种做法除了使受众产生反感和心理恐惧外,还能带能什么呢?

二、形成的原因

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能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是关系到媒体生死存亡的大事,为了提高新闻的受阅(视)率,有些媒体在标题上也用“性”、“腥”、“星”来开道。用一部分受众不良的心理来炒作新闻,在这样一个信息同质化很高的时代,媒体很难用信息的垄断来获得媒体之间竞争的胜利。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被视为‘一瞥’的艺术,在‘第一观’的刹那间就把读者抓住,带有导读的动力” ○1于是乎,一部分媒体试图用标题形式上的变化来吸引受众的个关注,却不知,这样的“一瞥”之所以能吸引受众,就是因为它是艺术,它是在美感中持久地赢得受众,绝不是一时的轰动,好的变化形式可以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如果包着“炒作”和给受众以感官刺激的想法来做新闻的标题,以暴力和道德的缺失来吸引受众,最终只会使受众产生反感,赢得了受众一时的眼球,却伤害了受众的对媒体长久的忠诚度,在媒体竞争的市场上不可避免地遭受失败的命运。

灾难事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它有着很多吸引受众的因素在里面值得媒体去挖掘。一般来说,突发性是其首要的特征,当媒体报道这样的事件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报道的实效性,在时效性上输给其它的媒体,那么媒体的受阅率也会受到影响, “突发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界限分明,其刚刚发生或刚刚结束,就迅速给予报道,才能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这样的压力下,有些媒体对标题制作的质量便降低了要求,而一些媒体在报道这样的新闻后,为发行量的暂时的“上升”而沾沾自喜。这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了这样标题的出现。灾难新闻本身的“悲剧性”使有些媒体找到了“炒作”的材料,一些媒体正是利用灾难新闻新闻中受害人的痛苦作为新闻的卖点来吸引受众。

三、对媒体的一些建议

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获得受众长久的支持是关乎每个媒体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果媒体一味地以这样的方式来吸引受众,对媒体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的媒体必须改变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用准确的新闻标题来恰当地报道新闻。

灾难新闻的报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到受众当时的心理状况,在受众对受害者给予深深同情的时候,我们的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也要有最起码的道德水准和同情心。站在受众的角度想想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新闻标题来吸引受众的眼球,确切地说,在这里媒体是在吸引受众的感情,只有受众在感情上被打动了,才能够真正的赢得受众。要树立受众意识,“受众意识是一种重视受众需要,以激发受众接受新闻的主动性来确定报道方式的新闻意识。”制作新闻的标题的时候,还要有移情的意识,它是一种“设身处地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当事人的感觉、需要、痛苦等)的心理历程”;正如刘京林所说的那样,传播者对受众的移情可以理解为:设身处地理解、体验受众的认知、情绪情感和需要等的心理过程。移情也是一种能力,即我们日常所说的“换位思考”。要充分考虑到受众在阅读完这样的新闻标题后又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会对媒体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垄断很难大行其道,但是如果受众在感情上倾向于某个媒体,那么媒体就可以使真正的胜出了。

现在的媒体在发生突发灾难事件的时候,很少有用策划的手法来获得受众的青睐,一般是在时效层面上展开竞争,谁报道的时间快,谁就赢得了报道的胜利,我们承认,在报道时效性上,时效性是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媒体失去了时效性,那么写得很好的新闻,也有可能失去受众,但是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竞争是低层面的竞争,如果媒体仅仅满足于这样的竞争,那么很可能就会失去我们的受众。因为在现在很少有绝对意义上的时效领先,往往在时效上只是很少的差别,领先的距离很小。只有在报道上有好的策划,才能更持久地赢得受众,发生突发事件时候,媒体要充分重视这样的新闻报道,在报道力量上选派经验丰富的记者和编辑来设计新闻标题,不要单纯为了赶时间而发布新闻,不但要做得快,而且要做得好。

总的说来,我国现阶段的记者素质还是可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部分记者道德和文化素质低下,不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为此,我们的媒体要加快建立一整套记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机制。首先,媒体要鼓励记者自学与强化培训相结合。各新闻单位要针对记者队伍实际,采取以业余自学为主、参加短期培训和脱产学习为辅的方式,来提高记者的素质,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很多的媒体已经这么做了。第二就是要鼓励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记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我们的新闻标题是写给老百姓看的,要在群众中学习生动的词语。让群众的语言称为我们报道标题的鲜活词语的来源,而不是记者在那里“闭门造车”。“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我国有成就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他们的成功在于长期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坚持长期实践。一些影响面大、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闻作品,都是作者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素材,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分析后写就的。正如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说,新闻“如果能比较真实、全面、深刻地把群众的情绪、要求、意见反映出来,那不知会起多大的作用。”

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第四篇_优秀新闻标题赏析

【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优秀新闻标题赏析

1.《千里赴蓉 只为活出个熊样》(三秦都市报 2004/03/11/ A18版)

报道的是04年被解救的天津受虐黑熊艾玛,被送往成都治疗的事情。“千里赴蓉”,简要说明了黑熊是被展转送往成都寻求治疗的,而且这种拟人手法也合乎黑熊受到的关切;“只为活出个熊样”,继承前句语境,轻松幽默地吸引起了读者阅读新闻的欲望,看完新闻,又感觉这幽默是借对黑熊的调侃之名,而对虐熊者进行谴责,继而引发读者的怜悯之心。

2.(肩题)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

(主标题)《墓园暴利 人“死不起”了》(华商报 2004/03/12 45版)

从肩题就可以看出整个新闻要说的问题了,墓园暴利一直为人们所敢怒不敢言,这条新闻不仅为人们代言说了这个问题,而且尖锐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人“死不起”了,愤怒与谴责之意活然而出,让人百般玩味。

3.《“徒儿” 休得无礼》(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4/08/11 5版)

西安名胜大雁塔南侧有尊高大的玄奘铜像,经常有孩童爬到“唐僧”身上玩耍,周围游客缤纷,这等行为甚是不雅。这个摄影报道的大照片就是这样一个随意的场景,但因为标题的传神,而让报道的分量得以提高,报道的意图也因为这“借体”教化,而更易实现。 4(肩题)老师随意缺课 学生回家自修 家长困惑-----

(主标题)《上课咋也“缺斤少两”》(西安晚报 200/03/16 8版)

这是一个典型的借用新闻当事人言论的标题。借用当事人的某句话做标题,在娱乐新闻上最为常见,有时候为可吸引读者,编辑不惜断章取义或者偷梁换柱,如果“断”得好、“偷”的妙倒也是一种敏锐,但相反,眼下因为“胡断”“乱偷”而和当事人引发纠纷的事情层出不穷。李毅的“我的胡球像亨利”就曾是一个报纸“胡断”的标题,让李毅成了诸多球迷的笑柄。《西安晚报》上的这个社会新闻标题,引用的原话抓住了事件的中心,也合适地传达了新闻与当事人的意图,“缺斤少两”则同样运用了反面幽默化的表达手法。

5.《寻枪》(副标题)金龙护卫押钞员“不慎丢失一只手枪”,运钞车在西安街头散发启事悬赏寻枪》(华商报 2004/01/09 头版头条)

这个新闻标题的主标题言简意赅----“寻枪”,而且是用了大号黑字体,直接说明了事情的严肃性,同时它也借用了陆川导演的著名电影《寻枪》的影响力,来实现报纸对事情的质疑----“不慎丢失一只手枪”,怎么会“不慎丢失”呢,相关人员对此遮遮掩掩,而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正印合了电影《寻枪》中的的悬疑,也因为这“悬疑”而被大家期待关注。一句话,这个标题一边严肃地向市民发了“广告”,一边以媒体的态度对事件提出质疑。不过两个字,标题在新闻中的动态呈现特性充分体现。

6《狼狗咬伤我左腿 主人打断我右脚》(阳光报 2004/05/17 A5版)

当事人张先生被狼狗咬伤,为了索取医药费,又被霸道狗主人打断右脚。标题上下两句,以对联的形式,恰当概括了这个事情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原因。新闻界有句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这前后两句,缺一点都不是新闻。而且这种对联形式的标题,对仗工整,拿来对应的新闻元素悄然地传达了媒体的感情立场(比如这个标题中的“狼狗”对“主人”)。

7.《难以想“象”的痛苦》(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5/01/06 9版)

有人说,新闻标题是文学与新闻相结合的最高技巧。这个标题是个绝好的例子。图片上,在广场上看热闹的人们横七竖八地站满了一对大象母子雕塑的身上、鼻子上,只剩了面孔的大象在人们的踩塔下显的特别的委屈。《难以想“象”的痛苦》,巧妙地分开了“想象”这个词语,也委婉地对市民的这种行为提出了批评。

8.《如果傻根知道汇费没那么贵》(西安晚报 2005/01/14 37版)

新闻编辑永远不能被社会的潮流和热点落在后面。这个新闻标题的妙处就在于借用了眼

下人们最关注和熟悉的“热点”来吸引读者,傻根是 《天下无贼》里的主人公,因为得知6万元一寄出去就成了59400元了,所以才决定带走,随后才遇上了“贼”。这个报道借用傻根的事例告诉回家过年的人们,还可以用邮局的其他节约汇费的方法把钱带走,以提防路途上的危险。带上“傻根”的标题成了上半句,许多人都想知道“如果”的下半句,那么,请看报道。

9.《1:0 累死老汉郝海东》《总是郝海东 又是郝海东》(华商报 2004/04/01 16版) 2004年的世界杯预选赛,国足1:0艰难战胜香港队,《华商报》在主题报道和相关花絮中分别用了这两个精彩的标题。呼告和反复的制作手法保证了媒体在这场比赛上的鲜明态度,同时也把对郝海东老骥伏枥的赞扬,和对国足存在的实际问题一并融合在了“累死老汉郝海东”这样的大白话里,自然亲切而又感情强烈。

10.《我很丑,但不防碍做总统》(2004/12/31 美报)

2004年的乌克兰大选,遭遇中毒毁容的尤先科占到上风。这句编辑“杜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说的话,因为用了赵传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比拟,所以多少带点调侃的意思。政治新闻的标题向来给读者一种谨慎不苟言笑的印象,如果是纯粹的政治报纸,这也是必须的,所以不可能这样拟发,但《美报》只是西安的一家社会生活类报纸,所以如此这般“调侃”也算是一种个性,这首先肯定了尤先科的政治才能,再者也贴近这个喜欢诗歌和善于煽情的总统候选人的风格形象。

11.《恋爱是件费力讨好的事》(西安当代女报 2006/03/15 D3版)

“费力不讨好”这个老俗语去下一个“不”字,然后定位一个对感情上的事情,让人耳目一新,有过恋爱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对这样生动的劝勉乐于理解。很多的俗语、成语都是活生生的信息元素,有创意的运用将会使新闻标题活力焕发。

12.《豆芽为什么这么“肥” 激素催的》(华商报 2004/05/13/ 15版)

比较精彩的设问型新闻标题。一问一答,让标题的语势波澜起伏,直接吸引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关注。这句问答,包含了最核心的新闻内容,并且给了读者最容易记住的一个生活信息:“肥”豆芽要慎重购买。

13.(肩题)不到200米的大荔县司令部街(主标题)《县委这头是水泥路 村子那头是泥水路》(华商报 2004/08/06 8版)

报纸在排版这个标题的时候,主标题相同字数的两句话被一上一下放置,并且上句中的“水泥路”和下句中的“泥水路”都换了不同颜色的字体,对比的效果更加突出。这种对照式的拟题法,字面上看只是如实描述一种情况,没有直接的褒贬之词语,但所有读者都可以强烈感受到媒体所要表达的鲜明立场。对稿件信息的高度准确把握,让编辑才得以灵光闪现般地抓住了“水泥”和“泥水”这两个汉字因为排序不同,而造成的巨大反差,以此来做题这则新闻,自然恰当,气势夺人。

14组标题:

【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肩题)国足0:6不敌巴塞罗那 遭遇1979年以来最大败绩

主标题:《脸是这样丢的!》

(肩题)3:0轻松拿下韩国队 中国女足拒绝冷门

主标题:《球是这样踢的!》(华商报 2004/04/23 30、31版)

同一日,中国男足和和女足在大赛中一惨败、一大胜,媒体有理性,但也得在感情上站到读者的角度上,所以这种言简意赅、宣泄般的呼告句式,直接把握住了读者的心情,且又不失分寸,读者会马上亲近过来,新闻信息的传播得以良好实现。

15.《听说 童话昨日回来过》(三秦都市报 2004/05/31/ 8版)

报道的内容是六一前夕报社主办的儿童剧上演。标题采用比拟,把早已经远离孩子的儿童剧当成“人”来说,如讲久违的童话故事:“从前,有一个青蛙王子„„”,标题给读者开了一个梦幻般的头,而“故事”具体则是在新闻内容里。同时这个标题用一个“听说”和

一个“回来过”,把新闻中对儿童剧的忧患意识强烈地抒发了出来,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和具体的感受。

16.《借你的眼睛穿过黑暗》(摄影报道)(西安商报 2004/11/10 8版)

照片的内容是5位来自外地的目盲艺人在两个健全人带领下穿过马路。他们前后手搭肩膀,互相配合,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新闻用浪漫的诗句作为标题,首先传达了对这些残疾人互爱互助的尊重,再者他们虽身有残疾,地位卑微,但也是自立自强的艺人,所以这句浪漫饿又充满深情的句子,也显示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生命的热爱。

17.《九牛二虎之力搬大象》(三秦都市报 2004/04/16 A3版)

西安动物园搬迁,几只恋旧地的大象不愿意离开,工作人员开始想各种办法„„费了老大的劲,终于把它们给装走了。这同样是一个巧用成语的标题。“九牛二虎之力”说明人们做这件事情很是费劲,而出这么大力气做的又是“搬大象”的事,这两个新闻元素合起来,就变成了趣味横生的“九牛二虎之力搬大象”,一句话,三个动物,牛和老虎都没有大象“厉害”-----而确实在搬迁动物园的时候,就这个大象最难搬,工作人员的各种方法在读者看来都十分有趣,这正和题目的有趣互相照应。

18.《国足赢了 全国人民笑了;国力走了 陕西球迷哭了》(华商报 2004/08/04 头版头条) 这个对照性的标题把两个新闻的感情元素平静地说出来了,但对于本地读者、尤其是球迷来说,这种感情却恰恰相反成了一种复杂,继而强烈迸发。这个标题对版面的美化作用在美编的安排下得以彰显-----同样是白色大号字体,但左边是大红底色、全国球迷狂欢照片,右边是纯黑底色、陕西球迷撒泪即景。一赢一走,一笑一哭,看似平淡的标题,实则饱含了编辑的别巨匠心。

19.《你胆大 我害怕》(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4/11/17 19版)

照片上一个拆迁房屋的民工悠然地站在一个10米高的梁上挥动榔头,让过路人心境胆颤。站在群众角度上的第一人称的标题,用顺承的语气表达了对“大胆”民工的劝勉与批评。六个字一句话的题目言简意赅,准确鲜明,且与新闻内容配合完整。

20.《女播客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西安当代女报 2005/11/02 A8版)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相信这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被小时候的蔡国庆喊喊出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学儿童节目“小喇叭”的“片头”,深受人们怀念。这个标题把这句“古老”的话,用在一个新生事物“播客”的身上,移栽巧妙,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也把读者的兴趣吸引到了新闻里的“女播客”身上去了。

不好的新闻标题,不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第五篇_优秀新闻标题总结和评价

寒假作业

新闻稿及新闻标题专题训练

石远婷

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 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事例。  事实要生动。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

 新闻语言的特点:

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

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

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

 第四个特点是通俗

 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

 新闻标题的制作,要领是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做标题虽不太难,但佳句十分难得。用好修辞手法,把标题做得生动形象,是编辑的刻意追求。若要炉火纯青,则须终身求索。

 修辞并非卖弄技巧,高深莫测。标题讲究修辞,是为了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把词句修饰得生动些,感人些,优美些。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新闻的要旨,力求简洁鲜明,出神入化,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可读性强的好新闻“包装”上可读性强的好标题。

 标题是新闻的再创作,做一个好标题并不比写一篇新闻省力。常常是一夜辛苦为一题。这个“再创作”和“一夜艰辛”,功夫全在修辞上。

1、 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进入新阶段(肩题)

胜利截流腰斩“黄龙”(主题)

评价:(1)使用肩题与主题分开的方式,使新闻标题内容更清晰、更具体,形式更多样化;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比作黄龙,并且使用动词“腰斩”,腰斩“黄龙”,气势雄伟,形象感人。

2、 征地造房为啥等煞人(肩题)

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主题)

希望有关部门舍繁就简,多办实事,加快住宅建设步伐(副题)

评价:(1)使用肩题、主题与副标题分开的方式,使新闻标题内容更清晰、更具体,形式更多样化;

(2)运用比拟的修辞,将“公文”拟人化,“旅行”、“背着”等动词的使用赋予了新闻标题拟人的色彩,使标题形象更生动,情感更饱满,也更加吸引读者。

3、 曹雪芹卒年何妨一辨 大观园遗址有迹可寻

评价:使用拟写新闻标题常用的方法:对偶(对仗)的修辞,对仗工整,使标题看起来赏心悦目,读起来朗朗上口,掷地有声。

4、 青灯黄卷笔耕勤 旦复旦兮薪火传

评价:(1)使用颇具中国风色彩的词语、句式,是整个标题文化色彩浓厚,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读者;

(2)使用一般的对偶,虽不完全对仗,但依旧使标题形式优美。

5、 后仓“老鼠”大如斗 前店豆浆淡如水

评价:(1)运用拟物(将人比作老鼠,形象鲜明、生动)、夸张(大如斗、淡如水)的修辞,使标题富有生气

(2)同时形式上注意对仗与对比,使标题更突出

1、 国民遇难海里挣扎 首相挥汗球场尽兴

评价:(1)以对偶的手法使新闻标题具有形式美、音韵美

(2)以对比的手法将两个反差极大的场景联系起来:一面是无情的海浪,遇难者在其中苦苦挣扎,另一面则是宁静的高尔夫球场,首相在轻松地打球,给读者以震撼,起到煽情、吸引人的效果。

2、 与火神搏斗的人们,辛苦了!

评价:呼告,撇开读者,直接对第三者说话,表达激动的心情,加强词句的感染力。这里采用呼告的修辞,表现了编者所倾注的感情,令人读来倍感亲切,感动不已。

3、 “梁山伯”新婚燕尔 “祝英台”快做母亲

评价:以借代的修辞,以“梁山伯”“祝英台”来借代曾饰演过该角色的演员,让人看来耳目一新,增加标题的生动性;同时也引起读者的联想。

4、 童声乐声掌声声声悦耳 少年青年老年个个欢欣(双主题) 本市艺术幼苗昨晚演出精彩节目(副题)

评价:(1)将主题与副题分开,既让标题具有文采与生动性,又让标题明确,直接点明新闻内容。

(2)采用反复的修辞,通过“声”字和“年”字的反复,把中小学生的演唱盛况形象生动突出地再现出来,同时语言也更为整齐清晰,使标题具有音韵美。

5、 有欺诈怎“安然” 无诚信“安达信”(双行主题)

———“两安”悬念越滚越大(副题)

评价:(1)具有主题与副题分开的一般好处

(2)使用双关的修辞,“安然”既包含本意(申请破产的上市公司),又包含“安然无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69418/

推荐访问:新闻评析标题怎么写 不够好的新闻标题评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