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社 > 七夕节专题 >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时间:2016-03-12   来源:七夕节专题   点击:

【www.gbppp.com--七夕节专题】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2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第一篇

2010-2011第二学期

第三专题“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十一五”前称“五年计划”)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设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引导未来5年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路径、目标提供思路指南和行动纲领。全国各地各部门及各行业领域以此为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五年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和重大部署进一步研究细化并贯彻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1个五年规划,改革开放前5个(“一五”到“五五”),改革开放后6个(“六五”到“十一五”)。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在这5年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共克时艰,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经过5年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年均增速达11%左右;经济总量从“十五”期末的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人均GDP连续跨过3000美元和4000美元两个台阶,将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全世界500种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的“世界第一”属于中国。

“十一五”圆满收官之后,下一个五年,中国的面貌会有何样的改变?人民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为完成这些改变、达成这些变化,中央又将作出什么样的部署和调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并为中国未来五年勾画出一幅科学发展、国强民富的宏伟图景。

一、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题、主线

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其灵魂和根本要求。《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从战略的高度,用非常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十二五“规划应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要达到这个目的,以及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等重要问题,与前几个五年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谓五年规划的主题,就是五年规划的本质要求。“十二五”规划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发展,但一定要科学发展。所谓五年规划的主线,就是贯穿整个五年规划期的中心任务,也是把各方面任务联结起来的内在逻辑的核心。”十二五“规划的中心任务和内在逻辑核心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围绕这条主线部署和开展各方面工作。

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在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作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着眼于在本世纪中叶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对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

1、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9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从“十五”期末的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二位。200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00美元,2010年则超过4000美元。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十一五”结束时我国将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国家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收入2006年接近4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首次突破8万亿元人民币大关,短短4年翻了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与2009年相比,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75元增加到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5153元增加到591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分别增长

7.8%和10.9%。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当用13亿这个人口基数除以经济发展成果时,就会发现,我国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99位左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综合国力并不强,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加快经济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

2、国际国内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趋势没有变化。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

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3、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推动科学发展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有: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8.5%,但是消耗的铁矿石、粗钢。氧化铝和水泥分别占世界的54%、43%、34%和52%。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资源利用效率过低造成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近17%的土地受重金属污染,近1/4的地表水处于污染状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极不协调。科技创新能力不强。2009年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单位研究开发经费产出的发明专利仅为韩国的1/5.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惊出仍然薄弱,工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不足,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质机制障碍仍然较多,要实现经济长期平稳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4、科学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理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从最广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坚实,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和挑战,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更加紧迫,这些挑战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低收入国家行列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经济发展长期徘徊、停滞,迟迟不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现象。世界银行把人均DGDP在975美元以下的国家称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976美元至3855美元的国家称为中等

偏下收入国家,人均GDP在3856美元至11900美元的国家称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0美元的国家称为高收入国家,国际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时期,如果应对不当,经济社会发展有可能陷入长期徘徊。据有关研究资料,二战以来,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过“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进入发到国家行列的国家或地区只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而拉美主要经济体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东亚(不包括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地区以及俄罗斯等国家,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正是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需求和思想观念都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社会矛盾增多,平衡难度加大,如何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2、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挑战

按照联合国定义的标准,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以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人口结构成为“老年型人口结构”,把这种社会状况称为“老龄化社会”,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由于养老支出的增加,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速度的发展态势将逐渐失去,经济进入长期低俗增长阶段,这时,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不能大幅度提高,将加剧养老负担与养老能力之间的矛盾,或者供养老年人的物资能力下降,或者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减少,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社火矛盾,甚至冲突。2010法国因提高退休年龄,推迟领取养老金时间而引发的罢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据有关资料,200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2009年达到8.5%据联合国的标准,我国在本世纪初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达到退休年龄,十二五时期将成为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的时期,养老负担与养老能力之间的矛盾将愈益突出。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种矛盾,继续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3、应对复杂敏感国际关系的挑战

从世界近五百年的历史来看,几乎所有成为世界第二的国家都面临着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有的国家是通过战争开拓发展空间,有的国家由于应对不当,不但没能保住世界第二的地位,甚至还沦落为“二流国家”。2010年我国在经济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就整体发展水平看,并不具备世界第二的实力,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有些国家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还不习惯,甚至不情愿看到中国的发展变化,不断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给我国制造麻烦,设置障碍。与此同时,国际社会要求我们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气候变化、援助最不发达国家等方面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国际关系非常敏感、非常复杂的时期。如何在复杂敏感的国际关系中,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和平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4、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竞争的挑战

近两百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而每次科技革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一些后发国家因善于利用科技革命成果而成为先进国家。例如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运输革命和化学革命使德国跻身先进国家行列;电力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信息革命使美国的综合国力长期保持世界第一。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在推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信息、生物、新能源、纳米等前沿技术领域呈现即将出现群体突破的态势,以智能、绿色和普惠为特征的新产业革命蓄势待发。这一轮的科技革命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民财富的获取方式,并且应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新的变化。面对新的竞争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推出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刺激经济发展、抢占后危机时代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全球正在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技有了长足发展,一些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底子薄,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体制和机制不完善,整体上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切实发展科学技术引领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5、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空前的伟大事业,进入现代化进程的人口规模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人口之总和。这个进程相当于在今后几十年内,我国将把西方历经一二百年的现代化进程重新走一遍,消耗大体相当的能源和资源,排放大体相当的温室气体。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球满足不了中国现代化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如果再考虑到目前一大批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推进工业化,都将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全球资源能源供给的压力将更大。即使地球能够承受我国现代化进程对资源环境的需要,现在的国际关系格局也不允许我们像西方国家那样依靠侵略和掠夺获取资源能源,开拓市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也不允许我们像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时那样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和污染环境。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在全球气候谈判中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大量进口资源和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治理生态环境,都会推动成本增加,终结我国目前所处的依靠低成本参与竞争、发展经济的时代。如何缓解资源全球约束,用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也是“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挑战。

上述挑战已经越来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任何一个挑战应对不当都可能使我国现代化进程放慢甚至停步。从国际经验看,应对这些挑战的基础是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加科学合理的体制和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比较高的发展速度。而要实现这样的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时期必须在“加快”上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解读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第二篇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解读 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2010-10-28 09:14:48

提要:(15)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26)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54)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56)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科学发展‛首成主题 ‚扩大内需‛单独成章

新华社授权全文播发‚十二五‛规划建议

据新华社电 新华社27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建议》共分12个部分56点: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7)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10)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1)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2)改造提升制造业。

(1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4)加快发展服务业。

(15)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16)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17)发展海洋经济。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8)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9)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20)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21)加强城镇化管理。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2)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4)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2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6)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7)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8)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9)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30)建设人才强国。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33)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4)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35)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3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37)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38)推进文化创新。

(39)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0)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41)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42)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4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44)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45)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6)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47)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48)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49)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50)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51)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52)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53)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4)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55)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56)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

锋模范作用。

《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内容。

‚十二五‛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

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

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

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

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ts/216404/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