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2015年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2015年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时间:2014-10-11   来源:实习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实习报告】

2015年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一):2014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

2014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实施情况统计报告

国家统计局

为全面促进我国儿童事业的发展,实现儿童优先原则,国务院2011年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反映《纲要》实施情况,国家统计局对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了综合汇总和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健康事业成效显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福利保障机制日益健全,成长环境日渐优化,法律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但也反映出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回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教师数、学生数减少,达标指标仍存在城乡和区域间差距较大等问题。

一、《纲要》各领域的实施情况 (一)儿童健康状况。

1.儿童生命质量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继续下降,已实现低于10‰和13‰的《纲要》目标。2014年,婴儿死亡率为8.9‰,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7‰,分别比2010年下降4.2个和4.7个千分点。儿童的生命质量持续提高。

2.儿童健康状况继续改善。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和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2014年,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6%,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1.48%,分别低于《纲要》目标1.4个和3.5个百分点。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9.8%,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1.3%,分别比2010年提高8个和7.9个百分点。

3.母乳喂养比例较高。2014年,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73.9%,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45%,低于《纲要》目标7.6个百分点。儿童营养状况和体格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2015年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4.儿童免疫规划稳步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规定接种的各类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2014年平均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儿童疾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5.儿童伤害死亡率持续下降。儿童意外伤害作为儿童时期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是导致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近年全国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2014年为17.74/10万,首次实现《纲要》目标。

(二)儿童教育状况。

1.学前教育持续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持续提高,并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2014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0.5%,首次超过70%的《纲要》目标,提前达标。2014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学校21万所,学前教育专任教师184.4万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4050.7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40%、61%和36%。2014年,全国城市公办幼儿园有1.6万所,比2010年增长68%;农村公办幼儿园有

3.2万所,比2010年增长23%。

2.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2014年达到92.6%,比2010年提高2.9个百分点,比上年又有所提高,距离《纲要》目标相差2.4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100%,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

3.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2014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5%,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达166.3万人,比2010年增加14.5万人。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全国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与2010年比增幅超过80%,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增长约1.5倍。

4.特殊教育取得长足进步。201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比2010年增加294所。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有4.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人数7.1万人,均比2010年有所增加。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在校学生数为39.5万人,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人数为8.5万人,比2010年减少6万人。

(三)儿童福利状况。

1.孤残儿童数量继续减少。2014年,全国共有孤残儿童52.5万人,比上年减少2.4万人。其中被家庭收养的孤残儿童人数为2.3万人,占孤残儿童总数的

4.4%。全年流浪救助保护中心救助儿童4.2万人次。

2.儿童福利机构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全国共有儿童收养救助机构890个,其中,儿童福利机构545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345个,分别比2010

年增加210个和200个。全社会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共有床位614万张,其中有儿童床位10.8万张,比2010年增加5.2万张,增长近一倍。可提供住宿的社会福利机构收留、抚养和救助儿童10.3万人,比2010年增加0.3 万人。

3.残疾儿童专业康复服务明显改善。国家残疾儿童康复与训练计划使众多残疾儿童受益,受救助残疾儿童康复示范基地已由社区转为面向社会提供服务。2014年,全国开展残疾儿童康复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共有6914个,是2011年的

1.2倍,有12.4万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和服务人数达23.7万,是2010年的3.2倍。

(四)儿童成长环境状况。

1.生活环境日渐优化。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持续增加,2014年达9575.5亿元,比2010年增长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2010年增加近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1%;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0.2%,比2010年提高7.9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1.8%,比2010年提高13.9个百分点;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为9.2亿人,累计受益率达95.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6.1%,比2010年提高8.7个百分点。儿童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2.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儿童文化产品市场十分丰富。2014年,全国共有209种儿童期刊,3.3万种儿童图书,共出版儿童刊物5.2亿册,儿童图书5.0亿册,儿童音像制品1681万盒(张),与2010年相比,以上文化产品的增幅均超过或接近50%。2014年,全国有公共图书馆3117个,有少儿图书馆108个,少儿图书馆藏书量由2010年的2159万册增加到3392万册,增长近60%。公共图书馆中有少儿文献6377万册,增长一倍多。全国少儿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1.6万小时,少儿电视节目播出时间48.6万小时,动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30.5万小时。2014年,全国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达2亿人次,比2010年增加近一倍;全国未成年人参观科技馆人数达1891万人次,也比上年有所增加。

(五)儿童受法律保护状况。

1.儿童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深化。国家继续加大对儿童法律援助的范围和深度,使受益人数不断增加。2014年,全国共有法律援助机构3737个,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点 2354个,分别比2010年增加145个和182个,得到法律机构援助的未成年人数为15.5万人,比2010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78%。

2.针对儿童的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打击。公安部实行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有效预防和打击侵害儿童的违法犯罪活动,开展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行动,加大对拐卖儿童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2014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数1460起。

3.未成年人犯罪得到有效控制。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下降。2014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50415人,比2010年减少8956人,减幅达15.1%。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例为4.26%,比2010年下降2.52个百分点。青少年作案人员占全部作案人员的比重为24.8%,比2010年下降11.1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2.6个百分点。

二、《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回升态势。

【2015年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2014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6%,虽然已实现控制在4%以下的纲要目标,但自2012年起,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逐年回升态势,且升幅持续扩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与上年比,增幅从2012年的0.05个百分点扩大到2014年的0.16个百分点。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继续加强。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是《两纲》提出的目标。然而,从2011年起,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专任教师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均呈逐年减少趋势。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比2010年减少1591个,招生数减少172万人,在校学生数减少278万人,专任教师减少0.5万人。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继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解决教育发展薄弱环节的重要举措。

(三)部分指标虽已达标,但城乡和区域间差距较大。

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但城乡和区域间差距明显。2014年,全国城市婴儿死亡率仅为4.8‰,农村婴儿死亡率为10.7‰,农村高于城市1.2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城市为5.9‰,农村为14.2‰,农村高于城市1.4倍。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区域间差距更大,西部地区是东部地区的三倍多。推动农村和西部地区实现《纲要》目标是重中之重。

2015年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二):年度妇儿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xx区“十一五”妇女儿童规划

年度评估监测报告

2010年是xx区《“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全面实施的第五年。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xx区全面贯彻落实两个规划,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发展状况良好,呈现出与全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显著优化

1、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抓住机遇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年平均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是2005年的3.9倍,年平均增长21.8%。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全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人口总量呈小幅递减态势,男女比例渐趋协调

2010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2.91万人,比2009年末下降0.67个百分点,其中男性21.64万人,占总人数的50.43%,女性21.27万人,占总人数的49.57%,男女性别比由2009年的107.7:100下降到2010年的101.73:100,男女比例渐趋协调。

全年出生人口3462人,出生率为8.04‰;死亡人口2607人,死亡率为6.06‰;自然增长人口85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9‰。育龄妇女人口增长较快,2010年末达17.7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

3.73%,比2005年末增长18.61%。

3、社会事业投入明显增加,社会环境更加改善

随着全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区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尤其体现在教育和卫生方面。2010年,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3%,比2005年增长161.11%;医疗卫生经费投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1%,比2005年增长137.40%。其中,妇幼保健经费、疾病预防控制经费、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分别投入465万元、1806万元和1075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87.04%、79.52%和127.27%。各项社会事业投入的增加,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为妇女儿童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由“十五”期末的66.9%增长到“十一五”期末的99.8%。五年来,全区绿化覆盖率均保持在40%以上,2010年达到49.83%,超出了省市规划40%的目标;人均绿地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为人均15.5平方米,符合达标要求。

4、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区积极鼓励居民自主创业,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使妇女儿童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入12679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98.79%和71.80%。“十一五”期间,全区的社会保障工作始终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原则,使社会保障进一步惠及妇女儿童,2010年,全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9900人,其中,6996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904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女性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比例达53.95%。全区帮困救助工作实现了社会化,妇女儿童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二、妇女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稳步提高

妇女规划实施五年来,全区坚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保持同步的目标,女性在各领域的平等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女性的发展状况得到全面提升,女性群体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妇女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2015年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1、女性参政议政人数逐年增加

女性的政治参与是女性社会政治地位和国家政治民主程度的体现。“十一五”期间,新发展的党员中女性数量和比例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2010年,女党员的比重达到 46.5%,比2005年增加了9.08个百分点,远远超出省市规划的30%目标值。全区妇女的参政范围有所拓宽,区人大女代表和区政协女委员比重上升,2010年末分别达到24.29%和31.55%,比2005年末提高【2015年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5.96个和3.58个百分点。区委和区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保持100%,区党政部门中配有女干部的部门数达到23个,

比重高达57.5%。全区妇女参政层次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人数、比重均有所提高。2010年,县处级正职女干部占正职干部的21.62%,区管中层正职女领导干部占同职干部的21.88%,街道正职女领导干部占同职干部的15.79%,三项指标均达到规划要求。同时,全区优秀女性人才储备初具规模,2010年,县处级以上后备女干部人数达37 人,比重占34.26%,远远高于省市规划的20%目标值。

2、女性创业就业能力不断提高

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给女性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女性总体就业形势稳定。“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妇女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保持在40%以上。女性整体技能素质和竞争能力也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区当年新批准设立的企业中女法人代表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总数为352人,比重为20%,达到省市规划的目标值。“十一五”期间,全区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末,本区共有女性专业技术人员1820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12%。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重达53.40%,比2005年末提高5.57个百分点。

3、女性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

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不但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女性比重为48.27%,比2006年下降了14.02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受就业压力和自我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提高自身

文化素质的意识强烈,开始选择继续深造,到2010年,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女性受教育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4、女性生殖健康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女孩”、“倡导婚检”等宣传活动,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2010年育龄妇女享有生殖健康服务率达到98%,超出市规划的90%目标值。随着孕产妇保健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2010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1.94%,超出国家纲要的90%目标值。“十一五”期间,孕产妇死亡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基本控制在15/10万的目标值之内。2007年至今,降到历史最低点,指标为0。

5、女性社会保障基本覆盖

女性社会价值的实现以及基本生活水平的保证需要有一个合理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十一五”期间,全区参加社会保险的女性比重稳步提高。至2010年底,全区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女性人数分别为8.58万人、3.21万人、6.84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女性人数均为6.63万人,与2005年末相比,女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6.21万人、2.05万人、4.8万人,女性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增加4.59万人,女性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比重分别提升10.32%、4.26%、18.69%、14.32%、16.03%。2010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6%,符合省市规划的达标要求。农村妇女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全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妇女参保率已达

2015年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三):2015年度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儿童事业结硕果

——十堰市2015年度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断提高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水平至关重要。为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健康向上的新一代,我市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5)的目标要求,制定出了全市儿童生存、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各级政府和部门也把儿童发展目标纳入各自的发展规划,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儿童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儿童事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一、儿童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降低婴儿死亡率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消除碘缺乏症、脊髓灰质炎和新生儿破伤风、保持高水平的计划免疫接种率、降低麻疹死亡率与发病率、降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等是儿童发展目标中主要的生命、健康指标。

1、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00年—2015年,我市婴儿死亡率分别为24.75‰、19.72‰、16.64‰、14.88‰、12.63‰,呈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7.72‰、23.14‰、18.76‰、17.03‰、15.39‰,也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这两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和省要求的目标,同时这两项指标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计划免疫全面达标。2015年全市卡介疫苗接种率为98.18%,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9.12%,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9.16%,由此可见目前我市计划免疫的几项常规指标都基本稳定在95%以上,已达到目标值。

3、儿童保健稳步提高。2000年—2015年全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由63.7%上升到73.83%,2015年比2000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目前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在不断的优化,儿童的健康水平也在稳步的提高,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

二、基础教育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成果巩固【2015年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1、学前教育稳固发展。2015年全市3—6岁儿童在园数为2.06万人,比2015年增加0.41万人,增长24.5%。在农村儿童学前一年受教育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学前教育发面,除了教育部门办的示范性幼儿园外,还有许多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幼儿教育场所,使当地的儿童获得了更多更好的学前教育。

2、义务教育发展迅速。为了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市各级政府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领域小学阶段的性别差异基本消除,2015年全市小学学生净入学率保持在99.99%的高水平,比2000年增长了0.9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小学学生辍学率为0.02%,比2000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2015年初中学生毛入学率为99.9,比2000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同期初中学生辍学率为1.56,比2000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见表)

2000年

2015年

儿童小学入学率

99.00

99.99

儿童小学辍学率

0.21

0.02

初中学生入学率

89.17

99.99

初中学生辍学率

1.97

1.56

3、积极推近素质教育。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全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适龄儿童健康发展。教育部门确定了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取消了小学初中毕业统考,规定了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这些都极大的推动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自然生存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我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环保定量考评成绩在全省名列前矛。2015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35.9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0.3平方米;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为96%,与2000年相比基本持平。这说明了儿童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四、法律保障逐步提高。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儿童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工作,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确实保障了儿童的合法权力,中小学生普法率达100%,同时多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2015年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率为8.7,同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五、目前我市儿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努力下,全市儿童的生存环境不断优化,儿童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营养条件也不断、改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也得到了保障,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城市和农村经济水平差距较大。2015年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8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16元,形成巨大反差,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财力不足,对儿童事业的投入较少,农民收入也一直在低位徘徊,农村税费改革后,大部分县(市)取消了医疗保健人员的补助,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使一些完成情况较好的指标出现反弹,如: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回升,超过了45/10万的控制目标。

2、因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总体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等原因,使教育和卫生部门指标不能达标。由于经济、逃避计划生育和居住不固定因素,忽视了儿童的早期教育,加之流动人口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影响了流动人口学生的毕业和升学,目前全市流动人口适龄子女为1.4万人,如何解决好这部分适龄子女的入学问题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3、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小学、初中学生辍学和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我市地处偏远山区,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城乡教育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据各县(市)义务教育年报,个别边远乡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67319/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