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人文章 > 友情 > 形容二胡的诗句

形容二胡的诗句

时间:2017-06-26   来源:友情   点击:

【www.gbppp.com--友情】

形容二胡的诗句(一):二胡名曲精选

二泉映月 -- 阿炳

阿炳(1893—1950),真名华彦钧,民间盲艺人,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阿炳一生受尽苦难,母亲秦氏在他出生后一年多就去世了;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时,双目失明;1950年12月4日去世,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由于社会动乱、生活困窘,他大半生都是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人间辛酸苦辣,创作《二泉映月》时他已经双目失明。

主题是命运,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与磨难的流浪艺人的辛酸苦辣和倔强不屈。全曲婉转流畅、跌宕起伏,是一首变奏曲式的曲子。深情的旋律如泣如诉、如悲如怒,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不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哀痛,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江河水 -- 黄海怀

《江河水》原为双管独奏曲,取材于东北地区“辽南鼓乐”中的笙管曲牌《江河水》和《梢头》,后这首音调凄楚,情绪哀怨的器乐曲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出现时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六十年代初,黄海怀将其移植成二胡独奏曲,以民族弓弦乐器具有的缠绵哀怨的艺术特色,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这首脍炙人口的乐曲流传得更为广泛。最特别的是乐曲中一音一顿的弓法处理,犹如声声重锤扣击人们心扉,悲愤激昂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赛马 -- 黄怀海

乐曲表现了草原上蒙古民族节日赛马时的热烈欢乐景象。乐曲以强劲的节奏,表现烈马奔驰的神态,音型像挽动的缰绳,松紧相间,风掣雷电的,陕速音流伴以轻捷跳跃的节奏表现出群马奔腾的场面。最后以密置的碎弓不断增强力度,在强大的气势中戛然结束。

良宵 -- 刘天华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刘天华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乐曲表达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此曲创作于五四时期,音乐形象单一、娴静。由于历史的局限,音色略带忧思,这也正好反映了作者虽处良宵之夜,但对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充满了忧虑感。

乐曲在结构上分前后对称的两部分,为单二部曲式结构。乐曲以均匀从容的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作基础,通过轻盈柔和、洒脱自如的旋律,表现了一种抒情、清新、明快、怡然自得的情绪。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刘天华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此曲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汉宫秋月 -- 蒋风之

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的考证。比如,《汉宫秋月》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 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空山鸟语 -- 刘天华

《空山鸟语》是一首技巧性很强的二胡独奏乐曲,是刘天华学习、借鉴西洋音乐创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实践。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机盎然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曲初稿产生于1918年,到1928年才定稿,整整磨了十年之久,弓法、指法、旋律、节拍,力求尽善尽美。乐曲标题采唐代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之意,以富于民族性的旋律,在民间传统演奏手法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创作技巧,构成一首结构完整、富有诗意的乐曲。乐曲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其旋律生机勃勃,乐观向上,优美抒情,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心情。这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流波曲 -- 群星

民间艺人孙文明的代表作。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幼年双目失明,因丧父生活贫困,只得背井离乡,以算卦糊口。后专攻胡琴演奏,靠卖艺为生。乐曲是他流落他乡困苦生活的自我写照。解放后,随着生活改善、心情开朗,先后创作了《弹六》《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安心》等八首二胡曲。并在演奏技法上进行探索和创造,如《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在《人静安心》一曲中尝试采用四胡八度定弦,以奏出八度和音;创造类似洞箫音色的技巧用于《夜静箫声》等。

听松 -- 阿炳

《听松》,又名《听宋》。据阿炳说:“宋朝时候,金兀术给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据说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 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跌宕起伏,刚劲有力。

月夜 -- 群星

《月夜》,二胡独奏曲,1918年初稿,1924年定稿。乐曲通过对皎月清风、幽静夜空那文雅、静美的意境的描绘,抒发出作者诗意般的浪漫情怀,旋律异常优美、恬静。

这首曲子便是他在月夜下有感而作。乐曲细腻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感受,以及内心深处的

感情和思想。据作者说,此曲及《除夜小唱》是就二胡的音区及其音质上的优点而拟的谱,虽然用别种乐器也可以演奏,但总不如二胡上能将其意想表现得美满,所以定为二胡独奏谱。

病中吟 -- 刘天华

《病中吟》又名《安适》、《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乐曲表达了一个有志者在逆境中的内心痛楚及坚决奋斗的意志。 1915年,作者遭受失业、丧父、贫困之厄运,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

形容二胡的诗句(二):初论二胡艺术与诗歌文化之联系

初论二胡艺术与诗歌文化之联系

摘要:二胡作为当代民族民间器乐中的重要乐器,具有较高的思想内涵和美学特征。本文主要就二胡与诗歌之间的联系展开三方面论述:①二胡作品与诗词歌赋中人文内涵的相联互透;②借鉴诗歌的思维方式解读二胡作品;③从诗情到乐韵,从诗境到心境。

关键词:二胡;诗歌;内涵;情韵

中图分类号:j6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29-0183-03

二胡从出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今天的二胡是由唐代的奚琴发展而成的。据考证,奚琴是生活在我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奚族的乐器。有诗云:奚琴本是奚人之乐,奚人闻之双泪落。由此看来,二胡的前身应归为少数民族乐器之列。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汉民族文化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中占了主导地位,奚琴和其它外来乐器一样,被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消融、汉化了。后来,随着汉民族文字艺术发展的日趋成熟,二胡音乐艺术也随之发展,与中国语言文字艺术的最高成就诗歌,在美学思想和审美特征方面显现出高度的和谐。 诗歌文化可以说是代表中华文化艺术的一个总的脉络与精髓,其它艺术形态也就受其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具有雅文化属性的人文特征。所以,传统音乐作为一个在诗的国度里发展成熟的文化门类,其创作和演奏就注定离不开诗的意境和韵律。如果将诗歌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形态视为一株盛开的花朵,那么养育这株花朵的沃土就是字外之意、声外之音的人文内涵。

一、二胡作品与诗词歌赋中人文内涵的相联互透

音乐与文学的表现的形式虽然各异,但内在立意却有相同之处,两者的艺术追求也殊途同归。二胡演奏是一项表演艺术,它要求表演者包含高度的情感,让欣赏者以此去感受和会意作者所表达的情趣,这与诗歌的创作和吟诵不谋而合,都与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试举二胡名曲《阳关三叠》为例,借以分析诗歌与音乐互联互渗的密切联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别友人时的诗作。后来,此诗作为歌词入乐歌唱,词曲结合十分妥帖。以此改编和移植的二胡曲《阳关三叠》也尽显画中藏声,诗中含乐的韵味。二胡曲共分三段加一个尾声,基本上保留了原分节歌的曲式结构。第一段中,旋律凄沧而沉郁,描绘出作者忐忑不安的情绪,以及欲行固步、走走停停的情景,使听者联想起依依顾恋不忍离的送别场面。乐曲第二段速度有所加快,力度有所加强,二胡在演奏上借鉴了古琴手法吟、揉、绰、注和连续滑音,展示了由压抑转化为凄沧的离别之情,乐思由隐忍转为显露,应了那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曲情。而八度大跳的切分音响,把不等千里去,急盼早回归的迫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曲第三段的音乐情绪由激动转为冷清,悲凉。渐慢的旋律,渐弱的力度,无不说明行人已上路远去,音乐使听者想起那歌残月断情难眠,邈邈绵绵意未穷的诗句来。乐曲将要结束之时,作者加了一个尾声,这正是送行人的那句内心独白:噫!从此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鸿雁来宾!音乐犹如缭绕天地的回声,飘飘渺渺令人神往不已。《阳关三叠》所表现的不单是王维这四句诗的再现,更是一个诗境。东坡曾赞王维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这首诗画之美的乐曲,不妨称之诗即是乐,乐即是诗。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的想象力以及作家对描述对象的细腻准确的传神表达,对于二胡演奏者于自己所奏作品的理解和表达是很有启发的。

又如另一首二胡作品《新婚别》,以大诗人杜甫的同名叙事诗为立足点,全曲发展与原诗密切结合。若要在演奏中把握住它的音乐风格,就必须对原诗加以理解。例如在第二段幽静的慢板中,力度的松紧变化以及旋律的快慢推进,都是为应对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的无奈感叹,让人体会到的是不忍别离、终究别离的难忍之情,以及今君往死地,沉痛迫中肠那肝肠寸断的情绪。乐曲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完全是由于音乐作品摹情于诗歌,由诗歌所描

绘的景象转移到心境,领会其意境。如果不能站在诗人的角度进行丰富的联想,演奏就必定失掉内涵,显得苍白无力了。

既然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二胡作品中不同的审美形态,都能在诗歌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诗句。在演奏时,要表现其悠,则有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之意境;表现其远,则有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表现其古,则有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表现淡泊,则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同时,诗歌中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所表达出的意韵风格不尽相同,与二胡作品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诗云:邺下曹刘气尽豪,江东诸谢韵尤高。这里的气和韵就是他们各自作品中的内在气质。就形式而言,气较为外在、较有力度;而韵则较为内在、较为细腻。二胡作品中,也同样有气韵迥然不同的意趣。在演奏《江南春色》、《三六》时,可以在《南乡子》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寿手词句里沐浴秀丽平和、婉转悠扬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清丽之风;而北派乐曲如《一枝花》、《秦腔主题随想曲》,又饱含着如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那种壮烈豪放、激昂洒脱的阳刚之气。

二、借鉴诗歌的思维方式解读二胡作品

【形容二胡的诗句】

中国的文学艺术具有一种独特的情景思维方式,应用情境转移的手法来表达个人意志和个人哲理,这是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思维。器乐演奏是最少依赖语言文字而单纯借助乐器音响描述表达事物的艺术形式。但当创作者或演奏者(演奏又可称为二次创作)用手法、音响去表达时,必须具有高度的情感,才能抒发个人意志,达到他所期望的审美效果。这种创作思维就与文学创造有了相似之处。

清代诗人纪昀的诗句: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蓬坐,翠色随人欲上船。无需浓墨重彩,便成就一幅漫江碧透、春意撩人的春色图。纪晓岚时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官场得意,心情愉悦,在游富春江的船上,饱蘸笔墨,尽情挥洒,直抒胸臆,抒发了对富春江碧波流水令人陶醉的深深赞美,可谓一首富有节奏韵律的清丽小品。在二胡作品中,刘天华先生的《良宵》也有此韵味。这首传世佳作乃刘天华半小时写成。在除夕之夜,面对皓月当空,想到自己有贤妻相伴,家庭和美,愉悦之情涌上心头。因此在作曲时,该曲也蒙上了作者欢快的心情,使听者也有祥和温暖之感。

但所有诗人都不会拘于直接临摹,直抒胸臆,更多地是运用谐景的手法由自然景物转移到心境,以此传神。如马致远的散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通过对一些大自然景象的描绘,显示了夕阳日暝这个特定时空,但定格是在断肠人这个忧伤的情感主题上,留下耐人寻味的伤感余韵,足以让人三月不知肉味。可以看到,诗人通过诗歌的文字标题把欣赏者引入一种既定的情景思维之中,但又从中扩充内涵,把内涵上升到精神和美学的高度,去追求韵味之外的回响。就这种追求神韵的演奏思维来说,《江河水》就不单是写滔滔流水,《听松》也不是光绘苍劲松涛。譬如《二泉映月》除用乐声描述月映泉中外,更用乐音的演奏来倾诉人间不平,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气度和对光明的向往。

三、从诗情到乐韵,从诗境到心境

中国传统文化两千多年的发展,其雅文化的人文特征对艺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若演奏者心中没有诗意的气质和韵律,是很难诠释出音乐作品之神韵的。一个人的演奏必然反映出他个人的内修程度。演奏时的心理因素,即一种心境,这类似于流行说法中叫感觉的演奏状态(还需上升到感知和认知的层面),是可以从诗歌中找到的。有时候对诗歌审美意识的提高,一些技术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笔者在向教师学习《新婚别》时就有深刻体会。乐曲

第一段运用舒缓的节奏,大大量直音与迟到揉弦相结合的技法,勾勒出一个清新纯朴的山村少女形象。在旋律上,前两小节由弱到强、起伏攀爬的线条变化,需通过抓点、变线、分句以及吸气来表现。其间,直音和揉弦相结合而营造出的点线变化,笔者一直未能体会真切,

直到教师提起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一句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他并不是让我想象西北边塞的大漠风光,而仅从细致的景致描写入手,想象孤烟直的意境。双手奏出的乐音,要像大漠上直上的青烟,风吹之不斜,不偏不倚,直入天际。再用情境转移的手法,把摹情于大千世界的景物转移到心境,才走出这种由点及线的韵律感。

诗歌里诗境的描写,能让演奏者以直观的方式体会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韵到神到。试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为例:阿炳的音乐,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社会人生底蕴,在深沉的旋律中,饱含着对人生坎坷的无限感慨,不平、抗争、惆怅和憧憬,一切咸酸苦辣都从琴声中倾泻出来。《二泉映月》平易感人,却又震撼人的心弦。乐曲体现了着重情深、着意传神的艺术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在演奏时,要想表现出这些具有美学意识的音乐特点,若将它同诗歌结合,就会找到共同追求的内在神韵。乐曲的题目虽然点出泉、月,但却不能把它想象成如《平湖秋月》一类以水、月为题材的陶情之作。把它比之于诗歌,则绝非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类重在描写之作,倒有杜甫诗歌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那忧国忧民的叹息,李白诗中蜀道难的感慨,屈原诗词中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不屈气节。拥有了共同的格调与境界,使诗歌与音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汇,演奏乐曲时才能境由心生,意由心溢。这种心境与神道,没有文学艺术奠基,是很难达到的。

四、结语

台湾音乐家、文化评论人林谷芳先生在谈及中国传统文化时有一段精彩的话: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的不可代替性,不能离开生命和文化谈音乐。中国乐器的演奏者不仅是匠人,更是文人;演奏核心不是炫技,而是奏声音、奏修养、奏文化。谈及民族音乐的发展时,他认为不能牺牲了它(之民族乐器如二胡等)的音色和韵味。[1]

音乐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传统音乐作品具有气韵生动、情深意远、内涵丰富的品格。音乐的表达是演奏者内在修养的流露。这种内在修养其实就是文化内涵。所以,娴熟的技巧只是演奏者必备的手段,在强调功力基础的同时,更看重的是省外之音,韵外之味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可以说是浸润这种底蕴的土壤,它深深影响着音乐艺术的审美追求,把对诗歌中的情韵领悟运用在二胡演奏上,可以使演奏者的艺术境界得以升华。因此,有韵则远,无韵则局不仅是诗学的生命,更是整个音乐艺术的生命。

形容二胡的诗句(三):二胡知识

(一)、胡琴類樂器及其配件

1、中國民族樂器之首——二胡。二胡是我國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中國氣質和韻味的拉絃樂器。作為胡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員,二胡在全國各地區的使用達到了相當普及的程度,在民樂團中是主要的旋律樂器,在幾乎所有的地方戲中都使用二胡作主奏樂器,是很多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形式中重要的伴奏樂器和主奏樂器,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劉天華將二胡推向藝術舞臺至今,二胡的演奏水準和二胡樂器本身的品質突飛猛進,已成為中國民族樂器之首。

2、二胡最早的雛形——奚琴。奚琴是隋唐時期居於今河北省北部一帶少數民族奚部落所使用的一種樂器,奚琴也因此而得名。它是中國最早的拉絃樂器,胡琴類樂器的鼻祖。唐代奚琴傳入中原,當時稱為嵇琴。唐宋時期的奚琴(嵇琴)有彈弦和軋弦並存的演奏方式,後來逐漸演變發展成為用馬尾毛製成琴弓來拉奏的胡琴。“胡”是中原人對遊牧民族的泛稱,同時表明這種樂器源於草原,後來漢族又根據胡琴的兩弦稱之為二胡。

3、關於二胡最早的文字記載和圖片資料——宋代陳暘的《樂書》。該書自宋神宗熙甯、元豐(1068一1085)年間開始編纂,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完成,歷時近40年,文圖並茂、規模宏大、卷目浩繁(共200卷)。其下篇(96一200卷)稱《樂圖論》,有關樂器的論述不僅有文獻依據,尺寸規格,而且有540幅插圖列於其間,使人一目了然。《樂圖論》裏記載了一種和二胡相似的樂器“奚琴”並附有插圖:“奚琴本胡樂也,出於弦鞀,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

蓋其制兩弦間以竹片軋之,至今民間用焉„„”從插圖看,奚琴沒有千斤,二個弦軸與今天的二胡方向相反,琴杆上節點突出,好像是用竹杆製成。琴筒與今天的二胡基本相同,琴筒上蒙的是蟒皮還是木板,從插圖上很難判斷,但琴碼儼然在目。這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二胡最早的文字記載和圖片資料。

4、最早記載嵇琴的文字——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宴榮山人池亭詩》:“竹引嵇琴人,花邀戴客過。”

5、最早記載“胡琴”的文字——唐代大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軍置酒飲客歸,胡琴琵琶與羌笛。”但許多人認為這裏的“胡琴”不是指二胡的前身拉絃樂器,而是指由胡部所傳入的彈撥樂器。

6、關於馬尾胡琴最早的文字記載——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五記自作《凱歌》其三之中有這樣的詩句:“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憂自怨單于。彎弓莫射雲中雁,歸雁如今不寄書。”

7、最早進行二胡型制改革的人——周少梅。20世紀初,江陰顧山鎮民間音樂家周少梅在常熟周萬興胡琴店周榮根、陶洪茂技師的支持和配合下,將二胡的琴杆增長至90公分(現在二胡的內弦轉軫為那時的外弦轉軫位置),改選瓜子蛇皮為琴膜,琴筒加大,更換琴弦(將內外兩絲弦都加粗,定弦的音高也隨之降低了三至四級音),配置軟弓等使二胡的音量、音色有了很大改進。

8、二胡生產加工歷史最早的城市——蘇州。蘇州是我國民族樂器製造業的發源地,其樂器製作的淵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南宋時期

已有樂器作坊,而且從家庭手工業逐步演變到了專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gr/352171/

推荐访问:形容美女的诗句 形容友情的诗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